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新闻摄影自考知识点串讲

新闻摄影自考知识点串讲

发布时间:

新闻摄影自考知识点串讲

拥抱创意时代(代总序)第一章 新闻采访第一节 新闻采访总论第二节 新闻采访业务第三节 新闻采访策划第四节 发现新闻第五节 采访前的准备第六节 采访的实施第七节 采访后的整理本章参考文献第二章 新闻写作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论第二节 消息写作第三节 通讯写作第四节 特写写作第五节 深度报道写作本章参考文献第三章 新闻编辑第一节 编辑与新闻编辑第二节 报纸新闻稿件选择第三节 报纸新闻稿件修改第四节 报纸版面编排本章参考文献第四章 新闻评论第一节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演变和发展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构思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表达本章参考文献第五章 新闻摄影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概念第三节 构图的原则和技巧第四节 新闻摄影的主题与题材第五节 新闻摄影的拍摄策略第六节 新闻摄影的体裁第七节 图片编辑与说明第八节 摄影记者的素养与道德本章参考文献第六章 新闻漫画第一节 新闻漫画的基 本概念第二节 新闻漫画的基础理论第三节 新闻漫画实例解析第四节 新闻漫画的创作本章参考文献第七章 广播电视新闻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概述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第四节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第五节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六节 新闻栏目编排本章参考文献第八章 网络新闻第一节 网络新闻概说第二节 网络新闻采写第三节 网络新闻编辑第四节 网络新闻评论第五节 网络新闻专题第六节 网络新闻的页面设计本章参考文献后记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内容:①宣传宗教;②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③诬蔑法国*、支持波旁王朝的内容;④鼓吹开放中英贸易包括鸦片贸易的内容。《察世俗》一创刊就是和反动政治、鸦片贸易联系着的。 2、《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告贴》是最早的广告,《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中文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1823年在马达维亚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创办和主编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828年在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吉德创办和主编的《天下新闻》;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8年在广州由麦都思等人创办的《各国消息》。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简称《东西洋考》,这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的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的,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但其宗教色彩逐渐减退,政治、经济色彩越来越浓。郭士立创办《东西洋考》的目的主要是为商业服务,它宣传中外贸易时,强调中国人对外国人要公开、诚实。此外,《东西洋考》还大量介绍了东南亚和印度的情况,美化英国的殖民统治。在业务上,《东西洋考》设立新闻专栏,还选录《京报》。该刊所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稿件末尾的“编者按语”是中文近代报刊首次出现的内容。 5、从时间上说,葡文报纸出现最早;从影响上说,英文报刊;从创刊出版的地点说,鸦片战争前外文报纸最早出现在华南沿海地带,如澳门、广州等地。 6、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周刊《蜜蜂华报》,1822年9月12日澳门创刊。 7、1827年11月8日,英国鸦片商人马地臣和美国商人伍德在广州创办了英文版的商业性报刊《广州纪录报》,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创刊时宣称“我们的主要努力是发表丰富而准确的物价行情”。它是当时影响的外文报刊,鸦片战争后迁往香港出版,改名《香港纪录报》。 8、《中国丛报》是1832年5月在广州由美国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裨治文出版和主编的英文月刊。马礼逊、麦都思、郭士立等都曾为《中国丛报》撰稿。《中国丛报》是西方武力侵华的舆论阵地,对英美的侵华政策有明显的影响。 9、香港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它是英国侵略军的喉舌。 10、1842-1860年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即《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子子剌报》。 11、《中国之友》是1842年3月17日在澳门由英商奥斯威尔德创办,一周后迁往香港,后由台仁特主编。该报敢于对香港政府的弊政和腐败行为进行猛烈攻击,台仁特曾因此入狱。该报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 12、《香港纪录报》前身是1827年11月在广州创刊的《广州纪录报》,曾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在报上连载。 13、《德臣报》又译为《中国邮报》,英商肖锐德和德臣创办,1845年2月在香港创刊,1974年8月停刊,历时129年,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的英文报纸。 14、《子子剌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创办人是英商莫罗,莫罗和《中国之友》的台仁特一样,敢于揭露港英政府的弊端和官员的腐败行为,也曾被判入狱,该报也是香港历史悠久影响很大的一家英文报纸。 15、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年9月3日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它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这是中文报刊的创举。内容:主要是时事新闻和评论,宗教宣传比重很少;在报道中国内部消息时比较客观,是当时极有影响的一份中文报刊。 16、麦都思曾参编或主编过《遐迩贯珍》、《察世俗》、《特选撮要》、《东西洋考》、《各国消息》等中文报刊。 17、最早的中文商业报刊大都是从英文商业报刊派生出来的。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是1858年1月由《子子剌报》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纸》,1864年该报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8、《香港华字日报》是中国人独立负责的商业报纸。 19、上海与香港一样,报业也是从外文报刊开始的,上海第一家报刊是《北华捷报》,它是1850年8月3日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并主编的英文周刊,被视为“英国官报”。 20、《字林西报》出版时间长达101年,它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 21、19世纪90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讯》、《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22、外报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法国人在上海出版的中文报刊《益闻录》、《圣心报》等,均为法国教会所办。《圣心报》是上海天主教所办报刊中历时最长的一家。 23、上海最早的教会报刊是1857年1月创刊的《六合丛谈》,它由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是上海第一家中文月刊。 24、《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改革:①发表政论文章;②改革新闻报道;③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25、《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充分利用人力、物力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②出版白话新闻报;③编印画报;④印书。 26、《申报》馆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后又先后出版《四溟琐记》和《环宇琐记》,这些都是我国近代早期的文艺期刊。《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 27、继《申报》之后,1882年4月字林洋行又创办了《字林沪报》,聘请蔡尔康任主笔,为吸引读者曾连载长篇小说《野叟曝言》,并于1897年11月24日创办我国第一个副刊《消闲报》。 28、1893年2月17日英商丹福士创办了《新闻报》,它以经济新闻特别是商业新闻为重点,以工商业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并以低于《申报》价格卖给读者,发行量大增,成了《申报》的劲敌。 29、19世纪90年代上海报坛已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在报业发展上上海后来居上,取代了香港、广州而成为全国新兴的报业中心。 30、在广州的英文报刊有《中国丛报》和《中国之友》等。《中国丛报》是一份侵华意图十分明显的外文报刊,而台仁特主编的《中国之友》是当时少见的对中国表示友好的报刊。 31、《中外新闻七日录》创刊于1865年2月,是广州最早的中文报刊。 32、1872年,“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的机关刊物《中西闻见录》在北京创刊,由丁韪良主编,这样外国人的办报活动就突破了中国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禁区。 33、《中国时报》是1886年11月创办的英文周刊。英商宓吉主编,也重视北方新闻和言论,人称业务上第一流的英文报刊。

