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发布时间: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的一级学科,涵盖了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十多个二级学科。

该专业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强化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具有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可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他可适合在高等学校、科研部门、医药卫生、海关、商品检验检疫、食品、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和政府机关等单位和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和科技开发等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技术是一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学科强调应用生物学的现代知识和技术,以获得产品或服务为目的,进行各种生物资源包括生物分子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发展可能产业化的生物工艺。这一学科在医药、农牧渔、化工、环境、能源及军事上都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业坚持基础理论与开发应用研究并重,结合华南地区特点,着重向医药生物技术、微生物工程与资源微生物学以及农业生物技术方向发展。

该专业特别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基础,并且具备广泛、坚实的生物化学鱼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适应新世纪科学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能进入国内外的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其他可从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制备、环保工程及食品饮料、氨基酸、抗生素、有机酸、酶制剂等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也能从事生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监测等工作。

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作用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 三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说》——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 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环保 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细胞质 基质——营养物质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 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原核细胞 主要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 拟核 裸露DNA 细胞相对较小 细胞增殖 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分裂间期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 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细胞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表现最强的细胞是已启动分裂的干细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细胞癌变 细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癌细胞由于原癌基因从抑制变成激活状态,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的。 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细胞膜变化。 细胞衰老 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特征:水分减少,新陈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积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呼吸速度减慢,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第三章 生物新陈代谢 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表现(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酶 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 特征:高效性、专一性。 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 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必备条件: 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矿质元素的利用形式:N、P、Mg Ca、Fe 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 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 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全。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 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类型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自养型:光能自养、化能自养 异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植物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运动。 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 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果。 动物——体液 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 动物——神经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递 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 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 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 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理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 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迁徙、织网、哺乳) 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判断、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 学习主要是与大脑皮层有关。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单子叶:玉米、小麦、水稻 双子叶: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遗传和变异作用。 个体发育 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植物个体发育 花芽形成标志生殖生长的开始。 受精卵经过短暂休眠;受精极核不经休眠。 胚柄产生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发育。 动物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含色素的动物极总是朝上,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短暂而迅速的重演。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羊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遗传和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 DNA的探索: 转化因子的发现→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 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的书写。 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 生物变异 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 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优生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生物进化 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光对动物的影响很明显。(繁殖活动)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种群 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 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 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生物群落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 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据此实现对能量的多极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大学生物专业基础知识总结有以下七大点:

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二、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四、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五、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六、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七、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常考点: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拮抗作用、生物测定、载体、质粒、菌落原位杂交、效价、半连续发酵、补充发酵、抗生素、下游处理。

二、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系统,其载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载体:外源DNA不易进入受体细胞,他需要与某种工具重组后才能导入宿主细胞,以进行克隆和保存或者表达外源DNA中的遗传信息。

这种将外源DNA携带进受体细胞的工具称为载体。理想的载体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能稳定复弛型质粒的复制起始位点。(2构建的质粒克隆载体必须含有允许外源DNA片段克隆的位点,并且这样的克隆位点应尽可能多。(3)构建的质粒克隆载体必须含有供选择克隆子的标记基因。一个质粒克隆载体最好有两种选择标记基因,并且在选择标记基因区内有合适的克隆位点。当外源DNA片段插入克隆位点后,标记基因失活,成为选择克隆子的依据。(4)构建的质粒克隆载体DNA分子应尽可能的小。由于质粒转化受体细胞的效率同质粒DNA分子大小相关,小分子质粒的转化效率高,大于15kb的质粒转化效率明显下降。质粒克隆载体DNA分子小,意味着可承载较大的外源DNA片段。(5)根据特殊需要,使构建的质粒克隆载体中组装各种“元件(小”DNA片段),构建成不同用途的质粒克隆载体。微生物工程知识点

