首页 > 自考本科 >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1题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1题

发布时间: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1题

在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中国讲学,讲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大,从此中国也有人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当时在高等学校首先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逐渐推及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一般大学的教育系,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也作为选修课开设。那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翻译出版了杜威在华的全部讲演稿和他的主要论著,并对西方当时流行的教育哲学流派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在20~40年代出版了十几本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自编的教育哲学论著,其中主要的有: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范琦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在这些教育哲学论著及其他有关的文章中,虽然都有各自的体系和见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少数的是出自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或宗教哲学的。其中,曾有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如林砺儒、钱亦石、张栗原的论著。虽然这些论著还不能说已臻完善,而且有的问题还脱不出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价值。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湖北成人高考网分享:2022年成人高考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升本《教育理论》 ,答案来自考生回忆(后期持续更新中),仅供参考。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的教育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2.教育目的在于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完整人格,主张这种观点的教育学派别是() A实验教育学 B合作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3.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主流文化 4.有的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学习小学语文,数学等内容,导致一些孩子上小学后不想学习任何新知识,甚至变得性格孤僻,这些家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稳定性 5.关于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 A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 B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 D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法,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主体性与示范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复制性与创作性 8.某初中教师在上课时发现男生小明正在给女同学递纸条,没收后发现是一封情书,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他当堂公布了纸条内容,该教师的做法侵犯了小明的() A健康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公正评价权 9.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 略 10.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 B.分组教学制 C.个别教学制 D.现场教学 11.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抗战遗址,观看抗日影视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12.在教育合力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答案】1-12 ADCBBBDCACB 二、辨析题:13~14 小题,每小题 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答案】正确。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题干说法正确 14.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答案】错误。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任务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正因为教育具有这种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法律等)发生密切的联系,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种情况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16.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1.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学热闹的程度,而是看学生思维的深度;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不是看教学过程是否顺畅,而是看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堂好课,,教学效果一定要好。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一堂好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教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教学生,而是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要研究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采取科学技术,提高育人质量。 17.简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 【答案】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其贯彻要求有: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四、论述题:15分。 18.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 (1)现代化教学手段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从而大大丰富教材内容。(2)它可以大量节约教学时间,从而提高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3)它可以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地说,采用电化教具进行教学时,学生总是学得很有兴趣的。 (4)它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公式、原理变得具体化或半具体化,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化或半具体化的图表、模型来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关系、公式和原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事件是() A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B华生提出S-R范式 C詹姆士出版《心理学原理》 D巴普洛夫创立条件反射学说 20.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A闻鸡起舞 B谈虎色变 C见花落泪 D触景生情 21.知觉产生的基础是() A察觉 B.直觉 C.感觉 D联觉 22. 23.注意具有两个特性它们是() A准备性和敏捷性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形象性和新颖性 D指向性和集中性 24.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与动机的关系 B客观事物与兴趣的关系 C客观事物与爱好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需要的关系 25.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A记忆能力 B绘画能力 C思维能力 D想象能力 六、辨析题:31~32 小题,每小题6分,共 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技能就是习惯 【答案】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32.道德评价管理规律之一是他律到自律 略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短时记忆的特点 【答案】 (1)信息保持时间也很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 (2)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意识的,可操作的 (4)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 34.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 35.简述五人格理论中的五种特质 【答案】 宜人性、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尽责性、经验开放性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 【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释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 ①有助于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敬请关注湖北成考网(www.crgk.hb.cn),更多湖北成考实时资讯,敬请关注猎考网。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师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对教师的启发表明: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所期待,并能鼓励指导学生,学生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期待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正确方向发展,从正面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一个好学生”。教师期望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个人特质、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怎么没有问题啊?我怎么回答啊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1

在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中国讲学,讲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大,从此中国也有人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当时在高等学校首先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逐渐推及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一般大学的教育系,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也作为选修课开设。那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翻译出版了杜威在华的全部讲演稿和他的主要论著,并对西方当时流行的教育哲学流派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在20~40年代出版了十几本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自编的教育哲学论著,其中主要的有: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范琦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在这些教育哲学论著及其他有关的文章中,虽然都有各自的体系和见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少数的是出自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或宗教哲学的。其中,曾有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如林砺儒、钱亦石、张栗原的论著。虽然这些论著还不能说已臻完善,而且有的问题还脱不出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价值。

