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下载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下载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下载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书名:组织行为学

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12-1

页数:558

内容简介: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组织行为学(第14版)》是组织行为学权威学者罗宾斯教授的一部经典著作,被全球许多高校选作教材。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深受国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好评,成为最受欢迎和采用量最大的组织行为学教材。

第14版是最新版,对前一版进行了全面、彻底的修订,在保留最核心内容的同时,力求反映最前沿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成果以及组织、管理者和员工面临的重要议题主要更新包括:

★新增了“组织的多元化”一章,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个重要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领导”一章补充了许多内容,收录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事例。

★各章都增加了“组织行为民意调查”和“道德抉择”专栏。

★每章都提供了深刻的新案例,展示了一种更全面、更综合、更确凿的视角;50%的章末案例都进行了更新。

★全面更新了例子、专栏、研究成果、文献、影音资料以及章末材料等。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组织行为学(第14版)》适合高校本科生、研究生、MBA学员及相关专业学位人员学习使用,还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学习和培训用书。

作者简介: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管理学荣誉退休教授,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世界最畅销教材的作者。他的书已销售500多万册,被译为2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他的研究兴趣集中于组织中的冲突、权力和政治,行为决策,人际技能开发等方面。

罗宾斯博士还积极参与教师田径比赛。1993年年届50岁之际,他赢得了18个全美冠军和12个世界冠军,目前仍保持着65岁以上100米和200米短跑的世界纪录。

蒂莫西·A·贾奇(Timothy A. Judge),美国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Franklin D..Schurz讲座教授,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艾奥瓦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主要研究兴趣在人格与个体差异、领导力与影响行为、内外部人员配置、工作属性等领域。美国心理学会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会士,曾荣获Ernest JMcCormick杰出青年研究贡献奖。

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领导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心理学系主任。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和教材数十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学会的奖励。兼顾学术研究与管理咨询,是国内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组织理论视频教程 30讲 南开大学.flv|组织理论(人力)视频教程 13讲 南开大学.flv|组网技术与应用视频教程 15讲 南开大学.flv|资产评估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资本预算和资产管理视频教程 38讲 南开大学.flv|中级会计学视频教程 11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视频教程 9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教程 40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税制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律师制度和实务视频教程 48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法制史视频教程 12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传播法规视频教程 24讲 南开大学.flv

《教育组织行为学》(罗伯特·G·欧文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教育组织行为学

作者:罗伯特·G·欧文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份:2007-2

页数:375

内容简介:本书自1970年第一版以来,一直是国外大学教育学专业享在盛誉的教材。本书的每次修订都是对教育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及时反映与积极推进,第八版以“适应型领导”这个崭新概念统邻全书,阐述如何以“适应型领导”的方式保持组织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更快地适应变化,更敏锐地对这种变化作出反应,从而更富有成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全国2013年7月自考质量管理(一)真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质量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5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费用中属于预防成本的是

A.进货测试费 B.工序控制费

C.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 D.复检和筛选费

2.产品质量的最终裁判者是

A.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B.公司领导

C.产品设计人员 D.顾客

3.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的学者是

A.休哈特 B.朱兰

C.戴明 D.西蒙

4.企业经营的逻辑起点是

A.识别和细分顾客 B.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C.产品的研发 D.产品的销售

5.通过完整的顾客关系管理,组织与顾客关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顾客成为

A.重复购买者 B.忠诚的顾客

C.主动性顾客 D.合作伙伴

6.反映一个组织最主要的和永恒的信条是

A.使命 B.愿景

C.核心价值观 D.社会责任

7.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晋升 B.责任

C.工资 D.赏识

8.组织的核心过程包括设计过程和

A.生产提供过程 B.支持过程

C.供应和合作过程 D.售后服务过程

9.新产品样机制成之后进行的评审,属于设计评审中的

A.初期评审 B.中期评审

C.终期评审 D.销售准备状态评审

10.一个抽样检验方案通常包括三个参数,除交验批量N、样本量n外,还有

A.产品的不合格品数d B.合格判定数A

C.过程能力指数Cp或Cpk D.产品批的接收概率L(p)

