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后答案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后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后答案解析

不是太清楚。

古代汉语答案(上) 一、 名词解释:(10分) 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几个意义有关联的意义。 笺:对毛传的补充和修订。 读为:一种注音的方法,常用本字注借字。 脱文:指传抄和刻印的过程中误掉的字。 二、 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鹿:象形字。 本:指事字。 栽:形声字。“木”形符“�”声符。 解:会意字。 目:象形字。 徒:形声字。“辵”形符“土”声符 牧:会意字。 刃:指事字。 闻:形声字。“耳”形符“门”声符 象:象形字。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 入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及”用引申义的是(B C )。 A.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 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 故不能推车而及。 2、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A C )。 A.子产治郑二十六年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引申义义的是(A C D)。 A. 虢,虞之表也。 B. 表裘不入公门。 C. 或援誓以表心。 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4、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B C )。 A. 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B.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C. 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 D.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 5.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的是(A B)。 A. 许子奚为不自织? B. 子归,何以报我? C.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D. 吾子与子路孰贤? 四、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於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羹:带汁的肉。词义的转移。 2、汤:热水。词义的转移。 3、赂:礼物。感情色彩的不同。 4、臭:气味。词义的缩小。 5、皮:带毛的售皮。词义的扩大。 五、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 造:到。本义 2、 责:要求。引申义 3、 间:门缝。本义。 4、 发引申义。 5、 零:下小雨。本义。 六、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於哪一种活用。(10分) 1、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痛:动词使动用法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3、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君:名词意动用法。 4、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贫:形容词使动用法。 七、 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字是入声字。10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七、 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 小丘的面积很小,不到一亩大,可以装到笼子里占有它,问它的主人,回答说:“姓唐的人家荒弃的土地,要出卖却卖不出去。”问它的价钱,回答说:“只有四百文铜钱。”我怜惜它把它买下。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一起出游,都非常高兴,没有意料到(得到这个小丘)。 2、 齐国的使者到了大梁,孙膑以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秘密地会见(齐国使者),向齐国使者游说。齐国使者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偷偷地(把他)载到车上,和他一起到齐国去。齐国的将领田忌认为他有才能,把他当作客人对待。 八、 加标点并翻译下面这段文章。(20分)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以后,从路途中返了回来,衣服的皱折没拉平,头上的灰尘没洗去,就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见一个人,正驾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我说:‘我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要向北走?’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好,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费用多。’我说:‘即使费用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我说:‘这几种条件越好,就会离楚国越远。’现在您的一举一动都想成就称王天下的大业,您的一举一动都想得到天下的信任,依仗您强大的国家和精锐的军队去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地盘抬高声誉。您的举动越频繁,就离称王天下的目标越远,就像要去楚国而向北走一样。“

就是这个,

《古代汉语教学参考》不仅翻译了教材《古代汉语》十二个单元中的所有文选,解答了十二套练习与思考题中的所有练习题,且编写了基础知识提要,对文选增加了补注。这些内容不仅有益于广大学生和普通读者,同时也会给教师备课带来方便。

