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答案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政策构想是() A.有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B.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C.无所作为的政策构想 D.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2.美国法院是公共政策的() A.间接制定者之一 B.直接制定者之一 C.制定者 D.咨询机构之一 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是() A.代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B.领导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C.召集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D.帮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4.决策咨询是() A.自下而上的政策咨询 B.反馈政策咨询 C.自上而下的政策咨询 D.横向政策咨询 5.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超理性过程基本上是() A.逻辑过程 B.非逻辑过程 C.直接过程 D.间接过程 6.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 A.确定型政策分析 B.不确定型政策分析 C.政策的定性分析 D.政策的模糊分析 7.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A.定量分析 B.超理性分析 C.定性分析 D.辩证分析 8.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A.阶段性政策周期 B.功能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原因性政策周期 9.最早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是() A.G D 布鲁尔 B.P 德龙 C.C O 琼斯 D.安德森 10.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指的是() A.政策均衡 B.政策调整 C.政策持续 D.政策终结 1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A.决策现代化 B.本土化 C.民族化 D.科学决策 12.价值分析的关键环节是() A.制定改进方案 B.实施改进方案 C.评价改进方案 D.选出方案 1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 A.20世纪30~4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4.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 A.组织理论 B.交易理论 C.因果理论 D.制度选择理论 15.“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思想是一种典型的() A.政策修正 B.执行再决策 C.政策变通 D.政策替代 16.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监控 17.查尔斯 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要() A.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意向 B.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标准 C.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 D.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目标 18.在内阁制下,行政首长不能单独做出任何决策。必须与行政首长一道集体决策的是 () A.议员 B.内阁成员 C.幕僚 D.法官 19.公共政策分析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过程。通常包括() A.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执行与结果分析 B.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评估分析 C.政策方案分析、政策执行分析 D.政策执行分析、政策评估分析 2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的过程是() A.政策规划 B.政策执行 C.政策宣示 D.政策决定 21.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 A.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B.制定和评估公共政策 C.制定法律 D.管理社会 22.在美国,公共政策等于() A.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B.政党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C.立法决策+司法决策+外交决策 D.政党决策+立法决策+司法决策 23.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者之一是() 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马克斯 韦伯 D.布坎南 24.公共政策分析中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A.政治系统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分析模型 25.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拉斯韦尔 B.默顿 C.申农 D.马克斯 韦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按照琼斯的观点,在任何政治系统中,都存在两种层次的政策合法化,这两种层次分别是() A.为政策建议争取媒体支持的过程 B.政治系统统治正当性的过程 C.政策获得法定地位的过程 D.选择一项政策建议的过程 E.将政策建议作为一项既定行动方案的过程 27.衡量公共政策质量高低的主要要素是() A.外部环境的认同程度 B.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化程度 C.公共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D.公共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E.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28.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来说包括() A.评估反馈阶段 B.评估总结阶段 C.评估准备阶段 D.评估实施阶段 E.评估分析阶段 29.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有()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执政党组织 D.智囊团 E.某些领袖人物 30.公共政策在其形成中要受到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 A.国家结构 B.政治体制 C.利益集团 D.社会组织 E.政府体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试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32.试述政策法律化的含义。 33.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34.试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途径。 37.试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8.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仅在××市,这些孩子的数量就将近20万人。 流 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 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 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这一问题也得到媒体的关 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 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说:“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 问题,应该以进入公立中小学为主。另外,要采取多种入学形式。” 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试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入手,分析××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

自考公共政策08-13年历年真题及答案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自考公共政策08-13年历年真题及答案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你去书店里看辅导书呀,都有历年答案的,带上工具去抄一下好了

