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

发布时间: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走向、经济发展趋势

根据我的体会,这类应试课程的学习,其基本要领有四:1.通过读大纲全书,认真领会其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因为该课作为应试课程。自考大纲及其统编指定教材是考试出题的最基本依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决不能舍近求远,舍本求末,只顾被一些五花八门的参考书所迷惑。而应该扎扎实实地研究大纲,通读教材,领悟政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要点及其它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2.抓住理论线索,掌握理论框框架。该课程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能把握其理论脉搏,掌握其理论框架。是会很快掌握并深刻理解和记住其内容的。而该课程的理论体系可从三个方面或三个角度去把握:(l)理论推导式或图表式;如前面我们分析的三张图表。(2)目录框架式。即通过通读全书,再回头看前面的目录和每一章节的大小标题即可宏观地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并可把全书由厚变薄,起到点石成金、穿针引线、提纲挚领的作用。(3)定义修辞式或概念开发式。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或近义文字。通过研究该名字的字面含义,即可给出其一般的解释。如“商品”,“商品”意为“交换”、“买卖”,“品”意为“产品”,“用品”、“物品”。所以“商品”的字面含义即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再比如“资本循环”,“循”意为“沿着”、“跟着”,“环”为“圆圈”“圆周”的意思。因此,“资本循环”的简单字面意思即为“资本沿着圆圈运动一周”,进一步扩展为“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带来剩余价值并回到原点的运动过程”。很多经济学的概念都可通过这种方法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游戏,变得很有乐趣。3.明确学习五点,以点带面,掌握全局。本书共有十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第一至六章为其基础理论部分;第七、八、九三章为理论应用或理论延伸部分;第十章为理论总结和理论转折(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理论部分向社会主义理论部分的转折)部分。在这三大部分中,第一部分是重点,二、三部分是非重点。而在第一部分中,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资的直接生产过程(第一至第三章),资本的流通过程(第四章),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或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分割过程(第五、六两章)。在这三部分内容中,第一部分是重点,后两部分是非重点(但第二部分中的第四章第三节即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和第三部分中的第五章即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等内容则是全书的理论难点)。而在第一部分(即第一至第三章)中,第一、第二两章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因为第一章要回答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史和概貌,要回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研究起点(质资料生产)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与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规律)。而第二章则要回答政治经济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研究起点(商品)并要全面解剖商品这个包含有资本主义全部矛盾的细胞体,而后面所有的概念都可以通过对商品及其二因素的逻辑推导而引伸出来。如“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由农业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剩余价值”。这个概念的定义告诉我们,地租还是剩余价值,不过是超额剩余价值而已,而剩余价值则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是商品二因素的一种具体外化形式而已。所以说,这一章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每位考生能够明确全书及各部分的学习重点,那么,以点带面,掌握全书内容,就会变得比较容易和轻松。4、不断重复与复习。对于应试课程来讲,重复是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重复可以加深记忆,加深理解,所以,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重复与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来取排除法,即凡认为并确实是已经牢牢掌握的知识点,就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排除或遗忘,这样,整个复习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把书本不断地从厚变薄的记忆过程。然后,通过章、节、目等主要知识点又把全书由而变厚,恢复或再现其原貌,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把该课程的全部内容牢牢掌握,铭刻在大脑中,烂熟于心。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公共经济学教材,公共经济学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经济学需要学习那些课程那些教材经济学专业简介专业代码:020115一、考试课程及学分序号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1公共基础课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0015英语149910财经应用写作7不考英语的加考该两门课程9911创业理论与实务74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选考一门3601服务营销学554184线性代数4选考一门5963绩效管理46专业基础课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4含上机1学分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470009政治经济学680143经济思想史59专业课0139西方经济学6100140国际经济学6110142计量经济学6160141发展经济学617必做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总学分72已通过“数据处理概论”课程者,可以免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三、学习书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柳金甫、王义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5.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8.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贺铿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服务营销学《服务营销学教程》,李怀斌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顾琴轩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5.财经应用写作《财经应用写作》,傅家柏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6.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7.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刘吉佑、徐诚浩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自考科目经济学本科自考科目,如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罗正楷00009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卫兴华顾学荣00015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高远00021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一、二分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姚慕生唐国兴00041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王俊生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张小裴00043经济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刘文华00048财政与金融财政与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安体富周升业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汪星明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贺耀敏0013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刘凤良0014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佟家栋00141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于同申00142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贺铿00143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王志伟科学教育分类达人何晓强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基础理论,西方经济学一定要看,外国经济比我们的发达。从知识层面上讲,把握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重点把握经济最大化规律和原则去思考问题。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图

