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内容笔记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内容笔记

发布时间: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内容笔记

有以下知识点: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9.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0.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15.1927年(湖北成考网提供文献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通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核心在于把握事物度。

5、矛盾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摸索现实世界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

解答理解说明型单项选择题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性原则。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中心意思的备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某一层次意思的备选项不选。通过对题干的概括,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按照题干的要求,对照备选项,选出符合中心思想的选项。

(2)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能更为深刻地或从根本上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备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重复,该备选项不选。

(3)最佳性原则。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题干符合。这里要按照最佳性原则,对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考试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 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 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对学历提升感兴趣的伙伴都可以关注小编,了解更多学历提升相关内容,私信可以免费获得学历提升资料。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笔记

有以下知识点: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9.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0.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15.1927年(湖北成考网提供文献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通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核心在于把握事物度。

5、矛盾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摸索现实世界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

解答理解说明型单项选择题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性原则。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中心意思的备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某一层次意思的备选项不选。通过对题干的概括,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按照题干的要求,对照备选项,选出符合中心思想的选项。

(2)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能更为深刻地或从根本上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备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重复,该备选项不选。

(3)最佳性原则。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题干符合。这里要按照最佳性原则,对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考试

自考考试科目有12-16门左右,考生需要通过所有课程才能申请毕业,但是自考的一些考试科目复习自考很少,比如考政治学概论,现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自考生认真备考,争取一次通过考试。自考政治学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政治的含义在西方,“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中国古代的“政治”,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太下”的活动。【选择】1、非马.......主义的关于政治的解释:【选择】(1)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正在写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国家是国内法律秩序所创造的社团。”(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拉斯韦尔,“政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马克斯.韦伯,“政治意指力求分配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麦肯齐。(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2、根据马.......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选择&简答&论述】(1)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阶级关系是政治活动的主导因素,一切政治关系均直接表现为或最终可归结为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特点。(3)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4)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3、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名词】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1、马.......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选择】2、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选择】3、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选择】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1)儒家: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典籍:《论语》和《孟子》。代表人物:孔子,“礼治”——“为国以礼”,“德治”——“为政以德”。孟子:“王道”——“以德行仁”。(2)法家: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典籍:《韩非子》。代表人物:韩非,“霸道”,“以法治国”。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本,形成了一整套法家的治国理论。(3)道家: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统治。代表人物:老子,“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放弃对国家的治理,而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以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2、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学【选择】(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代表:1.柏拉图的《理想国》,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基督教神学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政治学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1.鼓吹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2.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与教权。(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政治学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1、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选择】(1)15世纪至16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①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A. 被马.......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主张: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为了夺取权力和掌握权力,可以不择手段。B. 布丹的《共和六论》,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主张建立脱离教会集权统治的世俗政权和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②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揭开了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史的第一页。(2)17世纪到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A. 资产阶级: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等。B. 无产阶级: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是这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典型代表。(3)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A. 资产阶级:以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在个人主义基础上提出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原则,抽象地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则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主张用“社会政体”来代替国家;用“社会团结”来调和阶级对立;用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观念同无产阶级日益成熟的革命思想相抗衡。B. 无产阶级: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19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2.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主要以国家权力为主要研究方向;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以政策的制定过程为主要研究方向。(5)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行为主义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里学和文化人类的研究方法。其重要缺陷就是缺乏价值判断。马.......主义政治学的发展1、马.......、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选择】2、《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选择&简答】(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的专政。(2)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政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4)系统阐发了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5)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内容

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通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核心在于把握事物度。

5、矛盾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摸索现实世界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

解答理解说明型单项选择题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性原则。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中心意思的备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某一层次意思的备选项不选。通过对题干的概括,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按照题干的要求,对照备选项,选出符合中心思想的选项。

(2)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能更为深刻地或从根本上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备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重复,该备选项不选。

(3)最佳性原则。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题干符合。这里要按照最佳性原则,对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考试

