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心理管理学提纲

自学考试心理管理学提纲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心理管理学提纲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整理了福建自考各科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考试大纲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考试大纲00199中外民俗考试大纲00200客源国概况考试大纲00266社会心理学(一)考试大纲00273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00274社会政策与法规考试大纲00285中国福利思想考试大纲00471认知心理考试大纲00688设计概论考试大纲00706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考试大纲00708装饰材料与构造考试大纲00712建筑工程定额预算考试大纲00840第二外语(日语)考试大纲00975工程概预算考试大纲01521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01525导游实务(实践)考试大纲01759药物化学(二)考试大纲01761药剂学(二)考试大纲01763药事管理学(二)考试大纲01792旅游企业公共关系考试大纲01795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践)考试大纲01796酒吧操作与管理(实践)考试大纲02087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02106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试大纲03959旅游政策与法规考试大纲04929旅游市场营销考试大纲05034旅游地理学考试大纲05524药用植物与生药学考试大纲06011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06053变态心理学考试大纲06056心理学史考试大纲06059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大纲06095社区服务考试大纲06096社会传播学考试大纲06097社会问题(二)考试大纲06120旅游专业英语考试大纲06123导游学概论考试大纲06153旅游景区管理考试大纲06831药理学(四)考试大纲06944中国旅游文化考试大纲07048心理诊断考试大纲07051学习心理学考试大纲07052行为改变技术考试大纲05963绩效管理考试大纲05969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考试大纲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试大纲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06091薪酬管理考试大纲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大纲11759工作分析与评价考试大纲11760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考试大纲01001物流案例与实训考试大纲03617采购与供应链案例考试大纲07008采购与仓储管理考试大纲07031物流管理概论考试大纲07032运输与配送考试大纲07037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考试大纲07038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实践)考试大纲07802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考试大纲03361企业物流考试大纲03364供应链物流学考试大纲03365物流运输管理考试大纲07006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管理考试大纲07724物流系统工程考试大纲07725物流规划考试大纲07729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法。

(1)观察法:定义: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优点:使用方便,所得材料真实。缺点:只能消极等待有关现象的发生,难以对所得材料进行数量处理,难以确定某种行为现象的真正原因。观察法的特点: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进行的。

(2)实验法:定义: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优点:控制条件严格,结果精确度高。缺点:表现在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3)调查法:定义: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和问卷法。

①谈话法是研究者事先拟定一定的问题同被试者进行谈话,以了解其心理状态的方法。优点:简单易行,便于迅速获取资料。缺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②欲使谈话有效,须注意三点:1、目的明确,问题易懂。2、讲究方式,控制进程。3、系统、完整、详尽的记录谈话的内容。

③ 问卷法:问卷法是运用内容明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试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回答来研究被试者心理状态的方法。常用的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三种。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广泛的材料,且能够对结果进行数量处理。缺点:所得材料较难进行质量分析,难以把所得结论与被试者的实际行为进行比较。

(4)测验法:定义: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能从数量上进行比较。缺点: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目前所使用的测量表不够完善,信度和效度系数低。

(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是对某一个体、团体和组织在较长时间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

行为科学理论:

科学管理学派强调严格管理,认为管得严才能出效率。“行为科学”学派则强调人的行为,认为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才能提高效率。

行为科学:所谓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人际关系等。

人际关系理论的原则: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三条原则:①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③以通过对职工满足程度的提高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是衡量领导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标准。

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人类需要理论、人性管理理论、群体行为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四个方面。

管理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主要考试科目有:基础理论课程: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

