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杜甫本科自学考试

杜甫本科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

杜甫本科自学考试

050105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 050105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1、专业代号:0501052、学科门类: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3、学历层次和规格:凡专科毕业后参加本科段规定的11门课程考试及论文答辩,取得合格成绩,申请毕业并经思想品德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若申请学位考生毕业后到主考学校申请,主考学校按规定考外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成绩合格的本科毕业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报考学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4、报考条件及说明: ①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者,可直接报考。 ②凡取得教育部认可、属国民教育序列的各类高等学校(含自学考试)非汉语文学专业专科毕业文凭的,参加本专业本科段的应考者,均须加考本专业基础科段的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两门课程。6、课程设置及使用教材: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5 英语(二) 0037 美学 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40 外国文学史 0541 语言学概论 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813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815 西方文论选读(选考) 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选考) 6999 毕业论文加考课程 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说明:1.0422、0812、0813、0815、0821五门任选考二门课程。 2.各类考生所加考的课程一律不得免试。 3.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 考生在取得本科段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合格后,应根据本人的学习情况,确定论文题目,写出论文提纲,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办公室。主考学校接到论文提纲后,要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审定,提出修改意见,安排交论文初稿时间。考生可通过书面方式与指导教师联系,接受指导。也可找指导教师面谈。论文完成后必须参加由主考学校组织的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每年安排一次,具体时间在《报考简章》上公布。考生见到答辩安排后,应将抄正的论文稿(一式六份)寄主考大学,并按规定的时间参加论文答辩。说明:(1)10~11为选考课程,已取得旧计划选考课程组中三门课程合格成绩,但其中不含有美学课程,其中任一门可顶替新计划序号8,剩余二门课程可顶替新计划序号10~11中对应的课程。 (2)已取得旧计划选考课程组中一门、二门或三门课程合格成绩,其中含有美学课程的,旧计划中美学可顶替新计划序号8,旧计划选考课程组中剩余的选考课程可顶替新计划中的选考课程,不足的课程应补足。 (3)凡通过原旧计划课程《文心雕龙》研究、《红楼梦》研究、东方文学、中国文学专题研究、中西比较文学、音韵学、训诂学、李白杜甫研究、文学创作论九门中的任何一门,均可顶替新计划序号10~11中的任一门。 (4)免考本科段的英语课程,不授予学位。 (5)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均已通过的考生不须考 3708和3709,只通过其中一门的考生须参加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考试,该计划在2000年下半年计划基础上变更2008年10月开始执行。

同样的专业的科目每个省份是不一样的,建议你上当地的教育考试网或自考网上查询,你所在的省份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哪些考试科目,这样比较确切。附上浙江省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的考试科目,供参考。

高纲091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贡献,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中值得借鉴的有益因素,争取古为今用,为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建设当代文学理论做贡献。(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文学的深刻思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价值、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技巧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各种文体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原因的了解不断加深,理论探索与文学创作交叉影响。考生通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系统掌握以上内容。具体要求: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第三,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系极为紧密,与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也有一定联系。本课程是历代文学批评家运用一定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的结晶,既有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也有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等等关系的探询。因此,考生如果能认真学好上述有关课程,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先秦部分(一) 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二) 学习要求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文学的作用与价值等的认识。(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 领会:《尚书》《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书的性质及其有关对文学的论述。2、 掌握:《尚书》中关于早期文学与乐、舞关系的论述;从《诗经》某些篇章看讽刺诗的产生原因;《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德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述;《墨子》中关于“尚用”与“尚质”的有关论述和“言有三表”的理论主张;《荀子》有关“言”与“乐”的主要观点。3、 熟练掌握:诗言志;诗无邪;兴观群怨;绘事后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两汉部分(一)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选录了汉代对文学的有关论述,体现了汉代对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特征、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诗歌的美刺功能的新认识。(二 )学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毛诗序》等文选,掌握相关理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理解《毛诗序》《史记·太史公自序》《论衡》《楚辞章句》等篇目所体现的主要思想。2、掌握:《毛诗序》对诗歌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式、社会作用的有关论述;司马迁《史记》一书的文学思想基础;《史记》对《春秋》的评价;《论衡》中的作家论,特别是品评作者的标准;汉代对屈原作品思想性的争论。3、熟练掌握:诗有六义;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愤著书;露才扬己。魏晋六朝部分(一)课程内容本时期是中国文学思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代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批评巨著。(二)学习要求要求精读《典论·论文》等本时期的重要文选,理解、掌握相关理论体系、概念、观点。(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理解《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的主要观点。2、掌握:曹丕对文学的价值、作者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学体裁的不同特征、文学的批评态度的问题的认识;陆机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系统论述;陆机对独创的认识、对行文乐趣的分析;《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性质与地位;《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想象的有关论述;《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所体现的文学史观;《诗品序》的主要内容。3、熟练掌握:文以气为主;文人相轻;“朝华”“夕秀”;神与物游;“文变染乎世情”;“梗概而多气”;滋味说。唐宋部分(附:金代部分)(一) 课程内容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文学理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少理论思考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文体意识继续加强,对诗、词、文等每一文体都有着全面细致的论述。(二)学习要求要求通读教材上所选各篇理论著作,精读《修竹篇序》《戏为六绝句》《诗式》《与元九书》《论词》《沧浪诗话》《论诗三十首》等代表作,基本了解这一时期对各体文学作品的系统论述和对前代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教材中本时期所选各篇的代表性观点。2、掌握: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主张提出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影响;杜甫《戏为六绝句》论诗的主要内容;《诗式》对诗歌的地位、取境、四声八病、用事、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的认识;白居易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诗歌的作用等问题的阐述;韩愈《答李翊书》的主要内容;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体现的“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梅尧臣“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的艺术境界;欧阳修关于文与道的关系的论述;王安石关于文与辞的关系的论述;李清照对词的见解与要求;张戒关于诗歌艺术风格涵蓄蕴藉的主张;严羽《沧浪诗话》关于“诗之法有五”“诗之品有九”的论述;严羽“妙悟说”的内涵及其影响;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品评的人物及所体现的诗学主张。3、熟练掌握:汉魏风骨;庾信文章老更成;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韵外之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发纤穠于简古”(苏轼);“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别是一家”;“琢琱自是文章病”(陆游);“工夫在诗外”;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元明清部分(附:近代部分)(一)课程内容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继续深化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小说戏曲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带来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新变。这些内容,都是本时期文学理论家关注的热点内容。(二)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有关文论篇目,注意本时期文学理论新的发展,特别是对小说戏曲的相关论述和中西文论相结合后的新理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重点领会《词源》《录鬼簿序》《忠义水浒传序》《曲律》《序山歌》《西游记题词》《闲情偶记》《原诗》《论文偶记》《儒林外史序》《花部农谭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间词话》《摩罗诗力说》等篇章所论述的相关文学理论。2、掌握:张炎《词源》的评词标准及其对贡献;钟嗣成《录鬼簿》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所提出的复古主张的内涵;李开先对民间歌谣的认识的意义;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所体现的文学思想;汤显祖《答吕姜山书》所体现的理论理论主张;袁宏道论诗“变”之内涵及其价值;王骥德《曲律》中表达的戏曲理论主张;钟惺《诗归序》中所表达的竟陵派的诗歌理论内容;袁于令《西游记题词》中对小说虚构理论的阐述;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贡献;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分析;叶燮《原诗》中阐述的“理、事、情”与“才、胆、识、略”的主要艺术思想;刘大櫆《论文偶记》中阐述的有关古文理论;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与小说艺术的分析;《红楼梦》第一回对小说创作的思考;袁枚性灵说的内涵及其对格调说的批评;龚自珍对封建思想叛逆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刘毓崧《古谣谚序》中体现的民间文学思想;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表达的诗歌改革主张的主要内容;梁启超对小说地位及其与政治关系的理论分析;章炳麟《文学总略》中对“文学”一词的阐述;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体系;《摩罗诗力说》中体现的鲁迅的文学观。3、熟练掌握:“词要清空,不要质实”;“真诗只在民间”;“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神韵说;花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附录 题型示例一、选择题1、“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出自A、杜甫《戏为六绝句》 B、陆游《论诗》 C、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D、赵翼《论诗》二、名词解释1、境界说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表达的“文以明道”这一文学思想的内涵。四、论述题1、结合《儒林外史》试析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与艺术的分析是否合理。

天津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考试科目:117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34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96古代汉语、0304文学概论(一)、0312现代汉语、0329写作(一)、04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41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616外国文学作品选、0626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631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07计算机应用基础、492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174教育学(一)、0230普通逻辑、0331心理学、0363英语(一)。 天津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考试科目:118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8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9俄语(二)选考、0244日语(二)选考、0359英语(二)选考、0205美学、0375语言学概论、0416中国现代文学史、0615外国文学史、0628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629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16比较文学、0047杜甫研究、0193鲁迅研究、0404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0415中国文学批评史、0630中国文化概论、4539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天津自考报名 新考生报考流程:考生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到县(市、区)招考办(高校报名类)核验报考材料→刷身份证办理新生注册→生成准考证号24小时后,考生凭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网上选报课程→确认报考信息→网上缴费→查询确认报考信息。 老考生报名流程:网上报考课程→确认报考信息→网上缴费→查询确认报考信息。从未刷过身份证的老考生,需在新生注册期间到县(市、区)招考办刷身份证激活准考证后再到网上选报课程。 报名网址:省教育考试院官网。考生进入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按照提示信息输入准考证号进行报名。输入报名信息时必须注意报名信息准确无误,报名成功确认后,则表示报名结束(可在网上查询报名结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高自考杜甫研究

