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代码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代码

发布时间: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代码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升本),专业代码:120206,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适应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人力资源及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代码为: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

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河海大学代码是1029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河海大学简称“河海”,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历史

老河海时期

915年,时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主持创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由黄炎培任学校筹备主任,3月15日正式开学,由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隶属于全国水利局并报教育部备案。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并入的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成立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于全国水利局,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等校合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全部学生以及图书器材并入工学院土木科(1928年改为土木系),部分教师继续应聘任教,其中卢恩绪为工学院院长,张谟实为土木系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下设水利组,1937年6月成立水利系,但此后土木系水利组仍继续存在。

1939年,中央大学成立工学研究所,其中土木工程部下设水利工程组。

1941年,水利组划归水利系。

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

华东水利学院时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设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发电和水工结构等4系。

1953年,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业、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并入。

1955年,华东水利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与武汉水利学院的水道及港口水工专业对调。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新河海时期

1985年,华东水利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恢复了“河海”传统校名。

1997年12月,河海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0年6月,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2017年9月,河海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5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40名,博士生导师596名;现有院士4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5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300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科建设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5个,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5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国家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务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品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机械工程、社会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9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3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创新人才团队1个。

2018年,学校共有153项申报课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7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4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6项。

2015年,由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2月,学校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2019年1月,由河海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21年,学校五项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4项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底,河海大学图书馆由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常州校区3个校区图书馆及各学院资料室组成,图书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340万册(件),各类电子数据库资源116个(含300余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近9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重点收藏有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纸质及电子类书刊资料,形成了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为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7月河海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千余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近30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所)际协作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办学点,推动人才本土化培养;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加强人才定制化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代码是多少

除了常州,有考虑去江苏其他城市吗。

是河海大学的自考代码。河海大学的特色专业是水利专业,全国能排得上名号的。

下面是江苏省的自考专业,具体哪个更好自己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选择。1 1020105 金融 南京农业大学 2 1020109 国际贸易 南京农业大学 3 1020118 餐饮管理 扬州大学 4 1020176 工商管理 南京大学 5 1020203 会计 南京财经大学 6 1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 7 1020207 市场营销 南京财经大学 8 1020209 旅游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 9 1020215 电子商务 南京财经大学 10 1020228 物流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 11 1020265 采购与供应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 12 1020313 销售管理 南京大学 13 1030111 律师 苏州大学 14 1030112 法律 南京大学 15 1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南京大学、苏州大学 16 1030301 行政管理 南京大学、河海大学 17 1040101 学前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18 1040103 小学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19 1040109 心理健康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20 1050114 汉语言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 21 1050207 英语 南京师范大学 22 1050208 日语 东南大学 23 1050226 商务英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4 1050303 公共关系 南京大学 25 1050308 新闻学 苏州大学 26 1050436 艺术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 27 1050441 动画设计 江南大学 28 1050459 游戏艺术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 29 10803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扬州大学 30 1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 31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南京大学 32 1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扬州大学 33 1081201 化工工艺 南京工业大学 34 1081305 烹饪工艺 扬州大学 35 1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南京大学 36 1100701 护理学 南京医科大学 37 1100803 中药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专业序号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主考学校 38 5020258 企业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 39 5020297 财务与会计 南京财经大学 40 5050102 秘书 南京师范大学 41 5080335 机电 江苏大学 42 5090114 园林 南京林业大学 43 5090413 畜牧兽医 扬州大学 44 5090601 农业经济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 45 5090630 农艺 南京农业大学 本科段专业序号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主考学校 46 2020117 审计学 南京审计学院 47 2020119 餐饮管理 扬州大学 48 2020120 金融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 49 2020121 调查与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 50 2020142 工商管理 南京大学 51 2020173 国际经济与贸易 南京财经大学 52 2020204 会计 南京财经大学 53 2020208 市场营销 南京财经大学 54 2020210 旅游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 55 2020216 电子商务 南京财经大学 56 2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南京大学 57 2020226 商务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 58 2020229 物流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 59 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苏州大学 60 2020267 公共管理 河海大学 61 2020279 工程管理 南京工业大学 62 2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 63 2020314 销售管理 南京大学 64 2030106 法律 南京大学 65 2030108 律师 苏州大学 66 2030109 监所管理 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 67 2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南京大学、苏州大学 68 2030302 行政管理学 南京大学 69 2030401 公安管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70 2040102 学前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71 2040107 教育管理 江苏教育学院 72 2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73 2040112 小学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74 2040125 义务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75 2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76 2040302 体育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77 2050104 秘书学 南京师范大学 78 2050105 汉语言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 79 2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80 2050201 英语 南京师范大学 81 2050202 日语 东南大学 82 2050206 英语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83 2050218 商务英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84 2050302 广告学 南京大学 85 2050305 新闻学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86 2050309 公共关系 南京大学 87 2050434 美术 南京艺术学院 88 2050437 艺术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 89 2050438 动画设计 江南大学 90 2050460 游戏艺术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 91 2060102 历史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92 2070102 数学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93 2070202 物理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94 2070302 化学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95 2070402 生物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96 2070702 地理教育 江苏教育学院 97 208030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扬州大学 98 2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 99 2080327 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 100 2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南京大学 101 2080705 电子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 102 2080708 计算机通信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 103 2080709 计算机网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4 2080806 建筑工程 扬州大学 105 2081102 环境工程 河海大学 106 2081203 化学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107 2081308 食品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 108 2081311 营养、食品与健康 南京医科大学 109 2081726 汽车维修与检测 江苏理工学院 110 2082205 工业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1 2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南京大学 112 208221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南京理工大学 113 2082218 电子政务 苏州大学 114 2090115 园林 南京林业大学 115 2090403 畜牧兽医 扬州大学 116 2090615 现代农业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 117 2100702 护理学 南京医科大学 118 2100804 中药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119 2100805 药学 南京医科大学 120 2100902 卫生事业管理 南京医科大学