11.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产品的分类,法律事务所、咨询机构等所生产的产品一般都可以看作

A.服务 B.软件

C.硬件 D.流程性材料

12.在海克曼—欧德汉姆的工作设计模型中,决定工作活动结果的职位特性是

A.技能多样化 B.任务完整性

C.自主性 D.职位反馈

13.提出质量改进14步程序的专家是

A.克劳斯比 B.泰勒

C.费根堡姆 D.马斯洛

14.克服来自于习惯和惰性阻力最重要的措施是

A.协调 B.激励

C.沟通 D.控制

15.数据和信息的可靠性是指

A.应保证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 B.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应全面完整

C.应保证数据和信息不被损坏 D.在数据和信息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没有危险

16.与传统采购观点相比,现代战略采购决策的着眼点是

A.合作的伙伴关系 B.总的占有成本

C.价格 D.符合规格

17.新七种工具中唯一的定量分析方法是

A.KJ法 B.矩阵图

C.矩阵数据分析法 D.过程决策程序图

18.用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的图表是

A.流程图 B.排列图

C.关系图 D.石川图

19.半导体产品的烤机试验,将产品暴露在高温下来强制缺陷发生,这种可靠性试验属于

A.可靠性测定试验 B.可靠性鉴定试验

C.可靠性验收实验 D.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20.标准化的目的是

A.简化 B.保证产品质量

C.获得最佳秩序 D.降低成本

21.日常运营绩效信息如产量、生产周期、生产率等,属于绩效测量指标的

A.执行层面 B.过程层面

C.组织层面 D.计划层面

22.在供应商关系管理中,联合质量计划在管理方面的内容是

A.进行价值分析 B.生产

C.检验与测试 D.建立明确的责任制

23.质量管理中最常用的随机变量的分布是

A.均匀分布 B.正态分布

C.二项分布 D.泊松分布

24.在产品寿命的开始,由于制造缺陷或原材料缺陷而引起的失效,称为

A.功能性失效 B.可靠性失效

C.偶发性失效 D.损耗性失效

25.自愿性认证适用于

A.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 B.有关人身安全的产品

C.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产品 D.一般性产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欧洲质量奖的卓越绩效模型基于的基本价值观有

A.结果导向 B.以顾客为中心

C.敏捷性 D.公共责任

E.人员发展与参与

27.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们有

A.供应者 B.加工者

C.顾客 D.领导者

E.决策者

28.标高分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设定目标 B.顾客满意

C.改进绩效 D.促进组织变革

E.提高市场占有率

29.以下测量组织绩效的指标中,属于组织有效性的测量指标有

A.运营利润 B.生产灵活性

C.产品与服务质量 D.周期时间

E.投入市场的时间

30.高效团队的特征主要包括

A.清晰的目标 B.谈判技能

C.一致的承诺 D.良好的沟通

E.恰当的领导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内部顾客

32.组织的社会责任

33.团队

34.纠正性维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5.简述朱兰质量改进程序。

36.简述质量机能展开的过程。

37.简述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38.如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39.简述应用过程方法管理重要过程的基本步骤。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0.试述质量对经济性的影响及研究质量成本对质量改进的促进作用。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1.为了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现每小时从过程抽取5个样品,已抽得30组样本,并得到各组的均值 和极差Ri,且 =458.4与 =127.6,给定n=5时,A2=0.577。

要求:(1)计算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界限值及中心值。

(2)若绘制控制图并打点后发现有1个点子在上控制界限上,其它点均在界内且无异

常排列,试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并说明理由。

42.某QC小组对某注塑机2月5日至2月10日生产的塑料制品的外观质量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的数据。请用排列图进行分析,并指出主要质量问题。

缺陷项目 气孔 成形 疵点 变形 其它

数量(个) 59 13 14 19 6

全国2012年4月自考质量管理(一)试题

全国2012年4月自考质量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质量检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

A.事先预防                                              B.事后把关

C.解决质量问题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D.“三全”,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2.最早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国家或地区是(      )

A.欧洲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3.体现了顾客忠诚的表现的是(      )

