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笔记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笔记

发布时间: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笔记

看看这些欧克不?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研究(2)    社会主义所有制与产权问题研究(3)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

这些都是可以认为是经济学毕业讠仑 文的     更贴近生活一点至少都是比较好的茹还又布懂得可议招  拜杜它可是我爹(哈哈)刊优 品壹 现在可是离不开爹的(哈哈)

哈尔滨商业大学是一所以商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各大高校中享有盛誉。作为学生,如果想要接受专业的商业教育,哈尔滨商业大学是不二之选。 哈尔滨商业大学性质公办 哈尔滨商业大学概况学校概况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经教育部批准,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一直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学生24000余人。建校60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建校以来,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5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饺子机,为饺子成为中式快餐和产业化做出了贡献;1960年我校的“读、看、论、讲、做、研、写七字一条龙”教学法研究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受到表彰并予推广,光明日报于1960年5月29日报道我校的教学经验;60年代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方法之一“财产收付记账法”,是新中国使用长达30年适用于各行业的会计记账方法;80年代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90年代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所货币金融博物馆,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90年代后期完成的“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示范工程”填补了国内商业自动化研究的空白,获国家国内贸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经管综合实践中心的建设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几年来,学校在法经济学交叉学科、现代流通理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抗肿瘤药物、绿色食品战略管理、食品研发、食品包装新材料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纵向项目812项,各类横向项目179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51件,授权95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3项,出版著作361部,发表论文761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863篇。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46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开展2+2、3+1+1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项目。与美国中央阿肯色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院校开展本科学生互换交流项目。学校常年聘请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外籍教师及专家在校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学校与国外友好学校之间学术交流频繁,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和国际会议。学校连续6年举办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太平洋地区和独联体共52个国家的学员来校学习和培训。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提供一些有深度、容易写作的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 一. 宏观经济理论: 1.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2.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3. 我国外债风险问题研究 4. 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5. 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研究 6.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研究 7.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研究 8. 失业问题研究 9.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10. 人民币升值对**省经济的影响 11. 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 12. 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13. 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14. 通货膨胀问题 二. 区域经济学: 1.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研究; 2.房地产价格分析 3.**省资本大量外流原因和对**省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4.**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5.**省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6.**省的经济文化分析 7.**省经济活力研究 8. **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9.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0.**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 11.对**省融入**经济圈的思考 12.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13.**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 14. **省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15.**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 16.**省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17.**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 18.**省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 19.**省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 20.**省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 21.**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三. 产业经济学: 1.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 2.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 3.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 4.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 5.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 6.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 7.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8.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9.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 10.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 11.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 12.“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研究 13.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 14.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15.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 17.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 18.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9.论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20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管制政策 21.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22.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体制改革 23.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24.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研究 25.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包括水价、管理体制等) 26.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研究 27.**省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 28.矿业安全问题研究 29.目前我国煤、电价格冲突问题研究 四.流通经济学: 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大力推进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现实意义 3.有关商业物流的问题研究 4.传统商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替代 5.对外开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 五.教育经济学: 1.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2.高等教育与WTO 3.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4.高等教育与经济全球化 5.对教育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6.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失业问题 7.发展中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 8.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9.就业培训体系问题 六.法律经济学: 1.知识产权制度(专利、版权)的经济学分析; 2.计算机软件盗版侵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3.数据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4.域名的经济学分析 七.消费经济学: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2.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3.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 4.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调节 6.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 7.休闲消费问题研究 8.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八.劳动经济学: 1.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及其调节 2.人力资源管理与民营企业人才机制 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5.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6.城市就业问题研究

选择经济论文的主题非常重要,这是经济研究活动的起点,也是撰写论文的起点。选题原则如下:1、必要性原则。从社会的需要和经济纪律的建设本身出发,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选择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2.可能性原则。有必要仔细和准确地估计该专题预期完成的可能性,即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观的。条件是指学术知识、研究经验和研究人员的能力。客观条件主要涉及试验手段和资金的提供。3.创造力的原则。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选题的基本原则。或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或应用突破。4.科学原理。选题必须以事实和理论为基础它应当以辩证物质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并以客观的经济法律为基础。经济文件分为宏观和微观,选题的重点和要求也不同。起草宏观经济文件,要全面了解宏观经济的特点,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原则和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为了编写微观经济文件,了解微观经济的观点和主题,我们必须了解公司管理的基本工作,其基础是了解信息、配额管理、衡量、规划、必要合理的规则和条例、问责制度和合同等情况。论文查重工具可以参考下Papertime。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