目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下面对“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临”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 A.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学之不讲.[讲:讲解] B.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憋闷, 积] C.多行不义必自毙。[毙: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逆:违背]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A.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B.敢问以国报隹谁者奈何 C.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响:回声—声音 B.色:脸色—颜色 C.狱:案件—监狱 D.坟:土堆—坟墓 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伯牛有疾,子问之。 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D.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其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是( ) A. 怕乎无为,澹乎自持。 B. 子为父死,亡所恨。 C.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 D.下臣不幸,属当戎行。 11.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蝨. C.姜氏何厌之有 D.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12.“君为我呼入”句中的“为”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3.“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其词性是( ) A.形容词 B.副词 C.名词 D.动词 1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 A.射之,豕人立而啼。 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踵门而告文公。 15.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於”字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 A.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乱於治;迷於言,惑於语. B.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C.上古竞於道德,中古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 D.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16.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7.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孟尝君客我。 D.关中阻山河四塞。 18.下列句子,具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 A.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B.谁与,哭者 C.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D.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9.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A.是社稷之臣也。 B.楚左君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D.千金,重币也。 2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的“莫”字,其词性是(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简化字的是( )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C.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D.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22.下列句中的“诛”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B.於予与何诛 C.诛屦于徒人费,弗得。 D.不诛之则为乱. 23.下列各组汉字,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条 倏 脩 修 B.谷 毂 彀 縠 C.胜 腾 誊 滕 D.旗 施 旌 旂 24.下列各组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 A.甘 朝 问 篇 B.即 戒 鸣 及 C.行 莫 亦 大 D.雷 遘 集 各 25.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 A.词诠 B.经传释词 C.说文解字 D.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6.《诗经 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后面的诗句,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七月在宇,八月在户,九月在野,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B.七月在户,八月在野,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C.七月在野,八月在户,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D.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27.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 ) A.仄起仄收式 B.仄起平收式 C.平起仄收式 D.平起平收式 28.古代注疏在辨析意义相同或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时,常用的注释用语是( ) A.谓之 B.谓 C.犹 D.之为言 29.根据教材所标注的古音,对“大宛、吐蕃、莫邪、仆射”标音全对的一组是 A.Dàyuān Tǔbō Mòxié pūyì B.Dàyuān Tǔbō Mòxié pūshè C.Dàyuān Tǔfān Mòyē pūyì D.Dàyuān Tǔbō Mòyē pūyì 30.在“宣子说,乃轻币”句中,“说”字后来通常用“悦”代替,下面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说”字的情况相类似的一句是( ) 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C.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 D.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在《诗经 七月》中,“十月”之后出现的词语有( ) A.纳禾稼 B.获稻 C.亨葵及菽 D.纳于凌阴 E.塞向墐户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联绵词的是( ) A.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B.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C.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E.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33.下列各组词在上古属于同义词的有( ) A.追—逐 B.贫—穷 C.省—视 D.盗—贼 E.更—改 34.下列各组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结构都具备的有( ) A.末 然 人 牧 B.凤 亦 焚 徒 C.上 燕 徒 闻 D.车 采 灸 逐 E.羊 亦 佞 鸣 35.下列古书的注解,内容为串讲文意的是( ) A.《楚辞 离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秋往来,以次相代。” B.《诗经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郑笺:“视鼠有皮,虽处高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C.《诗经 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颖逹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 D.《左传 隐公元年》:“不义不暱,厚将崩。”孔颖逹疏:“高大而坏谓之崩。” E.《诗经 采薇》:“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郑玄笺:“君子谓将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36.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县官: 3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 38.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书: 39.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患: 40.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忄瞿奔辟而忝两君。 忝: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为: 42.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是: 43.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於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或: 4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孰与: 45.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 所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今意义,并以此为例,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词义色彩上发生的变化: (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3)冯唐已老听吹嘘。 (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6)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47. 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本义是昏暮,但是它主要被借用来表示语言中的无定代词,表示“没有谁(什么)”,昏暮的意思后来用“暮”字表示。“夫”字的 本义是成年男子,但是它同时也被借用记录语言中的指示代词,如“夫执舆者为谁”。“疲”字的本义是疲劳,但古书里疲劳的意思常用“罢”来记录。请分析一下 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共同点及区别。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癸酉,师陈于鞌。丙阝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48.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49.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50.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51.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52.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53.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邹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 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微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牛何以肥也 ”对曰:“臣饮食以 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後之以身,是以肥也。”秦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与坐。公大悦。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君耳 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 ”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 拜而受。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不用宾相 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 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曰:“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 不肖失伦,臣之过;进贤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 (一)54.从文中找出两句宾语前置句,并说明它们前置的类型 (二)55.从文中找出两句判断句,写在下面(如多写,评分时只取前两句) (三)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56.任重道远以险. 57.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 58.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 59.进贤退不肖,君之明也。 (四)说明文中加着重点号词的词性和意义(若无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6分) 60.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 以: 61.使将车之秦。 之: 62.有险,先后之以身。 之: 63.敢贺社稷之福。 敢: 64.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 致: 65.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 以: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A 3.C 4.B 5.D 6.D 7.D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A 15.A 16.C 17.A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24.B 25.D 26.D 27.A 2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 32.BD 33.ACE 34.AE 35.AB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6.县官:汉代对天子或朝廷的称呼。 (答“天子”、“皇上”、“朝廷”都算对) 37.待:凭藉,依靠。 38.书:文字。(或:认字,写字) 39.患:担忧,忧虑。(或:畏惧) 40.忝:辱。使蒙受耻辱(或带来耻辱)。 41.以:介词。为:动词。以为:把………作为。 42.代词(或“指示代词”) “这”(或“此”)(或“起复指作用”)。 43.或:无定代词。 有人。 44.孰:疑问代词。与:介词。 孰与:表示比较,这句中意为“何如”、“哪里比得上”。 45.所:代词(辅助性代词)。以:介词。 “所以”在本句中意为“用……方法”、“用……手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谣言:民间的歌谣谚语,中性词;现代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带贬义。 下流:地位低下,处境低下,中性词;现代指品德恶劣,贬义词。 吹嘘:替人宣扬、称扬,中性词:现代指说大话,贬义词。 爪牙: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褒义词;现代指走狗帮凶,贬义词。 锻炼:玩弄法律陷害别人,贬义词;现代为中性词,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 上述实例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变化,有的从原来的中性词发展为贬义词。也有的从原来的贬义词变为中性词或褒义词。 47.共同点:“莫”作无定代词。“夫”作指示代词,“罢”表疲劳的“疲”都是假借现象(或同音假借)。 区别:“莫”借作无定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但“莫”字的本义由后起字“暮”承担。“夫”借作指示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夫”字兼表本义和借义(或未造后起字。)。 “罢”借作“疲”为本有其字的通假(或假借)。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8.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49.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 50.如果有地势不平(或“难行”)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情况吗 51.怎么能由于伤重而坏了国君的大事呢 52.(张侯)把右手所持的缰绳并握在左手中,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击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邹 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 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西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 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一)54.牛何以肥也?(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是以肥也。(“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二)55.本文中的判断句有:危亡之本也;君之禄也;臣之禄也;臣之过;君之明也。 (三)56.(车子)负载很重,路途遥远又不好走。 57.我按时给它(牛)喂食喂水,并且不用粗暴的手段役使它。 58.我喜欢那百里奚说的话,他像是个圣人(贤明、明智的人)。 59.举用有贤能的人,黜退不贤的人,是您圣明的体现。 (四)60.以:介词,用。 61.之:动词,到…去。 62.之:代词,作宾语(指牛)。 63.敢:副词,表谦敬。 64.致:动词,交出。 65.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而”)。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后答案详解