文/陌唯 摘要: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美誉。其诗歌不仅提供了历史的真实,更真切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广阔的生活画面,因而具有的“诗史”性质。研究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就必须立足于唐朝具有转折意义的安史之乱,联系杜甫的生平进行探讨。本文参照萧涤非先生对杜甫诗歌的四分法,将其诗歌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以读书游历、困守长安为前期,陷贼与为官、漂泊西南为后期,分别论述杜甫前后期诗歌创作主体内容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旨在对杜甫诗歌风格由描写个人的豪情壮志转向表现人民苦难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对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与把握。关键词:杜甫诗歌、前后期思想内容差异、成因分析       唐朝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观点,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时要立足现实,反映现实。在这一点上杜甫的诗歌创作与其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杜甫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现实、讽喻实事的作品,深切地表现了他一生漂泊孤苦却又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情怀。研究杜甫的诗歌,就必然不能割裂其生存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因此,下文对杜甫前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对比,并结合杜甫的生平探寻其不同时期诗歌差异的原因。 一、杜甫前期诗歌思想内容       杜甫的青年时期,正处于盛唐时代,稳定、繁荣的盛唐气象使得杜甫早年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这期间,其游历过山东、河南、河北、吴越等地,结识了李白、高适等人,三人酣饮纵游,建立了深厚友谊。这时期,杜甫的诗歌题材多抒写漫游时的所见所闻,或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热爱;或抒发一腔爱国情怀,表达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忱;或与友人相互赠答、送别,寄寓惜别不舍之情。 (一)漫游是杜甫前期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       杜甫早年的漫游经历增长了他的见闻,南下吴越,东游齐赵,后至梁宋,而后北上齐鲁。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漫游经历给杜甫的人生经历也增添了诸多色彩。良好的社会风情、秀美的山川景色给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他带来了美的享受,培养了审美情趣。这期间,杜甫留下了一些漫游时所作的诗歌。比如其于齐赵漫游时所作的《望岳》一诗,全诗未出现一个“望”字,却处处可见望的情态,由远望到近望,由凝望到俯望,写尽泰山之高、泰山之美、泰山之奇,展现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以及自己勇于攀登、自强不息的雄心壮志,充满了蓬勃向上和朝气和激情。登高望远,将自己阔大的胸怀和雄心与自然山水相结合,这是杜甫前期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言志诗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早年家庭背景较好,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僚世家,家庭的风气使得杜甫继承了正统的儒家正统文化,立志要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这种思想使得杜甫一生都在为追求仕途,争取为官而奋斗,即便是多次落第后,依然没有挫伤他希望进入仕途的决心和志向。他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理想,献赋上书,干谒赠诗,希求汲引,但都落空。这十载长安之行,他“卖药长安,寄食友人”,几多心酸几多累。这种人生的失意和生活的困顿在他的诗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有直接表现,而在《上韦左相二十二韵》中也叙述了自己空有才干却不受赏识,历经心酸的困境,希望能够得到汲引。 (三)赠答、送别诗也是杜甫诗歌的重要内容       在杜甫的多年漫游经历中,前文也提到了,杜甫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集中反映在李白和高适两人身上。杜甫三十三岁时在洛阳遇到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二人建立起了千古传颂的友谊,同游梁宋。后杜甫写下《赠李白》表达对李白身世漂泊,不容于朝堂的惺惺相惜之感,赞叹李白的豪放洒脱的气概和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操。《春日忆李白》则抒发了杜甫对李白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杜甫与高适结识与李杜游于梁、宋期间。三人饮酒赋登临凭吊,游历山水,慷慨怀古,气冲霄汉。杜甫也曾写下《昔游》:“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以及《遣怀》:“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回忆三人壮游的情景。 (四)忧民意识在前期诗歌中的体现       杜甫在困守长安之时,历经人生辛酸,也看到了生民的疾苦,因此他仁民爱物的思想更加强烈。前期诗歌中也含有诸如《兵车行》、《前出塞九首》、《秋雨叹》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的社会风貌的名作,但这一时期杜甫的忧民意识表现为对民生疾苦的初步关注到忧国忧民的转变时期,前期主要是以旁观者角度看待战争带来的苦难,直到《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才使他将忧己与忧国忧民的意识相渗透,其忧民意识才真正成熟起来。 二、杜甫后期诗歌思想内容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的经历可分为陷贼与为官、漂泊西南两个分期,这时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长安。后任左拾遗,又遭贬谪,终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的生活。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灾难,也使得战乱的生活题材进入了诗歌的视野中。杜甫将这场战乱带来的大破坏、大灾难通过对底层民众的悲苦生活的描写刻画广泛而又全面地展现揭露出来。这个时期杜甫诗歌主要抒写了故土难归的悲凉情怀;壮志难酬的失落心绪;年华逝去的孤独之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忧心天下的仁爱之心。其创作的整体基调是悲凉沧桑的。 (一)故土难归的悲凉情怀       杜甫常年漂泊在外,在他伤感失落,处境艰难,人生失意时最能带给他安慰的便是记忆中的故乡了,因此,在杜甫的诗歌中,思乡之情表现得尤为真挚动人,最能打动人心。杜甫的思乡之情不仅仅是对出生地的眷念,更是一种家国之思。在漂泊之际,他时常向往着回到故土、回到朝廷,但这个愿望在动荡的社会现状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浓重的故土难归的失落情绪笼罩在其诗歌中,充满悲剧色彩。《春望》便这种家国之思的代表作。 (二)壮志难酬的失落心绪       无论何时何地,杜甫始终怀着伟大理想和抱负,积极入世,渴望进入仕途是他一生的追求与夙愿。当他弃官入蜀之后,他时刻希望能够北归朝廷,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便他的家人都陪在他身边,但他依然惦念长安,惦念自己精神所向往的政治中心,他迫切地希望伴君左右,匡君济世。然而,当这种理想难以实现时,一种漂泊无依的孤寂感,壮志未酬的苦闷感,沉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这种心绪在他的诗歌中也有体现,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三)年华逝去的孤独之感       杜甫常年在外,远离政治中心,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也失去了实现自我志向的权力,这使得他的感受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一直借诗歌表现自己对国家、对百姓的担忧,从中找寻自己心灵的一丝安慰。而晚年的杜甫更加孤独,一生羁旅、无所依傍,再加上旧友的相继去世以及弟妹的离散,使他生命的孤独感更加深沉。迟暮之期,杜甫常年生病,对于年华逝去、生命衰谢变得十分敏感。在其诗歌中常出现“衰”“老”“病”“白首”“白发”等字词,充溢着诗人对年华易逝、生命即将凋谢的孤独悲凉之感。 (四)忧心天下的仁爱之心       杜甫一生能够秉持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信念,充满着对儒家仁义思想的追求与推崇。这主要表现在杜甫的爱民上。首先,他强烈地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其次,表现在反对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的不义战争;最后,表现在对处于水深火热状态下的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以“三吏”“三别”为例,杜甫在诗中描绘的官吏的不通人情,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直面生活的乐观态度       虽然杜甫暮年长期漂泊,有国难归,壮志难酬,但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他仍然能够凭借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战胜困难,忍受漂泊生活的痛苦与绝望,以积极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正视困难。在困厄的处境中,杜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寻找到可以让心灵宁静的栖息点。晚年杜甫幽居在成都的杜甫草堂中,安贫乐道,苦中作乐,也写出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歌。杜甫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肯定。 三、杜甫前后期诗歌差异的成因分析       杜甫诗歌以安史之乱为界,前后诗歌的风格与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下文就杜甫前后期诗歌巨大差异形成的原因试做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转变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杜甫早年时,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社会生活相对比较稳定,人民生活也相对富足,形成了灿烂的盛唐气象。唐玄宗后期,沉溺声色,挥霍无度,又沉迷佛道学说,不理朝政,造成了大权旁落,朝野内忧外患,最终导致了一场大的动乱的爆发,即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国家动荡不堪。在这种环境下杜甫辗转漂泊,开始流离失所的生活,历经艰辛,看遍了社会动荡背景下人民的苦难,因而通过诗歌全景式的描述战乱时期百姓的痛苦,寄寓深远内涵。 (二)生活经历的转变       杜甫早年生活在一个官僚家庭,生活条件较为优渥。这为其早年游历山水,外出游学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杜甫的早年生活相对而言是比较舒适安逸的。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漂泊无依,生活极为窘迫。暮年不仅穷困潦倒,还疾病缠身,十分凄凉。虽然在蜀之际时常得到亲朋好友的资助,但无法改变这种窘迫的生活现状,依然常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这种生活使得杜甫十分痛苦。他既为家徒四壁的生活感到窘迫无奈,但又不太愿接受别人的救济。颠沛流离的生活,寄人篱下的凄凉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夹杂在杜甫心中,通过诗歌表现出来,折射出这时期的社会全貌。 (三)儒家思想的直接影响       杜甫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传统影响了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杜甫作为儒家薪火的传承者,始终奉儒家经典为圭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都以儒家思想为规范,其诗歌的创作也可看出对儒家思想的皈依。杜甫的诗歌创作中寄托了自己渴望入仕却未果的失落,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对建立大同世界的向往等都是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只是这种儒家思想在其早期更深化为渴望步入仕途,在晚期则更深刻地表现在对黎民百姓的关爱上。 (四)佛教、道教对杜甫的影响       长期以来,杜甫的思想被定格在儒家范畴之内,的确,杜甫写下过许多含有儒家正统思想的诗歌。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思想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佛教与道教的熏陶。在唐代,道教得到了皇帝的特别推崇,这时期佛教也有发展。这时期的文人也深受浸染,追寻求仙问道,如李白、李商隐、贺知章等。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提到了“未就丹砂愧葛洪”,这里面就不乏有求仙问道的踪迹可寻。而在杜甫晚年,他能够在漂泊的过程中,即便历经磨难,胸怀天下的意志始终不改,且能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内心平衡,就这一点来看,杜甫也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的。       综上所述,杜甫一生都在漂泊,其诗歌中充满了漂泊之苦,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诗人故土难归,壮志难酬的失落,以及对生命逝去的无奈与悲凉。诗人经历过安史之乱前后期的盛唐及中唐,窥尽了这个时期唐朝由盛而衰的情景,看透了统治者荒淫无道、劫掠百姓的恶行。他通过诗歌把这种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出来,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写出来,表达自己同众多百姓的痛苦与无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开颜”是他最直白的呼喊。杜甫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敢于正视历史,敢于直面人生,直言自己漂泊的苦难,对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不满与抗议,敢于和黎民百姓站在统一战线,披露不正义战争的残酷。正是因为这个黑暗混乱的年代,才发掘出了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促使他的诗风由浪漫豪壮转向沉郁顿挫,诗歌内容由抒写个人豪情壮志转向描写生民疾苦,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锻造出了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 [2]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 [3]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 [4]萧涤非.杜甫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0:15—31. [5]傅庚生.杜甫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6]王士菁.诗圣杜甫[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11. [7]朱东润.杜甫叙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 [8]张昕,白宇.杜甫诗歌的漂泊意识探析[J].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2016(05). [9]于海洋.杜甫前期诗歌及其忧民意识的探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2. [10]杨然.杜甫漂泊的人生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J].美学随笔,2016(07). [11]韩成武.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3. [12]张忠刚.杜甫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121