自考本科物流管理考试科目有很多,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采购与供应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实践)等。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在总体上与一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水平相一致。同时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和物流管理工作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及各类岗位,培养出与国际接轨,获得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且符合现代物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培养从事物流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应考者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服务。在业务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基本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培养与国际接轨,获得物流职业资格认证,能在物流企业或企业内的物流部门从事物流管理,并且还能在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上、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物流管理、决策的复合型人才。 要求应试者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系统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 三、学历层次和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分为专科和独立本科段。 凡取得本专业(专科)考试计划规定的15门课程的合格成绩,累计达到70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证书。 凡取得本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规定的14门课程的合格成绩,累计达到77学分,毕业论文经答辩成绩及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按照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院校,根据本院校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授予 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论文经答辩未通过者必须补作,不补作者不予毕业;补作合格者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但不授予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专科)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01A0216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备注 1 0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2 0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3 3 0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4 05361 物流数学 6 5 05362 物流英语 7 6 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7 05363 物流基础 5 初级证书课程 8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5 9 05365 物流信息技术 4 初级证书课程 05366 物流信息技术(实践) 3 10 05367 物流案例与实践(一) 4 初级证书课程 11 05368 库存管理(一) 5 初级证书(四选一)课程 12 05369 采购与供应管理(一) 5 13 05370 运输管理(一) 5 14 05371 仓储管理(一) 5 15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4 总学分 7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课程与学分 专业代码:01B0216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 注 1 0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00021 高等数学(二) 9 3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6 4 00015 英语(二) 14 5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6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5 7 05375 物流案例与实践(二) 4 中级证书课程 8 05376 库存管理 (二) 5 中级证书(四选二)课程 9 05377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 5 10 05378 运输管理 (二) 5 11 05379 仓储管理 (二) 5 12 05373 物流企业管理 5 中、高级证书课程 13 05380 供应链管理 4 高级证书课程 14 05381 物流管理软件操作 4 总学分 77 10134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五、考核方式 1、本专业所列课程,除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实践环节课程外,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办法,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2、实践环节考核由主考学校组织,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制计分。 3、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上机考核的办法,由市自学考试办公室统一组织。 4、在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向主考学校提出撰写毕业论文的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主考学校根据考生的论文选题方向为其指定论文指导教师。考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并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小组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论文成绩。 六、专科接考本科规定 凡取得教育部认可的各类高等院校(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毕业证书的专科毕业生,应执行以下规定: 1、管理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 2、其他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须加考本专业专科的一门课程:物流基础 七、部分课程说明及教材 1、 物流数学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微积分常识,物流中的概率与统计基础(数据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概述),预测技术(时间序列分析,一元回归分析),物流中的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概要,CPM,PERT,简单的运输优化问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待编) 2、 物流英语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必修课程,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物流与供应链概述,采购与供应,仓储,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客户服务,常用物流单证与文件,物流英语常用词汇与术语等。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待编) 3、物流基础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自学考试应试者物流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王之泰主编 4、物流企业会计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刘东明主编 5、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内容和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案例分析);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李素彩主编 6、物流案例与实践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程,从行业的角度对物流运作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分为四部分 :制造业物流案例与实践、零售业物流案例与实践、第三方物流案例、其他行业(医药、图书、邮政)物流案例与实践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周德科主编 注:该课程专科、独立本科段合用一本大纲、教材,具体内容有明确标注。 7、库存管理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RP及MRP系统中的库存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赵启兰主编 注:该课程专科、独立本科段合用一本大纲、教材,具体内容有明确标注。 8、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主要介绍采购战略、采购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方法、采购价格确定、采购谈判、采购合同制订、采购质量保证与采购绩效评估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课程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考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流采购中的实际问题,从事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能力。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郑称德主编 注:该课程专科、独立本科段合用一本大纲、教材,具体内容有明确标注。 9、运输管理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运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物流运输概述,物流运输基础,物流运输组织,物流运输选择与决策,运输成本、绩效和价格管理以及物流运输商务管理。 本门课应在已有运筹学、物流基础、运输经济学的基础上学习,是配送、供应链课程的基础课。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方芳主编 注:该课程专科、独立本科段合用一本大纲、教材,具体内容有明确标注。 10、仓储管理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综述;仓储管理流程;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设备;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储作业成本管理;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冷库库房管理;仓储法律法规。内容涵盖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高级物流师所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仓储管理知识和现代仓储管理理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李万秋主编 注:该课程专科、独立本科段合用一本大纲、教材,具体内容有明确标注。 11、国际物流导论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组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不同国家内流动的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跨国界的商品的空间转移。本课程首先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方式、设施、技术、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应用问题,使考生掌握国际物流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管理要求。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王德章主编 12、物流企业管理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是以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原理为主要理论框架,从物流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基础、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市场研究、决策和计划管理、企业文化、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以及资本运营与评价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同时重点对物流与运输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原则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方虹主编 13、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职业经理中级证书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刘东明主编 14、供应链管理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整合性科学,涉及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等多方面知识。分为四部分:供应链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理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技术、供应链设计案例。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了当代供应链发展的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涉及到大量的中外文资料,包括学术性很强的论文和著名企业的真实案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于淼主编 15、物流管理软件操作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基础知识、物流软件发展概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库存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运输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货代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等。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卢奇主编北京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办公室 2005年3月15日