07年自考“新闻学概论”知识点(2)

,一般来说现在流行在网上操作,如果手机上相对方便一些,因为在手机上只需要网页或者软件APP就可以完成了。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点

新闻摄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体的新闻体裁。如今,新闻摄影已经成为当代新闻传播最为活跃的因素,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镜头

1、镜头的结构:透镜组、光圈、镜头筒

2、 镜头的种类

标准镜头:视角在50度左右,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相似,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

广角镜头:又称短焦距镜头,视角大于70度以上,焦距短,视角大,景深长,适合拍摄景物前后清晰度大的照片,或在较窄范围内拍摄较大画面的照片

望远镜头:视角在40度以下,又分为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焦距长、视角窄看得远,成像大,适合于拍摄不易于接近的被摄物体以及远距离的 *** 。

微距镜头:专门拍摄微小被摄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目的。解析度高,畸变像差极小,且反差较高,色彩还原佳。

变焦镜头:焦距可调节变化,视角焦距不断变大而在广角镜头的视角和望远镜头的视角之间。

二、 :必须了解的相机设定

光圈:是在镜头中间由数片互叠的金属叶片组成的可调节镜头通光口径的装置

作用:调节通光量,光线强时将光圈缩小,光线弱时将光圈开大。 改变景深范围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系数:F系数指光圈的大小,是焦距与光孔直径的比。系数越小,通光量越大,系数越大,通光量越小。***成反比***

焦距***f***:是镜头的中心到胶片上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数值越大,快门慢,曝光时间短。B门也称慢门。

三、 :景别的分类、作用、拍摄要求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拍摄要求:

注意提炼大地的线条,以此来结构画面或导视;

注意地平线的处理;

注意拍摄云、雨等特殊天气现象,营造特定气氛

画面时间﹥8秒。

全景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从人物来看,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拍摄要求:

人物头脚要全,但不能顶天立地;

是每个场景的总角度,用来交待人物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决定其它镜头的排程;

画面时间﹥7秒。

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活动。位置适当,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活动和人物之间交流。

拍摄要求:

对人物形体动作的纪录和描写要注意把握决定性瞬间;

对环境背景的选择要注意烘托情绪气氛;

画面时间﹥5秒。

取景范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拍摄要求:

构图要讲究;

用光要讲究;

画面时间﹥4秒。

特写: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用以突出刻画被摄物件。能清楚看到人物由肌颤动和眼神变化而表露出来的感情。

特点: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人物占据整个画面;富于表现力,能感染观众。

大特写:用画面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区域性细节,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重点表现人物的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变化等。

四、 :拍摄的角度

平摄角度:镜头与被摄物件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物件不宜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适于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

仰摄角度:拍摄点低于被摄物件,以仰视的角度来拍摄处于较高位置的物体。前景高大,主体突出,能够改变前后景物的自然比例,产生一种异常的透视效果

俯摄角度:如实交代环境位置,数量分布、远近距离的特点,画面严谨、实在,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五、 :新闻摄影的特性

新闻性:包括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时效性、趣味性。

形象性:新闻摄影的形象性是指新闻图片要用形象说话,用视觉形象表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主要内容和新闻的意义,新闻资讯应蕴含与新闻形象之中。具有可视性,能将新闻事实直接呈现给读者,饱含可视的现场资讯。瞬间的典型形象性,对新闻事件瞬间记录,摄取的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截面和瞬间点,能代表事件的意义、说明事件的发展趋向或表现事件的状态与结果。历史的纪实形象。

真实性:被拍物体必须真实存在,新闻照片中的人必须是事件的当事人,新闻摄影时间、空间、物件是三位一体,新闻照片的形象必须真实、准确。

讯息类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1、拍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甚至时机转瞬即逝;2、拍摄地点和环境相对单一;3、分为可预见式拍摄和突发新闻拍摄

要求:快速抵达新闻现场,快速融入新闻事件,镜头的资讯量需要最大化,需要强调的关键镜头一个都不能少,不要浪费镜头时间,把握变与不变。***块、大、全、短***

深度报道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强烈的细节意识;充分发挥两级镜头的探索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摄像机的形象叙事特点;慢镜头要注意保护某些被采访物件,也包括采访记者本身。

六、 :拍摄技巧

横竖画幅的四原则:主线的横竖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的移动方向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本身的形态决定画面的横竖。

突出主体的方法:1主体充满整个画面,或在画面上处于突出位置。2九宫格构图***三分法则***。3黄金分割。4通过线条来突出主体,选择一个突出线条构图的视点和画面,使得景象景物简化。

白平衡的调整、原因,怎么调:

手动白平衡调整方法:将一张白纸或其他白色物体置于现场拍摄光源下,在顺光条件下选择相机中的手动白平衡,将镜头对准白纸,通过改变拍摄距离或者变焦使白纸充满画面,然后按下相应的设定按钮。

原因:自然界中物体颜色会因照射光线性质的不同产生改变,摄影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影响色彩表现的主要是光线的色温,。日常生活中,太阳光、荧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等照明光源的色温千差万别,受光源色温的影响,被摄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由于人类视觉具有“自动色彩矫正”功能,眼睛看到的摄像色彩通过大脑进行了修正,使色彩得到了自动还原。在数字摄影系统中为了准确还原景物色彩,采用白平衡技术,在拍摄前就必须对相机CCD或CMOS影像感测器的讯号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光源。

摄影操作基本要领***平、准、稳、匀***指什么和处理方法:

平: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

方法:利用三角架上的水平仪,楼房,水平线,站立的人。使寻像器的竖框与垂直线平衡,横框与水平线平衡。

准:是指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画面构图能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你所要阐述的内容。具体指物件、范围、起幅落幅、镜头运动、景深运用、焦点变化都要准。***推、拉、摇、移的起幅、落幅确定要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及各种拍摄角度都要做到准确、完美***

方法:多次演练,掌握技巧,熟悉内容。

稳:为了减少电视画面不必要的晃动,拍摄时要注意画面的平稳,这是摄像员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而且要多拍多练。

无论是推、拉、摇,在起幅和落幅时都要保持画面的稳定。

“匀”是对拍摄速度的一种要求,无论是快还是慢,都有个匀速的问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在推、拉、摇、移、跟的拍摄中都存在着三个过程,即慢起速、匀速、慢减速至停止。

当然也有急起、急停的现象,它是为了表达剧本中特定的物件而采取的拍摄方法,一般运动拍摄都要求匀。

固定画面的拍摄:是指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焦距固定

运动摄像:推拉摇移

推: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区域性的关系,影响和调节画面的节奏,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拉:具有很强的空间展示效果,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回收视线,利用拉镜头转场。

