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天津自考1239社会行政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1239课程名称:社会行政编纲单位:天津考委制定点击下载:天津自考1239社会行政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行政法学自考重点内容有:行政、行政法的定义、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分类、行政法的调整对象等。考生可以按以下方法找重点:1、按照教材大纲确定重点;2、通过买辅导教材,做习题,确定自己不好掌握的难点。行政法自考如何复习?要真正掌握教材内容,光第一遍的泛读还不行,还应对教材进行复读,复读就是精读、深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难点,才能深入浅出,浓缩教材。具体地说就是首先要从理解、熟悉概念人手。掌握概念,并非死记硬背,要抓住决窍,掌握概念的中心词,并旁推侧引。比如行政行为这一概念,应这样理解记忆:作为某一行为是一定社会主体实施的,就行政行为来说,肯定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而行政法所讲的行政行为是与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作出的,并且具有行政法意义的行为,而非行政主体从事的与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职权无关的民事行为,行政主体实施的与法律意义无关的事实行为,也不是行政法所要研究的行为。因此,这个概念的中心词就是:“行政主体”,“行政职权,行政法律意义”。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00283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

2.抽样调查的优点成立的依据是:部分含于整体之中;部分与整体有同样的特征;部分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有关群体的生活、群体态度的更为清晰的脉络。 第二节 抽样的术语与程序 一、抽样的术语 1.个体与抽样单位:个体是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即分析单位,又称为调查对象;信息单位是一次抽样当中抽取的单位。个体与抽样单位在有些研究中是相同的,在进行实际抽样时,抽样单位往往是多层次的。 2.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体。调查总体是研究者实际抽取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样本只能推论调查总体而不是研究总体——判断P168 3.抽样框——概率抽样需要,又称为抽样范畴,是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4.参数值与统计值:参数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统计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5.抽样误差——只能减弱,但无法消除,是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所含的个体的多少。 6.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的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 二、抽样的基本程序 1.界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包括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分析单位(或抽样单位)、抽样框等。 2.设计和抽取样本,包括确定样本所含个体数目即样本的大小和选择样本的具体方法。 3.对样本进行评估,目的是初步检查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采取收集若干容易得到的资料作为总体和样本之间的比较方法。 第三节 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1.又称为纯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他概率抽样都可以看成是由它派生出来的,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安全符合随机原则的特定方法抽取样本,即抽样时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使总体中的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即对总体中的所有分子都一视同仁,毫无例外。 2.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从随机样本的抽取到对总体进行判断,有一套健全的规则。 二、等距抽样 1.等距抽样,又称为系统抽样或机械抽样,具体方法是: 将总量的所有个体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计算抽样距离,抽样的距离是K=N/n 在头K各个体中,用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设其所在的序号为K. 自K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 2.等距抽样优缺点: 优点:(1)易于实施,工作量少;(2)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更为均匀,抽样误差小于或至多等于简单随机抽样。 缺点:(1)等距抽样是以总体的随机排列为前提,如果总体的排列出现有规律分布时,会使等距抽样产生极大误差。(2)当总体内个体类别之间的数目悬殊过大时,样本的代表性可能较差。 3.适用范围:等距抽样最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 三、分层随机抽样 1.分层随机抽样的含义、优点及作用: 含义:是先按总体依照某一种或某几种特性分为几个子总体,每个子总体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这些子样本合在一起即为总体的样本;可分为按比例分层抽样和分层抽样。 优点:(1)能够克服简单和等距随机抽样的缺点,从不同层获得尽可能均衡的样本数,使样本结构更接近于总体,改善样本的代表性。(2)提高总体参数估计的精确度。(3)有些研究不仅要了解总体的情况,而且还要某些类别的情况。(4)便于行政管理。 2.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比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

1、 夏商周在行政决策、沟通、文书和执行等方面具有的特色。

2、 秦汉时期乡里制度的特点。

3、 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变迁。

4、 秦汉时期皇权的主要内容。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对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主要表现。

6、 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

7、 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与职责。

8、 宋朝会议制度的基本形式。

9、 宋朝为了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检查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10、 北宋时期坚持宰相权利制衡的具体措施。