一、单选选择题

1、王琪最后编定的《杜工部集》是(二十卷本)

六十卷本 三十六卷本 二十二卷本 二十卷本

2、现知第一部编年体杜集《校定杜工部集》的编辑者是(黄伯思)

黄伯思 郭知达 王彦辅 陈浩然

3、宋人蔡梦弼的《杜工部草堂诗》是(五十卷)

十八卷 二十二卷 三十六卷 五十卷

4、宋人徐居仁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是(二十五卷)

十五卷 十八卷 二十卷 二十五卷

5、《杜诗分类集注》二十三卷的注解者邵宝是(明代人)

宋代人 元代人 明代人 清代人

6、主张在精神上学杜,曾慨叹“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皮与其骨”的宋代诗人是(苏轼)

王安石 苏轼 陈师道 陈与义

7、《兵车行》作于(困守长安时期)

读书漫游艺机时期 困守长安时期 陷贼为官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8、“三吏”、“三别”作于(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陷贼长安时 任左拾遗时 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寓居同谷县时

9、《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体裁是(五古)

五古 五律 五绝 五排

10、《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体裁是(五排)

五排 五古 七排 七古

二、多选

1、现知宋以前的杜甫集有(樊晃小集 顾陶本)

韩愈本 樊晃小集 顾陶本 高仲武本 韦庄本

2、下列杜诗注本中,出于清代的有(读杜诗说、读杜心解、杜诗镜铨)

读杜诗说 增注杜工部诗 老杜事实 读杜心解 杜诗镜铨

3、在下列与杜甫有交往的人中,曾给杜甫以极高评价的有(高适 岑参 严武)

高适 岑参 严武 郭受 任华

4、《咏怀古迹》五首所咏的古人有(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宋玉 司马迁 诸葛亮 蔡文姬 庾信

5、杜甫一生中最动荡不安的阶段有(弃官司于入蜀时 卜居成都时)

漫游齐赵时 困居长安时 弃官司于入蜀时 卜居成都时 漂泊荆湘时三、填空题

现知最早的杜诗正集是(六十)卷本《杜甫集》

分体编次,每首诗都分别标明“神品”、“妙品”、“能品”、具品“的注杜著作是(明)代人(胡震亨)的《杜诗通》四十卷

认为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古人是(元稹),这两句话出自他的(《杜工部墓系铭并序》)

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逝世于(公元770)年。

《登高》的创作年代是(大历二年767年),此时杜甫的所在地是(夔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句出自杜甫诗(《蜀相》)。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客至》)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戏为六绝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登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出自杜甫诗(《望岳》)

四、作品解题

《画鹰》:

五律,约作于开元29年(公元741年),此时诗人在洛阳。这是一首题画诗,在对所画雄鹰的威猛姿态、神情进行的呼之欲出的描摩中表现了杜甫出色的概括能力,

尾联“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当时诗人年轻自负和疾恶如仇性格精神的一种自我写照。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律。写于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此时杜甫在在梓州。作品写闻说: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的喜讯的狂喜之叹,以及否极泰来美好遐想,表现了饱尝战乱流漓之苦的人们对统一太平的歌颂与热盼,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优秀人作品,也是被后人誉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作品。(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少有表现快乐之诗,从表现手法上看)名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诸将》五首:

七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所作,这一组诗对当今武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能抵御吐蕃侵扰,借兵回纥,不能屯田自养,只求高官厚禄,不思报效国家,进行揭露抨击,也对王缙、严武有所赞扬,这组诗全以议论为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秋兴》八首:

七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时所作,前三首由夔州秋景而生发漂泊之感和长安之思,后五首追忆长安夕日景象,归结到困居夔州的艰难境遇。作品把个人身世与国家盛哀联系在一起,把写景抒情议论融汇在一起,首尾相衔,或即景抒情或以古为喻,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是一组惨淡经营之作,故宋人谓喻之为“兴之入律者宗”历来为人所颂。名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其一)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其二)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其四)

五、简答题

1、简述《前出塞》九首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五古,约作于天宝末年。作品描写争战生活给广大百姓带来的痛苦,揭露讽剌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拓边政策。从艺术看,组诗有独创性:第一、虽然采取常见的乐府旧题,但在体制上具有开创意义,它用九首诗的规模,从征戍者初出家门到旅途征战中直至立功受赏,把征戍生活在的各个环节、顺序串联起来,结构严谨、完整。第二、作品采用独特的第一人称写法,以一个普通士兵的内心感受为基本叙述线索,再现了战争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场景和画面,尤其突出了征戍者精神世界的表现,因而较之同类作品,组诗对揭露不仅更显示出一种真切感、立体感,也更具典型性和深刻性。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其一)“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其六)

2、简述明人王嗣奭的《杜臆》

3、简要概括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创作情况

① 这期间现存作品110首左右,从体裁上看,出现了不少前一时期所没有的五、七言体长篇,动辄200字以上,最长达500字,仅七言古体诗就多达28首,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组诗,如《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等,多达六七十种。②题材内容也较为丰富,描写时事,表现百姓疾苦,揭露统治者罪恶的作品明显增多,即使是投赠、饮宴一类为数较少的表现个人生活的作品,往往也可以由个人的困迫推移到百姓的苦难。③诗风发生了变化,悲凉之气几乎充溢在大部分作品中,以忧国忧民为底蕴的沉郁顿挫风格已经初见端倪,但主要还是体现在五七言古体诗中,至于五七言律诗,尚不具备后期作品那种气象雄浑、深沉蕴藉的特点。总之这十年乃是杜诗的忧国忧民思想基调、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沉郁顿挫诗风初步形成的时期。

4、杜甫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①接受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力图为官行道,崇尚和选择了一种汲汲入世、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态度。

②在政治思想上,主要接受了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这是杜甫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奠定了杜诗忧国忧民思想基调的主要文化因子。

③接受了儒家的爱人、平等待人,特别是同情、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六、论述题

1、试述和唐人相比较,宋人评杜的新特点

①从北宋到南宋重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有宋一代,几乎所有名人大家都曾极高地评价了杜诗,杜甫与杜诗地位之高达到了空前程度。②宋人对杜诗的认识全面而深入,从整体的思想精神、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到具体的诗意、诗法,甚至具体诗句,都有很深入地研究评论,和唐人那种总体上抽象肯定的情况相比,大大深入了一步。③宋人评杜,尤重杜甫的人格精神,他们特别推崇他的“关心民瘼和忠君爱国精神”,很多人如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等都坚决反对只把杜甫当作单纯诗人看待,这与唐人更偏重于在艺术上肯定杜甫有所区别。④宋人不仅是在理论上肯定杜甫,而且比唐人作了更多的实际工作。如:整理杜集、编年分类、评点注释,宋人所作的工作很多却具有开创性质。⑤宋人重杜还表现在比唐人更深入具体的学杜上。元稹、白居易、韩愈、李商隐等,也只是还在某一方面学杜,而宋人学杜则更自觉也更全面。像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都自觉地接受了杜诗和杜甫精神的影响,而且宋代还出现了一个以黄庭坚为首专门学杜的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2、试论杜甫在政治思想方面对儒家“仁政论”,“民本论”的继承。

①仁政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德治、理治,要求施仁于民,民本论又是仁政论的基础。因为施行仁政就是要把政事重心放到民这一边来,也就是孟子所谓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进心下》)仁政论和民本论对杜甫对杜甫政治思想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②杜甫明确主张仁政“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之五”“至上躬仁孝之圣,树非常之功,内则拳拳事亲如有阙,外则悸悸然,求贤如不及……虽遭明主,必致之于尧舜,降及元辅,必要之于 ,驱苍生于仁寿之城,反淳朴于羲皇之上”也明确明榜“邦以民为本”,(《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杜甫对前代有仁政之誉君主如: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宣王、汉光武帝、刘备、唐太宗等频频称颂;对历史上那些能够致君以仁的贤臣如:稷、契、伊尹、吕尚、管仲、乐毅、诸葛亮、魏征、等也极尽肯定。他自己也“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决心致君 舜上”(《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③孔孟把仁政、民本思想具体化了的爱民、轻刑、尊贤、节俭、薄敛、息兵等主张在杜诗中都有具体的表现,特别是薄敛与息兵更成为贯穿杜甫一生的基本思想。④当然仁政、民本思想并没有使杜甫在仁途上真正有所作为,但却成为他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培养了他作为诗人的忧国爱民之情,并促使了杜诗所独有的两大思想特征。其一,从仁政,民本思想出发,诗人总是不满于现实并善于发现阴暗面,这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所特有的批判特性之一。其二,接受民本思想就必须把眼光投向人民,关心民瘼,同情百姓,加上杜甫接近底层的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切身体验,也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的人民性性质。