A.顾客所做的                                           B.顾客所说的

C.顾客期望有更多满意的供应商选择        D.主要测量现有顾客的满意度

4.属于企业内部顾客的是(      )

A.企业的销售部门                                    B.企业的供应商

C.企业的代理商                                       D.企业的原始设备制造商

5.表示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的是(      )

A.组织的使命                                           B.组织的宗旨

C.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D.组织的愿景

6.绩效考核的客观考核方法一般只适用于(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一线从事体力劳动的员工

7.提出“产品和服务的好坏与否主要是由所在的活动过程或系统决定的”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A.彼得·圣吉                                             B.戴明

C.石川馨                                                  D.休哈特

8.在绩效测量指标中,产品与服务质量、主要生产时间、投入市场时间等指标属于(      )

A.财务和市场指标                                    B.组织有效性指标

C.以顾客为中心指标                                D.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指标

9.“辨识、理解和实施满足顾客需要的策略”属于供应商关系管理中(      )

A.计划阶段的活动                                    B.组织阶段的活动

C.控制阶段的活动                                    D.改进阶段的活动

10.根据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叶博士的损失函数,高可靠性可以产生较低的(      )

A.产品购买成本                                       B.产品使用成本

C.顾客投诉                                              D.社会成本

11.目的在于显示故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因果分析用的鱼骨图,这种可靠性分析方法是(      )

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B.故障树分析(FTA)

C.冗余技术分析                                       D.矩阵数据分析法

12.标准化的目的是(      )

A.获得最佳秩序                                       B.消除贸易技术壁垒

C.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D.促进技术合作

13.构成现代质量管理的各种模式的精神实质是(      )

A.全面质量管理                                       B.卓越绩效模式

C.ISO9000族标准                                    D.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14.标高分析活动的最高境界是面向(      )

A.本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                         B.直接的竞争对手

C.同行企业                                              D.全球领先者

15.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是(      )

A.环境保护                                              B.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C.员工满意                                              D.过程的持续改进

16.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最早起源于(      )

A.IBM公司                                              B.柯达公司

C.通用电器公司                                       D.摩托罗拉公司

17.古典的符合性质量的经济模型认为(      )

A.质量越高质量成本越高                         B.质量越高质量成本越低

C.质量与质量成本之间没有关系               D.最优符合性质量是100%

18.信息管理好的组织,其数据和信息都很容易访问或获得。这表明数据和信息具有(      )

A.及时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准确性

19.根据函数的物理意义和微积分的知识,累积失效分布函数F(t)与可靠度函数R(t)之间的关系应为(      )

A.F(t)=R(t)                                               B.F(t)-R(t)=1

C.R(t)-F(t)=1                                            D.F(t)+R(t)=1

20.在PDCA循环中,处置(A阶段)阶段的核心内容和必要环节是(      )

A.识别问题                                              B.分析原因

C.标准化                                                  D.评价结果

21.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馆菜肴的味道属于(      )

A.魅力特性                                              B.必须特性

C.线性特性                                              D.非线性特性

22.当顾客感知质量与顾客期望相一致时,顾客会感到(      )

A.非常满意                                              B.满意或没有不满意

C.无所谓满意不满意                                D.不满意

23.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培训比较正规,理论知识学习比重大,属于“充电式”学习的培训方式是(      )

A.脱产培训                                              B.在职培训

C.业余学习                                              D.工作轮换

24.组织的技术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行政服务等属于(      )

A.设计过程                                              B.生产提供过程

C.支持过程                                              D.供应和合作过程

25.传统采购评价供应商绩效的最重要标准是(      )

A.采购物资总的占有成本                         B.质量

C.可用性和低价格                                    D.交货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组织设定的战略目标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          )

A.目标必须明确                                       B.目标必须可测量

C.有明确的完成者                                    D.有明确的完成时间

E.有明确的完成地点

27.高效团队的特征包括(          )

A.相关的技能                                           B.相互的信任

C.谈判技能                                              D.保证质量

E.恰当的领导

28.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包括(          )