宏观经济学自考重点:

1.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4.一般价格水平: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5.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

8.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

9.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0.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12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3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5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1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7.货币创造乘数:不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加上超额准备率的倒数。

18.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硬币和纸币)(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19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成为法定准备金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20.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21.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22.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2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2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5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26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关于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之间具有反向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代替工资上涨率。

2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人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人们宁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会取得的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政策保持在手边。)

28.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29.灵活偏好陷阱:当货币需求变得具有完全的利息率弹性,即在某一较低的利息率水平下,人们预期利息率不会再下降而会上升,从而持有债券竟会遭受损失,这是人们对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因而无论实际货币供给如何增加也不会是利息率在下降。

30.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31.投资陷阱:投资的利率调节与传导是国民收入决定的重要机制。根据凯恩斯投资函数理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越低投资越多,利率越高投资越少,由于利率调节与传导机制的存在,投资的增减变化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

6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政策混合产出利率1)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不确定上升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不确定3)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财政政策不确定下降4)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财政政策增加不确定

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劳动力参加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摩擦失业: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可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自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经济很多时候是被作为一个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而随之其发展的也会产生相应的学问知识,也会产生相应的专业,那么在自考本科中,自考经济学也是一个比较受人关注的学科了,其具体的课程如下:自考经济学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综合英语(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上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国际金融、世界市场行情、公共政策。以上就是自考本科经济学需要考试学习的一些课程了,自学考试需要考到的比较多,并且这个专业还涉及到一些数学考试,复习起来可能相对的有一定难度,所以比较适合数学基础好的同学报考。自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公共经济学教材,公共经济学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经济学需要学习那些课程那些教材经济学专业简介专业代码:020115一、考试课程及学分序号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1公共基础课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0015英语149910财经应用写作7不考英语的加考该两门课程9911创业理论与实务74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选考一门3601服务营销学554184线性代数4选考一门5963绩效管理46专业基础课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4含上机1学分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470009政治经济学680143经济思想史59专业课0139西方经济学6100140国际经济学6110142计量经济学6160141发展经济学617必做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总学分72已通过“数据处理概论”课程者,可以免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三、学习书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柳金甫、王义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5.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8.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贺铿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服务营销学《服务营销学教程》,李怀斌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顾琴轩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5.财经应用写作《财经应用写作》,傅家柏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6.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7.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刘吉佑、徐诚浩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自考科目经济学本科自考科目,如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罗正楷00009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卫兴华顾学荣00015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高远00021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一、二分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姚慕生唐国兴00041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王俊生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张小裴00043经济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刘文华00048财政与金融财政与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安体富周升业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汪星明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贺耀敏0013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刘凤良0014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佟家栋00141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于同申00142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贺铿00143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王志伟科学教育分类达人何晓强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自考重点: 1.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4.一般价格水平: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5.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 8.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 9.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0.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12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3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5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1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7.货币创造乘数:不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加上超额准备率的倒数。 18.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硬币和纸币)(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19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成为法定准备金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20.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21.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22.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2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2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5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26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关于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之间具有反向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代替工资上涨率。 2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人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人们宁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会取得的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政策保持在手边。) 28.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29.灵活偏好陷阱:当货币需求变得具有完全的利息率弹性,即在某一较低的利息率水平下,人们预期利息率不会再下降而会上升,从而持有债券竟会遭受损失,这是人们对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因而无论实际货币供给如何增加也不会是利息率在下降。 30.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31.投资陷阱:投资的利率调节与传导是国民收入决定的重要机制。根据凯恩斯投资函数理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越低投资越多,利率越高投资越少,由于利率调节与传导机制的存在,投资的增减变化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 6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政策混合产出利率1)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不确定上升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不确定3)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财政政策不确定下降4)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财政政策增加不确定 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劳动力参加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摩擦失业: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可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经济很多时候是被作为一个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而随之其发展的也会产生相应的学问知识,也会产生相应的专业,那么在自考本科中,自考经济学也是一个比较受人关注的学科了,其具体的课程如下:自考经济学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综合英语(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上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国际金融、世界市场行情、公共政策。以上就是自考本科经济学需要考试学习的一些课程了,自学考试需要考到的比较多,并且这个专业还涉及到一些数学考试,复习起来可能相对的有一定难度,所以比较适合数学基础好的同学报考。自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经济学常识的知识总结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 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 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2.选修·经济学常识 知识点归纳 最高分悬赏 《经济学常识》学案(完整归纳版)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的理论贡献(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加快发展。 但受重伤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2)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①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②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他的观点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但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4)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的政策主张(1)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①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它的观点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③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须国家的宏观调控。