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管理学自考重点归纳题

管理学自考重点归纳题

发布时间:

管理学自考重点归纳题

管理学原理自考重点的内容是管理方法,这是考试的重点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 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①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②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③简单的管理机构④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⑤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①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②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③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④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①科学管理②分权管理③法制管理④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①系统化管理②民主化管理③科学化管理④法治化管理⑤以人为本⑥追求效率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划分: 1、管理宗旨:公共事务、公共利益;盈利、利润 2、管理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公司、企业 3、管理依据:公共权力、委托权力;私人权力、市场权威 4、管理对象: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5、管理过程:政治气氛、政治安排;自主权、自治权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1、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自考学校管理学重点归纳题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 :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 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①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②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③简单的管理机构④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⑤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①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②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③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④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①科学管理②分权管理③法制管理④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①系统化管理②民主化管理③科学化管理④法治化管理⑤以人为本⑥追求效率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划分: 1、管理宗旨:公共事务、公共利益;盈利、利润 2、管理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公司、企业 3、管理依据:公共权力、委托权力;私人权力、市场权威 4、管理对象: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5、管理过程:政治气氛、政治安排;自主权、自治权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1、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一、基础篇1、管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有效的衡量

2、管理者分类:(1)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和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基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高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3、管理学(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3)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4)管理学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4、管理理论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2)管理理论的萌芽: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简述亚当斯密提出的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答:(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经济效益的追求依靠提高效率完成,而效益的提高依靠分工协作,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纪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理论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管理学自考重点归纳

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具体如下:一、素养1、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2、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3、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管理学原理如下:

知识点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营利性组织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通讯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军队、学校、医院、党派、宗教组织。

知识点2:管理者的分类

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负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经理人员等。

(2)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部门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经理或分公司经理。

(3)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是管理作业人员的管理者。汽车厂生产车间一个工作小组的主管人员;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

知识点3: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 经营管理之父 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 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行政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工作定额原理。认为必须通过工时和动作研究制定出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第二,标准化原理。

第三,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

第四,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第五,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

第六,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2)一般管理理论。

①经营跟管理的六大区别。

②管理的五要素。

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③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知识点4:PEST分析法

(1)政治因素。

包括国家社会制度、政治形势、国际关系、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和法令等。

(2)经济因素。

①宏观因素。

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②微观经济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

(3)社会因素。

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

(4)技术因素。

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自考绩效管理重点归纳题

1.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包括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与( ) A.绩效管理目标的设计 B.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 C.绩效管理方法的设计 D.绩效管理内容的设计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 最能说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测性是指( ) A.数据资料要准确可靠 B.数据资料具有公正性 C.数据资料要易于采集D.各指标标准有明确的界定 E.各指标标准有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 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 A. 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库 B. 设计绩效管理制度 C. 各岗位选择不同的指标 D.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问题解析:4. 绩效指标标准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 A. 计划标准 B. 历史标准 C. 客观标准 D. 经验数据标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问题解析:5. 绩效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衡量或评价工作,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 ) 答题: 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6. 指标权重是指对测量对象所属的各种要素的影响程度做出的量化限定。( ) 答题: 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7. 定量指标:定量指标是经过研究和分析,事先确定的可以进行量化考核的指标。( ) 答题: 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8. 德菲尔法:将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用通信的方式向有经验的专家提出,然后把他们答复的意见进行综合, 再反馈给他们,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认为最佳的意见为止。( ) 答题: 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对问题解析:

SDFSDFSDFSDFDSF

没什么可以告诉你的!