百度文库里找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自考生物工程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动物生理学、生态学等。自考报名条件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自考网上报名流程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推荐阅读:2022年4月各省成人自学考试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汇总2022年4月各省自考准考证及考试通知单打印时间及打印入口汇总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重点及笔记总结,供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本科知识点归纳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2)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3)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4)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5)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主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3)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4)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5)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1、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1)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2)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3)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8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8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5月,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8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你看看,够不?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世界濒危野生珍稀动物——黑颈鹤学名: grus nigricollis英文名: black-necked crane鹤科: gruidae分布: 在四川、云南、贵州越冬;在青海、西藏、甘肃等地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物:起飞的景凫 stig frode olsen (norway).jpg神经细胞典型结构7.人体必需氨基酸日需要量 氨基酸 3-6月婴儿 10-12儿童 成年人 组氨酸 28 - - 赖氨酸 103 60 12 亮氨酸 161 45 14 异亮氨酸 70 30 10 蛋氨酸+胱氨酸 58 27 13 苯丙氨酸+酪氨酸 125 27 14 苏氨酸 87 35 7 色氨酸 17 4 4 缬氨酸 93 33 10 合计 742 261 84 8.“生物导弹”疗法简介随着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进展,现已能制备抗肿瘤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人们以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导向系统”即载体,以抗癌的物质,如化疗药物、同位素或细胞溶素(lysin)作为“弹头”,制备成“生物导弹”。9.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简介因为具有融合各种细胞的能力,所以被广泛地用来进行细胞的异核体形成和培育杂种细胞。 10.贫血的种类a、营养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部分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11. 后基因组时代各国争夺生命科学制高点(一)美国继续领跑后基因组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起先是由美国提出的,而且54%的工作是由美国承担的. 提供总额为1.03亿美元的资助(二)日本力争打赢后基因组之战: 预算为814.16亿日元(三)英国继续把后基因组研究作为一个重点: 预算为5430万英镑的资金(四)中国加大后基因组研究投入: 投入6亿元(五)德国政府2004年5月决定,到2007年将为人类基因组的后续研究追加拨款1.35亿欧,(六)加拿大基因组机构出资1500万加元.挪威每年最少拨款3亿挪威克朗投入功能基因组研究。12.12种常见污染物1)二氧化硫(so2)2)悬浮颗粒物(如:粉尘、烟雾)3)氮氧化物(nox)4)一氧化碳(co)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碳氢化合物、甲醛)6)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o3) 7)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8)重金属(如:铅、镉)9)有毒化学品(如:氯气、氨气、氟化物)10)难闻气味11)放射性物质12)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13.世界上最致命毒药名单炭疽 引起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马尔堡病毒 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源马醉木 杜鹃花科,有神经性毒素死帽菇 含有几种危险物质,其中包括致人死命的毒素石头鱼 最毒也是最难看的海洋生物,也有人叫它为毒蚰内陆太攀蛇 世界十大毒蛇第一名肉毒毒素 已知微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二恶英 已知的毒性最大的化合物中的一种蓖麻毒素 从蓖麻籽中提炼出的剧毒化学物质砷 人们常说的砒霜14. 今天,我们怎么吃才安全?“四防”原则 : 防小:无品牌、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例如路边摊食品等 防散:散装食品 防低:价格过低食品 防异:异常形态食品: 五项饮食规则 第一,勿过量饮酒,因为过量饮酒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 第二,勿过多食用高脂肪饮食,过油腻的食品会促进肿瘤的生长,例如,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等等; 第三,适可而止地食用腌制食品,亚硝酸盐进入胃里会形成亚硝酸胺,而亚硝酸胺是确认的致癌物; 第四,不要食用霉变食品; 第五,少吃煎炸和辛辣食品。15.维生素的种类、作用及来源维生素a生理作用:1、构成视紫红质,维持暗适应;2、维持上皮细胞的健康;3、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病:1、夜盲症;2、皮肤干燥,毛囊角化;3、干眼病和角膜软化 食物来源:肝、蛋黄、鱼肝油、乳汁、绿叶蔬菜、胡萝卜、玉米等维生素d 生理作用:1、增加钙、磷在小肠吸收;2、调节钙磷代谢 缺乏病:1、儿童佝偻病;2成人骨质软化症 食物来源:1、鱼肝油、肝、蛋黄、乳脂;2、紫外线照射维生素b1生理作用:是脱羧辅酶的成分,参与糖代谢过程缺乏病:脚气病食物来源:谷类、哮母、豆类、干果、动物肝脏、瘦肉和蛋类维生素b2 生理作用:参与机体的生物氧化功能 缺乏病:口腔、皮肤和眼部疾病食物来源:绿叶蔬菜、黄豆、小麦、动物内脏、奶类蛋类、哮母维生素b6生理作用:参与蛋白质代谢缺乏病:无典型缺乏病食物来源:哮母、蛋黄、肝、谷类;细菌在肠道合成维生素b12生理作用:参与“一碳单位”代谢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缺乏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食物来源:肝、瘦肉;细菌在肠道合成维生素c生理作用:1、参与机体氧化-还原反应;2、参与羧基化反应;3、增加抵抗力;4、其它缺乏病:坏血症食物来源:柑橘、水果和新鲜绿叶蔬菜维生素d生理作用:1、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3、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4、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5、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缺乏病: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和软骨病。食物来源:深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e 生理作用:1、抗氧化作用;2、某些酶的抑制剂;3、与胶原代谢有关 缺乏病:1、巨细胞性溶血性贫血;2、雌、雄动物生殖系统受损 食物来源:1、麦胚油、柿子油、玉米油、花生油。2、绿叶蔬菜。3、肉、蛋、奶油、鱼肝油维生素k 生理作用: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缺乏病:皮下、肌肉、胃肠道出血食物来源:肝、菠菜;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pp生理作用:是辅酶的成分;参与生物氧化过程缺乏病:癞皮病食物来源:哮母、谷类、花生、豆类和肝脏叶酸生理作用:与蛋白质、核酸合成及红细胞、白细胞合成有关缺乏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食物来源:肝、哮母、绿叶蔬菜;肠道细菌合成16. 5种疾病有利健康发烧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发烧,这是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措施。病原体侵入人体,免疫细胞群起应战,其分泌的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 医学研究证实,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会随体温的升高而增强,同时高体温也使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造成病原体生长所需的微量铁离子供给不足,进而抑制病原体发育,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药物只是外援。所以,如果在发烧一开始就服退烧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机体的快速“消炎”法,对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等废物有积极的作用。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就会把加重炎症的脏东西都潴留在呼吸道里,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咳嗽时,应在保暖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由于咳嗽有时是神经性的,可以尽量转移注意力,同时避免胡椒、洋葱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如频繁咳嗽还伴有发烧、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流鼻血流鼻血是鼻前部的小血管破裂造成的。我们可以把这种流血看做是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在中医治疗中也有主动针刺放血去火的方法。当人们饮水减少、辛辣食物吃得较多、以及环境干燥,体内“上火”时,机体就常常自行选择薄弱的鼻黏膜“去火”。所以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血通常只从一个鼻孔流出来,90%的流血情况一般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 但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鼻血依然不止就应当及早检查。这时,你可以前倾身体、顺其自流,用纸巾轻轻吸去流出的鼻血。量较大时,捏紧鼻翼柔软处几分钟,或举起流血鼻孔的对侧手臂帮助止血。当然,鼻子大量流血不止时应立即就医,这往往是体内血管硬化、血压过高引起的。腹泻腹泻,尤其排泄物有异臭时,往往是身体正在排出来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过早使用止泻药,反而干扰身体的自我防御和平衡。 遭遇腹泻,我们可以采取因势利导法,例如喝一杯热水,帮助肠道尽快排完毒素。如果有严重的腹泻,便意频频、排便量少、肛门部有痉挛性疼痛,或排泄物带血,或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呕吐呕吐也是为了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吸收。若此时采用药物止吐,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危害健康。 如果是单纯呕吐,应适量补充水分,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还伴随有肠胃不适,就在补水的同时注意按摩胃部和腹部。呕吐后别着急进食,可以稍加活动,让身体舒展后再进食。若呕吐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17.dna探针dna探针技术又称分子杂交技术,是利用dna分子的变性、复性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对某一特异性dna序列进行探查的新技术。在临床性病病原体诊断上具有广泛的前景。dna探针(包括cdna探针)有三大优点:第一,这类探针多克隆在质粒载体中,可以无限繁殖,取之不尽,制备方法简便。其次,dna探针不易降解(相对rna而言),一般能有效抑制dna酶活性。第三,dna探针的标记方法较成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缺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pcr标记法等,能用于同位素和非同位素标记。18. 新一代兴奋剂——“基因兴奋剂” 随着体育界对使用兴奋剂行为打击力度日益加大,传统药物已很难逃过药检。一小部分为了追求成绩铤而走险的教练和运动员,已经将目标瞄准了更为隐蔽、更加危险的基因兴奋剂。使用"基因兴奋剂"(genedoping),就是指利用可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基因兴奋剂虽然可能给人体造成巨大的损害,但可以迅速提高选手们的速度、耐力,并使得选手变得更加强壮,这对一些急欲获得成功的选手具有致命的诱惑力。19.谁偷走了我们的健康①电脑可偷走维生素a原因解析:连续对着电脑工作3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就会缺乏营养,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因为它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②②酒精偷走维生素b1原因解析:酒精要在体内正常代谢,必须有足量维生素b1参与,因此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1供应不足。若不及时补充,将增大酒精对肝脏和脑神经的危害。长期缺乏甚至导致心脏病变,危及生命。③香烟偷走维生素c 原因解析:烟雾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会大量耗损维生素c。据统计,每吸一支烟约消耗掉体内储存的25毫克维生素c,如果是被动吸烟者,维生素c的损耗量更大,甚至可能高达50毫克。④咖啡偷走钙原因解析:咖啡因会溶解骨骼里的钙。据测定,每天所喝的咖啡超过两杯后,每多喝一杯将造成8毫克钙流失,增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⑤抗生素偷走正常菌群原因解析:抗生素在杀死致病菌的过程中,也会杀死体内一些对健康有益的细菌,尤其是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的正常菌群,造成胃肠道内菌群失调。20.衡量人体健康十大准则1.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8.牙齿清洁,牙龈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10.皮肤有弹性。21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节日(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2)国际睡眠日(3月21日)(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4)世界卫生日(4月7日)(5)世界哮喘日(5月7日) (6)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7)国际牛奶日(5月16日) (8)世界无烟日(5月31日)(9)国际禁毒日(6月26日)(10)世界人口日(7月11日)(11)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个星期)(12)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13)世界聋人日(9月28日)(14)国际老人节(10月1日)(15)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16)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17)国际盲人节(10月16日) (18)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 (20)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 (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12月1日) (22)世界残疾人日(12月5日)(23)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5日(24)全国爱耳日(3月3日) (25)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2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至4月21日) (27)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 (28)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 (29)全国母乳喂养日(5月20日)(30)全国助残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31)全国爱眼日(6月6日)(32)全国爱牙日(9月20日)(33)全国防治高血压日(10月8日)(34)全国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 (35)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11月第一周)22. 袁隆平感动中国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23.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向阳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的发育)。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的生态效应)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物质循环)5.“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光周期现象,虫媒花。)6.“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无性繁殖。)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有性繁殖。)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种间竞争。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明显,所以呈现红色。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这与萤火虫体内特殊物质的综合作用有关。萤火虫体内有虫荧光素这种特殊的发光物质,由三磷酸腺苷(atp)激活后,又被进入体内的氧和体内的酶氧化。这种氧化反应导致兴奋状态而发光。然后,光又经多脂肪细胞的下层反射出来。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激性。13.“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清·秦应阳的《飞蛾》)趋光性14.“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群聚现象。16.“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桢《斗鸡诗》)种内斗争。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变态发育。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食物链。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竞争20.“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内分泌失调.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