杜甫咏月诗研究【语言风格 情感内涵】关键词月、杜甫、咏月诗、语言风格、情感意涵、原型批评内容摘要首先就研究的动机及前人所研究的成果做一介绍,后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来探讨,一是以语言风格学的方法,来分析杜甫咏月诗的语言风格,包括了音韵风格、词汇风格以及句法风格,另外是以原型批评来分析杜甫咏月诗中的情感意涵。文中先就原型的概念做一介绍,再谈月亮的原型神话及其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才更进一步的谈杜甫咏月诗的情感意涵,主要针对感伤的诗作来谈,将其情感意涵分为一、忧国忧时,二、怀乡思亲,三、伤离别,四、怀才不遇,五、叹身世飘零这五点来论述,至于那只占冰山之一角的称颂之作,就略而不提。壹、 前言一、研究动机由于杜甫诗作相当丰富,其中咏物诗也相当地多,因此我便想研究杜甫的诗。至于为何会选择咏月诗来作探讨,主要是因为看了曹淑娟教授所写的《从杜诗鸷鸟主题看作品与存在的关联》,便对咏物诗产生兴趣,心想,那是否也可以咏花、咏月、咏草等等,于是便以咏月诗作为研究的题材,其实主要也是因为笔者对月的感受较深,就如欧丽娟所说的一样:月是自然界中,与人之现实距离最远、心灵距离却十分接近的存在物,为中国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主题。[1]为此,希望能藉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让世人能对杜甫有多一点的了解与认识,并且能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杜诗有诗史之称,可见杜甫的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在是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一番。此外,在本篇论文中,所提到的咏月诗其实包含两种,一种是全篇题咏月亮的,另一种则是在部分句子中运用月亮意象之作,因此,本篇论文中所说的咏月诗其定义并非指完全以月亮为题咏对象的定义,除了全篇题咏月亮的诗作外,还有藉由月亮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月亮可能只是代表一个场景、一个景象罢了。二、前人研究成果关于杜甫的咏月诗,在欧丽娟的《杜诗意象论》及方瑜的《杜甫夔州诗析论》中曾大略提到过。其中欧丽娟是将杜甫的咏月诗分成三个阶段,大致以杜甫干元二年弃官华州司功参军,而开始后半生飘泊西南之时,和出蜀入夔之际为两大分界点。欧丽娟提出:「杜甫前期中月的意象出现较少,且多以『清光』为诗人把握;中期的月则有极完满而温暖的面貌,后期的月则多耸动而危疑可惧的极端表现。」 [2] 主要是以这三阶段月之意象的转变,来探讨杜甫的生命发展。而方瑜则是就杜甫在夔州时期的咏月诗做一研究,其它时期则没有谈到。此外,在合田方子着,轩辕翻译的〈孤月当楼满&S231;寒江动夜扉—析杜甫之「西阁之月」诗〉期刊论文中,也提到了杜甫的咏月诗,但和方瑜相似,主要是讲杜甫夔州时期的作品,而且最主要是针对〈月圆〉这首诗来做分析,只能说作者提到的只是冰山之一角,仍不是很完整。因此笔者便想以咏月诗为题材,同时利用语言风格学 [3] 与原型批评理论两方面来谈。首先,在语言风格学部分,笔者参考了竺家宁先生的研究方法,将语言风格分为音韵风格、词汇风格、句法风格三部分,而竺家宁先生在《语言风格与文学韵律》中介绍说:音韵风格又可以透过许多途径进行探讨:「韵」的音响效果、平仄声调的交错、头韵的运用、双声叠韵的的安插、音节的解析等。词汇风格的研究法包括:拟声词的应用、重叠词的应用、方言俗语的应用、典雅语或古语词汇的应用、外来词的应用、词汇结构状况、熟语的应用、共存限制的放宽等。句法风格包括:造句类型的状况、句子扩展的状况、欧化句法的状况、句子省略的状况、文言或白话句式、句法的偶化状况、韵散使用的状况、对话的安插状况、诗歌重沓反复的形式、走样句的状况、对偶句的假平行等。[4]因此,笔者也参考了一些竺家宁先生所说的风格研究方法,来看杜甫的咏月诗,接下来并从原型批评理论着手,主要理论依据是根据傅道彬先生的《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一书,藉以来探讨杜甫在咏月诗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意涵,使读者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贰、 杜甫咏月诗的语言风格在前面我们已经提过,竺家宁先生将语言风格分为音韵、词汇以及句法三种,而这三种语言风格的研究其实范围相当广大,笔者碍于其所牵涉的部分太多,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交待清楚,所以在此无法做太详细的研究,仅就其中的某个部分来谈。音韵风格部分,主要看的是杜甫所押的韵脚,至于其它像是拗救问题以及音节等问题,在此则不作赘述。词汇部分则是看他重叠字的使用;句法部分则是由诗的节奏、停顿来探讨。一、音韵风格在查询了《全唐诗全文检索系统》,发现杜甫诗作中有月字的共有252笔资料,经由笔者的筛选整理,扣除掉指时间意义的诗作,以及并不是专指咏月的诗,且和月的意象无关的诗作,剩下的共有125首咏月诗,诗题中有月的就有二十二首,而欧丽娟的《杜诗意象论》说有二十一首 [5] ,笔者发现是少了《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6] 其中只出现在诗题中而诗中并无出现月字的有《初月》、《月三首》之二、《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十六夜玩月》以及《江边星月二首》之一共六首。既然要谈杜诗中的押韵,首先笔者先就咏月诗的题材作一介绍。在杜甫的咏月诗中,以五言律诗为最多,有五十八首,其次就是五言古诗。今将其作一表格分析如下:[7]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排律五言律诗七言律诗3192214589由上表不难发现,杜甫咏月诗包括了古诗,律诗以及绝句,其中律诗占了相当多的比例,尤以五言为主。由于韵脚的选择,和内容的情感气氛需要配合,可见在韵脚上必须讲究声情的谐和。在此,笔者主要针对杜甫咏月诗中近体诗的押韵作了一番分析,之所以排除古诗,乃是因为古诗押韵较自由,可押可不押,且又牵涉到换韵的问题,在此便以近体诗为研究的范围,其结果表列如下[8]:(一)五排上平声下平声四支81、111一先90七虞109七阳113八齐112十蒸3十一真28、29、50、59十二侵42十三元39、103(二)五律上平声下平声一东20、52、92一先23、57、84、104、115、116、117三江100四豪93四支40五歌10、14、56五微73、105六麻37、99六鱼74七阳2、47、89七虞48、119八庚11、22、25、43、44、45、83、94、98、121十一真77、82、96九青122十二文6、125十蒸114十三元70、71、97十一尤55、75、79、95、101十四寒9、26十二侵27十五删21、38、76、120(三)七律上平声下平声一东67一先36八齐118六麻66十一真33八庚72、78十三元68十四寒51(四)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上平声下平声下平声五微91六麻53八庚58、110若将它做一个归类的话,可以发现,杜甫使用最多的韵是庚韵,有十六首,其次是先韵有九首,再来就是真韵有八首,其它则是元韵六首,东、删、麻、阳都是四首,支、微、虞、寒、歌、尤三首,齐、文、蒸二首,江、鱼、豪、青各是一首。有关韵与情的关系,在黄永武先生的《中国诗学&S231;鉴赏篇》中提到:……这种口腔气流的姿态,出于模仿人的情意,人在表情达意时,每一种表情的器官都在配合着动作,声音自然也不例外……王易氏更加详细分析说:「韵与文情关系至切,平韵和畅,上去韵缠绵,入韵迫切,此四声之别也。东董宽洪,江讲爽朗,支纸缜密,鱼语幽咽,佳蟹开展,真轸凝重,元阮清新,萧筱飘洒,歌哿端庄,麻马放纵,庚梗振厉,尤有盘旋,侵寝沉静,覃感萧瑟,屋沃突兀,觉药活泼,质术急骤,勿月跳脱,合盍顿落,此韵部之别也,此虽未必切定,然韵切者情亦相近,其大较可审辨得之。[9]由此可大致了解,韵脚的选择使用,和作者想要抒发的情绪是息息相关的。此外,有个相当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杜甫的诗中,有出现齐韵与支韵、纸韵同押,以及真韵和文韵同押的现象。[10]但这并不是出律的现象,而是在唐代的确有这种通押的现象。唐作藩先生在他的〈唐宋间止、蟹二摄的分合〉一文中说到:这种蟹、止两摄互相通押的现象,大概是由于两摄各自内部诸韵趋于合流,主元音演变得比较接近。可以设想,此时期蟹摄分为两部,一二等韵灰咍泰皆佳夬合为一部,大致读[a &<110;, u a &<110;],三四等韵齐祭废合为一部,读[&<110; &<108; &<110;, &<110; u &<108; &<110;];而止摄支脂之微合流为一部,读[&<110;,&<110; &<110;, &<110; u &<110;]。因此诗歌韵文里可以合韵,,特别是齐(祭废)部与灰(咍泰皆佳夬)部合口一等字,同支(脂之微)部合韵的情况更多,因为其读音更接近。[11]在古代,由于读音的接近,使得诗中出现两韵通押的现象,由上文可以得知,因诗歌韵文里可以合韵,所以有通押现象的产生,也因此我们对于这种通押现象可以做合理的解释。二、词汇风格首先,就杜甫所形容的月而言,共有41种月,其中以落月、秋月及新月出现次数最多,有四次;而明月、素月、星月及江月也有三次,是杜甫咏月诗中较常出现的修饰语,此外还有其它34种不同的月[12],可见杜甫诗中出现的月,不但数目繁多,且样貌多变。除此之外,杜甫所使用的叠字修辞也是笔者在此要探讨的部分。叠字:陈淑彬在《重读杜甫: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杜甫在反映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时,用了许多叠字来描绘,这就为我们研究杜甫的生活、情绪、心态等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了解杜甫生活某一方面的状况和某一时期的心态的。[13]因此,在研究杜甫咏月诗的修辞时,叠字可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修辞研究,且在杜甫的咏月诗中出现的频率也最多,举例如下: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九&S231;附录6)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遣意二首》之二&S231;附录37)天下兵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严氏溪放歌行》&S231;附录49)往往虽相见,飘飘愧此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S231;附录50)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S231;附录5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S231;附录55)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S231;附录57)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不寐》&S231;附录75)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雨》&S231;附录87)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秋风二首》之二&S231;附录88)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S231;附录90)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可叹》&S231;附录107)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舟月对驿近寺》&S231;附录116)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暮归》&S231;附录117)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宿白沙驿》&S231;附录122)由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杜甫在使用叠字时,会根据不同的场合灵活的使用,使得叠字内涵和诗歌形象更加丰富。而陈淑彬女士对这个问题则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一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写,二是同一叠字在不同事物上的运用。她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写,可以反映出诗人的情绪变化。……同一叠字形容不同的物体,一方面是词的多义性决定的,但许多也是活用的结果。活用使人产生联想,以对此物的情景气氛之感受去理解彼物,丰富了形象和意境。[14]由此可知,杜甫的叠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令读者耳目一新,不仅如此,由于叠字的使用,使得杜甫在体物抒情之时,更令此物此情兴会淋漓,神与情一起涌现,且运用叠字甚多,在诗中充分发挥了修辞技巧之优点。三、句法风格在此是由杜诗的节奏、停顿来看他咏月诗的句法风格。