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有哪些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有哪些

发布时间: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有哪些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专业 专业代码:080301 学习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钱淦荣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德修养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巩献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杨明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版)。 5. 英语(一)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7.高等数学(工专) 《高等数学(工专)》,吴纪桃、漆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 8.工程力学(一) 《工程力学(机)》,蔡怀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9.机械制图(一) 《机械制图》,虞洪术、徐伯康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0.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丁洪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1.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龚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电工与电子技术 《电工与电子技术》赵积善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3.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刘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4.工程经济 《工程经济》,陈锡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版)。 15.数控技术及应用 《数控技术及应用》,林其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6.基础汉语(第4、5、8单元、第3单元第4节、第6单元第2、3节及带※的章节不做考试要求) 《应用文写作》,林宗源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嘿嘿 提问者的男朋友还挺幸福嘞~~~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控制,数控仿真,电工学,CAD,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都是核心专业课程,如果自考的话一般要考,基础课程就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专业的课本:

主干课程:机械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自动检测、机械结构分析、液压系统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数控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系统安装与调试、设备电气控制与修理、现代设备管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实践教学:金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机修钳工综合实训、机床排故与检修实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实训及鉴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扩展资料:

技能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市场经济及经营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该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该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发展进程:

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英、法等国迅速发展,许多人致力于改进各产业所需要的工作机械和研制新的动力机械——蒸汽机。制作机械的主要材料逐渐从木材改为金属。机械制造工业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重要产业。

机械工程从分散性的、主要依赖匠师个人才智和手艺的技艺发展成为有理论指导的、系统的和独立的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是促成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机械大生产的主要技术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有哪些书

1。高中以下,谈不上自学。 2,自学顺序:基础(画法几何,机械制图,AUTOCAD(入门即可));专业(机械原理,几何公差与检测,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塑料加工工艺,一款3D软件),到此算入门,可以设计简单产品比如儿童玩具(不带动力),文具盒类;3,高级:理论(高等数学(不会就结束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专业(机械原理,机械设备,工装设计,材料学,电工/电子学,电机学),到此就可以了,基本上可以搞定绝大部分产品了。

具体我不知道哦,可以上百度一下,据说有六七十门课,基本要在两年内学掉(另外一两年实习),很有工作量的,像交大的话据说机动院是四大疯人院之首(顾名思义就是读书很猛的)。

东大有机械设计考研辅导班 他有辅导资料 要是全弄明白不是很难 要是针对考研 就看东大自己的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可以参考一下 复试要用 但要完全成为机械人 那要看的书不少啊

现在各高校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的学校,课程设置是不一样的。有的列出了很多选修课程,不要被吓到了,其实都是给外人看的,实际上真正开设的也就那么几门。但大体上有些是各校都要开设的。如主要(必修)的有机械制图、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英语、计算机程序设计(主要是VB\VC)、电工与电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工艺学)、液压与气压传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公差与配合)、机电传动控制(电气控制与PLC)、微机原理(单片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传感与检测等。其它的专业课,不同的学校可能还有一些,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长而定的。 教材的的名称与课程不是完全一致的,但内容差不多。如有的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合并为工程力学,有的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合并为机械设计,有的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改为机械精度设计等。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专业 专业代码:080301 学习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钱淦荣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德修养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巩献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杨明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版)。 5. 英语(一)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7.高等数学(工专) 《高等数学(工专)》,吴纪桃、漆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 8.工程力学(一) 《工程力学(机)》,蔡怀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9.机械制图(一) 《机械制图》,虞洪术、徐伯康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0.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丁洪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1.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龚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电工与电子技术 《电工与电子技术》赵积善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3.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刘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4.工程经济 《工程经济》,陈锡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版)。 15.数控技术及应用 《数控技术及应用》,林其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6.基础汉语(第4、5、8单元、第3单元第4节、第6单元第2、3节及带※的章节不做考试要求) 《应用文写作》,林宗源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推荐