自考生物工程本科科目有15科,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理化学(二)、物理化学(二)(实践)、分子生物学、发酵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工程综合实习、毕业论文、高等数学(工本)、管理学原理、生物化学(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生命形态病毒不具备细胞形态,一般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核酸长链包括RNA与DNA,病毒复制时有DNA的直接进行转录,而含有RNA的病毒需要进行逆转录成DNA后再进行复制)。根据组成核酸的核苷酸数目计算,每一病毒颗粒的基因最多不过 300个。寄生于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也不能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因此病毒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地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只有在进入寄主细胞之后,它才可以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全套装备,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而也是能够演化的。 由于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机构,也不能独立地繁殖,因而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关于病毒的起源,有人认为病毒是由于寄生生活而高度退化的生物;有人认为病毒是从真核细胞脱离下来的一部分核酸和蛋白质颗粒;更多的人认为病毒是细胞形态发生以前的更低级的生命形态。近年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 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另外还发现一类只有蛋白质却没有核酸的朊粒,它可以在哺乳动物身上造成慢性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缩小了无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距离,说明无生命与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在原核生物之下,另辟一界,即病毒界是比较合理的。 2: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细胞的两大基本类型,它们反映细胞进化的两个阶段。把具有细胞形态的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现代生物学的一大进展。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线粒体、质体等膜细胞器,染色体只是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不含组蛋白及其他蛋白质,没有核膜。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菌,它们都是单生的或群体的单细胞生物。 细菌是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原核生物。大多数细菌都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细菌的主要营养方式是吸收异养,它分泌水解酶到体外,将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然后将小分子营养物吸收到体内。细菌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它们繁殖得很快,数量极大,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分解者,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和其他元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见土壤矿物质转化)。有些细菌能使无机物氧化,从中取得能来制造食物;有些细菌含有细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细菌光合作用的电子供体不是水而是其他化合物如硫化氢等。所以细菌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光合作用。细菌的繁殖为无性繁殖,在某些种类中存在两个细胞间交换遗传物质的一种原始的有性过程──细菌接合。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均属细菌。支原体无细胞壁,细胞非常微小,甚至比某些大的病毒粒还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是能够独立地进行生长和代谢活动的最小的生命形态。立克次氏体的酶系统不完全,它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葡萄糖或有机酸以产生ATP。衣原体没有能量代谢系统,不能制造ATP。大多数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活动,被认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生物。 蓝藻(也称蓝细菌)是能光合自养的原核生物,是单生的,或群体的,也有多细胞的。和细菌一样,蓝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肽聚糖,细胞也没有核膜和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器、叶绿体等。但蓝藻细胞有由膜组成的光合片层,这是细菌所没有的。蓝藻含有叶绿素a,这是高等植物也含有的而为细菌所没有的一种叶绿素。蓝藻还含有类胡萝卜素和蓝色色素──藻蓝蛋白(或称之为藻蓝素),某些种还有红色色素──藻红蛋白,这些光合色素分布于质膜和光合片层上。蓝藻的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用于还原CO2产生的H+,因而伴随着有机物的合成还产生分子氧,这和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截然不同。 最早的生命是在无游离氧的还原性大气环境中发生的(见生命起源),所以它们应该是厌氧的,又是异养的。从厌氧到好氧,从异养到自养,是进化史上的两个重大突破。蓝菌光合作用使地球大气从缺氧变为有氧,这样就改变了整个生态环境,为好氧生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生物进化展开了新的前景。在现代地球生态系统中,蓝菌仍然是生产者之一。 近年发现的原绿藻,含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从它们的光合色素的组成以及它们的细胞结构来看,很像绿藻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因此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 3:真核生物和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是结构更为复杂的细胞。它有线粒体等各种膜细胞器,有围以双层膜的细胞核,把位于核内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NA为长链分子,与组蛋白以及其他蛋白结合而成染色体。真核细胞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的结果使复制的染色体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原生生物是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的原始性不但表现在结构水平上,即停留在单细胞或其群体的水平,不分化成组织;也表现在营养方式的多样性上。原生生物有自养的、异养的和混合营养的。例如,眼虫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金黄滴虫除自养和腐食性营养外,还能和动物一样吞食有机食物颗粒。所以这些生物还没有明确地分化为动物、植物或真菌。根据这些特性,R.H.惠特克吸收上世纪E.海克尔的意见,将原生生物列为他的5界系统中的1界,即原生生物界。但是有些科学家主张撤销这 1界,他们的理由是原生生物界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过于庞杂,大部分原生生物显然可以归入动物、植物或者真菌,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原生生物也不难使用分类学的分析方法适当地确定归属。 植物是以光合自养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典型的植物细胞都含有液泡和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细胞质中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即含有光合色素的质体──叶绿体。绿藻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除叶绿素a外,还有叶绿素b。多种水生藻类,因辅助光合色素的组成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以水为电子供体的,因而都是放氧的。光合自养是植物界的主要营养方式,只有某些低等的单细胞藻类,进行混合营养。少数高等植物是寄生的,行次生的吸收异养,还有很少数高等植物能够捕捉小昆虫,进行吸收异养。植物界从单细胞绿藻到被子植物是沿着适应光合作用的方向发展的。在高等植物中植物体发生了光合器官(叶)、支持器官(茎)以及用于固定和吸收的器官(根)的分化。叶柄和众多分枝的茎支持片状的叶向四面展开,以获得最大的光照和吸收 CO2的面积。细胞也逐步分化形成专门用于光合作用、输导和覆盖等各种组织。大多数植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形成配子体和孢子体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在高等植物中,孢子体不断发展分化,而配子体则趋于简化。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也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真菌是以吸收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至少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是如此。细胞壁多含几丁质,也有含纤维素的。几丁质是一种含氨基葡萄糖的多糖,是昆虫等动物骨骼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壁从无几丁质。真菌细胞没有质体和光合色素。少数真菌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的基本构造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一整团菌丝叫菌丝体。有的菌丝以横隔分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有一个或多个核,有的菌丝无横隔而成为多核体。菌丝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机能。菌丝体常疏松如蛛网,以扩大吸收面积。真菌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式多样,主要是以无性或有性生殖产生的各种孢子作为繁殖单位。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在生态系统中,真菌是重要的分解者,分解作用的范围也许比细菌还要大一些。 粘菌是一种特殊的真菌。它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是真菌性的,而另一段则是动物性的,其结构、行为和取食方法与变形虫相似。粘菌被认为是介于真菌和动物之间的生物。 动物是以吞食为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吞食异养包括捕获、吞食、消化和吸收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动物体的结构是沿着适应吞食异养的方向发展的。单细胞动物吞入食物后形成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中被消化,然后透过膜而进入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溶酶体与之融合,是为细胞内消化。多细胞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细胞内消化逐渐为细胞外消化所取代,食物被捕获后在消化道内由消化腺分泌酶而被消化,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经消化道吸收,并通过循环系统而被输送给身体各部的细胞。与此相适应,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复杂的排泄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外呼吸系统以及复杂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组成了复杂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机构,调节和控制着全部生理过程。在全部生物中,只有动物的身体构造发展到如此复杂的高级水平。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是有机食物的消费者。在生命发展的早期,即在地球上只有蓝菌和细菌时,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和分解者组成的两环系统。随着真核生物特别是动物的产生和发展,两环生态系统发展成由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三环系统。出现了今日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从类病毒、病毒到植物、动物,生物拥有众多特征鲜明的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又有一系列中间环节,形成连续的谱系。同时由营养方式决定的三大进化方向,在生态系统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因而,进化既是时间过程,又是空间发展过程。生物从时间的历史渊源和空间的生活关系来讲,都是一个整体。 编辑本段生物的特征生物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属性。人们对这些共同的特征、属性和规律的认识,使内容十分丰富的生物学成为统一的知识体系。 生物化学的统一性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组成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例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不过20种左右,各种生物的核酸的单体都是核苷酸,种类不过8种,这些单体都以相同的方式组成蛋白质或者核酸的长链,它们的功能对于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同的,甚至在代谢途径中各个不同步骤所需要的酶也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都以 ATP的形式传递能量。生物化学的同一性深刻地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 多层次的结构模式19世纪德国科学家M.J.施莱登和T.A.H.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组成。这对于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从细菌到人都是适用的。细胞是由大量原子和分子所组成的非均质的系统。在结构上,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多糖等组成的多分子动态体系;从信息论观点看,细胞是遗传信息和代谢信息的传递系统;从化学观点看,细胞是由小分子合成的复杂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系统;从热力学观点看,细胞又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所有这些,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是一样的。 除细胞外,生物还有其他结构单位。在细胞之下有细胞器、分子和原子,在细胞之上有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单位。 生物的各种结构单位,按照复杂程度和逐级结合的关系而排列成一系列的等级,称为结构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上表现出的生命活动不仅取决于它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而且取决于特定的有序结构,因此在较高层次上可能出现较低的层次所不曾出现的性质和规律。 有序性和耗散结构生物是由大量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宏观系统(相对于研究亚原子事件的微观系统而言),它的代谢历程和空间结构都是有序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物理的化学的变化导致系统的无序性或随机性(即熵) 的增加。生物无休止的新陈代谢,不可避免地使系统内部的熵增涨,从而干扰和破坏系统的有序性。现代生物学证明,在生物体中同时还存在一种使熵减少的机制。20世纪60年代,I.普里戈任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按此理论,生物体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从环境中吸取以食物形式存在的低熵状态的物质和能,把它们转化为高熵状态后排出体外。这种不对称的交换使生物体和外界熵的交流出现负值,这样就可能抵消系统内熵的增涨。生物有序正是依赖新陈代谢这种能量耗散过程得以产生和维持的。(见耗散结构和生物有序) 稳态生物对体内的各种生命过程有良好的调节能力。生物所处的环境是多变的,但生物能够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自身的稳定。例如,人的体温保持在37℃上下,血液的酸度保持在 pH7.4左右等。这一概念先是由法国生物学家C.贝尔纳提出的。他指出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是自由和独立生活的条件。后来,美国生理学家W.B.坎农揭示内环境稳定是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保证的,并提出“稳态”一词。稳态概念的应用现在已远远超出个体内环境的范围。生物体的生物化学成分、代谢速率等都趋向稳态水平,甚至一个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在没有激烈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生命的连续性1855年R.C.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原已存在的细胞。这个概念对于现存的所有生物来说是正确的。除了最早的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在当时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发生的以外,生物只能来自已经存在的生物。只能通过繁殖来实现从亲代到子代的延续。因此,遗传是生命的基本属性。 1866年G.J.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20世纪20年代,以T.H.摩尔根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提出基因论,证明孟德尔假设的因子就是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基因,补充了一个新的规律,即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并证明这些规律在动物界和植物界是普遍适用的。40年代,J.莱德伯格发现细菌的有性杂交,M.德尔布吕克发现了噬菌体的交叉重组现象,从而证明病毒、原核生物和动物、植物都遵循同样的遗传规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明一切生物的基因的化学实体都是核酸(DNA和RNA),遗传信息都是以核苷酸的排列来编码的,DNA以半保留复制产生新的拷贝。在分子水平上,生命的连续性首先表现在基因物质DNA的连续性上。 个体发育通常是指多细胞生物从单个生殖细胞到成熟个体的成长过程。生物在一生中,每个细胞、每个组织、器官都随时间而发展变化,它在任何一个特定时间的状态都是本身发育的结果。生物个体发育是按一定的生长模式进行的稳定过程。个体发育的概念对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在原则上也是适用的。单细胞生物从一代到下一代经历一定的细胞周期,病毒的发育也要经历遗传物质的复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以及病毒颗粒的装配过程。因此,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的按一定规律进行的生活史。 对于个体发育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797年C.F.沃尔夫发表《发生论》,对鸡胚的发育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19世纪初К.M.贝尔提出胚层理论,指出胚胎组织和器官的发生是以内、中、外三个胚层为出发点的。20世纪初,H.施佩曼及其学派通过把胚胎组织从一处移植到另一处能改变其发育过程和方向的实验,证明了胚胎发育是通过各部分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现代生物学证明,个体发育是由遗传信息所控制的,不论是在分子层次上,还是在细胞、组织、个体层次上,发育的基本模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进化1859年C.R.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的出版,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进化是普遍的生物学现象。每个细胞、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演变历史,都在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它们目前的状态是它们本身进化演变的结果。进化导致物种的分化,生物不再被认为是一大堆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物种。生物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自然谱系,各种生物,归根结底,都来自一个最原始的生命类型。生物不仅有一个复杂的纵深层次(从生物圈到生物大分子),它还具有个体发育历史和种系进化历史,有一个极广阔的历史横幅。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在自然界里,生物的个体总是组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群落。群落和它所在的无生命环境组成了生物地理复合体──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种群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譬如,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利用日光能制造食物;动物包括人在内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生物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任何一个生物,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功能,生活习性和行为,同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总是相对适应的。这种适应是长期演变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上面这些叙述,不难看到,尽管生物世界存在惊人的多样性,但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遵循共同的规律。生物就是这样的一个统一而又多样的物质世界。因而,生物学也就是一个统一而又十分丰富的知识领域。 编辑本段研究方法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学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这些方法依次兴起,成为一定时期的主要研究手段。现在,这些方法综合而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研究框架。 观察描述的方法在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早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学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体可测量的性质,即时间、运动和质量。物理学把数学应用于研究物理现象,发现这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并用演绎法推算出这些关系的后果。生物学的研究则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18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开拓和许多探险家的活动,生物学记录的物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于是生物分类学首先发展起来。生物分类学者搜集物种进行鉴别、整理,描述的方法获得巨大发展。要明确地鉴别不同物种就必须用统一的、规范的术语为物种命名,这又需要对各种各样形态的器官作细致的分类,并制定规范的术语为器官命名。这一繁重的术语制定工作,主要是C.von林奈完成的。人们使用这些比较精确的描述方法收集了大量动、植物分类学材料及形态学和解剖学的材料。 比较的方法18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不仅积累了大量分类学材料,而且积累了许多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作分类研究已经不够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种的各种性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它们归并成自然的类群。比较的方法便被应用于生物学。 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从物种之间的类似性找到生物的结构模式、原型甚至某种共同的结构单元。G.居维叶在动物学方面,J.W.von歌德在植物学方面,是用比较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的著名学者。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愈来愈深刻地揭示动物和植物结构上的统一性,势必触及各个不同类型生物的起源问题。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进化论战胜了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进化论的胜利又给比较的方法以巨大的影响。早期的比较,还仅仅是静态的共时的比较,在进化论确立后,比较就成为动态的历史的比较了。现存的任何一个物种以及生物的任何一种形态,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因而用比较的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的生物学仅仅是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作宏观的描述。1665年英国R.胡克用他自制的复式单孔反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看到软木是由他称为细胞的盒状小室组成的。从此,生物学的观察和描述进入了显微领域。但是在17世纪,人们还不能理解细胞这样的显微结构有何等重要意义。那时的显微镜未能消除使影像失真的色环,因而还不能清楚地辨认细胞结构。19世纪30年代,消色差显微镜问世,使人们得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情况。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万的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比较形态学者和比较解剖学者多年来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终于有了结果。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观察和描述深入到显微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也是比较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实验的方法前面提到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有时也要对研究对象作某些处理,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观察自然发生的现象,而不是要考察这种处理所引起的效应。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实验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7世纪前后生物学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学实验,如英国生理学家W.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实验,J.B.van黑尔蒙特关于柳树生长的实验等。然而在那时,生物学的实验并没有发展起来,这是因为物理学、化学还没有为生物学实验准备好条件,活力论还占统治地位。很多人甚至认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学只能起很小的作用。 到了19世纪,物理学、化学比较成熟了,生物学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首先是生理学,然后是细菌学和生物化学相继成为明确的实验性的学科。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学等少数学科,大多数的生物学领域都因为应用了实验方法而取得新进展。 系统的方法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展,艾根提出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的超循环理论,20世纪90年代曾邦哲的系统遗传学及系统医药学、系统生物工程概念发表。随着基因组计划、生物信息学发展,高通量生物技术、生物计算软件设计的应用,带来系统生物学新的时期,形成系统生物学“omics”组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 - 系统生物技术的发展,国际国内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建立而进入系统生物学时代。

