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点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点

发布时间: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点

生产管理的主要模块: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制造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士气管理及精益生产管理共九大模块。生产管理目标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高效:迅速满足用户需要,缩短订货、提货周期,为市场营销提供争取客户的有利条件。低耗: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最少,实现低成本、低价格。灵活:能很快适应市场变化,生产不同品种和新品种。准时: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高品质和满意服务:是指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水平。生产管理手法在企业进行内训时,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实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将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所谓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目视管理有三个要点: (1)、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2)、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3)、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来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视觉‘。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3、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一种高效而又轻松的管理方法,有效地应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种管理上的大解。管理看板一般有生产看板,异常看板等。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基础数据维护、生产计划维护、下生产单、备料、领料、投料、退料、模具查询、工序记录、统计工时、生产下线记录、产成品统计、制定维修计划、报表输出。1、基础数据维护: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有:产品用料构成、工时定额、设备信息、生产线信息、工序信息等。 系统支持基础数据的查询、打印、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2、产品用料:产品用料定义了每种产品的材料构成及用量,即: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哪些材料?要多少?当生产单下达后,系统根据产品用料表自动计算所需物料及用量。3、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定义了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可以此为标准进行工时统计。4、设备信息:设备信息记录了各种设备的基本信息,如:所在生产线名称、设备名称、型号、工作状态、责任人、安装时间、原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等,可为成本计算提供依据。 5、生产线信息:生产线信息记录了各生产线的基本信息,如:生产线编号、生产线名称、对应工序、安装地点等。6、工序信息:工序信息定义了各道工序的工序编号、工序名称、作业内容。7、模具库:模具库用于存放模具信息,如:模具编号、名称、规格、对应客户等,可以多种条件随时查询。8、生产计划维护:生产计划来自:销售管理、生产管理本身以及库存管理,生产计划是下达生产任务的依据。 系统支持生产计划的查询、打印、修改、删除、追加计划等操作。9、下生产单:生产单是执行生产计划的第一步,填写时可直接引用生产计划,也可手动填写。生产单确认后,系统将依据产品用料表自动计算所需物料,生成物料需求清单。10、生产备料:生产备料根据物料需求清单确定库存物料是否短缺,如果短缺,那么是外购,还是生产?外购多少,生产多少? 备料单确认后,系统将依据外购数量、生产数量,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备料过程) 11、生产领料:备料完成后,不足部分的物料等待采购或生产,已有的材料可先领取,以便进行生产,生产领料后即可进行生产。