11、 宋朝行政执行的特点。

12、 辽朝行政决策中存在的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

13、 元朝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与其弊端。

14、 元朝对地方官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

15、 元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

16、 明朝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

17、 明清两代督抚的区别。

18、 明朝内阁制度与历朝宰相制度的根本不同。

19、 清朝晚期新政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1.政治形势稳定的重要性 (1)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行政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是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有序工作的保证 (2)只有在稳定的政治形势下,行政组织才能做到结构完好,功能正常,渠道畅通,信息流畅,程序严密 (3)政治不稳定造成行政组织的既定目标出现局部性、甚至全局性的变化。 (4)政治不稳定导致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或各层次的忙闲不均,破坏现有的行政组织结构 (5)政治不问帝国内导致信息沟通的困难,并使沟通的失真度加大 (6)政治不稳定打乱已有的工作程序,破坏行政人员的心理平衡,甚至可能引发行政组织的彻底崩溃。 2.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 (2)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3)提供了行政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3.法律的完善化和科学化程度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法律的完善化,是指各类法律形式的完备程度;法律科学化,是指法律内容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反映程度。 (2)法律的完善化与科学化有机统一,共同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3)法律的有规定如果详尽、完备、科学,就会促进与保障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与规范化水平;反之,则容易导致象征组织的混乱 4.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2)政体规定了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5.文化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对行政组织一般行为的期望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2)对行政首脑权力观念的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3)对行政组织运行方式观念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4)行政道德观念不影响行政组织 (5)对行政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观念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6.行政道德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组织成员的政治方向 (2)制约着行政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3)影响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 7.民族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民族环境影响着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响应的行政组织设置 (2)影响着行政组织的体制 (3)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的行使 (4)关系着行政组织的凝聚力大小 8.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重大国际时间的发生,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类事件的临时机构 (3)国际社会中的共同问题,使各国政府都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机构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机构 (5)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 9.如何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1)树立民主意识 (2)树立法律意识 (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4)树立政绩意识 (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10.创造良好地政治环境的措施 (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2)自觉的饿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3)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4)民主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11.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 (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乃至风俗习惯 (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12.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 (1)实行政教分离 (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 (3)加强行政组织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 (4)以法律约束宗教信仰自由 13.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1)培养行政组织成员的国际意识 (2)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九章 1.我国办公自动化分四步走的具体内容 (1)建立分立式办公事务处理系统,实现单项与多项的文书处理和数据报表的处理 (2)建立通讯网络式办公事务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单位内部的 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3)建立综合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使系统具有连接远程通讯网的能力 (4)建立具有文字、图形及语言识别能力的决策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 2.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效率 (2)物资设备制约着行政组织的活动及效率 (3)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活动的命脉 (4)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 3.行政组织制度条件的内容 (1)组织制度 (2)领导制度 (3)人事制度 (4)办公制度 (5)检查监督制度 4.人际关系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发挥 (2)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内聚力 (3)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 5.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客观原因 (1)组织结构与体制的不合理 (2)人们在行政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 (3)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4)资源的短缺性 6.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主观原因 (1)目标与利益不同 (2)价值观念不同 (3)性格爱好不同 7.建设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积极影响 (1)能使行政领导全面听取摩擦双方的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力量 (2)能促使群团中摩擦双方有效沟通,统一各群团成员的思想,促进行政组织协调运转 (3)能增强各群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使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 (4)能使群团成员自由表达各自的情感和心态,保持其心理平衡,有利于组织稳定 (5)能使行政领导及时、充分地发现问题,有助于行政组织的自我完善。 8.破坏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消极影响 (1)造成摩擦双方彼此对峙的局面,妨碍行政组织团结 (2)使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更加不平衡,情绪低落,妨碍行政效率的提高 (3)导致摩擦双方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妨碍行政组织整体利益和目标的实现 9.创建行政组织良好的物质条件的方法 (1)科学选任、严格培训、合理调配人员 (2)适时购置、统一分配使用、及时维修和更新物资设备 (3)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行政经费 (4)大力节约行政开支 10.要增强群团内聚力,行政组织应做到 (1)维持群团的适度规模 (2)尽可能满足群团成员的合理需要 (3)加强群团成员之间的意见沟通,平衡其价值观以形成共识 (4)促使群团实现其预期的正确目标 11.行政组织解决组织摩擦的方法 (1)订立平衡目标 (2)增加沟通机会 (3)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 加强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归纳

