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方法;古典美学概论及探索研究历史;美的模式和本质;审美关系;美感论;艺术美论;美育论;美学未来;中国的美学发端以及发展。第一节、什么是美学:识记:1、美学学科的基本性质。2、美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领会: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识记:1、中国当代美学家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不同观点。2、全面、准确地理解美学研究对象。领会:领会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第三节 美学研究的方法:识记:1、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2、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领会:领会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的关系。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立:识记: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领会: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美论第一节、美的问题的性质:识记:美的问题的性质。领会:美和美的东西之间的基本差异。第二节、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一些探讨。识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领会:1、西方美学家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思路及其各自的核心内涵。2、狄德罗关于“美在关系”的论断的历史贡献和局限。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的价值和缺陷。4、 马克思主义美论的逻辑起点。简单运用: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美学理论,也就是哲学。 关于 审美主体 与 审美客体 的论述。看宝典 看书 看真题 就能过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美学自考重点和教材重点,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美学自考,如何复习啊,有没有前辈指点下普通自考学习要教材大纲、练习题、历年真题、网上一些学习资料综合复习才可以。自考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你的时间考试计划来安排你的考试,时间多学习就快一些,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学习,按照教材与考试大纲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毕竟自考需要靠自己的真实力才可以。自考学习以自己学习为主,主要参考教材和考试大纲加上一些网上学习资料,此外就是历年的考试真题。学习吃力可以报考辅导班学习。自考美学的复习资料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计算机网络管理”有什么知识重点?SNMPv2的操作,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SNMPv2的报文结构和交换序列SNMPv2协议数据单元的功能和操作SNMPv2管理站之间的通信机制6。SNMPv2的实现,要求达到领会层次可利用的种种传输服务SNMPv2与OSI的兼容性在 TCP/IP网络中实现OSI系统管理功能的方法SNMP的局限性知识重点。自考基础会计学重点是什么?首先,我想问的是,阁下学的是本科还是专科的课程??会计本科段的课程在内容上比较重视理论性与实践的结合,比较重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经济工作问题,其难度也较专科高,这是由本科培养高层次专门管理人才的目标所决定的。但对大多数自学者来说,既然已经通过专科段考试,已经积累自学的经验,摸索出一套学习规律,只要投入一定时间,加上学习方法得当,争取参加适当的辅导,通过本科段的考试还是有希望的,自学考试会计本科段的十门课程分为三组,公共基础课指中国革命史、英语、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课是指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概论;专业课是指预算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 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 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 2) 中世纪, 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 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 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 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 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 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 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 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由上而下”:行而上,由抽象理论研究演绎到具体现象的研究方法。 8、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 例:①“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 ②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老*欧米哀尔)的形象—化丑为美。 9、美学研究的对象:(名/简) 答: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10、美学为什么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第二,艺术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 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 第四, 通过艺术研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1、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多样性。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唯物辩证法是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等具体方法在美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1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就是说,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尺度”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即“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第三,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说明,虽然有美的事物,但当审美主体处在异化的状况下无法欣赏美的东西,审美依赖主体的条件、心境。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来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第四,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第五,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其他许多美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如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把美的本质问题与劳动相联系,也就是人的本质相联系。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美的本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章 美 论 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的几个方面的求解路径: 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 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书中提出自己的美学理论:1) 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2) 美是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3) 美即在恰当的比例,4) 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 3、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4、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探求美的合理性、片面性? 合理性: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美离不开事物的客观属性。 片面性:①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虽然认为是客观的,但不认为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而是认为是自然就有的;②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证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就是美的,同样的形式也可以是构成不美或丑的因素;③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总之,事物的客观属性是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或者直接把美看成是事物的感性形式,是行不通的。