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

发布时间: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我即灵魂,是联合了个体多种知觉的单纯而主动的实体。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 (二)认识他人 对他人的认识一般通过两个方面出发: 1. 从对方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从情景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情境下会做什么样的事 社会心理学主要强调从第二个方面来认识他人。 在当今人格心理学中,对于人格特质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有两个,一个是Cosata和McCare等研究者提出的 “big-five” 理论。另一个是我国学者王登峰提出的 “big-seven” 。 Big-Five - 神经质(neuroticism):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调节情况。得分高的人经常有悲伤、由于和愤怒的情绪;得分低的人则可以保持情绪平静不会大悲大喜。 - 外向性(extraversion):指个体如何对待与他人的交往等。得分高的人乐于交际,精力充沛;得分低的人则比较含蓄稳健 - 开放性(openness):指个体能否接受新思想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等方面持开放态度。得分高的人不容易循规蹈矩,喜欢独立思考;得分低的人喜欢熟悉的事物,并且比较传统。 - 宜人性(agreeableness):指个体对待他人的态度。得分高的人有同情心,注重和他人的合作;得分低的人喜欢竞争,会为信念或利益与他人斗争 -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指个体做事的态度,扽分高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恒心,善于自律;得分低的人则容易转移兴趣和注意力,做事不拘小节。 Big-Seven - 外向性:指个体活跃、合群、乐观  - 善良:指个体利他、诚信、重感情 - 行事风格:指个体严谨、自制、沉稳 - 才干:指个体决断、坚韧、机敏 - 情绪性:指个体有耐性、直爽 - 人际关系:指对人热情、宽和 - 处事态度:指个体自信、淡泊名利 Big-Five 和Big-Seven 既有共同的成分,也有属于西方人和中国人的独特内涵 (三)认识社会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们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体的可能反应,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滴适应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在于四个方面有优势: • 能够自主:做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决定么不是有他人决定 • 能力:能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的事情或者他人交代的任务完成 • 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 • 自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20C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reedman,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认知革命之后:Myers,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么想,怎么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国内的观点:吴江霖: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学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沈德灿: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有很多的不同,之所以不同,有两种原因: • 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有紧密的关系:人类的行为并不是完全有意识与理性指引的。 • 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的三个研究领域 1. 个体过程 2. 人际过程 3. 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对科学研究的假设有三个要求: • 第一,可证真伪。 • 第二,量化表达。 • 第三,简洁清晰。 评价一个理论好坏的标准有四个: • 准确性:理论如果不鞥准确滴预测现象发生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理论 • 一致性: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保持一致性。 • 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 • 广泛性:理论应该能够解释一系列现象,不能直接是某些特殊的现象 理论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 统和现有的知识 • 解释已有现象 • 预测性 • 指导研究方向 与=社会心理学家所建立的是更精确的 “ 微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某一具体方面,能偶对这些行为作出预测,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加以检验。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强调的重点个体的心理学与行为团体或社会的影响 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心理状态、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 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 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调查和参与观察是主要方法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 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的研究中,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常常会认用比较广泛的因素来解释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则会更加关注人挤层面。社会学家会研究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变量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家则会更加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1. 人际层面   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体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 1. 个人层面   一个人的特质可以用来解释他的行为,人格特质可以用来解释在相同情境下,人们为何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临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都研究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 本能 • 遗传差异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 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在任何情境下个体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并在多次学习之后成为习惯 ,个体将会采用惯用的方式作出反应,当类似的情景再度出现的时候。 1. 学习理论的机制 • 联结(association):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 • 强化(reinforcement): 指人们学会一种 特别的行为 是因为这种行为伴随着 愉快、能满足某种需要或者可以避免某种不愉快的后果 。 