商品流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流动,商品流通概论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涉及商品流通的基本理论、流通体系、流通管理、流通组织形式、流通经营管理、流通市场等内容。本文立足于自考00185商品流通概论课程,通过对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流通体系、流通管理、流通组织形式、流通经营管理及流通市场的研究,深入理解商品流通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商品流通的管理,提高流通效率和提升流通服务质量。大纲:一、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1.1 商品流通的定义1.2 商品流通的作用1.3 商品流通的特点二、流通体系2.1 流通体系的构成2.2 流通体系的功能2.3 流通体系的类型三、流通管理3.1 流通管理的功能3.2 流通管理的内容3.3 流通管理的原则四、流通组织形式4.1 直接销售4.2 间接销售4.3 综合销售五、流通经营管理5.1 流通经营的方法5.2 流通经营的目标5.3 流通经营的基本原则六、流通市场6.1 流通市场的概念6.2 流通市场的组织形式6.3 流通市场的功能结论: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流动,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商品流通概论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商品流通的基本理论、流通体系、流通管理、流通组织形式、流通经营管理、流通市场等内容。本文立足于自考00185商品流通概论课程,通过对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流通体系、流通管理、流通组织形式、流通经营管理及流通市场的研究,深入理解商品流通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商品流通的管理,提高流通效率和提升流通服务质量。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必考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谈判可以使学生了解国际环境下的市场营销体系;

2、商品流通概论、企业会计学、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的应用等专业可以使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具体深入的学习;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刚要、大学英语(二)、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知识、商品流通概论、组织行为学等可以使学生具备本科学习的基本知识。

考市场营销本科是指通过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取市场营销本科学历。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市场营销人员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但由于培养数量一直跟不上,所以毕业生供不应求。

自考流通经济学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二[2007-1-1 20:03:59]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巳具体劳动 D.社会劳动E.抽象劳动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7.商品的价值量与(BC)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9.市场经济是 (ACDE)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 D.保障机制E.就业机制三、名词解释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12、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13、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15、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18、劳动生产率: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20、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2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4、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25、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26、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27、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28、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2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30、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31、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3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33、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34、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35、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36、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37、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38、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四、简答题2.1 什么是商品经济?答:①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②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产品交换经济是直接通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通过等价交换而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2.2 商品有哪些特点?答:①商品的涵义。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对人们有用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第二,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第三,有用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第四,有用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才成为商品。2.3 商品所具有的二因素是什么?答: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是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 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并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②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因而

流通经济学如下:

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流通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界尤其是流通理论界一直致力创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商品流通是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马克思指出,“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

可见流通应该作为流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因为它反映了商品流通的实质,更能体现出流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表现在:商品流通这一概念反映了商品运行的过程,而且是社会大生产中商品多次不断地运行。