有本书叫《产品设计 :·反求工程和新产品开发技术》,刚刚开始看,之前借的别人的原本,03年的书,1000多页,很厚,别人掏了很久才弄到手的,价格不菲,还了,找了本中文,易懂也不怕弄坏了。在网上查了一下,中文版和英文版都有,英文版已经绝版。

1。高中以下,谈不上自学。 2,自学顺序:基础(画法几何,机械制图,AUTOCAD(入门即可));专业(机械原理,几何公差与检测,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塑料加工工艺,一款3D软件),到此算入门,可以设计简单产品比如儿童玩具(不带动力),文具盒类;3,高级:理论(高等数学(不会就结束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专业(机械原理,机械设备,工装设计,材料学,电工/电子学,电机学),到此就可以了,基本上可以搞定绝大部分产品了。

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校机电类专业课改教材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 主 编 任长春副主编 单以才 谢 波 陆桂来 主 审 李一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内 容 简 介本书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把机械零件制造过程分解成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毛坯成型方式的选择、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的选择、特种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的选择、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基础、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先进制造技术介绍等九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进行知识讲解。每个项目前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后有一定数量的复习思考题可供学生练习。本书实用性强,配有大量来自生产实际的实例,书中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图纸等资料均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教材。★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者可登录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任长春主编.—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校机电类专业课改教材ISBN 978–7–5606–2740–3Ⅰ. ① 金… Ⅱ. ① 任… Ⅲ. ① 金属材料—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② 机械制造工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Ⅳ. ① TG14 ② 1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06053号策 划 陈 婷 责任编辑 雷鸿俊 陈 婷出版发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电 话 88201467 邮 编: 710071网址 电子邮箱: 经 销 新华书店印刷单位 陕西文化彩印厂版 次 2012年3月第1版 2012年3月第1次印刷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 印 张 23.375字 数 551千字印 数 1~3000册定 价 35.00元ISBN 978–7–5606–2740–3/TG•0033XDUP 3032001 – 1* * * 如有印装问题可调换 * * *前 言本书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配合“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体现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促进示范性(骨干)建设院校的专业核心建设,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宗旨,在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的编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力求实用性和适度性,教材内容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体现了以工作或学习任务为中心的编写思路。本书把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项目内容又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以技术实践知识为焦点,以拓展知识为延伸,形成了本书的实用性、系统性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性的统一。本书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机械零件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学、热处理、毛坯成型(热加工)、普通切削加工、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装配等知识,并根据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增加了特种加工的相关内容,且对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了介绍。本书的特点是:(1)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顺序,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2) 本书不仅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典型零件的实例,体现了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 本书着重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注重知识的典型性的基础上,扩展了相关的知识范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对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了目前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本书的教学参考课时为90~120课时,书中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选学。协助本书编写的企业有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南京线路器材厂等,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从这些企业获得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最新的工艺、设备资料,并从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及基本技能出发,调整、增删了教材的相关内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长春任本书主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以才、南京线路器材厂谢波和陆桂来任副主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李一民任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丁友生、张颖利和马云鹏,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裴新华,以及南京线路器材厂房小明。全书由任长春统稿。