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整理汇总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整理汇总

发布时间: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整理汇总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一、基础篇1、管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有效的衡量

2、管理者分类:(1)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和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基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高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3、管理学(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3)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4)管理学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4、管理理论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2)管理理论的萌芽: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简述亚当斯密提出的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答:(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经济效益的追求依靠提高效率完成,而效益的提高依靠分工协作,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纪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理论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因此,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称文化现象。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二)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07简答:如何理解?)。(五)管理者的角色。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管理学原理自考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一、基础篇1、管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有效的衡量

2、管理者分类:(1)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和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基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高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3、管理学(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3)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4)管理学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4、管理理论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2)管理理论的萌芽: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简述亚当斯密提出的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答:(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经济效益的追求依靠提高效率完成,而效益的提高依靠分工协作,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纪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理论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有:

1、管理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目标管理是把目标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以自我控制为主,注重工作成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3、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率原理。

4、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科学方法,教育方法。

5、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书后面有考试大纲,那些要求领会,识记,应用的都是重点,但也不能说明其它的就不重要了,这些只是出到名词解释和问答分析题概率高点,其它的会出选择题。建议你去看下历年的自考试卷,肯定有好处,每次都有几道题目在以前的试卷上出现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你要哪个版本的?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整理汇总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如下:

1、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文水平,包括汉字认读、阅读理解、语法概念、作文等。

2、教育学原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法规等。

3、幼儿发展心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包括幼儿发展的规律、发展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等。

拓展:

1、教育类研究生专业。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学,体育教学,教育,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体育,应用心理,学科教学(分学科),教育管理,运动训练,学前教育,教育法学,各类师范专业。

