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老舍研究自考资料

老舍研究自考资料

发布时间:

老舍研究自考资料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 、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 ;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 ,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 年7月起 ,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 樱海集 》、《 蛤藻集 》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 ,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 。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 。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 残雾 》、《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 ,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 ,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 ,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 》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 , 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 ,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 , 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详见

请问你考过了没有,同需要资料

自考老舍研究的资料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3]。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7岁入塾,后转读小学。“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先后创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等长篇小说。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创作《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长短篇小说。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运动。此间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小说《正红旗下》等。“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辑有《老舍文集》。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2],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3]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4]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5]。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6]。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中文名舒庆春外文名Colin C.Shu、Lau Shaw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日期1899年2月3日人物关系胡絜青妻子舒乙儿子舒雨女儿舒济女儿舒立女儿老舍的人物生平:老舍,原名舒庆春,出生于北京,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1899年2月3日,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老舍1908年,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7]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8]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9]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4]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在英国期间,老舍曾使用Colin C. Shu这个英文名字(应为其基督教教名)。[10]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1]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滞留半年,任中学教员。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4]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11]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1966年8月24日,“文化大革命”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4]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6]。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婚姻家庭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怕她因为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玩,胡母托他帮忙物色。此时老舍正好从伦敦回国,且著有作品,于是罗常培便向胡母介绍了老舍,获知老舍的才华及人品后,胡母异常高兴,私下便定下了这位乘龙快婿,于是与罗一同商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使老舍与胡絜青见面。共5张老舍家庭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在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直到1931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婚后半个月,老舍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在大学任教,胡絜青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两人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是个女孩,取名舒济。1935年第二个孩子,儿子舒乙出生。1937年,在重庆产下第三个孩子,取名舒雨。1945年,幼女舒立出生。[12][13]老舍:北京第一“怂人”,离开我们53年了十点人物志赞62阅读6797人物趣事催稿趣事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14]改稿奴才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14]献丑作诗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14]到济南站接黑衫女1933年秋,周铭洗任青岛圣功中学校长后,有事要去济南,因人生地不熟,许地山便打电报给在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请求迎接。据老舍《敬悼许地山先生》一文中写到周铭洗。“你记得给我打电报,叫我到济南车站去接周校长吗?多么有趣的电报啊!知道我不认识她,所以你教她穿了黑色旗袍,而电文是:‘×日×时到站接黑衫女!’当我和妻接到黑衫女的时候,我们都笑得闭不上口啊”。就这样,由于许地山的关系,周铭洗与老舍及其夫人胡絜青相识于济南,后来成为终身挚友。[15][16]老舍,一个长在我笑点上的男子有两夏子赞36阅读4056个人作品小说合集仅收录发行单行本的篇目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火葬 二马 我这一辈子猫城记 离婚 蜕 文博士小坡的生日 骆驼祥子 正红旗下 牛天赐传展开全部以上资料整理自[17][18]文艺合集仅收录老舍在世时发行单行本的集子短篇小说集 文学理论集 中篇小说集樱海集 蛤藻集 文学概论讲义 月牙集贫血集 东巴山集 杂感集 汉语教材赶集 火车集 老牛破车 灵格风汉语教材展开全部以上资料整理[18][17]诗歌作品旧体诗约300首,12万字左右。共9张老舍 作品一览新诗三首,皆为长诗,信息如下:1934年 鬼曲1939年 成渝路上1939年 剑北篇以上资料整理自[19]曲艺作品通过搜集整理共有47部,细分有话剧27部、京剧7部、歌剧5部、地方戏剧2部、英译中话剧1部、电影剧本1部、鼓词15篇、相声31段、快板12段、太平鼓词4段、山东快书1段、合作撰写的单弦牌子曲1篇、唱词7篇。[14]话剧作品茶馆 龙须沟 残雾 谁先到了重庆张自忠 面子问题 大地龙蛇 桃李春风(与人合著)忠烈图 方珍珠 生日 春风秋实西望长安 荷珠配 神拳 归去来兮展开全部以上整理自[17][18][19]未成合集,散落发表的作品收集如下:《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她记得》《抗战民歌二首》《空城计》《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礼物》《恋歌》《流离》《乱形容》《说明白话》《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谣二则》《微笑》《为和平而战》《为小朋友们作歌》《维生素》《小相声一则》《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诗》《雪中行军》《音乐的生活》《英雄赞《元旦铭》《慈母》《打刀曲》《读书》《二期抗战》《附录-致友人函》《歌唱伟大的党》《歌声》《鬼曲》《国葬》《过新年》《海外新声》《和平解放西藏》《红售货员》《红叶》《鸿兴饭馆红旗飘》《八九十枝花》《保民杀寇》《保我河山》《壁报诗》《别迷信》《长期抵抗》《陈各庄上养猪多》《成渝路上》《蒙古青年进行曲》《女儿经》《陪都赞》《青年》《青年突击队员》《清明》《日本撤兵了》《扫荡五气》《山高挡不住太阳》《神仙辞职》《生产就业》《柿子丰收》《蜀江船歌》《双反》《札兰屯的夏天》《战》《丈夫去当兵》《致富神咒》《中秋月饼》《祝贺北京解放十年》《祝贺儿童节1》《祝贺儿童节2》《作诗》。[17]书法作品现今流传的老舍书法作品不多,可以于北京老舍纪念馆参看鉴赏。共13张老舍 书法作品作品风格创作题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20]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21][4]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22]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4]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22]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22][4][21]文学思想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同时老舍也未曾加入苏汶和梁实秋等人的第三派——不认为文学至死都是自由的。他的文学思想的基调是强调文学的自由表达,同时认为文学对社会的作用是不期然而然的和远期的。[23]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老舍也曾一度向文学的实用性靠近,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艺术家的他又感到不适,于是又重新呼唤并实践文学的自由表达和艺术性,在此期间其文学思想也出现了反复和震荡。因此而言老舍没有坚定单纯的文学立场,他的文艺思想是摇摆不定的,但是他倾向于从感情角度看文学,认为“使人欣喜是艺术的目的”,“文学是认识生命的,解释生命的”。同时老舍认为“文以气为主”强调表达自我为主,不使文学变成传道的教科书。[23]在作家不受外力干涉下进行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老舍进一步加深了个人的文学思考深度-----形式的美好。老舍多次提出“文学是以美好的文字为心灵的表现。”同时受到英国文学的启发,追求简洁朴素的语言风格“脱去花艳的衣裳,而露出文字的躶体的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英国文学相通的,同时也是老舍受狄更斯等作家影响后在创作上的重要投影,是老舍文学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是老舍最基本的追求,在这基础上老舍也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并不否认文学的社会性和社会作用,如老舍早、中期的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中心旨意都是探索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之路的。老舍是以平民生活为描述对象,以传统伦理道德的哲学观为思想基础,以人道主义的善恶观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为尺度,而进行文学描述的,而后期老舍在抗战时期则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抗战的文艺作品。人物评价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知名作家 李敖评价“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老舍之子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24]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人物影响文艺影响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解放初期,老舍作为知名的作家,积极投身于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罗常培、吕叔湘、吴晓铃等学者会同孙玉奎、刘德智、侯宝林等相声演员一起组成相声改进小组,通过撰写大量作品和理论文章,不仅指导相声摆脱了解放初期由于其旧有形式和内容所造成的生存危机,而且使相声乃至曲艺这门艺术形式完成了在新社会、新形势下的自身定位,奠定了其艺术地位,为之后新相声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并且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相声的发展。[25]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龙须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剧本为演出建立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形象鲜明的,强调从生活中塑造一个鲜明形象的基础。这对我国的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起到了一个最基础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风格,被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所继承并沿用至今。[26]在创作题材的角度看老舍的文艺影响,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从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因此,可以说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老舍的小说有序和完整的构建了一个艺术上的“北平世界”,同时小说中的小吃、建筑和语言都是现如今挖掘和开拓北京文化的重要源泉。同时在批判国民性的道路上,老舍也有自己的开拓,比起鲁迅对国民心理机制的发掘,老舍对中国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及描写不免失至肤浅,但也有鲁迅所不及之处显示出老舍自己的特点---既有原有的纯中国环境中中国人的缺点,也有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的心理和行为的病态和适当,后者是老舍独有的开拓,这种方式在以后批判中也是鲜见的,这种批判因此也构成和补充了一部完整的现代国民性批判史,对后来的批判具有借鉴意义。[27][4][21]政治影响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21]文学奖项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28]人物纪念后世纪念1978年6月3日,北京市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邓小平特意送了花圈。[29]纪念故居老舍故居共有3处,分别位于北京、重庆、山东。北京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该故居是老舍解放后居住的地方,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老舍在此创作了《茶馆》等20余部剧作。老舍纪念馆该故居1984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老舍夫人回国捐献了部分老舍的字画、古董,同年有偿捐献了老舍故居予国家,第二年在国务院的批准下在故居的原址正式建成老舍纪念馆。[30][31]重庆故居位于重庆天生新村63号,1943年刚动完盲肠手术的老舍与一家人开始在此定居,老舍在此完成了《火葬》《惶惑》和《饥荒》等长篇小说。八年抗战老舍几乎全是在重庆的这所房子里。2012年,该故居正式更名为“四世同堂纪念馆”,面向社会开放。[32]山东故居山东济南故居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南新街54号(今南新街58号),是济南最著名的老舍故居,其间生下了大女儿舒济。在这间小屋里,老舍创作了长篇小说《离婚》《牛天赐传》,以及收录在《赶集》中的大部分短篇小说。[33]山东青岛故居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2010年改建为“骆驼祥子博物馆”,1936-1937年间,老舍在此居住,并在此完成了他“写作生涯的第一炮”——《骆驼祥子》。