书到底怎么看,有些同学考完试之后,教材几乎还是新的,这很难想象他们如何能顺利通过考试,我个人认为:“书读三遍,其功自成”。第一遍泛读先翻开目录,仔细看一下分布,了解全书的结构,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教材的脉络,然后再开始阅读。泛读的意思就是并不要求一定要把看到的内容都背诵下来,只是做到有个印象,理解性的记忆。然后要到网上去找些资料来抓重点。网上自考的资料非常多,但串讲资料的质量却相去甚远,有些是教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些是自考同学自己整理的重点笔记,其实我认为,一份资料的优劣并不取决于整理者的水平,而更多是取决于这份资料对整理者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自考同学整理的资料反而比教授们给的资料更“好”,无非是多用了一些心思而已。而如何分辨资料的好坏,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就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料的好坏,分辨起来很简单,拿出整理好的考试重点分布表,看一下这份串讲的涵盖情况,如果有一份资料的内容涵盖了一次考试90%的内容,这是否是一份好资料呢?我个人认为,它甚至可能不如一份只覆盖每次考试70%内容的资料,因为使用这种资料复习的风险太大了,万一资料有些偏颇,情况就很糟糕了,虽然总结精简是必要的,但有时候也不能一味求简,这样很可能本末倒置,反而加大了考试的风险。根据你已经整理好的分布表与串讲资料对照,把该补充的知识要点,画在书上或写在旁边,如果地方不够可以写成“即时贴”然后贴在旁边,这样就可以勾画出全书所有的考核重点,通过这种方法,把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剔除出去,为下一步的背记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二遍背记第二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背记,把没有必要的连结性内容去掉,只勾画重点,总结核心词汇,会很有利于记忆,比如:邓小平理论中的一道题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答案: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可以缩略为,问题:三产意义。答案:1、市场体制 2、经济素质国力 3、就业 4、生活水平。题目一定要记住,免得出现最后背了很多题目,背混了的情况。有些同学一定会问,答案的第一点为什么不缩成“完善体制”,缩略成市场体制就没有动词了,其实最开始我也是这样缩略的,但后来发现不太实用,因为一般这类考题,只要把方向把握对了,换词没有问题,比如提高,可以改成增加之类的词汇,只要不写成反义词,一样是满分,所以没必要浪费宝贵的记忆力。然后努力把这些重点背记下来,有些同学喜欢默记,我的建议是最好能朗读或复述背记,因为人体对声音的记忆时间远比对文字的记忆时间要长很多,所以我建议如果有mp3的同学可以用mp3录下自己的朗读,然后没事的时候可以常听听,尤其是英语这类的科目,对加深印象非常有好处。但如果还是感觉自己个别题目背得不好,就在旁边标注一下,为下一次的阅读提供依据。第三遍查缺补漏最后这一遍看书,一般是在考前,有些同学甚至是提前到考场门口复习,这一遍要把前面已经背记好的内容再看一遍,其他没有标注重点的内容,也再快速浏览一下,以备不时之需。而对于刚才画下来的,不太好背的题目,可以利用短期记忆的方法。自考规定迟到半个小时之后才不许入场,如果你够沉着,可以在考场外拿着总结好的题目一直背到发卷子,然后再进入考场,拿到卷子马上翻后面的答题,看看有没有这些题目,如果没有就放心了,如果有,就赶紧趁热打铁,把他们答上,当你写完答案,一看至少有5分入手的时候,该是一种什么感觉啊!通过三次的复习和背记,相信整本书的重点都已经清晰地记忆在你的脑子里了,不管考试出的题有多偏多难,只要你正常发挥,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你的。到此,我的考前复习三招已经全部传授完毕,希望同学们都顺利通过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社会工作行政知识要点

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工作间接的实务方法,强调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过程,包括目标、政策、人事、管理、服务和评估,而有效的行政则能使服务呈现不同的效应。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行政知识要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1、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工作间接的实务方法,强调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过程,包括目标、政策、人事、管理、服务和评估,而有效的行政则能使服务呈现不同的效应。

基德尼夫: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一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服务;二是积累经验,以建议修订社会政策。

斯基德莫尔:社会工作行政是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将机构政策转换成服务的行动过程。包括执行者、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最常用的方法为计划、组织、人事、指导、控制等活动。

2、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a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b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c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3、社会服务: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来实现社会政策。

4、社会服务策划:就是在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前所进行的计划工作,是把目前的情况与将来的理想联结起来,带领个人和组织向理想的方向前进。

5、策划工作可分为三大类:⑴管制性策划是以监管行为为主,目的在于减少偏差和统一的行动。⑵指导性策划是通过指导要求下属或执行部门发挥所长,是非强迫性的。⑶分配性策划的重点是根据计划的标准去分配资源。

6、社会服务策划形式:战略性策划、方案发展策划、问题解决策划、创新策划。

7、社会服务方案策划:是运用理性的方法,通过清除了解服务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发展方向从而确立服务目标,并从多个服务工作方案中选取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然后根据社会需要分配和动员资源,在推行服务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服务的运作过程。服务的推行可分三部分:计划、执行和评估。

8、社会服务方案策划分四个阶段:⑴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问题认识和分析(两种认识方法:一是“问题认识工作表”。方案策划者应认真考虑的几个问题: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发生?谁受这个问题影响?这个问题何时发生?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程度如何?二是“分支法”。首先确定要解决的全面性问题,其次列明形成这个问题的“明确问题”,再次逐一列明造成这些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需要评估(界定危机人口、目标对象人口、求助者或受影响的人口)

⑵目标制定阶段: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

⑶方案安排阶段:制定各种可行性方案、选择理想的可行性方案(“筛选标准”:一是效率;二是效果;三是可行性;四是重要性;五是公平;六是附加结果)、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制定行动计划

⑷考虑服务的评估: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9、社会服务机构:通常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半专业的服务人员、辅助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10、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①非营利性②有明确和清晰的使命、宗旨、目标、服务重点和服务承诺、服务策略③主要功能是提供专业的福利服务。