因此商品流通更能反映出交换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中介沟通地位,错综复杂的商品循环更能反映出流通复杂性,才需要探究商品流通运行的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合理分析商品流通的资源配置。这一概念,既包括了交换,又涵盖了市场,还暗含了商业出现的必然性,因为如此复杂的商品交换没有媒介商品所有者的商业是不可想象的。可见这一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应该成为流通经济的核心概念。

1 第一章 流通的产生与发展一、自然分工、社会分工的概念、区别1、概念:按其本身的形成过程和内在属性,劳动分工可以分为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1)自然分工是由于纯生理差别或自然禀赋的生产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分工;(2)社会分工是由于生产主体(个人或组织)自主选择的不同而形成的分工。2、区别:(1)在自然分工中,生产主体对于分工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权力;第 1 页(2)在社会分工中,生产主体对于分工是主动的,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或安排生产方式。二、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分工产品交换社会分工 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第 2 页1、建立在自然分工基础上不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称为产品生产;2、以产品生产的剩余品进行的交换就是产品交换;3、产品交换引致社会分工;4、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称为商品生产;5、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的交换就是商品交换;6、由商品生产引致的社会分工是更高层次的分工,依此循环下去第 3 页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二次:手工业和农牧业的分工;第三次:商业的出现)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畜牧业和农业成为相互独立的产业门类。(1)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指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在此以前,交换只是偶然的现象,游牧部落出现后,它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不仅比其他原始部落多,而且种类也不同,从而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第 4 页(2)这次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成为相互独立的产业门类。(1)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采用,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和武器制造等,它们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 5 页(2)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1)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2)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第 6 页四、商品交换的三个发展阶段• 由偶然商品交换到经常商品交换• 由物物交换(W —W )到商品流通(W —G —W )• 由简单商品流通(W —G —W )到发达商品流通(G —W —G ’ )1、物物交换(W —W )(1)发生时间: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2)产生条件: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 7 页(3)特点:为买而卖,卖出商品的目的是要买回另一些商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两极的商品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4)意义:物物交换看来平淡无奇,却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文明和创造,它以商品形式永恒地创造了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联系。(5)局限性:商品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准确的表现,从而很难做到等价交换;交换具有极大的偶然性。(6)物物交换的困难性:第 8 页①不知谁有自己想要的商品,同时对方不一定想要自己的商品——欲望的双方一致②对方不等你去寻找他想要的商品——时机的双方一致③交换比率例如:草帽和刀的交换(根据生产该物所需的劳动时间,草帽与刀的交换比率为10:1)搜寻费用(时间)+交涉费用(时间)=交易费用第 9 页2、简单商品流通(W—G—W)(1)发生时间: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2)产生条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特点:商品的买与卖结合在一起,交换双方在让渡自己商品的同时,也购买对方的商品,商品的买与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致的。(4)意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交换过程的革命,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突破了交换的时空限制。第 10 页(5)孕育着经济危机:商品交换过程分离为卖与买两个独立的阶段,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7)总结:由生产者自己进行,目的是获得新的使用价值。交换范围扩大,次数增加,地位日趋重要。3、发达商品流通(G—W—G’)(1)发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2)产生条件: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经济事业第 11 页(3)特点:①交换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卖而买,从中牟利;②货币的投入是为了收回更多的货币,即为资本形式的货币。(4)商人资本是历史最早出现的资本形态。(5)总结:货币的出现是第一次飞跃,商业的出现则为第二次飞跃,它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交易费用,使社会分工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并不断深化。五、货币的出现第 12 页1、解决问题:缓和了物物交换的困难①时机、欲望只需单方一致,使搜寻费用大大减少。②决定交换物单位的困难减轻。2、遗留问题:(1)卖者仍然要搜寻买者,搜寻费用较高。(2)交换比率问题仍然存在。(3)市场问题:由于货币所有者具有等待交换的权力,结果销售比购买困难得多。第 13 页货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品流通的矛盾,但又使其矛盾扩大化。商品流通潜在的矛盾出现:买卖脱节潜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矛盾。六、发达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区别七、分工理论第 14 页1、(1)斯密定理:分工受交换能力的限制• 专业化分工研究的起点: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在斯密看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劳动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而新的劳动分工的深化取决于市场范围的扩大。斯密在《国富论》中用了大量篇幅论述市场范围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也就是运输能力的改善能够扩大市场范围,第 15 页从而促进劳动分工的发展。• 斯密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凭借持续引进新的分工而自我维持的增长理论。而且更深刻地指出,技术变迁以分工加速知识积累的形式,成为报酬递增永不枯竭的源泉。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真题