就是这个,

《古代汉语教学参考》不仅翻译了教材《古代汉语》十二个单元中的所有文选,解答了十二套练习与思考题中的所有练习题,且编写了基础知识提要,对文选增加了补注。这些内容不仅有益于广大学生和普通读者,同时也会给教师备课带来方便。

目录

本书是普通高等bai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古代汉语教程》(第三版)的配套用书。主要内容有“文选理解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串讲课文的实录)、“《古代汉语教程》练习参考答案”(对于教材所附练习的详细解答)、“补充练习与参考答案”(含有多种类型的习题及其解答)、“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课程的试卷样本及其答案)。

自己做吧 孩纸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答案解析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题古代汉语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古代汉语全国试卷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2007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2006年10月全国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 2006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历年试卷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 2005年10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真题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答案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下面对“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临”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 A.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学之不讲.[讲:讲解] B.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憋闷, 积] C.多行不义必自毙。[毙: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逆:违背]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A.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B.敢问以国报隹谁者奈何 C.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响:回声—声音 B.色:脸色—颜色 C.狱:案件—监狱 D.坟:土堆—坟墓 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伯牛有疾,子问之。 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D.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其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是( ) A. 怕乎无为,澹乎自持。 B. 子为父死,亡所恨。 C.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 D.下臣不幸,属当戎行。 11.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蝨. C.姜氏何厌之有 D.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12.“君为我呼入”句中的“为”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3.“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其词性是( ) A.形容词 B.副词 C.名词 D.动词 1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 A.射之,豕人立而啼。 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踵门而告文公。 15.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於”字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 A.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乱於治;迷於言,惑於语. B.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C.上古竞於道德,中古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 D.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16.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7.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孟尝君客我。 D.关中阻山河四塞。 18.下列句子,具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 A.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B.谁与,哭者 C.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D.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9.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A.是社稷之臣也。 B.楚左君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D.千金,重币也。 2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的“莫”字,其词性是(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简化字的是( )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C.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D.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22.下列句中的“诛”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B.於予与何诛 C.诛屦于徒人费,弗得。 D.不诛之则为乱. 23.下列各组汉字,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条 倏 脩 修 B.谷 毂 彀 縠 C.胜 腾 誊 滕 D.旗 施 旌 旂 24.下列各组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 A.甘 朝 问 篇 B.即 戒 鸣 及 C.行 莫 亦 大 D.雷 遘 集 各 25.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 A.词诠 B.经传释词 C.说文解字 D.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6.《诗经 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后面的诗句,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七月在宇,八月在户,九月在野,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B.七月在户,八月在野,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C.七月在野,八月在户,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D.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27.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 ) A.仄起仄收式 B.仄起平收式 C.平起仄收式 D.平起平收式 28.古代注疏在辨析意义相同或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时,常用的注释用语是( ) A.谓之 B.谓 C.犹 D.之为言 29.根据教材所标注的古音,对“大宛、吐蕃、莫邪、仆射”标音全对的一组是 A.Dàyuān Tǔbō Mòxié pūyì B.Dàyuān Tǔbō Mòxié pūshè C.Dàyuān Tǔfān Mòyē pūyì D.Dàyuān Tǔbō Mòyē pūyì 30.在“宣子说,乃轻币”句中,“说”字后来通常用“悦”代替,下面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说”字的情况相类似的一句是( ) 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C.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 D.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在《诗经 七月》中,“十月”之后出现的词语有( ) A.纳禾稼 B.获稻 C.亨葵及菽 D.纳于凌阴 E.塞向墐户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联绵词的是( ) A.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B.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C.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E.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33.下列各组词在上古属于同义词的有( ) A.追—逐 B.贫—穷 C.省—视 D.盗—贼 E.更—改 34.下列各组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结构都具备的有( ) A.末 然 人 牧 B.凤 亦 焚 徒 C.上 燕 徒 闻 D.车 采 灸 逐 E.羊 亦 佞 鸣 35.下列古书的注解,内容为串讲文意的是( ) A.《楚辞 离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秋往来,以次相代。” B.《诗经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郑笺:“视鼠有皮,虽处高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C.