根据竺家宁先生所言,我们对诗歌的节奏单位进行分析,和语法分析是不同的[15],而我们一般所熟知的五言诗节奏大部分是上二下三,七言诗则是上四下三,若是上三下四则是变格,称为「折腰句」,如韦居安说:「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格,谓之折腰句……欧阳公诗云:『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桥。』……胡琴诗云:『出山云各行其志,近水梅先得我心。』皆此格也。」[16]就杜甫的咏月诗而言,倒没有这样的变格,节奏还是符合一般所熟知的格式,但语法上可能就会有所变化。[17]参、 咏月诗中的情感意涵—用原型批评来谈一、何谓原型原型又称原始意象(priomordialimages)。荣格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绪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型。」「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即知觉与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必不可少的先天要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它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领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型。」[18]经由荣格的论述,傅道彬先生对此作了一个结论,他说: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是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这种基本模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因此从原型系统的形式中,可以获得上古历史与艺术的色彩斑斓的生动素材,原型系统不是零散的无意味的形式,而是充满意味的象征。[19]二、月亮的原型神话「月亮一直以来可说是女性世界的象征,追溯其起源,主要是肇始于人类迷狂的生殖崇拜时期。早期的生殖崇拜主要是女性崇拜,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懂得父亲在生命创造中的意义,生命创造被理解为女性单方面的行为,中国神话里的一批『处女母亲』和『怪人皆无父』的观念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证明。」[20]在我国远古的神话中,女娲是在中国开天辟地创造的第一位女神,同时也是月神,这可经由汉代出土的墓葬砖画中得到证明。画中的女娲、伏羲人首蛇身,伏羲手中捧着太阳,而女娲则是捧着月亮,这就暗示着女娲实际上也是月神。至于传说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故事更是记录着女性世界失落的悠长而凄凉的往事,也反映了被父权威严驱赶的女性们伤心怅惘、寂寞凄苦的情怀。然而,嫦娥奔月在神话中是灵药、不死、变形与再生的隐喻,只是在诗人笔下出现的嫦娥却成为人文主义的寂寞象征,主要是因为后代诗人们总是借嫦娥的故事表达凄楚彷徨的心情。在傅道彬先生的《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一书中也提到说:女性是月亮的灵魂,月亮是女性的诗化象征,因此当中国文化表现出从复杂回到单一,从创造回到重复,从冲突回到和谐,从瞬间回到永恒的强烈的重返母体的愿望时,它就不能不寻求月亮艺术表现形式。[21]因此,若想把握中国月亮文化的原始意义,就必须要剖析月亮所蕴含的女性与母亲情结,从对母亲与女性世界的原型入手,才可以掌握月亮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基本象征意义和衍生文化意义。那么,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和衍生文化意义是什么呢?傅道彬先生认为月亮有两个基本象征意义:(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崇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谧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经由这两个基本象征意义出发,又产生三个衍生的象征意义:1、美的象征,2、孤独与失意的象征,3、和谐静谧的中国智能和超群拔俗、潇洒飘逸的士大夫风范的象征。[22]其中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由于月亮反映女性的悲伤忧郁之情,因此成为失意者的象征,于是当自己感到失意彷徨、无可奈何之际,总是引月为知己,借以自慰,像杜甫就是如此。此外,笔者在此还有一点要说明,在《老子的月神宗教》这本书中,老子不断地说明道家所讲的「道」其实就是月,也提到月亮有三种形状:渐长月形、渐消月形以及圆月,并且有三种月形的神话,这些神话不仅见于《老子》,也见于《山海经》可见中国文化流行着如此的原始传说。[23]三、情感意涵综观杜甫的咏月诗,笔者将其情感意涵分为下列几类:忧国忧时、怀乡思亲、伤离别、怀才不遇、叹身世飘零以及称颂赞美。其中可发现,感伤的诗作占相当多的分量,几乎是占了全部咏月诗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因此笔者在此对称颂赞美的诗作就不作太多的叙述,重点就放在感伤的诗作中来探讨。(一)忧国忧时这时候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杜甫对国家社会充满了忧心,对人民生活的困难感到难过。在安史之乱发生前,虽也有一些关心时事的作品,但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代表的诗作像《月》、《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留花门》、《倦夜》、《宿江边阁》等。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月》&S231;附录11)《读杜心解》[24]曰:「对月而伤时事也。二载闰八月,始有收京之命,时尚未有此举,故伤之也。月本欲其明者,此则因帝座久偏而怪之。」杜甫在此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关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S231;附录21)北方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留花门》&S231;附录15)前一首主要是忧心吐蕃之乱,后一首的花门其实就是回纥的代称,是对肃宗留用回纥兵的劝谏。杜甫因为担心回纥兵会危害到国家安全,才会作此诗来劝谏唐肃宗。这几首诗都强烈地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关心及忧心。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倦夜》&S231;附录48)由最后两句可看出,杜甫是为了国事而忧心,这个时候安史之乱才刚刚平息,又有吐蕃为乱,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代宗一度逃往陜州避难。而杜甫这时人虽然寓居在浣花溪草堂中,但他对国家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当国家正处于这样多事之秋的时刻,怎能不感到忧心呢?可见即使在闲处时,杜甫仍然不忘关心国家人民的生活。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S231;附录70)杜甫在此诗中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翻腾在波浪中的孤月,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心中所产生的忧虑及无力感正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它同时也是作者心境的象征。(二)怀乡思亲杜甫经常四处流浪,离开自己的故乡,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其实是很思念的,尤其若是自己独在异乡,便更加思念故乡中的人、事、物。由于一般认为月亮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此,当人们浪迹天涯甚至感到心灵孤寂的时候,月亮便成为我们精神寄托的对象,把自己的心情寄托于月亮之中,如此一来,月亮便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了时空的距离,这样就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的主题。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祧锦宇?烛灭翠眉嚬。(《江月》&S231;附录7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五首》之三&S231;附录68)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一百五日夜对月》&S231;附录10)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舟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秋风二首》之二&S231;附录88)以上这几首,都表现出杜甫思乡的情绪,其中第二首更是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的形象,来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杜甫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了自己的故乡,这样的处境正跟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因此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的形象,来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其实不只单纯想念家乡,也想念家人,只要想到自己和家人分离,甚至离开自己的家乡而四处飘泊,自然而然的诗作中就会出现相当多思家、思亲的作品。正如傅道彬先生所说:「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25]像〈月夜〉就是一首相当典型的代表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附录9)天宝十五年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杜甫便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却在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八月在长安所作,主要是写杜甫身处在已沦陷的长安城中,对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因而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名作,其实诗中不仅仅只是抒发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而已,它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的悲哀,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情况。至于〈客夜〉也是说出了杜甫与妻子分离的情况。当时杜甫自绵州至梓州,而妻小都在成都,有天收到妻子的来信,因而百感交集,夜不能眠,对于自己无法回去和家人团聚,只能对月而黯然神伤。客睡何曾着,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客夜》&S231;附录44)(三)伤离别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S231;附录43)严武有文才武略,品性与杜甫相投,镇蜀期间,还亲自到草堂探视杜甫,并在经济上给予援助。两人也常彼此赠诗,相互敬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杜甫在送别后更是感到依依不舍,毕竟知音难寻,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在日后恐怕也很难再遇到,于是在离愁中又添一层凄楚。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岸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S231;附录57)由诗题大致也可看出这是写一首送别情形的诗,在《杜诗镜铨》中写道:「写别况只用觉汝贤三字,无限含蓄。」这首诗中,杜甫的笔调较为含蓄,虽然只将离别的情况以觉汝贤三字说明,其余大都是在写景,然而寓意仍然隽永,也可以感受到杜甫此时除了感念对方情意之外,也羡..............