原始民族很少认为花是美的,极少以植物作为描写对象,原因是还没有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部分,所以不是美感的对象。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1、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的,精神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理念是美的本质。这种美的理念“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2、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认为美是理念。 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本质在于客观的运动的发展的理念。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不变的,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 1、英国经验主义派休谟认为,因为外和的秩序和结构“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2、美国的马歇尔:美在于人的感官的快乐3、桑塔耶纳: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美感就是快感,美的本质和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贡献:首次发现了美、审美活动和艺术同人类被压抑的无意识的紧密联系。5、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他认为“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缺点:他所说的“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五、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论述: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1)“美是生活”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学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脱离具体生活的偏颇。 这个命题的内涵在于: 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 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把美既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人的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结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浅显易懂,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理由: ①生活包含着多种可能性,有美也有丑,不能说凡是生活都美,从而不能简单说美是生活。 ②“美是生活”的讲法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是不是美的呢?如果不是则违反了他的第一句话,如果是又违反他第二句话。 ③ 他还把个人对亲爱的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这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到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支柱则容易滑到庸俗的生理学观点。因此,他虽然正确的从客观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入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生理学相混杂的境地。 (3)总之,“美是生活”不能成为关于美的正确命题。 六、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七、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1、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人的审美感受的获得同人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有关。(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2、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时间距离”说,认为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时间距离有关。(由于我们同当代的文艺作品之间缺乏时间距离,利害的联系太密切了,因此,我们很难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2、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 (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蔡仪出版过一本《新美学》,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说法。 朱光潜是怎么区别“物”和“物的形象”的含义的: “物”指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即已经是社会的物了。 积极性:正确的指出了“物的形象”和外在的客观事物不能划等号 缺点:没有把“物的形象”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认为是一种生产实践。 3、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答:试图彻底否定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可能性,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美的总是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而需要做专门的探讨,因此,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定也无法回避。 另一方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因此,美的本质问题不但无法否定,而且也是可以探讨的。 要在批判和继承相统一的基础上,坚持多层次和多视角地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出新的探索。) 4、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论述:你认为在美的观念上应实行怎样的变革?(怎样理解美是一个开发性的系统?) 我认为美的观念上应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开放性的系统。 第一、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探索美。 第二、应当把美既不当成物质属性也不看作精神属性,而是视为人与现实形成审美关系的结果,视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第三、由于从运动变化和多层次的观点探索美,并且把美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因此,美在本质属性就应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应该牢固树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认识到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 总之,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在美的观念上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5、马克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审美感觉的来源,人类审美感觉只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全部历史。 6、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 人是“世界的美”2)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 美是自由的形象4) 美在创造中 第三章 美感论 1、 美感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 2、18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3、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 4、联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旧的知觉与新的知觉表象,相互重叠组合,在记忆中经由新的、类似或相关的对象的触发,产生联想。 联想的范围非常广阔,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 (1)接近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映。例“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 (2)相似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例:霜叶红于二月花 (3)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5、论述:举实例说明对比联想的特征。 (1)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2)举例 例1:陶渊明诗中有“万物皆有托,孤立独无依”,从万物的“有托”联想到孤立的“无依”,这一“无依”就显得格外触目,各位深切,显示当时诗人个人处境。 例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豪门大院内灯红酒绿,院外冻死穷人的对比,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社会的弊端。 