(2)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在对外贸易的时候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有利于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1)李嘉图理论的产生①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②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 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①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②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3)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①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②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1)经济自由与 *** 职能李嘉图认为通过市场是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 *** 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2)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①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说,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③如何认识比较成本说。有利方面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一国参与国。 3.经济基本常识 《经济学常识》在常识和经济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任何人,《经济学常识》都是进行有效经济学思考的指引。《经济学常识》的文字简单、清晰而直白。但又没有因为过于简化而失去了重要的洞见和结论。这《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 *** 。 无论你现有的经济学知识水平如何,无论你是一个初学者或是经济学或者商学的学生亦或是一位企业主管或政策制定者,你都会从这《经济学常识》中受益。 如果每一个人都读《经济学常识》,我们的政治会变更加开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 《经济学常识》是每一个对财富创造和有效公共政策原理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经济学常识》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如果每一个高中毕业生都能理解这本书的主旨,那么人们作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公民时将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而国家也将会更加繁荣。 “《经济学常识》在常识和经济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任何人,本书都是进行有效经济学思考的指引。本书的文字简单、清晰而直白,但又没有因为过于简化而失去了重要的洞见和结论。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 *** 。” ——维克拉夫·克劳斯 捷克共和国总统 “对于那些试图理解经济世界是如何运行以及为什么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核心因素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读了《经济学常识》,我们的政治会变得更加开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柯尼·马克 美国国会参议员 “本书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剖析精彩而富有洞见。他们的经济学精微奥妙,然而表达却简单、凝练、流畅。没有拗口的专业术语。”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经济学常识》为我们提供了世界是如何在不由任何人掌控的情况下创造财富的入门知识,因为有市场激励的存在——人们各司其职,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无意中改善了其他人的福祉。这是人类追求幸福和消除贫困的惟一途径。” 4.经济学常识的知识总结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 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 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5.总结一下,选修2《经济学常识》的知识点 1.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 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 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收入的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4.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 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他主张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但他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 *** 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斯密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受“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商品生产者为了盈利的目的,会把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人们把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能够增进社会利益。 他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没有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5.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 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换取本国需要的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6.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7.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未能对此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8.经济自由与 *** 职能 李嘉图认为,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 *** 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9.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对比较成本学说的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6.(8分)经济学常识 试题答案: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 (2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效益。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分)“老字号”如果不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品牌优势会逐渐减弱,在市场竞争中终将被淘汰。 (2分)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老字号”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论证题,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本题从经济学常识的角度,从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其相关的知识点,即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1.经济学常识的知识总结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 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 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2.选修·经济学常识 知识点归纳 最高分悬赏 《经济学常识》学案(完整归纳版)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的理论贡献(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加快发展。 但受重伤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2)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①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②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他的观点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但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4)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的政策主张(1)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①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它的观点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③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须国家的宏观调控。(2)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在对外贸易的时候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有利于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1)李嘉图理论的产生①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②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 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①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②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3)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①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②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1)经济自由与 *** 职能李嘉图认为通过市场是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 *** 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2)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①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说,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③如何认识比较成本说。有利方面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一国参与国。 3.经济基本常识 《经济学常识》在常识和经济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任何人,《经济学常识》都是进行有效经济学思考的指引。《经济学常识》的文字简单、清晰而直白。但又没有因为过于简化而失去了重要的洞见和结论。这《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 *** 。 无论你现有的经济学知识水平如何,无论你是一个初学者或是经济学或者商学的学生亦或是一位企业主管或政策制定者,你都会从这《经济学常识》中受益。 如果每一个人都读《经济学常识》,我们的政治会变更加开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 《经济学常识》是每一个对财富创造和有效公共政策原理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经济学常识》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如果每一个高中毕业生都能理解这本书的主旨,那么人们作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公民时将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而国家也将会更加繁荣。 “《经济学常识》在常识和经济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任何人,本书都是进行有效经济学思考的指引。本书的文字简单、清晰而直白,但又没有因为过于简化而失去了重要的洞见和结论。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 *** 。” ——维克拉夫·克劳斯 捷克共和国总统 “对于那些试图理解经济世界是如何运行以及为什么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核心因素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读了《经济学常识》,我们的政治会变得更加开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柯尼·马克 美国国会参议员 “本书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剖析精彩而富有洞见。他们的经济学精微奥妙,然而表达却简单、凝练、流畅。没有拗口的专业术语。”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经济学常识》为我们提供了世界是如何在不由任何人掌控的情况下创造财富的入门知识,因为有市场激励的存在——人们各司其职,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无意中改善了其他人的福祉。这是人类追求幸福和消除贫困的惟一途径。” 4.经济学常识的知识总结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 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 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5.总结一下,选修2《经济学常识》的知识点 1.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 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 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收入的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4.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 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他主张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但他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 *** 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斯密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受“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商品生产者为了盈利的目的,会把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人们把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能够增进社会利益。 他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没有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5.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 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换取本国需要的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6.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7.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未能对此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8.经济自由与 *** 职能 李嘉图认为,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 *** 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9.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对比较成本学说的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6.(8分)经济学常识 试题答案: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 (2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效益。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分)“老字号”如果不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品牌优势会逐渐减弱,在市场竞争中终将被淘汰。 (2分)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老字号”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论证题,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本题从经济学常识的角度,从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其相关的知识点,即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国名经济统计与收入流量循环