摇:表现较大的场景空间,交代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的内在联络,通过摇摄的速度表现特定的情绪。

移: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空间是完整且连贯的,调动了人们视觉观看的感受。

电视访谈景别:一般使用近景和中景 原因: 方向一般是斜侧面,原因:

摄影必考知识点

摄影必考知识点,摄影专业一直都是处于很火的状态,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同学,去开始接触备考摄影专业了,而考试肯定要记知识点,下面就来看看摄影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内容吧。

1、DC:数码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Still Camera (DSC),简称:Digital Camera (DC),是数码照相机的简称,又名:数字式相机。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

2、DV:数字摄像机的标志。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译成中文就是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多家著名家电巨擘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

3、ASA:在摄影领域,ASA代表感光度,是一种美国制式。可以简单的认为ASA等同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又制定的标准)。

4、ISO: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速度(其实是银元素与光线的光化学反应速度)。

5、GB:中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6、MC: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标志。

7、CCD:数码相机的电荷耦合器件,为数码相机的感光装置。

8、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液晶显示器。

9、快门:控制进入照相机焦平面光线时间长短的装置。

10、景深:当聚焦在某景物时,此处最清晰,该景物前后的清晰范围称景深范围,简称景深。景深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响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

11、标准镜头:视角为50度左右的镜头之总称。

12、短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即广角镜头,它的水平视角一般大于30度,由于镜头的视角较宽,可以包容的景物场面较大,因此在表现空间环境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13、长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和超远摄镜头两类。普通远摄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而超远摄镜头的焦距却远远大于标准镜头。以135照相机为例,其镜头焦距从85毫米— 300毫米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毫米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

14、宽容度:宽容度是指胶片所能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

15、颗粒度:颗粒度是指显影后,胶片均匀曝光区域颗粒的统计分布。这种分布与卤化银晶体的几何结构及其在感光层内的积聚有关。扩散光晕会降低分辨力,感光层厚度增加同样会导致分界力降低。短波长光线对细节的再现优于波长较长的光线。

16、自然光:自然光又称“天然光”,不直接显示偏振现象的光。天然光源和一般人造光源直接发出的光都是自然光。它包括了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所有可能的振动方向,所以不显示出偏振性。

17、标准灰:18%反光率所产生的灰色影调,也称V区中灰,是曝光的基准。

18、全色片:全色片是照相和电影摄取黑白负像的一种感光片。能感受光谱中全部可见波段,即赤、橙、黄、绿、青、蓝、紫。用全色片拍摄色彩丰富的景物,在照片上表现的明暗层次,与人的视觉较接近。

19、胶片:胶片就是银盐感光胶片,也叫菲林。由PC/PP/PET/PVC料制作而成。胶片一般是指胶卷,也可以指印刷制版中的底片。

20、产品摄影:产品摄影属于商业广告摄影的一部分,主要是以商品为主要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通过反映商品的形状、结构、性能、色彩和用途等特点,从而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3、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4、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5、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6、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7、色光的三原色是红、( 绿 )、蓝。

8、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 发光时间 ( 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9、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 较高的快门 )速度。

10、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 清晰地结像 )。

11、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 变焦 )镜头。

12、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 方向 )、不同的高度。

13、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4、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5、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6、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7、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8、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19、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0、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1、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2、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3、光圈大,景深(小)。

24、光圈小,景深(大)。

25、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6、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7、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8、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29、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0、 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1、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2、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3、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4、焦距短,视角(大)。

35、焦距长,视角(小)。

36、光圈大,通光量(多)。

37、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的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的有(TTF)。

38、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红),偏(黄)产生(暖调)效果。

39、正透镜是中间(厚)周边(薄)的透镜,起到使光线(汇聚)的作用。

40、(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41、黑白胶卷冲洗的主要工序是显影和定影。关键是(显影 )。

42、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 景深小 ):光圈小,(景深大 ):

43、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与影像的(色彩)。

44、快门的作用是控制进光时间和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45、 “DX”的含义是指(胶卷资料暗码)。

46、滤色镜可归为三大类:彩色摄影滤色镜、黑白摄影滤色镜、(黑白彩色通用滤色镜)。

47、常用摄影充电电池有(镍镉电池)(镍氢电池)。

48、二度空间,只有(长度)和(宽度)。

49、拍摄位置,即拍摄时(相机)所在的位置。

50、拍摄点由拍摄(方向),(高度),(距离)三者共同确定。

51、摄影常用电池按外型可分(纽扣电池)(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三种。

52、常用摄影电池按结构可分为(单体电池)(组合式电池)(叠层式电池)三种。

53、常用摄影电池按充电特性可分为(一次性电池)(多次性充电)电池。

54、主光是在摄影布光时占(主导)地位的光线。又称(塑型光)。

55、照相机速度调节盘上的.A档,是(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档。

56、镜头的焦距值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是(标准镜头)。

57、中画幅120单反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后背)三部分组成的。

58、 1英尺等于(12)英寸。

59、 120相机一般比135相机(大)。

60、凹透镜分(平凹)(凸凹)(双凹)三种。

61、光圈小,通光量(少)。

62、 135单反相机由(机身)和(镜头)组成。

63、 光圈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点:调节进光照度、调节景深效果、(影响成像质量)。

64、 120双反相机取景时(左右相反),(有视差)。

65、照相机主要的附件有(快门线)、(遮光罩)、(电池盒)、(闪光灯)等。

66、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08)月(19)日。

67、手动对焦镜头用(MF)表示。

68、 AF镜头是(自动)对焦镜头。

69、 DF相机是135(单镜头反光)相机。

70、广角镜头焦距(短),望远镜头焦距(长)。

71、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一般用(MC)表示。

72、红色安全灯是洗,放(黑白)照片时的安全灯。

73、感光度标志的国际标准用(ISO)表示。

74、防紫外线滤色镜是(UV)镜。

75、 3号黑白放大纸比1号黑白放大纸(反差)大。

76、枕形畸变是(长焦距)镜头产生的。

77、桶形畸变是(短焦距)镜头产生的。

78、黑白胶卷的最佳冲卷配方是(D76)配方。

79、黑白相纸的最佳冲卷配方是(D72)配方。

80、两边带齿孔的胶卷是(135)胶卷。

81、后面带纸背的胶卷是(120)胶卷。

82、双镜头反光相机用的是(120)胶卷。

83、 135相机的标准镜头是(50mm)

