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有机化学自考重点总结

有机化学自考重点总结

发布时间:

有机化学自考重点总结

乙酸和氧化钙应生成乙酸钙与水: 2 CH3COOH + CaO → (CH3CO2)2Ca + H2O乙酸钙受强热产生丙酮与碳酸钙:(CH3CO2)2Ca → CH3COCH3 + CaCO3

有机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一)碳原子的成键原则 1、饱和碳原子; 2、不饱和碳原子; 3、苯环上的碳原子。 [应用]利用“氢1,氧2,氮3,碳4”原则分析有机物的键线式或球棍模型; (二)官能团的重要性质 1、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2、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3、 :①取代(卤代,硝化,磺化);②加成(H2) [延生]①引入氨基:先引入 ②引入羟基:先引入 ③引入烃基: ④引入羧基:先引入烃基 4、R—X: 5、醇羟基: 6、酚羟基: ①与Na,NaOH,Na2CO3反应 2 —OH+2Na→2 —ONa +H2↑ —OH +NaOH→ —ONa +H2O —OH +Na2CO3→ —ONa +NaHCO3 [注意]酚与NaHCO3不反应。 —ONa —OH +NaHCO3(NaHSO3,Na+) ②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的位置:邻位或对位。 [检验]遇浓溴水产生白色浑浊或遇FeCl3溶液显紫色; 7、醛基: 氧化与还原 [检验]①银镜反应;②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 8、羧基: ① 与Na,NaOH,Na2CO3,NaHCO3溶液反应 ② 酯化反应: ③ 酰胺化反应 R—COOH+H2N—R/→R—CO—NH—R/+H2O 9、酯基:水解 R—CO—O— + 2NaOH→RCOONa+ —ONa 10、肽键:水解 (三)官能团重要性质的应用 1、定性分析:官能团 性质; 常见的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结构: (1) 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C; (2) 遇FeCl3溶液显紫色:酚; (3) 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羧酸; (4) 与Na反应产生H2: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 (5) 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 (6) 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7) 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8) 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醛(甲酸及甲酸酯); (9) 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0) 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2OH”的结构(能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 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11) 能水解:酯、卤代烃、二糖和多糖、酰胺和蛋白质; (12) 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醛; 2、定量分析:由反应中量的关系确定官能团的个数; 常见反应的定量关系: (1)与X2、HX、H2的反应: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C~2X2或2HX或2H2; ~3H2) (2)银镜反应:—CHO~2Ag;(注意:HCHO~4Ag) (3)与新制的Cu(OH)2反应:—CHO~2Cu(OH)2;—COOH~ Cu(OH)2 (4)与钠反应:—COOH~ H2;—OH~ H2 (5)与NaOH反应:一个酚羟基~NaOH;一个羧基~NaOH;一个醇酯~NaOH; 一个酚酯~2NaOH; R—X~NaOH; ~2NaOH。 3、官能团的引入: (1) 引入C—C:C═C或C≡C与H2加成; (2) 引入C═C或C≡C:卤代烃或醇的消去; (3) 苯环上引入 (4) 引入—X:①在饱和碳原子上与X2(光照)取代;②不饱和碳原子上与X2或HX加成;③醇羟基与HX取代。 (5) 引入—OH:①卤代烃水解;②醛或酮加氢还原;③C═C与H2O加成。 (6) 引入—CHO或酮:①醇的催化氧化;②C≡C与H2O加成。 (7) 引入—COOH:①醛基氧化;②羧酸酯水解。 (8) 引入—COOR:醇酯由醇与羧酸酯化。 (9) 引入高分子:①含C═C的单体加聚;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 (四)同分异构体 1、概念辨别(五“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同结构); 2、判断取代产物种类(“一”取代产物:对称轴法;“多”取代产物:一定一动法;数学组合法); 3、基团组装法; 4、残基分析法; 5、缺氢指数法。 (五)单体的聚合与高分子的解聚 a) 单体的聚合: i. 加聚:①乙烯类或1,3—丁二烯类的 (单聚与混聚);②开环聚合; ii. 缩聚:①酚与醛缩聚→酚醛树脂;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聚酯;③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聚酰胺或蛋白质; b) 高分子的解聚: i. 加聚产物→“翻转法” (2) 缩聚产物→“水解法” (六)有机合成 c) 合成路线: d) 合成技巧: (七)有机反应基本类型 1、取代;2、加成;3、消去;4、氧化或还原;5、加聚或缩聚。 (八)燃烧规律 1、 气态烃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若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该烃的氢原子数为 4;若为混合烃,则氢原子的平均数为4,可分两种情况:①按一定比例,则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小于4,另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大于4;②任意比例,则两种烃的氢原子数都等于4。 2、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 CxHy或CxHyOz 耗氧量相等 生成CO2量相等 生成H2O量相等 等质量 最简式相同 含碳量相同 含氢量相同 等物质的量 等效分子式 碳原子数相同 氢原子数相同 注释:“等效分子式”是指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有机物耗氧量相同,如: CxHy与CxHy(CO2)m(H2O)n或CxHy(CO2)a(H2O)b 推论:① 最简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生成的CO2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② 含碳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③ 含氢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④ 两种分子式等效的有机物,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 ⑤ 两种有机物碳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⑥ 两种有机物氢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九)有机化学信息题的突破 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要重视对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进行专题研究,使学生学会对题给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加工的要点,能自如地进行吸收处理,去伪求真、去繁求简、去辅求主,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训练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在有机化学总复习阶段,不能搞大运动量训练,关键找准典型试题,讲练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以下七种处理信息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1.将陌生信息处理成熟悉→ 通过联想熟悉化 例1:新近发现了烯烃的一个新反应,当一个H取代烯烃(I)在苯中,用一特殊的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Ⅱ)和(Ⅲ): 对上述反应,提出两种机理(a和b)。 机理a,转烷基化反应。 机理b,转亚烷基化反应: 试问,通过什么方法能确定这个反应机理? 分析:题给信息非常陌生,学生初次见到的确难以入手,给学生提示:酯化反应机理是通过什么方法测的?想必定有同学自然会联想到比较首席的信息18O同位素跟踪测酯化反应机理。通过类似的方法就将一个陌生的信息转化成熟悉信息,从而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用标记同位素化合物进行下列反应。 若按a: 若按b: CH3CH=CHCH3+CD3CD=CDCD3→2CH3CH=CDCD3 分析产物组成即可区分两种机理。 2.将抽象信息处理具体信息 → 抽象信息具体化 对于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解题时首先运用类比转换法,将实际事物转化为某一理想模型,将题给信息通过联想、类比、模仿、改造,转换成自己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发生联系,从而使陌生的信息熟悉化,抽象的信息具体化。 例2:A,B是式量不相等的两种有机物,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不变。符合上述情况的两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A,B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 解析:A,B两种有机物式量不相等,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也不变。可推知A,B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凡能满足这个条件的每一组化合物都是本题的答案。 (1)烃类:据(CH)n,写出C2H2和C6H6;据(CH2)n写出C2H4和C3H6等。 (2)烃的含氧衍生物类:据(CH2O)n写出CH2O和C2H4O2,CH2O和C3H6O3等。 (3)糖类:当(CH2O)n中的n=6时,写出CH2O和C6H12O6(葡萄糖)也是一组。 以上多组化学式均属同一类型—最简式相同。还应有一类,虽最简式不同,但符合含碳元素质量分数相等的组合,如:CH4中含C75%,将其式量扩大10倍,则含C原子数为10,含C仍为75%,其余(160-120)=40应由H,O补充,故可以得到C10H8O2,由此得出CH4和C10H8O2为一组。若要写出CH4与C9的组合,据C占75%,可知其余部分占25%,25%为75%的1/3,C9为12×9=108,108/3=36,这36应由H、O补齐,推知H为20,O 为16,即得到C9H20O(饱和一元醇)。 3.将潜隐信息处理成明显信息 → 隐含信息显明化 例3:CS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现有0.228克CS2在448毫升O2(标 况)中点燃,完全燃烧后,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分析:这道题数据充分,有的同学看到题就开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首先判断哪个反应 物过量,然后一步一步求解。如果仔细审题,就会发现此题有一隐含信息,即CS2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变,若找到这一信息,就可确定燃烧后混和气体体积与CS2无关,马上得到答案为D。 4.将复杂信息处理成简单信息 → 复杂信息简单化 例4:把m摩尔C2H4 和n摩尔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生成p摩尔C2H6,若将所得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需要氧气 A. (3m+n)mol B.(3m+ )mol C. (3m+3p+ )mol D. ( -3p)mol 分析:(m摩尔C2H4和n摩尔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 C原子2m摩尔,H原子(4m + 2n) 摩尔→平衡混合气体中C原子2m摩尔转化为CO2需要氧气2 m,H原子(4 m+2 n)转化为H2O需要氧气m+ ,所以选B。 5.将文字信息处理成符号信息 → 文字信息符号化 例5: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 醋酸。A、B的分子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2%(即质量分数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由此可推断:A的分子式和B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8H8O2; B.C8H8O4; C.C9H8O4; D.C9H8O3; 解析:题给信息:结构方面,A是具有酸性的芳香化合物,因其可水解为B和醋酸可推断其应为酯类,由于A不使FeCl3显色,则A的酸性只能是来源于-COOH,即A中除了含酯基外,还应有羧基结构。而其水解产物B中也必然有羧基结构,注意到B与CH3COOH形成酯A,则B中还有-OH结构。 分子量的限制条件,考虑到B中既有-OH又有-COOH,则分子中至少应有3个氧原子,由题给信息可知B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1-0.652=0.348 令其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则其分子量应为M(B) = 138g。 考虑B与CH3COOH酯化为A,则A的分子量为138+42=180,符合A、B分子量不超过200的条件,且B中氧原子只能是3个,否则不符合A的分子量不超过200的条件。 至此,可确定B分子式为C7H6O3,与CH3COOH酯化生成的A的组成应为C9H8O4;对照各选项,(C)为正确。 从中看出:关于有机物转化关系的信息题中,量关系限制也是题给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结构与量关系的结合,综合考虑多元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6.将文字信息处理成图示信息 →文字信息图示化 例6.有机合成上通常通过下述两步反应在有机物分子碳链上增加一个碳原子。 应用上述反应原理,试以乙炔,甲醇、HCN等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六步反应合成 解析:合成有机物要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官能团为核心,在知识网中找到官能团与其它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从而尽快找到合成目标与反应物之间的中间产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主要思维方法: A.顺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B.逆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最终产物→中间产物→反应物 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需要应用。 解题思路: ①学习试题中信息得知醛经过两步反应(HCN、H2O)使醛基(-CHO)变为[-CH(OH)COOH] 得到羟基羧酸。 ②用逆向思维方法,对最终产物逐步深入分解 ③用正向思维方式和知识网解决乙炔制取丙烯酸的方法。从知识网中得知乙炔水化得乙醛,运用信息乙醛经2步反应得羟基丙酸,最后把分析结果正向表达,写出化学方程式。 7.信息由大化小→实施分别实破 有机推断题不仅注意思维上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技巧由大化小。 例7:化合物A(C8H8O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A可发生如图示的一系列反应,图中的化合物A硝化时可生成四种一硝基取代物。化合物H的分子式C6H6O;G能进行银镜反应。 回答(1)有机物可能的结构式 A: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类型:(I)_________ (II)________ (III)__________ 分析:把整个信息分解成三块: 第1块:可知K为三溴苯酚,D为苯酚钠(C6H5ONa)。 第2块:G必为甲酸甲酯从而确定C为甲醇CH3OH。 第3块:苯环上两个取代基只能互为邻位或互为间位。 高考化学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好复习的进度,力求让所讲的每个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第一轮复习不能赶进度,以学生的掌握为前提,打好知识点复习的“歼灭战”。注重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在题海战和难题战方面,要精选例题,透彻分析,引导探究,注重方法。尤其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要争取准确无误,会做的题争取不失分,文字表达要规范简要,能切中要点。注重训练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氢氧化钠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钠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CH3CHO+2Cu→Cu2O(沉淀)+CH3COOH+2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 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小比空气,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 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 聚合反应: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2)发生装置:选用“液液加热制气体”的反应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4)注意事项: ①反应液中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在受热时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温度。加热时要使温度迅速提高到170℃,以减少乙醚生成的机会。 ④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可以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以洗涤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 乙炔又称电石气。结构简式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化学式C2H2 分子结构:分子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a(OH)2+C2H2↑ 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可燃性:2C2H2+5O2 → 4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可以跟Br2、H2、HX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H2的加成 CH≡CH+H2 → CH2=CH2 与H2的加成 两步反应:C2H2+H2→C2H4 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 C2H2+HCl→C2H3Cl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3)由于乙炔与乙烯都是不饱和烃,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金属取代反应:将乙炔通入溶有金属钠的液氨里有氢气放出。乙炔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乙炔银沉淀. 1、 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 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 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 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 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物质的制取: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 (条件是CaO 加热)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业制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制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加压) 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酸的制取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和加温) 加聚反应: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氧化反应: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 (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 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的取代。如: 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如: 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酯化反应。酸和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羧基与羟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应。如: 水解反应。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水解反应。 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如: ②酯水解生成羧酸(羧酸盐)和醇。如: 乙酸乙酯的水解: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条件为无机酸式碱) 加成反应。 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别的有机物的反应。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 消去反应。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 不是很完全,但是基本可以完成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