强化是学习理论的核心 • 模仿(imitation): 个体通过 观察他人态度 及行为来学习社会态度与行为 模仿的发生 并不需要外界的强化 ,只须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便可以产生。在这里,模仿机制对于儿童是社会学系的重要机制,但是对成人来说,未必有效。 1. 学习理论的特点 • 学习理论强调过去的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当时的情景细节,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 • 学习理论倾向于将 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略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 。它强调过去的外部事件与刺激的联结情形、早起对某种行为反应的强化过程以及个体曾接触过的行为模式等外在因素。 • 学习理论通常 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 。 (三)诱因理论 1. 理性决策论(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theory) 理性决策论:在选择的时候,人们会顾及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 而以理性的方式作出最佳选择 , 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 Edwards的预期价值论(expectancy value theory)最具有代表性:该理论认为,在决策的时候,人对下列两项因素所作出的判断结果为基础: • 某一决策各种可能后果的价值; • 某一决策后果真正实现的可能性大小 1. 交换理论(exchange theory) 这一理论将人际互动是为彼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 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 。 社会交换理论的重点在于强调 相对代价及利益 ,该理论在分析协商情景时很价值。 1. 需求满足理论(need satisfaction) 需求满足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 ,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以上三种诱因理论都说明了个体面对多种选择时,依照自己能从 各个行为方案中获得或损失多少利益来做决策 。与学习理论不同,诱因理论将重点放在 当时情境下的可能行为的相对利益与损失 。也就是说,诱因理论认为行为的起因在于 个人所处的环境 ,诱因论关心个人的内在状态而不是环境因素。 (四)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congnitive theory)认为人的行为会取决于对 社会环境的直觉和加工过程 。 人们常常将社会情境的直觉、想法、信念组成一个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形式,就像对物体的直觉一样,并且可以将它变得有规律。它影响了一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过程被称为 ^社会认知 (social congnitive)。 1. 两个基本原则 • 分类(categorization):人们知觉事物的时候,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进行分类。 • 聚焦(focus):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忽略背景的影响。 人们往往存在着按照某种方式对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并且这种将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非常强烈。 1. 两个重要的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这个理论主要是想说明我们如何解释时间的原因 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这个理论主要解释当人们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 (五)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角色理论强调 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 ^ 角色  提供的 。 角色理论通过没有强调某种单一决定因素,二十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 相互关系 去解释行为的原因。角色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人们的行为会随着她们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社会心理学中,与此比较接近的是社会认同理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往往从两个角度提出问题,一个是从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另一个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 (二)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 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是指被动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相关可以分为正、负、零相关。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并且有的时候有 中介因素 的影响。 1.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认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景,并把被是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最大的优点: 对变量有着严格的控制,所以避免了因果关系的混淆 ,并且结果可以 重复验证 ,有比较高的效度。 实验研究法需要控制的要求: 自变量可以操纵以及被试随机分配 。 (四)收集数据 1. 观察法 优点:简单易行,获取一手资料 缺点:特定种类的行为很难观察(私密行为);消耗时间长;范围内容特定 1. 调查法 优点:使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简单易行,可以收集大量资料 缺点:过分依赖自我报告,但是自我报告有时候不一定准确 1. 实验法 优点:得到的资料准确可信 缺点: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则结论无法推广 在行为中,某种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叫做主效应,交互作用则是指某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受这个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 1. 档案研究法 优点:可以排除情境对行为的影响 缺点:记录内容不完整,不够详细,搜集方式不够系统 1. 元分析方法 元分析方法:运用一套统计程序从一个 新的角度对已开展或已经报告的有关研究进行检验分析。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样本的代表性:要采取 随机取样的方式 ,是每个人都有同等的被选择的机会,并且要崩要尽量 异质化 。 • 实验者偏差:在研究中要尽量采取 单盲或者双盲实验 ,使实验者的影响达到最小 • 被试偏差: 被试的社会赞许倾向会让她们试图揣摩实验者的研究意图 ,从而影响实验的有效性,所以最好不要让被试知道实验假设。 • 伦理问题:在研究中要尽量 避免对被试造成伤害 ,有时也会涉及欺的内容,实验的隐瞒一般是可以的,但是实验结束后有必要告知被试事实和研究目的。 (七)论文的撰写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A.学校 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C.场理论 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 B.U型关系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偏见归因属于( )A.行动中心偏见 B.显著性偏见C.歧视 D.自我中心偏见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A.互补性 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 D.交往的频率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见的人往往是( )A.