3.1.《正红旗下》的大姐是(B)A.城市贫民B.老派市民C.新派市民D.正派市民 3.2.觉得作官是“惟一增光耀祖的事”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D)A.祁瑞宣B.小马C.张大哥D.老马3.3.以“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为神圣使命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B)A.老马B.张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4.“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是老舍笔下哪位人物的处事准则(B)A.老马B.张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5.《四世同堂》中体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剧烈冲突的人物是(B)A.祁老人B.祁瑞宣C.钱默吟D.韵梅3.6.老舍对哪类人物采取漫画式的描写手法(A)A.新派市民B.老派市民C.正派市民D.城市贫民 3.7.《离婚》中的侠义英雄人物是(B)A.赵子日B.丁二爷C.李景纯D.李子荣 3.8.下列对《月牙儿》的描述错误的是(B)A.“我”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B.小福子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C抒写了一个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命运D.用“月牙儿”这一意象来衬托弱女子的悲惨生活和悲苦命运 3.9.“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悲剧体现在下列哪个人物的悲剧中(B)A.《月牙儿》中的“我”B.《二马》中的老马C.《离婚》中的张大哥D.《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3.10.对老舍小说语言描述错误的是(C)A.俗白、清浅、简明有力B.富有生动性和幽默感C.细腻生动、颇为传神D.明白晓畅的北京话3.1.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有(BCDE)A.李景纯B.祥子C.“我”D.小崔E.孙七 3.2.对祁老太爷描述正确的有(ABDE)A.表现出老北京市民身上普遍存在的封建落后性B.善良而又蒙昧,朴实中夹杂着闭塞的老派市民C.最终由柔弱的诗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D.处处讲体面与排场E.最终勇敢地站起来捍卫人的尊严3.3.对祁瑞宣描述正确的有(ACDE)A.老派市民形象B.不关心国事和家事,没什么理想和追求C.忍辱负重为家尽孝D.是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知识分子E.最终投入宣传抗战之中3.4.对钱默吟描述正确的有(ACD)A.是一个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老诗人B.是老派市民形象C.最终由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D.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E.因暗杀军阀而惨遭杀害 3.5.对《月牙儿》中的“我”描述正确的有(ABCE)A.城市贫民形象B.是一个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C.是一个有血肉有心灵的妓女形象D.是文明城市中的“走兽”E.揭示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3.6.对祥子形象描述正确的有(ABCD)A.现代文学中城市下层劳动者形象的著名典型B.最终成为失去灵魂的“走兽”C.被黑暗的环境、腐败的社会锁住而不得不堕落D.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E.其悲剧首先是性格悲剧 3.7.下列哪些悲剧体现出“几乎无事的悲剧”(BCE)A.《月牙儿》中“我”的悲剧B.《离婚》中张大哥的悲剧C.《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悲剧D.《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E.《二马》中老马的悲剧3.8.样子的悲剧是(ABDE)A.社会悲剧B.性格悲剧C.命运悲剧D.心灵悲剧E.旧社会城市贫民的普遍性悲剧3.9.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ABCD)A.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上B.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上C.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上D.语言风格上E.“改造国民性”上3.10.老舍所概括的“官样”北京市民化特征包括(ABE)A.讲礼仪守成规B.爱面子C.侠义心肠D.勤劳善良E.“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3.1.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3.2.(老舍)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3.3.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形象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城市贫民形象)。 3.4.(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5.老舍写得最为出色和成功的,是被称为(老中国的儿女们)的老派市民形象。 3.6.《二马》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老马)。3.7.《牛天赐传》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牛老者)。 3.8.《离婚》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张大哥)。3.9.韵梅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0.祁天佑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1.牛老者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2.张大嫂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3.牛太太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4.《二马》中,老舍塑造的迷信、中庸、懒散、马虎的奴才式人物是(老马)。 3.15.《二马》的故事发生地是(英国(伦敦))。 3.16.《离婚》中的(张大哥)乐天安命,墨守成规,好成人之美。 3.17.《四世同堂》中,最能体现老派市民性格特征的是(祁老太爷(祁老人))。3.18.“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出自《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祁老人))之口。 3.19.《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最终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 3.20.《二马》中,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是(小马)。3.21.张天真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3.22.马克同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3.23.赵老师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24.《离婚》中“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院的广告”的是(张天真)。 3.25.《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在同是汉奸走狗的同伙的私利打击和报复下可耻地死去。3.26.赵四是《老张的哲学》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27.李景纯是《赵子曰》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3.28.李子荣是《二马》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3.29.丁二爷是《离婚》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30.钱默吟是(《四世同堂》)中的正派市民形象。 3.31.《赵子曰》中因暗杀政客而惨遭杀害的人物是(李景纯)。 3.32.《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最终从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士。 3.33.小福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城市贫民。3.34.洋车夫小崔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贫民。 3.35.小文夫妇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贫民。 3.36.《月牙儿》中的(“我”)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 3.37.《月牙儿》用(月牙儿)的意象来衬托弱女子的凄惨生活和悲苦命运,使小说有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息。3.38.老舍对(城市贫民)的刻画,具有深沉的抒情性和浓重的悲剧性。 3.39.“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鲁迅)的话。 3.40.老舍小说(《月牙儿》)描绘了美丽纯洁的少女如何在黑暗中被玷污、被践踏的悲惨命运。3.41.从小说的心理结构来看,《骆驼祥子》是一部(探索灵魂)的小说。3.42.老舍通过祥子的悲剧,探索了(城市病态文明)对人性造成的冲突和伤害。 3.43.在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说体现出(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悲剧特征。3.44.在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说体现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特征。 3.45.老舍小说的京味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3.46.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还体现在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3.47。老舍爱用(官样)来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征。3.48.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里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批判)意识。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 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 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 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 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 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 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答: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老舍一生不懈创作,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如椽巨笔,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长篇佳构,以及《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和《柳家大院》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正因为如此,老舍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答: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和城市贫民形象。(1)老派市民是时代的落伍者,因循守旧、怯懦苟且,是深受传统因袭的乡土中国的子民。(2)新派市民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却只是浮光掠影地从中摘取片言只语来妆点自己,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3)正派市民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实干家,从这些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传统小市民的生活理想。(4)城市贫民生活在市民社会最底层,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辛,其悲惨命运充分说明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答:张大哥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市民,他乐天知命,墨守成规,好脾气,讲交情,好成人之美,“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作为财政所的科员,他整天忙着串科室,为别人操劳办事,调和矛盾。张大哥的处事准则是:“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头。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的,而顽固老还要再思索三两个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和风格。”他的生活理想不大,对儿子并无奢望,只希望凭着托人情的方法使他大学毕业,当个小科员,“作事不要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家中有个贤内助——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些个字,会生白胖小子。”从张大哥身上,作者展示和讽刺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哲学和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答:祁瑞宣是《四世同堂》中的重要人物。他是这个“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的长孙,受过现代文化的教育,有爱国心,有着一些现代意识;但他又是在老北京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大家庭的子孙。他受现代文明的濡染,有着对美好未来和自由爱情的向往,却又承袭古老传统的负担,为了父母、祖父不流泪而违心接受一场无爱的婚姻,为自己在孤寂怅惘之余找到一丝安慰。他有一颗真挚的爱国心,“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却又因家庭的重负,于是,只能鼓励三弟去为国尽忠,而自己忍辱负重为家尽孝。