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

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政治概论

1、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2、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3、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4、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二种是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三种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5、国家与氏族的区别 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 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第二,公共权利的设立。 6、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2.契约论 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阶级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其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 3.暴力论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7、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列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的具体含义: 第一,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 第二,国家是统治阶级。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第三,国家是个机器。 8、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政治权力)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9、国家三要素 往往从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故称为“国家三要素”说。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10、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 它们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政治职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范围的缩小而逐渐缩小其作用范围,而社会管理职能则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日益扩展、深化。 11、国家消亡的条件 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 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 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 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 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我最讨厌政治学概论了~背的东西太多了~~我也是深受其害的```不过还是过了,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不好学 挺难的 需要背的地方比较多

1、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下述三个方面: (1)有无公共权威的不同 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国际政治则不同,它不存在国内政治这样的公共权威。 (2)利益的构成和内容不同 在国内政治中,利益构成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和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在国际政治中,除了国家利益,事实上还存在着不同民族的民族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政治行为主体不同 在国内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个阶级、阶层、政府、政党、政治团体、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这些政治行为主体。 在国际关系中,即在国际法上的正式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 3、为什么说主权国家是基本行为主体 (1)主权国家能够控制和限度地调动、配置、运用一切资源,形成国际社会强大的行为主体、实体。 (2)主权国家是人类生活诸共同体的合法总代表。 (3)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向。 4、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作为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四方面的基本要素——固定的领土、定居的居民、统一政权、国家主权。 5、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物的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6、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国家的意义 国家主权对于处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具有尤为重大的意义。 (1)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2)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3)国家主权是一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4)国家主权是国家参与制定、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7、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和国际机构。 国家间国际组织是若干国家为了特定目的和利益,通过共同签定条约而建立的常设性组织,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非国家间国际组织,是由个人、社会团体或政党所建立的国际组织,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8、国际组织的分类 (1)按照其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如:一战以后的国际联盟,二战以后的联合国。 专门性国际组织如: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海事组织等。 (2)按照成员构成和处理事物的地域范围划分: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按照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划分: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 政治性国际组织、经济性国际组织、军事性国际组织和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性国际组织。 9、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总体态势。 10、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过程 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和资本主义国家力量。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成为5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的主要矛盾。以非战争性对抗和对立为核心内容的“冷战”是两大国际政治基本力量基本联系的结构、样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 万隆会议(1955年)标志第三世界的形成,此后作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不断发展。 在东西南北矛盾这一世界矛盾的基础上,决定了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形成了三个世界力量为主干、东西南北关系复杂交错的国际政治格局。 世界正向着多级化方向发展,多级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日益深化。 11、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1)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2)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其基本要点是要求在国际政治中发生矛盾、纠纷和争执的各行为主体,只能以和平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选择,反对诉诸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手段。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的内政与对外关系有明确的界限。 (4)互不侵犯原则。 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发动侵略战争,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手段以及其他方式侵犯犯其他国家。 (5)和平共处原则。 在国际交往中,相互尊重,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进行广泛合作。 13、国际法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国际法的基本构成仍然可以概括为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4、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 (2)国际法在主权国家处理关系过程中形成,其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国际法约束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依靠相关国家的自愿、自动和自觉。 15、国际法的重要作用 国际法的作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法是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法律条件。 2、国际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 3、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 4、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基本行为准则。