1、绩效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从社会学的历程角度来看包括()P12 DA. 从单纯强调“即期绩效”发展到强调“未来绩效”B. 从单纯强调数量到强调质量C. 从强调质量到强调满足顾客的需要D. 绩效指每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承担的职责2、绩效的意义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D)?P15 A. 绩效管理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B. 绩效管理促进质量管理 C. 绩效管理提高员工工作动机水平 D. 绩效管理为报酬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3、 IPMA提出人力资源管理要了解所在组织的使命,其含义包括( B)。P17A. 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制定规划B. 理解人力资源各项活动与组织使命实现之间的关系C. 能够有效识别并利用对组织的使命具有短期影响的因素D. 制定提高组织内部学习氛围的对策4、“绩效是结果”的观点认为,绩效是工作所达成的结果,是一个人工作成绩的记录,用来表示绩效结果的概念不包括:( C )P7A. 任务及事物 B. 关键成功因素C. 关键行为D. 关键结果领域5、绩效测量和( c )问题一直是管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P24A、绩效考核B、绩效指标C、绩效管理D、企业绩效6、基础信息、( a )、竞争力信息和稀缺资源的分配信息构成了经理人员管理企业日常业务的工具箱。P25A、生产效率信息B、企业效益C、绩效管理D、市场份额7、在绩效管理发展历史上从传统财务观点到后来相继出现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b )、经济增加值等综合评价方法。P25A、KPIB、平衡计分卡C、质量控制D、战略测量8、下面哪一项不是绩效棱镜的内容( d)P26A、战略B、流程C、能力D、顾客满意度9、企业的绩效指标的重点从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监控转变为兼顾顾客、股东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体现了绩效管理发展的( a )规律。P26A、由关注企业内部转变为内外兼顾B、指标从简单向综合发展C、注重财务指标转向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D、由侧重绩效评价转变为侧重全面绩效管理10、一个公司利润目标的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优秀的员工的留育、公司的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提高,靠的是(d )。P50A. 细致的目标体系(计划) B. 良好的执行控制体系C. 绩效的反馈与改进体系 D. 以上选项都涉及11、刘阳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主管,在刚刚进进行完的会议上,她就即将进行的绩效考核与各部门的主管进行了交流。她希望各部门的主管能够给出有关绩效管理的一些改进建议,但是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大家好像最终也没有给出什么建议。只让她按照已经制定好的绩效计划一步步实施下去。但是,刘阳认为绩效管理不应该就这样草草了事,要相互沟通。根据上述的案例,对以下几个题进行选择。(1)上述案例中,刘阳认为“绩效管理要沟通”体现了什么样的观点。(b )A. 绩效管理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B. 绩效管理需要持续的绩效沟通 C. 绩效管理提高员工工作动机水平 D. 绩效管理为报酬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 在案例总提到了绩效沟通的问题,绩效沟通需要收集的信息不包括( b )。A.工作进展情况 B. 绩效工具C. 潜在的障碍和问题 D. 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3)通过绩效沟通,企业期望达到目的有( d )A. 让员工了解绩效的流程 B. 绩效反馈C. 绩效考核的意义 D. 聆听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期望及呼声,使绩效管理达到预期的目的(4)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a )A、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B、绩效计划不能修改C、绩效计划是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的。D、绩效计划的内容十分重要12、DK公司是一个在中等规模的国有企业,目前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管理体制也随之改进,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目前在公司的的考核制度中有对员工的月考核,其中工作目标是以岗位任务书的形式,每月初由经理下达到每个岗位,从考核时看还算比较符合公司的意图,但是在走访中发现员工对于考核是七上八下的,主要是考核结果不对员工公开,员工只知道目标,但并不知道目标完成的怎么样。(1)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a )A、绩效管理中必须包括绩效反馈B、绩效考核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员工没有关系C、员工只要有目标就行了D、员工的工作结果对于公司才是最重要的(2)绩效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环,其中(c )48A、绩效计划属于基础工作B、绩效的实施才是最重要的C、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是前馈和反馈的连接点D、绩效沟通属于反馈阶段13、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不包括( d )48A、绩效计划属于前馈控制阶段B、持续的绩效沟通属于过程控制阶段C、绩效考核、绩效面谈和绩效改进的实施是反馈控制阶段D、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的应用是绩效考核的后继工作。14、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 c )是绩效考核的基础。48A. 绩效反馈B. 绩效改进计划 C. 绩效计划和沟通D. 绩效结果的应用15、某设计院在建立绩效指标时,从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的目标出发。将绩效考评指标与企业战略、企业目标紧密联系,将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目标,在分解到岗位目标,通过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形成企业绩效关键指标,其中包括:业务量的增长、服务质量的提升、科研成果的增长、海外业务的增长四个指标。进而就一步分析建立企业的绩效指标体系。