他不愿与汉奸同流合污,却又因家庭负累而不能为国尽忠,不断忍受灵魂的痛苦,在遭受外国神父侮辱之后,为养家糊口到英国使馆去谋职,这正是那些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束缚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时不能也难以保家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最后,在兄弟瑞全的帮助下,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终于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从他身上,我们看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的剧烈冲突和这种冲突造成的他灵魂上的不安和痛苦。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答:老舍笔下的新派市民形象,写得相对比较单薄,主要是采取一种漫画式的描写手法,刻画得不如老派人物那样血肉丰满。这类人物有小马(《二马》),张天真、马克同(《离婚》),牛天赐、赵老师(《牛天赐传》)、祁瑞丰(《四世同堂》)等。这一类人物与老派市民一样生长于封建宗法制的小生产者的社会土壤,可以说是老派市民的后代。然而,他们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却只是浮光掠影地从中摘取片言只语来妆点自己,失去了祖辈父辈的淳厚与热诚,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答:《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是一个新派市民的代表,更是这类人物的最为可耻者,老舍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毫无保留地进行嘲讽,瑞丰“长得干头干脑,什么地方都仿佛没有油水”,因此,他特别注意修饰自己,“凡是能以人工补救天然的,他都不惜工本,虔诚修饰”,拼命学习时髦和文雅,却失去了家传的纯朴,他从不关心国事和家事,也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所注意的永远是最实际的东西与问题”,他“永远不和现实为敌,亡国就是亡国,他须在亡了国的时候设法去吃、喝、玩与看热闹。即使吃完就杀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生活完全为口欲而存在,失去了对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这样一个贪图享受的无聊之人,在北平沦陷后不久,便受不了生活困苦的煎熬,甘心充当连敌人也看不起他的走狗和帮凶,在洋味中更加上了一种汉奸味,最后在同是汉奸走狗的同伙的私利打击和报复下可耻地死去。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答:老舍塑造了一系列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形象,老舍在描写老派市民愚昧落后、因循守旧和新派市民的庸俗无聊、浅薄可笑的同时,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于是,常常带着较为传统的观点构思他理想中的市民性格。这类理想市民有赵四(《老张的哲学》)、李景纯(《赵子日》)、李子荣(《二马》)、丁二爷(《离婚》)、钱默吟(《四世同堂》)等。这些人物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者实干家,从这些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传统小市民的生活理想。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答:钱默吟是一个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老诗人,他酷好陶渊明的诗,在他的生活中,有诗、有画、有花木、有茵陈酒,过着与世外隔绝,与邻居也几乎不交往的田园生活。他还是个有民族气节的诗人,深深知道自己能够平静地tJ由生活全是因为国家的安定,在国家遭受灾难时,他表示甘愿为国捐躯,“钱先生是地道的中国人,而地道的中国人,带着他的诗歌,礼义,图画,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日本侵略者把他逮捕入狱,使他家破人亡,也使他终于由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士,从事秘密的抗日宣传工作和暗杀活动。在钱默吟的身上,作家开始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去挖掘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在作者看来,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振兴的精神力量。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答:城市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小说中占着重要地位。这类市民形象有祥子、小福子(《骆驼祥子》)、“我”(《月牙儿》)、老王家的小媳妇(《柳家大院》)、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小文夫妇(《四世同堂》)等等。对于底层城市贫民的描写也是老舍小说最丰满、最有抒情气息的部分。这是因为,老舍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亲身经历,使他熟悉市民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情状,也使他更多地接触到社会黑暗与残酷,体味到人生的艰辛与磨难,因此他笔下的这类人物形象更显生动感人。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答:老马的悲剧是人物不知自身悲哀的悲剧,老马先生是一个在老北京封闭的文化传统中熏陶出来的老派市民,是“老”民族里的“老”分子,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把他放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帝国主义民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国度中,他死抱着陈腐的规矩,过时的理想和不值一文的面子,在让人忍俊不禁的笑声背后,却又有一种压抑的悲凉感,让人看到了在世界潮流冲击下依然陈腐愚钝、封闭保守的老中国儿女的文化心理,有着一种压抑的悲凉感,透露出老舍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下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思考。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答:《离婚》体现了悲剧人物自觉不自觉去制造别人的悲剧,张大哥这个一切人的大哥,他的生命浸泡于说媒拉闲、讨好敷衍的北京文化之中,人的价值已被吞没,却自以为操纵着人们的心灵,见缝插针地去制造别的同类,使不满旧式婚姻的同事老李把乡下的家眷接来同住,使他由对“诗意”的追求回到沉闷的现实中来,不断地制造着人性沦落的循环。最后,自己的儿子被抓进监狱却束手无策,儿子出来以后,作为好人的张大哥则又拾起那套人生哲学,如鱼得水地畅游其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使人体会到一种践踏人生异化心灵的悲剧氛围。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答:老舍对北京文化特征有着独特的揭示,在他笔下,写得最多的也最为出色的是对于北京市民庸常人生的抒写,即所谓老北京市民的人生世相,体现在他对于老北京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的揭示。老舍爱用“官样”来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征。在这种文化中,讲礼仪和守规矩成为老舍小说经常涉及的一个方面,在老北京这个市民社会中,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市井平民,都讲究礼节,重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在下层市民身上,讲礼节重规矩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特征。贩夫走卒都讲礼节,老马为了面子,赔钱送礼,请人吃饭,老李(《离婚》)的家眷从乡下来到北京城里同事要送礼,张大哥的儿子从狱中出来也得送礼,祁老人虽出身贫民,却自幼在北京长大,也染上满洲贵族人遗下的许多规矩,“凡事都要讲礼节”,“别管天下怎么乱,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这种文化甚至也影响到北京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祁瑞宣正是老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形成的一个矛盾性格,北京文化形成了他温柔和善的性格和静穆雍容的外表,遇任何事都缺乏青年应有的冲动和兴奋。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答:老舍一生致力于他的语言艺术的锻造,追求一种俗白、清浅、简明有力的语言风格,这与他所描绘的市民社会正相适合。老舍在“努力去找现在的活字”,“在活字中求变化,求生动”,“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言语与风格》),力求“把一切东西都写得活活泼泼的,就好像一个健壮的人,全身的血脉都那么新鲜流畅。”(《景物的描写》)。老舍长期生活在北京,北京话成为他小说语言的主要来源,他的语言是明白畅晓的北京话,并且有声有色,可谓当行本色。不仅如此,他也擅于巧妙运用一些市井方言来形成他独特的京味风格,选择一些形象生动又朗朗上口的土语方言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感,也正是运用这种京味语言,老舍构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市民世界,也使京味成为老舍小说的一大特色。3.1.结合《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谈老舍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3.2.结合《月牙儿》中的“我”谈老舍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3.3.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 3.4.分析老舍市民世界的悲剧色彩。 3.5.分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3.6.对下面一段话进行分析:“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三年写作自述》

自考本科老舍研究资料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笔名有“舍予”、“老舍”。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生平经历和创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书本都向他打开一个比原先见到的更为宽广多彩的世界。阅读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客居异国的寂寞和日益浓烈的乡思,又需要寄托和发泄。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他把见到过的人和事用文艺的形式写下来。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取材于当年在教育界任职时的见闻。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立刻以文笔轻松酣畅,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他终于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国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途中因为筹措旅费,在新加坡的一所华侨中学任教半年。在英国时,他为国内的北伐战争的进军感到兴奋。到了新加坡,从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他因此中断了一部描写男女青年爱情的小说的写作,另写了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同年 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翌年夏,与后来成为国画家的胡□青结婚。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他在这两所大学,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以及写作方面的课程。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保守愚昧的民族习性和畏惧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时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和对于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颇多争议的作品。《离婚》(1933)描写一群公务员的庸碌生活,对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现出他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作为幽默作家的特点,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风格的作品。《牛天赐传》(1934)和中篇《月牙儿》(1935)、《我这一辈子》(1937),都从街头巷尾摄下市井细民的生活场景。前者是对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讽,充满笑料;后两者是对于人间不平的抨击,饱含着愤懑和哀悼,作品的笔调也随之变得沉重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生平和创作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开始写作短篇小说,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他的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老舍研究自学考试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综合考核复习指导考核总体说明一、毕业综合考核的性质毕业综合考核是一种实践性环节考核,是该专业考试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的一项替代考试。也就是说,考生通过了综合考核,就不再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综合考核成绩须在70分以上(含70分)。由毕业论文撰写答辩改为毕业综合考核是考虑到自考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是更全面地检查考生对该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程计划调整,是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实施的。二、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涵盖了该专业的6门主干课程。即“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每门课程命一道主观性试题,不出客观性试题。考试采用现场开卷的形式,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考虑到时间有限,考生可从6个试题中选答4个题,但必须选答一个语言类试题(即“现代汉语”或“古代汉语”试题)。三、教材说明毕业综合考核对教材和参考书的版本不做统一要求。文 学 理 论文学概论是一门阐述文学基本原理及知识的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本门课程主要是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作为这门课的综合考试,从目的上讲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既然是一种综合考试与一般考试的要求是不同的。表现在:内容上它是毕业论文的替代形式,性质相当于毕业论文;形式上它是开卷的,要求写成600字左右的小文章完成答题。因此,这一考试考查的不是对文学理论的识记、了解和简单应用,而是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如下几点需要了解和注意:一、教材和复习范围教材最好使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著的《文学概论》。这部教材由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的优点是观点较新,内容丰富,论述全面,讲述比较通俗。如果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找到这部教材,其他教材也可替代,不过要注意用稍微新一点的教材。