1.教师以一种能够实现的强烈信心期待学生,学生就会答应她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 )。A.艾宾浩斯效应 B.斯皮尔曼效应C.皮格马利翁效应 D.维果斯基效应2.学生“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C.示范性 D.主体性3.孩子不会游泳,但通过模仿观察也可以学会游泳。这就是( )。A.机械学习 B.强化学习C.观察学习 D.发现学习4.下列选项中属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例子是( )。A.列竖式计算题 B.人口最多的省C.月亮请假,世界会怎样 D.什么是教育哲学5.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戏剧、绘画、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点 B.培养竞赛人才C.深化课堂教学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6.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7.小红近期非常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成绩也明显下降。小红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A.焦虑症 B.神经衰弱症C.抑郁症 D.强迫症8.( )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体验和认知。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9.针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 )。A.尊重学困生人格 B.家校共同关心学困生的学习与生活C.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D.在教学中对学困生一视同仁10.以下不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具体体现的是(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故本题选C。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故本题选C。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班杜拉认为,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题干中的孩子通过观察他人学会游泳符合观察学习的定义。故本题选C。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月亮请假,世界会怎样”没有唯一标准答案,体现了发散思维,故本题选C。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旨在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题干表述,学校开设兴趣小组的目的是为了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故本题选A。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操作行为指的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反射或先天的行为。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的重复倾向。也就是说,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其中,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题干中“上课专心听讲”的反应概率提高,“老师表扬”是呈现一个刺激,运用了正强化,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故本题选B。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正常人在面临各种压力情境,特别是在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都会出现焦虑反应,题干中小红面对学习压力产生的情绪就属于焦虑症。B选项,神经衰弱症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故本题选A。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验课程。经验课程也叫活动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该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题干所述相符。故本题选D。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即因材施教,而不是一视同仁。故本题选D。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核心理念强调关注人的含义,具体体现为:(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故本题选D。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教师资格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同时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要素主义教育见解独到精辟,追求对社会文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对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共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并注重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训练和主导作用;倡导接受式学习这些于今天追求多元发展、走出单一对立格局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教育改革;要素主义;课程;教学;矛盾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给美国教育的反省就是对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措施的指责。认为这种教育课程漫无目的、教师缺乏训练,方法与组织形式也放任自由,缺少纪律,是“讨厌的掉在油膏中的苍蝇 。I,是美国教育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不再的主要原因。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要素主义就是典型的一个。一、要素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1.实在论。实在论的中心思想是“独立性原则或主题”,认为宇宙万物是作为被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实在,而不是存在于意识之中,但是认识的客体又是不能离开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的。【lI因此以它为依据,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使人的理想与智慧去认识和研究这种永恒的世界(实在),以构成人类的知识;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服务和服从的基础上的,教育也必须为了社会的发展而训练学生,并让他们记住宇宙(社会)中永恒的知识精华部分。2.官能训练说和相同要素说的结合。“官能训练说”一直以来都在整个心理学界和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早期的官能心理学倡导用古代的语言、文法、数学等有价值的学科对儿童进行“形式训练”;后来桑代克等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新旧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成份或者要素,从而确立了“相同要素说 ’1,发展到教育领域就表现为进步主义所倡导的“实质训练”科目的盛行。要素主义者们接受了进步主义的这种主张,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贝斯特)。实际上,要素主义的教育理论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也不是一种对教育的简单思辨型的阐述。其追求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文化发展。其口号是:要普及教育,注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理智的训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要素主义教育者们确定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二、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1.要素主义的课程观:以“文化发展”和“共同要素”为核心课程理论基础,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他们看来,课程的目标、教育的作用就要将传统的精神和精华继续传授给新的一代,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所谓“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并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强调学科课程。要素主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经验或者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素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他们倡导的是学术性学科,强调新三艺,即数学、科学、外语,还较为注重课程的逻辑体系和组织。在课程的要求上,强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在他们看来只有课程统一了,才会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2.要素主义教学观: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倡接受式教学,加强心智训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要素主义者提倡普及教育的观点,认为凡是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都是教育受到重视、普及教育程度较高的民族,但是他们也认为不应该放弃严格的标准,认为美国教育出现质量下降就是因为他们“有意地采取了降低程度的轻便的政策”。因此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智训练,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传授。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基本作用不能忽视。要素主义教育派一致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认可,他们认为:“教师是精神(与物质相比较而言)遗产信赖的继承人,每一代人都接受并吸收了精神遗产才使人类不断向更高级水平进步。教师个人指导,可能是取得学习实质性进步的最基本因素。 ’在教学形式上不赞同设计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倡导接受式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应该仍然是教师向学生直接口头语言讲述的形式。

