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22年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22年

发布时间: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22年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6、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7、艺友制。8、“活教育”理论。9、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1、5-3岁阶段)。10、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4、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1、儿童发展的概念。2、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3、遗传素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2、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4、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5、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原则。6、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8、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9、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10、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么复习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结构框架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 教育学考研专业课如何复习? 首先,从单门学科来看,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逐步形成各学科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网”。但知识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因此,同学们首先要把相关的参考书看上两到三遍,从整体上把握每门学科的整体框架结构,而不要急于背诵生关系,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其次,从教育学四个考核学科的整体来看,四个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真正理解教育学,要在专业课中取得高分,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四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各学科的内容之间有很多的相通点,如果能相互融合起来,就能触类旁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如果深入理解了《教育心理学》中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等部分的知识,就能加深对于《教育学原理》中德育过程的规律的认识。把握了“德育过程的规律”之后,再来理解《教育心理学》第九部分中关于道德认知、情感、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就易如反掌了。因此,要杜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复习方式,而要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理论。 复习建议 1、制定复习计划。虽然每个同学的复习进度不一样,但务必制定一个从此刻开始的长期复习计划,比如,专业课还要复习几遍?具体到每个月来说,复习要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教育学中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两个部分的分值所占比重非常大,时间方面一定要注意按比例分配。除了专业课之外,还有政治和英语,一定要合理分配各个科目复习的时间。 2、吃透,培养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全面理解参考教材的基础上,要对照大纲,一个知识点接一个知识点地吃透教育学大纲。此外,随着考试灵活性的逐年增强,同学们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去分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评价教育事件,提高自己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4、树立宽广的教育情怀和深厚的人为关怀。对于教育热点问题、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重大的教育事件等,同学们要适当予以关注,了解当前国内和国际教育教学的形势等。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如何复习 一、了解教育学的内容 教育,是增进人知识技能,发展人智力、体力和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知识教育的内容含义,也是我们日后成为教师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在教育学的学习中要核心解决的问题。在教育学基础部分,我们主要要掌握教育的相关概述,如教育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教育的规律等;教育的相关内涵,如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的形式;教育实施中的微观内容,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和德育以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等。对于这些内容,宏观上的知识结构的掌握应当放在第一位的位置,只有清晰结构框架,后续的学习才会高效。 二、熟悉教师招聘考试的结构 每一类考试都有适合本科目的结构要求,教师笔试的题型结构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教育学基础部分,只会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典型的省份以山东为主,这类试题结构中没有论述题及材料题,只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内容掌握的详细程度,考察点较为细微;另一类是以安徽省为典型代表的,以全题型来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在试卷结构中,除了客观题即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之外,还考查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题量相对较大,对于学生的作答时间是有着明确的考验,但总体上这类考试试卷内容难度不大,只是需要考生主观发挥的内容较之要多一些。但两类考试结构整体上难度是相差不大的,并不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三、积极准备、有计划的复习 由于教师招聘笔试内容以考查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此外,我们考生的大部分是没有相关的教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经历的,也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因此,一定要提前且及时复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如何去复习呢?需要我们考生对自己的时间有一个整体上的规划和把握。我们可以把我们距离考试的时间分成前中后三个相对独立的时间段。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快速的浏览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为主,这这阶段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结构和框架。在第二个阶段,我们主要以识记需要我们进行记忆的知识点为主,尽量做到事无巨细,每个知识点都能够牢固地去掌握。第三个阶段是我们的答疑解惑和最终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根据我们知识的逻辑框架,检查我们知识存在欠缺的地方,并且集中进行练题,以找到自己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尽可能高的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试的能力。 教育学的重点有哪几章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环境: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5、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执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师德: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2、课程类型: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的范围以及课程的选择性等划分的课程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13、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课程内容:是指个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15、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1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较适合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8、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9、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0、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的素养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 21、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22、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23、情境陶冶法:指的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24、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谁可以帮我整理教育学考试要点的? 一、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统考中最基础的科目,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分值100分。其中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学、课程以及德育等是重点,应该侧重复习。 二、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涉及中外教育思想史和中外教育制度史四个部分,内容繁多,记忆比较难。关键是要理清思路,对中外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和结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三、教育心理学 其中学习理论、动机理论、问题解决等应该重点复习。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门课不能死记硬背,需要好好理解。尤其是如何选题和撰写文献综述及研究报告,要熟记于心。 此外,要充分地进行搜索式复习,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同时要理清各个基本概念,学会比较类似事件的相同与不同点等。例如比较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制度有什么继承性和变革之处,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外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区分等等。这些往往是容易混淆的地方,应该单独进行比较复习。 更多资料请搜索考研教育网