A.主要市场                                              B.法规环境

C.能力和核心能力                                    D.当前的业务方向

E.组织文化

29.朱兰认为,有效揭示顾客的需要包括的关键活动有(          )

A.策划收集顾客需要和过程

B.收集用顾客的语言表述的顾客需要

C.分析顾客需要并排出优先次序

D.将顾客的需要翻译成“我们”的语言

E.建立测量指标与测量手段

30.产品的可靠性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

A.能力或效能                                           B.规定的时间

C.特定的运行条件                                    D.可能性或概率

E.产品合格品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顾客需要

32.激励

33.分层法

34.抽样检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5.简述我国政府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36.通常来说质量特性可以分为哪几类?

37.简述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请列举五种或以上)

38.什么是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有何意义?

39.设计评审工作包括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0.试述供应商关系控制过程包括的主要步骤。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1.某通用机床厂生产抽油机,该机变速箱体孔径规格 mm,现随机抽取100件测得 =240.01452mm,s=0.00454mm。计算过程能力指数,作出判断,并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42.某车间为了解螺栓杆外径质量的波动状况,采用直方图进行分析。现从一批产品中抽100件,测得螺栓杆外径的最大值Xmax=7.938mm,Xmin=7.913mm。若将该100个数据分为

10组,试确定直方图的组距h和第一组的下限值和第一组的上限值。

全国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09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C)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市场营销学2.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C)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3.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的关系是(C)A.正相关关系 B.等比关系 C.反相关关系 D.互动关系4.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这个试验为后来的行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试验是(B)A.社会试验 B.霍桑试验 C.疲劳试验 D.心理试验5.管理层次是组织中建立的授权级别的数量,是企业纵向管理的等级层次,又称为(D)A.组织结构 B.管理跨度 C.控制幅度 D.组织层次6.命令统一性的基本含义是(A)A.一个下级只服从一个上级的直接指挥B.命令由上级作出C.命令由专门部门拟订D.命令必须执行7.依照有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批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立的组织被称为(B)A.有机式组织 B.正式组织 C.机械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8.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或工程项目、服务项目等)划分的小组结合成的一种纵横交错的组织形式是(C)A.职能型结构 B.参谋型结构 C.矩阵型结构 D.直线型结构9.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D)A.大众行为 B.社会行为 C.自然行为 D.从众行为10.当群体确立了被强制执行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后,有必要通过沟通使群体的新成员了解和执行这些行为规范,这样一种沟通活动被称为(D)A.群体影响 B.群体约定 C.群体压力 D.群体社会化11.梅雷迪思•拜尔宾(Meredith Belbin)把个人的个性特征同群体的角色行为相联系,提出的理论是(B)A.功能角色理论 B.团队角色理论 C.社会角色理论 D.相关角色理论12.自然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立的群体是(B)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工作群体 D.业余群体13.当假设(也许这种假设是错误的)某个人有某一行为特征时,将推断某人必然具有其他的行为特征,这种现象是(D)A.刻板印象 B.轮换效应 C.波及效应 D.晕轮效应14.按照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机制。把一个组织看成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这是(A)A.权变方法的特点 B.管理方格理论的特点C.信息沟通理论的特点 D.突变调节理论的特点15.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领导特征理论阶段、领导行为理论阶段和(A)A.领导权变理论阶段 B.独裁领导理论阶段C.民主领导理论阶段 D.领导风格理论阶段16.就一般情况来看,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是(C)A.完成任务职能和管理职能 B.完成任务职能和指挥职能C.完成任务职能和群体维持职能 D.完成任务职能和控制职能17.除了少数重大问题由领导者做出决策外,一般的决策均由下属做出的领导类型是(B)A.独裁型领导 B.民主型领导C.参与型领导 D.放任型领导18.日裔美国管理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提出的专门研究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关系的理论是(B)A.X理论 B.Z理论 C.超Y理论 D.Y理论19.一个有效的沟通所涉及的环节步骤的总称是(B)A.沟通渠道 B.沟通过程 C.沟通方法 D.沟通环节20.在社交场所进行的沟通属于(A)A.非正式沟通 B.正式沟通 C.内部沟通 D.外部沟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1.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P3322.群体与团队的区别。P16823.个体力量与群体动力之间的关系。P12424.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4种领导方式,说明指示型、支持型和成就导向型领导方式的适用范围。P19925.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的基本观点。P20126.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有哪几种?P265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27.冲突可以分为功能正常的冲突和功能失调的冲突两种类型,请联系实际解释这两种冲突类型的含义,并指出其判别标准。(10分)P39828.库尔特•卢因三步变革模型的含义。(10分)P46529.联系实际说明弗鲁姆和耶顿决策模型中提出的5种决策方式。(12分)P360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8分)30.案例:杰克约50岁,在一家大银行的分行做经理助理。他已经做助理经理11年了,但是他的表现实在平庸,以至于几乎没有哪个分行经理愿意要他做助手。通常他的现任行长都会设法将他派到新的分行去当助理,以便摆脱他。所以杰克在这11年里,曾在8个分行任职。在他现在工作的这第九个分行,经理很快就了解到了他的经历,虽然也曾想过将他转到别的分行,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来试着激励一下他。经理了解到,杰克没什么经济上的需要,因为他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拥有几套公寓房。他的太太在家里打理家务,两个孩子都是大学毕业,有很好的收入。所以,他是一个衣食不愁的人。经理的尝试进展甚微,甚至有两次考虑想解雇杰克。杰克偶尔会鼓起劲儿干几个星期,但随后又变成了老样子。通过仔细分析杰克的情形,经理认为,虽然杰克对有形的物质需要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但他也许会需要更多的别人的认可。于是,经理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分行周年的店庆日,经理召集所有员工开了一个庆祝会。会上,经理订做的大蛋糕上写着分行最近颇爱好评的一个财务指标。这一指标是在杰克的努力下实现的。经理对此做了一番夸奖。杰克的情绪被这种赞扬以及很多同事善意的玩笑鼓舞。从此以后,他的行为彻底改观。经过不断的认可和赞扬,杰克有了极大进步,两年后成为另一家分行的杰出经理。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杰克之所以有进步是因为他的经理仔细分析了具体情形并运用了恰到好处的激励方式,例如赞赏等,由此取得了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请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杰克成功的原因进行评论。P279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你可以看一下育路网!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库百度云下载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通论》(李宝元)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组织行为学通论