你看看,够不?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世界濒危野生珍稀动物——黑颈鹤学名: grus nigricollis英文名: black-necked crane鹤科: gruidae分布: 在四川、云南、贵州越冬;在青海、西藏、甘肃等地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物:起飞的景凫 stig frode olsen (norway).jpg神经细胞典型结构7.人体必需氨基酸日需要量 氨基酸 3-6月婴儿 10-12儿童 成年人 组氨酸 28 - - 赖氨酸 103 60 12 亮氨酸 161 45 14 异亮氨酸 70 30 10 蛋氨酸+胱氨酸 58 27 13 苯丙氨酸+酪氨酸 125 27 14 苏氨酸 87 35 7 色氨酸 17 4 4 缬氨酸 93 33 10 合计 742 261 84 8.“生物导弹”疗法简介随着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进展,现已能制备抗肿瘤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人们以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导向系统”即载体,以抗癌的物质,如化疗药物、同位素或细胞溶素(lysin)作为“弹头”,制备成“生物导弹”。9.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简介因为具有融合各种细胞的能力,所以被广泛地用来进行细胞的异核体形成和培育杂种细胞。 10.贫血的种类a、营养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部分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11. 后基因组时代各国争夺生命科学制高点(一)美国继续领跑后基因组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起先是由美国提出的,而且54%的工作是由美国承担的. 提供总额为1.03亿美元的资助(二)日本力争打赢后基因组之战: 预算为814.16亿日元(三)英国继续把后基因组研究作为一个重点: 预算为5430万英镑的资金(四)中国加大后基因组研究投入: 投入6亿元(五)德国政府2004年5月决定,到2007年将为人类基因组的后续研究追加拨款1.35亿欧,(六)加拿大基因组机构出资1500万加元.挪威每年最少拨款3亿挪威克朗投入功能基因组研究。12.12种常见污染物1)二氧化硫(so2)2)悬浮颗粒物(如:粉尘、烟雾)3)氮氧化物(nox)4)一氧化碳(co)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碳氢化合物、甲醛)6)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o3) 7)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8)重金属(如:铅、镉)9)有毒化学品(如:氯气、氨气、氟化物)10)难闻气味11)放射性物质12)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13.世界上最致命毒药名单炭疽 引起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马尔堡病毒 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源马醉木 杜鹃花科,有神经性毒素死帽菇 含有几种危险物质,其中包括致人死命的毒素石头鱼 最毒也是最难看的海洋生物,也有人叫它为毒蚰内陆太攀蛇 世界十大毒蛇第一名肉毒毒素 已知微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二恶英 已知的毒性最大的化合物中的一种蓖麻毒素 从蓖麻籽中提炼出的剧毒化学物质砷 人们常说的砒霜14. 今天,我们怎么吃才安全?“四防”原则 : 防小:无品牌、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例如路边摊食品等 防散:散装食品 防低:价格过低食品 防异:异常形态食品: 五项饮食规则 第一,勿过量饮酒,因为过量饮酒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 第二,勿过多食用高脂肪饮食,过油腻的食品会促进肿瘤的生长,例如,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等等; 第三,适可而止地食用腌制食品,亚硝酸盐进入胃里会形成亚硝酸胺,而亚硝酸胺是确认的致癌物; 第四,不要食用霉变食品; 第五,少吃煎炸和辛辣食品。15.维生素的种类、作用及来源维生素a生理作用:1、构成视紫红质,维持暗适应;2、维持上皮细胞的健康;3、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病:1、夜盲症;2、皮肤干燥,毛囊角化;3、干眼病和角膜软化 食物来源:肝、蛋黄、鱼肝油、乳汁、绿叶蔬菜、胡萝卜、玉米等维生素d 生理作用:1、增加钙、磷在小肠吸收;2、调节钙磷代谢 缺乏病:1、儿童佝偻病;2成人骨质软化症 食物来源:1、鱼肝油、肝、蛋黄、乳脂;2、紫外线照射维生素b1生理作用:是脱羧辅酶的成分,参与糖代谢过程缺乏病:脚气病食物来源:谷类、哮母、豆类、干果、动物肝脏、瘦肉和蛋类维生素b2 生理作用:参与机体的生物氧化功能 缺乏病:口腔、皮肤和眼部疾病食物来源:绿叶蔬菜、黄豆、小麦、动物内脏、奶类蛋类、哮母维生素b6生理作用:参与蛋白质代谢缺乏病:无典型缺乏病食物来源:哮母、蛋黄、肝、谷类;细菌在肠道合成维生素b12生理作用:参与“一碳单位”代谢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缺乏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食物来源:肝、瘦肉;细菌在肠道合成维生素c生理作用:1、参与机体氧化-还原反应;2、参与羧基化反应;3、增加抵抗力;4、其它缺乏病:坏血症食物来源:柑橘、水果和新鲜绿叶蔬菜维生素d生理作用:1、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3、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4、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5、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缺乏病: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和软骨病。食物来源:深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e 生理作用:1、抗氧化作用;2、某些酶的抑制剂;3、与胶原代谢有关 缺乏病:1、巨细胞性溶血性贫血;2、雌、雄动物生殖系统受损 食物来源:1、麦胚油、柿子油、玉米油、花生油。2、绿叶蔬菜。3、肉、蛋、奶油、鱼肝油维生素k 生理作用: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缺乏病:皮下、肌肉、胃肠道出血食物来源:肝、菠菜;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pp生理作用:是辅酶的成分;参与生物氧化过程缺乏病:癞皮病食物来源:哮母、谷类、花生、豆类和肝脏叶酸生理作用:与蛋白质、核酸合成及红细胞、白细胞合成有关缺乏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食物来源:肝、哮母、绿叶蔬菜;肠道细菌合成16. 5种疾病有利健康发烧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发烧,这是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措施。病原体侵入人体,免疫细胞群起应战,其分泌的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 医学研究证实,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会随体温的升高而增强,同时高体温也使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造成病原体生长所需的微量铁离子供给不足,进而抑制病原体发育,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药物只是外援。所以,如果在发烧一开始就服退烧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机体的快速“消炎”法,对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等废物有积极的作用。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就会把加重炎症的脏东西都潴留在呼吸道里,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咳嗽时,应在保暖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由于咳嗽有时是神经性的,可以尽量转移注意力,同时避免胡椒、洋葱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如频繁咳嗽还伴有发烧、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流鼻血流鼻血是鼻前部的小血管破裂造成的。我们可以把这种流血看做是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在中医治疗中也有主动针刺放血去火的方法。当人们饮水减少、辛辣食物吃得较多、以及环境干燥,体内“上火”时,机体就常常自行选择薄弱的鼻黏膜“去火”。所以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血通常只从一个鼻孔流出来,90%的流血情况一般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 但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鼻血依然不止就应当及早检查。这时,你可以前倾身体、顺其自流,用纸巾轻轻吸去流出的鼻血。量较大时,捏紧鼻翼柔软处几分钟,或举起流血鼻孔的对侧手臂帮助止血。当然,鼻子大量流血不止时应立即就医,这往往是体内血管硬化、血压过高引起的。腹泻腹泻,尤其排泄物有异臭时,往往是身体正在排出来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过早使用止泻药,反而干扰身体的自我防御和平衡。 遭遇腹泻,我们可以采取因势利导法,例如喝一杯热水,帮助肠道尽快排完毒素。如果有严重的腹泻,便意频频、排便量少、肛门部有痉挛性疼痛,或排泄物带血,或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呕吐呕吐也是为了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吸收。若此时采用药物止吐,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危害健康。 如果是单纯呕吐,应适量补充水分,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还伴随有肠胃不适,就在补水的同时注意按摩胃部和腹部。呕吐后别着急进食,可以稍加活动,让身体舒展后再进食。若呕吐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17.dna探针dna探针技术又称分子杂交技术,是利用dna分子的变性、复性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对某一特异性dna序列进行探查的新技术。在临床性病病原体诊断上具有广泛的前景。dna探针(包括cdna探针)有三大优点:第一,这类探针多克隆在质粒载体中,可以无限繁殖,取之不尽,制备方法简便。其次,dna探针不易降解(相对rna而言),一般能有效抑制dna酶活性。第三,dna探针的标记方法较成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缺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pcr标记法等,能用于同位素和非同位素标记。18. 新一代兴奋剂——“基因兴奋剂” 随着体育界对使用兴奋剂行为打击力度日益加大,传统药物已很难逃过药检。一小部分为了追求成绩铤而走险的教练和运动员,已经将目标瞄准了更为隐蔽、更加危险的基因兴奋剂。使用"基因兴奋剂"(genedoping),就是指利用可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基因兴奋剂虽然可能给人体造成巨大的损害,但可以迅速提高选手们的速度、耐力,并使得选手变得更加强壮,这对一些急欲获得成功的选手具有致命的诱惑力。19.谁偷走了我们的健康①电脑可偷走维生素a原因解析:连续对着电脑工作3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就会缺乏营养,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因为它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②②酒精偷走维生素b1原因解析:酒精要在体内正常代谢,必须有足量维生素b1参与,因此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1供应不足。若不及时补充,将增大酒精对肝脏和脑神经的危害。长期缺乏甚至导致心脏病变,危及生命。③香烟偷走维生素c 原因解析:烟雾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会大量耗损维生素c。据统计,每吸一支烟约消耗掉体内储存的25毫克维生素c,如果是被动吸烟者,维生素c的损耗量更大,甚至可能高达50毫克。④咖啡偷走钙原因解析:咖啡因会溶解骨骼里的钙。据测定,每天所喝的咖啡超过两杯后,每多喝一杯将造成8毫克钙流失,增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⑤抗生素偷走正常菌群原因解析:抗生素在杀死致病菌的过程中,也会杀死体内一些对健康有益的细菌,尤其是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的正常菌群,造成胃肠道内菌群失调。20.衡量人体健康十大准则1.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8.牙齿清洁,牙龈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10.皮肤有弹性。21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节日(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2)国际睡眠日(3月21日)(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4)世界卫生日(4月7日)(5)世界哮喘日(5月7日) (6)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7)国际牛奶日(5月16日) (8)世界无烟日(5月31日)(9)国际禁毒日(6月26日)(10)世界人口日(7月11日)(11)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个星期)(12)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13)世界聋人日(9月28日)(14)国际老人节(10月1日)(15)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16)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17)国际盲人节(10月16日) (18)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 (20)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 (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12月1日) (22)世界残疾人日(12月5日)(23)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5日(24)全国爱耳日(3月3日) (25)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2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至4月21日) (27)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 (28)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 (29)全国母乳喂养日(5月20日)(30)全国助残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31)全国爱眼日(6月6日)(32)全国爱牙日(9月20日)(33)全国防治高血压日(10月8日)(34)全国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 (35)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11月第一周)22. 袁隆平感动中国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23.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向阳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的发育)。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的生态效应)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物质循环)5.“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光周期现象,虫媒花。)6.“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无性繁殖。)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有性繁殖。)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种间竞争。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明显,所以呈现红色。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这与萤火虫体内特殊物质的综合作用有关。萤火虫体内有虫荧光素这种特殊的发光物质,由三磷酸腺苷(atp)激活后,又被进入体内的氧和体内的酶氧化。这种氧化反应导致兴奋状态而发光。然后,光又经多脂肪细胞的下层反射出来。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激性。13.“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清·秦应阳的《飞蛾》)趋光性14.“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群聚现象。16.“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桢《斗鸡诗》)种内斗争。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变态发育。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食物链。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竞争20.“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内分泌失调.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总结