①名义、实际、潜在GDP、GNP的含义。

②六种总量之间的关系(五种收入总量+GDP)。

③三种统计方法(它们从哪些方面统计的)。

④分清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总储蓄、经济体内部的储蓄。

⑤事前平衡与事后平衡。

重点的名词解释

第二章 消费、净出口与投资需求理论

①简单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函数之谜。

②恒久性收入说、生命周期说的主要内容。

③实际利率与现期消费之间的关系(分借款者、储蓄者)。

④消费理论中,什么是李嘉图等价;

投资理论中,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投资引诱、托宾的q、简单的投资函数与投资陷阱。

⑤什么是边际进口倾向;什么是实际汇率。

宏观经济学重要公式

第三章 总需求分析之一:商品市场均衡

①国民收入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别:投资乘数、财政乘数、对外贸易乘数)。

第四章 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与需求

①M0、M1、M2、M3的含义。

②中央银行的只能&资产负债表结构。

③货币乘数。

④中央银行直接、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要手段。

⑤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鲍莫尔交易性“平方根法则”;货币需求的三个命题。

希望以上知识对你有所帮助,更多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可以看这个网盘,非广告,全免费。上面的图片都是里面内容截图的,练习题、名词解释、重点知识等,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公共经济学教材,公共经济学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经济学需要学习那些课程那些教材经济学专业简介专业代码:020115一、考试课程及学分序号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1公共基础课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0015英语149910财经应用写作7不考英语的加考该两门课程9911创业理论与实务74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选考一门3601服务营销学554184线性代数4选考一门5963绩效管理46专业基础课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4含上机1学分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470009政治经济学680143经济思想史59专业课0139西方经济学6100140国际经济学6110142计量经济学6160141发展经济学617必做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总学分72已通过“数据处理概论”课程者,可以免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三、学习书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柳金甫、王义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5.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8.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贺铿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服务营销学《服务营销学教程》,李怀斌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顾琴轩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5.财经应用写作《财经应用写作》,傅家柏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6.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7.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刘吉佑、徐诚浩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自考科目经济学本科自考科目,如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罗正楷00009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卫兴华顾学荣00015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高远00021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一、二分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姚慕生唐国兴00041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王俊生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张小裴00043经济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刘文华00048财政与金融财政与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安体富周升业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汪星明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贺耀敏0013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刘凤良0014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佟家栋00141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于同申00142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贺铿00143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王志伟科学教育分类达人何晓强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⑴ 经济学的基础课有哪些