2、教育类本科专业。

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学,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华文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运动康复与健康,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科学,农艺教育,园艺教育,特用作物教育,畜禽生产教育,水产养殖教育,应用生物教育,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机电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食品工艺教育,建筑工程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教学】(一)教学概述––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经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之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发展的个性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①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②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经过教学来完成的③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3.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1)教学的主要作用是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的形式②教学是进行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2)教学的主要任务是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情景中教师行为的规定或解释,它关注的是一般的、规律性的知识,旨在指导教学的实践2.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论的关系: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描述的是人或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课程理论主要研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编制和改革,教学理论主要研究如何促进学习,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教学理论既是描述性的又是处方性的3.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1)形成,我国古代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在西方,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2)教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后来赫尔巴特的理论体系为其弟子席勒和莱因所补充与修改,把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改造成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系统与方法,形成了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其发展取向有哲学取向(在我国和苏联盛行)和心理取向(美国)两种4.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突出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目标行为②评价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发生的频率③安排相倚关系,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⑤评价方案,测量想得到的行为结果(3)关于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原则是自定步调、小步子、积极反应和及时反馈5.认知主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3)关于教学过程,包括四个原则,即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3)关于教学方法,发现法6.人本主义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目标,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最终使学生完成自我实现,即人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形成(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rarr探索问题&rarr形成见识&rarr计划和抉择&rarr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3)关于教学方法: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即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4)关于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具有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品质(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①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②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制约性)③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④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③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①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发展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①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②按教学要求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校有效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四)教学模式––1.概念: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并未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2.特点:①简略性②针对性③操作性④发展性⑤稳定性3.教学模式的结构:通常包括了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因素4.程序教学模式(与行为矫正有关):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指导理论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由于采用小步子的方法,复杂的课题可以化难为易它的缺陷在于,只管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判断学生理解的深浅和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不适合用于技能训练和艺术学科,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人际交往5.发现教学模式:倡导者是布鲁纳,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把握探究性思维的方法,它要求学生经过发现(严格地说是再发现)的步骤去进行学习发现教学的过程可分为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材料,树立假设③验证假设④做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维持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因此该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注重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和信息提取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促进有意义接受学习,有助于所学知识的保持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和运用,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6.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创立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围绕单元展开的,其基本的程序为定向、单元掌握、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其实施步骤可分为①准备阶段,包括掌握的界定、教学目标的界定、课程编制、教材组织、试卷设计与准备,以及与此相一致的完备的教学计划,反馈/矫正程序和“非掌握者”的学习方案②学习方法指导阶段,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程序与方法的指导③实施阶段,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形成性测验,在学期结束时对全班同学进行终结性测验评价7.暗示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洛扎诺夫,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暗示原理,即让学生在接受暗示中学习暗示教学使形象的和抽象的内容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得到利用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处于精神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其实施原则主要有①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②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③暗示手段相互作用的原则其特点在于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8.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经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即确定帮助的情景&rarr探索问题&rarr形成见识&rarr计划和抉择&rarr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 9.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经凯洛夫等人重新改造传入我国(2)自学–辅导式。又称自学–指导式(简称自导),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根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3)引导–发现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吸取了杜威、布鲁纳等人所提倡的“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程序(4)情境–陶冶式。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5)示范–模仿模式。经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6)概念获得式。使学习者经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派的观点,即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7)掌握学习模式,基于布卢姆 “任何教师实际上都能帮助他的所有学生获得优异成绩”这一信念而提出来的,它的中心任务不是控制学生而是控制学习,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五)教学原则––1.概念: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体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2.确立依据:社会的依据、人的依据、教学自身的依据3.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德智体发展的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3)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经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4)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6)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7)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①个别教学制②班级授课制③导生制④道尔顿制⑤分组教学。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将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班进行教学,包括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两种(或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其优点是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缺点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待分组教学问题上不同人有不同要求,分组教学后的副作用也较大⑥特朗普制2.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公元16世纪,首先在东欧的一些学校教学中实践夸美纽斯首次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了下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的补充以前苏联教学论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一个体系(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①学生固定②地点固定③时间固定④教师固定⑤内容固定(3)优点①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②有利于发挥教师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育作用④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⑤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缺点①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③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结果④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⑤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⑥受到课的时间限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⑦缺乏真正的集体性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①教学组织形式趋向灵活多样化②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③时空局限性越来愈小(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经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性或开导性谈话、复习性或检查性谈话、总结性或指导性谈话、讨论性或研究性谈话四种类型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磋商,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5.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进行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6.练习法: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7.参观法: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所学知识8.自学辅导法:即学生在教书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使学生获得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2.上课:包括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好教学活动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考评(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含义: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2.功能:反馈-调节、激励-动机和诊断功能3.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①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前置评价或前测,是在学期教学或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旨在弄清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②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意在使师生及时了解教育学的进展情况,以便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③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进行的评价4.学业成就评价:指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达到教学目标程度方面的评价,其方法主要有考查、考试、调查法、观察法几种5.教学评价的改革:①由过去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向评价学生的学转变②由过去“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重视学生的“双基”和学科能力的形成,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转变③由过去注重评价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④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⑤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⑥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教育硕士# 导语】在教育硕士考研中,教育学原理考研的知识点占比是的,其分值占试卷总分的40%。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显得尤其重要。下面 将教育学原理考研知识点为大家分两篇整理如下,先来看第一篇~ 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1、从起源上看,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2、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应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时间大约在本世纪初。 