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发和意义要素主义者的观点是针对当时美国教育偏激、教育质量下降的讨论而发的,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对立,是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也正是如此它没有超出“二元对立”的怪圈,因而也免不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儿童作为 “人”的一面关注的太少,太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而忽视了学习时情境的变异性等。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的思维模式已经走出了“单一对立”的局面,在“超越二元”的光环中,重新回味要素主义的教育观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教育如何在保留传统教育有价值内容的基础上稳步前进而有新发展,是不无意义的。1.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教育与现实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的矛盾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教育不论是在思想观念领域还是在教育实施领域上走的是一条“学习”、“模仿”他国模式的套路,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基越来越薄弱。这次新的教育课程改革虽然考虑了这个重要内容,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和安排上还是不能够凸显自己的特色,课程和教学中关注的“文化的共同要素”已经逐渐稀少。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很难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上继承民族和国家长期以来积淀的有特色和优秀的东西。2.要素主义教育观代表的是狂热的改革浪潮中的另一种声音。它提出了一个任何国家教育都不容回避的问题:到底传统的还要不要?这与当时的进步主义的教育运动的口号是大相径庭的,无疑是美国改革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声音。但是事实上美国的教育在走了一段时间的进步主义之路后又再一次回到了基础教育的战线上,这正是对这种呼吁的一个绝好的回答。目前我国的改革也正轰轰烈烈的进行着,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样一种不同的声音,这样另一种回应呢?任何事情都是在矛盾中才得到发展的,教育也是一样,这正是要素主义教育学派对我国教育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3.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文明遗产和教师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里克曼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人一方面是物质的有机体遗传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社会遗传的产物”。“社会遗传”核心是“共同文化因素的遗传”,因此学习者要在学习具体的知识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在思想价值观上继承这些文化要素,只有这样,民族的内涵在儿童的行为模式中才会表现出来。他认为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必须的一课,对他们的道德和素养的养成都是很有好处的。其次,要素主义者虽然把教师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但这与传统的教师绝对权威又是截然不同的。在他们看来教师必须受过“通才教育”,具有。有关学习领域的广博的知识”,“对儿童的心理世界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理解”,“有传授事实、知识和理想给年轻一代人的能力、能正确评价教育学的历史一哲学基础”,“并且忠于自己的工作”,他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以培养,要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实际上,我国今天的道德教育所倡导的“有中国特色”和。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思想都在要素主义的思想中得到体现。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有生活热情”、“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别天赋�6�8�6�8 否则职能工作就没有到位。同样在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中重新提出三维目标,也是因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出现“倒挂”和滑坡现象。如果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注意到传统文化的要素的传承,注意到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和工作职能学习,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和思想感情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4.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形式)的变革:综合化与走向另一。变异”的矛盾。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任务之一,也是走向课堂纵深化的关键步骤。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的课程改革也正好提出了交往、合作、探究的、发现的学习活动方式。探究、发现式学习可以给课堂教学增添足够的活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自由的思考,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今天的教学中很多“旧”方法如课堂讲授并没有完全过时,在新与旧的对比和结合中,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应该避免两种认识误区:一是抓住灌输式讲授不放,二是一改以往的教学形式,全面进入活动型学习。因为不论是接受式还是发现式学习都只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和方式,教学要取得突破必须走向综合。另外,要素主义的其他观点,比如加强学生母语学习、注意教师师资培训和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等主张都是很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确切地讲,要素主义者的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传统教育的一种努力,它也不可避免地在多处流露出传统教育教学对学生地位的忽视以及与传统教育价值观和评价模式的一致性,但是恰恰透过它的这种努力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参考文献:【1】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威廉�6�1C�6�1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和新学.学科课程理论形态的确立——妥素主义课程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l2~l6.【4】钟启泉,张华,石伟平,等.课程漉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oo.【5】郑长利.要素主义教育的时代回音— — 巴格莱<教育与新人》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9,(1):1~4.【6】杨丽娟.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之比较�6�1— 蓉论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山东教育科研,1997,(6):67~69.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1答案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20年8月自考《护理学导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Hilda Taba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了归纳性思维的教育模式,(1分)亦称Taba教学法。它是建立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1分)借助不同的临床情况,(1分)通过学习者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假设、论证的能力。(2分)归纳性教育思维模式包括3个阶段:1分)①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者对多种事物进行观察,并进行分类;(1分)②第二阶段是教师通过技巧性的提问引导学习者进入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1分)分析原因并进行临床推理;(1分)③第三阶段是学习者报告结果。(1分)

在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中国讲学,讲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大,从此中国也有人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当时在高等学校首先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逐渐推及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一般大学的教育系,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也作为选修课开设。那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翻译出版了杜威在华的全部讲演稿和他的主要论著,并对西方当时流行的教育哲学流派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在20~40年代出版了十几本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自编的教育哲学论著,其中主要的有: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范琦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在这些教育哲学论著及其他有关的文章中,虽然都有各自的体系和见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少数的是出自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或宗教哲学的。其中,曾有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如林砺儒、钱亦石、张栗原的论著。虽然这些论著还不能说已臻完善,而且有的问题还脱不出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价值。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20年8月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一起来试试吧!