例3:唐代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描写古代一个商人的妻子,商人丈夫与弄潮儿形成对比联想,商人丈夫离别无讯与定时守信的弄潮儿的尖锐对比,揭示了怨妇对丈夫的情谊和怨恨。 (3)以上例子说明,通过对比联想,对立的景物或现象可以交错呈现或结合一体,可以使人对现实生活是的对比关系得到更鲜明更深刻的感受。 6、通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心理现象,指从感觉的整体出发,在诸心理功能统一的基础上,不同感觉之间的感受借助于想象力的作用而相互挪移,各感官相互为用,更换官能的感受领域。这是一种辅助的心理功能。(简单说,就是指不同感觉之间的汇通。) 例:“红杏枝头意闹”闹字,很难用视觉和听觉来说明,他们既有视觉印象,又有听觉印象,而且还不限于视、听印象,与触觉、味觉都有关系,体现多种感官的相互汇通,是通感现象。 7、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 (1)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 (2)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 个性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但是个性要独立,要自由,而社会却要规范,要限制,这二者的矛盾怎样解决呢?要通过审美欣赏、审美创造活动来解决。 (3)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 审美总是不离具体的形象,但要由具体的感性的感知中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审美欣赏的心理活动中,抽象不仅与具明性统一在一起,而且融贯在具象性之中,例钱钟书“如水中盐,蜜中花”。 (4)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的统一 论述:结合实例论述自觉性与非自觉性关系(或试述美感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 ①艺术创造和美感欣赏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即受到明确的理性或意识的指引;另一方面却又常是不自觉的或非自觉的,即是不由自主的,不一定受理性或意识的控制,体现了无意识的特点。两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又形成高度的统一,所以美感欣赏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这种矛盾的原因来自人的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一方面,人是通过感觉来欣赏美的,而人的感觉又是有意识的,与人的思维能力、理性能力结合在一起,由此而形成了美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人何时能获得美感,又依赖于主体和和客体的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个人的意识无法预测和无法完全控制的,由此而产生了美感的非自觉性。 ②例1,宋代词人张孝祥《过洞庭湖》“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其中,“悠然心会”,说明人通过长期社会实践,积累了审美欣赏能力,形成感受美的感官,所以才能够悠然心会,是一种瞬间的审美感受,一种直觉,这是自觉性:“妙处难与君说”,但美妙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述,无法用清晰、明确的意识来整理清楚,是非自觉的。 例2,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尤其是最后两句,“真意”指诗人在庐山的怀抱里流连忘返,获得的瞬间的审美感受,这种瞬间的感受来自于诗人长期淡泊的生活而来,这是他审美自觉性的表现:“欲辩已忘言”,要辩解,说明却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明显的表现了非自觉性。 ③这一实例表明,美感活动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的统一。 (5)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1、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的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18世纪英国思想家博克。他出版了《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一书。 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2、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3、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的范畴,悲剧性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悲,不悲不能成为悲剧,但悲不等于哭、悲哀、悲惨。 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1) 命运悲剧:索福克斯《奥狄浦斯王》,希腊命运悲剧的典型代表。 (2) 性格悲剧:文艺复兴以后,17世纪新古典主义《哈姆雷特》。 (3) 社会悲剧:8、19世纪出现,巴尔扎克《高老头》,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玩偶之家》。 (4) 生命悲剧: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悲剧。托尔斯泰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床弟间的悲剧。 (5) 荒谬悲剧。 悲剧在古希腊文中意为“山羊之歌”,本是希腊人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以独唱与合唱的形式来进行的。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例,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悲剧的内涵: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京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4、悲剧性的效果 (1) 悲剧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2) 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主要指精神是情*的提升,亚里士多德、卡塔西斯; (3) 精神提升,精神境界由低级到高级。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 5、生命的机械化:法国学者柏格森1900年《笑》一书中提出来的,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作为这种创造的推动力的,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本能“生之冲动”。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机构化,阻碍生命的前进。生命的最基本价值就在于它的紧张性和活动性。喜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6、喜剧性的效果—笑的特征 论述:谈谈你对喜剧看法 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是引起人们的笑,笑是喜剧性最显著的特征。喜剧性的笑有3个特征: (1) 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 (2) 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 笑要有共鸣,笑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面产生的。 总之,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就是笑。 7、论述:丑的美学意义(或丑的审美价值): 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 丑时美的对立面,与美是相互依存有相互转化的。以丑衬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 其次, 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再次, 审丑历来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原始艺术,还是古典主义,或是现代主义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最后, 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 例:罗丹《老*》(欧米哀尔),年轻时非常美丽,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人们看到时,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图片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都考什么?一共有多少门考试科目科目表:《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二》《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公开课 和专业课 12门左右 你要是想要自考试题及答案 很多,很全,只要你想要,可以来看看

选考科目里面现代汉语比较简单,文学方面的都必须要看过很多书才行,特别是比较文学,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也要看你的兴趣,如果喜欢文学,不喜欢语法方面的东西,不建议选现代汉语,相对要枯燥一些,当代文学内容很多很琐碎。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建议选择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研究和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论文写作研究属于灵活运用的东西,不难学懂。必考科目里面选英语,美学属于哲学范畴,太抽象,不好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个不错的选择,古代汉语要有很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才行。语言学概论这门课不错,重在理解,挺容易记的。不管选什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不然过程会是很痛苦的。要想了解更多关于自考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师大教育。师大教育不仅有成人大专学历,而且有本科学历等学历证书、上班族必备职业证书,师大教育是在职备考的最佳选择,证书具有高含金量,学信网可查。同时,依托师范院校的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最新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坚集了一批具备丰富国考培训经验的讲师团队,全心打造最具用户价值的互联网教育培训机构;目前为全国性的成人学历和教师证教师助学机构,历年考试通过率均居行业前列。