84、在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改变焦距的镜头称(变焦镜头)。

85、中国制感光度制式用(GB)表示。

86、尼康相机是(日本)产的135名牌相机品牌。

87、镜头焦距用(F)表示。

88、相机速度调节盘上的M档,是(手动控制)曝光模式档。

89、凸透镜共分(平凸)(凹凸)(双凸)三种。

90、影响景深的三大因素是(焦距)(物距)(光圈)。

91、摄影用光造型的目的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既“真实感”和( 美感 )。

92、后景深(大于)前景深。

93、光圈系数越大,光孔口径(越小)。

94、 1英寸等于(2、54)厘米。

95、 f/8光圈比f/5、6光圈(小一级)光圈。

96、黑白胶片的主要特性:(感色性)(感光度)(颗粒性)(反差)。

97、胶卷按不同规格类型可分为:(135胶卷)、(120胶卷)、(110胶卷)、(126胶卷)等。

98、我国出版的有关摄影的杂志有:(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像摄影)、(摄影世界)。

99、(机械)快门的耐寒度较高。

100、过期胶卷会产生(灰雾度大),(反差降低),(黑白两个极调)受到损失的效果。

常见的摄影知识点整理

1、如何摇拍

摇拍是一种拍摄移动中被摄体的技法。其特点是把摄影重点放在了静态的部分,以摇动镜头的方式跟随被摄体,表现其速度感。要使用此种拍摄技法,需要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的模式上,然后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采用1/30s或者1/60s。

相机要紧随被摄体,跟随其运动而移动,达到被摄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当然采用连拍的模式捕捉更锐利的照片的机会更大。

2、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脚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相机远离突发危险。如果我们是在一块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摄,让三脚架的一条腿对着自己,这样的话,三脚架的三条腿就可以稳定地支撑住相机,防止坠落。

3、如何避免曝光不足

摄影者在拍照时经常会曝光不足,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会过亮,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遇到此种情况,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一般偏暗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4、如何避免眩光

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眩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CCD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

5、如何保护相机

为了保护好数码相机和电池,我们尽量不要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千万不要长达几个小时地将自己的相机直接地暴露在阳光下,拍摄时避免镜头直对阳光以免损伤CCD板。

如果不得不暴露在阳光下,那么你可以用一块浅颜色的毛巾或是反光材料将相机遮盖着。尽量避免在雨天雪天拍摄,如要拍摄要妥善防护避免在低温下长时间拍摄,防止机器老化。寒冷的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机器容易结露,像人带的眼镜一样。

正确的方法是放罩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待机器与室内温度一致时再取出。拍摄完毕保存时一定要卸下电池。保存时放置在干燥地方避免机器受潮。

新闻摄影基本技巧

在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要熟悉各种题材的常规表现方法,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议程,观察现场的地形,以便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新闻摄影基本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新闻摄影的准备工作

如今,新闻摄影从业者普遍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在新闻摄影实战中,不同焦段的镜头、外置闪光灯、备用存储卡、备用电池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的摄影采访中,我一般配备三支镜头,它们的焦段分别为17-35mm,28-70mm,以及70-200mm,根据不同的拍摄素材选取相应的镜头。

在无目的采访时,我大多只携带一支17-35mm的镜头。采访中,摄影记者很多时候不仅要承担摄影的任务,还要负责文字记录。因此,录音笔、笔记本,以及无线网卡等也是我们需要常备的设备。

如果拍摄的场景选在音乐厅、体育场,或者大型会场,还需配备独脚架等装备,以便在灯光较暗或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

在接到采访任务后,我们要争取提前到达采访区域,全面了解采访区域的环境设施和光照条件,并且最好能够拿到此次会议或活动的议程,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如何利用好现场光

在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要熟悉各种题材的常规表现方法,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议程,观察现场的地形,以便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室外光对活动现场的影响,室内灯光照度是否合适,如何设置闪光灯等问题。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别在不同设置模式下进行拍摄,以保万无一失;在室外拍摄中,要考虑到阳光对拍摄的影响,必要时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议和大型活动都是在弱光的氛围中进行,这就给我们的摄影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借助现场光摄影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新闻现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调高相机的感光度,增加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像质量;二、拍摄的场面太大或被摄主体远离拍摄地点;三、摄影记者要在画面中突出现场气氛。

利用现场光进行摄影时,我们应尽量选择大口径的镜头,如70-210mm/F2.8,28-70mm/F2.8等镜头。这类镜头光圈较大,可以确保一定的快门速度,因此成像质量会比较好。一般来说,我们大多采用手执相机的方式进行室内拍摄,这就要求快门速度不低于最低限度。如使用17-35mm的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要控制在1/15-1/30秒左右;使用28-70mm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应控制在1/30-1/60秒左右。

如何使用好闪光灯

我们这里所说的闪光灯是指外置闪光灯,其闪光头可以随意调整角度。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闪光灯直打被摄主体容易造成曝光过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把闪光头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伸出反光板,光源通过反光板和天花板进行反射。这样操作可以消除被摄主体的投影,改善光照不均造成的影响;如果会议现场空间狭小,被摄主体距镜头相对较近,可以将闪光灯调整到90度,通过天花板和周围的墙壁反光,打亮被摄的主体。

在日常的新闻摄影实战中,我们可以多尝试不同的闪光方式,不断积累闪光灯的使用经验。在拍摄领导人讲话,或者转瞬即逝场景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把闪光灯调整到TTL自动模式上,这样可以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拍摄的成功率较高,保险系数更大。

如何拍摄领导讲话和会场全景拍摄

领导讲话、演讲等场景之前,要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告诉他们在讲话中可以适当保持微笑,调整好坐姿,在感知到摄影记者准备拍照时,尽量给予一定程度的配合。

摄影记者在准备拍照前,也可以给领导一个手势或暗示,把握最佳的拍摄时机进行连拍与抓拍。在会议拍摄中,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演讲者的动向。发现演讲者渐入佳境进行脱稿讲话时,要立即上前进行连拍,将其最佳的表情和手势收入镜头中。

需要注意的是,会议现场的麦克、水瓶等物品可能会对被摄主体造成遮挡,破坏构图。我们在会议摄影中要注意寻找最佳的角度,尽可能避开遮挡物。

会议现场拍摄难度确实很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场光和闪光灯。在拍摄动辄数百人参加的大型会议时,我们要在构图中全盘考虑观众、主席台领导及主席台展板等要素,这个时候要巧用闪光灯。

我自己摸索出一个窍门:将外置闪光灯向上略微调整一个角度,这个时候,闪光灯输出的是最大的'闪光量,保证距离较远的主席台曝光充分,而距离镜头较近的物体也不会造成曝光过度。在会场现场光足够的情况下,则可以关闭闪光灯,选择较大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注意上述提到的最低快门限度),并以主席台背板的LOGO或者主席台上就座的人物为标准进行平均测光。