扫码入群>>获取自考 公共课 全套真题及答案

A.社会认知

B.社会情感

C.社会行为

D.社会规范

【正确答案】

D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0题

在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中国讲学,讲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大,从此中国也有人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当时在高等学校首先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逐渐推及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一般大学的教育系,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也作为选修课开设。那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翻译出版了杜威在华的全部讲演稿和他的主要论著,并对西方当时流行的教育哲学流派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在20~40年代出版了十几本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自编的教育哲学论著,其中主要的有: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范琦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在这些教育哲学论著及其他有关的文章中,虽然都有各自的体系和见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少数的是出自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或宗教哲学的。其中,曾有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如林砺儒、钱亦石、张栗原的论著。虽然这些论著还不能说已臻完善,而且有的问题还脱不出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价值。

怎么没有问题啊?我怎么回答啊

自考本学前教育原理历年真题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学前教育是指(B)

A、幼儿园的教育

B、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

C、托儿所的教育

D、对3至6、7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

2.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提出“大自然希望也童在成为成人之前应该像个儿童”的哲学家是(B)

A、百杜威

B、卢梭

C、柏拉图

D、皮亚杰

3.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著作是(C)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理想国》

D、《普通教育学》

4.研究晋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方法是(A)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5.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属于(B)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6.关于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正确的说法是(A)

A、采用公养、公育方式

B、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C、具有阶级性

D、具有等级性

7.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B)

A、 《学记》

B、《颜氏家训》

C、《三字经》

D、《礼记》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2020)》提出学前教育的发展自标是到2020年学前二年的毛入园率达到(B)

A、60%

B、70%

C、80%

D、90%

9.把学前教育思想建立在促进和谐发展的爱的教育理论基础上,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这位教育家是(D)

A、蒙台梭利

B、洛克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10.美国在1965年实行了“开端计划”,实行免费的学前教育计划,这一计划针对(A)

A、贫困家庭儿童

B、所有儿童

C、非洲儿童

D、上层阶层家庭的儿童

11.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章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2-6、7岁幼儿的认知发展处于(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艾里克森认为学前期(3-6、 7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C)

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B、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C、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B、培养独立感,体验情感的实现

13.维果斯基提出的理论是(A)

A、“ 最近发展区”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实用主义理论

D、泛智教育理论

14.“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提出,幼稚园的课程要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菜用(C)

A、高难度教学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艺友制

15.第一次工业革命,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学前教育的基本普及,说明了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受制于(A)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人口

16.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主要证明了下面哪一因素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影响(A)

A、生理成熟

B、环境因素

C、个人主观努力

D、心理状态

17.点点三岁了,刚入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使她整天哭闹着要回家。持续一段时间后, 家人发现原来体质很好的点点三天两头生病,后来点点慢慢喜欢幼园生活了,生病的现象又没有了。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协调统一的过程,体现了儿童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体差异性

D、整体性

18.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 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C)

A、智育范畴

B、体育范畴

C、德育范畴

D、美育范畴

19.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方面应逐步提高标准与要求,整体教学内容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这种做法体现了(D)

A、经常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多样性原则

D、渐进性原则

20.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教养方式属于(A)

A、***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忽视型

21.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各说各的,个扮黑脸, 一个演红脸,这种现象违背了(D)

A、全面发展原则

B、严慈相济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一贯一致原则

22. 20世纪20年代立足农村社区发展教育,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的教育家是(B)

A、陶行知

B、梁漱淇

C、晏阳初

D、陈鹤琴

23.社区教育起源于(C)

A、美国

B、日本.

C、丹麦

D、英国

24.天津、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的玩具图书馆性质上属于(A)

A、社区学前教育

B、玩具商场

C、玩具咨询公司

D、居委会活动中心

25.最有利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互动的活动组织方式是(B)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体活动

D、亲子活动

26.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中放在首位的是(C)

A、德

B、智

C、体

D、美

27.《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健康概念的界发起正确的说法是

A、身体健康

B、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C、心理健康

D、个体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8.把某幼儿学期初和学期末的语言发展测试成绩相比较,评价其获得进步的程度,这种评价称为(C)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9、大班孩子浩浩快要上小学了,妈妈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让浩浩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这种做法(D)

A、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性

B、能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

C、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D、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30.中班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陈老师让违反纪律打打闹闹的小宇站到活动室外面去,陈老师的行为(C)

A、侵犯了小宇的生存权

B、侵犯了小宇的名誉权

C、侵犯了小宇的受教育权

D、侵犯了小宇的隐私权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恩物

电福禄贝尔为促进儿童游戏而设计的系列玩具。意思是神恩赐给儿童的玩具。通过“恩物”的操作,儿童可以认识颜色、数量、几何形体、空间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等。

32."白板说"

是英国洛克的理论, 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人心只是一块“白板”,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母育学校》

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的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34.亲子活动

是指对幼儿及其家长实施的亲子体验、家庭游戏等亲子互动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5.简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答:

(1)办学性质不同:小学是义务教育而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浅显知识而小学抽象水平相对较高;

(3)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多用归纳法而小学多用演绎法;

(4)儿童主导活动不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对幼几园要求本高顶对小学要求相对较高。

36.简述学前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

(1)学前教育为再生产劳动力打下基础;

(2)学前教育为再生产科学文化知识奠基;

(3)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37.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答:

(1)家长的素质:

(2)家长的教育观念;

(3)家庭结构类型; .