跪求《教育原理》(陈桂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读书心得 《教育原理》读书笔记一、 出版信息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二、 读书笔记第一版序 “教育原理”,顾名思义,是探求教育事理的学科。 ……其理论框架应与偏重于应用的“教育学”有别。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很长时间里,……“教育学”既探讨理论问题,又涉及具体问题。 教育学背上了沉重的翅膀,产生理论体系上的难题。干脆说,致使教育学形成不成严密的理论体系。 近十年见,教育学研究领域呈现中兴的态势。到1991年7月,……新编各种名目的《教育学》为数已达165种。然而,舆论界……有“雷同”之叹。 教育原理,可算是理论教育学。 理论的基本要素,按照一种分析,包括:(1)概念,(2)变量(指明现象程度差异的概念),(3)陈述(概念之间的联结构成理论陈述),(4)格式(由理论陈述的组合所构成),即通常所谓“理论框架”。 ◇概念,……通常以定义揭示概念的内涵……以往在界说各种教育基本概念时,往往夹杂许多涉及价值取向的规定,导致概念的内涵失之过深,概念的外延过于狭窄,遂使一般概念失去一般性,而这似乎又未妨碍人们用已经赋予特定含义的概念指称与其外延不相称的事物。 ◇已往教育学中也不免包含许多指明教育现象程度差异的概念,惟对于变量的意义估计不足、分析不够。 ◇已往教育学的陈述,似存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混淆,特别是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的现象……罗列事实而缺乏逻辑论证、陈述当然的规范而不顾可行性之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这里关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分析,将尽可能地把客观存在的事实、逻辑上可能存在的事实、应有的事态(价值取向)与可行的抉择这样四个层面分清,并兼顾这四个层面。 ◇(关于格式)……这里的尝试……可谓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也算是由此及彼、从具体到抽象。 因为“内”与“小”是教育自身的历史的与逻辑的起点。由此出发展开的论证,最终求得关于教育的系统认识。 基于这种构想的教育原理框架是:从教育要素到教育过程(微观),从简单教育过程到复杂教育过程,从教育过程到教育实体(中观),从教育实体到教育系统(宏观)(第Ⅰ编);从教育的内部联系到教育的外部联系,从教育的外部联系对教育内部联系的影响到教育系统自身的特性(第Ⅱ编);由教育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所决定的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的构成、学校职能以及家庭的教育职能(第Ⅲ编);从一般教育原理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第Ⅳ编)。 从古至今,人类教育的组织形态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如何揭示教育组织演变的内在逻辑? 这里的尝试是: ◇从分解直接教育过程的要素入手,揭示教育形态发生、教育过程从简单到复杂演变的根据。 ◇把复杂的教育组织体系分解为三级(三个层面),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直接教育过程”;以各种各样直接教育过程为基础的“教育实体”;由各级各类教育实体构成的“教育系统”。 ◇揭示“直接教育过程”、“教育实体”与“教育系统”发生与演变的过程,也就是从偶然发生的无组织的教育现象,到教育组织形态的出现,这是教育“形式化”的过程;形式化教育从不定型到定型,这是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教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这是教育的“制度化”的过程。 ——第1-4页教育的简单要素 把一定客体作为系统加以分解,直到分析出构成该系统的简单要素(元素),然后再对各个简单要素分别考察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从而建立较严密的理论体系;现代系统论对所分析的客体的诸要素的描述,不是从这些要素本身入手,而从这些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入手,更丰富了人们的认识,使理论研究方法更加完善。 ……这里首先要研究的是,教育的“细胞”由哪些要素构成。 ……作为教育活动的必要成分的要素,称为“教育的简单要素”。1 前人考察“教育简单要素”的尝试 梳理卢梭(法,近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18世纪)、赫尔巴特(德,教育学家,19世纪初)、格雷戈里(美,教育学家,19世纪80年代)、涂尔干(法,教育社会学奠基者,20世纪初)、德国文化教育学派(20世纪初)、《中国教育辞典》(1928年)等关于教育简单要素的分析。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从整个劳动过程的结果来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而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 ①这是“简单劳动过程”的含义。 如果把教育过程同劳动过程类比,其简单要素当包括: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联系中介的“教育资料”(相当于“劳动资料”,不相当于“生产资料”)(按:以“教育资料”代替“教育材料”,可避免与“教材”混同,亦可把教育方式方法等成分包括在内) ①: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5页。 (宽容按:将教育过程类比劳动过程,或作为劳动过程的一个所属,。 教育学考研专业课报哪个班好呢? 教育学考研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 第一类教育学最基础的二级学科,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 这些专业适用面广,而且是几乎所有开设教育学专业的师范院校都有的.在这三个专业当中,希望继续在教育学领域深入研究的同学可以选择教育学原理,而这个专业也是各个学校录取分数比较高的;比较教育学这个专业的优势是出国机会比较多。 2、 第二类就是针对某个特定的教育领域或受教育群体进行研究,例如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以及一些相对冷门的二级学科。 3、 第三类是最为实用的二级学科即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归属于各个学科学院下的,比如物理学院下的物理课教论、文学院下的语文课教论、数学院下的数学课教论等等,第二类是归属于教育学院下,主要研究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校本改革、学业评价等等。这个学科最符合一些“考教育学研究生是想去教书”想法的同学。 向TA提问官方电话。 谁知道教师招聘考试怎样复习更有效?