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

中医自考要考哪些科目? 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医学基础、西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具体课程请查看报考院校简章。 自学考试中医学需要怎么复习 1、看书要仔细,因为药学职称考试内容多而复杂,一不小心可能某个知识点就没注意而没复习到,所以在备考药学职称考试时,看书一定要仔细。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 3、基础要打扎实,基础知识是重点,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复习。 4、买指定的教学书,看教学大纲,把不考的知识点筛掉,并且熟悉题型。 5、多做题,在百度文库上找找本科或者考研的习题集,以及知识点总结。 中医学一般要读几年 中医学基本修业年限:五年,含中医学专业长学制本科阶段,毕业授予医学学位。该专业培养适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中医学人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医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学习中医学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理解中医防治疾病的特点,树立辨证论治思想,为今后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中医学是伴随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理论体系,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实践三大模块。

绪论 ,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特点和认识与思维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基础理论模块 有: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如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应用到中医学,并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结构和功能,包括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经络三大部分,重点阐述脏腑、精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相应的病理变化,阐述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主体。病因病机,主要内容是病因、发病、病机,探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及其一般规律,是中医学对疾病认识的理性总结,是指导各科临床辨证的应用基础。诊法,主要是四诊,即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病情资料,是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辨证,是根据四诊所提供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疾病证候的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方法。

养生与防治原则 是中医学对保持健康、防治疾病的理性认识。其中除了有具体的养生与防治的方法和经验之外,还有着一整套缜密而颇具特色的'理论指导。对今天的养生保健及疾病防治,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中药与方剂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有着以大自然为依托的天然药库和经过长期积累的药物学知识。20世纪后期编纂的《中药大辞典》,记载的药物已多达5000余种。中药知识之丰富,可见一斑。并有丸、散、膏、丹等多种应用剂型,以及丰富的内服、外敷等不同用药途径。本书只作概要介绍。

临床技能模块 ,主要介绍常见病证的辨证预防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

中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医学应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需求,融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经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大量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如针灸、推拿、太极拳、食疗、药膳等。

临床知识与技能主要体现在病证、针灸、推拿按摩,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应用学科的鲜明特征;是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各种解决病证、病痛的措施和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弥足珍贵。中医学能延绵至今而不绝,就是以其优异的临床效果为基础的。

实践模块 ,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进行实践、见习、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小结

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伴随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起源于生活实践,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与充实。经历了四个学术活跃期:第一个学术活跃期,《黄帝内经》为代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第二个学术活跃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第三个学术活跃期,“金元四大家”代表金元学术活跃期;第四个学术活跃期。“温病学派”的兴起,以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为代表,成就了消初学术活跃的鼎盛时期。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是贯穿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最基本特点。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司外揣内、整体恒动、援物比类、摆脱表象的束缚。

自学考试各专业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一般专科专业的考试课程不少于15门,总学分不低于70学分;本科专业的理论考试课程门数不少于20门,独立本科段专业的理论考试课程门数不少于10门。 学科和课程: 主干学科:中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医学基础、西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自考现场报名 1、新生携带身份证、(军人凭军人证或团以上单位证明)(未满18岁凭户口本)到所在地的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现场确认报名手续。 2、同时携带2B铅笔或蓝黑色钢笔签字笔(填涂机读报名卡用)、并交一寸同底免冠照片若干张(大约4-5张)。 3、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进行缴费,得到打印的考试通知单,通知单上有考试日期、考场和座位号。 4、在考办规定的时间领取新制作出的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医学基础一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主干学科:中医学、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医学基础、西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中医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学习中医学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理解中医防治疾病的特点,树立辨证论治思想,为今后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中医学是伴随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理论体系,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实践三大模块。

绪论 ,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特点和认识与思维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基础理论模块 有: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如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应用到中医学,并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结构和功能,包括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经络三大部分,重点阐述脏腑、精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相应的病理变化,阐述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主体。病因病机,主要内容是病因、发病、病机,探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及其一般规律,是中医学对疾病认识的理性总结,是指导各科临床辨证的应用基础。诊法,主要是四诊,即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病情资料,是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辨证,是根据四诊所提供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疾病证候的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方法。

养生与防治原则 是中医学对保持健康、防治疾病的理性认识。其中除了有具体的养生与防治的方法和经验之外,还有着一整套缜密而颇具特色的'理论指导。对今天的养生保健及疾病防治,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中药与方剂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有着以大自然为依托的天然药库和经过长期积累的药物学知识。20世纪后期编纂的《中药大辞典》,记载的药物已多达5000余种。中药知识之丰富,可见一斑。并有丸、散、膏、丹等多种应用剂型,以及丰富的内服、外敷等不同用药途径。本书只作概要介绍。

临床技能模块 ,主要介绍常见病证的辨证预防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

中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医学应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需求,融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经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大量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如针灸、推拿、太极拳、食疗、药膳等。