(4)家庭物质环境。

38.简述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

答:

(1)鉴定功能:

(2)诊断功能;

(3)改进功能;

(4)激励功能。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试述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

(1)尊重学前儿童审美兴趣,注意个体差异;

(2)重视学前儿童美育中的形象性;

(3)重视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情感性:

(4)重视培泰学前儿童健全的人格;

(5)重视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0.举例分析家庭与幼儿园衔接工作中幼儿园需要做的工作。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本领; .

(2)邀请家长及幼儿到幼儿园参观: .

(3)提早进行幼儿入园前的家访工作;

(4)为初入园的幼儿进行环境布置;

(5)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6)幼儿园要做好卫生工作。

(以上要点每写对一点得1分,联系实际占4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41.材料:一次,大班章老师倒了一大杯水,可水太烫喝不了。细心的峰峰看见了,说:“老师,我有办法让这杯水快快变冷!”峰峰的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很多孩子好奇地围了上来,于是,“ 让热水快点变冷”的科学探索活动应运而生了。.

(1)猜想让热水变冷的办法: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章老师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章老师以伙伴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质疑。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放冰箱、放在窗上、拿筷子搅拌、用扇子扇、加冷水等等。老师鼓励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把猜想的办法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实验。

(2)怎样证明热水变冷了:实验开始前,章老师提问网“ 怎样证明你的办法使热水变冷了呢?”有的幼儿说用手摸,有的说用嘴尝,也有的说着杯子上是不是有热气,或用温度计插到水里测量

(3)怎样让热水冷得更快:热水变冷实验后,章老师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怎样让水冷得更快?孩子们通过交流、探索,反复实验,得到了多种方法。

问题:联系材料分析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扮演的具体角色。

答:

(1)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3)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以上每个要点各占3分,联系材料说明共占3分,条理清楚占2分)