11、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

A、一般类型(依据政府、政府和第三部门交叉、第三部门的标准):⑴政府主管社会保障事务的行政机构:①独立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如澳大利亚家庭与社区服务部;②社会福利与卫生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美国的健康与人群服务部;③社会福利与劳工合并的行政机关,如德国;④社会福利、卫生、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日本、法国;⑤社会福利与其他公共行政职能混合的行政主管机构,如我国的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⑵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机构。

B、中国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政府、群团组织(工青妇、老龄委、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如儿童福利院、救助站;公益二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如普通高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公益三类: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政府支持的民间组织;纯民间组织;契约型社会工作服务组织)。

在中国,事业单位分: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经营开服务类 三种。

12、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类型:

⑴一般结构类型:①直线式②直线叁谋式③职能式。⑵团队式结构: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跨专业团队

13、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

⑴授权:①授权任务;②授予权力;③对所授权力进行明确的限制。⑵协调:分程序性协调(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和工作性协调(在服务进行过程中)⑶沟通(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同事间协调、向公众交代)

14、我国对志愿者的定义:志愿者是指那些没有报酬,到公立或志愿服务组织自由奉献的人们,他们从事各种类型的社会福利服务。(身份要素包括:①根据自由的意愿作选择②不计金钱财物的酬赏③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④所作所为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15、有效的志愿者管理应依循八个步骤:⑴需要评估与方案规划(志愿者评估/动机评估、机构本身评估[组织评估:利益、风险]、服务对象评估)、⑵工作发展与工作设计(撰写“志愿服务工作说明书”,明确工作任务、技能和工作成果)、⑶招募、⑷面谈与契约、⑸迎新说明与训练(意义、技巧、信息)、⑹督导与激励、⑺奖励表扬、⑻评估(志愿者、机构)。

16、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①政府资助②民间捐助③商业交易

17、社会服务机构筹资方式:①项目申请;②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③特别事件筹资活动:重大灾害、记者会、研讨会、展览会

18、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①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者②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③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④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督导类型:①师徒式②训练式③管理式④咨询式。

19、督导的功能: ①行政②教育③支持

20、督导的内容:

⑴行政性督导的内容:①社会工作者的招募和选择;②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③工作计划与分配;④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⑤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⑥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缓冲器角色、倡导者角色、机构变迁推动者)。

⑵教育性督导的主要内容:①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②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③教导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④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⑤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⑥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⑶支持性督导的内容:①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工作中带来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情绪;②给予关怀和支持,使工作者在工作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③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④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

简述 劳动法 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答:联系 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 社会保险 领域存在交叉。 3 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法为 劳动关系 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区别 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2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 3关系的主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 劳动合同 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4立法目的: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5解决程序:社会保障法引发的 劳动争议 ,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 诉讼 程序。

行政管理10月考试重点资料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行政管理10月考试重点资料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709真题含答案(2012.4-2016.4年整理版).pdf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 (1).pdf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2005-2015(更新版).pdf .png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自考资料-笔记小抄版.pdf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考试试题.pdf 00294劳动社会学--重点整理2015年6月.pdf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1、 夏商周在行政决策、沟通、文书和执行等方面具有的特色。

2、 秦汉时期乡里制度的特点。

3、 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变迁。

4、 秦汉时期皇权的主要内容。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对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主要表现。

6、 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

7、 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与职责。

8、 宋朝会议制度的基本形式。

9、 宋朝为了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检查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10、 北宋时期坚持宰相权利制衡的具体措施。