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 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 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就要求能对基本的教育学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一般教育理论中出论述概率较高的知识块在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如请用教育学原理论述“有志者事竟成”),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素养,师生关系,教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等,新课程改革,当然地区不同侧重不一样。2、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 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毕业生不要灰心,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有个很大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识记与掌握理论知识速度快。 而且,我们有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这可为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素材。必要时,还可以把阅读得来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当然,所有这些必须符合现实,符合理论要求。具体来说,论述题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首看题目,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所以理论的识记很有必要,大家一定不要怕为难,尤其前文讲到的那几块知识,一定要记,否则就是理到用时方恨少)。 对核心概念解释。把题目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含有材料的论述),把题目中核心概念进行解释,这一点类似于名词解释,这一点有时非常必要和重要,而又是不少同学容易忽视的地方,所以复习的时候对于重要的名词要记住里面的关键词,即使你记不得原话,也可以达到点子上。 2、对号入座,具体分析,理论+例子。论点要分开写(如1、2、3等)。 一般,每个论点的开头第一句话写理论上关于问题的解释或者思想,然后简单阐述,后面加入简明例子:可以是题中原话,可以是自己概括总结,可以是自己积累的实际事例。3、总结,能简明的回顾这个题目。 例:《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行为作分析论述。 一、带着题目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去读题干,搜索出理论范围:新课改下教育观,学生观,师生观,核心概念解释:(1)教育观:新课改要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的,独特的,发展的人。 是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3)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二、对号入座,具体分析,理论加实际:(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 (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三、总结回顾:教师只有树立起符合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学观和师生观,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考研专业课要做笔记吗 一、框架很重要不论你多么理解你的知识,整体的框架性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备考的最后2周,尤其是最后一周,你需要几小时回忆出一门课的内容,那么,框架极其重要。 下面以【中国教育史】-古代史为例,展示我当时准备的框架框架能解决的问题:1.看过书后,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2.背诵的时候,记了前面忘后面,不成体系3.为什么别人背书越背越快,而我总是停滞不前4.看到题目的时候 ,如何提取知识点,我怎么知道它要考我什么5.对于自主命题的院校,我如何能将题目答的深入有逻辑,且思维角度新颖众多彼此联系二、难以理解的问题如何处理——画图下面以赫尔巴特的“统觉”为例在课本中,你看到的统觉的解释是这样的: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⑴当新的 *** 发生作用时,表象就会通过感观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阀中;⑵①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唤醒意识阀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结合,②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在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③新的感觉表现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即认识活动的结果)(类似于顺应,就是改组了原来的图式)⑶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阀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 此刻,你应该离崩溃不远了,那么,如果用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一目了然三、表格是万能的,多用多受益教育学背诵的东西繁多,如果没有表格的梳理,归类、再进行记忆,那么,是十分困难的,况且,对于自主命题的院校,记忆是你的基本功,如何答好题,才是真正的得分利器下面以部分科难背的内容为例1.教育学原理:课程部分:课程流派教学中要处理好的五对关系德育模式2.中国教育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及其思想3.外国教育史19世纪的教育思潮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4.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四、背诵时逻辑尽量简单背诵的时候,不要一个部分用一个逻辑去记,你会疯掉。大逻辑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具体到各科,尽量几章或者至少一章只用一个逻辑去记。 因涉及内容砸碎且多,需要的可以提问五、三遍都没记住,请及时返回书本在我自己背诵的时候,如果背了三遍,我依然记不住,(三遍的时间域是一周内),我就会放弃因为,不是自己记忆力出了问题,是理解出了问题!