行动者 B.观察者C.男生 D.女生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生物学理论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 )A.情绪理论 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 D.社会规范理论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 )A.个性 B.同情C.责任 D.心境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19.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为。这种现象属于( )A.遵从 B.服从C.行为传染 D.偏离20.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21.在公开场合下遭到难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胁的手段,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是( )A.个性 B.挽回面子C.没有沟通 D.冲突的强度22.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为( )A.竞争者 B.竞争——合作者C.合作者 D.平均者2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C.社会分配 D.社会互助24.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 )A.群体目标 B.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 D.群体活动25.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 )A.轮式 B.圆周式C.链式 D.Y式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比自己单独完成的效率低,这表明他人在场( )A.会产生社会助长 B.会产生社会抑制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D.对其会产生激起27.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应变理论( )A.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B.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C.是指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28.当你在教室的固定座位被他人占着时,你心理会不舒服,并打算下次早点来教室控制你的座位,这种领域形式是(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私密领域29.个体对极为关注和感到具有拥有性的领域,会采用不惜诉诸以法律来防卫的反应方式,这个领域一般是指(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社会领域3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拥挤是指( )A.客观状态 B.心理状态C.物理空间 D.高密度情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调查法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2.在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中,可以提高沟通者可信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A.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 B.听众对沟通者的动机或意图的信赖程度C.沟通者的口才 D.沟通者的外表E.沟通者的身体语言3.韦纳(B.Weiner,1971)等人认为,在成败归因过程中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观察者必须决定( )A.是对能力的归因,还是对性格的归因 B.是对自己归因,还是对他人归因C.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D.归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E.成败是稳定的发生,还是不稳定的发生4.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为是( )A.助人行为 B.攻击性行为C.利他行为 D.侵犯行为E.反社会行为5.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态度与行为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2.多拉德认为,挫折一定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 )3.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行动者与观察者归因的区别及其心理机制。2.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求助者的特点。4.简述解释遵从的群体中心理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理性的沟通让消费者改变态度。2.论述归因偏见中“行为中心偏见”的含义及其成因。3.结合实际谈谈人们合作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自考心理学主要有以下科目: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是首推书目,是心理学考研最基本的一定要看。以下是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性读物,起辅助作用:普心:《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发心:《发展心理学》,(精装)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是统考,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基础心理考试用书都一样初试:全国统考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扩展资料: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学考试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②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③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自考的考试课程中《教育心理学》难不难?它的主要考点是什么?第一章是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互动的过程模型)关注的是学与教的互动。(1)五事①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和教学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导教学过程)③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所表现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局)、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组织(2)三个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教学中对教学的监控与分析;教学后的检测与反思)4、学与教的互动:五个因素影响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教育实践。1、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启动期(1920年代以前)代表作:《桑德代克事件: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它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期(60-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美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1924)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分析