(1)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进步主义一、承先启后——新中国教育哲学的拓荒者 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新文化、新教育的建立,都要伴随着对已有文化的继承和革新。适如西汉哲学家扬雄在其论著《太玄》中所言:“夫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故知因而不知革,物失其则;知革而不知因,物失其均。革之匪时,物失其基;因之匪理,物丧其纪。”颇具国学造诣的黄济先生深悟因革之道:因循和变革是事物生成的条件,但因革又必须合理而得时。 民国时期,在大学教育系科中,教育哲学就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在教育系的高年级开设,且逐步形成了各具风格的教育哲学著作。有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基础立论的,如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1923年);有受实用主义影响而成的,如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1935年);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而作的,如姜琦的《教育哲学》(1933年);更有试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的,如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1934年),林砺儒的《教育哲学》(1946年),张栗原的《教育哲学》(1949年);还有以多种哲学思想探究教育根本问题的,如傅统先的《教育哲学讲话》(1947年)。读过私塾、进过教会学校、接受过三民主义教育、深受马列主义熏陶的黄济先生深切感到,这些论著虽然还不能说臻于完善,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的价值”〔1〕。 众所周知,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苏联经验的影响,教育哲学课程一度取消。即便如此,“由于教育哲学本身有着教育学无法完全取代或包容的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论题,所以,无论在苏联还是在中国,对于教育理论问题的哲学研究实际上并未中止,尽管这些研究不是在‘教育哲学’的名义下进行的”〔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拨乱反正,教育哲学也迎来了复苏的机遇。在教育界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黄济先生和多数与会者呼吁:我国应着手进行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系也要重新开设教育哲学课。然而,要不要建立教育哲学这样一门学科?教育哲学这门学科如何界定?中国历史上丰厚的教育哲学遗产如何看待、如何继承?西方众多的教育哲学流派如何看待、如何借鉴?尤其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加以整理和审视?面对着这样的时代课题和历史机遇,经历十年磨难之后终于能够潜心于学术研究的黄济先生,以自己多年的学术积累和深入思考为基础,不失时机地开始了在教育哲学之路上的艰辛跋涉。 1980年3月,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的黄济先生,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刘佛年校长倡导的、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哲学研讨班,集中听取了自美国聘请的樊星南先生所介绍的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其中包括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和分析哲学。听课和研讨之余,黄济先生以强烈的使命感,往来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图书馆和资料室之间,如饥似渴地阅览了那里所珍藏的民国时期几乎全部教育哲学专著和论文。下半年,黄济先生即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本科生开出了教育哲学课程,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首次开设的教育哲学课程。正是在这份边写边讲、边讲边改而成的讲稿基础上,黄济先生于1982年7月出版了新中国首部《教育哲学初稿》。刘佛年校长在给黄济先生的信中情不自禁地赞叹:“您就一些关键问题,对中外的重要观点,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深入公允的论述、分析、评价,是一本非常成功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教育哲学,竟然写得这样好,实在值得向您祝贺。”〔3〕在《教育哲学初稿》基础之上,黄济先生讲学之余笔耕不辍,陆续补充修订,不断丰富完善,于1985年6月出版了更能阐明教育根本问题、更加反映时代要求和特点、更能把握教育未来趋势的《教育哲学》专著。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人们还在为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如何区别、教育哲学是否有必要独立开设等问题而困惑、争论之时,黄济先生不仅开设了课程,而且出版了专著。在谈到为什么要重开教育哲学时,黄济先生认为,首先是学科设置的需要,是培养视野开阔、理论思维水平高的师资的需要;其次是拨乱反正、有效审视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并得出合乎规律的结论的迫切需要;另外还是有效应对教育所不断面临的新挑战并完成未来赋予教育新使命的需要。总之,“教育哲学的重新开设,是教育实际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教育科学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4〕。 关于教育哲学的定位,首先涉及其研究对象。黄济先生认为,对教育哲学的定义虽然多有分歧,但是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大家都公认“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而不是具体的枝节问题”〔5〕。黄济先生确认:教育哲学“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具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在教育科学中起着一定程度的方法论的作用”,“应当起到概括提高、分析批判以及预测展望的作用”。基于此,黄济先生为教育哲学的开设规定了三条基本任务:其一,对教育科学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即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论的阐明;其二,对教育史上和当前教育实际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其三,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作出回答,对未来教育作出科学的预测。〔6〕 黄济先生对教育哲学学科问题的阐述,在当时对教育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哲学的研究与繁荣。其关于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等命题,至今依然受到广泛认同。 二、各美其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守望者 文化自觉的首要内涵是“各美其美”,能自觉认知、认同、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而绝不可割断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完成《教育哲学初稿》的过程中,黄济先生就强烈地意识到,“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学科体系,就不能不研究中国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7〕。从那时起,黄济先生就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重视相关问题的研究。其实,就在《教育哲学初稿》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在不少章节中已有涉及。 1988年,在黄济先生与陆有铨教授合作撰写的《我国教育哲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为此,提出了“发掘和整理我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张,认为“挖掘和整理我国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一科所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确信“一部中国的教育哲学思想史,为教育哲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产,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学习总结,做到古为今用”〔8〕。黄济先生还主张,在发扬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时,“要以儒家为主,兼容其他各家之长,集古代优秀文化的大成”;“要把传统思想与时代精神相结合”。〔9〕 一向坚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黄济先生,一旦意识到该做的事情之时,往往会立即付诸行动;当先生反复强调该做某件事情之时,也许早已行动,甚至近乎成功了。1994年6月,当不少学者依然沉醉于“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时,黄济先生精心策划并主编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论述了自先秦诸子学说、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到明清实学及近代新学,总结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从社会观与教育、人性论与教育、伦理观与教育、知识论与教学、美学与美育等方面,分专题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知行合一”等特点,作了精辟论述。黄济先生主张,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分析的态度,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古为今用,避免全盘否定或全面肯定;持对等态度,以便得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避免以偏概全或南辕北辙;持积极反思的态度,做全面客观的分析,避免取其一点不计其余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哲学通论》中的第一编,也是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谈起,从天道观和人性论出发,寻根溯源,就历史与社会、伦理观与道德论、知识观与教学论、审美观与美育思想等教育哲学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探索;还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作了新的说明,特别强调在现代化上下工夫,努力收到“古为今用”的效果;主张“根据时代的要求,在继承中进行创造和发展,把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教育服务”〔10〕。 “九五”期间,黄济先生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在其所承担的第四章“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关系”中,黄济先生精辟地阐述了现代化与“西化”、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关键是如何才能恰当把握中国教育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复杂内涵,以便在融通‘古今中西’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为合理化的中国教育新模式”〔11〕。就古今关系而言,认为“要处理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教育传统的继承和转化问题”,进而提出了“把中国教育传统这一历史前提和资源转化为现代化的‘源头活水’”的历史使命。〔12〕为深入挖掘中华文化教育的“源头活水”,黄济先生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完成《国学十讲》,并率青年学者们精心编撰《中华文化经典导读》丛书。 三、美人之美——西方教育哲学的淘金者 真正的文化自觉者绝不惟我独尊,而是要“美人之美”,善于理性地学习和借鉴多元文化世界中各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教育哲学的恢复与重建,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对待西方教育哲学的严肃问题。在“左”的思潮依然影响着教育界的20世纪80年代之初,当人们依然为“姓社”或“姓资”争论不休之时,黄济先生就鲜明地提出:“对待资产阶级的教育哲学遗产,应当同对待其他历史遗产一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简单地肯定和否定都是不正确的”〔13〕。黄济先生确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实验的广泛开展,资产阶级在教育上,特别是在教学上,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是会提出一些合乎科学的、反映现代科学水平的、反映生产发展要求的新东西”;因而他主张:对于其中的“许多可取之处”和“不少有益的东西”,需要我们“作具体的分析,以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14〕 黄济先生对西方教育哲学流派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并且善于“吸取它合乎科学的有用的东西”〔15〕。《教育哲学初稿》就“现代资产阶级教育哲学流派”作专门评介,还附有《西方现代教育哲学流派简介》。《教育哲学通论》则按“洋为中用”的原则,将“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作为第二编大篇幅呈现。黄济先生主张关注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最新动态,认为若不解决“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的问题,“将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碍我国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16〕认为“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外国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教育哲学,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明确提出了研究西方教育哲学的任务: “对于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所提出的课题,我们应当仔细地研究其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诸方面的原因,吸收他们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们的挫折和教训,以发挥其在我国教育哲学建设中的参考作用”〔17〕。 按照“洋为中用”的原则,黄济先生在对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评析时,首重追本溯源,把握源流关系,善于分析各流派的利弊得失,既不盲目推崇,又不简单否定,而是实事求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联系实际,力求为我所用。黄济先生就影响教育实践较大的进步主义与改造主义、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作了对比分析,并对“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作出公允的评价;通过对存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对比分析,客观评价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黄济先生确信:“学习西方哲学和教育哲学,对于深入理解和正确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教育思想,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它对于开阔我们的理论视野,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开展教育实验活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8〕 四、美美与共——中国特色教育哲学体系的担纲者 将“己美”与“他美”结合起来,熔古今中外教育哲学思想于一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是黄济先生由来已久的愿望。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初稿》就是“结合中外古今的有关论述”之作。后来,黄济先生决心“把传统思想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教育哲学体系来”〔19〕。 作为从“旧教育”走来的现代学人,黄济先生时刻警惕“传统”之弊;作为从“封闭”时代走来的“开放”时代的学者,黄济先生力避“保守”之嫌。黄济先生相继发表《试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1986年)、《简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1990年),在《对教育本质问题的再认识》(1998年)一文中论及“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关系”,而《论如何看待“国学热”》(2006年)、《再论如何看待“国学热”》(2008年)、《关于国学学科的建制和学习中的几个问题》(2010年)等文均力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本土与国际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黄济先生所津津乐道的是毛泽东的古今中外法:“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20〕基于此,黄济先生明确提出:“任何科学研究,决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闭门造车,要采用古今中外法,博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21〕。 沿着教育哲学研究之路,黄济先生不断扩展研究视野,不断深化思考的问题:从现代教育哲学领域延伸到古代教育哲学思想,从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扩展到中国当代教育的基本问题,在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料并有了许多新感受的基础上,于2001年2月推出了47万字的《教育哲学通论》。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曾先后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通览《教育哲学通论》全书,黄济先生站在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古今贯通、中西融合”的研究思路,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和西方教育哲学流派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既积极吸收我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精华,又善于借鉴国外教育哲学流派的学说,力求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着力结合当前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哲学新体系。其视野之开阔、资料之丰富、内容之精深、见解之精辟、论述之精到、体系之完备,在国内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从先秦诸子百家经典名著,到民国各具特色的教育哲学著述,乃至当代学者的教育哲学论述;从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到中国当代各种文化教育思潮,乃至教育哲学未来发展走势;从政治、经济、科技,到文化、哲学、教育,乃至宗教、美学、伦理,穿越几千年漫长历史,横贯中西不同文化形态,涉及众多学术领域,线索错综复杂,文献卷帙浩繁,若无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恐难有创获;若无甘愿“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淡定与执着,则难以致远;若无“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定难有累累硕果。 遥想当年,一向谦逊的黄济先生,只希望其《教育哲学初稿》在“雪泥”上留下一点“鸿爪”、“一个标志”。谁知,当春来变暖之时,竟渐渐化作一团团泥水,渗透于田地,滋养成沃土,并结出甘美果实。行文至此,不由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落红并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没有忘记根的哺育,而是带着无限的眷恋,化作春泥而呵护根叶,以回报根叶的滋养之恩。如今,黄济先生仍以“天公若肯假年月,自当续播争寸分”自勉,以其“落红”般人格境界,“雪泥”般人文情怀,润泽花木根叶,培育着更加绚丽的花朵。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