需要指出得是,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复习都要全面,整部教材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对象。具体地说文学概论的五论的内容,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都要复习到,不能顾此失彼。在整部教材中本质论是重点,复习时尤其要给予重视。二、命题原则和题型由综合考试的性质所决定,其命题原则突出灵活性、实践性、应用性。题型如下:(一)论题写作 即给考生一个论题,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作答,观点不做限制,言之成理即可。这类命题一般取经典观点、名言或时下流行观点为对象,要求考生阐释其蕴涵、意义,作出评价,展开论述。如:有人认为: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又是生活的主宰。试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有个老作家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文学活动最主要的是社会生活。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意见。 以上例题只给出论述范围,没有现成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含义,然后再用自己熟悉的理论以及事实进行分析阐发。以第1小题为例,其题意是在说创作问题的,认为创作既要深入生活,又要加工、提炼生活,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考试时能够理解这一问题的含义,并且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参考教材进行发挥、写成文章是不成问题的。(二)辨析写作 即以文学理论中有歧义性的或错误、片面的观点为对象,让考生根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展开论述。如:1、“艺术和科学的根本差别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谈看法。以上例题性质上与第一个题型没有根本区别,不同在于它的观点或者错误或者片面,答题时仍要遵循上述原则。以第2小题为例,它的观点是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社会生活的再现。这就显得有些片面了。文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为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但是,在创作中作家还要对生活加工改造,还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表现的。因此,文学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仅强调一个方面是错误的。(三)评论写作 即以短小的作品为对象,由考生运用理论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如: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 评论写作要求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起来,抓住一个和理论契合的方面进行分析评论,不求面面俱到。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以上几种命题方式和题型可见,综合测试灵活性、应用性是很强的。面对这种考试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审题。综合测试的试题一般只提供可论述的材料,没有现成答案,而切题意也较为隐蔽含蓄。考生在展开分析论述之前一定要反复审题,直到弄清题意再作回答,切忌盲目答题。这几年考试中因题意不清,答非所问而丢分的现象是很严重的,应引起注意。二是注意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综合测试的题型尽管灵活多样,但都与基本原理有联系,都是基本原理的展开或延伸。基本原理是解决和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熟悉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对于回答任何题型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次考试复习题:1、如何理解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2、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既是再现又是表现?3、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其特征是什么?4、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与哲学社会科学有什么不同?5、如何理解文学创作的典型化?6、典型化就是概括化吗?7、谈典型化的概括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中 国 古 代 文 学中国古代文学综合测试要求考生具备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能对中国古代作家、优秀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并熟练掌握教材中所重点论析的经典作品。本课程的综合测考试主要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述;或针对名家名作进行艺术特色的分析。除论述题或作品分析中涉及到之外,不专门考察具体或零散的文史知识、文体常识,而是主要考察学生对重大问题、经典作品的把握程度。考生的答案应不少于500字。考生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形成清楚的认识。考生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代表文体、代表作家的特色等宏观问题,还应该将这种把握落实到更加具体的层面。比如,考生除了要全面把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总体特征之外,还要对各种文体的内部分类、发展过程形成清楚的了解。前一个方面如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后一个方面如赋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代表作家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应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经典主题,如爱情、生死、山水、田园、边塞等主题的形成过程、代表作家有全面的把握,能对不同阶段、不同作家的特点进行对比,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形成深刻的理解。考生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形成有一定的了解。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既是文学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考生要熟悉不同时期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整体状况、理论主张、形成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能对时期不同但形式相似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进行一定的比较。例如,在诗歌发展史上,汉魏六朝时多有文学集团,明清时则多文学流派,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该如何理解;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形式非常相似,但实质大为不同;在明清戏曲界,“临川派”与“吴江派”针锋相对,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各是什么等。考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较多的了解。考生要能对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考生应该对不同作家的艺术个性有所把握。如陶渊明的朴素真诚、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考生也应该能对文学史上大量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所体会,并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考生不仅应该能对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还应该能对相似作家、作品的风格形成一定的比较。例如,考生不仅应该能对王维、孟浩然以及高适与岑参这些有很大相似性的作家有深入的认识和判断,而且应该能把握同类主题、风格的作品之间存在的内在差别,并结合不同时期诗歌风貌的整体特点对这些差别进行理解。考生要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经典命题、评论形成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历代不乏对其进行研究、评论的学者,并且形成了许多经典的命题、评论,如“诗言志”与“诗缘情”、唐宋诗之别、“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及“以禅为诗”、杜甫诗歌的“诗史”意义与“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等。这些命题或评论充分揭示、挖掘、开拓了中国古代文学及相关作品的艺术特质,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考生应该对它们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中 国 现 代 文 学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的文学。本课程的综合测试主要通过考生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综合梳理、分析论述来达到考试目的。一、要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总体性的把握和认识。比如为什么说现代文学是“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要回答这样的题目,就必须结合现代文学主题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来论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就与近代以来进步人士探索挽救中国的出路的思考相联系,因而才有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启蒙主题,即以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为核心内容的文学;随着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的加剧,文学被空前地政治化,配合社会革命成了第二个十年文学的主流形态;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学因战争形成的地缘政治区域而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除汉奸文学外,三个不同区域的文学都在尽自己的可能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经过如上的分析论述,便不难得出现代文学是有使命感的文学这样的结论。考生也应能就某一阶段文学的文学现象与社会文化思潮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和论述。如试论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对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论述这一问题涉及“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艺术”;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创作社的“自我小说”等,都是在创作上对周作人理论的呼应。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呐喊》、《彷徨》以思想的深邃、艺术的上达而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学的典范。其成就表现为: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的结构方式;深刻揭示人物灵魂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及其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借鉴传统戏曲和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重在“神似”“诗意”的美学追求;多方吸收其他文体样式的长处,丰富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考生要能够结合《呐喊》《彷徨》中的重要作品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三、沈从文是三十年代的重要小说作家,湘西乡民世界支撑了他小说艺术世界的大厦,并与“都市”世界相对立。他的小说远政治而近人性,对文化道德重建和生命意义的探寻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文化立场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念。无论主题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沈从文在“京派”作家中都最具代表性。要能够结合代表性作品,如《边城》、《丈夫》《萧萧》等,梳理论述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流派意义。四、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一是创作中以文化批判意识使作品显示出独特魅力;二是对市民阶层命运、思想和心理的成功表现,这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独特贡献,其深度与广度在现代作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三是对现代小说民族化、个性化追求的突破。老舍小说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是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个性化追求中的一种难得的突破。要能够结合具体作品,对以上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五、巴金的小说创作以表现家庭生活的系列作品成就最高,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巴金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家庭家族”题材小说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要能够从“暴露家庭和礼教弊害”的角度,梳理巴金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六、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突出,不仅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重要诗人,而且有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以及新月社、湖畔诗社、中国诗歌会等社团流派,有大量名诗名作。要能够梳理如上重要诗人的诗歌理念、创作特色和影响并结合作品进行论述;要能够对不同社团、诗歌流派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地位、前后关联及发展流变进行梳理。七、话剧是“泊来”的剧种,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文明戏”,到“五四”时期的“爱美剧”,再经过二、三十年代的拓展,到曹禺时则成熟了。要能结合中国话剧发展史,对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对曹禺剧作成就及其话剧史意义有充分认识。 八、要能对具有同质文学现象流派进行梳理评价。比如,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二十年代是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是“京派”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农村题材成就最高且各有不同风貌,四十年代以解放区成就最高,赵树理和孙犁是代表。要能够结合时代政治、文化在对比中谈发展深化。再比如: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学,以老舍对皇城帝都的描写、茅盾从社会政治视角对大上海的检验和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人生描绘成就最高,要能够梳理论述其异同。