一般自考辅导试卷有专门的历次考试试题。自考书籍主要是教材、大纲和辅导书,模拟题历次考试真题,可以在网上查询,或者有销售那种历次考试真题的试卷,就会有配套的辅导资料,这些试题就可以拿过来当作模拟试卷做一做。

但是现在更多的时候,虽然网上铺天盖地都是试题资料,但是免费资料越来越少,需要你单独进行付费购买的情况越来越多了,这也体现了知识产权需要保护的一种理念。

如果要购买教材,建议去自考网看下,买书必须买代码和考试科目的代码一致的,才可以。

查找试卷的网站,可以去这几家看看,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淘豆网,自考题库网,等等,相当多。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他们也会提供一些试题资料的,自己可以多多查找,货比三家,最后选择一个,专门当作练习的入口,需要付费的时候,也要主动一点,毕竟是为了自己的学习,为了自己的前途,适当进行一点投入也是应该的。

近代生物学指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结束时间段所发展起来的生物科学。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生物学研究中,主要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时代。生物学的各主要领域都获得较大的进展。如细胞学说的提出,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定律的发现。巴赫和巴斯德等人则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使其在农业和医学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巴普洛夫等人推动了动物生理学的巨大发展。…… 近现代生物学最有影响力的进展(个人认为):1,生物进化——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细胞生物学——细胞学说的提出 1838~1839 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 1858 年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这一学说的建立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革命导师 恩格斯 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并誉为 19 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之一。3,遗传学——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了现在称为孟德尔定律的遗传规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1875~1884年弗莱明、施特拉斯布格、贝内登、赫特维希等的发现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奠定了基础。生物遗传规律和染色体、基因等被联系在一起。…… 20世纪的生物学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