(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

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

(—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

—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

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

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

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5、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从乙烯制聚乙烯(3)乙烯使溴水褪色(4)从乙醇制乙烯(5)从乙醛制乙醇(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8)油脂的硬化(9)从乙烯制乙醇(10)从乙醛制乙酸

46、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4、(NH4)2SO4

49、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

俗名总结:

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1Na2CO3纯碱、苏打

2乙炔:电石气12NaHCO3小苏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胆矾、蓝矾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蚁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盐19KAl(SO4)2?12H2O明矾

10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20CO2固体干冰

实验部分: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二、有机合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2)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3)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的为羊毛线;无气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为合成纤维线。

三、“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四、开发新型材料

1、新型材料开发的方向: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2、新型材料: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材料、复合材料等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甲烷:

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乙烯:

C2H5OH →(浓H2SO4,170℃)→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乙炔:

CaC2+ 2H2O→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乙醇:

CH2=CH2+ H2O→(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含碳的质量分数越高,火焰越明亮,黑烟越多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酸性KMnO4氧化溴水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烷:取代

CH4+ Cl2→(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意:

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

1、加成

CH2=CH2+ Br2→ CH2BrCH2Br

CH2=CH2+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H2→(催化剂,加热) → CH3CH3乙烷

CH2=CH2+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一定条件) → [-CH2-CH2-]n(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炔:

基本同烯......