作者:李宝元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9

页数:377

内容简介:

《组织行为学通论》立足中国国情,放眼全球发展动态,在充分掌握和清晰梳理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历史演变脉络、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前沿走势的基础上,对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经典思想方法和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创造性转述”和“跨学科通解”,著就一部“集成性”、“准经典”的中国版组织行为学教科书。全书理论逻辑清晰,章节体系新颖;体例安排独到,内容丰富多彩。

《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组织理论视频教程 30讲 南开大学.flv|组织理论(人力)视频教程 13讲 南开大学.flv|组网技术与应用视频教程 15讲 南开大学.flv|资产评估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资本预算和资产管理视频教程 38讲 南开大学.flv|中级会计学视频教程 11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视频教程 9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教程 40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税制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律师制度和实务视频教程 48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法制史视频教程 12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传播法规视频教程 24讲 南开大学.flv

组织行为学自考答案:1-10 CBDDB ABCAD 11-20 ABCBB BACAC 21-25 CBBBA26-30 BCDE ABC ABCDE ABDE ABCDE31.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3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33.群体转移:指在群体进行决策时,在集体讨论、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的最初立场或观点的决策心理现象。群体转移致使群体决策在多数情况下向冒险转移,在少数情况下向保守转移。34.事业生涯: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35.组织行为科学化:组织行为合理化的过程,即组织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发展和决策的能力并创造出更为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会效益的动态过程。36.管理者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并根据这些不同个性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领导结构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就能最充分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首先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录用,发挥最好的效益。其次,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一方面安排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安排合理的个性结构。再次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37.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有:(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这个外部环境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2)群体成员资源,主要考虑个人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因素。(4)群体任务,包括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38.(1)独揽决策权,领导者做决策,下属执行决策;(2)单纯命令主义。领导者认为没有必要与下属讨论执行命令的理由,也没有商量或讨价还价的余地。(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领导者把管理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大事小事一起抓,忙于事务。39.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内在条件需求和外在条件刺激。内在条伯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所缺乏的可以是个体内部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要素,也可以是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要素,个体缺乏这些东西的时候,身心便失去平衡而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外在条件是个体向外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而内部条件一定时,则对事物的动机型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40.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41.解决冲突的方法有:(1)问题解决:冲突双方直接会晤,通过坦率真诚的讨论来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2)目标升级: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该目标不经冲突双方的协作努力是不可能达到的。(3)资源开发:如果冲突是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那么对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双赢解决办法。(4)回避:逃避或抑制冲突。(5)缓和:通过强调冲突双主的共同利益而减弱它们之间的差异性。(6)折衷:冲突双主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7)官方命令:管理层运用正式权威解决冲突,然后向卷入冲突的各方传递它的希望。(8)改变人的因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改变造成冲突的态度和行为。(9)改变结构因素:通过工作再设计、工作调动、建立合作等方式改变正式的组织结构和冲突双方的相互作用模式。激发冲突的方式:(1)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2)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3)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相互依赖性,以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4)任命一名吹毛求疵或任命一名批评家,他总是有意与组织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

自考组织行为学百度网盘下载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通论》(李宝元)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组织行为学通论

作者:李宝元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9

页数:377

内容简介:

《组织行为学通论》立足中国国情,放眼全球发展动态,在充分掌握和清晰梳理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历史演变脉络、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前沿走势的基础上,对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经典思想方法和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创造性转述”和“跨学科通解”,著就一部“集成性”、“准经典”的中国版组织行为学教科书。全书理论逻辑清晰,章节体系新颖;体例安排独到,内容丰富多彩。

已发送,请采纳。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网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首先使用组织心理学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 A.莱维持 B.维卡 C.斯克伯兹 D.梅奥 2.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3.参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4.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 A.人生观 B.世界观 C.价值观 D.信仰 5.一般衡量能力强弱的标准是( ) A.智力 B.创造力 C.才能 D.工作绩效 6.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就是( )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心理契约 7.有他人在场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 ) A.群体凝聚效应 B.群体吸引效应 C.群体促进效应 D.群体影响效应 8.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 A.遵从行为 B.服从行为 C.从众行为 D.响应行为 9.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称为( ) A.生产关系 B.工作关系 C.同事关系 D.人际关系 10.在达到同一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利益的行为是( ) A.竞争 B.冲突 C.竞赛 D.协作 11.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称为( ) A.团结 B.合作 C.参与 D.联合 12.认为的特性是天生的,天生不具备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成为的理论是( ) A.传统素质理论 B.现代素质理论 C.日本领导素质观 D.美国领导素质观 13.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领导方式是指( ) A.以工作为中心 B.以事为中心 C.以人为中心 D.以物为中心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领导权变论的是( ) A.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B.领导行为方格理论 C.领导作风理论 D.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 15.麦克里兰关于需要的理论认为,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 A.保健需要 B.权力需要 C.合群需要 D.成就需要 16.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以下哪项因素对人的行为不具本质上的激励作用 ( ) A.成就因素 B.目标因素 C.兴趣因素 D.保健因素 17.以下哪项因素不是组织变革的阻力 ( ) A.求稳性 B.习惯性 C.激励性 D.安全性 18.组织变革的步骤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 ( ) A.发现征兆 B.诊断问题 C.确定变革内容 D.规划变革 19.美国学者杰弗瑞划分出四种组织文化类型,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他所划分的类型( ) A.家族型 B.学院型 C.俱乐部型 D.堡垒型 20.日本组织文化具有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关心环保 B.家族主义 C.崇尚竞争 D.尊重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态度所具有的特性有( ) A.社会性 B.针对性 C.协调性 D.易变性 E.两极性 22.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有( ) A.首创性 B.有用性 C.重复性 D.适应性 E.主动性 2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 A.容貌 B.个性特点 C.相似 D.体质 E.邻近 24.领导行为是一种动态活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 A.示范性 B.暗示性 C.激励性 D.互动性 E.环境适应性 25.斯金纳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认为,运用强化改造行为的方式主要是( ) A.正强化 B.激励 C.负强化 D.自然消退 E.惩罚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确误,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26.态度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间接地从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中去推测而知。( ) 27.测验的效度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 ) 28.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性格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 29.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水平越低,从众行为就越明显。( ) 30.冲突的特点在于竭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力图阻止他人接近目标。( ) 31.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把的素质称为一种先天的特质。( ) 32.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 ) 3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并不矛盾。( ) 34.管理层次是指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目。( ) 35.当今世界组织变革具有快速度、短周期、多数量的特点。(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共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创造性行为 37.群体凝聚力 38.的工作作风 39.激励机制 40.组织文化 五、简答题(本大共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42.简要说明群体决策的缺点。 43.简要说明处理冲突的策略。 44.简要说明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 45.在人的心理过程中,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等要素的动态关系是怎样的 六、论述题(本大共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47.联系实际谈谈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弗雷德·鲁森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组织行为学