百度文库里找

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生命形态病毒不具备细胞形态,一般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核酸长链包括RNA与DNA,病毒复制时有DNA的直接进行转录,而含有RNA的病毒需要进行逆转录成DNA后再进行复制)。根据组成核酸的核苷酸数目计算,每一病毒颗粒的基因最多不过 300个。寄生于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也不能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因此病毒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地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只有在进入寄主细胞之后,它才可以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全套装备,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而也是能够演化的。 由于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机构,也不能独立地繁殖,因而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关于病毒的起源,有人认为病毒是由于寄生生活而高度退化的生物;有人认为病毒是从真核细胞脱离下来的一部分核酸和蛋白质颗粒;更多的人认为病毒是细胞形态发生以前的更低级的生命形态。近年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 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另外还发现一类只有蛋白质却没有核酸的朊粒,它可以在哺乳动物身上造成慢性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缩小了无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距离,说明无生命与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在原核生物之下,另辟一界,即病毒界是比较合理的。 2: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细胞的两大基本类型,它们反映细胞进化的两个阶段。把具有细胞形态的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现代生物学的一大进展。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线粒体、质体等膜细胞器,染色体只是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不含组蛋白及其他蛋白质,没有核膜。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菌,它们都是单生的或群体的单细胞生物。 细菌是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原核生物。大多数细菌都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细菌的主要营养方式是吸收异养,它分泌水解酶到体外,将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然后将小分子营养物吸收到体内。细菌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它们繁殖得很快,数量极大,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分解者,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和其他元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见土壤矿物质转化)。有些细菌能使无机物氧化,从中取得能来制造食物;有些细菌含有细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细菌光合作用的电子供体不是水而是其他化合物如硫化氢等。所以细菌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光合作用。细菌的繁殖为无性繁殖,在某些种类中存在两个细胞间交换遗传物质的一种原始的有性过程──细菌接合。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均属细菌。支原体无细胞壁,细胞非常微小,甚至比某些大的病毒粒还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是能够独立地进行生长和代谢活动的最小的生命形态。立克次氏体的酶系统不完全,它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葡萄糖或有机酸以产生ATP。衣原体没有能量代谢系统,不能制造ATP。大多数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活动,被认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生物。 蓝藻(也称蓝细菌)是能光合自养的原核生物,是单生的,或群体的,也有多细胞的。和细菌一样,蓝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肽聚糖,细胞也没有核膜和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器、叶绿体等。但蓝藻细胞有由膜组成的光合片层,这是细菌所没有的。蓝藻含有叶绿素a,这是高等植物也含有的而为细菌所没有的一种叶绿素。蓝藻还含有类胡萝卜素和蓝色色素──藻蓝蛋白(或称之为藻蓝素),某些种还有红色色素──藻红蛋白,这些光合色素分布于质膜和光合片层上。蓝藻的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用于还原CO2产生的H+,因而伴随着有机物的合成还产生分子氧,这和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截然不同。 最早的生命是在无游离氧的还原性大气环境中发生的(见生命起源),所以它们应该是厌氧的,又是异养的。从厌氧到好氧,从异养到自养,是进化史上的两个重大突破。蓝菌光合作用使地球大气从缺氧变为有氧,这样就改变了整个生态环境,为好氧生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生物进化展开了新的前景。在现代地球生态系统中,蓝菌仍然是生产者之一。 近年发现的原绿藻,含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从它们的光合色素的组成以及它们的细胞结构来看,很像绿藻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因此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 3:真核生物和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是结构更为复杂的细胞。它有线粒体等各种膜细胞器,有围以双层膜的细胞核,把位于核内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NA为长链分子,与组蛋白以及其他蛋白结合而成染色体。真核细胞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的结果使复制的染色体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原生生物是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的原始性不但表现在结构水平上,即停留在单细胞或其群体的水平,不分化成组织;也表现在营养方式的多样性上。原生生物有自养的、异养的和混合营养的。例如,眼虫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金黄滴虫除自养和腐食性营养外,还能和动物一样吞食有机食物颗粒。所以这些生物还没有明确地分化为动物、植物或真菌。根据这些特性,R.H.惠特克吸收上世纪E.海克尔的意见,将原生生物列为他的5界系统中的1界,即原生生物界。但是有些科学家主张撤销这 1界,他们的理由是原生生物界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过于庞杂,大部分原生生物显然可以归入动物、植物或者真菌,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原生生物也不难使用分类学的分析方法适当地确定归属。 植物是以光合自养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典型的植物细胞都含有液泡和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细胞质中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即含有光合色素的质体──叶绿体。绿藻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除叶绿素a外,还有叶绿素b。多种水生藻类,因辅助光合色素的组成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以水为电子供体的,因而都是放氧的。光合自养是植物界的主要营养方式,只有某些低等的单细胞藻类,进行混合营养。少数高等植物是寄生的,行次生的吸收异养,还有很少数高等植物能够捕捉小昆虫,进行吸收异养。植物界从单细胞绿藻到被子植物是沿着适应光合作用的方向发展的。在高等植物中植物体发生了光合器官(叶)、支持器官(茎)以及用于固定和吸收的器官(根)的分化。叶柄和众多分枝的茎支持片状的叶向四面展开,以获得最大的光照和吸收 CO2的面积。细胞也逐步分化形成专门用于光合作用、输导和覆盖等各种组织。大多数植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形成配子体和孢子体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在高等植物中,孢子体不断发展分化,而配子体则趋于简化。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也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真菌是以吸收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至少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是如此。细胞壁多含几丁质,也有含纤维素的。几丁质是一种含氨基葡萄糖的多糖,是昆虫等动物骨骼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壁从无几丁质。真菌细胞没有质体和光合色素。少数真菌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的基本构造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一整团菌丝叫菌丝体。有的菌丝以横隔分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有一个或多个核,有的菌丝无横隔而成为多核体。菌丝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机能。菌丝体常疏松如蛛网,以扩大吸收面积。真菌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式多样,主要是以无性或有性生殖产生的各种孢子作为繁殖单位。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在生态系统中,真菌是重要的分解者,分解作用的范围也许比细菌还要大一些。 粘菌是一种特殊的真菌。它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是真菌性的,而另一段则是动物性的,其结构、行为和取食方法与变形虫相似。粘菌被认为是介于真菌和动物之间的生物。 动物是以吞食为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吞食异养包括捕获、吞食、消化和吸收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动物体的结构是沿着适应吞食异养的方向发展的。单细胞动物吞入食物后形成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中被消化,然后透过膜而进入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溶酶体与之融合,是为细胞内消化。多细胞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细胞内消化逐渐为细胞外消化所取代,食物被捕获后在消化道内由消化腺分泌酶而被消化,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经消化道吸收,并通过循环系统而被输送给身体各部的细胞。与此相适应,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复杂的排泄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外呼吸系统以及复杂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组成了复杂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机构,调节和控制着全部生理过程。在全部生物中,只有动物的身体构造发展到如此复杂的高级水平。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是有机食物的消费者。在生命发展的早期,即在地球上只有蓝菌和细菌时,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和分解者组成的两环系统。随着真核生物特别是动物的产生和发展,两环生态系统发展成由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三环系统。出现了今日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从类病毒、病毒到植物、动物,生物拥有众多特征鲜明的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又有一系列中间环节,形成连续的谱系。同时由营养方式决定的三大进化方向,在生态系统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因而,进化既是时间过程,又是空间发展过程。生物从时间的历史渊源和空间的生活关系来讲,都是一个整体。 编辑本段生物的特征生物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属性。人们对这些共同的特征、属性和规律的认识,使内容十分丰富的生物学成为统一的知识体系。 生物化学的统一性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组成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例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不过20种左右,各种生物的核酸的单体都是核苷酸,种类不过8种,这些单体都以相同的方式组成蛋白质或者核酸的长链,它们的功能对于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同的,甚至在代谢途径中各个不同步骤所需要的酶也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都以 ATP的形式传递能量。生物化学的同一性深刻地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 多层次的结构模式19世纪德国科学家M.J.施莱登和T.A.H.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组成。这对于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从细菌到人都是适用的。细胞是由大量原子和分子所组成的非均质的系统。在结构上,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多糖等组成的多分子动态体系;从信息论观点看,细胞是遗传信息和代谢信息的传递系统;从化学观点看,细胞是由小分子合成的复杂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系统;从热力学观点看,细胞又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所有这些,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是一样的。 除细胞外,生物还有其他结构单位。在细胞之下有细胞器、分子和原子,在细胞之上有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单位。 生物的各种结构单位,按照复杂程度和逐级结合的关系而排列成一系列的等级,称为结构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上表现出的生命活动不仅取决于它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而且取决于特定的有序结构,因此在较高层次上可能出现较低的层次所不曾出现的性质和规律。 有序性和耗散结构生物是由大量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宏观系统(相对于研究亚原子事件的微观系统而言),它的代谢历程和空间结构都是有序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物理的化学的变化导致系统的无序性或随机性(即熵) 的增加。生物无休止的新陈代谢,不可避免地使系统内部的熵增涨,从而干扰和破坏系统的有序性。现代生物学证明,在生物体中同时还存在一种使熵减少的机制。20世纪60年代,I.普里戈任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按此理论,生物体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从环境中吸取以食物形式存在的低熵状态的物质和能,把它们转化为高熵状态后排出体外。这种不对称的交换使生物体和外界熵的交流出现负值,这样就可能抵消系统内熵的增涨。生物有序正是依赖新陈代谢这种能量耗散过程得以产生和维持的。(见耗散结构和生物有序) 稳态生物对体内的各种生命过程有良好的调节能力。生物所处的环境是多变的,但生物能够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自身的稳定。例如,人的体温保持在37℃上下,血液的酸度保持在 pH7.4左右等。这一概念先是由法国生物学家C.贝尔纳提出的。他指出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是自由和独立生活的条件。后来,美国生理学家W.B.坎农揭示内环境稳定是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保证的,并提出“稳态”一词。稳态概念的应用现在已远远超出个体内环境的范围。生物体的生物化学成分、代谢速率等都趋向稳态水平,甚至一个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在没有激烈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生命的连续性1855年R.C.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原已存在的细胞。这个概念对于现存的所有生物来说是正确的。除了最早的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在当时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发生的以外,生物只能来自已经存在的生物。只能通过繁殖来实现从亲代到子代的延续。因此,遗传是生命的基本属性。 1866年G.J.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20世纪20年代,以T.H.摩尔根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提出基因论,证明孟德尔假设的因子就是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基因,补充了一个新的规律,即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并证明这些规律在动物界和植物界是普遍适用的。40年代,J.莱德伯格发现细菌的有性杂交,M.德尔布吕克发现了噬菌体的交叉重组现象,从而证明病毒、原核生物和动物、植物都遵循同样的遗传规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明一切生物的基因的化学实体都是核酸(DNA和RNA),遗传信息都是以核苷酸的排列来编码的,DNA以半保留复制产生新的拷贝。在分子水平上,生命的连续性首先表现在基因物质DNA的连续性上。 个体发育通常是指多细胞生物从单个生殖细胞到成熟个体的成长过程。生物在一生中,每个细胞、每个组织、器官都随时间而发展变化,它在任何一个特定时间的状态都是本身发育的结果。生物个体发育是按一定的生长模式进行的稳定过程。个体发育的概念对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在原则上也是适用的。单细胞生物从一代到下一代经历一定的细胞周期,病毒的发育也要经历遗传物质的复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以及病毒颗粒的装配过程。因此,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的按一定规律进行的生活史。 对于个体发育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797年C.F.沃尔夫发表《发生论》,对鸡胚的发育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19世纪初К.M.贝尔提出胚层理论,指出胚胎组织和器官的发生是以内、中、外三个胚层为出发点的。20世纪初,H.施佩曼及其学派通过把胚胎组织从一处移植到另一处能改变其发育过程和方向的实验,证明了胚胎发育是通过各部分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现代生物学证明,个体发育是由遗传信息所控制的,不论是在分子层次上,还是在细胞、组织、个体层次上,发育的基本模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进化1859年C.R.