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一种“顾客驱动型”的组织,应以“顾客为中心”实行“顾客化”的生产,在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尽量以最少资源消耗来提高“顾客价值”(顾客为取得企业提供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代价),以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新兴的作业管理自应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进行。作业管理的目标作业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客之间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成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之和后的余额,成为从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中盈得的利润。作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充分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动态的明细化的信息,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作业链”来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给你份小抄版1.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理财、营销。2.生产运作: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的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4生产运作分为两大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5.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有型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制造性生产按工艺特点分为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离散性生产时吧物料离散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如汽车制造。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6.按企业组织特点将制造性生产分为备货和订货生产,备货性生产MTS是预测驱动的,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和产品体系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订货性生产MTO是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的要求进行生产。7.服务性运作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但是不制造有形产品不代表不提供有形产品。8.服务性运作的特征:服务运作的生产效率难以预定、质量标准难以建立、与顾客接触是他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9.生产类型的划分:大量生产运作、单件生产运作、成批生产运作。10.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的效率途径:减少零件的变化(途径:推行三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推行成组技术和变化减少方法)、提高生产系统柔性。11.SWOT分析、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技术、社会)、五力竞争模型(需方对行业影响、供方对行业影响、替代品威胁、新进入者威胁、行业内企业竞争)。12.纵向一体化优点:可以提高新竞争者的进入障碍、提高专用资产投资小率、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加强计划与控制。缺点:成本劣势、缺乏适应技术变化能力、需求不稳定时协调困难。13.经营战略:波特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一点)、快速响应战略。14.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15.新产品分类:改进型、换代产品、创新产品。16产品构思来源: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技术推动、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17.产品设计原则:设计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可制造性强的产品、设计鲁棒性强的产品、设计绿色产品。18.生产流程分类:按产品、按加工路线、按项目。19.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主要思想设计时同时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产品设计过程中各活动并行交叉进行、不同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和协同工作、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制造、质量、营销人员,顾客和供应商,环保人员。20.选址因素:(1)经济因素:运输条件和费用、劳动力可获性和费用、能源可获性和费用、厂址调减和费用。(2)其他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21.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指按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形成工艺专业化车间。优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性强、生产系统可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缺点:加工路线长、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织管理工作复杂。22.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产品建立生产单位。优点,提噶工作专业化程度、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简化生产管理。缺点: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差。23.装备线平衡:是对于某装配流水线,再给定的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艺的工作地数量和工人数量最少的方案。流水线节拍r=计划有效工作时间Fe/计划期内计划产量N 最少工作地数Smin={工序总工作时间÷流水线节拍} 24.生产计划的层次:综合生产计划、产品出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计划指标体系:品种指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产值指标、出产期。25.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成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26.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改变库存水平、改变生产速率、改变工人数量。27.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与这种资源是否放在仓库中没有关系,与他们是否在运动中也没有关系。作用:缩短订货提前期、稳定作用、分摊订货费用、防止短缺、防止中断。28.独立需求库存是指来自客户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关需求是指对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也也称作非独立需求是通过市场对该产品的独立需求来确定的。29.MRP的基本思想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MRP输入部分:产品出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状态文件。30.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制造流程看做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顾客的供应链,强调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使制造过程更有效,使企业流程更紧密地集成到一起,从而缩短从顾客订货到交货的时间,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31.排序问题:按机器的种类和数量分为单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和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对于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按工件的加工路线分成单件作业排序和流水作业排序。32不同生产类型的典型特点:特点 单件小批量生产 大量大批生产零件的流动 没有主要的流动路线 单一的流动路线瓶颈 经常变动 稳定设备 通用设备,有柔性 高效专用设备调整准备费用 低 高工人操作 多 少工人工作范围 宽 窄工作节奏控制 由工人自己和工长 由机器和工艺流程在制品库存 高 低产品库存 很少 较高供应商 经常变化 稳定编制作业计划 不确定性高,变化大 不确定性低,变化少33.服务交付系统管理的问题:(1)顾客参与的影响:影响服务运作实现标准化,从而影响服务效率、为是顾客感到舒适和愉快,也会造成服务能力的浪费、对对服务质量的感觉是主观的、参与程度越深,对效率影响越大。(2)减少顾客参与影响的方法:通过服务标准化减少服务品种、通过自动化减少顾客的接触、将部分操作与顾客分离、设置一定量库存。34.项目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共同完成的、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工作。特点: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明确性、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目标:质量高、费用少、进度快,就是以低的费用、短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项目。35.网络图是由若干个圆圈和箭头组成的网状图,他能代表一项工程或一项生产任务中各个工作环节或各道工序的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网络图有两中,一种以箭线表示活动,称为箭线性网络图;另一种以圆圈表示活动,称为节点性网络图。活动时间的估算方法:单一时间估计法、三点时间估计法。36.虚活动是箭型网络图中所独有的,节点型网络图不需要虚活动或虚箭线。最长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全面生产维修制TPM的基本思想;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与。37.质量过程: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服务过程质量。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38.全面质量管理TQC是指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的所有组织、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全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特点: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39.精细生产是指对一切资源的占用少,对一切资源的利用率高。基本原理: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力工作、沟通。不断改进是其指导思想,消除浪费是其目标,协力工作和沟通是其实现的保证。精细企业含义:产品、生产过程、工厂布置、组织、环境。40.最有生产技术OPT目标:净利润、投资收益率、现金流量。

答:(1)企业生产与作业能力的计算。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按照直接参加生产的固定资产来计算的。(2)生产与作业能力必须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相联系。生产与作业能力按其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设计能力、查定能力、计划能力。(3)生产与作业能力反映的是一年内的实物量。生产与作业能力是针对生产一定种类产品或处理一定种类原材料而言的。因而,生产能力必须以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但是,由于不同企业产品的品种数量多寡不同,具体核算时又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①品种单一的企业,可用具体产品作为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②品种比较稳定的多品种成批生产企业,则可用代表产品或假定产品作为计量单位。③生产多变的多品种单件小批生产企业,则可采用能说明各种产品数量特征的某个重要技术参数作为计量单位。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