作者:弗雷德·鲁森斯

豆瓣评分:7.0

出版年份:2009-9

页数:491

内容简介:

《组织行为学(第11版)》是国际知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弗雷德·鲁森斯的《组织行为学》第11版(2008年)的中译本。鲁森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组织行为学家。他的这部积近40年的心血之作、系统展示组织行为学风采的优秀著作,最详细而全面地以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厚重基础为依托,既强调深入理论阐述,又注重精辟实践运用。特别是,它把握了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脉络,以及工商组织管理实践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既有深入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实证数据的支持,更有实用的案例和讨论作为实践指导,使两者相得益彰。《组织行为学(第11版)》的独到之处(如最佳实践咨询,每章结尾的大量案例材料,独到的“积极组织行为学”一章,以及基于元分析的组织行为学原理的科学提炼)使得《组织行为学(第11版)》既适合学术圈内的学生和老师使用,也适合管理实践者研修之用。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书名:组织行为学

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12-1

页数:558

内容简介: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组织行为学(第14版)》是组织行为学权威学者罗宾斯教授的一部经典著作,被全球许多高校选作教材。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深受国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好评,成为最受欢迎和采用量最大的组织行为学教材。

第14版是最新版,对前一版进行了全面、彻底的修订,在保留最核心内容的同时,力求反映最前沿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成果以及组织、管理者和员工面临的重要议题主要更新包括:

★新增了“组织的多元化”一章,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个重要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领导”一章补充了许多内容,收录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事例。

★各章都增加了“组织行为民意调查”和“道德抉择”专栏。

★每章都提供了深刻的新案例,展示了一种更全面、更综合、更确凿的视角;50%的章末案例都进行了更新。

★全面更新了例子、专栏、研究成果、文献、影音资料以及章末材料等。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组织行为学(第14版)》适合高校本科生、研究生、MBA学员及相关专业学位人员学习使用,还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学习和培训用书。

作者简介: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管理学荣誉退休教授,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世界最畅销教材的作者。他的书已销售500多万册,被译为2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他的研究兴趣集中于组织中的冲突、权力和政治,行为决策,人际技能开发等方面。

罗宾斯博士还积极参与教师田径比赛。1993年年届50岁之际,他赢得了18个全美冠军和12个世界冠军,目前仍保持着65岁以上100米和200米短跑的世界纪录。

蒂莫西·A·贾奇(Timothy A. Judge),美国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Franklin D..Schurz讲座教授,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艾奥瓦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主要研究兴趣在人格与个体差异、领导力与影响行为、内外部人员配置、工作属性等领域。美国心理学会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会士,曾荣获Ernest JMcCormick杰出青年研究贡献奖。

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领导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心理学系主任。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和教材数十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学会的奖励。兼顾学术研究与管理咨询,是国内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 索引序列
  •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下载
  •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库百度云下载
  • 自考组织行为学百度网盘下载
  •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网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