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南京工程学院章婷、南京电力金具设计研究院陈作新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由于本书摘录了最新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参数,因此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教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同类书籍并引用了部分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和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目 录 绪论 0.1 机械零件概述 0.2 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0.3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项目一 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任务1 金属材料的性能 5 1.1 力学性能 5 1.1.1 刚度及强度 6 1.1.2 塑性 8 1.1.3 硬度 9 1.1.4 冲击韧度 13 1.1.5 疲劳强度 14 1.1.6 磨损 15 1.2 物理与化学性能 15 1.3 工艺性能 16任务2 金属材料的结构 17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7 2.1.1 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17 2.1.2 典型金属晶格 18 2.1.3 金属实际的晶体结构及缺陷 19 2.2 金属的结晶 20 2.2.1 金属结晶的概念 20 2.2.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1 2.2.3 金属结晶与晶粒大小 22 2.3 合金的晶体结构 22 2.3.1 合金的基本概念 22 2.3.2 合金的组织结构 23 2.4 合金的结晶及相图 24 2.4.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24 2.4.2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 25 2.5 铁碳合金相图 28 2.5.1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 28 2.5.2 铁碳合金相图 29 2.6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34 2.6.1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34 2.6.2 铁碳相图的应用 35任务3 钢的热处理 36 3.1 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36 3.1.1 钢的热处理定义 36 3.1.2 钢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37 3.1.3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7 3.1.4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40 3.2 钢的普通热处理 45 3.2.1 钢的退火 45 3.2.2 钢的正火 47 3.2.3 钢的淬火 48 3.2.4 钢的回火 51 3.2.5 钢的调质处理 52 3.3 钢的表面热处理 53 3.3.1 钢的表面淬火 53 3.3.2 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 54 3.4 热处理新技术 56 3.4.1 真空热处理 56 3.4.2 可控气氛热处理 57 3.4.3 形变热处理 57 3.4.4 化学气相沉积 57 3.4.5 激光热处理 58 3.4.6 电子束表面淬火 58任务4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强化 58 4.1 金属的塑性变形 58 4.1.1 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58 4.1.2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59 4.1.3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59 4.1.4 合金的塑性变形 59 4.2 加工硬化 60 4.3 回复与再结晶 60 4.3.1 回复 61 4.3.2 再结晶 61 4.3.3 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62复习思考题 项目二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 任务1 工业用钢 63 1.1 钢内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3 1.1.1 钢内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3 1.1.2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4 1.2 钢的分类和编号 65 1.2.1 钢的分类 65 1.2.2 钢的编号 65 1.3 结构钢 67 1.3.1 一般工程结构钢 67 1.3.2 优质结构钢 69 1.4工具钢 76 1.4.1刃具钢 77 1.4.2 模具钢 80 1.4.3 量具钢 88 1.5 特殊性能钢 88 1.5.1 不锈钢 89 1.5.2 耐热钢 90 1.5.3 耐磨钢 90任务2 铸铁 91 2.1 铸铁的石墨化 91 2.1.1 石墨化过程 91 2.1.2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92 2.1.3 铸铁的性能特点 92 2.2 常用铸铁 92 2.2.1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93 2.2.2 灰铸铁 94 2.2.3 可锻铸铁 95 2.2.4 球墨铸铁 96 2.2.5 蠕墨铸铁 97 2.2.6 特殊性能铸铁 98任务3 有色金属及粉末冶金材料 99 3.1 铝及铝合金 99 3.1.1 工业纯铝 99 3.1.2 铝合金 100 3.2 铜及铜合金 101 3.2.1 纯铜 101 3.2.2 铜合金 102 3.3钛及钛合金 103 3.3.1 纯钛 104 3.3.2钛合金 104 3.4 镁及镁合金 105 3.4.1 纯镁 105 3.4.2 镁合金 105 3.5 滑动轴承合金 106 3.5.1 滑动轴承合金的特点 106 3.5.2 滑动轴承合金的分类 106 3.6 粉末冶金材料 108 3.6.1 粉末冶金及其特点 108 3.6.2 常用粉末冶金材料 109任务4 非金属材料 111 4.1 高分子材料 111 4.1.1 工程塑料 111 4.1.2 橡胶 112 4.2 陶瓷材料 113 4.2.1 陶瓷的性能 113 4.2.2 常用陶瓷材料及其应用 113 4.3 复合材料 114 4.3.1 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分类 114 4.3.2 常用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114任务5 机械零件的失效与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115 5.1 机械零件的失效 115 5.1.1 失效的基本概念 116 5.1.2 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 116 5.1.3 零件失效的原因 116 5.2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117 5.2.1 使用性能 117 5.2.2 工艺性能 118 5.2.3 经济性 119复习思考题 项目三 毛坯成型方式的选择 任务1 毛坯成型方式概述 120 1.1 机械零件常用毛坯的种类 120 1.2 毛坯成型方式选择的依据 122 1.3 毛坯形状及尺寸设计 123 1.4 毛坯的质量检验 123任务2 毛坯成型方式—铸造 125 2.1 概述 125 2.2 砂型铸造 126 2.2.1 砂型铸造的特点 126 2.2.2 砂型铸造生产过程 126 2.3 特种铸造 130 2.3.1 金属型铸造 131 2.3.2 压力铸造 132 2.3.3 熔模铸造 134 2.3.4 离心铸造 135 2.3.5 低压铸造 135 2.4 铸件的常见缺陷 136任务3 毛坯成型方式—锻压 137 3.1 概述 137 3.2 锻造 139 3.2.1 自由锻 140 3.2.2 模锻 141 3.3 冲压 142 3.3.1 冲压的基本工序 143 3.3.2 冲模 144 3.4 其他锻压成型方法 145 3.4.1 轧锻 145 3.4.2 挤压 146 3.4.3 拉拔 147 3.5 锻压件的常见缺陷 147 3.5.1 锻造件的常见缺陷 147 3.5.2 冲压件的常见缺陷 148任务4 毛坯成型方式—焊接 148 4.1 概述 148 4.2 常用焊接方法 149 4.2.1 手工电弧焊 149 4.2.2 CO2保护焊 151 4.2.3 氩气保护焊 152 4.2.4 埋弧焊 153 4.2.5 电渣焊 154 4.2.6 压力电阻焊 155 4.2.7 钎焊 156 4.2.8 气焊 157 4.2.9 激光焊接 157 4.3 焊接的常见缺陷 157复习思考题 项目四 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的选择 任务1 金属切削机床及切削加工概述 159 1.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159 1.2 金属切削机床的型号编制方法 160 1.3 切削刀具 162 1.3.