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1)《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是首推书目,是心理学考研最基本的一定要看。以下是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性读物,起辅助作用:普心:《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发心:《发展心理学》,(精装)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是统考,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基础心理考试用书都一样初试:全国统考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湘潭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已公布,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005003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主要核心在于明确院校学科的考试范围,具体内容可查看下文:( 005003)管理心理学 大纲明细第1章 管理心理学导论1.1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3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1篇 个体心理与行为第2章 个体心理过程2.1 个体的认知2.2 个体的情感2.3 个体的意志第3章 个体行为基础3.1 个性3.2 气质3.3 性格3.4 能力3.5 态度3.6 价值观第4章 个体行为激励4.1 行为激励概述4.2 行为激励的理论4.3 激励理论的应用第5章 个体心理调适5.1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5.2 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5.3 情绪劳动与情绪管理第2篇 群体心理与行为第6章 群体心理概述6.1 群体概述6.2 群体心理6.3 群体影响第7章 群体沟通与冲突7.1 沟通概述7.2 群体冲突第8章 群体决策8.1 群体决策概述8.2 群体决策的心理问题8.3 群体决策管理第9章 团队建设9.1 团队概述9.2 高效团队及建设第3篇 组织心理与行为第10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10.1 组织的类型及理论10.2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第11章 组织文化11.1 组织文化概述11.2 组织文化理论11.3 组织文化的构建和完善11.4 组织中的文化互动第12章 组织领导行为12.1 领导与领导者12.2 领导的主要理论12.3 领导工作有效性第13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13.1 组织变革13.2 组织发展参考书无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登陆你 想参加考试的 省市的教育考试院网站 进行 查询 是否开设了 这个专业,然后再进行详细的查询 ,所有你想要的都在 教育考试院这个网站跨区域 自考 需要到 开设专业所在地区参加考试 ,请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如果你是要考教师证,各省对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的要求不一,请先到所在市教育局咨询,不宜盲目报自考课程。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秦启文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2022年)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心理学科,主要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公共心理、公共关系心理和组织团体心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本课程共有十一章:绪论,总体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第一、二、三章论述公共关系主体,第四、五、六、七、八章论述公共关系客体;第九和第十章探讨公共关系媒介。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等学科概况;2.理解并掌握组织形象的观念、组织领导的形象心理与群体心理。3.理解并掌握公众的心理特点、公众的角色及社会心理、公众的心理效应和心理变化以及公众心理的引导与沟通。4.理解并掌握传播关系与传播范式、传播心理与传播策略。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在公共关系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学、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 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学科性质与特征、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识记: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③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特征。领会: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领会:①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三)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识记: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实验法;④案例法;⑤文献法。领会:①实践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创新性原则。三、本章关键问题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点击下载: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高纲3003)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设置课程是为了提高考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育学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学》课程主要涉及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本章重点: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本章难点:1. 心理学的概念2. 心理学的流派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 什么是心理学二、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二、 机能主义心理学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四、 格式塔心理学五、 精神分析学派六、 人本主义心理学七、 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二、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观察法二、 测验法三、 实验法四、 调查法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一、 认识内外世界二、 调整和控制行为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三、 考核知识点(一) 心理学的概念(二)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三) 心理学的分支(四)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五)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四、 考核要求(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帆(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本章重点:1. 意识的概念2. 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3. 生物节律4. 睡眠与梦5. 催眠现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 什么是意识二、 意识的状态第二节注意一、 什么是注意二、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三、 注意的种类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 生物节律二、 睡眠与失眠三、 梦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一、 催眠二、 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三、 考核知识点(一) 意识的概念(二) 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三) 生物节律的特点(四) 睡眠的阶段(五) 失眠的种类(六) 梦的特征与研究(七) 催眠的概念、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理论四、 考核要求(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二)生物节律识记:生物节律、日节律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三)睡眠与失眠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在城的种类!!:i;(四)催眠现像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本章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3. 视觉、听觉的机制本章难点:1. 感觉、知觉的过程2. 社会知觉的过程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 感觉的一般概念二、 感觉的生理机制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二节视觉一、 视觉刺激二、 基本的视觉现象三、 视觉的机制第三节听觉一、 听觉剌激二、 基本的听觉现象三、 听觉的机制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 知觉的一般概念二、 知觉的特性三、 知觉的种类第五节社会知觉一、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二、 社会认知的过程三、 考核知识点(一) 感觉的基本概念(二)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三) 基本的视觉现像和机制(四) 基本的听觉现像和机制(五) 知觉的一般概念(六) 知觉的特性和机制(七)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八) 社会认知的过程四、 考核要求(一) 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二)视觉系统识记: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像(三)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四)社会知觉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关系,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本章重点:1.记忆的过程2.记忆系统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4.学习的策略本章难点:1.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学习与记忆的关系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三、记忆的类型第二节 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 遗忘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三、有意遗忘的作用四、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四节 学习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三、学习的分类四、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自学考试心理学大纲