苯:1.1、取代(溴)

C6H6+ Br2→(Fe或FeBr3)→C6H6-Br+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防倒吸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C6H6+ HNO3→(浓H2SO4,60℃)→C6H6-NO2+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水浴】温度计插入烧杯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难溶苦杏仁味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C6H6+ H2SO4(浓) →(70-80度)→C6H6-SO3H + H2O

2、加成

C6H6+ 3H2→(Ni,加热)→C12H12(环己烷)

醇:

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H2↑

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CH2=CH2↑+H2O

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乙醚)+ H2O

(乙醚:无色无毒易挥发液体麻醉剂)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Cu,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浸入乙醇后变红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2H5+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浓硫酸:催化脱水吸水

饱和Na2CO3:1、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利于分层

2、除掉乙酸,避免乙酸干扰乙酸乙酯的气味

3、吸收挥发出的乙醇

饱和碳酸钠不能换成氢氧化钠,否则会造成酯的水解

卤代烃:

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观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热)→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处,脱H脱在H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电离)

六、通式

CnH2n+2烷烃

CnH2n烯烃/环烷烃

CnH2n-2炔烃/二烯烃

CnH2n-6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一元醇/烷基醚

CnH2nO饱和一元醛/酮

CnH2n-6O芳香醇/酚

CnH2nO2羧酸/酯

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烧公式:

CxHy + (x+y/4)O2→(点燃)→ x CO2+ y/2 H2O

CxHyOz+ (x+y/4-z/2)O2→(点燃)→ x CO2+ y/2 H2O

3.耗氧量:

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耗氧越多;等质量:C%越高耗氧越少

4.不饱和度=(C原子数×2+2 – H原子数)/ 2;双键、环= 1,三键= 2,可叠加

5.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

6.医用酒精:75%;工业酒精:95%(含甲醇有毒);无水酒精:99%

7.甘油:丙三醇

8.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CO3之间;食醋:3%~5%;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

9.烷基不属于官能团

八、有机物性质综合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4)制硝基苯(50-60℃)〔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HI、H2S、H2SO3等)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遇溴水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H2S、H2SO3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酚:生成某酚纳(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6.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17.有硫酸参与的有机反应:

(1)浓硫酸做反应物(苯、苯酚的磺化反应)

(2)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脱水制乙烯或制乙醚、苯的硝化反应、酯化反应)

(3)稀硫酸作催化剂(酯类的水解)

九、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其它已知条件=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程序

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3.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

白色沉淀证明有Cl、浅黄色沉淀证明有Br、黄色沉淀证明有I;

4.醇: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5.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有机物与NaoH反应:有苯酚羧基-COOH

与Na反应有苯酚羧基-COOH羟基–OH

钠与醇、苯酚、RCOOH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与醚(ROR′)、酯(RCOOR′)不发生反应。(羧酸与醇、酚可用NaHCO3溶液区别开,羧酸可与NaHCO3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银氨溶液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作用:

1.羧酸的水溶液:沉淀消失呈蓝色溶液

2.含醛基的有机物,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3.含羟基的有机物(多元醇)生成绛蓝色溶液

用溴水鉴别时要注意:有可能是由于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发生萃取造成的,而且根据萃取后的分层情况也可以鉴别不同物质。

常温下,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即α氢原子)时,苯的同系物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自考有机化学总结知识点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氢氧化钠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钠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CH3CHO+2Cu→Cu2O(沉淀)+CH3COOH+2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 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小比空气,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 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 聚合反应: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2)发生装置:选用“液液加热制气体”的反应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4)注意事项: ①反应液中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在受热时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温度。加热时要使温度迅速提高到170℃,以减少乙醚生成的机会。 ④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可以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以洗涤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 乙炔又称电石气。结构简式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化学式C2H2 分子结构:分子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a(OH)2+C2H2↑ 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可燃性:2C2H2+5O2 → 4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可以跟Br2、H2、HX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H2的加成 CH≡CH+H2 → CH2=CH2 与H2的加成 两步反应:C2H2+H2→C2H4 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 C2H2+HCl→C2H3Cl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3)由于乙炔与乙烯都是不饱和烃,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金属取代反应:将乙炔通入溶有金属钠的液氨里有氢气放出。乙炔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乙炔银沉淀. 1、 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 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 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 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 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物质的制取: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 (条件是CaO 加热)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业制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制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加压) 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酸的制取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和加温) 加聚反应: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氧化反应: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 (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 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的取代。如: 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如: 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酯化反应。酸和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羧基与羟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应。如: 水解反应。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水解反应。 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如: ②酯水解生成羧酸(羧酸盐)和醇。如: 乙酸乙酯的水解: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条件为无机酸式碱) 加成反应。 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别的有机物的反应。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 消去反应。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 不是很完全,但是基本可以完成了。

有机化学70条必考知识点:指基础有机化学的重点、难点和高频出现的内容。

1.分类学习

这70条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反应类知识、物质结构类知识、性质及特征类知识、合成类知识、衍生类知识等多个方面。需要形成科学的分类学习,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点的整体掌握程度,为备考打好基础。

2.反应类知识

反应类知识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酸碱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反应涵盖了很多基本概念和基础机理,理解和熟练掌握对于做题至关重要。

3.物质结构类知识

物质结构类知识涉及到有机物的化学键、共振、立体化学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有键能、半键、双键、立体异构体、光学异构体等。学生需要重点理解这些概念的特点和应用。

4.性质及特征类知识

性质及特征类知识主要包括单官能团的物理性质、官能团对化合物的作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性等方面,这些知识点在试题中非常常见,需要认真掌握。

5.合成类知识

合成类知识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过程复杂多变,需掌握的知识包括基本合成反应、一些重要合成方式、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等方面。合成类问题在考试中尤为常见,把握合成方法至关重要。

6.衍生类知识

衍生类知识相对而言较为细节,主要包括有机分析、天然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等方面。虽然学生可能不会直接遇到这些知识点的题目,但深入掌握此类知识可以帮助加强有机化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7.学习方法

想要比较全面地掌握这70条必考知识点,要建议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如整理归纳、边做题边查漏补缺、找相关文献阅读等。同时也要有耐心和毅力,在掌握基础的同时,注重应用和拓展,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