1.D 2.C 3.B 4.A 5.C 6B 7c 8D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A 16D 17C 18B 19A20 A 21ABCE22.BCDE23ABC 24ACE25BCD26、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传播学教程》里有详细记载。 简单的说就是 由媒体设置舆论的切入点!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27、简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因其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同样也遭?到了不少学者批评。人们认为,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还比较适宜。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渐进?决策模型虽与实际决策过程相近似,但只适用于稳定的社会中。28、简述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特点:1决策目标动态权变2决策环境复杂多变3决策信息严重不对称4决策步骤非程序化构成要素:(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倜然性、急剧性和高度威胁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2)可供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可能危及决策主体的根本利益(4)高度的不确定性:原因、过程及后果很难预料29、简述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答: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和组织所替代,政策连续是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与政策调整,创新的同意,即在政策变动或调整中保持政策的接续,在接续中进行政策的变动或调整,政策接续的经意义有(1)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2)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3)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30、试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答: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这一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上下互动过程,因此,我们从总体上将之称为“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它具有以下内涵:(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31、试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答:一,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1,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1)公共政策中许多政策的目标无法量化(2)大多数政策都有多重目标,甚至有些事相互冲突,矛盾(3)政策目标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因政策问题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4)支出制定者和执行者可能人为 的用含糊的不确定的形式来表达和说明政策目标,以增加应变能力。(5)不少政策目标在冲突和拖鞋中达成无法全面分开和客观公正评价(6)支出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决策和实施政策是,往往难以明确确定和政策目标。32第一个问答:管制功能 1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2可以加大交管部门对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对驾车新手管控力度,使11号令对其有管制功能通过条文规定表现出来使违规情况得到惩处,建立合理的交通管理制度,加大交管部门的管制力度加强交通管制,整顿交通秩序,规划交通33 (1)第一,时间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第二,政治权威领导人以及专家学者预测性发动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2)首先,院士制度中的弊端日益严重,院士在媒体上进行披露然后后再院士大会的报告中多次提出问题之后再媒体中开始大幅度曝光再由院士们进行科学调研提出院士制度的报告最后进入决策议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顺便也请您帮忙采纳下,祝好人幸福一生!~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答案

1.D 2.C 3.B 4.A 5.C 6B 7c 8D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A 16D 17C 18B 19A20 A 21ABCE22.BCDE23ABC 24ACE25BCD26、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传播学教程》里有详细记载。 简单的说就是 由媒体设置舆论的切入点!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27、简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因其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同样也遭?到了不少学者批评。人们认为,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还比较适宜。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渐进?决策模型虽与实际决策过程相近似,但只适用于稳定的社会中。28、简述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特点:1决策目标动态权变2决策环境复杂多变3决策信息严重不对称4决策步骤非程序化构成要素:(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倜然性、急剧性和高度威胁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2)可供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可能危及决策主体的根本利益(4)高度的不确定性:原因、过程及后果很难预料29、简述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答: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和组织所替代,政策连续是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与政策调整,创新的同意,即在政策变动或调整中保持政策的接续,在接续中进行政策的变动或调整,政策接续的经意义有(1)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2)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3)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30、试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答: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这一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上下互动过程,因此,我们从总体上将之称为“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它具有以下内涵:(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31、试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答:一,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1,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1)公共政策中许多政策的目标无法量化(2)大多数政策都有多重目标,甚至有些事相互冲突,矛盾(3)政策目标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因政策问题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4)支出制定者和执行者可能人为 的用含糊的不确定的形式来表达和说明政策目标,以增加应变能力。(5)不少政策目标在冲突和拖鞋中达成无法全面分开和客观公正评价(6)支出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决策和实施政策是,往往难以明确确定和政策目标。32第一个问答:管制功能 1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2可以加大交管部门对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对驾车新手管控力度,使11号令对其有管制功能通过条文规定表现出来使违规情况得到惩处,建立合理的交通管理制度,加大交管部门的管制力度加强交通管制,整顿交通秩序,规划交通33 (1)第一,时间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第二,政治权威领导人以及专家学者预测性发动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2)首先,院士制度中的弊端日益严重,院士在媒体上进行披露然后后再院士大会的报告中多次提出问题之后再媒体中开始大幅度曝光再由院士们进行科学调研提出院士制度的报告最后进入决策议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顺便也请您帮忙采纳下,祝好人幸福一生!~

历年考试对你的复习不会有帮助的,还不如看一些真题更好。祝学业有成!