《诗经 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颖逹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 D.《左传 隐公元年》:“不义不暱,厚将崩。”孔颖逹疏:“高大而坏谓之崩。” E.《诗经 采薇》:“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郑玄笺:“君子谓将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36.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县官: 3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 38.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书: 39.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患: 40.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忄瞿奔辟而忝两君。 忝: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为: 42.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是: 43.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於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或: 4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孰与: 45.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 所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今意义,并以此为例,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词义色彩上发生的变化: (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3)冯唐已老听吹嘘。 (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6)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47. 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本义是昏暮,但是它主要被借用来表示语言中的无定代词,表示“没有谁(什么)”,昏暮的意思后来用“暮”字表示。“夫”字的 本义是成年男子,但是它同时也被借用记录语言中的指示代词,如“夫执舆者为谁”。“疲”字的本义是疲劳,但古书里疲劳的意思常用“罢”来记录。请分析一下 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共同点及区别。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癸酉,师陈于鞌。丙阝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48.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49.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50.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51.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52.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53.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邹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 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微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牛何以肥也 ”对曰:“臣饮食以 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後之以身,是以肥也。”秦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与坐。公大悦。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君耳 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 ”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 拜而受。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不用宾相 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 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曰:“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 不肖失伦,臣之过;进贤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 (一)54.从文中找出两句宾语前置句,并说明它们前置的类型 (二)55.从文中找出两句判断句,写在下面(如多写,评分时只取前两句) (三)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56.任重道远以险. 57.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 58.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 59.进贤退不肖,君之明也。 (四)说明文中加着重点号词的词性和意义(若无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6分) 60.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 以: 61.使将车之秦。 之: 62.有险,先后之以身。 之: 63.敢贺社稷之福。 敢: 64.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 致: 65.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 以: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A 3.C 4.B 5.D 6.D 7.D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A 15.A 16.C 17.A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24.B 25.D 26.D 27.A 2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 32.BD 33.ACE 34.AE 35.AB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6.县官:汉代对天子或朝廷的称呼。 (答“天子”、“皇上”、“朝廷”都算对) 37.待:凭藉,依靠。 38.书:文字。(或:认字,写字) 39.患:担忧,忧虑。(或:畏惧) 40.忝:辱。使蒙受耻辱(或带来耻辱)。 41.以:介词。为:动词。以为:把………作为。 42.代词(或“指示代词”) “这”(或“此”)(或“起复指作用”)。 43.或:无定代词。 有人。 44.孰:疑问代词。与:介词。 孰与:表示比较,这句中意为“何如”、“哪里比得上”。 45.所:代词(辅助性代词)。以:介词。 “所以”在本句中意为“用……方法”、“用……手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谣言:民间的歌谣谚语,中性词;现代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带贬义。 下流:地位低下,处境低下,中性词;现代指品德恶劣,贬义词。 吹嘘:替人宣扬、称扬,中性词:现代指说大话,贬义词。 爪牙: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褒义词;现代指走狗帮凶,贬义词。 锻炼:玩弄法律陷害别人,贬义词;现代为中性词,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 上述实例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变化,有的从原来的中性词发展为贬义词。也有的从原来的贬义词变为中性词或褒义词。 47.共同点:“莫”作无定代词。“夫”作指示代词,“罢”表疲劳的“疲”都是假借现象(或同音假借)。 区别:“莫”借作无定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但“莫”字的本义由后起字“暮”承担。“夫”借作指示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夫”字兼表本义和借义(或未造后起字。)。 “罢”借作“疲”为本有其字的通假(或假借)。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8.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49.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 50.如果有地势不平(或“难行”)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情况吗 51.怎么能由于伤重而坏了国君的大事呢 52.(张侯)把右手所持的缰绳并握在左手中,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击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邹 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 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西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 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一)54.牛何以肥也?(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是以肥也。(“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二)55.本文中的判断句有:危亡之本也;君之禄也;臣之禄也;臣之过;君之明也。 (三)56.(车子)负载很重,路途遥远又不好走。 57.我按时给它(牛)喂食喂水,并且不用粗暴的手段役使它。 58.我喜欢那百里奚说的话,他像是个圣人(贤明、明智的人)。 59.举用有贤能的人,黜退不贤的人,是您圣明的体现。 (四)60.以:介词,用。 61.之:动词,到…去。 62.之:代词,作宾语(指牛)。 63.敢:副词,表谦敬。 64.致:动词,交出。 65.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而”)。