经济类学科不会数学是不可以的,所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必须的 还有经济学这个专业的基础课或者说核心课程是: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说史、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 想考研究生是很好的想法,那就把数学学好,以后复习起来相对轻松写,还有就是英语一定要弄好 我个人建议:现在没必要拿考研这个包袱背着,学好本科课程才是当务之急。如果学习成绩好了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又何乐而不为呢?系统学习之后大三再考虑考研的问题

⑵ 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建议

对经济学基础的课程,有很多同学一听就脑袋疼,因为老师讲的过于死板,很难让人接受,希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连续实际能讲的更生动一些

⑶ 经济学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学经济是一定要学数学的。但相对理工科来说,其难度不大。像我所在的学校,数学按难度分为高数A,高数B,经济管理类都学高数B。除了高数,还要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科目。都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像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课程都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所以,要想把经济学学深,学好,一个扎实的数学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0004 *** 思想概论 2 0006 哲学 4 0007 中国革命史 4 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6 0015 英语(二) 14 0021 高等数学(二) 9 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3 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4 0139 西方经济学 6 0140 国际经济学 6 0141 发展经济学 6 0142 计量经济学 6 0143 经济思想史 5 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7 0048 财政与金融 5 0041 基础会计学 5 借鉴自考的一下,基本都是这些

⑷ 经济学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1、主干学科:经济学

2、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般安排12周。

4、修业年限:四年

5、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6、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7、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职业概况:此职位分布在各行业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较大的公司和**中的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2、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寻找国外货源为国内客户。

3、市场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⑸ 经济学基础课程章节重要知识点

网络文库:期末复习重要知识要点归纳-经济学基础//wenku./link?url=-86ZwTZHehQie00Gy6Y_

⑹ 经济学专业包括哪些课程

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经济史、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企业经济学、会计统计与核算。

拓展资料

经济学专业是(包括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方向)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⑺ 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建议

目前我们对于学生经济学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是以卷面考试成绩为主,平时上课出勤和课外作业为辅。这种以卷面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考核方式,就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出现。学生对于课堂上所讲的经济学知识并没有完全的理解和吸收,但是在考试之前通过对名词解释、计算、论述等内容的死记硬背,基本上都能在考试时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卷面上的高分成绩并不是我们进行经济学教学的目的,我们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吸收经济学知识,理解经济学中所讲到的各种规律,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去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这才能体现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2提高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2.1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 前文中已经提到,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灌输式教学,上课时主要是老师在给同学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吸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高校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封闭被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中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单纯的教师进行讲解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进行讨论和吸收理解知识的时间,对于那些具有开拓创新思维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天性的扼杀,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高校教师逐渐的意识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适应目前的教育形式,必须要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创造气氛良好的课堂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的交流保持平等客观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⑻ 计量经济学 要先学什么课程呢 要有经济学的基础吗

计量经济学先导课程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计量经济学是以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为方法论基础,对于经济问题试图对理论上的数量接近和经验(实证)上的数量接近这两者进行综合而产生的经济学分支。所以,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要有好的经济学基础。

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

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一整套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上的计量方法,属于计量经济学的“硬件”,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理论检验。这是计量经济学用途最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这也是计量经济学本身的一个主要内容。

2、预测应用。从理论研究和方法的最终目的看,预测(包括政策评价)当然是计量经济学最终任务,必须注意学习和了解,但其预测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们应十分注意的。

(8)经济学基础课程扩展阅读 :

与一般的数学方法相比,计量经济学方法有十分重要的特点和意义:

研究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从研究确定性问题转向非确定性问题,其对象的性质和意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质上和方法的结果上,都将出现全新的变化。

研究方法发生根本变化。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种新的数学形式。学习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认识其方法与其它数学方法的根本不同之处。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结论是概率意义上的,也可以说是不太确定的。但真正要理解其不确定性的含义,并不那么简单,学习中需要始终关注这一点。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