政治学概论自学考试

1、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2、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3、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4、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二种是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三种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5、国家与氏族的区别 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 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第二,公共权利的设立。 6、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2.契约论 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阶级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其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 3.暴力论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7、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列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的具体含义: 第一,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 第二,国家是统治阶级。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第三,国家是个机器。 8、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政治权力)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9、国家三要素 往往从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故称为“国家三要素”说。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10、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 它们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政治职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范围的缩小而逐渐缩小其作用范围,而社会管理职能则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日益扩展、深化。 11、国家消亡的条件 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 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 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 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 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行政管理自考大专主要会考行政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现代管理学、政治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一)、英语(一)、综合英语(三)、法学概论、社会研究方法、市政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关系学等。12023年自考行政管理专科科目有哪些自考行政管理大专考试科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法学概论、公文写作与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一)、政治学概论、现代管理学、社会研究方法、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22023年自考行政管理专科好考吗好考。自考行政管理专业是属于文科类专业,大多数都是常识性知识,不需要太复杂的逻辑性思维,主要课程都是背读理解,既没有数学,考试可以也可以绕过英语,对于文科生而言,在自考行政管理课程里,最难的当属《财务管理学》了,毕竟数学基础不好的人,理解起来难免吃力。而那些《近现代史纲要》、《政治学概论》这类课程,文科生就信手拈来了,其中的《公文写作》属于选考课程,如果需要考这门课程靠的是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且评分的主观性很强,内容不是死的,属于比较好过的课程。3自考行政管理专科就业方向1、在县级以上政府的民政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就业。2、从事乡镇民政办公室管理工作。3、从事城镇街道民政所管理工作。4、从事县(或市)以上民政部门以及民间组织中介机构管理工作。5、从事婚姻服务中介机构、收养登记服务中介机构管理工作。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授。现代社会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政党、议会、选举、革命等。 (2)政治制度化水平。 (3)政治文化。它的发展程度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狭隘型文化;第二、臣属型文化。第三、参与型文化。其中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4)政治参与。亨廷顿则把城市中产阶级出现作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现代社会的政治参与程度高。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2、政治发展的动力 政治发展动力是指由谁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问题。 一是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 二是通过强有力政治组织,特别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政党推动政治发展。 三是依靠文官组织推动政治的发展。 四是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 五是依靠文化更新推动政治发展。 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壮大,不仅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标志,也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纵向来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隶属于总的社会政治发展,从横向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素和各种关系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态中,政治发展既是整体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这一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政治发展问题时。必须把政治发展与其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密切联系起来,必须把政治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这样才会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选择正确的政治发展模式。 4、革命 政治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政治革命,二是政治改革。 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革命即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 革命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革命的目标是使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换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夺取和掌握政权。其次,革命的主体是一定社会中特定的阶级。再次,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5、革命的作用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尖锐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必然会爆发革命,只有革命才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其次,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再次,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改变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6、改革 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杜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政治改革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过程。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最后,政治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为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7、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动力。 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8、政治总格局 政治总格局是指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换言之,是指代表各阶级、阶层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政治体制不同于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总格局及其权力结构问题。 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层次,是各种政治组织(政党、政治团体)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代表工人阶级领导权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代表其他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组织处于被领导地位。这就是我国的政治格局。 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个层次上所要改革的是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之间的运行机制。 第二层次,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或称政体。它是体现一个国家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问题。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体现民主集中制权力结构的政权组织形式。 那么在第二层次上要改革什么呢?要加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机关的自身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各目的功能,改革三种机关的相互关系的运行机制,也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层次,是政府(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10、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实行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制度是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说明法制是民主的体现。 其次,制度化、法律化反映的广大人民意志必须是意志。 最后,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11、法制建设 首先,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再次,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最后,从制度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查权,做到执法必严必究。

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

自考的行政管理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社会学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领导科学、行政法学、普通逻辑、法学概论、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概论等。自考本科(全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是中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自考本科学历享受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同的法律效力,工资待遇也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要想了解更多关于自考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师大教育。师大教育不仅有成人大专学历,而且有本科学历等学历证书,上班族必备职业证书,是在职备考的最佳选择,证书具有高含金量,学信网可查;同时师大教育每周4*12小时辅导,8大名师跟踪教学服务 ,低基础入门,教材精讲,真题解析,冲刺串讲;更有考前模考全录播模块教学,每年最新教程变动强化全新考试方向;精讲全新考试和重点,助力学生更好的学习。

我最讨厌政治学概论了~背的东西太多了~~我也是深受其害的```不过还是过了,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自考行政管理科目及专业代码如下:

专科代码:030301

(1)统考课程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07现代管理学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实践)

00292市政学

(2)衔接课程

00312政治学概论

00040法学概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0277行政管理学

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3)学分互认课程

04729大学语文

0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拓展资料:

(1)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2)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3)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管理

自考行政管理有以下几个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概论》、《秘书学概论》。

拓展资料:

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专业自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报考,但考生在申请本科毕业时必须具有国家承认专科学历。

参考:百度百科-行政管理

政治学概论自考试题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会计专业本科要考14门课程,分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资产评估、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一)、会计制度设计等。选考课程:英语(二)、日语(二)、俄语(二),三科任选一科,一般都是考英语(二)。课程设置随着学科建设和课程发展会有所调整,请报考考生以入学时的教学计划为准。自考会计考试科目根据报考院校不同会有差异,具体的需要参照所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或者相关资料。但是,一般情况下,会计本科自考科目有14个左右,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年选择报考课程,但一次不宜报考过多的科目,以保证考试的通过率。成人自考大专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5年04月自考02378信息资源管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54.96KB 2017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55.4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黑龙江工业学院是二本大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姊妹校和首要合作伙伴等关系。与俄罗斯、韩国等高校开展“3+1+2”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开展常态化本科生赴俄体验游学、语言课程游学、专业实践游学和学习交流。出台政策支持教师增加海外学习和体验经历。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间的合作与交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把人力资源市场建在校园,把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送到校园,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再造。经验被人社部推广,学校被命名为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素质训练基地、全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二本大学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1810自考00540外国文学史真题 格式:PDF大小:123.76KB 2017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55.4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政治学概论自考

自考政治学概论好学,但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时间,要多读,多记,多总结。自考任何一科都不是不用付出就可以通过的,要相信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我最讨厌政治学概论了~背的东西太多了~~我也是深受其害的```不过还是过了,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不好学 挺难的 需要背的地方比较多

1、比较难的:政治学概论、行政管理学、市政学;2、比较容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三思想概论、大学语文、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社会研究方法、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关系学。以上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每个人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难易不能用绝对来说的。3、一般每次报考2~3科比较合适。4、自考学习技巧:贵在坚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政治概论
  • 政治学概论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
  • 政治学概论自考试题
  • 政治学概论自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