在中文专科课程里,古代汉语是公认比较难的一门。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古代汉语比较生疏的缘故,首先是满纸的繁体字,令人气闷;其次,即便字字都认识,古汉语的语法规则现现代汉语也很不一样,理解起来同样有困难。随便说说我对古代汉语的看法: 绪论很重要。绪论里说明了,课程的目标是将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学习古代汉语,不是为了学习其中的文选(文选的学习,有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程),而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古代汉语。的检验方法,就是能否读懂浅显的古代汉语。 试题中的标点题、翻译题,都是用来检验是否真的掌握了古代汉语。很多人害怕这类题型,我想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的缘故。真正掌握了古代汉语,断句、通读,都不应该成问题。找些旧版的线装书来读读,可能是个不错的方法。 古代汉语多单音节的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落实到字,尤其是作为实词的字,每一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在句子中的充当什么成分? 繁体字难不难?如果了解很少,相当于面对一种新的语言,当然是很难的。要克服这一点,好象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一个的去认识。这一关一定要过,没有办法的事情。当你认识的繁体字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能逐渐领悟到繁体字作为一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未必十分严格),也就是说,简体字转为繁体时,是可以类推的——重要的说明:由于汉字简化过程中,有一些失误,这种繁简对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鸡”、“汉”里面都有字符“又”,但它们所对应的繁体字符是不同的;另外,同一个简体字字形,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繁体字(也就是说,由不原本不同的繁体字简化而来),如“复”字在不同的意义上对应着两个繁体字“复”和“复”。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加硬记。好在教材里涉及到的这类繁简转化问题并不多。 古汉语里的通假字让很多人头疼。其实有一个诀窍,同音通假特别多。要记住一点:文字是语言的记录,有很多字(或者说音)是没有汉字形式的,所以只能用同音字来表示。然后再由于古音语音的变化,有一些同音通假后来也不同音了(如“凭”和“冯”。它们的繁体字形是相似的),对于这类,还是要花一些工夫去记忆。 “六书”里面,转注可以不谈,假借也已经单列出来,真正容易弄混淆的是会意和指示。区别它们,只需要注意一个区别:会意字的组成部分,本身都是形符或字符;指示字的组成部分里面,起指示作用的只是抽象符号(笔划)。 把“字”这个字单列出来谈一下。“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宀”是象形的,象子宫之形,下面的“子”也是象形的,象婴儿之形。所以两部分组合起来之后,就表示孳乳、养育之义。“字”这个字很有意思。“子”在其中既表示部分意义,也表声。由养育之义,又引申到字符的“字”,因为字也是可以相互孳乳,越来越多的。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不同,所以很多内容很难精准的翻译出来。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找译文。读古代汉语,其中的意思要慢慢体会,不要去读译文。否则你学到的还是现代汉语,不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这套教材的水平很高,能读到这么好的教材,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必因为太难而烦恼。这套教材比旧的三册版的教材在难度上已经降低了不少。真正有志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还应该把旧版的教材找出来读一读。 假如对于汉字学有一些了解的话,读古代汉语时会觉得难度并不大。古人用字,都是有道理的,了解了字的本义,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大有帮助。 我们往往会注意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异的部分,但不妨反过来多多关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近的部分,毕竟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相同部分还是很多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培养对古代汉语的亲近感,有了亲近感,就会有兴趣,难度也就不知不觉的变低了。 成语由于语言形式固定,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里的语法规则、字义等,仔细琢磨成语,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有很大帮助。