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一种“顾客驱动型”的组织,应以“顾客为中心”实行“顾客化”的生产,在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尽量以最少资源消耗来提高“顾客价值”(顾客为取得企业提供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代价),以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新兴的作业管理自应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进行。作业管理的目标作业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客之间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成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之和后的余额,成为从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中盈得的利润。作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充分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动态的明细化的信息,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作业链”来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工厂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如下10个方面:1、人员调配、劳动组织2、生产调度3、生产产品数量提高和质量的稳定4、成本控制5、工艺改进6、质量要因分析7、生产统计8、定额核算9、安全生产10、现场管理因此需要下列知识:1、掌握系统工程、量本利分析、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5S管理、要因分析法(4S)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2、熟知《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确保产品质量。3、懂得企业心理学,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我认为必学的书:管理心理学、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企业劳动组织与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班组长建设等。具体的管理方法如:1、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企业内员工的理想,莫过于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管理气氛。5S管理籍造就安全、舒适、明亮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真、善、美的品质,从而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实现共同的梦想。 一、什么是5S管理 5S管理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称5S管理。5S管理起源于日本,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1、革除马虎之心,凡事认真(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 2、遵守规定 3、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 4、文明礼貌 没有实施5S管理的工厂,职场脏乱,例如地板粘着垃圾、油渍或切屑等,日久就形成污黑的一层,零件与箱子乱摆放,起重机或台车在狭窄的空间里游走。再如,好不容易导进的最新式设备也未加维护,经过数个月之后,也变成了不良的机械,要使用的工夹具、计测器也不知道放在何处等等,显现了脏污与零乱的景象。员工在作业中显得松松跨跨,规定的事项,也只有起初两三天遵守而已。改变这样工厂的面貌,实施5S管理活动最为适合。 5S管理与其它管理活动的关系 1、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全面生产管理TPM的前提,是全面品质管理TQM的第一步,也是ISO9000有效推行的保证。 2、5S管理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推行ISO、TQM及TPM就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3、实施ISO、TQM、TPM等活动的效果是隐蔽的、长期性的,一时难以看到显著的效果,而5S管理活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如果在推行ISO、TQM、TPM等活动的过程中导入5S管理,可以通过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果来增强企业员工的信心。 4、5S管理是现场管理的基础,5S管理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管理者对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这又决定了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ISO、TPM、TQM活动能否顺利、有效地推行。通过5S管理活动,从现场管理着手改进企业"体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5S管理的定义、目的、实施要领 1S----整理 定义: ◇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 ◇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 ◇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处理掉。 正确的价值意识----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 目的: ●腾出空间,空间活用 ●防止误用、误送 ●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生产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残余物料、待修品、返修品、报废品等滞留在现场,既占据了地方又阻碍生产,包括一些已无法使用的工夹具、量具、机器设备,如果不及时清除,会使现场变得凌乱。 生产现场摆放不要的物品是一种浪费: ·即使宽敞的工作场所,将俞变窄小。 ·棚架、橱柜等被杂物占据而减少使用价值。 ·增加寻找工具、零件等物品的困难,浪费时间。 ·物品杂乱无章地摆放,增加盘点困难,成本核算失准。 注意点: 要有决心,不必要的物品应断然地加以处置。 实施要领: ⑴、自己的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 ⑵、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 ⑶、将不要物品清除出工作场所 ⑷、对需要的物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 ⑸、制订废弃物处理方法 ⑹、每日自我检查 2S----整顿 定义: ◇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 ◇明确数量,有效标识。 目的: ●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 ●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 ●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注意点: 这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实施要领: 1、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要落实 2、需要的物品明确放置场所 3、摆放整齐、有条不紊 4、地板划线定位 5、场所、物品标示 6、制订废弃物处理办法 整顿的"3要素":场所、方法、标识 放置场所----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上要100%设定。 · 物品的保管要 定点、定容、定量 · 生产线附近只能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放置方法----易取。 · 不超出所规定的范围 · 在放置方法上多下工夫 标识方法----放置场所和物品原则上一对一表示。 · 现物的表示和放置场所的表示 · 某些表示方法全公司要统一 · 在表示方法上多下工夫 整顿的"3定"原则:定点、定容、定量 定点:放在哪里合适 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 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 重点: ● 整顿的结果要成为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出所需要的东西的状态 ● 要站在新人和其它职场的人的立场来看,什么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更为明确 ● 要想办法使物品能立即取出使用 ● 另外,使用后要能容易恢复到原位, 没有回复或误放时能马上知道 3S----清扫 定义: ◇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 ◇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 目的: ●消除赃污,保持职场内干净、明亮 ●稳定品质 ●减少工业伤害 注意点: 责任化、制度化。 实施要领: 1、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 2、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污 3、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或隔离 4、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规范 5、开始一次全公司的大清扫,每个地方清洗干净 ● 清扫就是使职场进入没有垃圾,没有污脏的状态,虽然已经整理、整顿过,要的东西马上就能取得,但是被取出的东西要达到能被正常使用的状态才行。而达到这种状态就是清扫的第一目的,尤其目前强调高品质、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制造,更不容许有垃圾或灰尘的污染,造成品质不良。 4S----清洁 定义: ◇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目的: ● 维持上面3S的成果 注意点: 制度化,定期检查。 实施要领: 1、落实前3S工作 2、制订目视管理的基准 3、制订5S实施办法 4、制订考评、稽核方法 5、制订奖惩制度,加强执行 6、高阶主管经常带头巡查,带动全员重视5S活动。 ● 5S活动一旦开始,不可在中途变得含糊不清。如果不能贯彻到底,又会形成另外一个污点,而这个污点会造成公司内保守而僵化的气氛:我们公司做什么事都是半途而废、反正不会成功、应付应付算了。要打破这种保守、僵化的现象,唯有花费更长时间来改正。 5S----素养 定义:通过晨会等手段,提高员工文明礼貌水准,增强团队意识,养成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工作习惯。 目的:提升人的品质,使员工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 注意点: 长期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施要领: 1、制订服装、臂章、工作帽等识别标准 2、制订公司有关规则、规定 3、制订礼仪守则 4、教育训练(新进人员强化5S教育、实践) 5、推动各种精神提升活动(晨会,例行打招呼、礼貌运动等) 6、推动各种激励活动,遵守规章制度 三、5S管理的效用 5S管理的五大效用可归纳为: 5个S,即: Sales、saving、safety、standardization、satisfaction 1、5S管理是最佳推销员(Sales)----被顾客称赞为干净整洁的工厂使客户有信心,乐于下订单;会有很多人来厂参观学习;会使大家希望到这样的工厂工作。 2、5S管理是节约家(Saving )----降低不必要的材料、工具的浪费;减少寻找工具、材料等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5S管理对安全有保障(Safety)----宽广明亮、视野开阔的职场,遵守堆积限制,危险处一目了然;走道明确,不会造成杂乱情形而影响工作的顺畅。 4、5S管理是标准化的推动者(Standardization)----"3定"、"3要素"原则规范作业现场,大家都按照规定执行任务,程序稳定,品质稳定。 5、5S管理形成令人满意的职场(Satisfaction)----创造明亮、清洁的工作场所,使员工有成就感,能造就现场全体人员进行改善的气氛。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 定义: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产品设计 加速生产流程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减少经营亏损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减少责任事故 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如有具体问题可发消息或