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与数理统计联系极为密切。理论计量经济学除了介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和普遍应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检验方法外,还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计方法与检验模型。

⑼ 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有哪些

经济学的基础课复程有很多,例制如: 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企业经济学等等。 经济学是一门很现实的学科。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石油价格的上涨还是下跌等等有关经济的每一条新闻无不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它关系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经济学专业着眼于整个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也是其他应用性经济学科延伸的母体。

⑽ 经济学基础知识

稀缺性 是资源 的有限性想对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选择 对不与不同的方案针对自己的状况作出的最利己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 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如厂商 消费者的经济问题的相关学科 太累 了 不打了 西方经济学书上都会有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二[2007-1-1 20:03:59]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巳具体劳动 D.社会劳动E.抽象劳动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7.商品的价值量与(BC)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9.市场经济是 (ACDE)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 D.保障机制E.就业机制三、名词解释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12、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13、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15、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18、劳动生产率: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20、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2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4、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25、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26、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27、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28、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2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30、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31、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3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33、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34、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35、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36、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37、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38、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四、简答题2.1 什么是商品经济?答:①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②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产品交换经济是直接通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通过等价交换而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2.2 商品有哪些特点?答:①商品的涵义。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对人们有用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第二,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第三,有用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第四,有用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才成为商品。2.3 商品所具有的二因素是什么?答: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是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 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并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②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因而

1.经济学常识的知识总结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 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 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2.选修·经济学常识 知识点归纳 最高分悬赏 《经济学常识》学案(完整归纳版)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的理论贡献(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加快发展。 但受重伤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2)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①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②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他的观点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但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4)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的政策主张(1)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①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它的观点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③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须国家的宏观调控。(2)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在对外贸易的时候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有利于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1)李嘉图理论的产生①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②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 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①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②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3)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①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②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1)经济自由与 *** 职能李嘉图认为通过市场是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 *** 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2)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①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说,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③如何认识比较成本说。有利方面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一国参与国。 3.经济基本常识 《经济学常识》在常识和经济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任何人,《经济学常识》都是进行有效经济学思考的指引。《经济学常识》的文字简单、清晰而直白。但又没有因为过于简化而失去了重要的洞见和结论。这《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 *** 。 无论你现有的经济学知识水平如何,无论你是一个初学者或是经济学或者商学的学生亦或是一位企业主管或政策制定者,你都会从这《经济学常识》中受益。 如果每一个人都读《经济学常识》,我们的政治会变更加开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 《经济学常识》是每一个对财富创造和有效公共政策原理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经济学常识》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如果每一个高中毕业生都能理解这本书的主旨,那么人们作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公民时将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而国家也将会更加繁荣。 “《经济学常识》在常识和经济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任何人,本书都是进行有效经济学思考的指引。本书的文字简单、清晰而直白,但又没有因为过于简化而失去了重要的洞见和结论。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 *** 。” ——维克拉夫·克劳斯 捷克共和国总统 “对于那些试图理解经济世界是如何运行以及为什么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核心因素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读了《经济学常识》,我们的政治会变得更加开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柯尼·马克 美国国会参议员 “本书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剖析精彩而富有洞见。他们的经济学精微奥妙,然而表达却简单、凝练、流畅。没有拗口的专业术语。”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经济学常识》为我们提供了世界是如何在不由任何人掌控的情况下创造财富的入门知识,因为有市场激励的存在——人们各司其职,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无意中改善了其他人的福祉。这是人类追求幸福和消除贫困的惟一途径。” 4.经济学常识的知识总结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 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 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5.总结一下,选修2《经济学常识》的知识点 1.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 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 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收入的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4.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 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他主张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但他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 *** 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斯密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受“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商品生产者为了盈利的目的,会把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人们把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能够增进社会利益。 他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没有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5.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 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换取本国需要的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6.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7.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未能对此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8.经济自由与 *** 职能 李嘉图认为,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 *** 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9.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对比较成本学说的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6.(8分)经济学常识 试题答案: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 (2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效益。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分)“老字号”如果不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品牌优势会逐渐减弱,在市场竞争中终将被淘汰。 (2分)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老字号”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论证题,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本题从经济学常识的角度,从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其相关的知识点,即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索引序列
  •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
  •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图
  • 自考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 经济学二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