开考时间 专业号 专业名称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考时间序号 课程价格 备注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0012 英语(一) 2009-04-19上午 32.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0012 英语(一) 2009-01-10上午 200.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2009-04-19下午 32.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2009-01-10下午 200.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2009-01-10下午 200.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2009-01-11下午 200.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09-04-19上午 32.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2009-01-10上午 200.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98 线性代数 2009-04-18下午 32.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98 线性代数 2009-01-11上午 200.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9-04-18上午 32.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2009-04-18上午 32.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2009-04-19下午 32.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09-04-18下午 32.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09-01-11下午 200.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009-04-18上午 32.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009-01-10下午 200.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2009-04-19上午 32.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2009-01-11上午 200.0 4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2009-04-18下午 32.0 1月 1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2009-01-11下午 200.0 教材号 教材名称 课程号 课程名称 教材价格 000091 政治经济学原理(2004年版、附大纲)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20.0 000098 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题典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21.0 000120 英语(一)自学考试大纲 00012 英语(一) 9.9 000121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 00012 英语(一) 30.9 000121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 00015 英语(二) 30.9 000129 大学英语自学指导(上册) 00015 英语(二) 15.0 000129 大学英语自学指导(上册) 00012 英语(一) 15.0 000150 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 00015 英语(二) 11.4 000151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下册) 00015 英语(二) 23.5 000159 大学英语自学指导(下册) 00015 英语(二) 12.0 000201 高等数学(一)微积分(附大纲) 00020 高等数学(一) 19.0 000206 高等数学(一)多媒体课件 00020 高等数学(一) 36.0 000208 高等数学(一)微积分自学考试题典(2004年版) 00020 高等数学(一) 16.0 000221 高等数学(工专)(附大纲)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32.5 000228 高等数学(工专)[2006版]自学考试题典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17.8 000231 高等数学(工本、附大纲)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29.0 000238 高等数学(工本)[2006版]自学考试题典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28.0 000241 普通逻辑原理(附大纲) 00024 普通逻辑 15.9 000311 心理学(附大纲) 00031 心理学 15.0 000341 社会学概论〔2003版〕(附大纲) 00034 社会学概论 17.5 000371 美学(附大纲) 00037 美学 19.0 000401 法学概论(附大纲) 00040 法学概论 24.0 000411 基础会计学(附大纲) 00041 基础会计学 15.0 000418 基础会计学自考考试题典 00041 基础会计学 19.0 00051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附大纲)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17.4 00051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学考试题典(2004年版)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14.0 000541 管理学原理(附大纲) 00054 管理学原理 21.0 000548 管理学原理(2004版)自学考试题典 00054 管理学原理 10.5 000581 市场营销学[2004年版](附大纲) 00058 市场营销学 19.0 000601 财政学(附大纲) 00060 财政学 14.0 000711 社会保障学(附大纲)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15.0 000721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附大纲)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15.0 000729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自学辅导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10.0 000731 银行信贷管理学(附大纲)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21.5 000741 