我们选考科目跟你这有点不一样,我考了中国文化概论、红楼梦研究、鲁迅研究,还挺好的,过了,呵呵!建议鲁迅研究!

杜甫研究自考讲义

杜甫诗歌的诗兴与家庭和谐思想杜甫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有着超越周公的人生理想,但事实上他没有做到,在“丈夫誓报国”的背景下,更多的情况下都在离乱与奔忙,因此大部分诗歌都与景物有关,记录描绘与朋友交往以及观赏风景,所以又把自己的人生的无奈比如陶渊明,“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後汝期。”以《可惜》为题。某种意义上说诗兴在于消闲无奈。但杜甫对自己的家庭还比较关心关注,诗歌大约有上百首涉及到家庭婚姻和子女。这些诗歌还表现了杜甫对家庭人生的态度,但在家庭情感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了解杜甫的人格、性格与时代,认识杜甫的诗兴发生具有很重要作用。因此,很有研究价值。人类的亲情本自天然,因此在人生积累中往往最为丰富,也是作家表达感情、感受人生的重要内容,因此是重要的诗兴发生方式途径。《诗经》中的许穆夫人、庄姜是诗人等都有表现。比较起来,楚辞中屈原的诗歌25篇,有《离骚》、《招魂》等诗兴大发的名作,涉及亲情却几乎没有,说明屈原的个性强烈,把自己放在家庭之上,或者之外。汉代的乐府诗歌比较多地涉及夫妻、母子、家庭等情感关系。到陶渊明才大量地写自己的子女,有的还写得很好,如《责子》诗等说:“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在抒情本体上表现出特别的诗兴,逐步成为中国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方式。杜甫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亲情表现传统,表达了在乱离奔忙的经历中对家人亲戚的多元复杂的思想感情。杜甫的诗歌来源与诗兴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好学习,“读书破万卷,”因此“下笔如有神”等。亲情是杜甫诗歌的重要构成,也是诗兴之一。但引起他诗兴的内容与对象又各不相同。可以是自然环境,如《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嶔岑婵娟,宛有尘外格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也可能是人文社会,《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说:“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碧山晴又湿,白水雨偏多。精祷既不昧,欢娱将谓何?汤年旱颇甚,今日醉弦歌。”杜甫诗歌常写到下雨,春雨秋雨,都看作喜庆的象征,比喻清明政治。古礼把下雨看成是天的恩赐,《礼记》说:“天降膏露,地出醴泉。”杜甫诗承传统,风俗不易,也是他的人生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相关体现。杜甫诗歌引为自豪的是他的家世与少年时代。《赠蜀僧闾丘师兄》说:“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对于祖父的诗歌,杜甫应该知道他的实际水平,也不是太高,但称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显然过于赞美了。杜甫是位多愁善感的诗人,所以,作品中有自卑、自责、自夸的成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对以前人生的深刻总结。与《赠蜀僧闾丘师兄》等诗歌体现了杜甫的自豪、欣赏与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他为人生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精神。,但也充满了矛盾,虽然知道“儒冠多误身”,但又无法自拔。《进雕赋表》中说:“今贾马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矣。唯臣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天子哀怜之。明主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途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考刘歆《与扬雄书从取方言》:“非子云淡雅之才,沉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积,以此成书。”扬雄和枚皋的沉郁顿挫,随时敏捷就是“致君尧舜上”,而随时敏捷,就是对社会现实迅速作出判断和反映。沉郁出自《楚辞•思美人》,说的是冷静思考与美好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而不断进谏又成为屈原的思想行为。杜甫的沉郁顿挫,与屈原非常相似,这也是悲剧人生的思想原因。因此我们认为,李白是精神上关于楚辞,本质上杜甫出自屈原,但比较人性化。杜甫关于家族与兄弟等的诗歌主要写在乱离当中,因此充满了思念、痛苦与悲愤之情。《恨别》说:“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时空的距离,让杜甫产生思念家与亲人的感情而难以入眠。这是纯洁的思念之情。而《示从孙济》似乎完全是出于无聊在无聊无所适从时刻,杜甫才寻诸孙,能够入诗的还是他们的贫穷。至于无聊为什么要寻诸孙,只是同姓古所敦的缘故,而没有真正的功能请投入,换言之,不是很在乎。但是当他感受到家族亲人的关怀时情感才略有所不同。《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说:“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因为佐来看他,他就夸最好。显然常态的杜甫对亲情也就是形式上的关注,乱离时就会想念,而病中的杜甫,感情就出现极端化的倾向。还有好多,只是不知怎么回事,百度不让,说有什么不是以内容,信发你。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天津自考0047杜甫研究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0047课程名称:杜甫研究编纲单位:天津考委制定点击下载:天津自考0047杜甫研究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一、单选选择题

1、王琪最后编定的《杜工部集》是(二十卷本)

六十卷本 三十六卷本 二十二卷本 二十卷本

2、现知第一部编年体杜集《校定杜工部集》的编辑者是(黄伯思)

黄伯思 郭知达 王彦辅 陈浩然

3、宋人蔡梦弼的《杜工部草堂诗》是(五十卷)

十八卷 二十二卷 三十六卷 五十卷

4、宋人徐居仁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是(二十五卷)

十五卷 十八卷 二十卷 二十五卷

5、《杜诗分类集注》二十三卷的注解者邵宝是(明代人)

宋代人 元代人 明代人 清代人

6、主张在精神上学杜,曾慨叹“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皮与其骨”的宋代诗人是(苏轼)

王安石 苏轼 陈师道 陈与义

7、《兵车行》作于(困守长安时期)

读书漫游艺机时期 困守长安时期 陷贼为官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8、“三吏”、“三别”作于(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陷贼长安时 任左拾遗时 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寓居同谷县时

9、《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体裁是(五古)

五古 五律 五绝 五排

10、《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体裁是(五排)

五排 五古 七排 七古

二、多选

1、现知宋以前的杜甫集有(樊晃小集 顾陶本)

韩愈本 樊晃小集 顾陶本 高仲武本 韦庄本

2、下列杜诗注本中,出于清代的有(读杜诗说、读杜心解、杜诗镜铨)

读杜诗说 增注杜工部诗 老杜事实 读杜心解 杜诗镜铨

3、在下列与杜甫有交往的人中,曾给杜甫以极高评价的有(高适 岑参 严武)

高适 岑参 严武 郭受 任华

4、《咏怀古迹》五首所咏的古人有(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宋玉 司马迁 诸葛亮 蔡文姬 庾信

5、杜甫一生中最动荡不安的阶段有(弃官司于入蜀时 卜居成都时)

漫游齐赵时 困居长安时 弃官司于入蜀时 卜居成都时 漂泊荆湘时三、填空题

现知最早的杜诗正集是(六十)卷本《杜甫集》

分体编次,每首诗都分别标明“神品”、“妙品”、“能品”、具品“的注杜著作是(明)代人(胡震亨)的《杜诗通》四十卷

认为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古人是(元稹),这两句话出自他的(《杜工部墓系铭并序》)

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逝世于(公元770)年。

《登高》的创作年代是(大历二年767年),此时杜甫的所在地是(夔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句出自杜甫诗(《蜀相》)。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客至》)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戏为六绝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登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出自杜甫诗(《望岳》)

四、作品解题

《画鹰》:

五律,约作于开元29年(公元741年),此时诗人在洛阳。这是一首题画诗,在对所画雄鹰的威猛姿态、神情进行的呼之欲出的描摩中表现了杜甫出色的概括能力,

尾联“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当时诗人年轻自负和疾恶如仇性格精神的一种自我写照。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律。写于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此时杜甫在在梓州。作品写闻说: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的喜讯的狂喜之叹,以及否极泰来美好遐想,表现了饱尝战乱流漓之苦的人们对统一太平的歌颂与热盼,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优秀人作品,也是被后人誉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作品。(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少有表现快乐之诗,从表现手法上看)名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诸将》五首:

七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所作,这一组诗对当今武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能抵御吐蕃侵扰,借兵回纥,不能屯田自养,只求高官厚禄,不思报效国家,进行揭露抨击,也对王缙、严武有所赞扬,这组诗全以议论为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秋兴》八首:

七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时所作,前三首由夔州秋景而生发漂泊之感和长安之思,后五首追忆长安夕日景象,归结到困居夔州的艰难境遇。作品把个人身世与国家盛哀联系在一起,把写景抒情议论融汇在一起,首尾相衔,或即景抒情或以古为喻,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是一组惨淡经营之作,故宋人谓喻之为“兴之入律者宗”历来为人所颂。名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其一)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其二)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其四)

五、简答题

1、简述《前出塞》九首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五古,约作于天宝末年。作品描写争战生活给广大百姓带来的痛苦,揭露讽剌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拓边政策。从艺术看,组诗有独创性:第一、虽然采取常见的乐府旧题,但在体制上具有开创意义,它用九首诗的规模,从征戍者初出家门到旅途征战中直至立功受赏,把征戍生活在的各个环节、顺序串联起来,结构严谨、完整。第二、作品采用独特的第一人称写法,以一个普通士兵的内心感受为基本叙述线索,再现了战争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场景和画面,尤其突出了征戍者精神世界的表现,因而较之同类作品,组诗对揭露不仅更显示出一种真切感、立体感,也更具典型性和深刻性。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其一)“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其六)

2、简述明人王嗣奭的《杜臆》

3、简要概括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创作情况

① 这期间现存作品110首左右,从体裁上看,出现了不少前一时期所没有的五、七言体长篇,动辄200字以上,最长达500字,仅七言古体诗就多达28首,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组诗,如《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等,多达六七十种。②题材内容也较为丰富,描写时事,表现百姓疾苦,揭露统治者罪恶的作品明显增多,即使是投赠、饮宴一类为数较少的表现个人生活的作品,往往也可以由个人的困迫推移到百姓的苦难。③诗风发生了变化,悲凉之气几乎充溢在大部分作品中,以忧国忧民为底蕴的沉郁顿挫风格已经初见端倪,但主要还是体现在五七言古体诗中,至于五七言律诗,尚不具备后期作品那种气象雄浑、深沉蕴藉的特点。总之这十年乃是杜诗的忧国忧民思想基调、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沉郁顿挫诗风初步形成的时期。

4、杜甫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①接受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力图为官行道,崇尚和选择了一种汲汲入世、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态度。

②在政治思想上,主要接受了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这是杜甫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奠定了杜诗忧国忧民思想基调的主要文化因子。