(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

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

(—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

—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

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

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

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5、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从乙烯制聚乙烯(3)乙烯使溴水褪色(4)从乙醇制乙烯(5)从乙醛制乙醇(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8)油脂的硬化(9)从乙烯制乙醇(10)从乙醛制乙酸

46、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4、(NH4)2SO4

49、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

俗名总结:

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1Na2CO3纯碱、苏打

2乙炔:电石气12NaHCO3小苏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胆矾、蓝矾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蚁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盐19KAl(SO4)2?12H2O明矾

10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20CO2固体干冰

实验部分: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二、有机合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2)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3)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的为羊毛线;无气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为合成纤维线。

三、“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四、开发新型材料

1、新型材料开发的方向: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2、新型材料: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材料、复合材料等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甲烷:

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乙烯:

C2H5OH →(浓H2SO4,170℃)→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乙炔:

CaC2+ 2H2O→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乙醇:

CH2=CH2+ H2O→(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含碳的质量分数越高,火焰越明亮,黑烟越多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酸性KMnO4氧化溴水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烷:取代

CH4+ Cl2→(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意:

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

1、加成

CH2=CH2+ Br2→ CH2BrCH2Br

CH2=CH2+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H2→(催化剂,加热) → CH3CH3乙烷

CH2=CH2+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一定条件) → [-CH2-CH2-]n(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炔:

基本同烯......

苯:1.1、取代(溴)

C6H6+ Br2→(Fe或FeBr3)→C6H6-Br+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防倒吸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C6H6+ HNO3→(浓H2SO4,60℃)→C6H6-NO2+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水浴】温度计插入烧杯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难溶苦杏仁味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C6H6+ H2SO4(浓) →(70-80度)→C6H6-SO3H + H2O

2、加成

C6H6+ 3H2→(Ni,加热)→C12H12(环己烷)

醇:

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H2↑

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CH2=CH2↑+H2O

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乙醚)+ H2O

(乙醚:无色无毒易挥发液体麻醉剂)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Cu,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浸入乙醇后变红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2H5+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浓硫酸:催化脱水吸水

饱和Na2CO3:1、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利于分层

2、除掉乙酸,避免乙酸干扰乙酸乙酯的气味

3、吸收挥发出的乙醇

饱和碳酸钠不能换成氢氧化钠,否则会造成酯的水解

卤代烃:

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观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热)→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处,脱H脱在H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电离)

六、通式

CnH2n+2烷烃

CnH2n烯烃/环烷烃

CnH2n-2炔烃/二烯烃

CnH2n-6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一元醇/烷基醚

CnH2nO饱和一元醛/酮

CnH2n-6O芳香醇/酚

CnH2nO2羧酸/酯

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烧公式:

CxHy + (x+y/4)O2→(点燃)→ x CO2+ y/2 H2O

CxHyOz+ (x+y/4-z/2)O2→(点燃)→ x CO2+ y/2 H2O

3.耗氧量:

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耗氧越多;等质量:C%越高耗氧越少

4.不饱和度=(C原子数×2+2 – H原子数)/ 2;双键、环= 1,三键= 2,可叠加

5.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

6.医用酒精:75%;工业酒精:95%(含甲醇有毒);无水酒精:99%

7.甘油:丙三醇

8.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CO3之间;食醋:3%~5%;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

9.烷基不属于官能团

八、有机物性质综合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4)制硝基苯(50-60℃)〔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HI、H2S、H2SO3等)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遇溴水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H2S、H2SO3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酚:生成某酚纳(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6.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17.有硫酸参与的有机反应:

(1)浓硫酸做反应物(苯、苯酚的磺化反应)

(2)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脱水制乙烯或制乙醚、苯的硝化反应、酯化反应)

(3)稀硫酸作催化剂(酯类的水解)

九、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其它已知条件=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程序

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3.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

白色沉淀证明有Cl、浅黄色沉淀证明有Br、黄色沉淀证明有I;

4.醇: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5.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有机物与NaoH反应:有苯酚羧基-COOH

与Na反应有苯酚羧基-COOH羟基–OH

钠与醇、苯酚、RCOOH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与醚(ROR′)、酯(RCOOR′)不发生反应。(羧酸与醇、酚可用NaHCO3溶液区别开,羧酸可与NaHCO3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银氨溶液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作用:

1.羧酸的水溶液:沉淀消失呈蓝色溶液

2.含醛基的有机物,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3.含羟基的有机物(多元醇)生成绛蓝色溶液

用溴水鉴别时要注意:有可能是由于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发生萃取造成的,而且根据萃取后的分层情况也可以鉴别不同物质。