如何挑选新闻照片

新闻照片的发稿形式主要包括单幅照片、组照和专题摄影。

单幅照片是摄影记者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发稿形式。单幅图片拍摄的基本要求是:表现有形象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瞬间,注意细节、人物情感及体态语言。

组照可以是对同一新闻现场不同侧面的描述与表现,也可以是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场景的组合。组照多用于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深化主题。我每年都会参与全国两会的新闻摄影报道。两会结束后,我会把会议现场,代表讨论的现场,以及代表和委员考察、交流、撰写议案等场面的照片挑选出来,形成组照,进行刊发。

专题摄影是指通过多张照片,多个角度反映一个新闻主题。每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情节,要有开头照片、高潮照片及结尾照片,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故事。专题摄影要注意大场景、中景、特写等不同景别的采用,以及横竖版照片的配搭,时间跨度较大,淡化时效性。

我们最终选择发布的照片要具备以下要素:一、被摄人物的动作、表情自然;二、最能代表新闻事件本质的瞬间;三、兼具特写与大场面;四、图片构图合理且具观赏性;五、图片动感较强;六、抓拍得到的图片。

新闻摄影应把视觉冲击力放在首位

“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历来被认为是新闻摄影的两大要素。

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主要是指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或称之为视觉吸引力。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都认为在这两大要素中,新闻价值是首位的,因为新闻摄影是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属于艺术范畴。

然而,在近几年的新闻摄影教学中,多次让同学们在任何报纸或指定报纸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10幅新闻照片,发现同学们选择的标准首先是照片本身的画面效果,照片的新闻价值是处于第二位的。

当和同学们探讨为什么不是首先考虑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时,许多同学说,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从报纸的文字报道或电视、广播上已经获悉,因而看照片时就更倾向于关注画面效果了。

重新审视我国长期以来的新闻摄影实践与读者对报纸上新闻摄影的评价,把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要素放在首位,应当更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新闻摄影报道,更有利于新闻摄影报道的创新,也更切合读者对新闻摄影的需求。

一、重视读者视觉感受的选择 新闻宣传要“贴近群众”,研究读者的视觉感受与选择的特点,对改进新闻摄影报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新闻摄影属于视觉新闻,它向大众传播新闻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图片的标题与文字说明相对处于从属地位。读者选择新闻摄影报道时,首先也是选择图片的形象。

因为人们接受新闻摄影是从接受图片形象开始的,进而才会去阅读其文字说明。

一幅新闻照片如果本身没有视觉吸引力,则很少会有读者继续去看其文字说明了。当然,犹如对任何事物的判断有多面性,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的照片未必都是好照片,但好的新闻照片则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

人的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视觉形式,具有强烈的选择性。人们常说的“视而不见”一词,就说明纳入视觉范围的东西仍可“不见”,“没看到”,这就是视觉的选择性。

它只看到吸引它的对象,也就是对它有较强刺激力、冲击力的对象。从新闻摄影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对象会对读者的视觉产生较强的刺激、具有冲击力或吸引力呢?

心理学家早就指出,视觉最不喜欢的东西,是那些静止不变的或者是那些不断重复的形象。所谓“熟视无睹”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当视觉面对一个陌生的对象时,才会“睁大自己的眼睛”。

人的视觉具有求新纳异的倾向,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者如想使自己拍摄的照片具有吸引力,就不能满足于拍摄人们普遍看得见的内容与形式,而应着力于把人们普遍“看不见”的内容与形式

变成“看得见”的摄影报道。 内容与形式均是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毫无疑问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仅仅“形式”(即照片的画面效果)是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也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仅仅是“内容”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则是第三等的,因其照片本身的画面效果对读者来说“熟视无睹”。新闻摄影者应想方设法拍出让读者有“第一次看到”而产生新鲜的感觉。

二、强化求新思维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 求新思维具有鲜明的喜新品质。它的思维指向是活跃的、积极的、向上的。

朝向那些过去没有发生过的、没有见到过的、没有报道过的对象。这种思维符合报刊属性。报刊的存在是为了报道新闻,一切着眼于一个“新”字。

新闻摄影的求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求内容之新;二是求形式之新。

内容的求新,要求新闻摄影去寻找、发现值得报道的对象。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在“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一文中,对此提出了六个主攻方向:一是善于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二是善于发现或者澄清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三是善于发现或者提炼出有助于解决当前各种困难和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四是善于发现和捕捉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深刻地揭示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观念上的新变化。五是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六是善于发现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的苗头、新的动向,准确地预测和描绘事物发展的趋势。

三、注重典型瞬间的抓取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获取形象新闻并非只有新闻摄影一种媒介。相对于电视新闻,从传播新闻的角度,新闻摄影总体处于弱势地位。

前者是“动”的,后者是“静”的,前者是有声的,后者是无声的;前者可在新闻正在发生时同步传送报道,后者总会有一定的滞后才能与读者见面。面对这种弱势,新闻摄影还有没有优势呢?回答是肯定的。

新闻摄影的优势在于对新闻对象的典型瞬间的抓取,在于对新闻瞬间精华的定格,以使读者可以细细品味。

新闻摄影要想在与电视新闻的竞争中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就应扬长避短,注重典型瞬间的抓取。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点归纳

新闻摄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体的新闻体裁。如今,新闻摄影已经成为当代新闻传播最为活跃的因素,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镜头

1、镜头的结构:透镜组、光圈、镜头筒

2、 镜头的种类

标准镜头:视角在50度左右,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相似,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

广角镜头:又称短焦距镜头,视角大于70度以上,焦距短,视角大,景深长,适合拍摄景物前后清晰度大的照片,或在较窄范围内拍摄较大画面的照片

望远镜头:视角在40度以下,又分为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焦距长、视角窄看得远,成像大,适合于拍摄不易于接近的被摄物体以及远距离的 *** 。

微距镜头:专门拍摄微小被摄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目的。解析度高,畸变像差极小,且反差较高,色彩还原佳。

变焦镜头:焦距可调节变化,视角焦距不断变大而在广角镜头的视角和望远镜头的视角之间。

二、 :必须了解的相机设定

光圈:是在镜头中间由数片互叠的金属叶片组成的可调节镜头通光口径的装置

作用:调节通光量,光线强时将光圈缩小,光线弱时将光圈开大。 改变景深范围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系数:F系数指光圈的大小,是焦距与光孔直径的比。系数越小,通光量越大,系数越大,通光量越小。***成反比***

焦距***f***:是镜头的中心到胶片上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数值越大,快门慢,曝光时间短。B门也称慢门。

三、 :景别的分类、作用、拍摄要求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拍摄要求:

注意提炼大地的线条,以此来结构画面或导视;

注意地平线的处理;