自考专科古代汉语课本答案解析

你可以直接百度。。。这种不是狠火的著作一般没有专门翻译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在哪儿可以找到答案?自考答案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公布,不过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考古代汉语试题答案可以登录猎考网查找,猎考网的备考资料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登录网址(https://zikao.eol.cn/npbkzdfl/index.html)。自考准备方法第一,要正确选择资料,特别是选对教材一般是一本教材和一本预测试卷,外加一本带讲解的同步过关资料也可。千万不要以为资料买得越多越好,这样势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第二,教材为主自考不像其他考试,它考的全部是教材上的东西。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理解领悟透了,考试也会不攻自破。有的同学不看教材或者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浏览一二遍就开始做大量的预测试卷,舍本逐末,实不可取。看书时可以先看一看目录看这本书每一章节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各章节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然后看书时做到有的放矢,并经常做一下读书笔记和一些各章节的复习总结。第三,考前一个月做一下预测试卷预测试卷是对这种门课程起一个模拟测试的作用,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对没有复习到位的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另外还要做一下近几年的真题,通过真题,可以把握住考试的题型,以及常考的和重要的知识点,哪些题目今年已经考过,对考试的题目做一个估计和预测,对可能要考的题目将做重点复习,该背的要背,该记的要记,不要认为这个知识点已经考过,不会再考,存在侥幸心理,有好多同学等到考试结果出来时五十多分才后悔莫及,因为同一个知识点可以变换不同的题型,这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结果。第四,自考贵在坚持,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要三天打鱼,二天晒网。看书时要有恒心,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一遍,二遍,三遍甚至多遍,一遍比一遍细腻,直到摸清了本书的主干以及章节具体讲的是什么内容为止。这样在做预测试卷时遇到不懂的就可以快速准确的翻到哪一章节,不要在做试卷时连这个知识点在哪一章哪一节都不知道。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题古代汉语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古代汉语全国试卷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2007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2006年10月全国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 2006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历年试卷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 2005年10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真题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后答案

一、1、短语,意为:暗中谋划。2、短语,意为:都邑的城墙。3、均为短语,“人情”意为:人的性情;“妻子”意为:妻子和子女。4、词,意为有所不同,偏正式词语,偏于“异”。5、短语,意为国和家。6、词,意为责问。7、词,意为审讯拷问。8、短语,意为是我窘迫、受辱。9、短语,意为规和矩。10、短语,意为惊讶、慌乱。二、颜之推把“狐疑”视为狐狸多猜疑,没有认识到“狐疑”是个连绵词,不能拆开。“狐疑”意为遇事犹豫不决。连绵词是“联绵词”的别称。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如“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孜孜”;还有的两个音节没有什么关系,如“嘀咕”。前三种连绵词的存在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题古代汉语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古代汉语全国试卷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2007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2006年10月全国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 2006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历年试卷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 2005年10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真题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答案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答案

古代都是文言文,妻子代表老婆和孩子,而不是现在的单单指配偶一人,还有许多都是通甲字,这个需要借助一些资料查询,具体意思还得结合该篇文章内容来看了!

我忽然感觉到很悲伤,之前有人问英语的翻译有很多人回答。而到了自己国家的文言文却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意思,甚至会有人会觉得文言文很搞笑,更别说有没有人会说了,现在都提倡普通话或者与国际接轨学英语。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都搞不好何必非要去和国外接轨呢!!我觉得古人们的语言文字很严谨,不像现在文字那样很多字只要随便加一笔两笔就能改变那个字的意思。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后答案解析
  •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后答案详解
  •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答案解析
  • 自考专科古代汉语课本答案解析
  •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后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