“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也共同以现实主义为特色并呈现逐步发展成熟的逻辑性。九、解放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要能够结合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实际,谈毛泽东讲话对解放区文学在小说、诗歌、戏剧及文艺运动不同方面的影响。 外 国 文 学首先,作为替代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综合测试,首先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即同一题目下综合了作家、作品与文学史知识,并强调各成份间的有机联系。这就意味着,综合测试不再是仅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考察,而是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对一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做综合性考察,要能够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对特定时期文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例如,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已经归纳出的若干特征,还应结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创作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能够体现考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综合性。综合性还体现在对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比如,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上看,是一脉相承的,但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归纳。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比较,可以有多个角度。比如从题材方面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和传说,而批判现实主义强调题材的现实性,即取材于作家熟悉的当代、日常生活。其次,综合测试答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命题原则明确了不以现成的结论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在命题上能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特别是有自己的见地,即予以充分肯定。在考场上学生可以参考自考教材,答题时多数材料可能来自教材,甚至有大量抄教材上现成结论的。但在命题时,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既要使考生在给定材料里能找到答题线索,又不鼓励单纯抄材料,因此在题目设计上给考生留出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包括对教材上散在材料的进一步归纳整理上。如简爱和娜拉两位女性形象,都表现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主题。但因为时代、民族、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两位女性形象在体现共同主题的同时,又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在熟悉教材给定材料、对两位女性形象有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归纳出两者的不同,给出自己的评价。第三,重视比较性。比较性是外国文学学科的特点,因为它涉及到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学,而在比较中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引导学生以比较文学的方法深入学习外国文学,是综合测试应该体现出来的特点之一。所谓比较文学,不是一国之内不同作家和作品的比较研究,而是不同国家之间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在近代欧洲文学史上,传统的文学大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等,对这些国家的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国家文学的特点,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英法两国文学,因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比较拉伯雷和莎士比亚的创作,总结出英法两国作家在表现人文主义主题上的不同,需要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史及两位作家有充分的理解。第四,注重原著阅读。外国文学既注重考生对文学史知识的把握,也重视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希望通过综合测试,引导考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原著的阅读上,进而能够运用在中文专业所学的相关知识,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论述。在要求学生对原著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最著名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里选取一些段落,要求考生能够任选角度,结合所给材料展开分析。例如,《哈姆莱特》里那段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是黯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还是挺身反抗这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个干净?”仅开头几句,就给考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表面上看,哈姆莱特是在想活还是不活的问题,因为他确实曾经拿着匕首对着自己的胸膛,感叹“但愿万能的上帝没有制定不准自杀的律法”。但是,超越肉体生命的存在与否,考生能否在给定材料中看到更深层的内涵?这就是“究竟哪样更高贵”所引领的话语。事实上哈姆莱特此时已经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深入思考的是怎样活的问题。如果没有尊严的活,那就是生不如死。文学作品既具有字面意义,更要求读者能够参悟出文字后面的含义,上例即是如此。现 代 汉 语一、基本要求《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讲述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知识,既有理论性,也有的实践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学员学完本科阶段的课程之后,全面系统地复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理性化、系统化,增强运用语言规律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释常见的语言现象,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二、教材与考查重点现代汉语教材是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出版。目前的考生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考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们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这一部分人又分三类,一是专科阶段通过自学考试过来的,他们使用的就是这本教材;二是专科阶段是在专科学校里读的,他们使用的教材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三是专科阶段是在电大读的,他们使用的是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或《简明现代汉语》,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还有一部分考生,他们专科阶段学的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而是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政治、体育等专业,是升本之后才走到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条路上的,根本就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得从头到尾认真的学习。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尽量使用自己学过的教材,这样复习起来容易一些;根本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应该从头学习一遍,教材可选用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教材包括绪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六部分,词汇、语法、修辞三部分是考核重点,需要认真对待。下面是各章节的复习要求和考核点,供大家复习时参考。绪论部分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综合考核复习指导考核总体说明一、毕业综合考核的性质毕业综合考核是一种实践性环节考核,是该专业考试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的一项替代考试。也就是说,考生通过了综合考核,就不再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综合考核成绩须在70分以上(含70分)。由毕业论文撰写答辩改为毕业综合考核是考虑到自考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是更全面地检查考生对该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程计划调整,是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实施的。二、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涵盖了该专业的6门主干课程。即“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每门课程命一道主观性试题,不出客观性试题。考试采用现场开卷的形式,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考虑到时间有限,考生可从6个试题中选答4个题,但必须选答一个语言类试题(即“现代汉语”或“古代汉语”试题)。三、教材说明毕业综合考核对教材和参考书的版本不做统一要求。文 学 理 论文学概论是一门阐述文学基本原理及知识的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本门课程主要是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作为这门课的综合考试,从目的上讲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既然是一种综合考试与一般考试的要求是不同的。表现在:内容上它是毕业论文的替代形式,性质相当于毕业论文;形式上它是开卷的,要求写成600字左右的小文章完成答题。因此,这一考试考查的不是对文学理论的识记、了解和简单应用,而是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如下几点需要了解和注意:一、教材和复习范围教材最好使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著的《文学概论》。这部教材由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的优点是观点较新,内容丰富,论述全面,讲述比较通俗。如果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找到这部教材,其他教材也可替代,不过要注意用稍微新一点的教材。需要指出得是,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复习都要全面,整部教材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对象。具体地说文学概论的五论的内容,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都要复习到,不能顾此失彼。在整部教材中本质论是重点,复习时尤其要给予重视。二、命题原则和题型由综合考试的性质所决定,其命题原则突出灵活性、实践性、应用性。题型如下:(一)论题写作 即给考生一个论题,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作答,观点不做限制,言之成理即可。这类命题一般取经典观点、名言或时下流行观点为对象,要求考生阐释其蕴涵、意义,作出评价,展开论述。如:有人认为: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又是生活的主宰。试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有个老作家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文学活动最主要的是社会生活。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意见。以上例题只给出论述范围,没有现成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含义,然后再用自己熟悉的理论以及事实进行分析阐发。以第1小题为例,其题意是在说创作问题的,认为创作既要深入生活,又要加工、提炼生活,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考试时能够理解这一问题的含义,并且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参考教材进行发挥、写成文章是不成问题的。(二)辨析写作 即以文学理论中有歧义性的或错误、片面的观点为对象,让考生根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展开论述。如:1、“艺术和科学的根本差别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谈看法。以上例题性质上与第一个题型没有根本区别,不同在于它的观点或者错误或者片面,答题时仍要遵循上述原则。以第2小题为例,它的观点是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社会生活的再现。这就显得有些片面了。文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为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但是,在创作中作家还要对生活加工改造,还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表现的。因此,文学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仅强调一个方面是错误的。(三)评论写作 即以短小的作品为对象,由考生运用理论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如: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评论写作要求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起来,抓住一个和理论契合的方面进行分析评论,不求面面俱到。三、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以上几种命题方式和题型可见,综合测试灵活性、应用性是很强的。面对这种考试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审题。综合测试的试题一般只提供可论述的材料,没有现成答案,而切题意也较为隐蔽含蓄。考生在展开分析论述之前一定要反复审题,直到弄清题意再作回答,切忌盲目答题。这几年考试中因题意不清,答非所问而丢分的现象是很严重的,应引起注意。二是注意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综合测试的题型尽管灵活多样,但都与基本原理有联系,都是基本原理的展开或延伸。