28665认知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认知心理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不考英语者的换考课程,是探索人类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的一门学科。认知心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信息加工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两大学术流派,并成为发展最快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认知心理学》共分为12章。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主要实验以及重要成果。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心理现象并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认知心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当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课题。与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 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历史、学术观点和学科基础,特别对于人类认知心理的系统特征和计算机模拟模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描述。(二)考核知识点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起源3.信息加工系统4.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三)考核要求1.、识记: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涵义、研究范围、发展历史;信息加工理论、信息装置、信息编码、通道容量。2、领会:对人认知活动的三种理解;人类认知系统及其特征;符号操作系统的功能;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联结主义范式;通用问题解决程序;记忆程序;联想记忆;适应性控制;联结主义理论模型;信息加工系统。第二章 认知心理研究方法(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针对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新近的认知研究技术也有所涉及。(二)考核知识点1、抽象分析方法2、计算机模拟方法3、流程图式研究4、信息加工流程模式5、口语报告法6、反应时测量法7、内隐联想测验方法(三)考核要求1、识记:口语报告法、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反应时测量法2、领会:抽象分析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 流程图式研究;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第三章 感知觉(一)课程内容本章将认知的起源和信息敬爱共作为讨论问题的中心,将经典的测验方法和现代的感知信息加工研究技术融合,特别是运用信息加工原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理论,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二)考核知识点1、感觉信息加工2、感觉测量3、知觉信息加工4、知觉信息加工过程5、模式识别6、模式识别理论(三)考核要求1、识记:模板说、数据驱动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感觉信息加工、原型说;特征分析说、整体加工、局部加工、系列加工、并行加工、多次定向选择和抽取特征、结构优势效应。2、领会:信号检测理论;知觉信息加工过程;模式识别过程;模式识别理论。第四章 注意(一)课程内容本章侧重于研究信息加工的注意理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注意理论、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以及注意理论的应用问题。(二)考核知识点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特征3、注意的认知理论4、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5、注意的应用(三)考核要求1、识记:注意、过滤器模型、衰简器模型、认知资源的有效性。2、领会: 注意的含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3、注意的应用。第五章 瞬时记忆(一)课程内容本章从记忆的信息加工阶段理论出发,介绍了记忆的涵义、记忆的阶段、瞬时记忆的涵义,特别是关于视觉信息登记理论。(二)考核知识点1. 记忆的含义和阶段2. 瞬时记忆及其特征3、视觉信息记忆4、视象记忆5、视觉信息记忆登记过程6、声象记忆及其研究(三)考核要求1、识记:记忆、瞬时记忆、视觉信息登记、声象记忆。2、领会:记忆的含义和阶段;瞬时记忆及其特征;视觉信息记忆;视象记忆;视觉信息记忆登记过程;声象记忆及其研究。第六章 短时记忆(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记忆系统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和理论,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成整体。(二)考核知识点1、记忆的结构2、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3、短时记忆4、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5、短时记忆信息的储存6、复述7、工作记忆8、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三)考核要求1、识记:短时记忆、复述、听觉代码、视觉代码、短视记忆容量、平行扫描、完全系列扫描、工作记忆。2、领会:记忆的结构;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短时记忆信息的储存;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记忆的双存储器模型。第七章 长时记忆(一)课程内容本章着重介绍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包括长时记忆的涵义、信息编码方式长时记忆的储存以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组织状态等内容。(二)考核知识点1、长时记忆2、长时记忆的体系3、长时记忆的双重编码4、语义编码中的语义代码5、表象编码中的表象代码6、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7、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8、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9、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的组织(三)考核要求1、识记:长时记忆、表象编码、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2、领会:长时记忆的体系;长时记忆的双重编码;语义编码中的语义代码;表象编码中的表象代码;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的组织;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检索。第八章 知识的建构和表征(一)课程内容本章从信息加工理论介绍知识的建构和表征,特别是符号—网络模型及其运用。(二)考核知识点1、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建构过程3、知识的表征4、陈述性知识的表征5、命题表征6、图式7、脚本8、表象9、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三)考核要求1、识记:命题、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图式、脚本、表象、心理词典、语义启动、心理旋转。2、领会:符号-网络模型;层次语义网络模型;原形模型;激活-扩散模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表征;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第九章 语言(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语言的特征、语言和语言的特征、语言结构分析、人类语言获得、生成—转换语法、言语知觉、词汇理解、句子理解等,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1、语言和语言的特征2、语言结构分析3、人类语言获得4、生成—转换语法5、言语知觉6、词汇理解7、句子理解(三)考核要求1、识记:语言、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言语知觉、。2、领会:语句加工;语言的特征;语言结构分析;人类语言获得;生成—转换语法;言语知觉;句法建构的原则。第十章 思维和推理(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讨论思维的含义、思维语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内容。(二)考核知识点1、思维的含义2、思维语表象3、概念形成4、概念掌握5、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三)考核要求1、识记:思维、概念、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推理、。2、领会:思维的含义;思维与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推理研究。