然后,请你回到书本进行理解,一本书理解不了,两本,两本不行三本,超过三本以上,请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以上是我备考的时候, 浏览过的书,并没有都看,我会一个科目以一本书为主,然后碰到实在无法理解的,才会再看第二本。所以,实际上,很多书,我只看了部分内容,并没有全看。 ps.考教师教育学院的同学,如果时间充裕, 同样建议你们去看教育看教育科学学院推荐的书目。具体,请手动登录到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简章中,里面有具体的书目,请自行购买与参考。 六、如何答的有新意得高分毋庸置疑,自主命题,题目不一定出的很偏,但需要在答题的时候更加深入,那么如何做到深入呢?需要你多思考。那如何思考呢?下面以几个教育学原理中常常出现的题目作为例子,供大家参考,当然,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例1:师生观师生观的整个的答题思路一、师生观历史的嬗变 (4)是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1.以教师为中心。①知识;②学生从属、统治、服从;③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均丧失。 2.以学生为中心。①学生;②教师从属;③从一种不平等滑向另一种不平等。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①what;②没有跳出“主体与客体”的思维模式。 4.双主体。①教师是“教”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②都以完整的人格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从而实现教育意义的共享共创。总之,师生观,由过去的“我与他”的关系,向“我与你”的关系转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具体来说一学生观二教师观(教师的职业特点:5)三师生观良好师生观的关键就是——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公正、宽容、友善、鼓励、帮助的关系。1.特点 ⑴在人格上:平等 ⑵在教学上: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主体。 ⑶在社会层面上:相互影响2.标准 ⑴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基本要求 ⑵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⑶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共享共创; ⑷心理关系:宽容理解。3.途径方法:(3)包括了课堂、课外、校外活动 ⑴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①正确的学生观;②平等的师生观;③正确的人才观。 ⑵尊重与理解是创新性师生关系的关键 ①主动接近学生,研究学生;②尊重和理解学生,主动沟通学生,做到“移情体验”;③充分了解学生;④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⑤以自身形象影响学生。⑶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4.意义:建立新型师生观,对于当今的教学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意义。 ⑴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⑵教师作为教育要素中的施教者,承担着多种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 ⑶只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素质的人,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总之,新型的师生观,就是要去建立一种民主、。 教育学综合研究生考试如何复习 我 教育学综合239分,自己的经验是买本大纲解析,然后再买到相关书,以大纲解析为重点,对照着课本看。 因为文科的东西信息量大,但是信息量大的好处就是好记。同一个知识点,如果只看大纲解析那么简短的两句话,肯定是难以理解,因为感性材料不够,导致对大脑的 *** 不够深刻,记忆不牢固。 而书上对于该知识点的诠释却是全面的,有很多实例支撑,看过一遍是很有效的。书的作用除了丰富知识点,加深记忆以外,就是捡到一些冷僻的知识点。 因为现在教育学综合的出题范围虽然是以大纲解析为核心,但是考试的规律就是越考越偏,因为练习题太多了,猜题押题太多,为了体现出区分度,选拔出一定量的考生,必然导致出题老师出一些冷僻的知识点,所以看书的时候可以捡到一些知识点,这对于90分的选择题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总之以大纲解析为依据,结合书本反复看,大纲解析是指路标,书本就是基石,不要急,慢慢看。 急着看完如果没印象就是浪费时间,所以一步一个脚印,做笔记是好方法,但是我当时只做了3本书的笔记,这个因人而异吧,你可以试试,如果感觉不好就停下来。 习题都是看完一本书后再做的,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到时候推荐做所有的真题,以及一些模拟题。 教育学统考的参考书要全看吗 从2007年起,教育学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以下推荐几本教材,教育学原理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外教育史: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针对你的情况,提供几点复习建议:一、从现在开始着手了解教育学的四部分内容,熟读教材,对这几部分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二、考纲出来后,结合考纲重点看教材,标重点,加强记忆,做好读书笔记。 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这个阶段记忆和理解。另外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阅读一些论文著述。 三、突出重点,强化记忆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历年真题,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这个阶段复习后,应该清楚认识教育学的整个知识框架体系。 四、最后阶段复习,主要是对以前的笔记、标记的重点等再次理解和记忆,并配合习题。 303教育学考试重点 绪论1.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什么?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担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3、教育学的地 位、作用; 地位:教育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作用:①、是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知道教育实践 ②、使学习者树立真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③、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4、怎样学习教育学?