3、教育学独立的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 4、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5、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6、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7、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8、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9、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10、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1、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是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12、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14、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15、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16、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起,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推动了西方各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17、20世纪是教育学活跃和发展的世纪,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彼此之间相互批评、相互借鉴、推陈出新。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19、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 21、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等人 2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一部分是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根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代表人物有克鲁普斯卡娅、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 23、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2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5、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 2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中坚持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历史、一元与多元的具体的、历史的、辨证的统一。 27、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是困扰教育学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康德与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 2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29、在教育学,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建立“普遍妥当教育学”的理想。狄尔泰对他的这个理想进行了理论批判,提出了教育目的的“历史性”问题。乌申斯基用大量的事实材料说明了教育和教育理论的“民族性”,提出各个民族应建立具有民族风格的,反映民族精神的教育学。 30、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则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以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31、教育学的实践性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从理论上说,二者是统一的。 32、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元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为了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具体知识,而是为了反思该学科的研究行为,像科学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都具有元研究的性质。 33、教育学的元问题是指与教育学科自身独立、发展相关的一组问题,与“教育问题”相对应。 34、对教育学元问题的研究就是教育学的元研究。 35、教育学元研究的结果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学科信念、研究范式、知识构成、话语规则以及教育学者的生存方式,等等。 36、提出教育学元问题和元研究的是布蕾钦卡。 37、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教育学的元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者为最。 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其他概念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 2、“教育”概念是构建教育学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理解各种教育学说的一把钥匙。 3、培养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的特征。 4、“教育”一词英、法、德语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5、在我国,“教育”一词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6、《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7、给“教育”下定义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开始。 8、我国和前苏联教育学者根据教育定义外延的大小,划分出“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 9、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特征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 10、描述性定义是指适当描述一定情境中被定义对象某些关键特征或指出使用被定义概念的方法,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或“教育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途径”。 11、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并在自己的教育论述中始终遵守,如“在本文中,我将教育定义为直接支持和维护有目的的教与学的一整套社会制度。” 12、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出被定义对象“是”什么,又明确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什么,如“教育是社会籍以发展年轻一代认识生活中的善和价值的能力的手段”。 13、这三种定义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定义往往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定性的,同时又是纲领性的。这种区分有利于分析教育定义所涉及到的事实的、价值的和语言的三个方面,提供了研究教育定义的一个初步框架。 14、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15、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的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16、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决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结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17、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校验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18、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19、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0、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配价值的那一部分的过程。” 21、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22、《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3、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2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25、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26、在教育学界,“教育”的定义与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中原因不仅有个人观点的差别,还有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 27、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8、教育本质问题所要追问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实践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是定义教育的核心问题。 29、教育本质问题问题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学者曾于同一时期介绍过此问题及他们讨论的结果。 30、我国教育学界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从7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新时期的重要教育学得几乎都参与了这场讨论。 31、这是我国教育学的一次重要理论论争,对于我国20世纪最后20年的教育思想解放、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2、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规定说”等。 33、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34、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35、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36、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37、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38、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39、“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0、根据生产力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划分为古代社会(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又可分为原始社会、古代文明社会)、古代教育(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社会(以使用大机器为标志,又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教育。 41、根据生产关系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以旬分为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42、以生产力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根本的,以生产关系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补充的。 43、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可视为古代教育的亚阶段,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可视为现代教育的亚阶段。 44、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45、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46、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代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现代社会学等。 教育与社会 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 3、教育不但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4、教育是永恒的社会历史范畴。 5、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 6、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7、教育的生产性表现为:(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表现出教育的历史性。 9、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10、教育的民族性一般指民族传统与特点在教育上的反映。 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1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最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13、教育的独立性毕竟是相对的,我们既反对抹煞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独立性绝对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14、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5、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而教育正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内容之一。 16、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17、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8、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19、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 20、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1、劳动能力是人进行劳动的能力,是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2、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23、教育在生产新的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出表现为科学创新、知识创新。 24、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 25、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 26、教育以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或者削弱—消解作用 27、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 28、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 29、学校往往是新的思想和理论的发源地和传播场所。 30、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3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32、统治阶级对教育的领导权一般是通过这样几种手段实现的:首先,利用手中的国家机器控制教育的领导权;其次,利用经济力量掌握教育的领导权;最后,以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来影响教育,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各种读物的发行,各种活动的举办等等。 3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4、高等学校已成为政治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35、人是文化动物,这是一些学者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人所下的定义。 36、“人是文化产物”,无疑深刻地隐含着“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这一思想。 37、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国的教育之所以区别与别国的教育,文化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8、就教育内容方面而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支配作用尤为明显。教育离开了文化,就没有了传授的内容,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39、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而言,教育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能动的要素,二者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 40、教育的文化功能有:传递—保存、传播—丰富、选择—提升、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41、教育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 42、教育的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一般特征:1.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2.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3.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43、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44、“教育民主化”已是当前教育政策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已成为几乎所有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在的目标,也是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 45、教育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的民主化,尤其是经济和政治的民主化。 46、“教育主体性”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的教育,用多样化的教育造就富于个性的一代新人。目前国内学术界讨论的教育主体性主要是这两种理解。 47、教育主体性问题的提出是我国“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思想主题的继续,是“科学”、“民主”和“个性解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强调。 48、改革学校教育,用新的时代精神来重建学校教育体制,才是教育的真正出路。 49、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 50、为在全民教育中适应“学会关心”的时代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人类意识(国际理解)教育;生态环境教育;人口教育;信仰教育;世界和平教育。 51、“学习化社会”是60年代富勒、赫钦斯等一批欧美学者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设想。《学会生存》一书中归纳了这一设想的主要观点 5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关键是实施终身教育思想,特别倡导发展非正规教育 53、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54、终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 55、在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的同期,西文国家还出现了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等相近的思想观念。 56、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57、“回归教育”,是60年代欧洲出现的思潮。它主张,教育不要一次完成