【正规学历全网可查,点击了解详情】考生若担心考试不过或考试难度大,可以报自考本科助学班学习,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专业课程提高考试通过率。另外,自考不跟学制,所以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后再参加考试。由上可知,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科目严格意义上说没有难易程度排序,因为自考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说科目的难度一定是专业课程比其他课程的难度大些,考生可以通过报班学习提高考试通过率。【院校费用报考条件,点击了解详情】扩展资料: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科目被分为必考、选考和加考三类。其中,必考课程中也包含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程、实践考核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必考课试每个考生都必须参加考试的课程,按照自学考试制度要求,必考课必须获得合格成绩;而选考课不是每个专业都有要求,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有选考课要求,考生在选考课程中选考不得少于13学分。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历提升的信息,推荐咨询尚德教育,除在校大学生,也【适合上班族提升学历,点击了解详情】尚德机构专注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尚德机构的培训课程和服务范围广泛,提供全国各省市的精品直播课、录播课等,业务覆盖上班族学历,例如在职读研、MBA、国际MBA、人力资源师等高等教育,在线课程在家也能学,闲暇时间提升自己。尚德机构是中国的职业教育机构,成立于2003年3月,致力于提高学员职场竞争力。其培训课程和服务范围,从职业资格认证、技能培训到职业相关的就业服务,业务涵盖全国多个城市,服务全国学员。尚德机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是尚德机构职业培训的模板。

汉语言自考本科的科目包括:公共政治课、外语、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和实践性环节,其中实践环节是指撰写毕业论文和答辩,或者进行毕业综合考试。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总结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

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的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呈现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古罗马贺拉斯提出,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 直观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6、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

7、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的方法,实验学家命运悲剧。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 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 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 2) 中世纪, 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 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 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 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 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 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 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 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由上而下”:行而上,由抽象理论研究演绎到具体现象的研究方法。 8、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 例:①“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 ②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老*欧米哀尔)的形象—化丑为美。 9、美学研究的对象:(名/简) 答: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10、美学为什么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第二,艺术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 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 第四, 通过艺术研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1、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多样性。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唯物辩证法是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等具体方法在美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1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就是说,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尺度”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即“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第三,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说明,虽然有美的事物,但当审美主体处在异化的状况下无法欣赏美的东西,审美依赖主体的条件、心境。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来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第四,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第五,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其他许多美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如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把美的本质问题与劳动相联系,也就是人的本质相联系。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美的本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章 美 论 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的几个方面的求解路径: 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 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书中提出自己的美学理论:1) 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2) 美是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3) 美即在恰当的比例,4) 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 3、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4、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探求美的合理性、片面性? 合理性: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美离不开事物的客观属性。 片面性:①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虽然认为是客观的,但不认为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而是认为是自然就有的;②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证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就是美的,同样的形式也可以是构成不美或丑的因素;③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总之,事物的客观属性是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或者直接把美看成是事物的感性形式,是行不通的。