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个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产品。

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质量管理知识生产与作业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等.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总结

给你份小抄版1.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理财、营销。2.生产运作: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的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4生产运作分为两大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5.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有型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制造性生产按工艺特点分为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离散性生产时吧物料离散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如汽车制造。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6.按企业组织特点将制造性生产分为备货和订货生产,备货性生产MTS是预测驱动的,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和产品体系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订货性生产MTO是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的要求进行生产。7.服务性运作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但是不制造有形产品不代表不提供有形产品。8.服务性运作的特征:服务运作的生产效率难以预定、质量标准难以建立、与顾客接触是他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9.生产类型的划分:大量生产运作、单件生产运作、成批生产运作。10.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的效率途径:减少零件的变化(途径:推行三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推行成组技术和变化减少方法)、提高生产系统柔性。11.SWOT分析、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技术、社会)、五力竞争模型(需方对行业影响、供方对行业影响、替代品威胁、新进入者威胁、行业内企业竞争)。12.纵向一体化优点:可以提高新竞争者的进入障碍、提高专用资产投资小率、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加强计划与控制。缺点:成本劣势、缺乏适应技术变化能力、需求不稳定时协调困难。13.经营战略:波特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一点)、快速响应战略。14.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15.新产品分类:改进型、换代产品、创新产品。16产品构思来源: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技术推动、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17.产品设计原则:设计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可制造性强的产品、设计鲁棒性强的产品、设计绿色产品。18.生产流程分类:按产品、按加工路线、按项目。19.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主要思想设计时同时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产品设计过程中各活动并行交叉进行、不同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和协同工作、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制造、质量、营销人员,顾客和供应商,环保人员。20.选址因素:(1)经济因素:运输条件和费用、劳动力可获性和费用、能源可获性和费用、厂址调减和费用。(2)其他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21.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指按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形成工艺专业化车间。优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性强、生产系统可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缺点:加工路线长、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织管理工作复杂。22.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产品建立生产单位。优点,提噶工作专业化程度、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简化生产管理。缺点: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差。23.装备线平衡:是对于某装配流水线,再给定的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艺的工作地数量和工人数量最少的方案。流水线节拍r=计划有效工作时间Fe/计划期内计划产量N 最少工作地数Smin={工序总工作时间÷流水线节拍} 24.生产计划的层次:综合生产计划、产品出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计划指标体系:品种指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产值指标、出产期。25.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成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26.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改变库存水平、改变生产速率、改变工人数量。27.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与这种资源是否放在仓库中没有关系,与他们是否在运动中也没有关系。作用:缩短订货提前期、稳定作用、分摊订货费用、防止短缺、防止中断。28.独立需求库存是指来自客户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关需求是指对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也也称作非独立需求是通过市场对该产品的独立需求来确定的。29.MRP的基本思想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MRP输入部分:产品出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状态文件。30.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制造流程看做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顾客的供应链,强调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使制造过程更有效,使企业流程更紧密地集成到一起,从而缩短从顾客订货到交货的时间,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31.排序问题:按机器的种类和数量分为单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和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对于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按工件的加工路线分成单件作业排序和流水作业排序。32不同生产类型的典型特点:特点 单件小批量生产 大量大批生产零件的流动 没有主要的流动路线 单一的流动路线瓶颈 经常变动 稳定设备 通用设备,有柔性 高效专用设备调整准备费用 低 高工人操作 多 少工人工作范围 宽 窄工作节奏控制 由工人自己和工长 由机器和工艺流程在制品库存 高 低产品库存 很少 较高供应商 经常变化 稳定编制作业计划 不确定性高,变化大 不确定性低,变化少33.服务交付系统管理的问题:(1)顾客参与的影响:影响服务运作实现标准化,从而影响服务效率、为是顾客感到舒适和愉快,也会造成服务能力的浪费、对对服务质量的感觉是主观的、参与程度越深,对效率影响越大。(2)减少顾客参与影响的方法:通过服务标准化减少服务品种、通过自动化减少顾客的接触、将部分操作与顾客分离、设置一定量库存。34.项目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共同完成的、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工作。特点: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明确性、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目标:质量高、费用少、进度快,就是以低的费用、短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项目。35.网络图是由若干个圆圈和箭头组成的网状图,他能代表一项工程或一项生产任务中各个工作环节或各道工序的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网络图有两中,一种以箭线表示活动,称为箭线性网络图;另一种以圆圈表示活动,称为节点性网络图。活动时间的估算方法:单一时间估计法、三点时间估计法。36.虚活动是箭型网络图中所独有的,节点型网络图不需要虚活动或虚箭线。最长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全面生产维修制TPM的基本思想;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与。37.质量过程: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服务过程质量。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38.全面质量管理TQC是指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的所有组织、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全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特点: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39.精细生产是指对一切资源的占用少,对一切资源的利用率高。基本原理: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力工作、沟通。不断改进是其指导思想,消除浪费是其目标,协力工作和沟通是其实现的保证。精细企业含义:产品、生产过程、工厂布置、组织、环境。40.最有生产技术OPT目标:净利润、投资收益率、现金流量。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归纳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2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2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2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2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2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6、安措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2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矿危建48/16学时其他24/8时 28、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10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一次。 29、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实施-分析-纠正。 30、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原则:符合性、防护性、适用性、舒适性;用人单位责任:按法规选用、三证一书定点购买、教育、报废、制度档案 31、使用劳保用品的一般要求:检查;不超限使用、合格产品、不能代替;按说明书使用 32、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33、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4、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前进行。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状况检测考察找出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 3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36、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剧毒化学品获得营业执照必须。 37、安全评价的程序:准备、危险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及建议、编制报告 38、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共分6大类37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共20类。 39、危险有害因素常用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法(如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等)。 40、危险控制顺序: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联锁-警示 4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42、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4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分为概率风险、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 44、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4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4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4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 质 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48、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1 、 产品选择。目标市场确定以后,需要考虑选择什么产品,怎样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