河海大学自考人力资源本科代码

河海大学代码是1029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河海大学简称“河海”,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历史

老河海时期

915年,时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主持创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由黄炎培任学校筹备主任,3月15日正式开学,由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隶属于全国水利局并报教育部备案。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并入的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成立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于全国水利局,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等校合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全部学生以及图书器材并入工学院土木科(1928年改为土木系),部分教师继续应聘任教,其中卢恩绪为工学院院长,张谟实为土木系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下设水利组,1937年6月成立水利系,但此后土木系水利组仍继续存在。

1939年,中央大学成立工学研究所,其中土木工程部下设水利工程组。

1941年,水利组划归水利系。

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

华东水利学院时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设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发电和水工结构等4系。

1953年,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业、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并入。

1955年,华东水利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与武汉水利学院的水道及港口水工专业对调。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新河海时期

1985年,华东水利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恢复了“河海”传统校名。

1997年12月,河海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0年6月,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2017年9月,河海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5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40名,博士生导师596名;现有院士4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5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300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科建设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5个,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5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国家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务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品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机械工程、社会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9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3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创新人才团队1个。

2018年,学校共有153项申报课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7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4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6项。

2015年,由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2月,学校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2019年1月,由河海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21年,学校五项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4项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底,河海大学图书馆由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常州校区3个校区图书馆及各学院资料室组成,图书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340万册(件),各类电子数据库资源116个(含300余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近9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重点收藏有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纸质及电子类书刊资料,形成了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为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7月河海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千余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近30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所)际协作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办学点,推动人才本土化培养;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加强人才定制化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mЕy绉獭tpΔmЕv∽zчoΘ

人力资源专科专业代码:1020205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1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2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3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64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2+25 00020 高等数学(一) 任选一门6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66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7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58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69 00163 管理心理学 510 00164 劳动经济学 611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612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613 27007 应用文写作 414 00167 劳动法 任选一门4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5 27015 创业教育 4 学分合计 不少于68学分

扩展资料:

自考专升本其官方名称是独立本科段,就是说由专科升本科的阶段,由于其灵活性,所以被称之为专套本、自考衔接本、自考专升本等名词。即专科升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参考资料:自考专升本-百度百科

有很多自考招生都是。自考大专一共要考15门左右,每门都考合格才能拿到大专毕业证。很多人考了超过8年都拿不到文凭的。大专加本科一共30门左右。自考本科必须要大专学历才能报。 自考大专的过关率为10%左右,自考本科过关率为5%左右。如果需要文凭可以报成教的,成教大专只要考语,数,外三门,三门一共考160分就可以了。两到三年准时毕业,国家承认学历。本科只要考四门。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代码

自考人力资源本科课程有: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英语(二) 学位课四、员工培训管理五、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六、员工关系管理七、工作分析 学位课八、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九、招聘管理 学位课十、薪酬管理十一、 绩效管理 学位课十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学位课十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还有什么不懂的需要问的,你也可以联系我。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现代管理学、 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行政法学、劳动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考核等。