常温下,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即α氢原子)时,苯的同系物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有机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一)碳原子的成键原则 1、饱和碳原子; 2、不饱和碳原子; 3、苯环上的碳原子。 [应用]利用“氢1,氧2,氮3,碳4”原则分析有机物的键线式或球棍模型; (二)官能团的重要性质 1、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2、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3、 :①取代(卤代,硝化,磺化);②加成(H2) [延生]①引入氨基:先引入 ②引入羟基:先引入 ③引入烃基: ④引入羧基:先引入烃基 4、R—X: 5、醇羟基: 6、酚羟基: ①与Na,NaOH,Na2CO3反应 2 —OH+2Na→2 —ONa +H2↑ —OH +NaOH→ —ONa +H2O —OH +Na2CO3→ —ONa +NaHCO3 [注意]酚与NaHCO3不反应。 —ONa —OH +NaHCO3(NaHSO3,Na+) ②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的位置:邻位或对位。 [检验]遇浓溴水产生白色浑浊或遇FeCl3溶液显紫色; 7、醛基: 氧化与还原 [检验]①银镜反应;②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 8、羧基: ① 与Na,NaOH,Na2CO3,NaHCO3溶液反应 ② 酯化反应: ③ 酰胺化反应 R—COOH+H2N—R/→R—CO—NH—R/+H2O 9、酯基:水解 R—CO—O— + 2NaOH→RCOONa+ —ONa 10、肽键:水解 (三)官能团重要性质的应用 1、定性分析:官能团 性质; 常见的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结构: (1) 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C; (2) 遇FeCl3溶液显紫色:酚; (3) 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羧酸; (4) 与Na反应产生H2: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 (5) 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 (6) 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7) 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8) 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醛(甲酸及甲酸酯); (9) 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0) 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2OH”的结构(能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 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11) 能水解:酯、卤代烃、二糖和多糖、酰胺和蛋白质; (12) 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醛; 2、定量分析:由反应中量的关系确定官能团的个数; 常见反应的定量关系: (1)与X2、HX、H2的反应: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C~2X2或2HX或2H2; ~3H2) (2)银镜反应:—CHO~2Ag;(注意:HCHO~4Ag) (3)与新制的Cu(OH)2反应:—CHO~2Cu(OH)2;—COOH~ Cu(OH)2 (4)与钠反应:—COOH~ H2;—OH~ H2 (5)与NaOH反应:一个酚羟基~NaOH;一个羧基~NaOH;一个醇酯~NaOH; 一个酚酯~2NaOH; R—X~NaOH; ~2NaOH。 3、官能团的引入: (1) 引入C—C:C═C或C≡C与H2加成; (2) 引入C═C或C≡C:卤代烃或醇的消去; (3) 苯环上引入 (4) 引入—X:①在饱和碳原子上与X2(光照)取代;②不饱和碳原子上与X2或HX加成;③醇羟基与HX取代。 (5) 引入—OH:①卤代烃水解;②醛或酮加氢还原;③C═C与H2O加成。 (6) 引入—CHO或酮:①醇的催化氧化;②C≡C与H2O加成。 (7) 引入—COOH:①醛基氧化;②羧酸酯水解。 (8) 引入—COOR:醇酯由醇与羧酸酯化。 (9) 引入高分子:①含C═C的单体加聚;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 (四)同分异构体 1、概念辨别(五“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同结构); 2、判断取代产物种类(“一”取代产物:对称轴法;“多”取代产物:一定一动法;数学组合法); 3、基团组装法; 4、残基分析法; 5、缺氢指数法。 (五)单体的聚合与高分子的解聚 a) 单体的聚合: i. 加聚:①乙烯类或1,3—丁二烯类的 (单聚与混聚);②开环聚合; ii. 缩聚:①酚与醛缩聚→酚醛树脂;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聚酯;③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聚酰胺或蛋白质; b) 高分子的解聚: i. 加聚产物→“翻转法” (2) 缩聚产物→“水解法” (六)有机合成 c) 合成路线: d) 合成技巧: (七)有机反应基本类型 1、取代;2、加成;3、消去;4、氧化或还原;5、加聚或缩聚。 (八)燃烧规律 1、 气态烃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若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该烃的氢原子数为 4;若为混合烃,则氢原子的平均数为4,可分两种情况:①按一定比例,则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小于4,另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大于4;②任意比例,则两种烃的氢原子数都等于4。 2、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 CxHy或CxHyOz 耗氧量相等 生成CO2量相等 生成H2O量相等 等质量 最简式相同 含碳量相同 含氢量相同 等物质的量 等效分子式 碳原子数相同 氢原子数相同 注释:“等效分子式”是指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有机物耗氧量相同,如: CxHy与CxHy(CO2)m(H2O)n或CxHy(CO2)a(H2O)b 推论:① 最简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生成的CO2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② 含碳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③ 含氢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④ 两种分子式等效的有机物,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 ⑤ 两种有机物碳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⑥ 两种有机物氢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九)有机化学信息题的突破 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要重视对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进行专题研究,使学生学会对题给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加工的要点,能自如地进行吸收处理,去伪求真、去繁求简、去辅求主,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训练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在有机化学总复习阶段,不能搞大运动量训练,关键找准典型试题,讲练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以下七种处理信息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1.将陌生信息处理成熟悉→ 通过联想熟悉化 例1:新近发现了烯烃的一个新反应,当一个H取代烯烃(I)在苯中,用一特殊的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Ⅱ)和(Ⅲ): 对上述反应,提出两种机理(a和b)。 机理a,转烷基化反应。 机理b,转亚烷基化反应: 试问,通过什么方法能确定这个反应机理? 分析:题给信息非常陌生,学生初次见到的确难以入手,给学生提示:酯化反应机理是通过什么方法测的?想必定有同学自然会联想到比较首席的信息18O同位素跟踪测酯化反应机理。通过类似的方法就将一个陌生的信息转化成熟悉信息,从而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用标记同位素化合物进行下列反应。 若按a: 若按b: CH3CH=CHCH3+CD3CD=CDCD3→2CH3CH=CDCD3 分析产物组成即可区分两种机理。 2.将抽象信息处理具体信息 → 抽象信息具体化 对于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解题时首先运用类比转换法,将实际事物转化为某一理想模型,将题给信息通过联想、类比、模仿、改造,转换成自己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发生联系,从而使陌生的信息熟悉化,抽象的信息具体化。 例2:A,B是式量不相等的两种有机物,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不变。符合上述情况的两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A,B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 解析:A,B两种有机物式量不相等,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也不变。可推知A,B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凡能满足这个条件的每一组化合物都是本题的答案。 (1)烃类:据(CH)n,写出C2H2和C6H6;据(CH2)n写出C2H4和C3H6等。 (2)烃的含氧衍生物类:据(CH2O)n写出CH2O和C2H4O2,CH2O和C3H6O3等。 (3)糖类:当(CH2O)n中的n=6时,写出CH2O和C6H12O6(葡萄糖)也是一组。 以上多组化学式均属同一类型—最简式相同。还应有一类,虽最简式不同,但符合含碳元素质量分数相等的组合,如:CH4中含C75%,将其式量扩大10倍,则含C原子数为10,含C仍为75%,其余(160-120)=40应由H,O补充,故可以得到C10H8O2,由此得出CH4和C10H8O2为一组。若要写出CH4与C9的组合,据C占75%,可知其余部分占25%,25%为75%的1/3,C9为12×9=108,108/3=36,这36应由H、O补齐,推知H为20,O 为16,即得到C9H20O(饱和一元醇)。 3.将潜隐信息处理成明显信息 → 隐含信息显明化 例3:CS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现有0.228克CS2在448毫升O2(标 况)中点燃,完全燃烧后,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分析:这道题数据充分,有的同学看到题就开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首先判断哪个反应 物过量,然后一步一步求解。如果仔细审题,就会发现此题有一隐含信息,即CS2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变,若找到这一信息,就可确定燃烧后混和气体体积与CS2无关,马上得到答案为D。 4.将复杂信息处理成简单信息 → 复杂信息简单化 例4:把m摩尔C2H4 和n摩尔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生成p摩尔C2H6,若将所得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需要氧气 A. (3m+n)mol B.(3m+ )mol C. (3m+3p+ )mol D. ( -3p)mol 分析:(m摩尔C2H4和n摩尔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 C原子2m摩尔,H原子(4m + 2n) 摩尔→平衡混合气体中C原子2m摩尔转化为CO2需要氧气2 m,H原子(4 m+2 n)转化为H2O需要氧气m+ ,所以选B。 5.将文字信息处理成符号信息 → 文字信息符号化 例5: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 醋酸。A、B的分子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2%(即质量分数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由此可推断:A的分子式和B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8H8O2; B.C8H8O4; C.C9H8O4; D.C9H8O3; 解析:题给信息:结构方面,A是具有酸性的芳香化合物,因其可水解为B和醋酸可推断其应为酯类,由于A不使FeCl3显色,则A的酸性只能是来源于-COOH,即A中除了含酯基外,还应有羧基结构。而其水解产物B中也必然有羧基结构,注意到B与CH3COOH形成酯A,则B中还有-OH结构。 分子量的限制条件,考虑到B中既有-OH又有-COOH,则分子中至少应有3个氧原子,由题给信息可知B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1-0.652=0.348 令其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则其分子量应为M(B) = 138g。 考虑B与CH3COOH酯化为A,则A的分子量为138+42=180,符合A、B分子量不超过200的条件,且B中氧原子只能是3个,否则不符合A的分子量不超过200的条件。 