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62 1.3.2 常用刀具材料 162 1.4 切削液 164 1.4.1 切削液的作用 164 1.4.2 常用切削液的种类 164 1.4.3 切削液的选用 165任务2 车床及车削加工 165 2.1 车床 165 2.2 车削加工 167 2.3 车刀 169 2.4 车床附件及零件安装 169任务3 铣床及铣削加工 173 3.1 铣床 173 3.2 铣削加工 175 3.2.1 铣削的特点 175 3.2.2 铣削方式 176 3.3 铣刀 177 3.4 铣床附件及零件装夹 179任务4 钻床及钻削加工 180 4.1 钻床 180 4.2 钻削加工 182 4.2.1 钻孔 182 4.2.2 扩孔 183 4.2.3 铰孔 183 4.2.4 攻螺纹 184 4.2.5 锪孔 184 4.3 钻头及铰刀 184 4.3.1 钻头 184 4.3.2 铰刀 186 4.4 钻床附件及零件装夹 187任务5 磨床及磨削加工 187 5.1 磨床 187 5.2 磨削工艺 191 5.2.1 磨削原理 191 5.2.2 外圆磨削 192 5.2.3 内圆磨削 193 5.2.4 平面磨削 193 5.2.5 无心磨削 194 5.3 精密磨削及光整加工 195 5.3.1 高精度磨削 195 5.3.2 超精加工 195 5.3.3 研磨 196 5.3.4 珩磨 197 5.3.5 抛光 197任务6 镗床及镗削加工 198 6.1 镗床 198 6.2 镗削加工 199 6.2.1 镗削的特点 199 6.2.2 镗孔 200 6.3 镗刀 201任务7 刨床、插床、拉床及刨削、插削、拉削加工 203 7.1 刨床及刨削 203 7.1.1 刨床 203 7.1.2 刨削加工 204 7.2 插床及插削 206 7.2.1 插床 206 7.2.2 插削加工 207 7.3 拉床及拉削 207 7.3.1 拉床 207 7.3.2 拉削加工 208任务8 齿轮和螺纹加工 209 8.1 齿轮加工 209 8.1.1 齿形加工方法 209 8.1.2 齿轮加工机床及加工特点 211 8.2 螺纹加工 214 8.2.1 螺纹加工方法选择 214 8.2.2螺纹加工方法 215任务9 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 217 9.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217 9.2 数控机床的分类 218 9.3 数控加工机床的编程 219 9.4 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220复习思考题 项目五 特种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的选择 任务1 特种加工概述 222 1.1 特种加工的产生及发展 222 1.2 特种加工的特点 223 1.3 特种加工的分类 223任务2 电火花加工 224 2.1 电火花加工概述 224 2.1.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224 2.1.3 电火花加工的分类 225 2.2 电火花成型加工 225 2.2.1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工作原理 225 2.2.2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特点 225 2.2.3 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 226 2.2.4 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 227 2.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228 2.3.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 228 2.3.2 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特点 229 2.3.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机床 229 2.3.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编程 230 2.4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 230 2.4.1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工作原理 230 2.4.2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231任务3 电化学加工 231 3.1 电解加工 232 3.1.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 232 3.1.2 电解加工的特点 232 3.1.3 电解加工的应用 233 3.2 电解磨削 233 3.2.1 电解磨削的基本原理 233 3.2.2 电解磨削的特点 234 3.2.3 电解磨削的应用 234 3.3 电铸加工 234 3.3.1 电铸加工的基本原理 234 3.3.2 电铸加工的特点 235 3.3.3 电铸加工的应用 235 3.4 涂镀加工 236 3.4.1 涂镀加工的基本原理 236 3.4.2 涂镀加工的特点 236 3.4.3 涂镀加工的应用 236任务4 超声波加工 237 4.1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原理 237 4.2 超声波加工的特点 238 4.3 超声波加工的应用 238任务5 高能束加工 238 5.1 激光加工 238 5.1.1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238 5.1.2 激光加工的特点 239 5.1.3 激光加工的应用 239 5.2 电子束加工 239 5.2.1 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39 5.2.2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 240 5.2.3 电子束加工的应用 240 5.3 离子束加工 240 5.3.1 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40 5.3.2 离子束加工的特点 241 5.3.3 离子束加工的应用 241复习思考题 项目六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基础 任务1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243 1.1 基本概念 243 1.1.1 机械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43 1.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44 1.1.3 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生产组织形式 246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48 1.2.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248 1.2.2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248 1.2.3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249 1.2.4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249 1.2.5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格式 249 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250 1.3.1 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50 1.3.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50 1.3.3 技术要求分析 255 1.4 定位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256 1.4.1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 256 1.4.2 工件定位的概念 257 1.4.3 工件定位方法 258 1.4.4 定位的基本原理 258 1.4.5 定位基准选择 260 1.5 工艺路线的拟订 263 1.5.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63 1.5.2 加工顺序的确定 267 1.6 加工余量的确定 270 1.6.1 加工余量的概念 270 1.6.