③接受了儒家的爱人、平等待人,特别是同情、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六、论述题

1、试述和唐人相比较,宋人评杜的新特点

①从北宋到南宋重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有宋一代,几乎所有名人大家都曾极高地评价了杜诗,杜甫与杜诗地位之高达到了空前程度。②宋人对杜诗的认识全面而深入,从整体的思想精神、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到具体的诗意、诗法,甚至具体诗句,都有很深入地研究评论,和唐人那种总体上抽象肯定的情况相比,大大深入了一步。③宋人评杜,尤重杜甫的人格精神,他们特别推崇他的“关心民瘼和忠君爱国精神”,很多人如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等都坚决反对只把杜甫当作单纯诗人看待,这与唐人更偏重于在艺术上肯定杜甫有所区别。④宋人不仅是在理论上肯定杜甫,而且比唐人作了更多的实际工作。如:整理杜集、编年分类、评点注释,宋人所作的工作很多却具有开创性质。⑤宋人重杜还表现在比唐人更深入具体的学杜上。元稹、白居易、韩愈、李商隐等,也只是还在某一方面学杜,而宋人学杜则更自觉也更全面。像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都自觉地接受了杜诗和杜甫精神的影响,而且宋代还出现了一个以黄庭坚为首专门学杜的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2、试论杜甫在政治思想方面对儒家“仁政论”,“民本论”的继承。

①仁政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德治、理治,要求施仁于民,民本论又是仁政论的基础。因为施行仁政就是要把政事重心放到民这一边来,也就是孟子所谓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进心下》)仁政论和民本论对杜甫对杜甫政治思想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②杜甫明确主张仁政“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之五”“至上躬仁孝之圣,树非常之功,内则拳拳事亲如有阙,外则悸悸然,求贤如不及……虽遭明主,必致之于尧舜,降及元辅,必要之于 ,驱苍生于仁寿之城,反淳朴于羲皇之上”也明确明榜“邦以民为本”,(《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杜甫对前代有仁政之誉君主如: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宣王、汉光武帝、刘备、唐太宗等频频称颂;对历史上那些能够致君以仁的贤臣如:稷、契、伊尹、吕尚、管仲、乐毅、诸葛亮、魏征、等也极尽肯定。他自己也“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决心致君 舜上”(《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③孔孟把仁政、民本思想具体化了的爱民、轻刑、尊贤、节俭、薄敛、息兵等主张在杜诗中都有具体的表现,特别是薄敛与息兵更成为贯穿杜甫一生的基本思想。④当然仁政、民本思想并没有使杜甫在仁途上真正有所作为,但却成为他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培养了他作为诗人的忧国爱民之情,并促使了杜诗所独有的两大思想特征。其一,从仁政,民本思想出发,诗人总是不满于现实并善于发现阴暗面,这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所特有的批判特性之一。其二,接受民本思想就必须把眼光投向人民,关心民瘼,同情百姓,加上杜甫接近底层的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切身体验,也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的人民性性质。

当然仁政、民本思想并没有使杜甫在仁途上真正有所作为,但却成为他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培养了他作为诗人的忧国爱民之情,并促使了杜诗所独有的两大思想特征。其一,从仁政,民本思想出发,诗人总是不满于现实并善于发现阴暗面,这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所特有的批判特性之一。其二,接受民本思想就必须把眼光投向人民,关心民瘼,同情百姓,加上杜甫接近底层的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切身体验,也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的人民性性质。

自考杜甫研究难吗

研究杜甫是因为他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以文采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充满激情和抑郁,具有丰富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展现了他对时代、人民和天地万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以下是研究杜甫的原因:1. 历史价值: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了解唐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2. 文学价值:杜甫的诗歌运用描写、抒情、议论、咏史、叙事等多种文学手法,富有变化和节奏感,他个人的文学天分和才华使他的诗歌在唐诗中独树一帜。3. 文化价值:杜甫的诗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和文化思想,如思想意识的创新、官场生活的险恶、尚义为贤,忠义情操的高尚等。他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中国文化,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4. 教育价值:研究杜甫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启迪我们的思想,传递人文精神与人类智慧,增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5. 比较价值:杜甫的诗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与人类情感,与其他民族诗歌、文学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也有助于突破文化和语言障碍,在全球化时代中更好地寻找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一、单选选择题

1、王琪最后编定的《杜工部集》是(二十卷本)

六十卷本 三十六卷本 二十二卷本 二十卷本

2、现知第一部编年体杜集《校定杜工部集》的编辑者是(黄伯思)

黄伯思 郭知达 王彦辅 陈浩然

3、宋人蔡梦弼的《杜工部草堂诗》是(五十卷)

十八卷 二十二卷 三十六卷 五十卷

4、宋人徐居仁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是(二十五卷)

十五卷 十八卷 二十卷 二十五卷

5、《杜诗分类集注》二十三卷的注解者邵宝是(明代人)

宋代人 元代人 明代人 清代人

6、主张在精神上学杜,曾慨叹“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皮与其骨”的宋代诗人是(苏轼)

王安石 苏轼 陈师道 陈与义

7、《兵车行》作于(困守长安时期)

读书漫游艺机时期 困守长安时期 陷贼为官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8、“三吏”、“三别”作于(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陷贼长安时 任左拾遗时 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寓居同谷县时

9、《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体裁是(五古)

五古 五律 五绝 五排

10、《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体裁是(五排)

五排 五古 七排 七古

二、多选

1、现知宋以前的杜甫集有(樊晃小集 顾陶本)

韩愈本 樊晃小集 顾陶本 高仲武本 韦庄本

2、下列杜诗注本中,出于清代的有(读杜诗说、读杜心解、杜诗镜铨)

读杜诗说 增注杜工部诗 老杜事实 读杜心解 杜诗镜铨

3、在下列与杜甫有交往的人中,曾给杜甫以极高评价的有(高适 岑参 严武)

高适 岑参 严武 郭受 任华

4、《咏怀古迹》五首所咏的古人有(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宋玉 司马迁 诸葛亮 蔡文姬 庾信

5、杜甫一生中最动荡不安的阶段有(弃官司于入蜀时 卜居成都时)

漫游齐赵时 困居长安时 弃官司于入蜀时 卜居成都时 漂泊荆湘时三、填空题

现知最早的杜诗正集是(六十)卷本《杜甫集》

分体编次,每首诗都分别标明“神品”、“妙品”、“能品”、具品“的注杜著作是(明)代人(胡震亨)的《杜诗通》四十卷

认为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古人是(元稹),这两句话出自他的(《杜工部墓系铭并序》)

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逝世于(公元770)年。

《登高》的创作年代是(大历二年767年),此时杜甫的所在地是(夔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句出自杜甫诗(《蜀相》)。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客至》)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戏为六绝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登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出自杜甫诗(《望岳》)

四、作品解题

《画鹰》:

五律,约作于开元29年(公元741年),此时诗人在洛阳。这是一首题画诗,在对所画雄鹰的威猛姿态、神情进行的呼之欲出的描摩中表现了杜甫出色的概括能力,

尾联“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当时诗人年轻自负和疾恶如仇性格精神的一种自我写照。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律。写于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此时杜甫在在梓州。作品写闻说: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的喜讯的狂喜之叹,以及否极泰来美好遐想,表现了饱尝战乱流漓之苦的人们对统一太平的歌颂与热盼,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优秀人作品,也是被后人誉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作品。(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少有表现快乐之诗,从表现手法上看)名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诸将》五首:

七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所作,这一组诗对当今武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能抵御吐蕃侵扰,借兵回纥,不能屯田自养,只求高官厚禄,不思报效国家,进行揭露抨击,也对王缙、严武有所赞扬,这组诗全以议论为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秋兴》八首:

七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时所作,前三首由夔州秋景而生发漂泊之感和长安之思,后五首追忆长安夕日景象,归结到困居夔州的艰难境遇。作品把个人身世与国家盛哀联系在一起,把写景抒情议论融汇在一起,首尾相衔,或即景抒情或以古为喻,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是一组惨淡经营之作,故宋人谓喻之为“兴之入律者宗”历来为人所颂。名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其一)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其二)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其四)

五、简答题

1、简述《前出塞》九首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五古,约作于天宝末年。作品描写争战生活给广大百姓带来的痛苦,揭露讽剌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拓边政策。从艺术看,组诗有独创性:第一、虽然采取常见的乐府旧题,但在体制上具有开创意义,它用九首诗的规模,从征戍者初出家门到旅途征战中直至立功受赏,把征戍生活在的各个环节、顺序串联起来,结构严谨、完整。第二、作品采用独特的第一人称写法,以一个普通士兵的内心感受为基本叙述线索,再现了战争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场景和画面,尤其突出了征戍者精神世界的表现,因而较之同类作品,组诗对揭露不仅更显示出一种真切感、立体感,也更具典型性和深刻性。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其一)“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其六)

2、简述明人王嗣奭的《杜臆》

3、简要概括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创作情况

① 这期间现存作品110首左右,从体裁上看,出现了不少前一时期所没有的五、七言体长篇,动辄200字以上,最长达500字,仅七言古体诗就多达28首,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组诗,如《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等,多达六七十种。②题材内容也较为丰富,描写时事,表现百姓疾苦,揭露统治者罪恶的作品明显增多,即使是投赠、饮宴一类为数较少的表现个人生活的作品,往往也可以由个人的困迫推移到百姓的苦难。③诗风发生了变化,悲凉之气几乎充溢在大部分作品中,以忧国忧民为底蕴的沉郁顿挫风格已经初见端倪,但主要还是体现在五七言古体诗中,至于五七言律诗,尚不具备后期作品那种气象雄浑、深沉蕴藉的特点。总之这十年乃是杜诗的忧国忧民思想基调、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沉郁顿挫诗风初步形成的时期。

4、杜甫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①接受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力图为官行道,崇尚和选择了一种汲汲入世、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态度。

②在政治思想上,主要接受了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这是杜甫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奠定了杜诗忧国忧民思想基调的主要文化因子。