11、 宋朝行政执行的特点。

12、 辽朝行政决策中存在的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

13、 元朝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与其弊端。

14、 元朝对地方官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

15、 元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

16、 明朝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

17、 明清两代督抚的区别。

18、 明朝内阁制度与历朝宰相制度的根本不同。

19、 清朝晚期新政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1.政治形势稳定的重要性 (1)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行政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是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有序工作的保证 (2)只有在稳定的政治形势下,行政组织才能做到结构完好,功能正常,渠道畅通,信息流畅,程序严密 (3)政治不稳定造成行政组织的既定目标出现局部性、甚至全局性的变化。 (4)政治不稳定导致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或各层次的忙闲不均,破坏现有的行政组织结构 (5)政治不问帝国内导致信息沟通的困难,并使沟通的失真度加大 (6)政治不稳定打乱已有的工作程序,破坏行政人员的心理平衡,甚至可能引发行政组织的彻底崩溃。 2.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 (2)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3)提供了行政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3.法律的完善化和科学化程度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法律的完善化,是指各类法律形式的完备程度;法律科学化,是指法律内容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反映程度。 (2)法律的完善化与科学化有机统一,共同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3)法律的有规定如果详尽、完备、科学,就会促进与保障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与规范化水平;反之,则容易导致象征组织的混乱 4.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2)政体规定了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5.文化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对行政组织一般行为的期望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2)对行政首脑权力观念的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3)对行政组织运行方式观念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4)行政道德观念不影响行政组织 (5)对行政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观念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6.行政道德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组织成员的政治方向 (2)制约着行政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3)影响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 7.民族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民族环境影响着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响应的行政组织设置 (2)影响着行政组织的体制 (3)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的行使 (4)关系着行政组织的凝聚力大小 8.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重大国际时间的发生,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类事件的临时机构 (3)国际社会中的共同问题,使各国政府都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机构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机构 (5)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 9.如何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1)树立民主意识 (2)树立法律意识 (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4)树立政绩意识 (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10.创造良好地政治环境的措施 (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2)自觉的饿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3)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4)民主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11.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 (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乃至风俗习惯 (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12.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 (1)实行政教分离 (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 (3)加强行政组织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 (4)以法律约束宗教信仰自由 13.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1)培养行政组织成员的国际意识 (2)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九章 1.我国办公自动化分四步走的具体内容 (1)建立分立式办公事务处理系统,实现单项与多项的文书处理和数据报表的处理 (2)建立通讯网络式办公事务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单位内部的 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3)建立综合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使系统具有连接远程通讯网的能力 (4)建立具有文字、图形及语言识别能力的决策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 2.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效率 (2)物资设备制约着行政组织的活动及效率 (3)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活动的命脉 (4)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 3.行政组织制度条件的内容 (1)组织制度 (2)领导制度 (3)人事制度 (4)办公制度 (5)检查监督制度 4.人际关系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发挥 (2)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内聚力 (3)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 5.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客观原因 (1)组织结构与体制的不合理 (2)人们在行政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 (3)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4)资源的短缺性 6.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主观原因 (1)目标与利益不同 (2)价值观念不同 (3)性格爱好不同 7.建设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积极影响 (1)能使行政领导全面听取摩擦双方的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力量 (2)能促使群团中摩擦双方有效沟通,统一各群团成员的思想,促进行政组织协调运转 (3)能增强各群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使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 (4)能使群团成员自由表达各自的情感和心态,保持其心理平衡,有利于组织稳定 (5)能使行政领导及时、充分地发现问题,有助于行政组织的自我完善。 8.破坏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消极影响 (1)造成摩擦双方彼此对峙的局面,妨碍行政组织团结 (2)使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更加不平衡,情绪低落,妨碍行政效率的提高 (3)导致摩擦双方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妨碍行政组织整体利益和目标的实现 9.创建行政组织良好的物质条件的方法 (1)科学选任、严格培训、合理调配人员 (2)适时购置、统一分配使用、及时维修和更新物资设备 (3)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行政经费 (4)大力节约行政开支 10.要增强群团内聚力,行政组织应做到 (1)维持群团的适度规模 (2)尽可能满足群团成员的合理需要 (3)加强群团成员之间的意见沟通,平衡其价值观以形成共识 (4)促使群团实现其预期的正确目标 11.行政组织解决组织摩擦的方法 (1)订立平衡目标 (2)增加沟通机会 (3)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 加强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志愿者管理 (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 (五)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内容 二、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行政的定义与功能 1、社会工作行政定义: 基德尼夫: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一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服务;二是积累经验,以建议修订社会政策;斯基德莫尔:社会工作行政是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将机构政策转换成服务的行动过程。