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72 1.6.3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273 1.7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3 1.7.1 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273 1.7.2 工艺尺寸链 275 1.7.3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9 1.8 机床、工艺装备等的选择 286 1.8.1 机床的选择 286 1.8.2 工艺装备的选择 286 1.8.3 切削用量与时间定额的确定 287任务2 机械加工精度 287 2.1 概述 287 2.1.1 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87 2.1.2 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88 2.2 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289任务3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290 3.1 概述 290 3.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291任务4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292 4.1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及其控制 293 4.1.1 强迫振动的主要特点 293 4.1.2 减小强迫振动的措施和途径 293 4.2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及其控制 294 4.2.1 自激振动的主要特点 294 4.2.2 控制自激振动的措施和途径 294复习思考题 项目七 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 任务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298 1.1 概述 298 1.1.1 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298 1.1.2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299 1.1.3 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99 1.1.4 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300 1.1.5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300 1.2 轴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01 1.2.1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301 1.2.2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302 1.2.3 轴类零件的单键槽、花键及螺纹加工 302 1.3 轴类零件的装夹 303 1.4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 举例 304任务2 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 309 2.1 概述 309 2.1.1 套筒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309 2.1.2 套筒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10 2.1.3 套筒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10 2.1.4 套筒类零件的热处理 310 2.2 套筒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1 2.2.1 套筒类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311 2.2.2 深孔加工 311 2.3 套筒类零件的装夹 311 2.3.1 套筒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311 2.3.2 保证套筒类零件表面位置精度的方法 312 2.3.3 防止加工中套筒变形的措施 313 2.4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举例 314任务3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318 3.1 概述 318 3.1.1 箱体类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318 3.1.2 箱体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318 3.1.3 箱体类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319 3.2 箱体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9 3.2.1 箱体类零件的平面加工方法 319 3.2.2 箱体类零件的孔系加工 320 3.2.3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遵循的原则 324 3.3 箱体类零件的装夹 325 3.3.1 箱体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325 3.3.2 箱体类零件加工的定位基准选择 327 3.4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举例 328任务4 板类零件加工工艺 330 4.1 概述 330 4.1.1 板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330 4.1.2 板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30 4.1.3 板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31 4.1.4 板类零件的热处理 331 4.2 板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31 4.2.1 板类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331 4.2.2 板类零件的装夹与定位 332 4.3 板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举例 333复习思考题 项目八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任务1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基础 342 1.1 概述 342 1.1.1 装配的概念 342 1.1.2 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342 1.1.3 装配的组织形式 343 1.2 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 344 1.2.1 装配精度的概念 1.2.2 装配尺寸链 1.3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 344任务2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346 2.1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 346 2.2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 346 2.3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及步骤 347复习思考题 项目九 先进制造技术介绍 任务1 高速切削技术 350 1.1 高速切削的概念 350 1.2 高速切削的特点 350 1.3 高速切削机床简介 351 1.4 高速切切削的应用 351任务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351 2.1 快速原型制造的概念 351 2.2 快速原型制造的方法 352 2.3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 354任务3 逆向工程技术 354 3.1 逆向工程技术的概念 354 3.2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355任务4 成组技术 356 4.1 成组技术的概念 356 4.2 成组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56任务5 柔性制造技术 357 5.1 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 357 5.2 柔性制造单元 357 5.3 柔性制造系统 358 5.4 柔性自动生产线 359 5.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59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361