至此,可确定B分子式为C7H6O3,与CH3COOH酯化生成的A的组成应为C9H8O4;对照各选项,(C)为正确。 从中看出:关于有机物转化关系的信息题中,量关系限制也是题给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结构与量关系的结合,综合考虑多元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6.将文字信息处理成图示信息 →文字信息图示化 例6.有机合成上通常通过下述两步反应在有机物分子碳链上增加一个碳原子。 应用上述反应原理,试以乙炔,甲醇、HCN等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六步反应合成 解析:合成有机物要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官能团为核心,在知识网中找到官能团与其它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从而尽快找到合成目标与反应物之间的中间产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主要思维方法: A.顺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B.逆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最终产物→中间产物→反应物 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需要应用。 解题思路: ①学习试题中信息得知醛经过两步反应(HCN、H2O)使醛基(-CHO)变为[-CH(OH)COOH] 得到羟基羧酸。 ②用逆向思维方法,对最终产物逐步深入分解 ③用正向思维方式和知识网解决乙炔制取丙烯酸的方法。从知识网中得知乙炔水化得乙醛,运用信息乙醛经2步反应得羟基丙酸,最后把分析结果正向表达,写出化学方程式。 7.信息由大化小→实施分别实破 有机推断题不仅注意思维上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技巧由大化小。 例7:化合物A(C8H8O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A可发生如图示的一系列反应,图中的化合物A硝化时可生成四种一硝基取代物。化合物H的分子式C6H6O;G能进行银镜反应。 回答(1)有机物可能的结构式 A: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类型:(I)_________ (II)________ (III)__________ 分析:把整个信息分解成三块: 第1块:可知K为三溴苯酚,D为苯酚钠(C6H5ONa)。 第2块:G必为甲酸甲酯从而确定C为甲醇CH3OH。 第3块:苯环上两个取代基只能互为邻位或互为间位。 高考化学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好复习的进度,力求让所讲的每个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第一轮复习不能赶进度,以学生的掌握为前提,打好知识点复习的“歼灭战”。注重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在题海战和难题战方面,要精选例题,透彻分析,引导探究,注重方法。尤其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要争取准确无误,会做的题争取不失分,文字表达要规范简要,能切中要点。注重训练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自考物理化学重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m1-m2)v1/(m1+m2) v2′=2m1v1/(m1+m2)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6.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九、气体的性质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十、电场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11.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Rx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湖北自考02051物理化学(二)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02051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二)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物理化学》(第五版),科学出版社,董元彦、路福绥、唐树戈、郑新生主编,2015。点击下载:湖北自考02051物理化学(二)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化学,其涉及的内容多、公式多、条件多、概念抽象等特点,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为此,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必须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中所包含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合格人才。 物理化学 科学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 物理化学是综合院校化学、生物、食品、制药以及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又叫理论化学,被称为“化学的灵魂”。其目的是在已学过的先行课程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的普遍规律,对化学运动的一般规律,从理论上给予更深刻、更本质的说明。因此说,物理化学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为此,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必须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中所包含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一、以直觉、想象为主的思维方法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主动的体会观察,思索理解。直觉是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说、提出新模型的基本途径之一。热力学一、二定律就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对其直接领悟后凭直觉发现的原理。原理就是自然界变化的基本规律,它是人类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凭直觉,通过归纳的方法,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中得出的,它不能从其它更普遍的定律推导出来,即原理是不能用推导、演绎的方法得出。物理化学对这两个原理的证明也是依靠自身,用反证法证实它们的客观性,即物理化学中蕴涵着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另一种是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转变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这两种说法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很难找到一种方法证明一个过程既服从克劳斯说法又服从开尔文说法。但通过逆向思维从反方向击思考,证明一个过程若不服从克劳修斯说法,也必然不服从开尔文说法。为此,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应当向学生指明:得出原理没有逻辑过程,不必寻求它的推导,它也没有推导、演绎过程。爱因斯坦说过“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想象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而创造出新意象的思维方式。发现原理只能靠大胆地想象、猜想,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幻想。物理化学中经常用到科学的想象,这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机会。创造科学理论的过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自然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二、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化学中的许多结论,是在自由假定下,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经逻辑演绎得出结论。在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 首先,从运用原理到得出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通过演绎得出结论。这种演绎过程对学生如何进行逻辑推理,辨证思维是极好的典范。在演绎过程,人们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它不同于纯粹的数学逻辑,它在推导的每一步,都以经验事实为依据,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如热力学两大定律是在归纳和总结人类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而焓是以第一定律为基础通过演绎而得,同样,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是通过联合应用第一和第二定律演绎出来的。在教学中,尽管结论产生的演绎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求学生很好地理解演绎过程,熟悉结论产生的思维方法,会对学生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其次,演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要由观察的经验事实裁决,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实验可以检验结论,根据实验可以归纳出若干经验定律,再通过思维、判断和推理,提出假说或建立模型以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根据假说可以进一步预测新的性质和规律,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新的科学实验。如果这些推论以及新的实验结果被观察事实所证实,那么假说就成为公众所能接受的理论。如在热力学理论中,以理想气体为模型,推出的气体、液体、溶液及固体的化学势公式就是热力学的结论,它被化学变化,生理变化中许多事实所证实,因而证实了热力学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因此,让学生明白:发现原理靠直觉,得出结论靠演绎,而检验理论用实验方法,也是直觉方法。 最后,客观事物之间具有普遍关联性。类比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对具有类似或同一性的两类对象的联想和比较,又称作类比推理。物理化学教学中体现出的类比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本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类比,二是与其他学科的类比。比如热力学、动力学、相平衡、界面现象、电化学等章节陆续出现五个形式非常接近的公式,如化学反应等压方程、克-克方程,阿累尼乌斯方程、能斯特方程和开尔文方程。这些公式的相似性必然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点和关联性,既加深对物理化学本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问题是新理论的先导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具有终极的意义,永远不会是最后的定论。比如,表面现象中的几个吸附理论,就说明理论需要发展和完善。这种发展和完善,靠善于提出问题,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向前发展的第一步。在教学中,就一个理论与另一个理论的衔接关系,向学生指明:新问题和新想法是后续课理论的先导。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了自然界一切事物变化过程的能量转化问题,那么我们应该马上想到事物的发展有没有方向和限度,这就是问题,由此就有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有人将其错误地扩展到宇宙,去预言自然界的演化方向,结果得出令人可悲的结论:宇宙“热寂论”。自然界的演化方向到底是越来越有序还是越来越无序?这一问题的提出,导致一个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即耗散结构理论的出现,由它统一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达尔文理论,解释了自然界的演化方向问题。 综上所述,以物理化学理论的发展为典范,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十分重要。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挥多元化的思维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才能真正实现物理化学的教学目标标,才能真正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靠技术,而提出一个问题要发挥人的想象力,它才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0902082)。