原始民族很少认为花是美的,极少以植物作为描写对象,原因是还没有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部分,所以不是美感的对象。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1、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的,精神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理念是美的本质。这种美的理念“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2、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认为美是理念。 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本质在于客观的运动的发展的理念。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不变的,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 1、英国经验主义派休谟认为,因为外和的秩序和结构“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2、美国的马歇尔:美在于人的感官的快乐3、桑塔耶纳: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美感就是快感,美的本质和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贡献:首次发现了美、审美活动和艺术同人类被压抑的无意识的紧密联系。5、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他认为“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缺点:他所说的“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五、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论述: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1)“美是生活”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学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脱离具体生活的偏颇。 这个命题的内涵在于: 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 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把美既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人的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结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浅显易懂,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理由: ①生活包含着多种可能性,有美也有丑,不能说凡是生活都美,从而不能简单说美是生活。 ②“美是生活”的讲法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是不是美的呢?如果不是则违反了他的第一句话,如果是又违反他第二句话。 ③ 他还把个人对亲爱的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这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到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支柱则容易滑到庸俗的生理学观点。因此,他虽然正确的从客观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入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生理学相混杂的境地。 (3)总之,“美是生活”不能成为关于美的正确命题。 六、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七、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1、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人的审美感受的获得同人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有关。(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2、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时间距离”说,认为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时间距离有关。(由于我们同当代的文艺作品之间缺乏时间距离,利害的联系太密切了,因此,我们很难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2、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 (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蔡仪出版过一本《新美学》,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说法。 朱光潜是怎么区别“物”和“物的形象”的含义的: “物”指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即已经是社会的物了。 积极性:正确的指出了“物的形象”和外在的客观事物不能划等号 缺点:没有把“物的形象”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认为是一种生产实践。 3、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答:试图彻底否定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可能性,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美的总是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而需要做专门的探讨,因此,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定也无法回避。 另一方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因此,美的本质问题不但无法否定,而且也是可以探讨的。 要在批判和继承相统一的基础上,坚持多层次和多视角地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出新的探索。) 4、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论述:你认为在美的观念上应实行怎样的变革?(怎样理解美是一个开发性的系统?) 我认为美的观念上应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开放性的系统。 第一、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探索美。 第二、应当把美既不当成物质属性也不看作精神属性,而是视为人与现实形成审美关系的结果,视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第三、由于从运动变化和多层次的观点探索美,并且把美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因此,美在本质属性就应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应该牢固树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认识到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 总之,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在美的观念上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5、马克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审美感觉的来源,人类审美感觉只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全部历史。 6、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 人是“世界的美”2)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 美是自由的形象4) 美在创造中 第三章 美感论 1、 美感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 2、18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3、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 4、联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旧的知觉与新的知觉表象,相互重叠组合,在记忆中经由新的、类似或相关的对象的触发,产生联想。 联想的范围非常广阔,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 (1)接近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映。例“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 (2)相似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例:霜叶红于二月花 (3)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5、论述:举实例说明对比联想的特征。 (1)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2)举例 例1:陶渊明诗中有“万物皆有托,孤立独无依”,从万物的“有托”联想到孤立的“无依”,这一“无依”就显得格外触目,各位深切,显示当时诗人个人处境。 例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豪门大院内灯红酒绿,院外冻死穷人的对比,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社会的弊端。 例3:唐代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描写古代一个商人的妻子,商人丈夫与弄潮儿形成对比联想,商人丈夫离别无讯与定时守信的弄潮儿的尖锐对比,揭示了怨妇对丈夫的情谊和怨恨。 (3)以上例子说明,通过对比联想,对立的景物或现象可以交错呈现或结合一体,可以使人对现实生活是的对比关系得到更鲜明更深刻的感受。 6、通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心理现象,指从感觉的整体出发,在诸心理功能统一的基础上,不同感觉之间的感受借助于想象力的作用而相互挪移,各感官相互为用,更换官能的感受领域。这是一种辅助的心理功能。(简单说,就是指不同感觉之间的汇通。) 例:“红杏枝头意闹”闹字,很难用视觉和听觉来说明,他们既有视觉印象,又有听觉印象,而且还不限于视、听印象,与触觉、味觉都有关系,体现多种感官的相互汇通,是通感现象。 7、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 (1)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 (2)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 个性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但是个性要独立,要自由,而社会却要规范,要限制,这二者的矛盾怎样解决呢?要通过审美欣赏、审美创造活动来解决。 (3)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 审美总是不离具体的形象,但要由具体的感性的感知中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审美欣赏的心理活动中,抽象不仅与具明性统一在一起,而且融贯在具象性之中,例钱钟书“如水中盐,蜜中花”。 (4)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的统一 论述:结合实例论述自觉性与非自觉性关系(或试述美感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 ①艺术创造和美感欣赏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即受到明确的理性或意识的指引;另一方面却又常是不自觉的或非自觉的,即是不由自主的,不一定受理性或意识的控制,体现了无意识的特点。两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又形成高度的统一,所以美感欣赏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这种矛盾的原因来自人的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一方面,人是通过感觉来欣赏美的,而人的感觉又是有意识的,与人的思维能力、理性能力结合在一起,由此而形成了美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人何时能获得美感,又依赖于主体和和客体的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个人的意识无法预测和无法完全控制的,由此而产生了美感的非自觉性。 ②例1,宋代词人张孝祥《过洞庭湖》“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其中,“悠然心会”,说明人通过长期社会实践,积累了审美欣赏能力,形成感受美的感官,所以才能够悠然心会,是一种瞬间的审美感受,一种直觉,这是自觉性:“妙处难与君说”,但美妙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述,无法用清晰、明确的意识来整理清楚,是非自觉的。 例2,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尤其是最后两句,“真意”指诗人在庐山的怀抱里流连忘返,获得的瞬间的审美感受,这种瞬间的感受来自于诗人长期淡泊的生活而来,这是他审美自觉性的表现:“欲辩已忘言”,要辩解,说明却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明显的表现了非自觉性。 ③这一实例表明,美感活动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的统一。 (5)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1、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的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18世纪英国思想家博克。他出版了《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一书。 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2、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3、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的范畴,悲剧性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悲,不悲不能成为悲剧,但悲不等于哭、悲哀、悲惨。 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1) 命运悲剧:索福克斯《奥狄浦斯王》,希腊命运悲剧的典型代表。 (2) 性格悲剧:文艺复兴以后,17世纪新古典主义《哈姆雷特》。 (3) 社会悲剧:8、19世纪出现,巴尔扎克《高老头》,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玩偶之家》。 (4) 生命悲剧: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悲剧。托尔斯泰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床弟间的悲剧。 (5) 荒谬悲剧。 悲剧在古希腊文中意为“山羊之歌”,本是希腊人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以独唱与合唱的形式来进行的。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例,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悲剧的内涵: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京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4、悲剧性的效果 (1) 悲剧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2) 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主要指精神是情*的提升,亚里士多德、卡塔西斯; (3) 精神提升,精神境界由低级到高级。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 5、生命的机械化:法国学者柏格森1900年《笑》一书中提出来的,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作为这种创造的推动力的,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本能“生之冲动”。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机构化,阻碍生命的前进。生命的最基本价值就在于它的紧张性和活动性。喜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6、喜剧性的效果—笑的特征 论述:谈谈你对喜剧看法 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是引起人们的笑,笑是喜剧性最显著的特征。喜剧性的笑有3个特征: (1) 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 (2) 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 笑要有共鸣,笑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面产生的。 总之,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就是笑。 7、论述:丑的美学意义(或丑的审美价值): 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 丑时美的对立面,与美是相互依存有相互转化的。以丑衬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 其次, 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再次, 审丑历来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原始艺术,还是古典主义,或是现代主义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最后, 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 例:罗丹《老*》(欧米哀尔),年轻时非常美丽,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人们看到时,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汇总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专业(01C1501)考试计划规定,一共需要考20门课程(含选修课)。分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日语(二)、俄语(二)、美学、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汉字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训诂学、公文写作与处理、新闻评论写作、公共关系学、传播学概论、普通心理学、文化产业与管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20年10月自考00997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71.24KB 201810自考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真题 格式:PDF大小:368.92KB 2018年04月自考00471认知心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89.32KB 2015年10月自考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9.71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方法古典美学概论及探索研究历史美的模式和本质审美关系美感论没得形态论艺术美论美育论美学未来中国的美学发端以及发展