2 、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它需要在战略计划期内,对生产能力数量上的需求,时间上的需求,以及种类的需求作计划。

3 、 工厂设施。包括确定工厂规模、选厂址、确定专业化水平等。

4 、 技术水平。选择技术合适的设备,确定自动化程度与设备布置。

5 、 协作化水平。确定自治与外购的比例,以及协作厂的数量。

6 、 劳动力计划。确定所需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工资政策以及稳定劳动力的措施等。

7 、 质量管理。包括对不良品的预防,质量监督与控制等。

8 、 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包括资源利用政策、计划集中程度和计划方法等。

9 、 生产组织。包括确定生产系统结构,职务设计,职位职责等。

特点:

生产作业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向上要遵循企业经营战略,通过生产作业管理战略环节把经营战略细化、具体化,向下推动生产系统贯彻执行具体的实施计划以实现经营战略意图。生产作业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这种位置决定了它的如下一些特点:

1、它虽然属于战略管理活动,但它是从属于经营战略的,因此考虑的问题比较具体一些,从产品选择到生产组织都是他研究的具体对象。

2、它与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紧密相关。即一方面生产作业管理战略不能脱离财务与营销战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在它的运作过程中要受到纳两大管理行为的约束,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现营销与财务战略的必要保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作业管理

生产管理的主要模块: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制造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士气管理及精益生产管理共九大模块。生产管理目标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高效:迅速满足用户需要,缩短订货、提货周期,为市场营销提供争取客户的有利条件。低耗: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最少,实现低成本、低价格。灵活:能很快适应市场变化,生产不同品种和新品种。准时: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高品质和满意服务:是指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水平。生产管理手法在企业进行内训时,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实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将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所谓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目视管理有三个要点: (1)、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2)、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3)、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来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视觉‘。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3、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一种高效而又轻松的管理方法,有效地应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种管理上的大解。管理看板一般有生产看板,异常看板等。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基础数据维护、生产计划维护、下生产单、备料、领料、投料、退料、模具查询、工序记录、统计工时、生产下线记录、产成品统计、制定维修计划、报表输出。1、基础数据维护: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有:产品用料构成、工时定额、设备信息、生产线信息、工序信息等。 系统支持基础数据的查询、打印、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2、产品用料:产品用料定义了每种产品的材料构成及用量,即: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哪些材料?要多少?当生产单下达后,系统根据产品用料表自动计算所需物料及用量。3、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定义了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可以此为标准进行工时统计。4、设备信息:设备信息记录了各种设备的基本信息,如:所在生产线名称、设备名称、型号、工作状态、责任人、安装时间、原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等,可为成本计算提供依据。 5、生产线信息:生产线信息记录了各生产线的基本信息,如:生产线编号、生产线名称、对应工序、安装地点等。6、工序信息:工序信息定义了各道工序的工序编号、工序名称、作业内容。7、模具库:模具库用于存放模具信息,如:模具编号、名称、规格、对应客户等,可以多种条件随时查询。8、生产计划维护:生产计划来自:销售管理、生产管理本身以及库存管理,生产计划是下达生产任务的依据。 系统支持生产计划的查询、打印、修改、删除、追加计划等操作。9、下生产单:生产单是执行生产计划的第一步,填写时可直接引用生产计划,也可手动填写。生产单确认后,系统将依据产品用料表自动计算所需物料,生成物料需求清单。10、生产备料:生产备料根据物料需求清单确定库存物料是否短缺,如果短缺,那么是外购,还是生产?外购多少,生产多少? 备料单确认后,系统将依据外购数量、生产数量,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备料过程) 11、生产领料:备料完成后,不足部分的物料等待采购或生产,已有的材料可先领取,以便进行生产,生产领料后即可进行生产。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问题太大了,不太好回答。不用行业、不同产品的生产,管理好像也不相同哦。