临床知识与技能主要体现在病证、针灸、推拿按摩,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应用学科的鲜明特征;是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各种解决病证、病痛的措施和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弥足珍贵。中医学能延绵至今而不绝,就是以其优异的临床效果为基础的。

实践模块 ,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进行实践、见习、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小结

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伴随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起源于生活实践,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与充实。经历了四个学术活跃期:第一个学术活跃期,《黄帝内经》为代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第二个学术活跃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第三个学术活跃期,“金元四大家”代表金元学术活跃期;第四个学术活跃期。“温病学派”的兴起,以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为代表,成就了消初学术活跃的鼎盛时期。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是贯穿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最基本特点。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司外揣内、整体恒动、援物比类、摆脱表象的束缚。

中医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英语(二)、数理统计、中药药理学、中成药学、中成药学实践、中药化学、中药化学实践、药事管理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分析实践、医药市场营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国医药史、中医诊断学(一)等。自学考试各专业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一般专科专业的考试课程不少于15门,总学分不低于70学分;本科专业的理论考试课程门数不少于20门,独立本科段专业的理论考试课程门数不少于10门。对统考专业而言,一般情况下,自学考试公共课每年至少安排两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每年至少安排一次。考虑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规律,每门课程的考试安排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安排考试的时间有限,在每个考试时间单元,重叠安排课程是不可避免的,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考试安排情况选报课程考试,科学地做好学习计划和应考准备。自考的考籍近似于学籍。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在取得一门以上(含一门)课程合格证书后,所在市(县)考办即要为其建立考籍管理档案。已建立有考籍管理档案的考生就取得了考籍。

中国已经取消自考好几年啦中医,哎。今年好像中医药改革,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期待吧。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自考要考哪些科目? 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医学基础、西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具体课程请查看报考院校简章。 自学考试中医学需要怎么复习 1、看书要仔细,因为药学职称考试内容多而复杂,一不小心可能某个知识点就没注意而没复习到,所以在备考药学职称考试时,看书一定要仔细。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 3、基础要打扎实,基础知识是重点,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复习。 4、买指定的教学书,看教学大纲,把不考的知识点筛掉,并且熟悉题型。 5、多做题,在百度文库上找找本科或者考研的习题集,以及知识点总结。 中医学一般要读几年 中医学基本修业年限:五年,含中医学专业长学制本科阶段,毕业授予医学学位。该专业培养适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中医学人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18.《温疫论》的作者是: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A.心 D.肺 C.脾 D.肝 E.肾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二)B型题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三)D型题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四)X型题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3.温病学理论源于: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7.中医的“证”包括: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二、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 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 代医家 等编著。5.温病学理论源于 、 、 等书。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7.中医学包括 、 、 三部分。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 、昼 、夕 、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 为主宰, 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 两大方面。13.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 ,气为 ,神为 。三、判断题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 )四、名词术语解释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五脏一体观 10.形神一体观五、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试 题 答 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B 2.A 3.B 4.C 5.D 6.E 7.A 8.A 9.C 10.D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E 19.D 20.B21.C 22.A 23.C 24.D 25.D(二)B型题1.D 2.C 3.E 4.B 5.C 6.A 7.C 8.A 9.B(三)D型题1.DE 2.AC 3.CE(四)X型题1.BCDE 2.BC 3.CDE 4.ABCD 5.BCD 6.ABCDE 7.BCDE 8.BCDE二、填空题1.《黄帝内经》2.《脉经》3.《伤寒论》《金匮要略》4.隋 巢元方5.《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6.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7.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临床医学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9.慧 安 加 甚10.辨证论治11.心 五脏 自然界 社会环境12.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13.基础 动力 主宰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四、名词术词解释1.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于形而存在。