投资学原理自考笔记整理汇总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一)性质与特点"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是将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旅游学理论体系中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投资学"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表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既研究国内的投资资金运动规律,又探讨国际间投资资金来源的运动规律,系统的阐述了投资相关的概念及其应用体系。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投资决策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旅游投资的一般规律,为投资主体进行旅游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目标与基本要求1、使应试者能较系统地了解旅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使应试者学会旅游投资分析的方法,为具体的旅游投资项目决策作好准备。3、使应试者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毕业后较好的适应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是建立在旅游学、投资学、证劵投资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与同样研究投资活动规律的投资学、证劵投资学和财务相比,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侧重研究的是微观经济领域的投资主体——旅游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对各种直接和间接投资渠道的运用和管理过程。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概述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旅游企业投资的作用,旅游企业投资管理观念以及投资管理的内容。1、重点:旅游业和旅游企业的构成、投资的经济学含义、旅游企业投资活动的特点、旅游企业投资活动的作用。2、难点:理解投资和资产、资本、筹资、融资等该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旅游业投资供给时滞的特殊性、理解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区别。3、学习应注意: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后果的变动程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运用所学的投资管理观念来阐述其在旅游企业投资活动中的实践意义。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特征和分类一、 投资的含义二、 投资的特征三、 投资活动的类型第二节 旅游企业投资的特点和作用一、 旅游业和旅游企业二、 旅游企业的构成三、 旅游企业投资的特点四、 旅游企业投资的作用第三节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观念一、 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二、 资金的风险价值观念三、 机会成本观念四、 沉落成本观念五、 边际观念六、 预期观念七、 弹性观念第四节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的内容一、管理的含义二、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的含义与内容三、考核知识点1、投资的概念、投资类型的划分角度及其类型。2、旅游企业投资的特点及作用。3、资金时间价值观念、资金的风险价值观念、机会成本观念。4、投资运动的四个阶段、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的含义及内容。四、考核要求1、识记:供给时滞、投资乘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不确定性、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资金风险价值、风险报酬率、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旅游企业投资管理。2、领会:投资的类型及划分角度、投资运动的过程。3、简单应用:投资的概念、特点。4、综合应用:论述投资管理观念在旅游企业投资活动中的实践意义。第二章 旅游企业投资环境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和掌握投资环境的构成、作用及特点,因地制宜的利用投资环境,控制投资风险,以确保投资成功,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系统掌握旅游企业投资环境的内容与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帮助旅游企业正确认识和评价投资环境。1、重点:了解旅游企业投资环境的内容。2、难点:理解政府在政治环境中的关键作用、掌握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3、学习应注意:我国旅游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投资环境的内容一、 政治与法律环境二、 经济环境三、 社会和文化环境四、 技术环境五、 生态环境第二节 投资环境的评价一、 冷热国对比法二、 等级尺度法三、 多因素评估法四、 抽样统计法第三节 我国旅游企业投资环境分析一、我国旅游企业投资的现状二、我国旅游企业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三、旅游企业投资环境的改善三、考核知识点1、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的相对运动规律、经济增长是决定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2、投资与所有制结构、投资与产业结构。3、旅游企业投资环境的评价。四、考核要求1、识记:旅游企业投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生态环境、"冷热国"对比法、等级尺度法、多因素评估法、抽样统计法。2、领会: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的相对运动规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3、简单应用:理解社会文化因素对旅游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理解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旅游企业的投资活动的影响。4、综合应用:掌握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分析我国旅游企业投资环境的状况,帮助旅游企业正确认识和评价投资环境。第三章 旅游企业资金筹集和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旅游企业资金筹集的基础知识和筹资风险的基本理论;掌握项目融资的概念、特点及项目融资的阶段与步骤。