中央银行概论(附大纲)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16.0 000871 英汉翻译教程(附大纲) 00087 英语翻译 17.9 000879 英汉翻译教程自学辅导 00087 英语翻译 11.9 000891 国际贸易(附大纲) 00089 国际贸易 22.0 000911 国际商法(附大纲) 00091 国际商法 23.0 000931 国际技术贸易(附大纲) 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20.0 000961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附大纲)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22.0 000971 外贸英语写作(附大纲)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24.0 001031 ●证券投资学(附大纲) 00103 证券投资学 16.0 001061 ●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附大纲) 00106 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 18.0 001071 现代管理学(附大纲) 00107 现代管理学 20.6 001081 工商行政管理概论 00108 工商行政管理概论 15.0 001101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 00110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 13.5 001111 商标监督管理 00111 商标与广告管理 11.0 001112 广告监督管理 00111 商标与广告管理 14.5 001121 市场监督管理 00112 市场管理 19.0 001441 企业管理概论(附大纲)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19.0 001448 企业管理概论[2005版]自学考试题典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15.0 001501 金融理论与实务(附大纲)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17.0 001508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学考试题典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24.0 001511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附大纲)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19.0 001521 ●组织行为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24.0 001551 中级财务会计(附大纲)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30.0 001581 资产评估(附大纲) 00158 资产评估 21.0 001588 资产评估自学考试题典 00158 资产评估 14.8 001601 审计学(附大纲) 00160 审计学 17.0 001661 ●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20.0 001671 劳动法学〔2003版〕(附大纲) 00167 劳动法 18.0 001678 劳动法学[2003版]自学考试题典 00167 劳动法 15.0 001771 消费心理学(附大纲) 00177 消费心理学 15.0 001781 市场调查与预测(附大纲)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23.0 001791 谈判与推销技巧(附大纲)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24.0 001831 消费经济学(附大纲) 00183 消费经济学 13.0 001841 市场营销策划(附大纲)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31.0 001851 商品流通概论(附大纲)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19.0 001881 旅游心理 00188 旅游心理学 29.8 001891 旅游企业会计学 00189 旅游与饭店会计 32.0 001911 ●旅行社经营管理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33.0 001931 饭店管理概论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35.0 002241 律师执业概论(附大纲) 00224 律师执业概论 16.0 002261 知识产权法〔2003版〕(附大纲) 00226 知识产权法 16.5 002268 知识产权法[2003版]自学考试题典 00226 知识产权法 18.5 002331 税法(附大纲) 00233 税法 21.0 002461 国际经济法概论(附大纲)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29.8 002468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题典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17.0 002471 国际法(附大纲) 00247 国际法 23.0 002491 国际私法(附大纲) 00249 国际私法 19.5 002498 国际私法自学考试题典 00249 国际私法 18.5 002581 ●保险法(附大纲) 00258 保险法 16.5 002591 公证与律师制度(附大纲)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24.0 002601 刑事诉讼法学(附大纲)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21.0 002661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20.0 002721 社会工作概论(修订本)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23.0 002731 社会工作实务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19.0 002751 社会问题概论 00275 社会问题 29.0 002771 行政管理学(附大纲) 00277 行政管理学 18.0 002778 行政管理学自学考试题典 00277 行政管理学 15.8 002821 个案社会工作 00282 个案社会工作 21.0 002831 社会工作行政 00283 社会行政 23.0 002841 心理咨询与治疗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16.0 002921 市政学(附大纲) 00292 市政学 19.6 00315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附大纲)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20.5 003181 公共政策(附大纲) 00318 公共政策 19.9 003211 中国文化概论(附大纲)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16.5 003451 ●秘书学与秘书工作(附大纲) 00345 秘书学概论 18.0 在徐州你就上徐州师大的自考就可以!如果还有什么需要的可以来问我,QQ:478776027,我第三年上自考了,今年毕业,对自考比较了解