这是我以前考中医理论的习题,你看看

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

中医学类自学考试科目有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医学基础、西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12023中医学专业自考本科有哪些科目自考中医学本科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机化学(一)、中药学(一)、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一)、方剂学(一)、医古文(一)、中药炮制学、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药炮制学(实践)、有机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践)、中药药剂学(实践)、中药药理学(实践)。22023中医学专业自考本科需要什么条件1、中医专业自学考试专业毕业可直接考本科。2、中医专业非自学考试专业毕业接受本专业本科阶段,必须参加本专业基础课程的两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内科学(1)。3、西医专业(西医)专业毕业考本科,必须考本科基础科的四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内科(一)、中药学(一)、方剂学(一)。4、其他各专业不能考本专业本科。3中医学专业自考本科考试科目怎么安排1、每次报考的课程不宜过多,可以参照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下半年的考试安排,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考试计划。2、自考科目里面的公共课,一般难度不会很大,建议考生报考科目时将难度较低的公共课与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相结合报名,复习时候难易搭配,能提高通过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3、有些专业是有实践考试的,这些实践考试必须到报考的大学进行,实践考试在相应课程考试合格后就可进行,所以要尽早报考。如果在全部课程考试后才进行,会拉长毕业时间。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医本科需要什么条件1、中医专业自学考试专科毕业可以直接接考本专业本科段。2、中医专业非自学考试专科毕业接考本专业本科段,须加考本专业基础科段的两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内科学(一)。3、西医专业(西医)专科毕业接考本专业本科段,须加考本专业基础科段的四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内科学(一)、中药学(一)、方剂学(一)。4、其他各专业不能接考本专业本科段。自考报名流程:(一)网上报名: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二)现场报名:新生携带身份证、(军人凭军人证或团以上单位证明)(未满18岁凭户口本)到所在地的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同时携带2B铅笔或蓝黑色钢笔签字笔(填涂机读报名卡用)、并交一寸同底免冠照片若干张(大约4-5张)。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进行缴费,得到打印的考试通知单,通知单上有考试日期、考场和座位号。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医自考需要什么条件?1.报考高起专的考生应具有高中专学历或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文凭(医学类)。2.报考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医学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3.报考护理专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中专文凭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全日制学习毕业的学历一致。4.报考医学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5.对于不具备条件但要要求报考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其毕业后获得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不能作为参加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考试的依据,请考生慎重报考。自考中医学专业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医古文(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药学(一)、方剂学(一)、中医诊断学(一)、中医内科学(一)、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理学等。对统考专业而言,一般情况下,自学考试公共课每年至少安排两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每年至少安排一次。考虑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规律,每门课程的考试安排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安排考试的时间有限,在每个考试时间单元,重叠安排课程是不可避免的,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考试安排情况选报课程考试,科学地做好学习计划和应考准备。自考考生毕业申请需要注意事项首先自考考生需要了解自考毕业的申请条件,查看自己是否满足了所在地自考毕业申请的条件,所在地自考办是不负责告知考生办理自考毕业申请的,所以需要自考考生时刻关注自己自考考试的进度。其次需要自考考生了解所在地自考毕业申请的时间在什么时间,办理转考、免考等事项内容的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应的手续,如果逾期将不能申请本次毕业。本科毕业申请考生,需要提前进行学历的鉴定,在毕业申请的时候同时提交的。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医基础自学考试条件

中药学自考本科段报考对象限定为已取得卫生类职业资格的在职人员,具有中药士、药剂士及以上技术职务,或从事中药生产、经营等工作三年(含三年)以上的在职人员中的专科毕业生。如果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或在延迟毕业期内的人员不得报考。医学类的专业还有药学、护理学,其报考条件是:1、护理学专业本科段报考对象限定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对口专业专科毕业生。2、中药学本科段报考对象限定为已取得卫生类职业资格的在职人员,具有中药士、药剂士及以上技术职务,或从事中药生产、经营等工作三年(含三年)以上的在职人员中的专科毕业生。3、药学专业本科限定为具有医学类专科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或在校学生。要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自考方面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师大教育。师大教育的运营部门主要服务于学员报名、课程安排、报考指导、证书领取等全流程工作;是师大教育与学员接触较为紧密的部门。同时,不仅有成人大专学历,而且有本科学历等学历证书、上班族必备职业证书,还是在职备考的最佳选择,证书高含金量,学信网可查。教务部负责对全国各地的学员提供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报考条件核查、报名流程咨询、学习规划安排、最新课程信息、教师职业规划及招聘信息。

自考中医的条件首先是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或者其以上的资格证书,或者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又或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或者,通过成人高考、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报考中医专业,可以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专业,已取得中医、中西结合医疗类专业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学历证书的在职从业人员,并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书者可以报考。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中医学是研究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主要学习:医师、药剂师、健康管理与咨询、中医养生等都是其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开设病理学、诊断学基础、伤寒论、温病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内科学等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结束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自2022年(秋)批次开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结束,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现已全面停止招生。其他有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形式及成人学历提升的途径,可咨询猎考网。

中医本科自学考试条件是什么? 中药学(基础科段,本科段):具有中药士,药剂士及以上技术职务,或从事中药生产,经营等工作三年(含三年)以上的在职人员均可报考。 药学(独立本科段):具有医药类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医药类在职人员均可报考。 护理学(专科):中等卫生(或护理)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有2年(含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士职称,目前在护理岗位上工作者可以报考。 护理学(独立本科段):护理学专业专科毕业且目前在岗的护理专业人员,护理教师及护理干部可以报考。 中药学(基础科段,本科段):中药士,药剂士及以上技术职务的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及在职证明,或从事中药生产,经营等工作满三年的在职证明。 药学(独立本科段):医药类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和在职证明(在本单位从事医药岗位工作)。 护理学(专科):中等卫生(或护理)学校护理专业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护士执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和在职证明(从事护理工作满2年且目前仍在护理岗位上工作)。 护理学(独立本科段):护理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医自考需要的条件是:1、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一年;2、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3、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
  • 中医学基础一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
  • 中医基础自学考试条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