请查询当地自考网站,因为各地自考网站的具体规定是不同的!广东好像没有心理学这个专业!

心理学 专本科自考科目 心理学专科共16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版本 作者 0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赵家祥 0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钱淦荣 0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巩献田 00010 大学语文(专) 大学语文(专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徐中玉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施承孙 02047 社会心理学(二) 社会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版 沈德灿 侯玉波 02106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郭淑琴 02108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原子能出版社 2004年版 朱 滢 焦书兰 02109 心理测量 心理测验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姜长青 02110 心理统计 心理统计 原子能出版社 2004年版 韩 昭 02111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版 包 燕 02112 组织管理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王 垒 02114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陈 萍 迟立忠 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版 赵鸿德 张 喆 王鲁滨 10022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张智勇 10127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版 张伯源 心理学本科共22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版本 作者 0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罗正楷 0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卫兴华 00015 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高 远 00016 日语(二) 日语入门(上) (下)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上2006年版下 李翠霞 00017 俄语(二) 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应云天 02047 社会心理学(二) 社会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版 沈德灿 侯玉波 02106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郭淑琴 02108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原子能出版社 2004年版 朱 滢 焦书兰 02109 心理测量 心理测验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姜长青 02110 心理统计 心理统计 原子能出版社 2004年版 韩 昭 10070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沈 政 林庶芝 10071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张亚旭 10072 心理实验设计 心理实验方法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吴艳红 韩 昭 耿海燕 10074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简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沈德灿 10075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时代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版 王登峰 10076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钱铭怡 10077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李同归 侯玉波 10078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1年版 马谋超 高云鹏 10079 市场调查 市场调研——基础与实务 吉 林教育出版社 20 01年版 刘 明珠 谢晓非 施大德 10080 人事测量 实用人事测量(简明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王 垒 10081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王 垒 10082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苏彦捷没有金融贸易这个专业,先发个金融专科吧1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3 3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4 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6 5 0020 高等数学(一) 6 6 0010 大学语文(专) 4 7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含上机考核(0019)2学分 8 0041 基础会计学 5 9 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6 10 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11 0066 货币银行学 6 12 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5 13 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6 14 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5 15 0074 中央银行概论 5 16 0055 企业会计学 6 17 0012 英语(一) 7 18 0060 财政学 4 合计 76 16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1) 邓小平理论概论(0002)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03)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9) 高等数学(一)(0020) 基础会计学(0041)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43) 大学语文(专)(0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019)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65) 消费心理学(0177) 谈判与推销技巧(0179) 企业管理概论(0144) 公共关系学(0182) 广告学(一)(0181) 市场营销学(0058) 市场调查与预测(0178) 毕业考核(2548) 祝您成功。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A.学校 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C.场理论 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 B.U型关系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偏见归因属于( )A.行动中心偏见 B.显著性偏见C.歧视 D.自我中心偏见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A.互补性 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 D.交往的频率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见的人往往是( )A.行动者 B.观察者C.男生 D.女生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生物学理论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 )A.情绪理论 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 D.社会规范理论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 )A.个性 B.同情C.责任 D.心境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19.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为。这种现象属于( )A.遵从 B.服从C.行为传染 D.偏离20.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21.在公开场合下遭到难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胁的手段,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是( )A.个性 B.挽回面子C.没有沟通 D.冲突的强度22.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为( )A.竞争者 B.竞争——合作者C.合作者 D.平均者2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C.社会分配 D.社会互助24.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 )A.群体目标 B.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 D.群体活动25.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 )A.轮式 B.圆周式C.链式 D.Y式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比自己单独完成的效率低,这表明他人在场( )A.会产生社会助长 B.会产生社会抑制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D.对其会产生激起27.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应变理论( )A.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B.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C.是指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28.当你在教室的固定座位被他人占着时,你心理会不舒服,并打算下次早点来教室控制你的座位,这种领域形式是(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私密领域29.个体对极为关注和感到具有拥有性的领域,会采用不惜诉诸以法律来防卫的反应方式,这个领域一般是指(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社会领域3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拥挤是指( )A.客观状态 B.心理状态C.物理空间 D.高密度情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调查法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2.在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中,可以提高沟通者可信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A.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 B.听众对沟通者的动机或意图的信赖程度C.沟通者的口才 D.沟通者的外表E.沟通者的身体语言3.韦纳(B.Weiner,1971)等人认为,在成败归因过程中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观察者必须决定( )A.是对能力的归因,还是对性格的归因 B.是对自己归因,还是对他人归因C.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D.归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E.成败是稳定的发生,还是不稳定的发生4.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为是( )A.助人行为 B.攻击性行为C.利他行为 D.侵犯行为E.反社会行为5.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态度与行为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2.多拉德认为,挫折一定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 )3.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行动者与观察者归因的区别及其心理机制。2.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求助者的特点。4.简述解释遵从的群体中心理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理性的沟通让消费者改变态度。2.论述归因偏见中“行为中心偏见”的含义及其成因。3.结合实际谈谈人们合作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总结

焦点效应 :我们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我们总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尝尝出现 透明度错觉 。 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

总结:人类本能上都是自我的,并且是自利的。

图式 :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 自我参照效应 :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自我参照效应可以阐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位置。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指向程度。

哪些因素决定了自我概念:

当我们是一个大团体中的某个小团体的一部门时,我们经常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身份;当我们的社会团体占多数时,可能我们就不太考虑它。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社会比较而进行的

成功增强自尊,但是自尊不仅来自于告诉别人他们很棒,还要然他们通过辛苦努力获得成功。

镜像自我 :个体把别人当作镜子来进行自我感知。 与我们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 我们觉着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 自尊 是我们对他人如何评价我们的监控并做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心理学尺度。