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的出版,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进化是普遍的生物学现象。每个细胞、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演变历史,都在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它们目前的状态是它们本身进化演变的结果。进化导致物种的分化,生物不再被认为是一大堆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物种。生物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自然谱系,各种生物,归根结底,都来自一个最原始的生命类型。生物不仅有一个复杂的纵深层次(从生物圈到生物大分子),它还具有个体发育历史和种系进化历史,有一个极广阔的历史横幅。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在自然界里,生物的个体总是组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群落。群落和它所在的无生命环境组成了生物地理复合体──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种群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譬如,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利用日光能制造食物;动物包括人在内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生物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任何一个生物,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功能,生活习性和行为,同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总是相对适应的。这种适应是长期演变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上面这些叙述,不难看到,尽管生物世界存在惊人的多样性,但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遵循共同的规律。生物就是这样的一个统一而又多样的物质世界。因而,生物学也就是一个统一而又十分丰富的知识领域。 编辑本段研究方法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学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这些方法依次兴起,成为一定时期的主要研究手段。现在,这些方法综合而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研究框架。 观察描述的方法在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早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学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体可测量的性质,即时间、运动和质量。物理学把数学应用于研究物理现象,发现这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并用演绎法推算出这些关系的后果。生物学的研究则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18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开拓和许多探险家的活动,生物学记录的物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于是生物分类学首先发展起来。生物分类学者搜集物种进行鉴别、整理,描述的方法获得巨大发展。要明确地鉴别不同物种就必须用统一的、规范的术语为物种命名,这又需要对各种各样形态的器官作细致的分类,并制定规范的术语为器官命名。这一繁重的术语制定工作,主要是C.von林奈完成的。人们使用这些比较精确的描述方法收集了大量动、植物分类学材料及形态学和解剖学的材料。 比较的方法18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不仅积累了大量分类学材料,而且积累了许多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作分类研究已经不够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种的各种性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它们归并成自然的类群。比较的方法便被应用于生物学。 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从物种之间的类似性找到生物的结构模式、原型甚至某种共同的结构单元。G.居维叶在动物学方面,J.W.von歌德在植物学方面,是用比较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的著名学者。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愈来愈深刻地揭示动物和植物结构上的统一性,势必触及各个不同类型生物的起源问题。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进化论战胜了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进化论的胜利又给比较的方法以巨大的影响。早期的比较,还仅仅是静态的共时的比较,在进化论确立后,比较就成为动态的历史的比较了。现存的任何一个物种以及生物的任何一种形态,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因而用比较的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的生物学仅仅是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作宏观的描述。1665年英国R.胡克用他自制的复式单孔反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看到软木是由他称为细胞的盒状小室组成的。从此,生物学的观察和描述进入了显微领域。但是在17世纪,人们还不能理解细胞这样的显微结构有何等重要意义。那时的显微镜未能消除使影像失真的色环,因而还不能清楚地辨认细胞结构。19世纪30年代,消色差显微镜问世,使人们得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情况。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万的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比较形态学者和比较解剖学者多年来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终于有了结果。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观察和描述深入到显微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也是比较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实验的方法前面提到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有时也要对研究对象作某些处理,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观察自然发生的现象,而不是要考察这种处理所引起的效应。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实验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7世纪前后生物学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学实验,如英国生理学家W.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实验,J.B.van黑尔蒙特关于柳树生长的实验等。然而在那时,生物学的实验并没有发展起来,这是因为物理学、化学还没有为生物学实验准备好条件,活力论还占统治地位。很多人甚至认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学只能起很小的作用。 到了19世纪,物理学、化学比较成熟了,生物学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首先是生理学,然后是细菌学和生物化学相继成为明确的实验性的学科。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学等少数学科,大多数的生物学领域都因为应用了实验方法而取得新进展。 系统的方法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展,艾根提出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的超循环理论,20世纪90年代曾邦哲的系统遗传学及系统医药学、系统生物工程概念发表。随着基因组计划、生物信息学发展,高通量生物技术、生物计算软件设计的应用,带来系统生物学新的时期,形成系统生物学“omics”组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 - 系统生物技术的发展,国际国内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建立而进入系统生物学时代。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南昌大学自考,是人的吗?南昌大学自考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南昌大学自考,是人的吗?南昌大学自考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南昌大学自考,是人的吗不是,南昌大学自考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考生按照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完成学业、经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自开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来,在江西省内先后设立了南昌大学等多所主考学校。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目前江西省唯一一所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是目前江西省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学校现正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前进。学校本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风景秀丽的青山湖畔,占地面积约1000亩(不含新校区)。位于南昌市红角洲占地面积3600亩,集生态化、现代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新校区和位于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在建设之中。现有22个机关处室,26个教学单位,5个公共教学部,25个研究所,56个实验室。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和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业务单位。校舍面积84.9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5亿元。拥有图书馆两座,藏书172万余册;《南昌大学学报》(分文、理、工科版)为中国核心期刊;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并被教育部确立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东南地区江西主节点。自考本科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现场报名流程:1、新生携带身份证、(军人凭军人证或团以上单位证明)(未满18岁凭户口本)到所在地的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现场确认报名手续。2、同时携带2B铅笔或蓝黑色钢笔签字笔(填涂机读报名卡用)、并交一寸同底免冠照片若干张(大约4-5张)。3、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进行缴费,得到打印的考试通知单,通知单上有考试日期、考场和座位号。4、在考办规定的时间领取新制作出的准考证。扩展资料:自考的优势1、就业本科学历比专科学历找工作的优势显而易见,专科学历,无形之中将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当然,高学历并不必然能事业成功,许多没有学历的人一样创业很成功,但当今社会通常学历越高工作机会越多,上升空间越大,发展速度越快。2、工资定级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自学考试的本科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有哪些?自学考试的本科学位证申请的条件在每个地区要求会略有不同。以个别考区为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向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符合本科段(或独立本科段)毕业条件。②、已通过所在地考办办理毕业手续。③、符合主考学校学位管理部门规定的有关申请条件。申请学位条件说明:①、上述两个条件是申请学位的基本条件,第三个条件可由主考学校根据学位管理的有关规定自行确定,可以高于但不能低于前两个条件的标准。②、申请学位的期限是符合申请条件之日起至本科毕业证注明的毕业日期之后一年内(有部分学校要求是半年内)。③、授予学位的条件由主考学校自行规定。一般主考院校会规定申请学位的要求有如下条件:首先,申请学位的考生必须是持有我国居民二代身份证的合法公民;其次,已经通过正规途径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再次,考生主干课的平均成绩须达到70分以上,毕业论文成绩在80分以上;(注:主干课以及论文成绩根据不同的高校的规定为准,此条件仅供参考)。最后,考生须报名参加并通过学位办组织的成人学位外语考试即可。(注:学位外语不一定要等所有主干科目考完才可以报考,在学位外语报考期间即可报考)。南昌大学自考本科有哪些专业2018年10月南昌大学自学考试专业推荐:汉语言文学、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护理学汉语言文学公共课科目: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815西方文论选读00816文艺心理学00817中国语言学专书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科目:00037美学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40外国文学史00541语言学概论00015英语(二)护理学专业课程1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0015英语(二)06445现代生物学进展02915病原生物学及病原生物学检验4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NIT可抵免)0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503200预防医学(二)603201护理学导论703007急救护理学803008护理学研究903202内科护理学(二)1003203外科护理学(二)11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1203004社区护理学(一)13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1儿科护理学(二)1403006护理管理学(二)03005护理教育导论必做07276临床实习(临床技能考核)(南昌大学自考本科网strong>英语成绩达到60分以上。四门学位课程平均分达到70分以上。2023年4月江南大学自考“专接本”学位申请通知:一、申报对象及要求:1.动画设计专业毕业生。2.2020 年6、9、 12 月已经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但未申请学位的考生。3.申报须符合江南大学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授予规定。(2010年文件规定)三、申报材料:1.学位申请表纸质、电子各1份(附件1,上贴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2.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1份;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1份;3.如用四级免考英语二,提供四级证书复印件1份;4.考生申请学位承诺书纸质、电子各1份(附件2,纸质承诺书签名需手写!);5.专科院校申请学位汇总电子表1份。6.学位申请照片电子版,学位申请照片请按要求提供。以上纸质材料需邮寄;电子材料打包压缩,文件包以准考证号+姓名命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必修2笔记:第二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等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细胞质分裂 均等 2次不均等分裂子细胞数 4个精子 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减Ⅱ末期 有丝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 减Ⅱ中期 减Ⅰ后期 减Ⅱ中期 减Ⅰ前期 减Ⅱ后期 减Ⅰ中期 有丝中期第二节 有性生殖 1.概念: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意义:在有性生殖中,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判断下列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是的打√ ,不是的打× ): 1.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 √ ) 2.人的卷发与直发 ( √ ) 3.棉花的长绒与粗绒 ( × ) 4.人的五指与多指 ( √ ) 5.番茄的红果与圆果 ( × ) 6.人的高鼻梁与塌鼻梁 ( √ ) 7.狗的黑毛与羊的白毛 ( × )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8)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 AA×AA AA 全显 ⑵ AA×Aa AA : Aa=1 : 1 全显 ⑶ AA×aa Aa 全显 ⑷ 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 ⑸ 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 ⑹ aa×aa aa 全隐 ?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亲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 至少有一方是AA 全显 ⑵ aa×aa 全隐 ⑶ Aa×Aa 显:隐=3 : 1 ⑷ Aa×aa 显:隐=1 : 1 注1:逆推类型中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 同中生异:同是显性,异是隐性. ? 异中生其一,其一是显性,另一是隐性.(条件:后代数量足够多)注2:逆推类型中遗传病显、隐性的判断 ? 无中生有为隐性 ? 有中生无为显性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 2、指导医学实践: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 ?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逆推类型(子代→亲代)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例:附:杂交育种方法:杂交原理:基因重组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2、指导医学实践:四、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 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 ? 性比:一般 1 : 1 ?