给~~3自~~7,自强考~~3拷~~1,天下无难事式~~2滴~~7搭~~9,只怕有心人。案~~2秋~~8再冷的石头,坐久了也会暖。

历年的真题,你可以到书店买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年的真题,你可以到书店买

你去书店里看辅导书呀,都有历年答案的,带上工具去抄一下好了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A.一元B.单一 C.多元D.复杂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A.16B.18C.19D.20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A.内部 B.外部 C.内外部 D.所有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A.主体B.客体 C.中介D.环境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A.精神B.公开 C.利益D.公正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 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 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 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A.可行B.合理 C.科学D.人治15. Inter Market意为(B)。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 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二、多选题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 ABCD)。A.诊断功能 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2、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ABCD)。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ABD )。A.实践主体的选择 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4、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CD )。A.个性化原则B.强制性C.适时原则D.说服原则5、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 ABC )。A.人的类比 B.直接类比 C.符号类比D.幻想类比三、简答与论述题1、政策终结的策略。(1) 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2) 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 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5) 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6) 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关系。 (7) 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2、政策调整的程序。第一,获取反馈信息,即掌握由监控机构在政策监督和控制中所获得的关于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结果方面的信息;第二,依据反馈信息,对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确立需要补充什么、修正什么或完善哪些方面;第三,进行实际的修正、调整、补充和完善工作,并将新的方案附之于实践,开始新一轮的监控过程。3、政策监控的作用。(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这里指的是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控以使政策的制定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和原则,并且审查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政策监控的作用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政策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发现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反差,并找出其原因。(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政策监控的作用就在于敏锐地捕捉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之间的差距,以便帮助及时做出调整,使之臻于完善。(4)促使政策终结。政策监控通过本身的工作发现那些错误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或提交合理建议,促使政策终结的实现。4、政策失败原因。(1)政策投入不够;(2)政策对象不配合;(3)政策在目标、内容、管理上彼此冲突;(4)解决某些问题的代价大于利益;(5)有些问题纷繁复杂,解决难度大;(6)外在因素的干扰;(7)政策超前。5、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区别。(1)两者制定的主体有差别。法律的制定者只能是一个国家中宪法规定的权力机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既可以是行政机构,也可以是立法机构、司法机构。(2) 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法律的实施主体只能是司法机构,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主要是行政机构,但立法机构、司法机构也可以实施公共政策。(3) 两者的表现形态也有差异。法律具有统一的实行标准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公共政策只是一定的规范、原则,要实施还需要将其具体化,转换成执行细则。(4)两者的稳定性不一样。法律一旦制定,就比较稳定,长期有效,不允许经常更改;公共政策是针对一定的问题制定的,一旦问题解决,或环境发生变化,政策就需要终止或修正。

历年考试对你的复习不会有帮助的,还不如看一些真题更好。祝学业有成!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真题答案

全国200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链接: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链接: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给~~3自~~7,自强考~~3拷~~1,天下无难事式~~2滴~~7搭~~9,只怕有心人。案~~2秋~~8再冷的石头,坐久了也会暖。