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要素主义教育见解独到精辟,追求对社会文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对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共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并注重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训练和主导作用;倡导接受式学习这些于今天追求多元发展、走出单一对立格局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教育改革;要素主义;课程;教学;矛盾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给美国教育的反省就是对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措施的指责。认为这种教育课程漫无目的、教师缺乏训练,方法与组织形式也放任自由,缺少纪律,是“讨厌的掉在油膏中的苍蝇 。I,是美国教育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不再的主要原因。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要素主义就是典型的一个。一、要素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1.实在论。实在论的中心思想是“独立性原则或主题”,认为宇宙万物是作为被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实在,而不是存在于意识之中,但是认识的客体又是不能离开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的。【lI因此以它为依据,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使人的理想与智慧去认识和研究这种永恒的世界(实在),以构成人类的知识;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服务和服从的基础上的,教育也必须为了社会的发展而训练学生,并让他们记住宇宙(社会)中永恒的知识精华部分。2.官能训练说和相同要素说的结合。“官能训练说”一直以来都在整个心理学界和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早期的官能心理学倡导用古代的语言、文法、数学等有价值的学科对儿童进行“形式训练”;后来桑代克等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新旧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成份或者要素,从而确立了“相同要素说 ’1,发展到教育领域就表现为进步主义所倡导的“实质训练”科目的盛行。要素主义者们接受了进步主义的这种主张,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贝斯特)。实际上,要素主义的教育理论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也不是一种对教育的简单思辨型的阐述。其追求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文化发展。其口号是:要普及教育,注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理智的训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要素主义教育者们确定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二、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1.要素主义的课程观:以“文化发展”和“共同要素”为核心课程理论基础,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他们看来,课程的目标、教育的作用就要将传统的精神和精华继续传授给新的一代,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所谓“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并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强调学科课程。要素主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经验或者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素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他们倡导的是学术性学科,强调新三艺,即数学、科学、外语,还较为注重课程的逻辑体系和组织。在课程的要求上,强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在他们看来只有课程统一了,才会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2.要素主义教学观: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倡接受式教学,加强心智训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要素主义者提倡普及教育的观点,认为凡是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都是教育受到重视、普及教育程度较高的民族,但是他们也认为不应该放弃严格的标准,认为美国教育出现质量下降就是因为他们“有意地采取了降低程度的轻便的政策”。因此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智训练,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传授。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基本作用不能忽视。要素主义教育派一致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认可,他们认为:“教师是精神(与物质相比较而言)遗产信赖的继承人,每一代人都接受并吸收了精神遗产才使人类不断向更高级水平进步。教师个人指导,可能是取得学习实质性进步的最基本因素。 ’在教学形式上不赞同设计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倡导接受式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应该仍然是教师向学生直接口头语言讲述的形式。