注意拍摄云、雨等特殊天气现象,营造特定气氛

画面时间﹥8秒。

全景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从人物来看,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拍摄要求:

人物头脚要全,但不能顶天立地;

是每个场景的总角度,用来交待人物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决定其它镜头的排程;

画面时间﹥7秒。

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活动。位置适当,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活动和人物之间交流。

拍摄要求:

对人物形体动作的纪录和描写要注意把握决定性瞬间;

对环境背景的选择要注意烘托情绪气氛;

画面时间﹥5秒。

取景范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拍摄要求:

构图要讲究;

用光要讲究;

画面时间﹥4秒。

特写: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用以突出刻画被摄物件。能清楚看到人物由肌颤动和眼神变化而表露出来的感情。

特点: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人物占据整个画面;富于表现力,能感染观众。

大特写:用画面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区域性细节,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重点表现人物的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变化等。

四、 :拍摄的角度

平摄角度:镜头与被摄物件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物件不宜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适于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

仰摄角度:拍摄点低于被摄物件,以仰视的角度来拍摄处于较高位置的物体。前景高大,主体突出,能够改变前后景物的自然比例,产生一种异常的透视效果

俯摄角度:如实交代环境位置,数量分布、远近距离的特点,画面严谨、实在,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五、 :新闻摄影的特性

新闻性:包括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时效性、趣味性。

形象性:新闻摄影的形象性是指新闻图片要用形象说话,用视觉形象表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主要内容和新闻的意义,新闻资讯应蕴含与新闻形象之中。具有可视性,能将新闻事实直接呈现给读者,饱含可视的现场资讯。瞬间的典型形象性,对新闻事件瞬间记录,摄取的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截面和瞬间点,能代表事件的意义、说明事件的发展趋向或表现事件的状态与结果。历史的纪实形象。

真实性:被拍物体必须真实存在,新闻照片中的人必须是事件的当事人,新闻摄影时间、空间、物件是三位一体,新闻照片的形象必须真实、准确。

讯息类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1、拍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甚至时机转瞬即逝;2、拍摄地点和环境相对单一;3、分为可预见式拍摄和突发新闻拍摄

要求:快速抵达新闻现场,快速融入新闻事件,镜头的资讯量需要最大化,需要强调的关键镜头一个都不能少,不要浪费镜头时间,把握变与不变。***块、大、全、短***

深度报道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强烈的细节意识;充分发挥两级镜头的探索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摄像机的形象叙事特点;慢镜头要注意保护某些被采访物件,也包括采访记者本身。

六、 :拍摄技巧

横竖画幅的四原则:主线的横竖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的移动方向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本身的形态决定画面的横竖。

突出主体的方法:1主体充满整个画面,或在画面上处于突出位置。2九宫格构图***三分法则***。3黄金分割。4通过线条来突出主体,选择一个突出线条构图的视点和画面,使得景象景物简化。

白平衡的调整、原因,怎么调:

手动白平衡调整方法:将一张白纸或其他白色物体置于现场拍摄光源下,在顺光条件下选择相机中的手动白平衡,将镜头对准白纸,通过改变拍摄距离或者变焦使白纸充满画面,然后按下相应的设定按钮。

原因:自然界中物体颜色会因照射光线性质的不同产生改变,摄影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影响色彩表现的主要是光线的色温,。日常生活中,太阳光、荧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等照明光源的色温千差万别,受光源色温的影响,被摄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由于人类视觉具有“自动色彩矫正”功能,眼睛看到的摄像色彩通过大脑进行了修正,使色彩得到了自动还原。在数字摄影系统中为了准确还原景物色彩,采用白平衡技术,在拍摄前就必须对相机CCD或CMOS影像感测器的讯号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光源。

摄影操作基本要领***平、准、稳、匀***指什么和处理方法:

平: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

方法:利用三角架上的水平仪,楼房,水平线,站立的人。使寻像器的竖框与垂直线平衡,横框与水平线平衡。

准:是指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画面构图能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你所要阐述的内容。具体指物件、范围、起幅落幅、镜头运动、景深运用、焦点变化都要准。***推、拉、摇、移的起幅、落幅确定要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及各种拍摄角度都要做到准确、完美***

方法:多次演练,掌握技巧,熟悉内容。

稳:为了减少电视画面不必要的晃动,拍摄时要注意画面的平稳,这是摄像员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而且要多拍多练。

无论是推、拉、摇,在起幅和落幅时都要保持画面的稳定。

“匀”是对拍摄速度的一种要求,无论是快还是慢,都有个匀速的问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在推、拉、摇、移、跟的拍摄中都存在着三个过程,即慢起速、匀速、慢减速至停止。

当然也有急起、急停的现象,它是为了表达剧本中特定的物件而采取的拍摄方法,一般运动拍摄都要求匀。

固定画面的拍摄:是指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焦距固定

运动摄像:推拉摇移

推: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区域性的关系,影响和调节画面的节奏,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拉:具有很强的空间展示效果,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回收视线,利用拉镜头转场。

摇:表现较大的场景空间,交代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的内在联络,通过摇摄的速度表现特定的情绪。

移: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空间是完整且连贯的,调动了人们视觉观看的感受。

电视访谈景别:一般使用近景和中景 原因: 方向一般是斜侧面,原因:

新闻摄影要有,真实性、新闻性、纪实性、五个要素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什麽事件、为什麽发生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新近发生出奇的事情。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点总结

新闻摄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体的新闻体裁。如今,新闻摄影已经成为当代新闻传播最为活跃的因素,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镜头

1、镜头的结构:透镜组、光圈、镜头筒

2、 镜头的种类

标准镜头:视角在50度左右,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相似,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

广角镜头:又称短焦距镜头,视角大于70度以上,焦距短,视角大,景深长,适合拍摄景物前后清晰度大的照片,或在较窄范围内拍摄较大画面的照片

望远镜头:视角在40度以下,又分为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焦距长、视角窄看得远,成像大,适合于拍摄不易于接近的被摄物体以及远距离的 *** 。

微距镜头:专门拍摄微小被摄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目的。解析度高,畸变像差极小,且反差较高,色彩还原佳。

变焦镜头:焦距可调节变化,视角焦距不断变大而在广角镜头的视角和望远镜头的视角之间。

二、 :必须了解的相机设定

光圈:是在镜头中间由数片互叠的金属叶片组成的可调节镜头通光口径的装置

作用:调节通光量,光线强时将光圈缩小,光线弱时将光圈开大。 改变景深范围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系数:F系数指光圈的大小,是焦距与光孔直径的比。系数越小,通光量越大,系数越大,通光量越小。***成反比***

焦距***f***:是镜头的中心到胶片上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数值越大,快门慢,曝光时间短。B门也称慢门。