西方的个人主义孕育 独立的自我 东方的集体主义孕育了 相互依存的自我 一个具有相互依赖自我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人们否认媒体对自己的影响, 但是却承认媒体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人们总是倾向于自利(美化自我)

自我预测并不比根据日常经历做出的预测更准确。 预测积极行为时,朋友和家人对自己的预测常常会更加准确 预测消极行为时,自我预测更加准确

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我们对好消息的情绪痕迹消失得比自己预期的要快 我们会高估消极的情绪的持久性影响。 人们会忽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包括其合理化策略,忽视,原谅和限制情绪创伤 总结:我们的情绪总是能够更快地回复

当行为的原因很明显,而正确的解释又符合我们的知觉的时候,对行为的解释,自我知觉是准确的。 但是当行为的原因对观察者来说不是显而易见的时候,它们对行为者来说也不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对自己思维的结果比对思维的过程知道得要多。 威尔逊设想: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认为我们有双重态度系统,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

自我认识的局限性 :

自我的活动能力是有限的,有意的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自我控制类似于肌肉力量:

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像自尊一样,自我效能伴随着辛苦付出后得到的成就而增强

内部控制点:认为命运是由自己控制的 外部控制点:机会和外部力量决定了命运

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知觉到缺乏控制->习得性无助 研究证明,促进个人控制系统确实可以真正地增强个体的健康和幸福,但是“过度的自由”反而导致人们生活满意度下降

人们对 无法反悔的选择 的满意度会比对可以反悔的选择的满意度要高,人们似乎喜欢和愿意为推翻这种选择的自由而付出代价,尽管这种自由可能让人产生不满意。 猜测:源于自我保护的心理

班杜拉强调自我说服或者有意吹捧,不能从根本上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的主要来源是对成功的体验。

面对失败,人们会倾向于以自我保护式的归因来为失败申辩。 亲近人的成功会比陌生人更有威胁。

维持或增强自尊动机的意义: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导向意义,社会拒绝会降低我们的自尊,同时增强我们渴望被接受的意愿。

低自尊的人在抑郁,滥用毒品和各种形式的行为过失方面面临更多的风险。 高自尊则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和愉快的感觉。

受伤的自尊会引起报复性行为。 高自尊的人常常是令人讨厌的,喜欢打断别人,评头论足等等

有一种观点是认为存在“隐蔽的低自尊”,但是目前所有的证据都和它矛盾。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潜在的偏见,更多的为失败开脱和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

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

在多数主观的和社会赞许性方面,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平要高。 相对于客观行为维度,主观行为维度会引发更强烈的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虚幻的乐观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 盲目乐观是失败的先兆 乐观主义在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和安宁方面确实比悲观主义强得多。 防御性的悲观主义者会预见问题的发生并且促使自己进行有效地应对。

虚假普遍性效应 :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失败时 人们会觉着其他人也像他一样思考和行事。 我们并不是客观地看待事物,而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 虚假普遍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的归纳性结论只是来自一个有限的样本。我们多半和那些同我们态度和行为相近的人来往,并透过这些熟悉的人来评判世界。 成功时 虚假独特性效应更容易发生。 虚假独特性 :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自我服务归因,自我恭维的比较,盲目乐观,以及认为自己缺点的虚假普遍性,所有这些倾向是导致自我服务偏见的根源。

一种解释将自我服务偏见看做是我们如何处理和记忆有关自己个人信息的副产品。 我们有多种动机促进了自利偏差的出现。

带有自我服务偏见的个体面对在成就,吸引力或技能方面高其一筹的人时,会有自卑感。 自尊受到威胁后,可能会激活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高自尊和自我服务偏见相关性高。

非抑郁的人将他们的失败归于试验任务或者其知觉收到的控制比实际程度更高。而抑郁者的自我评价及其对他人如何真实看待他们的评价都没有表现出夸大。 “”恐怖管理理论”:我们达到了父母的要求,就会受到关爱和保护;反之没有,因为我们把“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积极自尊甚至可以消除我们对最终的死亡的恐惧感。

哪些因自己出现社交困难而责备别人的人往往比那些能够承认是自己的问题的人更不快乐。 群体内的自我服务式吹捧会变得非常危险。

虚伪的谦虚是为了掩饰个体认为自己真的优于众人的想法。 真正的谦卑,不是不太在意自己,它一方面让人们为自己的专长而欢喜,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认可到他人的专长。