那也太多了吧,去网络上搜索

自考药物化学重点总结

药学专业自考课程:药物化学(二)(实践)、药剂学(二)(实践)、药理学(四)(实践)、药物分析(三)、药物分析(三)(实践)、物理化学(二)、分子生物学、数理统计、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无机化学(三)、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物治疗学、毕业考核(或论文综合实践实验实习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药剂学(二)、药物化学(二)、药事管理学(二)、药理学(四)、有机化学(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 自考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Ⅰ 中山大学349药学综合考试范围是什么也就是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倒是找到了这么多书抓不住重点啊

你好,药学综合的具体考试知识点中山大学没有给出,他只给出了以下注意信息,你看版看对你帮助大不大: 1、药权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三门,分别为:第一单元:政治理论,总分100分;第二单元:英语二,总分100分;第三单元:药学综合,总分300分。 2、第一、第二单元的考试全国统一组织;第三单元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3、第三单元“药学综合”的考试范涉及五门课程,内容和分值比例分别为药物化学(20%)、药剂学(25%)、药物分析学(20%)、药理学(25%)、药事法规(10%)。 4、第三单元“药学综合”的考试难度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难度相当;考试题型采用以选择题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为主。

Ⅱ 请问老师、741药学基础综合是考什么呀用的什么教材

药学基础综合由《基础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部分组成。

教材与训练题如下:

1、中南大学 741药学基础综合2007-2019年真题(19真题暑假后发)。

2、中南大学 741药学基础综合2007-2017年真题答案。

2、有机化学考研重点总结。

3、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考试试卷以及答案。

4、中南大学有机化学习题。

5、有机化学综合与提高测试。

6、有机化学机理题强化训练89题。

7、有机合成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8、考研有机化学复习专题。

9、有机化学测试(一)。

10、有机化学九十六个反应机理。

12、有机实验。

13、分析化学考研重点总结。

14、中南大学分析化学历年期末考试试题。

15、中南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试题。

16、中南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17、中南大学仪器分析练习题(含部分考研复试题)。

18、中南大学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19、中南大学仪器分析简答。

19、李发美分析化学考研视频。

20、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试题解答。

21、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李发美课后答案。

22、李发美分析化学后半册课后问答题答案。

23、中南大学分析化学本科上课课件。

24、基础有机化学考研视频。

25、基础有机化学习题精解(第3版)课后答案。

26、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27、基础有机化学 ppt李艳梅。

28、基础有机化学 视频李艳梅。

29、有机化学实验。

30、有机化学考研辅导。

(2)药物化学课程考核扩展阅读:

《基础有机化学》是中南大学招收药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药学基础综合》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考试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和机理、化学物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中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考查目标:

1、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2、熟练理解和掌握基本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应。

3、熟练理解和掌握常见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4、熟练理解和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合成路线设计。

5、掌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光谱解析和结构确证。

6、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试验设计方法和技巧。

试卷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和考试时间:基础有机化学部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和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化合物制备和合成方法、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创新实验设计。

Ⅲ 药物化学或制药方面的研究生需要准备一些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考得不太来一样,以中科院药源物所为例,考研的科目有四门:政治,英语,物理化学或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更多的信息建议去要报考的学校研招网上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查找。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上,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发现、修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及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研究药物及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这个名称正式出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是1998年。尽管制药工程专业在名称上是新的,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它的产生并不是全新的,是相近专业的延续,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Ⅳ 2016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药理学》课程考核要求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药理学》课程考核要求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药理学》课程考核要求 1.文档的开头注明姓名(学号)。 2.每题都做,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雷同作业按照零分处理 一. 作业内容 1、为什么新斯的明对骨骼肌的作用最强。 答:新斯的明对骨骼肌作用最强是由于两点:1,新斯的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乙酰胆碱含量增加,作用于N2受体。2,可直接与骨骼肌运动板上的N2受体结合。 两条途径激动N2受体,直接激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2受体、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加强骨骼肌收缩作用。 2、简述氯丙嗪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答:氯丙嗪为造成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因为其是AD受体阻断剂,可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使纹状体通路的AD功能减弱ACH功能增强 3、试述吗啡可治疗何种类型的哮喘而禁用于何种类型的哮喘?为什么? 答:吗啡可以治疗心源性哮喘而禁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 吗啡具有:1.抑制呼吸中枢 2.扩张外周血管 3.镇静作用(利于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减轻心脏负担) 禁用支气管哮喘:吗啡抑制呼吸,抑制咳嗽中枢,促进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困难加重。 4、比较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及应用有何异同? 答:解热镇痛药只对发热的机体有解热作用,它能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调定点下降,恢复机体的正常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这类药只能使过高的体温下降而不能降低正常的体温。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常,不但能使发热的体温降低,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5、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 答:常见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障碍,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为多见早见,依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性心动过速、房性过速兼房室阻滞、室性过速,窦性停博等。 防治; 防治上首先应注意诱发因素,如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心肌缺血、还应警惕中毒先兆,如色视障碍、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等。 6、为何甲亢患者术前先服用硫脲类后,再服用大量碘剂。 答:使腺体缩小变韧,利于手术。 7、试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救原则。 答:1. 清除毒物,避免继续吸收。2. 特殊治疗:1)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与ACh竞争M 受体,解除有机磷酸酯类中毒M样症状。要及早、足量、反复注射,达到阿托品化。对轻度中毒有效。对中、重度中毒,合用胆碱酯酶复活药。2)胆碱酯酶复活药解磷定:能使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ACHE活力恢复,对M及N样症状有效。要及早应用,防止酶的老化。需与阿托品合用,可提高解救效果(因为胆碱酯酶复活药不能对抗中毒时已经聚积在突触间隙的大量ACh激动M受体的作用)。3.对症治疗:吸氧、人工呼吸,抗休克等。 8、何谓二重感染,常见的二重感染有哪些? 答: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 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霉菌性肠炎、口腔霉菌感染、白色念珠菌 *** 炎等。 9、简述普萘洛尔的降压机制。 答:普萘洛尔能竞争性的阻断β受体,大剂量尚有膜稳定作用,抑制Na离子内流,从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1、降低自律性。2、减慢传导。3、对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10、简答IA类抗心律失常药与IB类抗心律失常药有何异同之处。 答:都是I类药---钠通道阻滞药。IA类药物主要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治疗房性,室性及房室结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2,心血管反应3,金鸡纳反应4,过敏反应5,心律衰竭,IB类药物主要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强心苷中毒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应用于:1、降低自律性,2、对传导的影响, 3、缩短蒲肯野纤维及心室肌的apd,相对延长erp。

Ⅳ 中医大2010年7月考试《药物化学》考查课试题 论述题

1、合成类镇痛药按结构可分为:哌啶类、氨基酮类和苯吗喃类。它们虽然无吗啡的五环的结构,但都具吗啡镇痛药的基本结构,即:(1)分子中具有一平坦的芳环结构。(2)有一个碱性中心,能在生理pH条件下大部分电离为阳离子,碱性中心和平坦结构在同一平面。(3)含有哌啶或类似哌啶的空间结构,而烃基部分在立体构型中,应突出在平面的前方。故合成类镇痛药能具有类似吗啡的作用。 2、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Ca2+浓度,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的药物。根据WTO对钙通道阻滞剂的划分,钙通道阻滞剂可分为两大类:一、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包括:1.苯烷胺类,如Verapamil。2.二氢吡啶类,如Nifedipine。3.苯并硫氮卓类,如Diltiazem。二、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包括:4.氟桂利嗪类,如Cinnarizine。5.普尼拉明类,如Prenylamine。 3、止吐药物可阻断呕吐神经反射环的传导,达到止吐的临床治疗效果。该反射环受多种神经递质影响,如组胺、乙酰胆碱、多巴胺和5一羟色胺。止吐药,现以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即拮抗的受体)分为抗组胺受体止吐药、抗乙酰胆碱受体止吐药、抗多巴胺受体止吐药和抗5一H T3受体的5一HT3受体拮抗剂。