1.D 2.C 3.B 4.A 5.C 6B 7c 8D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A 16D 17C 18B 19A20 A 21ABCE22.BCDE23ABC 24ACE25BCD26、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传播学教程》里有详细记载。 简单的说就是 由媒体设置舆论的切入点!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27、简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因其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同样也遭?到了不少学者批评。人们认为,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还比较适宜。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渐进?决策模型虽与实际决策过程相近似,但只适用于稳定的社会中。28、简述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特点:1决策目标动态权变2决策环境复杂多变3决策信息严重不对称4决策步骤非程序化构成要素:(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倜然性、急剧性和高度威胁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2)可供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可能危及决策主体的根本利益(4)高度的不确定性:原因、过程及后果很难预料29、简述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答: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和组织所替代,政策连续是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与政策调整,创新的同意,即在政策变动或调整中保持政策的接续,在接续中进行政策的变动或调整,政策接续的经意义有(1)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2)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3)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30、试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答: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这一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上下互动过程,因此,我们从总体上将之称为“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它具有以下内涵:(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31、试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答:一,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1,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1)公共政策中许多政策的目标无法量化(2)大多数政策都有多重目标,甚至有些事相互冲突,矛盾(3)政策目标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因政策问题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4)支出制定者和执行者可能人为 的用含糊的不确定的形式来表达和说明政策目标,以增加应变能力。(5)不少政策目标在冲突和拖鞋中达成无法全面分开和客观公正评价(6)支出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决策和实施政策是,往往难以明确确定和政策目标。32第一个问答:管制功能 1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2可以加大交管部门对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对驾车新手管控力度,使11号令对其有管制功能通过条文规定表现出来使违规情况得到惩处,建立合理的交通管理制度,加大交管部门的管制力度加强交通管制,整顿交通秩序,规划交通33 (1)第一,时间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第二,政治权威领导人以及专家学者预测性发动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2)首先,院士制度中的弊端日益严重,院士在媒体上进行披露然后后再院士大会的报告中多次提出问题之后再媒体中开始大幅度曝光再由院士们进行科学调研提出院士制度的报告最后进入决策议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顺便也请您帮忙采纳下,祝好人幸福一生!~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链接:

自考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链接: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自考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链接: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A.一元B.单一 C.多元D.复杂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A.16B.18C.19D.20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A.内部 B.外部 C.内外部 D.所有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A.主体B.客体 C.中介D.环境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A.精神B.公开 C.利益D.公正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 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 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 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A.可行B.合理 C.科学D.人治15. Inter Market意为(B)。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 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二、多选题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 ABCD)。A.诊断功能 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2、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ABCD)。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ABD )。A.实践主体的选择 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4、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CD )。A.个性化原则B.强制性C.适时原则D.说服原则5、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 ABC )。A.人的类比 B.直接类比 C.符号类比D.幻想类比三、简答与论述题1、政策终结的策略。(1) 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2) 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 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5) 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6) 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关系。 (7) 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2、政策调整的程序。第一,获取反馈信息,即掌握由监控机构在政策监督和控制中所获得的关于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结果方面的信息;第二,依据反馈信息,对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确立需要补充什么、修正什么或完善哪些方面;第三,进行实际的修正、调整、补充和完善工作,并将新的方案附之于实践,开始新一轮的监控过程。3、政策监控的作用。(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这里指的是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控以使政策的制定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和原则,并且审查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政策监控的作用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政策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发现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反差,并找出其原因。(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政策监控的作用就在于敏锐地捕捉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之间的差距,以便帮助及时做出调整,使之臻于完善。(4)促使政策终结。政策监控通过本身的工作发现那些错误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或提交合理建议,促使政策终结的实现。4、政策失败原因。(1)政策投入不够;(2)政策对象不配合;(3)政策在目标、内容、管理上彼此冲突;(4)解决某些问题的代价大于利益;(5)有些问题纷繁复杂,解决难度大;(6)外在因素的干扰;(7)政策超前。5、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区别。(1)两者制定的主体有差别。法律的制定者只能是一个国家中宪法规定的权力机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既可以是行政机构,也可以是立法机构、司法机构。(2) 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法律的实施主体只能是司法机构,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主要是行政机构,但立法机构、司法机构也可以实施公共政策。(3) 两者的表现形态也有差异。法律具有统一的实行标准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公共政策只是一定的规范、原则,要实施还需要将其具体化,转换成执行细则。(4)两者的稳定性不一样。法律一旦制定,就比较稳定,长期有效,不允许经常更改;公共政策是针对一定的问题制定的,一旦问题解决,或环境发生变化,政策就需要终止或修正。

  • 索引序列
  •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试题答案
  •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答案
  •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真题答案
  •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