似乎很多答案是错的!?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闽南师范大学是省内一本,省外二本。闽南师范大学,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授予单位。学校由原龙溪师范学校于1958年春设立的师范大专班发展而来,1963年参与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2018年,漳州农业学校并入闽南师范大学,设为闽南师范大学圆山校区。省内一本,省外二本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510自考00185商品流通概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87.16KB 201804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07.9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真的 虽然网上大多数 都是这个答案 但是确实错了 学过的 应该能看出来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试卷

可以网上搜索历年真题及答案多做多背一定能考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 B.生产工具C.劳动技能 D.劳动对象2.下列关于政治经济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的正确论断是( )A.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对立的,两者不可能统一B.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两者不可能对立C.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能做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能做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公式中,绵羊处于( )A.简单价值形式地位 B.相对价值形式地位C.等价形式地位 D.一般价值形式地位4.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平均劳动为尺度的 D.熟练劳动为尺度的5.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盈利,必须使其商品的( )A.个别价值等同于社会价值 B.社会价值提升为个别价值C.个别价值降到社会价值之下 D.个别价值提升到社会价值之上6.市场机制的内容不包括(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C.供求机制 D.保障机制7.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表现在( )A.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上B.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区别上C.资本流通公式和简单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上D.资本流通公式和货币流通量公式的区别上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是( )A.不变资本价值cB.可变资本价值vC.剩余价值mD.不变资本价值c与可变资本价值v之和9.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工人的(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实现的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实现的C.工作日不变,延长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1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A.进行资本积累的简单再生产 B.不进行资本积累的简单再生产C.进行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 D.不进行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11.公式W'-G'•G-W…P…W'表示的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C.商品资本的循环 D.商业资本的循环12.固定资本更新是( )A.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B.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根本原因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D.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1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 (v+m)=IIcB.I (v+m)>IIcC.I (c+v+m)=Ic+IIcD.II (c+v+m)=I(v+m)+II(v+m)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急剧下降 B.大批企业倒闭C.大量工人失业 D.生产相对过剩15.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计算依据是( )A.活劳动耗费 B.物化劳动耗费C.全部劳动耗费 D.资本耗费16.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C.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超额利润D.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17.平均利润的形成说明( )A.等量资本可以获得等量利润 B.等量资本可以获得等量剩余价值C.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剩余价值 D.资本与利润没有任何关系18.在一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决定利息率的实际是( )A.历史和道德因素 B.习惯和法律传统C.国家的政策法令 D.市场的自发作用19.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 )A.货币资本的企业 B.生产资本的企业C.商品资本的企业 D.职能资本的企业20.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存款利息率C.股息和股票的供求关系 D.股息和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21.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农业中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D.土地的等级差别和数量限制22.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 )A.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劳动力价值C.非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23.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 )A.垄断能创造价值 B.垄断能增加价值总量C.价值规律作用内容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24.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归根结底起因于(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C.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D.国家经济职能的变化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A.货币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和流通资本输出26.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表现为( )A.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C.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到借贷资本的国际化D.从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到社会资本的国际化27.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A.生产力水平低 B.科技教育落后C.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D.经济发展的依附性28.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C.货币全球化 D.资本社会化29.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和发展资料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中,注重公平主要体现在( )A.初次分配中 B.再分配中C.按劳分配中 D.按要素分配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C.劳动产品 D.生产者的劳动E.生产者的生活消费32.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地位商品的特点是(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C.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D.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E.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33.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 )A.名义工资不断提高,实际工资不断下降B.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C.实际工资不断提高,名义工资不断下降D.从长期看,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也呈上升趋势E.从长期看,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按相同比例上升34.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有( )A.以机器、厂房等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燃料、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E.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35.从本质上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需要作几点假设,包括( )A.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B.没有对外经济关系C.不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之中D.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与价值一致E.剩余价值率为100%36.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B.个别部门的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可能不一致C.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波动E.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37.下列有关商业利润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B.获得途径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其购买价格的差额C.来源于流通领域中的单纯商品买卖活动D.来源于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E.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38.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有( )A.绝对地租 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 D.矿山地租E.租金39.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组织的形式有( )A.卡特尔 B.辛迪加C.托拉斯 D.康采恩E.混合联合公司40.19世纪后期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表现在( )A.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B.垄断的产生和发展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E.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运用商品二因素理论,分析“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这句话。42.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的区别。43.简述商业流通费用及其分类。44.为什么说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45.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7.试分析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48.马克思运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和说明了哪些主要的经济理论或经济问题?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奶牛和肉牛在畜牧场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A.二者都是劳动对象B.二者都是劳动资料C.奶牛是劳动资料,肉牛是劳动对象D.肉牛是劳动资料,奶牛是劳动对象2.下列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状况B.生产力自身具有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C.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依靠新生产关系的推动D.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或最重要的社会条件3.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C.货币 D.