基本原理是解决和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熟悉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对于回答任何题型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次考试复习题:1、如何理解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2、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既是再现又是表现?3、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其特征是什么?4、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与哲学社会科学有什么不同?5、如何理解文学创作的典型化?6、典型化就是概括化吗?7、谈典型化的概括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中 国 古 代 文 学中国古代文学综合测试要求考生具备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能对中国古代作家、优秀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并熟练掌握教材中所重点论析的经典作品。本课程的综合测考试主要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述;或针对名家名作进行艺术特色的分析。除论述题或作品分析中涉及到之外,不专门考察具体或零散的文史知识、文体常识,而是主要考察学生对重大问题、经典作品的把握程度。考生的答案应不少于500字。考生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形成清楚的认识。考生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代表文体、代表作家的特色等宏观问题,还应该将这种把握落实到更加具体的层面。比如,考生除了要全面把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总体特征之外,还要对各种文体的内部分类、发展过程形成清楚的了解。前一个方面如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后一个方面如赋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代表作家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应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经典主题,如爱情、生死、山水、田园、边塞等主题的形成过程、代表作家有全面的把握,能对不同阶段、不同作家的特点进行对比,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形成深刻的理解。考生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形成有一定的了解。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既是文学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考生要熟悉不同时期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整体状况、理论主张、形成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能对时期不同但形式相似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进行一定的比较。例如,在诗歌发展史上,汉魏六朝时多有文学集团,明清时则多文学流派,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该如何理解;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形式非常相似,但实质大为不同;在明清戏曲界,“临川派”与“吴江派”针锋相对,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各是什么等。考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较多的了解。考生要能对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考生应该对不同作家的艺术个性有所把握。如陶渊明的朴素真诚、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考生也应该能对文学史上大量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所体会,并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考生不仅应该能对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还应该能对相似作家、作品的风格形成一定的比较。例如,考生不仅应该能对王维、孟浩然以及高适与岑参这些有很大相似性的作家有深入的认识和判断,而且应该能把握同类主题、风格的作品之间存在的内在差别,并结合不同时期诗歌风貌的整体特点对这些差别进行理解。考生要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经典命题、评论形成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历代不乏对其进行研究、评论的学者,并且形成了许多经典的命题、评论,如“诗言志”与“诗缘情”、唐宋诗之别、“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及“以禅为诗”、杜甫诗歌的“诗史”意义与“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等。这些命题或评论充分揭示、挖掘、开拓了中国古代文学及相关作品的艺术特质,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考生应该对它们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中 国 现 代 文 学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的文学。本课程的综合测试主要通过考生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综合梳理、分析论述来达到考试目的。一、要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总体性的把握和认识。比如为什么说现代文学是“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要回答这样的题目,就必须结合现代文学主题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来论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就与近代以来进步人士探索挽救中国的出路的思考相联系,因而才有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启蒙主题,即以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为核心内容的文学;随着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的加剧,文学被空前地政治化,配合社会革命成了第二个十年文学的主流形态;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学因战争形成的地缘政治区域而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除汉奸文学外,三个不同区域的文学都在尽自己的可能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经过如上的分析论述,便不难得出现代文学是有使命感的文学这样的结论。考生也应能就某一阶段文学的文学现象与社会文化思潮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和论述。如试论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对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论述这一问题涉及“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艺术”;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创作社的“自我小说”等,都是在创作上对周作人理论的呼应。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呐喊》、《彷徨》以思想的深邃、艺术的上达而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学的典范。其成就表现为: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的结构方式;深刻揭示人物灵魂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及其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借鉴传统戏曲和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重在“神似”“诗意”的美学追求;多方吸收其他文体样式的长处,丰富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考生要能够结合《呐喊》《彷徨》中的重要作品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三、沈从文是三十年代的重要小说作家,湘西乡民世界支撑了他小说艺术世界的大厦,并与“都市”世界相对立。他的小说远政治而近人性,对文化道德重建和生命意义的探寻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文化立场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念。无论主题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沈从文在“京派”作家中都最具代表性。要能够结合代表性作品,如《边城》、《丈夫》《萧萧》等,梳理论述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流派意义。四、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一是创作中以文化批判意识使作品显示出独特魅力;二是对市民阶层命运、思想和心理的成功表现,这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独特贡献,其深度与广度在现代作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三是对现代小说民族化、个性化追求的突破。老舍小说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是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个性化追求中的一种难得的突破。要能够结合具体作品,对以上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五、巴金的小说创作以表现家庭生活的系列作品成就最高,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巴金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家庭家族”题材小说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要能够从“暴露家庭和礼教弊害”的角度,梳理巴金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六、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突出,不仅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重要诗人,而且有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以及新月社、湖畔诗社、中国诗歌会等社团流派,有大量名诗名作。要能够梳理如上重要诗人的诗歌理念、创作特色和影响并结合作品进行论述;要能够对不同社团、诗歌流派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地位、前后关联及发展流变进行梳理。七、话剧是“泊来”的剧种,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文明戏”,到“五四”时期的“爱美剧”,再经过二、三十年代的拓展,到曹禺时则成熟了。要能结合中国话剧发展史,对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对曹禺剧作成就及其话剧史意义有充分认识。八、要能对具有同质文学现象流派进行梳理评价。比如,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二十年代是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是“京派”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农村题材成就最高且各有不同风貌,四十年代以解放区成就最高,赵树理和孙犁是代表。要能够结合时代政治、文化在对比中谈发展深化。再比如: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学,以老舍对皇城帝都的描写、茅盾从社会政治视角对大上海的检验和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人生描绘成就最高,要能够梳理论述其异同。“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也共同以现实主义为特色并呈现逐步发展成熟的逻辑性。九、解放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要能够结合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实际,谈毛泽东讲话对解放区文学在小说、诗歌、戏剧及文艺运动不同方面的影响。外 国 文 学首先,作为替代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综合测试,首先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即同一题目下综合了作家、作品与文学史知识,并强调各成份间的有机联系。这就意味着,综合测试不再是仅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考察,而是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对一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做综合性考察,要能够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对特定时期文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例如,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已经归纳出的若干特征,还应结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创作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能够体现考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综合性。综合性还体现在对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比如,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上看,是一脉相承的,但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归纳。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比较,可以有多个角度。比如从题材方面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和传说,而批判现实主义强调题材的现实性,即取材于作家熟悉的当代、日常生活。其次,综合测试答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命题原则明确了不以现成的结论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在命题上能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特别是有自己的见地,即予以充分肯定。在考场上学生可以参考自考教材,答题时多数材料可能来自教材,甚至有大量抄教材上现成结论的。但在命题时,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既要使考生在给定材料里能找到答题线索,又不鼓励单纯抄材料,因此在题目设计上给考生留出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包括对教材上散在材料的进一步归纳整理上。如简爱和娜拉两位女性形象,都表现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主题。但因为时代、民族、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两位女性形象在体现共同主题的同时,又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在熟悉教材给定材料、对两位女性形象有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归纳出两者的不同,给出自己的评价。第三,重视比较性。比较性是外国文学学科的特点,因为它涉及到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学,而在比较中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引导学生以比较文学的方法深入学习外国文学,是综合测试应该体现出来的特点之一。