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问题解决及其类型、问题解决的策略、专家知识的获得、 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等内容。(二)考核知识点1、问题解决及其类型2、问题解决的策略3、专家知识的获得4、专家与新手的比较(三)考核要求1、识记:问题、问题解决、算法、启发式、逆向搜索。2、领会:问题解决及其类型;问题解决的策略;专家知识的获得;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第十二章 元认知(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元认知的基本涵义、元认知的实质、元认知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认知发展等内容。(二)考核知识点1、元认知的基本涵义2、元认知的实质3、元认知的成分4、元认知知识5、元认知体验6、元认知技能7、认知发展(三)考核要求1、识记:元认知、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认知发展。2、领会:元认知的基本涵义;元认知的实质;元认知的成分;元认知知识。三、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1)程序性知识包括了:a、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 b、思维技能和学习技能 c、发散技能和集合技能 d、特殊技能和一般技能(2)模式识别中的衰减模型是a、知觉选择模型 b、“全”或“无”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中枢能量分配模型(二)填空题(1)图式是内化了的有关__________的一种知识结构。(2)原型是对某一类客观事物所具有的____________内部表征。(三)名词解释(1)符号—网络模型(2)概念驱动加工(四)简答题(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哪些方面的因素有关?(2)结构优势描述理论是什么?(五)实验分析题(1)分析格林沃尔德在1998年进行的内隐联想测验的设计和结果。(2)分析斯卑林在1960年进行的部分报告法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六)论述题(1)信息加工理论在研究人的认知时强调哪些方面?(2)人的短时记忆是怎样编码的?四、考试须知1、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分析题、论述题。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得携带教材和笔记,不需携带计算器。3、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一)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湖北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00266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社会心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沙莲香主编。点击下载:湖北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设置课程是为了提高考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育学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学》课程主要涉及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本章重点: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本章难点:1. 心理学的概念2. 心理学的流派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 什么是心理学二、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二、 机能主义心理学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四、 格式塔心理学五、 精神分析学派六、 人本主义心理学七、 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二、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观察法二、 测验法三、 实验法四、 调查法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一、 认识内外世界二、 调整和控制行为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三、 考核知识点(一) 心理学的概念(二)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三) 心理学的分支(四)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五)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四、 考核要求(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帆(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本章重点:1. 意识的概念2. 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3. 生物节律4. 睡眠与梦5. 催眠现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 什么是意识二、 意识的状态第二节注意一、 什么是注意二、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三、 注意的种类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 生物节律二、 睡眠与失眠三、 梦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一、 催眠二、 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三、 考核知识点(一) 意识的概念(二) 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三) 生物节律的特点(四) 睡眠的阶段(五) 失眠的种类(六) 梦的特征与研究(七) 催眠的概念、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理论四、 考核要求(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二)生物节律识记:生物节律、日节律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三)睡眠与失眠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在城的种类!!:i;(四)催眠现像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本章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3. 视觉、听觉的机制本章难点:1. 感觉、知觉的过程2. 社会知觉的过程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 感觉的一般概念二、 感觉的生理机制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二节视觉一、 视觉刺激二、 基本的视觉现象三、 视觉的机制第三节听觉一、 听觉剌激二、 基本的听觉现象三、 听觉的机制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 知觉的一般概念二、 知觉的特性三、 知觉的种类第五节社会知觉一、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二、 社会认知的过程三、 考核知识点(一) 感觉的基本概念(二)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三) 基本的视觉现像和机制(四) 基本的听觉现像和机制(五) 知觉的一般概念(六) 知觉的特性和机制(七)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八) 社会认知的过程四、 考核要求(一) 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二)视觉系统识记: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像(三)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四)社会知觉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关系,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本章重点:1.记忆的过程2.记忆系统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4.学习的策略本章难点:1.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学习与记忆的关系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三、记忆的类型第二节 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 遗忘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三、有意遗忘的作用四、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四节 学习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三、学习的分类四、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自考论文提纲范文样本心理学