自我位于我们社会世界的中心

好处:

设置障碍物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时为了达到 自我保护 的目的。 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把失败归于外因来保护我们的自我形象

自我服务偏见,虚伪的谦虚和自我妨碍都揭示出个体十分在意自我的形象。 自我展示 是指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自我监控 得分高的人表现的更像“变色龙”,得分低的人更多的受内在的指引,表现得像“榆木疙瘩”

自我效能感可以鼓励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 高自尊让我们不容易沉沦,有利于成功。 生活中最了不起的成就,和最让人沮丧的挫折,都来自对自己高标准的预期。

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点解析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那么社会心理学具体是什么呢?现在一起来学习下吧。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分支,在其形成之前也是依附于西欧思辩哲学的母体中。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奠基人公认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开始运用实验;

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

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那么,究竟社会心理学是如何界定的呢?它主要是研究什么的?所使用的研究方面有哪些呢?

在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时,初学者总想一开始就明确它的定义是什么。不过,对于社会心理学,要下一贯确切、所有社会心理学家都恩能够接受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这不仅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还因为研究者们所持的理论观点至今仍不尽相同。为了使朋友们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把西方、前苏联以及我国社会心理学接提出的一些定义介绍给大家。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由于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和两们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影响,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因为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这类定义的特点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同起来。因此,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它缩小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另一类定义则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而不同意这类定义的人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强调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研究这些,则有可能导致它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混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所以,社会心理学的这种研究与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有所不同。

(二)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安德列耶娃提出,"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特点相对地表达为: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已经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这种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强调的是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可以说,这是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有别于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特点。

(三)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1982年,吴江霖提出,"社会心理学四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1983年,潘菽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所研究的是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我们知道,所有的社会事情都有人的因素在里面,也就是都有心理的问题在里面。研究这些课题的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

1985年,汪青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应当包括4个要点:第一,社会心理学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第二,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来进行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第四,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象的描述。根据这种分析,他提出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还可以比较全面地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社会心理学四对人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外显的反应。

发展至今的社会心理学,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那么,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一般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档案研究法。

请查询当地自考网站,因为各地自考网站的具体规定是不同的!广东好像没有心理学这个专业!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汇总