1、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社会规律是:不是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唯物辨证法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4、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的总和; 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6、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8、阶级现象: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工人运动; 1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6、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居首位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先富后富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9、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是在: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 20、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应积极发展的是:第三产业; 21、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 22、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23、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思想得以充分展开和成熟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 24、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5、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依次推进; 26、我国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8、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9、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2、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 3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4、党的领导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其中: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与组织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5、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39、物质的特性:客观实在性; 4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4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42、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4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45、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是与长江中上游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等有关,并且与围湖造田使用许多湖泊蓄水能力大大减少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一果多因; 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4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49、社会进步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50、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51、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 52、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统一战线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是:无产阶级领导权; 53、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瓦窑堡会议前,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54、中国共产党将"工农共和国"口号变为"人民共和国"口号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55、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6、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根据是:中国革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敌强我弱的特点; 57、中国共产党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题思想影响是:小资产阶级思想; 5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 59、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由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6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 61、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6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63、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6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6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66、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是: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67、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政治联盟; 68、现阶段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6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7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笔记归纳

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通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核心在于把握事物度。

5、矛盾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摸索现实世界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

解答理解说明型单项选择题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性原则。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中心意思的备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某一层次意思的备选项不选。通过对题干的概括,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按照题干的要求,对照备选项,选出符合中心思想的选项。

(2)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能更为深刻地或从根本上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备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重复,该备选项不选。

(3)最佳性原则。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题干符合。这里要按照最佳性原则,对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考试

1、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社会规律是:不是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唯物辨证法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4、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的总和; 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6、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8、阶级现象: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工人运动; 1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6、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居首位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先富后富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9、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是在: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 20、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应积极发展的是:第三产业; 21、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 22、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23、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思想得以充分展开和成熟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 24、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5、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依次推进; 26、我国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8、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9、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2、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 3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4、党的领导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其中: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与组织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5、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39、物质的特性:客观实在性; 4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4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42、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4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45、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是与长江中上游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等有关,并且与围湖造田使用许多湖泊蓄水能力大大减少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一果多因; 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4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49、社会进步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50、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51、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 52、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统一战线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是:无产阶级领导权; 53、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瓦窑堡会议前,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54、中国共产党将"工农共和国"口号变为"人民共和国"口号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55、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6、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根据是:中国革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敌强我弱的特点; 57、中国共产党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题思想影响是:小资产阶级思想; 5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 59、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由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6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 61、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6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63、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6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6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66、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是: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67、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政治联盟; 68、现阶段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6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7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笔记总结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性、物质是世界本原、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的派生物。

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

5、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世界是不能被认识的或不能被彻底认识。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运动、联系、矛盾观点。

形而上学:静止、孤立、否认矛盾观点。

专升本政治记忆口诀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专升本政治记忆方法:

1、掌握基本原理和概念

对于政治来说,人物,实质,原因这几个就是掌握一个原理的关键所在。同学们可以简化记忆来加深印象。

2、根据时间,结合史纲

史纲可以说是贯穿其他所有科目的基础,而且它又是这几科目中最简单的一门,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在复习特等内容时,将知识点放入时间的纵轴中去理解记忆,与史纲结合起来。

3、根据内容,分析整合

在政治记忆中,有很多理论和知识点非常相似,容易记混,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把同类的整理出来,拓展各自的背景及意义,对比记忆。

4、关键词记忆

有时候,我们对于一些知识点比较难懂,记忆也比较吃力,这时候可以采取关键词记忆法,从中提取关键词来记忆,也方便自己的理解。我们都觉得书中的知识点是官方的用语,比起自己的`分析和措辞,更加具有专业性,也是考试的得分点。

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结合真题巩固

政治也不是单纯的记忆就可以的,还需要同学们配合真题来巩固。历年真题是同学们复习的必备材料,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点,对知识点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对于相应的题型也会了解,在根据真题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做完真题最好能够在结合做题情况做好笔记,另外自己再花时间做好总结。

专升本的政治考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这四块的内容,这些内容其实都是高中时期的教材,所以专升本的政治考试范围和高考的政治考试范围是一样的。要求考生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政治》科目考试形式

1、试卷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

3.考试方式:闭卷考试,纸笔作答。

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

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 索引序列
  •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内容笔记
  •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笔记
  •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内容
  •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笔记归纳
  • 专升本自考政治重点笔记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