所谓比较文学,不是一国之内不同作家和作品的比较研究,而是不同国家之间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在近代欧洲文学史上,传统的文学大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等,对这些国家的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国家文学的特点,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英法两国文学,因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比较拉伯雷和莎士比亚的创作,总结出英法两国作家在表现人文主义主题上的不同,需要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史及两位作家有充分的理解。第四,注重原著阅读。外国文学既注重考生对文学史知识的把握,也重视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希望通过综合测试,引导考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原著的阅读上,进而能够运用在中文专业所学的相关知识,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论述。在要求学生对原著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最著名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里选取一些段落,要求考生能够任选角度,结合所给材料展开分析。例如,《哈姆莱特》里那段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是黯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还是挺身反抗这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个干净?”仅开头几句,就给考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表面上看,哈姆莱特是在想活还是不活的问题,因为他确实曾经拿着匕首对着自己的胸膛,感叹“但愿万能的上帝没有制定不准自杀的律法”。但是,超越肉体生命的存在与否,考生能否在给定材料中看到更深层的内涵?这就是“究竟哪样更高贵”所引领的话语。事实上哈姆莱特此时已经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深入思考的是怎样活的问题。如果没有尊严的活,那就是生不如死。文学作品既具有字面意义,更要求读者能够参悟出文字后面的含义,上例即是如此。

3.1.《正红旗下》的大姐是(B)A.城市贫民B.老派市民C.新派市民D.正派市民 3.2.觉得作官是“惟一增光耀祖的事”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D)A.祁瑞宣B.小马C.张大哥D.老马3.3.以“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为神圣使命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B)A.老马B.张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4.“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是老舍笔下哪位人物的处事准则(B)A.老马B.张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5.《四世同堂》中体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剧烈冲突的人物是(B)A.祁老人B.祁瑞宣C.钱默吟D.韵梅3.6.老舍对哪类人物采取漫画式的描写手法(A)A.新派市民B.老派市民C.正派市民D.城市贫民 3.7.《离婚》中的侠义英雄人物是(B)A.赵子日B.丁二爷C.李景纯D.李子荣 3.8.下列对《月牙儿》的描述错误的是(B)A.“我”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B.小福子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C抒写了一个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命运D.用“月牙儿”这一意象来衬托弱女子的悲惨生活和悲苦命运 3.9.“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悲剧体现在下列哪个人物的悲剧中(B)A.《月牙儿》中的“我”B.《二马》中的老马C.《离婚》中的张大哥D.《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3.10.对老舍小说语言描述错误的是(C)A.俗白、清浅、简明有力B.富有生动性和幽默感C.细腻生动、颇为传神D.明白晓畅的北京话3.1.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有(BCDE)A.李景纯B.祥子C.“我”D.小崔E.孙七 3.2.对祁老太爷描述正确的有(ABDE)A.表现出老北京市民身上普遍存在的封建落后性B.善良而又蒙昧,朴实中夹杂着闭塞的老派市民C.最终由柔弱的诗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D.处处讲体面与排场E.最终勇敢地站起来捍卫人的尊严3.3.对祁瑞宣描述正确的有(ACDE)A.老派市民形象B.不关心国事和家事,没什么理想和追求C.忍辱负重为家尽孝D.是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知识分子E.最终投入宣传抗战之中3.4.对钱默吟描述正确的有(ACD)A.是一个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老诗人B.是老派市民形象C.最终由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D.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E.因暗杀军阀而惨遭杀害 3.5.对《月牙儿》中的“我”描述正确的有(ABCE)A.城市贫民形象B.是一个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C.是一个有血肉有心灵的妓女形象D.是文明城市中的“走兽”E.揭示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3.6.对祥子形象描述正确的有(ABCD)A.现代文学中城市下层劳动者形象的著名典型B.最终成为失去灵魂的“走兽”C.被黑暗的环境、腐败的社会锁住而不得不堕落D.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E.其悲剧首先是性格悲剧 3.7.下列哪些悲剧体现出“几乎无事的悲剧”(BCE)A.《月牙儿》中“我”的悲剧B.《离婚》中张大哥的悲剧C.《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悲剧D.《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E.《二马》中老马的悲剧3.8.样子的悲剧是(ABDE)A.社会悲剧B.性格悲剧C.命运悲剧D.心灵悲剧E.旧社会城市贫民的普遍性悲剧3.9.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ABCD)A.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上B.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上C.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上D.语言风格上E.“改造国民性”上3.10.老舍所概括的“官样”北京市民化特征包括(ABE)A.讲礼仪守成规B.爱面子C.侠义心肠D.勤劳善良E.“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3.1.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3.2.(老舍)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3.3.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形象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城市贫民形象)。 3.4.(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5.老舍写得最为出色和成功的,是被称为(老中国的儿女们)的老派市民形象。 3.6.《二马》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老马)。3.7.《牛天赐传》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牛老者)。 3.8.《离婚》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张大哥)。3.9.韵梅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0.祁天佑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1.牛老者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2.张大嫂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3.牛太太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4.《二马》中,老舍塑造的迷信、中庸、懒散、马虎的奴才式人物是(老马)。 3.15.《二马》的故事发生地是(英国(伦敦))。 3.16.《离婚》中的(张大哥)乐天安命,墨守成规,好成人之美。 3.17.《四世同堂》中,最能体现老派市民性格特征的是(祁老太爷(祁老人))。3.18.“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出自《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祁老人))之口。 3.19.《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最终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 3.20.《二马》中,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是(小马)。3.21.张天真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3.22.马克同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3.23.赵老师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24.《离婚》中“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院的广告”的是(张天真)。 3.25.《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在同是汉奸走狗的同伙的私利打击和报复下可耻地死去。3.26.赵四是《老张的哲学》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27.李景纯是《赵子曰》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3.28.李子荣是《二马》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3.29.丁二爷是《离婚》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30.钱默吟是(《四世同堂》)中的正派市民形象。 3.31.《赵子曰》中因暗杀政客而惨遭杀害的人物是(李景纯)。 3.32.《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最终从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士。 3.33.小福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城市贫民。3.34.洋车夫小崔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贫民。 3.35.小文夫妇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贫民。 3.36.《月牙儿》中的(“我”)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 3.37.《月牙儿》用(月牙儿)的意象来衬托弱女子的凄惨生活和悲苦命运,使小说有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息。3.38.老舍对(城市贫民)的刻画,具有深沉的抒情性和浓重的悲剧性。 3.39.“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鲁迅)的话。 3.40.老舍小说(《月牙儿》)描绘了美丽纯洁的少女如何在黑暗中被玷污、被践踏的悲惨命运。3.41.从小说的心理结构来看,《骆驼祥子》是一部(探索灵魂)的小说。3.42.老舍通过祥子的悲剧,探索了(城市病态文明)对人性造成的冲突和伤害。 3.43.在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说体现出(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悲剧特征。3.44.在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说体现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特征。 3.45.老舍小说的京味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3.46.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还体现在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3.47。老舍爱用(官样)来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征。3.48.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里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批判)意识。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 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 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 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 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 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 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答: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老舍一生不懈创作,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如椽巨笔,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长篇佳构,以及《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和《柳家大院》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正因为如此,老舍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答: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和城市贫民形象。(1)老派市民是时代的落伍者,因循守旧、怯懦苟且,是深受传统因袭的乡土中国的子民。(2)新派市民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却只是浮光掠影地从中摘取片言只语来妆点自己,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3)正派市民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实干家,从这些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传统小市民的生活理想。(4)城市贫民生活在市民社会最底层,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辛,其悲惨命运充分说明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答:张大哥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市民,他乐天知命,墨守成规,好脾气,讲交情,好成人之美,“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作为财政所的科员,他整天忙着串科室,为别人操劳办事,调和矛盾。张大哥的处事准则是:“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头。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的,而顽固老还要再思索三两个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和风格。”