1、重点:了解旅游企业资金筹集的原则、渠道、方式;理解资金成本的概念、性质、及计算原理;掌握项目融资的概念、特点及其参与者框架结构。2、难点:掌握筹资风险的概念及衡量方法、熟悉项目融资的阶段与步骤、理解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3、学习应注意:旅游企业筹资风险来源于旅游企业投资利润率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旅游企业资金筹集原理一、 资金筹集的原则二、 资金筹集的渠道三、 资金筹集方式四、 资金成本第二节 筹资风险一、 筹资风险的概念二、 筹资风险的衡量第三节 项目融资一、项目融资的含义与特征二、项目融资的参与者三、项目融资的框架结构四、项目融资的阶段与步骤五、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三、考核知识点1、旅游企业资金筹集的原则、渠道、方式。2、资金成本的要素构成、资金时间价值和资金成本的区别与联系。3、项目融资的概念和特点、项目融资的阶段与步骤、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4、衡量筹资风险的财务指标。四、考核要求1、识记:主权资金、负债资金、企业债券、股票、普通股、优先股、融资租赁、资金成本率、筹资风险、财务杠杆系数、概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项目融资、BOT模式。2、领会:理解旅游企业筹集资金筹集的原则及方式、理解旅游企业从外部筹集资金的意义、分析旅游企业上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简单应用:利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筹资风险,掌握项目融资的阶段与步骤。4、综合应用:综合运用CAPM模型计算项目融资的资金成本。第四章 旅游企业投资决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系统掌握旅游企业投资决策理论、投资的方向、方式的选择,投资规模、投资组合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以期望指导旅游企业的投资实践活动。1、重点:理解旅游企业投资决策活动的特点、掌握旅游企业投资决策的一般程序,熟悉企业投资约束的表现形式,掌握如何克服投资决策的理性限制。2、难点:理解旅游企业投资决策内容;区别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掌握如何确定旅游企业的经济投资规模;掌握衡量最佳投资组合的标准以及投资组合的方式、理解投资组合和投资结构的区别。3、学习应注意:投资决策过程包括许多阶段性的工作,在投资方案的选择过程中,投资决策者要考虑投资收益、投资风险、投资约束和投资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旅游企业投资决策理论一、 企业投资的概念与特点二、 旅游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及影响因素三、 旅游企业投资的方法四、 投资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其应对第二节 旅游企业投资机会、方向和方式的选择一、 投资机会的选择二、 旅游企业投资方向的选择三、 旅游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第三节 旅游企业投资规模决策一、 旅游企业投资规模的概念二、 确定投资规模的影响因素三、 旅游企业投资规模决策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第四节 旅游企业投资组合决策一、 投资组合的特点和目的二、 最佳投资组合的评价标准三、 投资组合的方式第五节 旅游企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一、投资结构与投资组合的关系二、影响投资结构变动的因素三、投资结构调整的方式三、考核知识点1、投资规模的涵义、年度投资规模与在建投资总规模的区别。2、投资来源增长的一般规律、年度建设规模与在建总规模增长的一般规律。3、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的意义、影响投资规模的因素、投资规模的合理确定。4、控制投资规模膨胀的对策。四、考核要求1、识记:年度投资来源和在建总投资来源增长的表现形式、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的意义、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旅游企业投资决策、投资收益、投资风险、投资约束、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经济投资规模、投资组合、风险吸纳效应、收益释放效应、投资结构。2、领会:投资规模的涵义、年度投资规模与在建投资总规模的关系、年度建设规模与在建总规模增长的一般规律、影响投资规模的因素、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的区别3、简单应用:控制投资规模膨胀的对策、投资决策理性限制的克服、旅游企业投资结构的调整。4、综合应用:根据最佳投资组合的评价标准,选择投资组合的方式。第五章 旅游企业项目投资与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应用性较强。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企业参与最多的项目投资类型——旅游工程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比较各种投资方案的效益和风险。1、重点:了解旅游工程项目的概念、分类及旅游基本建设的一般程序、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种类、阶段、内容及特点。2、难点:理解旅游工程建设项目与其它工程建设项目的根本区别、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方法、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3、学习应注意:投资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大,应该对现金收支金额及发生时间进行计量并在决策时加以考虑。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旅游工程项目概述一、 旅游工程项目的概念二、 旅游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类三、 旅游基本建设的一般程序第二节 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 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二、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种类三、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四、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五、 旅游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特点第三节 旅游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一、项目决策的基本要求二、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方法三、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三、考核知识点1、投资结构的涵义、投资结构的分类优化、投资结构的分配原则、产业投资结构形成的制约因素、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标志。