(1)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 B )A、绩效考评的作用非常重要B、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有难度的工作C、绩效指标体系一定要有关键指标D、关键指标的确立可以使绩效考核顺利进行下去(2)日本人从《孙子兵法》中提炼出来现代企业领导者应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这种绩效指标确立的方法是( B )62A、问卷调查法B、个案研究法C、访谈法D、专题访谈法(3)在绩效指标确立的过程中使用问卷调查法,下面的问题中属于封闭式提问的问题是( A )62A、请问你的工作满意吗?B、你认为该岗位的员工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C、你认为对该岗位的员工来说出勤重要吗?D、你的目前的工作的正常工作负荷应该是多少(4)在绩效指标建立的过程中,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通口头的方式直接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是( C )63A、问卷法B、访谈法C、专题访谈法D、工作分析法16、考核销售员时,采用“年销售额在30—40万元,税前利润率为20%—25%”,这属于( C )71A、绩效指标B、绩效项目C、绩效标准D、绩效结果17、下面考核项目中不属于考核职能管理类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指标是( D)p55A、组织纪律性B、出勤率C、不听从指挥的次数D、学习能力18、在绩效考核的中,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绩效考核的指标,什么是绩效考核的标准,而两者之间又是否有区别,下面有关“指标”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 )55A、指标是从某些方面对工作进行的衡量B、指标则指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C、指标解决的是考核者需要考核“什么”的问题D、指标需要解决的要求被考核者“做得怎么样”、19、根据绩效考核的内容划分,下面那一项不属于绩效考核的内容( C )55A、工作业绩B、工作能力C、工作要项D、工作态度20、( B )的建立是部门目标、期望和要求传递过程,同时也是牵引工作前进的关键。87A、绩效计划B、员工考核量表C、工作计划D、实现目标流程21、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用来形容绩效计划的( C )作用。88A、绩效管理中的最重要的环节B、保证员工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施C、有利于时间的节约D、有利于绩效管理的顺进行22、某企业本年度的战略目标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将绩效考核的指标主要设置为:产品的合格率、废品率、原料的使用率。这体现了( D )89A、可行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突出重点原则D、战略一致性原则23、某商场在考核营业员时,设置的指标为:外表形象、工作热情、出勤率、营业额、顾客数量、顾客投诉、语速等10个指标,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内容过多,使整个考核持续了一个月,最终整个绩效考核不了了之。(1)上述事实说明在制定绩效计划是应遵循( A )89A、突出重点原则B、综合性原则C、全员参与原则D、战略一致性原则(2)下面那个指标不能作为考核业务员的关键指标( D )A、出勤率B、营业额C、顾客投诉D、语速24、在下列内容中,属于直接主管的职责的是(C )90A、宣传组织战略和企业文化,组建绩效管理班子B、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系列员工的绩效考评内容C、与下属员工共同制定员工绩效计划D、解决绩效计划中的问题25、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_C___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117A、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高层及员工B、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管理者、及企业高层C、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管理者、企业高层及员工D、直线管理者、企业高层及员工26、从主管的角度来讲,为了对绩效计划进行有效地跟进和辅导,为了总结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为了( A ),主管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和记录员工绩效实现过程中的信息。131A、给绩效考评工作、绩效反馈工作提供详细的参考信息B、总结绩效实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C、对绩效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自我督促检查和自我管理提升D、在绩效沟通中获到主管的指导和帮助27、现代企业中员工每天把自己主要从事的工作和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项记录下来,并交给直接主管审核认可,可以通过( A )来实现。133A、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B、工作报告C、工作记录D、OA系统28、下面不是影响绩效管理实施的因素的是(B )116A、技术B、组织结构C、环境D、人29、某公司是一家以“休闲、品味”为经营导向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下属7家分公司,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使公司正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绩效考核成为人力资源部门压力最大的一项工作。一方面提职晋升的申请越来越多,一般晋级申请都预先得到申请者上级的“首肯”,因此会议上人力资源部只能作为旁听者或各方利益冲突的平衡者;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员工把不能兑现的绩效薪酬的责任归于人力资源部。员工的离职率提高,并且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其他工作。(1)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在企业中要进行绩效考核,必须要有直线管理者的协助,下面哪一种角色是其应该扮演的角色( A )117A、合作伙伴B、支持者C、直接成绩评定者D、旁听者(2)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要顺利的实施下去,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116A、由人力资源部成立,各部门领导参与的绩效管理委员会B、成立各个部门或系统的绩效管理实施小组C、成立以公司最高领导为主导、绩效管理支持与咨询小组的顾问的介入D、委员会向绩效支持与咨询小组成语培训绩效管理的思想等事项,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3)在上述案例中,员工将不能实现的绩效薪酬完全归结于人力资源部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下面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的任务的是( D )117A、设计、使用、改进和完善绩效考评的方案B、组织宣传考核方案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并对考评人员进行培训C、管理所有的考核资料档案D、进行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的监控(4)其实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员工也是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的,应该扮演相应的角色,下面不是员工在绩效管理实施中扮演的角色的是( C )118A、任务执行者B、信息沟通者C、记录员D、业绩记录者(5)上述案例的问题要想解决可以考虑进行试点的改革,真正改变企业目前的绩效管理现状,下面对于试点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 D )119A、该单位的结构不具有代表性B、高层领导对于试点的工作不予理睬C、选择单位的规模一定要大该单位因为有其他单位与众不同的地方30、从外延上看,绩效考核就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考核和评价的过程,下面哪一项不是它的含义( D )157A、绩效考核是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核,并使考核之后的人事管理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B、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显示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C、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运用一套系统的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考核。D、绩效考核是对人与事的考核。31、绩效考核对于企业中的不同人员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员工来讲,( C )158A、提高管理效率B、无形的鞭策和压力C、发现优势劣势D、减少或避免工作问题的发生32、通过绩效考核,将员工的工作绩效结果进行分析,对于(C )的员工,可以根据组织需要和员工实际而采用开发培训。158A、绩效优秀、发展潜力大B、绩效一般C、绩效中等D、绩效及格33、工作要项考核就是对员工工作业绩和关键岗位职责的考核,因此在对培训经理进行考核时,下面指标中属于工作业绩指标的是( A )A、组织内部培训师的培训活动B、员工对培训组织工作的满意度C、培训计划的正确性D、培训内容的适用性34、( B )可以从质量、数量、时间和成本四个角度展开,在考核中的比重通常应为60%—80%。A、工作要求类指标B、工作要项类指标C、工作业绩类指标D、关键职责类指标35、某公司刚开始实行目标管理时,还属于试行阶段,后来由于人力资源部人员不断变动,这种试行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执行至今。应该说执行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每个月目标管理卡的填写或制作似乎成了各个部门经理的任务或者说是累赘,总感觉占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浪费了他们的许多的时间。每个月都是由办公室督促大家写目标管理卡。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部门,例如财务部门的工作每个月的常规项目占据所有工作的90%,目标管理卡的内容重复性特别的大;另外一些行政部门的工作临时性的特别的多,每一个月之前很难确定他们的目标管理卡……(1)在上述的案例中,运用的是目标管理的考核方法,在这种考核方法中,对营销人员进行目标设置时,可以考虑的变动目标有(C )180A、销售收入B、员工满意度C、大型员工培训的培训效果D、回款率(2)正对上述案例中的财务部门在使用目标管理卡时出现的问题,应该在( B )阶段处理。A、绩效目标计划阶段B、绩效指导C、绩效检查D、激励(3)目标管理法的实施假设不包括( D )182A、绩效衡量过程中的主管因素可以忽略不计B、成者为王,败者为寇C、工作结果是一个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全面客观的衡量D、衡量过程及标准要具备一定的条件36、评价中心法通常采用的模式不包括( D )191A、案例分析B、无领导小组讨论C、公文处理D、关键指标37、在考核中,将员工的从“1”的顺序一直拍到最后,这样的方法是( A )191A、排序法B、强制分布法C、量表法D、关键指标法38、利用正态分布图的形式将员工的绩效分为不同的种类,将不同级别的员工分别对待,这样的考核方法是( B )192A、排序法B、强制分布法C、量表法D、关键指标法39、对评价者要求较高,开发成本高,实施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考核方法是( C )197A、排序法B、行为观察考评法C、混合标准量表法关键指标法40、在本月的绩效考核中,某公司财务部主管与输单员JIESE就输单的正确性和效率方面发生争吵。JIESE认为输单工作量大,肯定会出错,对主管给出的评分不满意,当场提出辞职。主要原因是( A )A、考核指标中对于质和量的细则不明确,平时的沟通较少B、关键指标设计不合理C、绩效计划执行中缺少沟通D、绩效面谈不合理41、反馈是有三部分组成成的,下面哪一项不是其组成部分( D )248A、反馈源B、所传送的反馈信息C、反馈接受者D、反馈通道42、有效的绩效反馈对绩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可以充分发挥其激励、奖惩和培训的功能,下面观点不能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D)A、绩效反馈是提高绩效的保证B、绩效反馈可以排除目标冲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绩效反馈在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考核公开化,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D、绩效反馈可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绩效43、考核人将绩效考核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反馈给被考核者,对其良好的绩效加以肯定,对不良业绩者予以批评,是哪一种绩效反馈的方式B249A、暗示方式 B、语言沟通 C、奖惩方式 D、指令式44、由于绩效反馈面谈是主管人员与员工双方的职责,因此双反都要做好各自,员工应该准备的面谈资料有( A )255A、自我评价表B、面谈程序表C、自己的相关绩效记录职务说明书45、建立和改良绩效评估系统的目的在于使( A )与雇员的绩效联系起来。EB、组织的利润和收益C、组织的效率和效能D、组织的文化和思想46、绩效考评数据的统计应有的项目是( A )281A、考评项目B、考评目的C、考评费用D、考评频率47、对考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D )281A、注意考评结果的效度和信度B、对影响考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C、对实施考评体系本身的效果进行分析D、对考评的费用进行分析48、在年终的时候将员工的12个月的绩效成绩进行比较,找出绩效变化的原因,这种比较的方法是( A )A、纵向比较分析B、横向比较分析C、同期比较分析D、年度比较分析49、在分析员工的绩效结果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使员工和企业取得双赢,这是考评结果应用的(D )原则284A、统筹兼顾,综合运用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B、以人为本,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C、将员工个体和组织紧密连起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及时反馈,及时调整50、在IPMA界定的绩效管理系统中,不包括( D )310A、绩效评估B、纪律约束C、个人发展D、组织发展