Ⅵ 青岛大学药物化学复试考什么啊

自考药学专业主要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考核、有机化学(五)、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二)、药理学(四)、药理学(四)实践考核、药物分析(三)、药物分析(三)实践考核、药物化学(二)等。 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1.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2.科研人员--在大学、研究所、药厂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 3.医院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药房、药厂等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 4.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5.公司职员、医药销售人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等工作。 自考药学专业可以考哪些证书? 自考毕业生和统招毕业生是一样的,所以自考药学专业可以考出特殊要求外的统招毕业省能考的一切证书,如:执业药师、药士、药师、主管药师等。其中执业药师也称药剂师,或药师,是药物的专家,主要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是解决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佳人选。自考毕业生有很多同学想要考取该证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药学本科自考的科目与你的主考院校有关,每个学校的药学自考科目都是不同的,更有甚者同一个学校不同年份的药学自考科目都会不同。不过自考的课程是相似的,大体课程如下仅供参考!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英语(二)4、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5、有机化学(五)6、分子生物学7、物理化学8、药理学(四)(含实践)9、药物分析(三)(含实践)10、药物化学(二)(含实践)11、药剂学(二)(含实践)12、数理统计13、药事管理学(二)14、药用植物与生药学15、思想道德修养

药物化学自考重点总结

专业代码:B100805课程代码考试课程考试时间教材名称学分编著出版社使用大纲统考课程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卫兴华全国统编03047分析化学(二)(含实践)4月分析化学(四版)10孙毓庆北京大学出版社 (08版)省编03050药理学(三)(含实践)4月药理学(四版)6李 端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4372天然药物化学4月天然药物化学(四版)4姚新生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3037药用植物学10月药用植物学(四版)6郑汉臣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4373医学文献检索10月医学文献检索5杨克虎甘肃教育出版社省编04374药物分析(二)10月药物分析(四版)6刘文英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4375生药学(二)10月生药学(三版)6郑俊华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过程性考核课程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王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8版)全国统编00015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14高 远高等教育出版社 (98版)全国统编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4杨明福机械工业出版社 (05版)全国统编0289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含实践)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6袁育康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00版)全国统编03053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分析6梁生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省编04377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学4周荣汉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4376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二版)4徐叔云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3023※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四版)3郑 虎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3029※药剂学(实践)药剂学8邹立家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省编0303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三版)4毕殿洲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6999毕业论文说明:教材如有变动,以当年公布的教材目录为准。带“*”课程为全国统考课程。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基础之上,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发现、发展和鉴定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解释药物及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此外,药物化学还涉及药物及其有关化合物代谢产物的研究、鉴定和合成。 药物化学部分主要包括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构效关系等方面容。是执业药师必备的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 化学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用途及重要药物类型的构效关系。2.掌握药物在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化学结构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3.掌握一些重要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与代谢有关的化学变化及与生物活性的关系。4.熟悉以光学活性体供药的药物的立体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特点及命名。5.熟悉近年来上市的新药的名称、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和用途。6了解各类药物的发展史和最新进展。7.了解影响药效的一些结构因素,药物化学修饰的目的和方法,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药物化学的重点:药物的名称、结构、理化性质和构效系。强调药物作用的化学本质、注重药物体内的代谢引发的化学变化,了解药物的发展史和新药的开发。

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需要,具有现代药学知识,能从事药物生产、药品分析鉴定、医院药学、药物研制和药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应考者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服务。要求应考者掌握化学、药学以及分子生物学、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药卫生事业制度和法规,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考试课程及学分 序号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备 注 1*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3* 0015 英语(二) 14 4*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2 5 1757 药物分析(三) 5 1758 药物分析(三)(实践) 2 6 1759 药物化学(二) 4 1760 药物化学(二)(实践) 1 7 1761 药剂学(二) 6 1762 药剂学(二)(实践) 2 8 1763 药事管理学(二) 3 9 2051 物理化学(二) 6 10 2087 分子生物学 6 11 3049 数理统计 4 12 5522 有机化学(五) 4 13 5524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 4 14 6831 药理学(四) 5 6832 药理学(四)(实践) 1 6999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合计 76 课程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应用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气体、热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固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元素化学(S区元素、p区元素、p区元素、p区元素、d区元素、d区元素、f区元素)等。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药理学等的前期基础课。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反应、合成、提取、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及反应机理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包括开链烃、环烃、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烃、有机波谱基础、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含硫、磷、硅的化合物、脂类、糖类、周环反应,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简介等。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是药学专业的应用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光谱分析法概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光谱分析法概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色谱分析法概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平面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色谱联用分析法等。分子生物学是药学专业的应用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和染色体外遗传因子;DNA的复制、突变、损伤和修复;转录、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工程原理及其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代动力学的前期基础课。主要研究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基础表面化学和胶体。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等内容。人体解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有: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人体器官的变异和异常、人体结构概况、人体各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等)等。生理学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包括,个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以及实验生理学、分子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等。主要内容: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内分泌、神经系统的功能、生殖等药理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药学联系密切,是由医学通往药学的桥梁。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药物用于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因果关系,探讨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在体内的运转代谢规律。主要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并分类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作用原理、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有:药典的基本组成和正确使用;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各类药物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生化药物和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的一般规律与主要方法;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药品质量控制中的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发现、发展、现状和进展,以及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的作用靶点等知识,重点在药物化学结构变化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药物化学自学考试大纲》省考委制订教材:郑虎主编《药物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版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包括药物剂型的概念,各种剂型的特点,基本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药典、处方、GMP、GLP及新药报批药剂学的发展趋势等。数理统计/中医药统计学是药学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统计学概论、随机事件和概率、随机变量的统计描述、随机抽样与抽样分布、计量资料的参数估计、计数资料的 参数估计、其他资料分析、相关与回归、试验设计方法、Excel软件常见的统计分析等。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事及药事管理的概念、药事管理学科、法律基本知识、药品与药品监督管理组织、药品生产企业管理、医疗机构药剂管理、药品管理、药品包装的管理、药品价格管理、药品广告管理、药品监督、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律责任、药品注册管理、药事知识产权保护、特殊药品管理、GMP GLP GSP等。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药用植物学是应用植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功效的植物和作医药生产用的植物原料的学科。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份和医疗用途的科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植物学、动物学、化学、中药学以及中医学等多学科的集合体。

  • 索引序列
  • 有机化学自考重点总结
  • 自考有机化学总结知识点
  • 自考物理化学重点总结
  • 自考药物化学重点总结
  • 药物化学自考重点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