变换价值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相互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C.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D.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5.下述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或两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D.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6.甲国购买乙国的先进技术用黄金支付,这里黄金执行的是( )A.流通手段职能 B.价格标准职能C.世界货币职能 D.价值尺度职能7.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三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依次是( )A.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B.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8.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D.只有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9.资本主义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是由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 )A.剩余价值构成的B.劳动力价值构成的C.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构成的D.创造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构成的10.利用工作日变化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工作日( )A.延长不受任何限制 B.只有最低限,没有最高限C.只有最高限,没有最低限 D.既有最低限,又有最高限11.P…W′— G′•G—W…P表示的是( )A.商业资本的循环 B.货币资本的循环C.生产资本的循环 D.商品资本的循环12.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D.所费资本和垫付资本13.固定资本更新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前提,是因为它能够( )A.推动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增加社会需求B.带动消费资料生产的回升,刺激生产发展C.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缓解供给和需求的矛盾D.促进生产力急剧增长,会加剧生产扩大与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14.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部类的内部交换可以使( )A.I (c+v+m)的价值补偿得以实现B.I (c+v+m)的实物替换得以实现C.I (c+△c)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D.I (c+△c)+ Ⅱ (c+△c)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严重不足 B.消费严重不足C.生产相对过剩 D.消费严重超前16.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可表示为( )A.c+m B.c+vC.v+m D.c+v+m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构成公式变成了( )A.w=c+v+m B.w=k+mC.w=k+P D.w=k+ 18.平均利润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A.大于平均利润 B.小于平均利润C.等于平均利润 D.等于垄断利润19.商业利润是( )A.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B.商业资本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C.产业资本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D.产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20.资本主义借贷资本的本质是( )A.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B.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C.为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服务的职能资本D.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1.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银行利润是银行雇员在( )A.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C.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D.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22.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租金是指( )A.完全由土地的使用所引起的费用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超额利润D.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全部货币额23.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24.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属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B.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C.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全面、自觉的调节D.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经济进行的计划管理25.以下不属于财政收入政策手段的是( )A.设置税种 B.调节税率C.发行国债 D.政府采购26.二战后,资本流向的突出变化是( )A.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资本B.经济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资本C.发达国家相互间投资的大幅度增加D.落后国家相互间投资的大幅度增加2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 )A.生产、资本、贸易的全球化B.生产、交换、消费的全球化C.资源、要素、资金的全球化D.资金、技术、人才的全球化28.当代的欧洲联盟已发展成为(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C.经济联盟 D.经济政治联合体2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少量企业股票( )A.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B.意味着工人改变了雇佣劳动者地位C.从根本上解决了劳资矛盾D.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劳资双方的经济关系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中注重效率主要是在( )A.初次分配中 B.再分配中C.按劳分配中 D.按要素分配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有关社会生产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A.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标志着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B.构成中既有人和物的因素,也有管理等因素C.反映其发展水平与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D.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E.它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32.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具有使用价值B.是以市场交换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C.是能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D.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物品E.具有交换的价值3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B.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C.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D.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34.资本家减少非劳动时间以加快资本周转的主要途径包括( )A.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性库存B.尽可能缩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C.尽力减少停工时间,提高劳动资料的利用率D.尽量缩短商品的销售时间E.尽量缩短商品的运输时间3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A.I (v+m)=ⅡcB.I (c+v+m)=ⅡcC.I (c+v+m)= Ic+Ⅱc D.Ⅱ (c+m)= I(v+m)+Ⅱ(v+m)E.Ⅱ (c+m)= Ic+Ⅱc36.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 )A.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B.各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利润率完全相等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它们的生产价格完全一致D.各部门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不一定完全一致E.各部门投入的等量资本会获得等量利润37.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 )A.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B.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借入资本的比率C.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D.是通过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实现的E.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38.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包括(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C.土地的经营垄断 D.土地的私人所有权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3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方式包括( )A.国家与私人共同投资建立企业B.国家收购私人企业,即国有化C.国家向私人企业注入一定资本D.国有企业吸收一定私人资本入股E.国有企业改制为私人企业4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经济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国内竞争的存在与发展C.国际竞争的存在与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E.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彻底改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重视生产力的状况?42.什么是商品经济?它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43.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什么?这种变动是否说明工人受剥削程度减轻了?44.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45.简述商业资本的作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46.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47.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是什么?48.试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呵呵 这个难回答。。。。因为自考有十来门科目,每科题目都不一样,说起来就麻烦了。。。。。很宽泛 一般有专业课和公共课程, 公共课有2门近代史还有毛概 和马经中一门 专业课 日语听说(口语) 基础日语(二) 高级日语(二) 英语(一) 日语阅读(二) 日语句法篇章法 日语听说(听力) 日语翻译(二)

实际上自考试题本身并不难,都是基础性知识内容,根据自考大纲和教材出题的,一般考生只要在考前进行周密的复习计划或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考试是非常轻松的。试题难度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主考学校或考试部门可以任意拔高或降低的。你是考本科的,就得用本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你是考专科的,就得用专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

  • 索引序列
  •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笔记
  •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
  • 自考流通经济学重点笔记
  •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真题
  • 现代流通经济学自考试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