《机械设计基础》(原书第6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的高级机械设计课程的主要教材,也是美国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参考书籍。书中内容涵盖了机械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例如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传动、机械装配、图纸解读等。此外,书中还包括了有关机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机械结构设计和分析的内容,并提供了大量实例和题目,方便学习者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目录

是专业课吧? 学分 基础专业课:机械原理 3 机械设计 3 机械设计(实践)3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2 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实践)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践)3 专业课: 数控技术3 数控技术(实践)3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4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3 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UG)3 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实践)3 液压与气压传动3 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2 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实践)2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学分·未计入)

专业考试课程 机电一体化工程 统考课程代码名称(11门) 与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班 沟通的课程(5门)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2邓小平理论概论、000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10大学语文(专)、2183机械制图(一)、2230机械制造、2232电工技术基础、2234电子技术基础(一)、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012英语(一)、0022高等数学(工专)、2159工程力学(一)、2185机械设计基础、220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2邓小平理论概论、000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10大学语文(专)、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2183机械制图(一)、2187电工与电子技术、2189机械制造基础、2191机械制造技术、2194工程经济、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012英语(一)、0022高等数学(工专、)2159工程力学(一)、2185机械设计基础、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专业 专业代码:080301 学习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钱淦荣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德修养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巩献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杨明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版)。 5. 英语(一)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7.高等数学(工专) 《高等数学(工专)》,吴纪桃、漆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 8.工程力学(一) 《工程力学(机)》,蔡怀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9.机械制图(一) 《机械制图》,虞洪术、徐伯康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0.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丁洪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1.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龚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电工与电子技术 《电工与电子技术》赵积善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3.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刘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4.工程经济 《工程经济》,陈锡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版)。 15.数控技术及应用 《数控技术及应用》,林其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6.基础汉语(第4、5、8单元、第3单元第4节、第6单元第2、3节及带※的章节不做考试要求) 《应用文写作》,林宗源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索引序列
  •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有哪些
  •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有哪些书
  •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
  •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推荐
  • 机械设计工程学自考教材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