③接受了儒家的爱人、平等待人,特别是同情、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六、论述题

1、试述和唐人相比较,宋人评杜的新特点

①从北宋到南宋重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有宋一代,几乎所有名人大家都曾极高地评价了杜诗,杜甫与杜诗地位之高达到了空前程度。②宋人对杜诗的认识全面而深入,从整体的思想精神、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到具体的诗意、诗法,甚至具体诗句,都有很深入地研究评论,和唐人那种总体上抽象肯定的情况相比,大大深入了一步。③宋人评杜,尤重杜甫的人格精神,他们特别推崇他的“关心民瘼和忠君爱国精神”,很多人如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等都坚决反对只把杜甫当作单纯诗人看待,这与唐人更偏重于在艺术上肯定杜甫有所区别。④宋人不仅是在理论上肯定杜甫,而且比唐人作了更多的实际工作。如:整理杜集、编年分类、评点注释,宋人所作的工作很多却具有开创性质。⑤宋人重杜还表现在比唐人更深入具体的学杜上。元稹、白居易、韩愈、李商隐等,也只是还在某一方面学杜,而宋人学杜则更自觉也更全面。像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都自觉地接受了杜诗和杜甫精神的影响,而且宋代还出现了一个以黄庭坚为首专门学杜的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2、试论杜甫在政治思想方面对儒家“仁政论”,“民本论”的继承。

①仁政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德治、理治,要求施仁于民,民本论又是仁政论的基础。因为施行仁政就是要把政事重心放到民这一边来,也就是孟子所谓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进心下》)仁政论和民本论对杜甫对杜甫政治思想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②杜甫明确主张仁政“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之五”“至上躬仁孝之圣,树非常之功,内则拳拳事亲如有阙,外则悸悸然,求贤如不及……虽遭明主,必致之于尧舜,降及元辅,必要之于 ,驱苍生于仁寿之城,反淳朴于羲皇之上”也明确明榜“邦以民为本”,(《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杜甫对前代有仁政之誉君主如: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宣王、汉光武帝、刘备、唐太宗等频频称颂;对历史上那些能够致君以仁的贤臣如:稷、契、伊尹、吕尚、管仲、乐毅、诸葛亮、魏征、等也极尽肯定。他自己也“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决心致君 舜上”(《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③孔孟把仁政、民本思想具体化了的爱民、轻刑、尊贤、节俭、薄敛、息兵等主张在杜诗中都有具体的表现,特别是薄敛与息兵更成为贯穿杜甫一生的基本思想。④当然仁政、民本思想并没有使杜甫在仁途上真正有所作为,但却成为他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培养了他作为诗人的忧国爱民之情,并促使了杜诗所独有的两大思想特征。其一,从仁政,民本思想出发,诗人总是不满于现实并善于发现阴暗面,这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所特有的批判特性之一。其二,接受民本思想就必须把眼光投向人民,关心民瘼,同情百姓,加上杜甫接近底层的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切身体验,也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的人民性性质。

研究杜甫是因为他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各个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杜甫的诗歌既有广泛的社会关怀,也有对人生、自然、艺术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学造诣。在研究中,可以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此外,还可以与其他文化或诗歌作品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杜甫诗歌的价值。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天津自考0047杜甫研究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0047课程名称:杜甫研究编纲单位:天津考委制定点击下载:天津自考0047杜甫研究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杜伦大学自考本科

杜伦大学本科每门课程的入学要求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国家的教育特点,所接受的资格也有所不同;对于不符合直接入学要求的学生而言,通常也可以先完成预科课程,达到要求的成绩之后便可以在杜伦大学升读相应的学位课程。1、杜伦大学接受A-level、国际文凭等资格的直接申请,通常A-level要求为A*A*A-ABB。2、通过相关学科认可的中国大学学士学位课程的第一年,且均分达到85%及以上可以直接申请杜伦大学本科。3、不符合直接入学要求的学生可以先完成预科课程,预科课程要求取得完成11或12年级课程取得高中毕业证书且均分达到80%-85%及以上。4、语言要求:申请杜伦大学本科课程需雅思达到6.5分且单项不低于6.0分,预科课程要求雅思达到5.0分。

杜伦大学是英国的老牌名校,也是英国大学罗素集团的成员之一,如果要进入到该校读本科需要什么条件呢?为你们详细的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吧! 一、条件 学术:杜伦大学的本科是接受学生通过A-level课程来直接报考的,各个专业的要求会不同,整体上要求学生的A-level成绩达到A*A*A-ABB,也可以通过国际文凭IB课程来报考本科,要求IB课程的分数要达到34-38分,具体的分数要求要看课程来定。如果是中国的学生报考本科课程的话,需要在国内完成第一年的本科课程,并且在校的均分需要达到85%。该校的本科是不接受中国学生通过高考成绩或者是高中的学历来直接入读本科的,需要先完成预科的课程才可以进入到本科课程的学习。 语言:想要直接进入到本科课程的学习需要IELTS的分数考到6.5分并且小分都不得低于6.0分,报考法律专业要求学生的IELTS的考试分数考到7.0分,且小分不能低于6.5分。此外本科还接受TOEFL、剑桥英语、PTE等英语考试。 二、本科预科 想要读本科预科的学生要求IELTS的考试分数考到5.5分且小分不能低于5.0分,其中阅读和写作的考试分数不能低于5.5分。对于不符合预科要求的学生可以选择语言课程来报名,语言课程要求报考的学生IELTS的分数考到5.0分,且小分不得低于4.5分,其中写作和阅读的分数要高于5.0分。 三、费用 学费:在杜伦大学学习本科课程的学费大约是19250-24300英镑不等每年,学习社会科学和文科的本科课程需要的学费通常是19250英镑一年,学习心理学本科课程的学生学费是243500英镑一年,对于工科和理科课程需要的学费是24300英镑一年,还有商科相关的专业的学费是20250英镑一年。 生活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包餐和不包餐两种住宿的方式,包餐的宿舍每年需要7000-8000英镑不等,不包餐的宿舍每年的费用通常是5000-6000英镑不等,如果租房的话费用还会更贵一点。选择自己做饭的学生每个月需要200-300英镑的餐费,再加上日常的消费最低一年也需要10000英镑。

杜伦大学是世界一流的英国高等院校,也是英国常春藤罗素大学集团的成员之一,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想要去杜伦大学留学。一、本科申请条件①杜伦大学接受A-level、国际文凭等资格的直接申请,A-level要求为A*A*A-BBB,IB课程的要求为32分-38分,部分课程要求特定科目达到相应要求。②杜伦大学不接受国内高中文凭或高考成绩的直接申请,需要先入读预科课程之后再升读本科,预科课程要求高中均分达到80%。③完成认可大学相关学科的一年级学士学位且均分达到85%及以上,可以直接申请杜伦大学本科大一。④语言要求方面,申请杜伦大学本科课程需雅思达到6.5分且单项不低于6.0分,预科课程要求雅思达到5.0分。二、研究生申请条件①申请杜伦大学研究生课程通常需取得英国大学2:1荣誉学士学位及其他认可院校的同等学历条件。②国内院校的学生需取得认可大学的四年制学士学位且均分达到80%及以上。③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先入读硕士课程之后再升读硕士学位课程,硕预课程要求取得本科学士学位(均分要求60%)或大学文凭(均分要求70%)。④杜伦大学硕士课程要求雅思达到6.5分且单项不低于6.0分,硕预雅思要求5.5分(三个学期)或6.0分(两个学期)。上面这些信息都是常规要求,但是因为每个学校的不同专业都会有自己的特别要求,如果大学需要了解更为详细的申请要求,可以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https://www.liuxue315.cn/dingwei/?ozs=300-311)按照自己的院校背景和成绩情况查询一下过往的申请的成功案例,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我们会看到自己院系的师哥师姐们都去了哪些学校,具体申请了哪些专业,他们都考了多少的语言成绩等信息。查询如下图:

申请英国杜伦大学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人会选择合适的专业就读,那么杜伦大学的申请要求有哪些呢?跟着我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英国杜伦大学申请要求

杜伦大学本科申请条件:

1、学历要求

(1)预科课程

没有达到申请杜伦大学本科(文学士或者理学士)课程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杜伦大学的预科课程。

申请杜伦大学的预科课程,要求申请者必须完成12年的课程学习任务,包括3年的高中课程学习,并且在高中毕业考试中平均成绩达到80分(按百分制折合计算)。申请者必须向杜伦 大学提交高中成绩单和高中毕业会考文凭(原件和翻译公证件)。

(2)本科(学士学位)课程

本科课程是学士学位课程学习(如文学学士和理学学士)。

· 国际中学毕业会考文凭

·英国高级证书考试

· 进阶先修考试

· 杜伦大学预科课程

· 公认的英国预科课程

· 在中国著名大学完成学士学位课程的第一年学习,而且平均成绩达到80分(按百分制折合计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杜伦大学学士学位的第一年课程。

不同的学位课程有不同的学历要求。下面是不同课程对于申请者成绩的不同要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IBE), 北京- 国际预科年 - 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总分达到67分(按百分制折合计算),所有科目的分数不低于65分。

武汉大学–国际预科年 - 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总分达到67分(按百分制折合计算),所有科目的分数不低于65分。

在中国著名大学完成学士学位第一年课程,且平均成绩达到80%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杜伦大学的学士学位课程。

2、杜伦大学本科申请条件:英语语言能力要求

如果你的母语不是英语,而且你不是来自英语国家的学生,那么你在申请杜伦大学时,要向学校证明你的英语水平符合学校最低入学要求。以下列出了杜伦大学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最 低要求。

首先,杜伦大学认可的英语语言考试有下列几种:

a. 雅思考试: 总分达到6.5分(听说读写各部分成绩不低于6.0分)

b. 托福网考:总分达到92分(听说读写各部分成绩不低于23分)

c. 剑桥熟练英语证书考试(CPE):C等

d. 剑桥高级英语证书考试(CAE): A等

e. 剑桥IGCSE考试(英语-第一语言课程):C等或者以上[Tier 4学生签证办理不接受此考试成绩]

f.剑桥IGCSE考试(英语-第二语言课程):B等及以上[Tier 4学生签证办理不接受此考试成绩]

g. 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中英语语言考试成绩:C等及以上

h.皮尔森英语考试:总分达到62分(听说读写各部分成绩不低于56分)

  • 索引序列
  • 杜甫本科自学考试
  • 高自考杜甫研究
  • 杜甫研究自考讲义
  • 自考杜甫研究难吗
  • 杜伦大学自考本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