在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中国讲学,讲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大,从此中国也有人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当时在高等学校首先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逐渐推及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一般大学的教育系,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也作为选修课开设。那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翻译出版了杜威在华的全部讲演稿和他的主要论著,并对西方当时流行的教育哲学流派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在20~40年代出版了十几本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自编的教育哲学论著,其中主要的有: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范琦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在这些教育哲学论著及其他有关的文章中,虽然都有各自的体系和见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少数的是出自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或宗教哲学的。其中,曾有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如林砺儒、钱亦石、张栗原的论著。虽然这些论著还不能说已臻完善,而且有的问题还脱不出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价值。

怎么没有问题啊?我怎么回答啊

课程代码:0000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C.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论 4.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运动性B.存在性 C.可知性D.物质性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8.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9.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坏到好的转化D.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化 10.同质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 A.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11.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 A.折衷主义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13.假象是指( )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14.马克思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 ) A.观念本身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6.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 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7.真理就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1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承认不承认( ) A.个人的历史作用B.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9.对森林的乱砍乱伐使大量耕地沙化,这说明( ) A.物质生产活动有天然的破坏作用 B.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命运 C.应尽量缩小物质资料生产的规模 D.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必然受自然规律的惩罚 20.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 C.劳动者D.生产管理 21.社会形态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4.国家属于( )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D.意识形态 25.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26.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之所以能起促进作用,在于( )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7.全部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哲学B.道德 C.宗教D.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8.改革在人类历具有普遍性,它是( )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 ) A.自由的自觉的活动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D.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切哲学都是( )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人们感觉的复合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E.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3.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表现为( ) A.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反映形成的意识有差异性 B.意识中的东西都有客观原型 C.意识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的观念 D.意识能虚构出荒诞的观念 E.意识的反映形式都是主观世界特有的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E.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5.“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 A.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B.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D.坚持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E.认为质变不需要量的积累可以突然发生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人类的精神活动B.社会历史的活动 C.生物的适应环境的活动D.人类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E.客观的物质活动 7.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会导致( )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思想僵化 D.教条主义E.不可知论 8.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规律的内容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 B.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C.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 E.经济基础总是随着上层建筑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9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0.历“民为贵”的思想是( ) A.唯物主义历史观 B.典型的英雄史观 C.虽然是进步思想,但仍然是英雄史观 D.是英雄史观中的某些重视群众作用的合理思想 E.是具有折衷主义的历史观 三、简答题(第1、3小题每题7分,第2、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含哪几个方面内容 2.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简述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在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并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2.运用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试述我国加入WTO的意义。

  • 索引序列
  •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1题
  •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1
  •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1答案
  •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2020题
  • 教育哲学自考真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