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

请查询当地自考网站,因为各地自考网站的具体规定是不同的!广东好像没有心理学这个专业!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25期  中级27期 复训初31期 李晶晶  坚持分享第293天 约练第91次  晨跑第38天第二课:社会心理学概述模仿是行为主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中如何与他人相互互动,相互影响,还有一个人在社会中会有什么行为。 一、诞生标志 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不是以单个人为主,社会心理学更多的以人的心理为主。心理学不能做诊断和治疗的。精神病是医学 二、定义 1.F.H奥尔波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意识就是心理,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心理与行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下,我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拓展:学习心理学不要把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滥用,什么角色做什么角色的事。 2.G.W奥尔波特:个体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所以精神分析咨询的时候,提供一个场,一个容器,这样来访者把咨询师想象成自己父母,被理解、了解、觉察,重新活一遭。 三、社会行为 1.习得行为 2.亲社会行为 3.反社会行为 4.人际合作与竞争 5.群体的决策行为 四、研究对象 1.个体 (1)社会化:研究一个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既然是过程,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时间不到,就是很难成长好,功到自然成。成长是一个慢动作,日不见增,月见其长! (2)自我意识 (3)社会知觉 (4)态度 (5)社会动机 (6)社会学习等等。 2.人际:真诚最影响人际关系,相反是虚伪。 人的心理要有弹性,否则人的社会功能是不太健全的,当一个人社会功能不太健全的时候,就不容易适应工作、生活、学习、人际,就容易出问题。 (1)人际沟通 (2)人际关系 (3)人际吸引: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除非是受虐,比如SM,耽美。 3.群体 4.社会 五、社会行为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公式:B=f ( P , E )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当一个人问你,我的孩子天天玩手机,怎么办?我的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不要当专家,你要具体化,去了解情况,了解环境,了解背景,了解什么样的人,了解这个人一系列的方面,性别,年龄,性格特点,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现在的情绪状态,他自己怎么想的,他有哪些考虑和打算,他有哪些尝试,后来怎么样?一系列的情况,都要去了解,否则都是在帮倒忙。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须从当时的环境去分析语言背后的心理含义,不要预设答案! 1.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 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4. 单身者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我们容易预设,要保持未知的心,保持好奇之心,才能了解更多的东西,否则的话帮倒忙而不自知。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霍兰德    三阶段理论 1.启蒙期:哲学思辨阶段  “人性”(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 2.形成期:经验描述阶段  观察  客观描述分析                                  (麦独孤 本能论) 3.确立期:实证分析阶段  描述→实证                       定性→定量                       理论→应用 启发:急不得,保持平常心,走好脚下每一步,不知不觉就走到那样的一个状态和位置了。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研究遵循原则:这些原则不单是研究时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做咨询的时候遵循的原则。 心理咨询师的三驾马车:伦理、基本功、自我成长 1.价值中立原则 完全中立很难,必要时需引导,一般情况不引导。什么时候引导,比较违反社会道德时,尽量先保持中立,然后慢慢来。 2.系统性原则 个案概念化,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看一个人,这样才能更加全面。 搜集信息,了解情况,建立关系。如果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了解情况的时候,容易走偏。所以要头大身子小。 (1)动态原则: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不要贴标签,不要刚了解一点信息,就给人家下定断。也不要预设,用动态的原则才会有更多的发现与了解。 (2)整体原则:从整体去看,他可能是什么样的? (3)关联原则:看到一系列事情的关联,然后对事情有大概的了解和把握,但是又不要把你以为的就一定当真,因为对事情有了了解以后,就容易有假设,尤其是家庭治疗里面的系统式家庭治疗要做假设。假设和预设是不一样的。 (4)有序原则:了解具体的情况的先后顺序 (5)反馈原则:我们以为了解了,但是不一定了解了,所以要反馈。 我听到什么情况,是这样吗? 3.伦理原则:就像开车时的交规,否则容易出车祸。 (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就像华生对小罗伯特的实验就是不符合道德的。 (2)研究前说明研究计划主要部分,征得同意:提供研究报告,录音录像的时候必须征求同意。 (3)研究中采取保护措施: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不伤害原则。  (4)被试有退出自由:来访者随时可以终止咨询,来欢迎,去不留。 (5)被试资料应加保密;发表,须经同意:作为咨询师需修专业,内心和为人 (6)不得建立工作以外关系:尤其在中国,完全纯粹的咨询关系不容易,但是我们尽量保持相对纯粹的关系。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常说的有三个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新行为主义) 1.简史 早期代表:巴甫洛夫,华生; 发展者:霍尔,斯金纳;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更为接近人的真实的情况,比较接地气的。) 心理学家会提出很多理论,但是到最后都是你这个人,足够稳定和完善。深挖一口井,样样通,样样松。 2.学习的机制 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巩固联想,持续固定)     (正负强化、惩罚、消退) 正强化是为了想让行为增加,多发生,惩罚正好相反,使行为减少。本意是强化,但是不一定真正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消退:对于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 模仿:社会学习论(儿童言语、步态、表情,行为方式获得基础) 孩子社会化比较好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1.亲子关系 2.言传身教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3.观察学习 (1)注意(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信息):每个人更多会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同的人注意的东西千差万别  (2)保持(记住要模仿的行为保持在头脑中作为标准 ) (3)动作再现(将记忆转化为自身行为 )  (4)动机(符合个体需要转化为动机,贯穿全过程 );通过动作再现,他感觉是自己需要的,他就有动机了,他就内化为自己的了。 特别像基础心理学的记忆的三个阶段。 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1.社会学习论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 忽视的地方,恰恰是我们要多关注,多注意的地方。所以我们不但要看过去的学习经验,还要考虑当下的情景等细节,这样就能更好的去了解一个人。 2.社会学习论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我们看一个人的行为的时候,不但要看当时的情景,还要看他当时的状态和感受,了解怎么回事,以及他自己怎么看的?所以要去确认知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打算,这样才能更加清楚这个行为的意义。 3.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   我们不但要关注外在行为,还要关注他内在是怎么想的。他内在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认知,陪着他去觉察。 认知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所以我们要去觉察,所以在咨询的时候,就是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稳定的,温暖的,放松的,自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当事人更容易把自己沉下去,然后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 二、社会交换论——行为互动本质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霍曼斯五命题(趋利避害):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  都是为了满足需求,满足需求后,行为就会增加,满足多了,再给也不一定能够行为增加。所以强化的时候,也不一定要给的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爱一个人,爱到60分就刚刚好。 布劳:互惠基础,自愿活动 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刺激命题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要给他需要的正向强化。 有时候就是一个微笑,有时候就是给他安全的空间,而不是带着目的,功利心的强化。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比如努力后,他成绩提上来了,他就会更愿意努力。    