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2、伴性遗传基因型的写法先写出性染色体,男性XY,女性XX,再在X染色体的右上角写上基因(Y上不写) 3、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4、家族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断无中生有为隐性→病女父或子正常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病男母或女正常为常显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X隐:色盲、血友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并)指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P43图并理解)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②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答案:2 2 3 3 4 1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方法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杂交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粉)离体培养原理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优缺点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 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 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二、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①解旋 ②合成子链 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 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复制出DNA数 =2n(n为复制次数)含亲代链的DNA数 =2 第三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2)过程(看书)(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2)过程:(看书)(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 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计划: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可遗传的变异(一)基因突变 1、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谷氨酸→缬氨酸) ? 根本原因: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发生改变(CTT→CAT)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①发生频率低: ②方向不确定(一般有害) ③随机发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④普遍存在 4、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5、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6、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7、意义: 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注: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应用(育种):杂交育种(见前面笔记) 5、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染色体变异(见第三章 第三节)第五节 关注人类遗传病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三、人类遗传病类型(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3、类型:显性遗传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隐性遗传病 伴X隐:色盲、血友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常染色体遗传病 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 X染色体)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禁止近亲结婚:每个人都可能携带5-6个不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方法和过程: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 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4~10个家庭(或家系)中遗传病的情况.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4、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 5、小组调查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以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5、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结果分析:被调查人数为2 747人,其中色盲患者为38人(男性37人,女性1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8%.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03%.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三、现代达尔文主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要点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按定义计算: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杂合子频率(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四)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重点句第一章 走近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具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从母细胞分裂产生。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5.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6.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作肽键。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有:结构蛋白、催化(酶)、运输(载体)、信息传递(激素)、免疫(抗体)等。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连接而成的长链,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两种。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T、G、C。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U、G、C。10.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人和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11.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脂的运输。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13.一般来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和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14.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1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点。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作用是相对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6.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17.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18.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19.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20.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21.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物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2.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23.中心体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24.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6.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7.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8.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29.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的运输是胞吞和胞吐。其中需要载体的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消耗能量的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30.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外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31.除了一个因素以,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一般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32.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33.分子从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3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35.ATP分子简式:A-P~P~P。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36.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别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CO2在第二阶段产生,水在第三阶段产生。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作发酵。溴麝香草酚蓝鉴定CO2(蓝变绿变黄),重铬酸钾鉴定酒精(橙色变成灰绿色)。37.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这些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38.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产物有[H]和ATP。暗反应阶段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39.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多少、光照强度、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4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41.自然状态下有性生殖的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4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4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44.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5.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46.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47.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4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保持着细胞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49.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50.癌细胞的特征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变化。51.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癌变是一种多基因累积效应。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重点句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1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1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1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1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1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1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9.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20.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21.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22.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23.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和翻译(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两个过程。24.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的碱基排序。25.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2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7.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28.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频率很低的、不定向的、少利多害的。29.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30.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工程。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3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移接、颠倒)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3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全部遗传信息。33.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34.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3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低温处理和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分裂前期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6.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特点是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7.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常显多并软,常隐白聋苯,伴X隐色盲血友,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38.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DNA全部碱基序列。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39.基因的“剪刀”:限制酶;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40.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41.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42.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作基因频率。44.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45.物种:能够在自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46.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47.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48.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26.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7.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8.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29.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30.“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3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3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3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5.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6.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3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8.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3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40.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4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4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45.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4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7.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8.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49.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50.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5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5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直接价值

  • 索引序列
  •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
  •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总结
  • 现代生物学进展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