包括执行者、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最常用的方法为计划、组织、人事、指导、控制等活动。 2、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 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1、社会服务策划的类型:管制性策划、指导性策划、分配性策划; 2、社会服务策划的形式:战略性策划、方案发展策划、问题解决策划、创新策划。 3、社会服务策划的步骤: 第一,问题认识和分析阶段: (1)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问题认识工作表、分支法;点击进入社会工作者网校免费试听 (2)需要评估:界定危机人口、目标对象人口、求助者或受影响的人口; 第二,目标制定阶段: (1)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 (2)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 第三,方案安排阶段: (1)制定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 (2)选择理想的可行方案; (3)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分配; (4)制定行动计划。 第四,考虑服务的评估:检验各项行动计划中所要推行的“方案活动”是否根据原定计划和日期推行和完成,更重要的是,确定的方案活动目标是否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方案评估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1、社会服务机构: 通常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半专业的服务人员、辅助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主要有政府部门(规模大,服务类型和人数多;提供法律责任内的服务、社会保障计划、服务策划和协调、社会福利经费的提供和监督等)和民办机构(规模和人力资源差异大,有些机构只有一种类型,服务对象比较单一,提供具体的福利服务); 2、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 (1)非营利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或国际援助,宗旨是为服务对象谋取福利和促进社会进步,强调施与而不在意回报; (2)社会服务机构建立明确的使命、宗旨、目标、服务重点和服务,强调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 (3)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福利服务,从业人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也包括其他专业人员; 3、服务机构的类型: (1)一般类型:政府主管社会保障(福利)事务的行政机构;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机构。 中国类型:1、政府: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 (2)群团组织: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老龄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和红十字会; (3)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公益一类: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公益二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经营开发类; (4)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1)由政府支持的民间组织,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2)纯民间组织:完全依靠社会捐助和收费服务支持的社会服务机构;(3)契约型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趋势下成立的组织; 4、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式组织结构:由上而下分成若干层级,只有直线和垂直关系; (2)直线参谋式结构:层级之间存在者水平和垂直关系,而参谋作为专家有责任来协助直线部门的管理者; (3)功能职权式结构:在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中,将参谋职权部门化,在特定工作范围内,可以直接对其他管理人员下达命令。 5、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 (1)授权:授权任务;授予权力;对所授权力要进行明确的限制; (2)协调; (3)沟通; (四)社会服务机构的志愿者管理 1、志愿者: 指那些没有报酬,到公立或志愿服务组织自由奉献的人们,他们从事各种类型的社会福利服务;身份要素包括: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不计金钱财物的筹赏;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所作所为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2、志愿者需要管理: (1)志愿服务机构的志愿工作越来越多,加上受到政府或社会赞助者对其产生的期待压力; (2)社会越来越关注志愿服务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这也迫使社会服务机构加强管理那些由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方案; (3)志愿者在奉献时间、知识和技能时,更重视自我的收获; 3、志愿者管理步骤: 第一,需要评估与方案规划:志愿者评估、机构本身评估和服务对象需要评估; 第二,工作发展与设计:撰写“志愿服务工作说明书”,明确工作任务、技能和工作成果; 第三,招募:散发招募传单和海报,联络各种组织; 第四,面谈与签约: 第五,迎新说明与训练: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培训技巧、知识;提升服务信心,挖掘潜能; 第六,督导与激励; 第七,奖励表扬; 第八,评估。 (五)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 1、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 (1)政府资助:一般通过购买服务和奖励来实现; (2)民间捐助:个人、企业、基金会的慈善捐款; (3)商业交易:服务收费,出售商品的收益等。 2、捐款动机分析: (1)个人捐助:个人需要动机:建立自尊和自我肯定;得到别人肯定,建立社会形象;成为习惯;外界影响动机:受亲戚、朋友、同事的影响而捐款;利他动机; (2)企业捐款: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自我利益;税法策略;社会联谊(俱乐部); 3、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法: (1)项目申请:要想获得政府、基金会的支持,一般要写项目申请书; (2)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私人恳请:注重私人性、注重人际关系的筹款方式;电话劝募:在紧凑的期间密集电话拜访,传达筹资信息; (3)特别事件筹资活动:包括重大灾害、记者会、研讨会、展览会; (六)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内容 1、社会工作督导: 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的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社会工作者、实习学生及志愿者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2、社会工作督导四种对象: (1)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2)服务年限短、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3)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4)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 3、社会工作督导的类型: (1)师徒式督导:扮演师傅角色,提供教育训练。强调学习过程,集中于一般议题,被督导者自己承担更多责任。 (2)训练式督导:被督导者被认为是学生或受教育者,督导者负责部分工作;强调学习过程,集中在一般议题,专业方面,督导者承担更多责任。 (3)管理式督导:督导者是被督导者的上级或主管,强调实务工作的完成及其服务质量,集中于特殊议题,专业角度讲,督导者承担更多的责任。 (4)咨询式督导:纯粹咨询角色,强调实务工作的完成及其服务质量,集中在特殊议题上,从专业的角度讲,被督导者自己承担更多责任,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4、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 行政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 支持的功能 关注点 组织管理的障碍 被督导者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 情感上的障碍 提供 渠道和资源,协助被督导者完成工作 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 心理方面和个别关系方面的支持,促使被督导者动员个人力量在工作方面有良好的表现 权力来源 地位、鉴赏及惩罚能力 专业知识及技巧 友情和关怀正面的工作关系 强调 效率 称职和胜任力 被督导者了解组织和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5、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 (1)行政性督导内容: ①社会工作者的招募和选择;②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③工作计划与分配;④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⑤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⑥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缓冲器角色;倡导者角色;机构变迁推动者; (2)教育性督导内容: ①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②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③教导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④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⑤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⑥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3)支持性督导内容: 社会工作者的压力:服务对象、工作压力、行政压力、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认识的压力; ①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工作中带来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情绪;②给予关怀和支持,使工作者在工作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③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④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第八章 1.