具体要求如下:

1、提纲包括这样几个部分:论题观点来源,论文基本观点,论文结构。

2、在论题观点来源这一部分,学生需要说清楚自己论文的观点是如何得到的。论题观点来源一般有以下两种:阅读某些著作(包括教科书),文章的时候有感而得;与老师讨论的时候得到的灵感。前者要写清楚著作的名称,作者,出版时间,以及著作的哪些方面给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后者写清楚老师的指导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示。

3、在论文的基本观点部分,要求学生写清楚整个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有哪些,这些观点必须逻辑清楚,合理。

4、在论文结构部分,学生结合自己的基本观点写清楚整个论文的结构。这是学生向指导教师说明自己如何论证观点的一个部分。例如学生要写清楚正篇文章包含那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什么,其中包括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写什么等,以此类推

5、提纲没有字数的要求,但是学生必须保证有2,3,4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文字方面要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主要写法如下: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可以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朋友,问的面儿太大了,不好做出详细的回答,每个学校或者单位对论文的写作都有具体的要求,要严格按照上面的来写,不然后期改动会很大,可以找老师或者单位领导要一下相关的文件,祝你好运

给你一个论文基本格式。说几句我写论文的体会。。。首先,按照格式,拟出要写的论文的提纲,重点是正文,正文的提纲,主要反映论点,要大约知道准备作几个方面来论述,这由你掌握或可以找到的论据来决定。然后针对论文内容收集素材和资料,最后一拼一合,再加一些自己的一些“随声附和”的看法,一篇论文的主体就构成了。。。-------------------------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关于论文提纲(标题):要围绕论点(标题,即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例:大标题(中国人口现状浅析)(以下为正文)一级标题(中国人口发展过程)二级标题(清初人口迁移)三级标题1、(人口迁移的成因)2、(人口迁移对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二级标题(解放后人口增长高峰)1、2、二级标题(现在医学发展对人口增长的作用)-------------------------------------------------------------标题,是结构层次的必须。每一级的内容,层层为上一级内容服务,是上级内容的分解细化。要准确理解论文要求和想说明的问题,收集足够的素材。在论述上,要特别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由个性,到共性,由共性,到全面。有问题,有看法,有分析,有建议。。。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心理管理学提纲
  • 管理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 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 自学考试心理学大纲
  • 自考论文提纲范文样本心理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