以下转载如何做好生产管理关于如何做好生产管理工作,就该论点写出我个人的一些理解: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A、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看,生产活动是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市场、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共同组成的活动;B、从企业的管理系统看,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是确保企业经营目标,正确决策的保证,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与经营管理相互协调。生产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的关系:1、与经营决策的关系(1)经营决策是生产管理的先导;(2)生产管理是经营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力量所在;2、与技术开发管理的关系(1)技术开发管理是生产管理组织生产活动,实现计划任务的前提条件;(2)生产管理为技术开发管理提供信息和条件3、与销售管理的关系(1)生产管理是销售管理的前提,更是销售管理的坚强后盾;(2)销售管理为生产管理提供信息。生产管理的内容:1、 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包括:(1) 计划。如预测、决策、年度计划、作业计划等;(2)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组合。2、 生产系统的控制,其包括以下内容:(1) 进度控制(2) 产量控制(3) 质量控制(4) 库存控制(5) 成本控制(6) 生产调度生产管理的目的在于高效、低耗、灵活、准时 。可分为以下实施内容:1、 确保交货期;2、 缩短生产周期,它既能确保交期,又能减少在制品占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3、 减少在制品库存,体现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减少在制品库存,不仅能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还能发现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 提高生产效率5、 降低生产成本6、 稳定地生产出用户要求的质量7、 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下面就各运作系统的作如下说明:一、 计划计划是做好管理的基础,生管人员必须就未来可能的发展仔细考虑,并就员工、设备、物料、资料来源等方面作一明确而清晰的通盘设想,一切都有了概念才能开始拟定计划。客户所期望的是令人满意的产品价格、良好的品质,准时交货到其手中而无延误。生产者必须先知道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时间,才能拟定生产的进度,要拟定各种可行的生产进度还要考虑劳工的稳定程度、机器的产量,能存货的水准、设备的可用性等。拟定计划必须考虑它的适用性,特别是它的时间面,生产经理常常面临一个问题:计划应该是多远的,很显然,计划循环越长,决策资料越不可靠。短程计划的拟定较为容易,因为资料容易获得而且可靠,但有时常常因为易作而忽略这些日常工作计划或中程的计划。通常越长程的计划是由较高阶层的管理人员拟定,所要求的资料越精简;中程的计划是交由中级以上的管理人员来承办,而短期的计划则交由工头或类似阶层的人来负责。 设计拟定的准则包括下列数点: (一)设定目标 目标是由总经理与董事会共同制定的,是将来业务发展方面的指标,所有作业的综合程度、作业规模、财务、生产、市场等方面目标的决策都是在这层决定的。 目标可以细分,每一部门都有它各自要完成的目标,统合这些部门(由最小层次开始)就是总体的目标。因此在设定目标时要使本部门的属员参与。 设定目标要根据预测,而预测必须考虑可能遭遇的种种困难,经济条件的变迁,分析事态的因果关系。 (二)拟定政策 政策是完成既定目标的工作指导原则,不但要有一贯性,而且要有调和性。政策是帮助各功能部门建立决策的准则,例如采购部门在从事各项采购活动时,可能受到预算限制,必须向指定的商家购买,折扣的条件,购买契约按年度为基础等等的指导准则。 (三)确立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是达成目标的最好方法和作法,在既定的政策下如何订出工作的次序,使能达成组织目标。 (四)制订程序 包括将人、财、物、事等因素安排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度表,并编成一套有秩序的措施使能准确完成行动方案,程序是综合类似的行动形态,使它在行动时能一致且有效率,也就是标准化例行作业,减少管理决策所浪费的时间。 存货记录的维护程序、采购程序等都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程序,一般而言,越需遵循各种程序以处理业务者越是比较低的组织层次。 (五)各种法规 在生产活动中有些决策受到一些强制的限制,以执行公司的政策。例如,在生产区“不能吸烟”就是一项安全法规,任何人都要遵守。不过法规越多,行为越受限制则越无弹性,对于各项变迁条件就不能迅速处理。 综合上述各点,越往更低的组织层次,越受法规的限制,越往上的组织层次越要遵循政策。二、生产组织 良好的组织,就是要善用各色人等,安排在最适当的地点,发挥集体的功能。组织工作实际是计划功能之一,因为组织工作要不断地审核并修正公司的结构,才能改善组织的效率。 它的几项准则是: (一)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 ——要按目标来组织,才是具体的,因为只有目标,才需要有志者的共同结合。 ——基于人与事的适当配合为前提,通盘考虑相互关连的条件。 ——要考虑适当的控制幅度,每一经理人员应当监督多少的下属才会有效率,必须审慎安排;控制的幅度越小,越需要更多的经理人员,管理费用增加,控制的幅度越大,需要较少的组织层次。 ——每一操作员上面的监督人员越多,效率越小,因此尽量使每一个操作员只对一个主管负责。 ——必须有一份组织系统表,以显示其各部门组织情形及其有关指挥系统。 (二)必须适当授权 ——因为授权能使权责分明,主从关系明确,并使部属建立自信,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要明确表明工作范围,授权后仍作适当的控制。 (三)要建立良好工作关系与工作环境 组织中的工作关系可以分作直线人员与管理层次人员。直线人员对主要目标提供直接的贡献,任何从事生产和销售的人员都是直线人员。 管理层次人员的活动包括协调、研究、提供情报与沟通、忠告、分析等,因此人事管理,检验或品管、采购、存货控制、产品设计、过程设计、市场调查、财务、工具设计、动作时间研究、维护与生产控制都是属于管理层次的功能。 (四)阐明每一员工的职责 在详细阐明每一工人的特定职责之前,必须先对整个工厂的工作加以布置。 (五)组织须具有效率 1. 机器物料置放适当地点,便于使用操作。 2. 指派适当的人以及适当的机器,按适当的工作顺序(或方法)执行。 3. 人员工作的配合要达成均衡。 4. 工资制度的设计须能满足劳资双方。 5. 维持适当的工厂纪律。 6. 随时作人力审计,以防止人员的缺乏。 (六)生产组织的设计须先作准备工作 研究生产者的要件与资源能否两相配合,一个均衡的生产组织系统,管理人员必须考虑下述几点: 1. 画出流程图表明产品的工作步骤,比较能源的可供性,各项设备的耗能。 2. 研究转换的可行性。 3. 各种可能的行动方针,要研究其所需的人力,并比较设备的产能。 4. 对可用空间作生产的布置。 5. 编制多个可行的生产进度表。 6. 研查所需材料供应与储存的情形,竞争的供应来源、可替用的材料。 7. 分析每一工作任务的细节。 8. 确定维护、材料处理、事务多余、控制程序、运输等所需要的劳务。 (七)员工工作态度的重视要能有效指挥工人,善用机器,必须重视工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者均希望自己能够及时产制适量适质的产品,但惟有给予适当的经济利益的鼓励,或改善他们工作的地位,重视生产过程之内的人性面,组织才能具有效率。三、资源的结合 上述计划与组织涉及目标的建立与工作的分配。现在讨论企业投入资源的结合。 要产生一个良好的生管经理须要经验与训练,很多公司设有行政人员发展计划,对有潜在能力的员工给予长期的、专业的训练与经验,使他能具备作为一个高级主管所需最低限度的条件,这种训练包括工作轮调,现场训练,并送到大学或研究所去深造。 任何一个公司从长期的观点来看必须准备高级管理职务的后备人员。因为管理训练要拉长到十年以上,因此要及时发掘有管理才能的人给予适时的发展,以备未来之需。不过组织结构不断在变,训练的重点也要随之调整,我们所要的生管人员是从事未来的管理工作而不是做昨天的工作。人事部门要负起这种发展计划,因为只有人事部门最了解那一管理职位需要人接替。管理专才不能靠机遇去甄聘,也不是重金挖角能够解决的问题。 四、生产管理体制的应用 (一)管理制度 1. 管理制度的功能 (1)制度是组织力量的成长点。 (2)制度是集体合作的既定方式,应作为企业内部共同的默契。 (3)制度是简化工作方法、求取工作品质的工具。 (4)制度是减少企业对员工技术、经验与能力依赖的方法。 2. 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 (1)重视效率、效果与弹性。 (2)制度本身应具有自行约束的能力。 (3)在施行制度之前应能预见其成果与缺陷,事先预防。 (4)减少制度更改的频率。 3. 管理制度的制定步骤 (1)确定制度的功能及组织地位。 (2)确定制度的工作项目。 (3)确定制度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 (4)制度报表的设计。 (5)有关资料的建立与建立方法的制定。 (6)工作分派与权责划分。 (7)管理方法的研拟。 (8)公布与施行,包含进度、预算与施行方法。 (二)生产管理图表 1. 生产管理的图表体制 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个管理图表体制而言,生产管理的图表体制仅是一小部分,或称为子系统,此一体制又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诸如程序控制、工业工程、绩效控制、品质管制等等。因企业的经营项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经营观念不同,因此几乎没有两家企业的图表体制完全相同。 2. 生产形态 工厂的生产形态:一般包括订货生产(订产),计划生产(量产)两方式,亦可包括连续性与间歇性或制造、装配两方式。 3.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具有生产计划,生产作业管理、监督与生产控制的功能,以其功能分大致可划分为制造管理、成本管理、用料管理(即物料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与产销配合等六项。 4.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的原则: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与一般管理图表相似,但应考虑: (1)企业生产类型为订货生产或计划生产。 (2)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质,产品种类的多少,订单的多少。 (3)企业的规模。 (4)企业的经营,管理习惯。 5.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的步骤 生产图表设计也照一般管理图表的步骤进行,以下所列步骤则仅针对生管图表而列: (1)确定图表体制的功能及管理需要。 (2)分析企业的生产类型,决定所应采行的图表制度,并决定图表的简化与详尽程序。 (3)决定图表所需具备的资料,并研究其来源。 (4)订定表格的格式。 (5)研究图表资料的提供单位、使用单位与应通知人员。 (6)决定图表填制、审核人员。 (7)订定图表的流程。 (8)研究图表的联系、管理方法等。(9)公布会议施行。