政治形势稳定的重要性 (1)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行政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是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有序工作的保证 (2)只有在稳定的政治形势下,行政组织才能做到结构完好,功能正常,渠道畅通,信息流畅,程序严密 (3)政治不稳定造成行政组织的既定目标出现局部性、甚至全局性的变化。 (4)政治不稳定导致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或各层次的忙闲不均,破坏现有的行政组织结构 (5)政治不问帝国内导致信息沟通的困难,并使沟通的失真度加大 (6)政治不稳定打乱已有的工作程序,破坏行政人员的心理平衡,甚至可能引发行政组织的彻底崩溃。 2.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 (2)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3)提供了行政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3.法律的完善化和科学化程度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法律的完善化,是指各类法律形式的完备程度;法律科学化,是指法律内容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反映程度。 (2)法律的完善化与科学化有机统一,共同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3)法律的有规定如果详尽、完备、科学,就会促进与保障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与规范化水平;反之,则容易导致象征组织的混乱 4.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2)政体规定了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5.文化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对行政组织一般行为的期望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2)对行政首脑权力观念的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3)对行政组织运行方式观念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4)行政道德观念不影响行政组织 (5)对行政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观念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6.行政道德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组织成员的政治方向 (2)制约着行政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3)影响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 7.民族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民族环境影响着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响应的行政组织设置 (2)影响着行政组织的体制 (3)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的行使 (4)关系着行政组织的凝聚力大小 8.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重大国际时间的发生,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类事件的临时机构 (3)国际社会中的共同问题,使各国政府都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机构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机构 (5)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 9.如何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1)树立民主意识 (2)树立法律意识 (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4)树立政绩意识 (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10.创造良好地政治环境的措施 (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2)自觉的饿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3)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4)民主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11.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 (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乃至风俗习惯 (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12.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 (1)实行政教分离 (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 (3)加强行政组织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 (4)以法律约束宗教信仰自由 13.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1)培养行政组织成员的国际意识 (2)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九章 1.我国办公自动化分四步走的具体内容 (1)建立分立式办公事务处理系统,实现单项与多项的文书处理和数据报表的处理 (2)建立通讯网络式办公事务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单位内部的 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3)建立综合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使系统具有连接远程通讯网的能力 (4)建立具有文字、图形及语言识别能力的决策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 2.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效率 (2)物资设备制约着行政组织的活动及效率 (3)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活动的命脉 (4)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 3.行政组织制度条件的内容 (1)组织制度 (2)领导制度 (3)人事制度 (4)办公制度 (5)检查监督制度 4.人际关系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发挥 (2)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内聚力 (3)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 5.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客观原因 (1)组织结构与体制的不合理 (2)人们在行政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 (3)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4)资源的短缺性 6.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主观原因 (1)目标与利益不同 (2)价值观念不同 (3)性格爱好不同 7.建设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积极影响 (1)能使行政领导全面听取摩擦双方的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力量 (2)能促使群团中摩擦双方有效沟通,统一各群团成员的思想,促进行政组织协调运转 (3)能增强各群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使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 (4)能使群团成员自由表达各自的情感和心态,保持其心理平衡,有利于组织稳定 (5)能使行政领导及时、充分地发现问题,有助于行政组织的自我完善。 8.破坏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消极影响 (1)造成摩擦双方彼此对峙的局面,妨碍行政组织团结 (2)使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更加不平衡,情绪低落,妨碍行政效率的提高 (3)导致摩擦双方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妨碍行政组织整体利益和目标的实现 9.创建行政组织良好的物质条件的方法 (1)科学选任、严格培训、合理调配人员 (2)适时购置、统一分配使用、及时维修和更新物资设备 (3)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行政经费 (4)大力节约行政开支 10.要增强群团内聚力,行政组织应做到 (1)维持群团的适度规模 (2)尽可能满足群团成员的合理需要 (3)加强群团成员之间的意见沟通,平衡其价值观以形成共识 (4)促使群团实现其预期的正确目标 11.行政组织解决组织摩擦的方法 (1)订立平衡目标 (2)增加沟通机会 (3)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 加强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社会工作行政知识要点