美学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牵头设立,并亲自授课。课程设立后,依托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在美学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勤力耕耘,蒋孔阳先生的《德国古典美学》,《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美与美的创造》,由其任主编、朱立元任副主编的《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朱立元撰写的《黑格尔美学论稿》、《接受美学》,与张德兴合著的《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述评》等影响甚众,为美学课教学积淀了厚实的知识基础。进入新世纪后,把美学课作为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推广到本科生中去,这也促使我们在美学理论课教学如何通俗化、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改革,以便使文理科低年级学生能够喜欢听、听得懂、学得进,这样美学课就形成了面向文理科学生的公选课和面向中文系的专业选修课两种不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前者较为普及、后者较为专业。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汇聚,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力量,汉语言文学在历史潮流发展中越发璀璨耀眼。自考汉语言专业受到报考考生的青睐,越来越多考生选择报考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可以学习到有关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能拿到这所名牌高校的毕业证书。想要报考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可以通过网上报名或现场报名的形式进行报考。详情可咨询猎考网

帮不了你!没上过!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美学重点笔记

简单来讲,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拆分为汉语言和文学两大板块。汉语言,追本溯源讲诉汉字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而文学涉及范畴很广,往往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与相关文论,如西方美学、现当代文学,这是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内容。那么,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如何学习如何学习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考生要学会强化记忆。考生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上人类记忆规律来进行反复地记忆。相对来说,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比统招本科更简单,所以考生也不必过于担心考试难度问题。2、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考生,要总结分析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并了解各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要能够掌握学习的重点。3、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考生,要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希望考生在备考时不只是输入知识,也要学会输出,彻底让学进去的东西为考生所用。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共有24门课程,除开7门公共课之外,文学板块涉及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文学史、文学理论以及文学批评。其中,文学理论主要有写作以及文学概论这2门课程;而文学批评主要有外国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另外,还有一个课程就是语言学,一般会要涉及到语法和修辞的相关内容。这中间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语言学理论课程的是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较为全面系统的课程一般是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2门课程;进行深入地研究的课程主要有文字学概论和训诂学(词义)。总之,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共有24门课程,考生可以通过强化记忆、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的方式进行学习。考生要想了解更多自考本科专业的知识,可以直接咨询广东自考在线老师。

美学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牵头设立,并亲自授课。课程设立后,依托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在美学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勤力耕耘,蒋孔阳先生的《德国古典美学》,《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美与美的创造》,由其任主编、朱立元任副主编的《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朱立元撰写的《黑格尔美学论稿》、《接受美学》,与张德兴合著的《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述评》等影响甚众,为美学课教学积淀了厚实的知识基础。进入新世纪后,把美学课作为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推广到本科生中去,这也促使我们在美学理论课教学如何通俗化、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改革,以便使文理科低年级学生能够喜欢听、听得懂、学得进,这样美学课就形成了面向文理科学生的公选课和面向中文系的专业选修课两种不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前者较为普及、后者较为专业。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汇聚,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力量,汉语言文学在历史潮流发展中越发璀璨耀眼。自考汉语言专业受到报考考生的青睐,越来越多考生选择报考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可以学习到有关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能拿到这所名牌高校的毕业证书。想要报考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可以通过网上报名或现场报名的形式进行报考。详情可咨询猎考网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方法古典美学概论及探索研究历史美的模式和本质审美关系美感论没得形态论艺术美论美育论美学未来中国的美学发端以及发展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美学自考重点和教材重点,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美学自考,如何复习啊,有没有前辈指点下普通自考学习要教材大纲、练习题、历年真题、网上一些学习资料综合复习才可以。自考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你的时间考试计划来安排你的考试,时间多学习就快一些,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学习,按照教材与考试大纲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毕竟自考需要靠自己的真实力才可以。自考学习以自己学习为主,主要参考教材和考试大纲加上一些网上学习资料,此外就是历年的考试真题。学习吃力可以报考辅导班学习。自考美学的复习资料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计算机网络管理”有什么知识重点?SNMPv2的操作,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SNMPv2的报文结构和交换序列SNMPv2协议数据单元的功能和操作SNMPv2管理站之间的通信机制6。SNMPv2的实现,要求达到领会层次可利用的种种传输服务SNMPv2与OSI的兼容性在 TCP/IP网络中实现OSI系统管理功能的方法SNMP的局限性知识重点。自考基础会计学重点是什么?首先,我想问的是,阁下学的是本科还是专科的课程??会计本科段的课程在内容上比较重视理论性与实践的结合,比较重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经济工作问题,其难度也较专科高,这是由本科培养高层次专门管理人才的目标所决定的。但对大多数自学者来说,既然已经通过专科段考试,已经积累自学的经验,摸索出一套学习规律,只要投入一定时间,加上学习方法得当,争取参加适当的辅导,通过本科段的考试还是有希望的,自学考试会计本科段的十门课程分为三组,公共基础课指中国革命史、英语、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课是指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概论;专业课是指预算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
  •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图片
  •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总结
  • 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笔记汇总
  •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美学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