三、 :景别的分类、作用、拍摄要求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拍摄要求:

注意提炼大地的线条,以此来结构画面或导视;

注意地平线的处理;

注意拍摄云、雨等特殊天气现象,营造特定气氛

画面时间﹥8秒。

全景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从人物来看,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拍摄要求:

人物头脚要全,但不能顶天立地;

是每个场景的总角度,用来交待人物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决定其它镜头的排程;

画面时间﹥7秒。

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活动。位置适当,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活动和人物之间交流。

拍摄要求:

对人物形体动作的纪录和描写要注意把握决定性瞬间;

对环境背景的选择要注意烘托情绪气氛;

画面时间﹥5秒。

取景范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拍摄要求:

构图要讲究;

用光要讲究;

画面时间﹥4秒。

特写: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用以突出刻画被摄物件。能清楚看到人物由肌颤动和眼神变化而表露出来的感情。

特点: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人物占据整个画面;富于表现力,能感染观众。

大特写:用画面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区域性细节,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重点表现人物的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变化等。

四、 :拍摄的角度

平摄角度:镜头与被摄物件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物件不宜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适于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

仰摄角度:拍摄点低于被摄物件,以仰视的角度来拍摄处于较高位置的物体。前景高大,主体突出,能够改变前后景物的自然比例,产生一种异常的透视效果

俯摄角度:如实交代环境位置,数量分布、远近距离的特点,画面严谨、实在,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五、 :新闻摄影的特性

新闻性:包括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时效性、趣味性。

形象性:新闻摄影的形象性是指新闻图片要用形象说话,用视觉形象表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主要内容和新闻的意义,新闻资讯应蕴含与新闻形象之中。具有可视性,能将新闻事实直接呈现给读者,饱含可视的现场资讯。瞬间的典型形象性,对新闻事件瞬间记录,摄取的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截面和瞬间点,能代表事件的意义、说明事件的发展趋向或表现事件的状态与结果。历史的纪实形象。

真实性:被拍物体必须真实存在,新闻照片中的人必须是事件的当事人,新闻摄影时间、空间、物件是三位一体,新闻照片的形象必须真实、准确。

讯息类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1、拍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甚至时机转瞬即逝;2、拍摄地点和环境相对单一;3、分为可预见式拍摄和突发新闻拍摄

要求:快速抵达新闻现场,快速融入新闻事件,镜头的资讯量需要最大化,需要强调的关键镜头一个都不能少,不要浪费镜头时间,把握变与不变。***块、大、全、短***

深度报道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强烈的细节意识;充分发挥两级镜头的探索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摄像机的形象叙事特点;慢镜头要注意保护某些被采访物件,也包括采访记者本身。

六、 :拍摄技巧

横竖画幅的四原则:主线的横竖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的移动方向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本身的形态决定画面的横竖。

突出主体的方法:1主体充满整个画面,或在画面上处于突出位置。2九宫格构图***三分法则***。3黄金分割。4通过线条来突出主体,选择一个突出线条构图的视点和画面,使得景象景物简化。

白平衡的调整、原因,怎么调:

手动白平衡调整方法:将一张白纸或其他白色物体置于现场拍摄光源下,在顺光条件下选择相机中的手动白平衡,将镜头对准白纸,通过改变拍摄距离或者变焦使白纸充满画面,然后按下相应的设定按钮。

原因:自然界中物体颜色会因照射光线性质的不同产生改变,摄影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影响色彩表现的主要是光线的色温,。日常生活中,太阳光、荧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等照明光源的色温千差万别,受光源色温的影响,被摄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由于人类视觉具有“自动色彩矫正”功能,眼睛看到的摄像色彩通过大脑进行了修正,使色彩得到了自动还原。在数字摄影系统中为了准确还原景物色彩,采用白平衡技术,在拍摄前就必须对相机CCD或CMOS影像感测器的讯号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光源。

摄影操作基本要领***平、准、稳、匀***指什么和处理方法:

平: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

方法:利用三角架上的水平仪,楼房,水平线,站立的人。使寻像器的竖框与垂直线平衡,横框与水平线平衡。

准:是指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画面构图能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你所要阐述的内容。具体指物件、范围、起幅落幅、镜头运动、景深运用、焦点变化都要准。***推、拉、摇、移的起幅、落幅确定要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及各种拍摄角度都要做到准确、完美***

方法:多次演练,掌握技巧,熟悉内容。

稳:为了减少电视画面不必要的晃动,拍摄时要注意画面的平稳,这是摄像员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而且要多拍多练。

无论是推、拉、摇,在起幅和落幅时都要保持画面的稳定。

“匀”是对拍摄速度的一种要求,无论是快还是慢,都有个匀速的问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在推、拉、摇、移、跟的拍摄中都存在着三个过程,即慢起速、匀速、慢减速至停止。

当然也有急起、急停的现象,它是为了表达剧本中特定的物件而采取的拍摄方法,一般运动拍摄都要求匀。

固定画面的拍摄:是指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焦距固定

运动摄像:推拉摇移

推: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区域性的关系,影响和调节画面的节奏,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拉:具有很强的空间展示效果,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回收视线,利用拉镜头转场。

摇:表现较大的场景空间,交代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的内在联络,通过摇摄的速度表现特定的情绪。

移: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空间是完整且连贯的,调动了人们视觉观看的感受。

电视访谈景别:一般使用近景和中景 原因: 方向一般是斜侧面,原因:

以新闻事件为表现对象的摄影。要求在现场抓取典型瞬间进行拍摄,以真实、及时地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摄影者应事前深入采访,现场观察并迅速分析判断,以拍摄到客观真实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新闻摄影"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利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New photography),不单单包括照相机,摄影机、摄像机也在此列.狭义的"新闻摄影"概念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Press photogra-phy).我们通常情况下提到的"新闻摄影"以及"新闻照片"都是狭义的概念. 新闻摄影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对新闻摄影题材的划分。其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从大的方面,根据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性质,可将新闻分为两大类: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而事件性新闻又可以划分为预知事件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两大类。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新近发生出奇的事情。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点汇总

(1)在编辑部获得新闻线索 (2)从电话中获得新闻线索(3)在会议上获得新闻线索 (4)在文件中获得新闻线索(5)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获得新闻线索(6)在新闻发布会上获得新闻线索 (7)在有关部门获得新闻线索(8)在与朋友聊天中获得新闻线索 (9)从道听途说中获得新闻线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学校的?