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③、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④、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一章1.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2)心里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概念: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指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全面发展】。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1)生产性(体现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和公平性上) 3)科学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革新性(不断创新推动者教育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4、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1)贯彻“三个面向” 2)实施科教兴国 3)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章1.学校及学制的产生学校的产生: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不需要幼年个体进行产品的生产),体脑分工(需要有些人做领导工作)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袭,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经验和观念的传递)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文艺作品的产生),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制的产生: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饮锭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并未全面实行。1904年1月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的公益性特点1]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设置目的的不同、调节手段不同、与 *** 关系不同、产出不同】2}学校公益性的两个具体表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3、 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的存在时学校的所有成员,尤其是学生受到规范及影响4.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内容: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②、教务行政管理 ③、总务工作管理 ④、教学工作管理 途径:①、沟通的内涵 ②、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③、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 ④、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 ⑤、客服沟通障碍的方法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5.教育活动中如何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配合?(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第三章1.儿童发展的内涵、特点内涵: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特点: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2: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1)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 影响:1)使课程内容8变得简化和简单,贴近生活而且新颖有趣 2)强调了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原则 3)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探索、敢于想象与创造的实践性学习和发展过程第四章1.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特点: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 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职业道德素质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结合起来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基础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第五章1.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功能含义: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2.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1)、主观依据①、从客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②、收到思想家们或制度教育目的者的任性假设的影响③、收到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2)客观依据: 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②、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④、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客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22年级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如下:

1、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文水平,包括汉字认读、阅读理解、语法概念、作文等。

2、教育学原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法规等。

3、幼儿发展心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包括幼儿发展的规律、发展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等。

拓展:

1、教育类研究生专业。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学,体育教学,教育,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体育,应用心理,学科教学(分学科),教育管理,运动训练,学前教育,教育法学,各类师范专业。

2、教育类本科专业。

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学,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华文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运动康复与健康,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科学,农艺教育,园艺教育,特用作物教育,畜禽生产教育,水产养殖教育,应用生物教育,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机电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食品工艺教育,建筑工程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怎么复习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结构框架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 教育学考研专业课如何复习? 首先,从单门学科来看,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逐步形成各学科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网”。但知识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因此,同学们首先要把相关的参考书看上两到三遍,从整体上把握每门学科的整体框架结构,而不要急于背诵生关系,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其次,从教育学四个考核学科的整体来看,四个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真正理解教育学,要在专业课中取得高分,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四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各学科的内容之间有很多的相通点,如果能相互融合起来,就能触类旁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如果深入理解了《教育心理学》中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等部分的知识,就能加深对于《教育学原理》中德育过程的规律的认识。把握了“德育过程的规律”之后,再来理解《教育心理学》第九部分中关于道德认知、情感、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就易如反掌了。因此,要杜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复习方式,而要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理论。 复习建议 1、制定复习计划。虽然每个同学的复习进度不一样,但务必制定一个从此刻开始的长期复习计划,比如,专业课还要复习几遍?具体到每个月来说,复习要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教育学中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两个部分的分值所占比重非常大,时间方面一定要注意按比例分配。除了专业课之外,还有政治和英语,一定要合理分配各个科目复习的时间。 2、吃透,培养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全面理解参考教材的基础上,要对照大纲,一个知识点接一个知识点地吃透教育学大纲。此外,随着考试灵活性的逐年增强,同学们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去分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评价教育事件,提高自己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4、树立宽广的教育情怀和深厚的人为关怀。对于教育热点问题、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重大的教育事件等,同学们要适当予以关注,了解当前国内和国际教育教学的形势等。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如何复习 一、了解教育学的内容 教育,是增进人知识技能,发展人智力、体力和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知识教育的内容含义,也是我们日后成为教师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在教育学的学习中要核心解决的问题。在教育学基础部分,我们主要要掌握教育的相关概述,如教育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教育的规律等;教育的相关内涵,如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的形式;教育实施中的微观内容,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和德育以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等。对于这些内容,宏观上的知识结构的掌握应当放在第一位的位置,只有清晰结构框架,后续的学习才会高效。 二、熟悉教师招聘考试的结构 每一类考试都有适合本科目的结构要求,教师笔试的题型结构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教育学基础部分,只会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典型的省份以山东为主,这类试题结构中没有论述题及材料题,只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内容掌握的详细程度,考察点较为细微;另一类是以安徽省为典型代表的,以全题型来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在试卷结构中,除了客观题即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之外,还考查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题量相对较大,对于学生的作答时间是有着明确的考验,但总体上这类考试试卷内容难度不大,只是需要考生主观发挥的内容较之要多一些。但两类考试结构整体上难度是相差不大的,并不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三、积极准备、有计划的复习 由于教师招聘笔试内容以考查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此外,我们考生的大部分是没有相关的教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经历的,也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因此,一定要提前且及时复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如何去复习呢?需要我们考生对自己的时间有一个整体上的规划和把握。我们可以把我们距离考试的时间分成前中后三个相对独立的时间段。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快速的浏览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为主,这这阶段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结构和框架。在第二个阶段,我们主要以识记需要我们进行记忆的知识点为主,尽量做到事无巨细,每个知识点都能够牢固地去掌握。第三个阶段是我们的答疑解惑和最终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根据我们知识的逻辑框架,检查我们知识存在欠缺的地方,并且集中进行练题,以找到自己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尽可能高的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试的能力。 教育学的重点有哪几章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环境: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5、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执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师德: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2、课程类型: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的范围以及课程的选择性等划分的课程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13、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课程内容:是指个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15、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1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较适合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8、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9、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0、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的素养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 21、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22、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23、情境陶冶法:指的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24、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谁可以帮我整理教育学考试要点的? 一、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统考中最基础的科目,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分值100分。其中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学、课程以及德育等是重点,应该侧重复习。 二、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涉及中外教育思想史和中外教育制度史四个部分,内容繁多,记忆比较难。关键是要理清思路,对中外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和结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三、教育心理学 其中学习理论、动机理论、问题解决等应该重点复习。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门课不能死记硬背,需要好好理解。尤其是如何选题和撰写文献综述及研究报告,要熟记于心。 此外,要充分地进行搜索式复习,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同时要理清各个基本概念,学会比较类似事件的相同与不同点等。例如比较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制度有什么继承性和变革之处,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外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区分等等。这些往往是容易混淆的地方,应该单独进行比较复习。 更多资料请搜索考研教育网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掌握教育(教育的形态) 、学校教育、教育学、行动研究法等概念的含义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形态: 指由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形态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换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学校教育: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行动研究法: 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 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合作研究, 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2 、能说出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与条件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形态, 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如有专门的教育机构、 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 有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 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 有比较及时的学习反馈和学业成就评价机制等3 、知道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特征及代表人物与著作,如《学记》 、《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培根、梅伊曼和拉伊、陶行知等孕育—萌发阶段——独立阶段——学科群形成阶段——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1 )、孕育—萌发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 —— 公元十七世纪初叶。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a 、孕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b 、萌发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学记》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这一时期的文学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提出 “教育学 ”这一概念。(2 )、独立阶段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 《大教学论》 。但没有提出 “教育学 ”这一概念。德国的康德于 1776 年首先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育学体系的人。1806 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这一时期被称为独立阶段,因为:提出了 “教育学 ”概念;有建立 “教育学 ”的明确目的;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3 )、学科群形成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代表人物级代表作: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德国教育家拉伊 1903 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围绕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专科的主干课程大致是:学前教育学、 学前心理学、幼儿文学(一)、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幼儿园课程等。现代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专业理念与师德。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理性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谨记师德为先。专业知识: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具备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如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一切坚持以幼儿为本。专业能力: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如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反思与发展。做到能力为重。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