4.剥夺—满足命题     是指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 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酬赏        (爱不宜太多) 比如:老公之前不说我爱你,偶尔说一下,我们会感觉很感动,如果天天说,一天说几十遍,就会感觉恶心。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持续地给,似饱非饱最好。 5.侵犯—赞同命题        (期待与需求不对等)     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 符号互动论——行为活动中介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 基本假设:行为以意义为基础;意义源于互动;通过解释运用和修改意义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A.学校 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C.场理论 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 B.U型关系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偏见归因属于( )A.行动中心偏见 B.显著性偏见C.歧视 D.自我中心偏见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A.互补性 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 D.交往的频率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见的人往往是( )A.行动者 B.观察者C.男生 D.女生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生物学理论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 )A.情绪理论 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 D.社会规范理论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 )A.个性 B.同情C.责任 D.心境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19.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为。这种现象属于( )A.遵从 B.服从C.行为传染 D.偏离20.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21.在公开场合下遭到难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胁的手段,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是( )A.个性 B.挽回面子C.没有沟通 D.冲突的强度22.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为( )A.竞争者 B.竞争——合作者C.合作者 D.平均者2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C.社会分配 D.社会互助24.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 )A.群体目标 B.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 D.群体活动25.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 )A.轮式 B.圆周式C.链式 D.Y式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比自己单独完成的效率低,这表明他人在场( )A.会产生社会助长 B.会产生社会抑制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D.对其会产生激起27.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应变理论( )A.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B.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C.是指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28.当你在教室的固定座位被他人占着时,你心理会不舒服,并打算下次早点来教室控制你的座位,这种领域形式是(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私密领域29.个体对极为关注和感到具有拥有性的领域,会采用不惜诉诸以法律来防卫的反应方式,这个领域一般是指(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社会领域3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拥挤是指( )A.客观状态 B.心理状态C.物理空间 D.高密度情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调查法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2.在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中,可以提高沟通者可信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A.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 B.听众对沟通者的动机或意图的信赖程度C.沟通者的口才 D.沟通者的外表E.沟通者的身体语言3.韦纳(B.Weiner,1971)等人认为,在成败归因过程中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观察者必须决定( )A.是对能力的归因,还是对性格的归因 B.是对自己归因,还是对他人归因C.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D.归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E.成败是稳定的发生,还是不稳定的发生4.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为是( )A.助人行为 B.攻击性行为C.利他行为 D.侵犯行为E.反社会行为5.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态度与行为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2.多拉德认为,挫折一定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 )3.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行动者与观察者归因的区别及其心理机制。2.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求助者的特点。4.简述解释遵从的群体中心理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理性的沟通让消费者改变态度。2.论述归因偏见中“行为中心偏见”的含义及其成因。3.结合实际谈谈人们合作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自考心理学主要有以下科目: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是首推书目,是心理学考研最基本的一定要看。以下是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性读物,起辅助作用:普心:《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发心:《发展心理学》,(精装)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是统考,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基础心理考试用书都一样初试:全国统考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扩展资料: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学考试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②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③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自考的考试课程中《教育心理学》难不难?它的主要考点是什么?第一章是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互动的过程模型)关注的是学与教的互动。(1)五事①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和教学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导教学过程)③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所表现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局)、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组织(2)三个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教学中对教学的监控与分析;教学后的检测与反思)4、学与教的互动:五个因素影响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教育实践。1、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启动期(1920年代以前)代表作:《桑德代克事件: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它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期(60-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美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1924)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
  •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分析
  •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总结
  •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要点汇总
  •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