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工作间接的实务方法,强调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过程,包括目标、政策、人事、管理、服务和评估,而有效的行政则能使服务呈现不同的效应。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行政知识要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1、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工作间接的实务方法,强调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过程,包括目标、政策、人事、管理、服务和评估,而有效的行政则能使服务呈现不同的效应。

基德尼夫: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一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服务;二是积累经验,以建议修订社会政策。

斯基德莫尔:社会工作行政是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将机构政策转换成服务的行动过程。包括执行者、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最常用的方法为计划、组织、人事、指导、控制等活动。

2、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a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b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c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3、社会服务: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来实现社会政策。

4、社会服务策划:就是在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前所进行的计划工作,是把目前的情况与将来的理想联结起来,带领个人和组织向理想的方向前进。

5、策划工作可分为三大类:⑴管制性策划是以监管行为为主,目的在于减少偏差和统一的行动。⑵指导性策划是通过指导要求下属或执行部门发挥所长,是非强迫性的。⑶分配性策划的重点是根据计划的标准去分配资源。

6、社会服务策划形式:战略性策划、方案发展策划、问题解决策划、创新策划。

7、社会服务方案策划:是运用理性的方法,通过清除了解服务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发展方向从而确立服务目标,并从多个服务工作方案中选取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然后根据社会需要分配和动员资源,在推行服务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服务的运作过程。服务的推行可分三部分:计划、执行和评估。

8、社会服务方案策划分四个阶段:⑴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问题认识和分析(两种认识方法:一是“问题认识工作表”。方案策划者应认真考虑的几个问题: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发生?谁受这个问题影响?这个问题何时发生?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程度如何?二是“分支法”。首先确定要解决的全面性问题,其次列明形成这个问题的“明确问题”,再次逐一列明造成这些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需要评估(界定危机人口、目标对象人口、求助者或受影响的人口)

⑵目标制定阶段: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

⑶方案安排阶段:制定各种可行性方案、选择理想的可行性方案(“筛选标准”:一是效率;二是效果;三是可行性;四是重要性;五是公平;六是附加结果)、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制定行动计划

⑷考虑服务的评估: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9、社会服务机构:通常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半专业的服务人员、辅助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10、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①非营利性②有明确和清晰的使命、宗旨、目标、服务重点和服务承诺、服务策略③主要功能是提供专业的福利服务。

11、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

A、一般类型(依据政府、政府和第三部门交叉、第三部门的标准):⑴政府主管社会保障事务的行政机构:①独立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如澳大利亚家庭与社区服务部;②社会福利与卫生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美国的健康与人群服务部;③社会福利与劳工合并的行政机关,如德国;④社会福利、卫生、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日本、法国;⑤社会福利与其他公共行政职能混合的行政主管机构,如我国的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⑵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机构。

B、中国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政府、群团组织(工青妇、老龄委、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如儿童福利院、救助站;公益二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如普通高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公益三类: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政府支持的民间组织;纯民间组织;契约型社会工作服务组织)。

在中国,事业单位分: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经营开服务类 三种。

12、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类型:

⑴一般结构类型:①直线式②直线叁谋式③职能式。⑵团队式结构: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跨专业团队

13、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

⑴授权:①授权任务;②授予权力;③对所授权力进行明确的限制。⑵协调:分程序性协调(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和工作性协调(在服务进行过程中)⑶沟通(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同事间协调、向公众交代)

14、我国对志愿者的定义:志愿者是指那些没有报酬,到公立或志愿服务组织自由奉献的人们,他们从事各种类型的社会福利服务。(身份要素包括:①根据自由的意愿作选择②不计金钱财物的酬赏③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④所作所为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15、有效的志愿者管理应依循八个步骤:⑴需要评估与方案规划(志愿者评估/动机评估、机构本身评估[组织评估:利益、风险]、服务对象评估)、⑵工作发展与工作设计(撰写“志愿服务工作说明书”,明确工作任务、技能和工作成果)、⑶招募、⑷面谈与契约、⑸迎新说明与训练(意义、技巧、信息)、⑹督导与激励、⑺奖励表扬、⑻评估(志愿者、机构)。

16、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①政府资助②民间捐助③商业交易

17、社会服务机构筹资方式:①项目申请;②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③特别事件筹资活动:重大灾害、记者会、研讨会、展览会

18、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①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者②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③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④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督导类型:①师徒式②训练式③管理式④咨询式。

19、督导的功能: ①行政②教育③支持

20、督导的内容:

⑴行政性督导的内容:①社会工作者的招募和选择;②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③工作计划与分配;④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⑤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⑥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缓冲器角色、倡导者角色、机构变迁推动者)。

⑵教育性督导的主要内容:①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②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③教导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④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⑤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⑥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⑶支持性督导的内容:①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工作中带来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情绪;②给予关怀和支持,使工作者在工作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③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④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

行政法学自考重点内容有:行政、行政法的定义、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分类、行政法的调整对象等。考生可以按以下方法找重点:1、按照教材大纲确定重点;2、通过买辅导教材,做习题,确定自己不好掌握的难点。 行政法自考如何复习? 要真正掌握教材内容,光第一遍的泛读还不行,还应对教材进行复读,复读就是精读、深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难点,才能深入浅出,浓缩教材。具体地说就是首先要从理解、熟悉概念人手。掌握概念,并非死记硬背,要抓住决窍,掌握概念的中心词,并旁推侧引。比如行政行为这一概念,应这样理解记忆:作为某一行为是一定社会主体实施的,就行政行为来说,肯定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而行政法所讲的行政行为是与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作出的,并且具有行政法意义的行为,而非行政主体从事的与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职权无关的民事行为,行政主体实施的与法律意义无关的事实行为,也不是行政法所要研究的行为。因此,这个概念的中心词就是:“行政主体”,“行政职权,行政法律意义”。 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
  • 00283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
  •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归纳
  •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