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一种“顾客驱动型”的组织,应以“顾客为中心”实行“顾客化”的生产,在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尽量以最少资源消耗来提高“顾客价值”(顾客为取得企业提供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代价),以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新兴的作业管理自应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进行。作业管理的目标作业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客之间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成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之和后的余额,成为从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中盈得的利润。作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充分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动态的明细化的信息,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作业链”来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生产管理的主要模块: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制造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士气管理及精益生产管理共九大模块。生产管理目标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高效:迅速满足用户需要,缩短订货、提货周期,为市场营销提供争取客户的有利条件。低耗: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最少,实现低成本、低价格。灵活:能很快适应市场变化,生产不同品种和新品种。准时: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高品质和满意服务:是指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水平。生产管理手法在企业进行内训时,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实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将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所谓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目视管理有三个要点: (1)、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2)、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3)、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来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视觉‘。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3、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一种高效而又轻松的管理方法,有效地应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种管理上的大解。管理看板一般有生产看板,异常看板等。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基础数据维护、生产计划维护、下生产单、备料、领料、投料、退料、模具查询、工序记录、统计工时、生产下线记录、产成品统计、制定维修计划、报表输出。1、基础数据维护: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有:产品用料构成、工时定额、设备信息、生产线信息、工序信息等。 系统支持基础数据的查询、打印、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2、产品用料:产品用料定义了每种产品的材料构成及用量,即: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哪些材料?要多少?当生产单下达后,系统根据产品用料表自动计算所需物料及用量。3、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定义了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可以此为标准进行工时统计。4、设备信息:设备信息记录了各种设备的基本信息,如:所在生产线名称、设备名称、型号、工作状态、责任人、安装时间、原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等,可为成本计算提供依据。 5、生产线信息:生产线信息记录了各生产线的基本信息,如:生产线编号、生产线名称、对应工序、安装地点等。6、工序信息:工序信息定义了各道工序的工序编号、工序名称、作业内容。7、模具库:模具库用于存放模具信息,如:模具编号、名称、规格、对应客户等,可以多种条件随时查询。8、生产计划维护:生产计划来自:销售管理、生产管理本身以及库存管理,生产计划是下达生产任务的依据。 系统支持生产计划的查询、打印、修改、删除、追加计划等操作。9、下生产单:生产单是执行生产计划的第一步,填写时可直接引用生产计划,也可手动填写。生产单确认后,系统将依据产品用料表自动计算所需物料,生成物料需求清单。10、生产备料:生产备料根据物料需求清单确定库存物料是否短缺,如果短缺,那么是外购,还是生产?外购多少,生产多少? 备料单确认后,系统将依据外购数量、生产数量,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备料过程) 11、生产领料:备料完成后,不足部分的物料等待采购或生产,已有的材料可先领取,以便进行生产,生产领料后即可进行生产。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一、基础篇1、管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有效的衡量

2、管理者分类:(1)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和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基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高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3、管理学(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3)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4)管理学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4、管理理论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2)管理理论的萌芽: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简述亚当斯密提出的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答:(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经济效益的追求依靠提高效率完成,而效益的提高依靠分工协作,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纪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理论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这个银公司而异,每个公司情况部一样解决的问题程度也不一样再就是需要号的生产管理软件像永凯PMC这样比较全面一点的软件公司就还不错。

就是你写出来的制度,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全部执行。大多数企业都是制度一大堆,真正严格执行的每一条的很少。

生产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1. 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2. 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供应链的同步化计划需要解决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生产同步化问题,只有各供应链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才能实现。3. 提前期管理。基于时间的竞争是90年代一种新的竞争策略,具体到企业的运作层,主要体现为提前期的管理,这是实现QCR、ECR策略的重要内容。4. 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库存在应付需求不确定性时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库存又是一种资源浪费。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实施多级、多点、多方管理库存的策略,对提高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制造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 索引序列
  •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点
  •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
  •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总结
  •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重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