3、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产生。

5、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7、《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

8、意大利卓越的文人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堂的教师”。

9、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

10、德国教育界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涉及教育思想并论证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11、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2、教育功能的特征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迟效性。

1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14、教育目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1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

自考教育学原理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6、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7、艺友制。8、“活教育”理论。9、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1、5-3岁阶段)。10、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4、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1、儿童发展的概念。2、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3、遗传素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2、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4、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5、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原则。6、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8、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9、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10、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学原理重点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1、教育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2、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3、教育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4、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创造历史的具体的统一。5、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他们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他们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这样,教育活动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00469自考教育学原理重点

自考作为国家大考,考试比较严格。总体来讲,对于自考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讲,自考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毕竟自考考试科目较多,而且专业性较强。在这方面对上班族和自身知识基础较差的自考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14.课程内容

一、课程计划(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二、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三、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15.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转变课程功能

2.体现课程结构均衡综合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4.改善学习方式

5.施行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发展性评价观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1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

2.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与信息技术教育

18.简述教科书编排要求:

1.形式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的要求。

2.内容上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篇幅要详略得当。

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字体和符号标出,封面、图表要清晰美观。

4.字体大小要适宜。

19.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小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2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21.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发学习动机

2.领会如识(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2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不足:

(1)难以因材施教

(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缺乏灵活性

2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24.一节好课的标准

(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述:讲普通话,要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等

(6)气氛热烈: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

25.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一是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二是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度

三是布置作业要想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四是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26.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学简答重点汇总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不知楼主是哪个省的,各省教育学类的本科开考课程虽然大部分相同,但也稍有差异,先将湖北的转贴来供你参考: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专业代号:040108 主考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一、课程设置及使用教材 序号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教 材 名 称 教材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备注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顺生、李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卫兴华、赵家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 00015 英语(二) 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6 《教育管理原理》 孙绵涛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6 《教育统计与测量》 漆书青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6 00453 教育法学 4 《教育法学》 劳凯声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年 7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裴娣娜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年 8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6 《中外教育简史》 刘德华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学位课程 9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4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何艳茹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0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沈德立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学位课程 11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6 《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2 00468 德育原理 4 《德育原理》 胡厚福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3 00469 教育学原理 6 《教育学原理》 成有信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学位课程 14 00472 比较教育 4 《比较教育》 王英杰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5 09964 教育毕业考核 不计学分 总 学 分 76 二、报考条件 1.以下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 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基础教育、英语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文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学类:体育教育 理科类:化学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地理教育、心理学 历史学类:历史教育 艺术类:音乐教育 社会学类:公共事业管理 2.不符合直接报考条件专业的毕业生报考教育学专业独立本科段时,须加试(00031)心理学、(00442)教育学(二)、(07556)教育实习3门课程。 三、实践性环节考核 1.(09964)教育学毕业考核:撰写毕业论文并答辩。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 索引序列
  •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22年
  •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22年级
  •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
  • 自考教育学原理重点
  • 00469自考教育学原理重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