新闻摄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体的新闻体裁。如今,新闻摄影已经成为当代新闻传播最为活跃的因素,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镜头

1、镜头的结构:透镜组、光圈、镜头筒

2、 镜头的种类

标准镜头:视角在50度左右,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相似,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

广角镜头:又称短焦距镜头,视角大于70度以上,焦距短,视角大,景深长,适合拍摄景物前后清晰度大的照片,或在较窄范围内拍摄较大画面的照片

望远镜头:视角在40度以下,又分为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焦距长、视角窄看得远,成像大,适合于拍摄不易于接近的被摄物体以及远距离的 *** 。

微距镜头:专门拍摄微小被摄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目的。解析度高,畸变像差极小,且反差较高,色彩还原佳。

变焦镜头:焦距可调节变化,视角焦距不断变大而在广角镜头的视角和望远镜头的视角之间。

二、 :必须了解的相机设定

光圈:是在镜头中间由数片互叠的金属叶片组成的可调节镜头通光口径的装置

作用:调节通光量,光线强时将光圈缩小,光线弱时将光圈开大。 改变景深范围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系数:F系数指光圈的大小,是焦距与光孔直径的比。系数越小,通光量越大,系数越大,通光量越小。***成反比***

焦距***f***:是镜头的中心到胶片上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数值越大,快门慢,曝光时间短。B门也称慢门。

三、 :景别的分类、作用、拍摄要求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拍摄要求:

注意提炼大地的线条,以此来结构画面或导视;

注意地平线的处理;

注意拍摄云、雨等特殊天气现象,营造特定气氛

画面时间﹥8秒。

全景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从人物来看,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拍摄要求:

人物头脚要全,但不能顶天立地;

是每个场景的总角度,用来交待人物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决定其它镜头的排程;

画面时间﹥7秒。

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活动。位置适当,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活动和人物之间交流。

拍摄要求:

对人物形体动作的纪录和描写要注意把握决定性瞬间;

对环境背景的选择要注意烘托情绪气氛;

画面时间﹥5秒。

取景范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拍摄要求:

构图要讲究;

用光要讲究;

画面时间﹥4秒。

特写: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用以突出刻画被摄物件。能清楚看到人物由肌颤动和眼神变化而表露出来的感情。

特点: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人物占据整个画面;富于表现力,能感染观众。

大特写:用画面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区域性细节,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重点表现人物的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变化等。

四、 :拍摄的角度

平摄角度:镜头与被摄物件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物件不宜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适于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

仰摄角度:拍摄点低于被摄物件,以仰视的角度来拍摄处于较高位置的物体。前景高大,主体突出,能够改变前后景物的自然比例,产生一种异常的透视效果

俯摄角度:如实交代环境位置,数量分布、远近距离的特点,画面严谨、实在,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五、 :新闻摄影的特性

新闻性:包括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时效性、趣味性。

形象性:新闻摄影的形象性是指新闻图片要用形象说话,用视觉形象表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主要内容和新闻的意义,新闻资讯应蕴含与新闻形象之中。具有可视性,能将新闻事实直接呈现给读者,饱含可视的现场资讯。瞬间的典型形象性,对新闻事件瞬间记录,摄取的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截面和瞬间点,能代表事件的意义、说明事件的发展趋向或表现事件的状态与结果。历史的纪实形象。

真实性:被拍物体必须真实存在,新闻照片中的人必须是事件的当事人,新闻摄影时间、空间、物件是三位一体,新闻照片的形象必须真实、准确。

讯息类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1、拍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甚至时机转瞬即逝;2、拍摄地点和环境相对单一;3、分为可预见式拍摄和突发新闻拍摄

要求:快速抵达新闻现场,快速融入新闻事件,镜头的资讯量需要最大化,需要强调的关键镜头一个都不能少,不要浪费镜头时间,把握变与不变。***块、大、全、短***

深度报道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强烈的细节意识;充分发挥两级镜头的探索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摄像机的形象叙事特点;慢镜头要注意保护某些被采访物件,也包括采访记者本身。

六、 :拍摄技巧

横竖画幅的四原则:主线的横竖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的移动方向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决定画面的横竖,主体本身的形态决定画面的横竖。

突出主体的方法:1主体充满整个画面,或在画面上处于突出位置。2九宫格构图***三分法则***。3黄金分割。4通过线条来突出主体,选择一个突出线条构图的视点和画面,使得景象景物简化。

白平衡的调整、原因,怎么调:

手动白平衡调整方法:将一张白纸或其他白色物体置于现场拍摄光源下,在顺光条件下选择相机中的手动白平衡,将镜头对准白纸,通过改变拍摄距离或者变焦使白纸充满画面,然后按下相应的设定按钮。

原因:自然界中物体颜色会因照射光线性质的不同产生改变,摄影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影响色彩表现的主要是光线的色温,。日常生活中,太阳光、荧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等照明光源的色温千差万别,受光源色温的影响,被摄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由于人类视觉具有“自动色彩矫正”功能,眼睛看到的摄像色彩通过大脑进行了修正,使色彩得到了自动还原。在数字摄影系统中为了准确还原景物色彩,采用白平衡技术,在拍摄前就必须对相机CCD或CMOS影像感测器的讯号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光源。

摄影操作基本要领***平、准、稳、匀***指什么和处理方法:

平: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

方法:利用三角架上的水平仪,楼房,水平线,站立的人。使寻像器的竖框与垂直线平衡,横框与水平线平衡。

准:是指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画面构图能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你所要阐述的内容。具体指物件、范围、起幅落幅、镜头运动、景深运用、焦点变化都要准。***推、拉、摇、移的起幅、落幅确定要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及各种拍摄角度都要做到准确、完美***

方法:多次演练,掌握技巧,熟悉内容。

稳:为了减少电视画面不必要的晃动,拍摄时要注意画面的平稳,这是摄像员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而且要多拍多练。

无论是推、拉、摇,在起幅和落幅时都要保持画面的稳定。

“匀”是对拍摄速度的一种要求,无论是快还是慢,都有个匀速的问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在推、拉、摇、移、跟的拍摄中都存在着三个过程,即慢起速、匀速、慢减速至停止。

当然也有急起、急停的现象,它是为了表达剧本中特定的物件而采取的拍摄方法,一般运动拍摄都要求匀。

固定画面的拍摄:是指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焦距固定

运动摄像:推拉摇移

推: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区域性的关系,影响和调节画面的节奏,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拉:具有很强的空间展示效果,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回收视线,利用拉镜头转场。

摇:表现较大的场景空间,交代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的内在联络,通过摇摄的速度表现特定的情绪。

移: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空间是完整且连贯的,调动了人们视觉观看的感受。

电视访谈景别:一般使用近景和中景 原因: 方向一般是斜侧面,原因: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 索引序列
  • 新闻摄影自考知识点串讲
  •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点
  •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点归纳
  •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点总结
  •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点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