2、产业投资结构的概念、三次产业的划分、正确处理我国产业投资结构的比例关系。3、投资项目规模的划分方法、大中小型投资项目(企业)的优势的局限性、不同产业部门对投资项目(企业)规模的客观要求。四、考核要求1、识记:旅游工程项目、投资项目决策、净现值、内含报酬率,会计收益率、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2、领会:产业投资结构形成的制约因素、产业投资结构的概念、正确处理产业投资结构的比例关系、大中小型投资项目(企业)的优势和局限性、不同产业部门对投资项目(企业)规模的客观要求。3、简单应用: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优化投资结构的分配原则,掌握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方法。4、综合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第六章 旅游企业证券投资与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以及在旅游企业投资活动中最主要的两种证劵投资工具-股票和债劵的应用。1、重点:熟悉证劵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理解旅游企业证劵投资的目的、原则和程序;熟悉国家有关股票交易的税收政策;掌握股票收益的来源和股利收入的形式。2、难点:理解股票和债劵的概念和特点、类别选择、收益评价、风险分析;理解股票和债劵的区别;理解股票持有人和债劵持有人的权利的不同。3、学习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运用所学的投资与管理知识分析旅游企业在进行股票投资和债劵投资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证券投资原理一、 证劵的概念、分类与特点二、 旅游企业证劵投资的目的和原则三、 旅游企业证劵投资的程序第二节 旅游企业股票投资策略一、 股票的概念与特点二、 股票类别选择三、 股票收益评价四、 股票风险分析五、 国家有关股票交易的税收政策第三节 旅游企业债券投资策略一、债劵的概念与特点二、债劵类别选择三、债劵收益评价四、债劵风险分析三、考核知识点1、证劵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股票和债劵的概和特点、类别选择、收益评价、风险分析。2、股票收益的来源和股利收入的形式;股票除权除息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股票收益率、股票价格指数、债劵收益率的计算方法。3、旅游企业进行股票投资、债劵投资面临的风险。四、考核要求1、识记:证劵、有价证劵、收益与风险最佳组合原则、分散投资原则、股票、普通股、优先股、绩优股、绩差股、成长股、成份股、蓝筹股、红筹股、ST股、PT股、股权登记日、除权除息日、市盈率、股票指数、债劵、附息票债劵、贴现债劵。2、领会:证劵的分类标准和类型、旅游企业参与证劵投资的目的、证劵投资的程序、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权利的不同之处。3、简单应用:股票收益的衡量、证劵风险的分析。4、综合应用:在旅游企业投资活动中,应用股票和债劵这两种主要的证劵投资工具。第七章 旅游企业并购与反并购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企业并购的原理,以及旅游企业并购和反并购策略,对旅游企业并购和反并购有深刻的认识。1、重点:企业并购的概念、分类、动因、一般程序;企业并购策略,并购支付方式的分类。2、难点:理解合并和收购的区别、并购时选择的目标企业应该具备的特征、反并购策略的法律策略、管理策略、股票交易策略3、学习应注意:企业并购也会是一种投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企业并购原理一、 企业并购的概念二、 企业并购的分类三、 企业并购的动因四、 企业并购的一般程序第二节 旅游企业并购策略一、 选择目标企业二、 评估目标企业三、 选择并购支付方式四、 并购后的整合第三节 旅游企业反并购策略一、反并购的法律策略二、反并购的管理策略三、反并购的股票交易策略三、考核知识点1、衡量目标企业规模的方法、评估目标企业的方法、评估目标企业的风险。2、在并购过程中受益稀释和控股权稀释的原因。3、反并购策略的法律策略、管理策略、股票交易策略。四、考核要求l、识记:企业并购、合并、收购、控股、子公司合并、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经营协同效应、并购整合、保持持股地位、死亡换股。2、领会:企业并购的动因、并购整合的意义。3、简单应用:衡量目标企业规模的方法、评估目标企业的方法。4、综合应用:根据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一、基础篇1、管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有效的衡量

2、管理者分类:(1)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和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基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高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3、管理学(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3)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4)管理学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4、管理理论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2)管理理论的萌芽: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简述亚当斯密提出的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答:(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经济效益的追求依靠提高效率完成,而效益的提高依靠分工协作,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纪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理论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投资学专业自考科目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应用写作学、法律基础、金融学概论、理财学、金融衍生品投资、投资学原理、金融营销、房地产投资、投资银行学、财务管理学、国际金融、保险学原理、税收筹划、投资学毕业考核。自考报名条件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自考网上报名流程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推荐阅读:2022年4月各省成人自学考试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汇总2022年4月各省自考准考证及考试通知单打印时间及打印入口汇总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整理汇总
  • 管理学原理自考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整理汇总
  • 投资学原理自考笔记整理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