吉林的人力资源管理我报的时候是 东北师范大学主考的 但是最近几天发现好像是改成 北京交通大学的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不关你的事,是政策的调整。像我们以前的教育管理是厦门大学的,现在移给福建师大了吉林的人力资源管理 要考几门?公共课是什么?专业课是什么? 通常来说每个专业有十五门“必考”(不含本科的加考和论文)公共课就是几乎所有专业都得考的,一般是政治性的东西。像马克思/邓小平/毛泽东什么什么的……还有法律基础/大学语文/非英语专业的英语/高等数学……专业课就是基本上只有你这个专业才有的课。反正除了公共课就是专业课了,专业课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比如计算机专业会有上机实践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哪些科目较难我本身也是考过人力资源管理的自考本科你所列的那些可以分为两大类: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1、专业课程:300041基础会计学600054管理学原理700182公共关系学800800经济学906088管理思想史10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1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1206091薪酬管理1306092工作分析14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公共课程: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015英语(二)学科基础课:(经济类公共课)4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50005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专业课都是比较容易过关的如果你之前是学这个专业的不一定要你照本宣科的全部背出来写上去只要题目中能体现出一两个专业术语或是能清晰明了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可以了公共课中就比较难点03708中国近现代史中有很多年代中所发生的事件及影响人物等等和中学时考的类似大多数要考生答的是某个事件的影响及意义等,所以可能需要好好的背一下最难的要属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和0005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这一科我们没有报考,我只考了00051)其中包含一些VF的知识选择题说的就是一些概念的问题多选的话是最容易出错的因为选项中一般都不会给出明显的错误所以选错一项都不行后面的问答题包括:首先给一道程序题,要你找出其中的几处错误并将正确更正出来其次是给你一个命令要你写一个程序最后给你一个比较混乱的逻辑题让你用决策表将其写出来以上是根据我考过的经验所描述的综上所述就能知道:最难的就是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我身边很多朋友和同学已经考了四五次了我运气比较好考第二次的时候过的我的邮箱:如有需要可以发邮件给我,我这也有一些以过的复习资料祝你考试顺利。山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考本科考试科目山东自考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专业代码:B020238主考院校:青岛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00015英语(二)14200041基础会计学53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40005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1500054管理学原理6600182公共关系学4700800经济学5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0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611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61206091薪酬管理61306092工作分析414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61506999毕业论文6学友可以通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自考信息专栏或华夏大地教育网查看更多自考资讯。北京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难吗?没有学历可以考可以直接自考考大专自考大专没有学历限制自考都会有些难度只要努力学肯付出就能考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

中级人力资源vs工商管理哪个好考 问:中级人力和中级工商哪个好考一些? 答: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个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哪个简单哪个难。事实上,中级工商因为不太涉及专业知识,只要读教材基本就能懂里面包含的意思,所适合人群为想考经济师,但是没有基础的,大学学习相关管理专业或者管理相关工作的考生。 中级人力资源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的考生或者是有意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考生,或者是没有基础想考经济师的考生。以上仅供大家参考,相对来说如果您没有太多专业基础,并且符合,可以考虑报考工商或者人力。 放大招,分析中级人力资源经济师与中级工商管理经济师详情对比: 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师 一、考试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真题中的考点有些是重复性的,即“考原题”,有些是相关性的,即“考相同大类知识点”,出题比较有规律性。而且这种相关知识点的考核每年都能占到试卷分值的40%左右。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宏观的科目,对本科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工商管理包含了很多体系,所以工商管理考的内容比较多,考的都是管理类的知识点。 二、经济师工商管理考什么: 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公人治理结构、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生产管理与控制、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企业投融资决策及重组、。 三、经济师工商管理适合人群: 即便没有基础但是想考经济师,大学学习相关管理专业或者管理相关工作的考生。 人力资源专业经济师 一、考试特点: 考的东西基本都是与人有关系的,一共是四个板块的内容: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人力资源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实用性比较强。jl.yd119.cn 中级人力资源考点比较多,从考题来看,多选题的难度比较大,考点相对于工商会多一些,考试一定要多背多记。有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二、经济师人力资源考什么: 组织激励、领导行为、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工资与就业、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社会保险法律、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社会保险、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 三、经济师人力资源适合人群: 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的考生或者是有意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考生,或者是没有基础想考经济师的考生。

复旦自考可以报考的专业有新闻,传播学,广告学等,南京河海大学自考大专专业有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环境工程等。

其实两个专业都没啥技术含量,建议学工商管理,学的东西还多一些,当然学习的时候自己也要有所侧重,想好要发展的方向。我学工商管理的,现在做人力资源,同学里做市场的生产管理的人力资源的财务的什么都有,要结合自己兴趣特长和职业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

没有效。毕业论文(graduation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成绩是在原主考院校的,自考南京大学人力资源专业转给河海大学后论文没有效,转考到其他省,主考院校有变化,需要重新在新主考院校通过毕业论文评估。

  • 索引序列
  •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代码
  •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代码是多少
  • 河海大学自考人力资源本科代码
  •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代码
  •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