他的生活理想不大,对儿子并无奢望,只希望凭着托人情的方法使他大学毕业,当个小科员,“作事不要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家中有个贤内助——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些个字,会生白胖小子。”从张大哥身上,作者展示和讽刺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哲学和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答:祁瑞宣是《四世同堂》中的重要人物。他是这个“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的长孙,受过现代文化的教育,有爱国心,有着一些现代意识;但他又是在老北京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大家庭的子孙。他受现代文明的濡染,有着对美好未来和自由爱情的向往,却又承袭古老传统的负担,为了父母、祖父不流泪而违心接受一场无爱的婚姻,为自己在孤寂怅惘之余找到一丝安慰。他有一颗真挚的爱国心,“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却又因家庭的重负,于是,只能鼓励三弟去为国尽忠,而自己忍辱负重为家尽孝。他不愿与汉奸同流合污,却又因家庭负累而不能为国尽忠,不断忍受灵魂的痛苦,在遭受外国神父侮辱之后,为养家糊口到英国使馆去谋职,这正是那些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束缚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时不能也难以保家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最后,在兄弟瑞全的帮助下,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终于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从他身上,我们看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的剧烈冲突和这种冲突造成的他灵魂上的不安和痛苦。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答:老舍笔下的新派市民形象,写得相对比较单薄,主要是采取一种漫画式的描写手法,刻画得不如老派人物那样血肉丰满。这类人物有小马(《二马》),张天真、马克同(《离婚》),牛天赐、赵老师(《牛天赐传》)、祁瑞丰(《四世同堂》)等。这一类人物与老派市民一样生长于封建宗法制的小生产者的社会土壤,可以说是老派市民的后代。然而,他们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却只是浮光掠影地从中摘取片言只语来妆点自己,失去了祖辈父辈的淳厚与热诚,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答:《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是一个新派市民的代表,更是这类人物的最为可耻者,老舍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毫无保留地进行嘲讽,瑞丰“长得干头干脑,什么地方都仿佛没有油水”,因此,他特别注意修饰自己,“凡是能以人工补救天然的,他都不惜工本,虔诚修饰”,拼命学习时髦和文雅,却失去了家传的纯朴,他从不关心国事和家事,也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所注意的永远是最实际的东西与问题”,他“永远不和现实为敌,亡国就是亡国,他须在亡了国的时候设法去吃、喝、玩与看热闹。即使吃完就杀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生活完全为口欲而存在,失去了对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这样一个贪图享受的无聊之人,在北平沦陷后不久,便受不了生活困苦的煎熬,甘心充当连敌人也看不起他的走狗和帮凶,在洋味中更加上了一种汉奸味,最后在同是汉奸走狗的同伙的私利打击和报复下可耻地死去。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答:老舍塑造了一系列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形象,老舍在描写老派市民愚昧落后、因循守旧和新派市民的庸俗无聊、浅薄可笑的同时,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于是,常常带着较为传统的观点构思他理想中的市民性格。这类理想市民有赵四(《老张的哲学》)、李景纯(《赵子日》)、李子荣(《二马》)、丁二爷(《离婚》)、钱默吟(《四世同堂》)等。这些人物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者实干家,从这些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传统小市民的生活理想。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答:钱默吟是一个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老诗人,他酷好陶渊明的诗,在他的生活中,有诗、有画、有花木、有茵陈酒,过着与世外隔绝,与邻居也几乎不交往的田园生活。他还是个有民族气节的诗人,深深知道自己能够平静地tJ由生活全是因为国家的安定,在国家遭受灾难时,他表示甘愿为国捐躯,“钱先生是地道的中国人,而地道的中国人,带着他的诗歌,礼义,图画,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日本侵略者把他逮捕入狱,使他家破人亡,也使他终于由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士,从事秘密的抗日宣传工作和暗杀活动。在钱默吟的身上,作家开始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去挖掘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在作者看来,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振兴的精神力量。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答:城市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小说中占着重要地位。这类市民形象有祥子、小福子(《骆驼祥子》)、“我”(《月牙儿》)、老王家的小媳妇(《柳家大院》)、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小文夫妇(《四世同堂》)等等。对于底层城市贫民的描写也是老舍小说最丰满、最有抒情气息的部分。这是因为,老舍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亲身经历,使他熟悉市民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情状,也使他更多地接触到社会黑暗与残酷,体味到人生的艰辛与磨难,因此他笔下的这类人物形象更显生动感人。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答:老马的悲剧是人物不知自身悲哀的悲剧,老马先生是一个在老北京封闭的文化传统中熏陶出来的老派市民,是“老”民族里的“老”分子,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把他放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帝国主义民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国度中,他死抱着陈腐的规矩,过时的理想和不值一文的面子,在让人忍俊不禁的笑声背后,却又有一种压抑的悲凉感,让人看到了在世界潮流冲击下依然陈腐愚钝、封闭保守的老中国儿女的文化心理,有着一种压抑的悲凉感,透露出老舍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下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思考。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答:《离婚》体现了悲剧人物自觉不自觉去制造别人的悲剧,张大哥这个一切人的大哥,他的生命浸泡于说媒拉闲、讨好敷衍的北京文化之中,人的价值已被吞没,却自以为操纵着人们的心灵,见缝插针地去制造别的同类,使不满旧式婚姻的同事老李把乡下的家眷接来同住,使他由对“诗意”的追求回到沉闷的现实中来,不断地制造着人性沦落的循环。最后,自己的儿子被抓进监狱却束手无策,儿子出来以后,作为好人的张大哥则又拾起那套人生哲学,如鱼得水地畅游其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使人体会到一种践踏人生异化心灵的悲剧氛围。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答:老舍对北京文化特征有着独特的揭示,在他笔下,写得最多的也最为出色的是对于北京市民庸常人生的抒写,即所谓老北京市民的人生世相,体现在他对于老北京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的揭示。老舍爱用“官样”来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征。在这种文化中,讲礼仪和守规矩成为老舍小说经常涉及的一个方面,在老北京这个市民社会中,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市井平民,都讲究礼节,重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在下层市民身上,讲礼节重规矩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特征。贩夫走卒都讲礼节,老马为了面子,赔钱送礼,请人吃饭,老李(《离婚》)的家眷从乡下来到北京城里同事要送礼,张大哥的儿子从狱中出来也得送礼,祁老人虽出身贫民,却自幼在北京长大,也染上满洲贵族人遗下的许多规矩,“凡事都要讲礼节”,“别管天下怎么乱,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这种文化甚至也影响到北京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祁瑞宣正是老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形成的一个矛盾性格,北京文化形成了他温柔和善的性格和静穆雍容的外表,遇任何事都缺乏青年应有的冲动和兴奋。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答:老舍一生致力于他的语言艺术的锻造,追求一种俗白、清浅、简明有力的语言风格,这与他所描绘的市民社会正相适合。老舍在“努力去找现在的活字”,“在活字中求变化,求生动”,“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言语与风格》),力求“把一切东西都写得活活泼泼的,就好像一个健壮的人,全身的血脉都那么新鲜流畅。”(《景物的描写》)。老舍长期生活在北京,北京话成为他小说语言的主要来源,他的语言是明白畅晓的北京话,并且有声有色,可谓当行本色。不仅如此,他也擅于巧妙运用一些市井方言来形成他独特的京味风格,选择一些形象生动又朗朗上口的土语方言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感,也正是运用这种京味语言,老舍构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市民世界,也使京味成为老舍小说的一大特色。3.1.结合《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谈老舍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3.2.结合《月牙儿》中的“我”谈老舍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3.3.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 3.4.分析老舍市民世界的悲剧色彩。 3.5.分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3.6.对下面一段话进行分析:“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三年写作自述》

请问你考过了没有,同需要资料

老舍研究自考真题

好多。每年不一样的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湖北成人高考网分享:2022年成人高考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起点《语文》 ,答案来自考生回忆(后期持续更新中),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X为和内容相匹配的选项) 1、有错别宇的一项是() X:傲慢 拍案叫绝 2.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X:勉强 倔强 强基固本 3.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X:深入 坚守 从而 4、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 X: ....份墨登场.... 5、有病句的一项是() X: ...文化重要支撑... 6.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 X: ..选项中②在最后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古人的文化(插图典藏本),沈从文 7.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镜色调鲜明,组织完美,是健康活泼的唐代物质文化的反映 B.唐代镜子图案的主题和表现技法丰富,鲜见融合了外来文化的浪迹 C.唐镜的图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唐代文化风俗与唐人思想情感 D.研究唐代的丝绸花纹可以通过研究唐代的镜子图案寻找证据 【答案】B 8.对文中有关唐镜新变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唐镜的造型突破了传统圆形的束缚,图案也有了对称性 B.银锡成分多,使得唐镜颜色也净白如银,镜身也随之增厚 C.唐镜的造型和图案有很多创新,并开始出现有柄手镜 D.特种加工镜的制作超越了前朝的历史水平 【答案】D 9.对于文中提到的唐代镜子的寓意,不准确的是 A.希望子孙繁衍 B.祝福健康长寿 C.自由恋爱 D.女性美 【答案】C 10是() A. B. C. D.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题。(25分) 我的母亲 (作者老舍 有删改) 11.【答案】答:我的母亲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 12.【答案】答: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含:母亲艰难等款的辛酸,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村家庭的欣慰 13.【答案】答;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远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情和不能事养的遭憾之情,总结全文。 14.【答案】答: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5.首联体现了梅花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答: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 16.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 【答案】答: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依恋、爱护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译文:一般人的智力,能够看到已经发生的事,不能看到将要发生的事,礼的作用在于将某个行为制止在它发生之前,而法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行为进行处罚,所以法律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的作用难以知晓。礼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将罪恶杜绝在尚未形成之前,从细微处推行教化。所以说依法治国与以德服人并不冲突,法律惩处已经发生的错误,礼德教化人民,将恶抑制于萌芽之初。法律惩处错误虽然成果显著,但是不要忘了以礼教化人民才是正本清源之举! 17.18.19.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敬请关注湖北成考网(www.crgk.hb.cn),更多湖北成考实时资讯,敬请关注猎考网。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这方面的试卷文库有相当的多的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现在的教材版本是《老舍研究》,也就是说只考老舍了

  • 索引序列
  • 老舍研究自考资料
  • 自考老舍研究的资料
  • 自考本科老舍研究资料
  • 老舍研究自学考试
  • 老舍研究自考真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