行政管理自考重点归纳题

都这个时候,你还有时间在这发问,赶紧翻翻书看看吧。这个时候全靠临场发挥,随机应变了。祝你考试顺利,考出好成绩!

行政管理自考科目有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律基础。

行政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公共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政府、企业和公共组织等各类组织的管理密切相关。以下是行政管理自考科目的内容概述:

一、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是学习行政管理的基础,它涵盖了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管理决策的基本原则、管理组织的基本设计和管理控制的基本技术。

二、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行政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组织制订的政策和计划。公共政策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对社会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方式,是公共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重点内容。公共组织的运行效率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是整个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公共组织的设计、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相关法律政策等方面。

四、行政法律基础

行政法律基础是行政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政府的行政法律责任和公共政策的法律基础,更全面了解政府、企业和公共组织等各类组织与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总之,行政管理自考科目主要是涉及到现代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公共组织管理和行政法律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概述。它可以培养人们对行政管理的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相关技巧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为公共组织和社会管理服务。

行政管理能够促进科学化管理

行政管理可以制定并执行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产生公共安全效应,防范和应对各类社会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在自考中,行政管理专业需学习14~16个科目,最快考4次、花费2年的时间就可以顺利通过所有科目。由于大部分省市的自考大专行政管理专业都可以免考数学英语,因此该专业难度较低,成为了自考生的热门首选专业。自考大专行政管理专业不考数学,科目有公共科和选考科,都是背诵类的内容,很容易通过考试。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适宜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自考行政管理专科阶段需学课程大致是:现代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社会研究方法、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市政学等,学员会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且能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自考行政管理专业优势是什么行政管理自考专业无需考数学,还可以选择性的不考英语二,因此受到不少自考生的青睐。大部分是记忆内容,问题类型简单。行政管理专业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是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推断或计算。只要平时多背诵练习题,通过考试应该不难。行政管理专业专门培养的是能在国家机关,国企以及社会团体中进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自考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注意:虽然大自考普遍是全国统考,但除了必考科目大致相同之外,不同省份的主考院校,还会要求其他选考科目。因此会出现,同个专业在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数和科目要求略有不同的情况。行政管理自考专科专业适合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想往企事业单位管理方向发展的同学;所以像一些想要报考公务员考试的同学,也可以选择报考行政管理专业。自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管理学自考重点归纳题
  • 自考学校管理学重点归纳题
  • 管理学自考重点归纳
  • 自考绩效管理重点归纳题
  • 行政管理自考重点归纳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