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序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类别 学分 试题来源 大纲名称 教材名称 教材主编 教材出版社 课程备注 1 0000 毕业论文 必考 2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必考 2 全国命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毛泽东思想概论 罗正楷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必考 3 全国命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卫兴华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0182 公共关系学 必考 4 全国命题 公共关系学自学考试大纲 公共关系学 廖为健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 0642 传播学概论 必考 4 全国命题 传播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传播学概论 吴文虎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1门,总学分不得少于61学分。 6 0658 新闻评论写作 必考 6 全国命题 新闻评论写作自学考试大纲 新闻评论写作 秦圭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1门,总学分不得少于61学分。 7 0659 新闻摄影 必考 5 全国命题 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大纲 新闻摄影 盛希贵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必考 6 全国命题 外国新闻事业自学考试大纲 外国新闻事业史 张允若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9 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必考 4 全国命题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汤世英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0015 英 语(二) 选考 14 全国命题 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 0244 经济法概论 选考 6 全国命题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经济法概论 杨紫煊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任选2门,总学分不低于11学分。 12 0312 政治学概论 选考 6 全国命题 政治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政治学概论 王惠岩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任选2门,总学分不低于11学分。 13 0321 中国文化概论 选考 5 全国命题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 王宁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 0529 文学概论(一) 选考 7 全国命题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文学概论 童庆炳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 0662 新闻事业管理 选考 4 全国命题 新闻事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 新闻事业管理 屠忠俊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 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 加考 6 全国命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淦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非新闻专业专科毕业生须加考此三科。 17 0654 新闻采访写作 加考 10 全国命题 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大纲 新闻采访写作 张默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非新闻专业专科毕业生须加考此三科。 18 0655 报纸编辑 加考 6 全国命题 报纸编辑自学考试大纲 报纸编辑 郑兴东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非新闻专业专科毕业生须加考此三科。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高纲091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贡献,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中值得借鉴的有益因素,争取古为今用,为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建设当代文学理论做贡献。(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文学的深刻思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价值、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技巧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各种文体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原因的了解不断加深,理论探索与文学创作交叉影响。考生通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系统掌握以上内容。具体要求: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第三,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系极为紧密,与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也有一定联系。本课程是历代文学批评家运用一定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的结晶,既有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也有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等等关系的探询。因此,考生如果能认真学好上述有关课程,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先秦部分(一) 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二) 学习要求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文学的作用与价值等的认识。(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 领会:《尚书》《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书的性质及其有关对文学的论述。2、 掌握:《尚书》中关于早期文学与乐、舞关系的论述;从《诗经》某些篇章看讽刺诗的产生原因;《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德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述;《墨子》中关于“尚用”与“尚质”的有关论述和“言有三表”的理论主张;《荀子》有关“言”与“乐”的主要观点。3、 熟练掌握:诗言志;诗无邪;兴观群怨;绘事后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两汉部分(一)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选录了汉代对文学的有关论述,体现了汉代对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特征、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诗歌的美刺功能的新认识。(二 )学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毛诗序》等文选,掌握相关理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理解《毛诗序》《史记·太史公自序》《论衡》《楚辞章句》等篇目所体现的主要思想。2、掌握:《毛诗序》对诗歌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式、社会作用的有关论述;司马迁《史记》一书的文学思想基础;《史记》对《春秋》的评价;《论衡》中的作家论,特别是品评作者的标准;汉代对屈原作品思想性的争论。3、熟练掌握:诗有六义;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愤著书;露才扬己。魏晋六朝部分(一)课程内容本时期是中国文学思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代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批评巨著。(二)学习要求要求精读《典论·论文》等本时期的重要文选,理解、掌握相关理论体系、概念、观点。(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理解《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的主要观点。2、掌握:曹丕对文学的价值、作者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学体裁的不同特征、文学的批评态度的问题的认识;陆机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系统论述;陆机对独创的认识、对行文乐趣的分析;《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性质与地位;《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想象的有关论述;《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所体现的文学史观;《诗品序》的主要内容。3、熟练掌握:文以气为主;文人相轻;“朝华”“夕秀”;神与物游;“文变染乎世情”;“梗概而多气”;滋味说。唐宋部分(附:金代部分)(一) 课程内容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文学理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少理论思考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文体意识继续加强,对诗、词、文等每一文体都有着全面细致的论述。(二)学习要求要求通读教材上所选各篇理论著作,精读《修竹篇序》《戏为六绝句》《诗式》《与元九书》《论词》《沧浪诗话》《论诗三十首》等代表作,基本了解这一时期对各体文学作品的系统论述和对前代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教材中本时期所选各篇的代表性观点。2、掌握: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主张提出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影响;杜甫《戏为六绝句》论诗的主要内容;《诗式》对诗歌的地位、取境、四声八病、用事、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的认识;白居易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诗歌的作用等问题的阐述;韩愈《答李翊书》的主要内容;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体现的“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梅尧臣“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的艺术境界;欧阳修关于文与道的关系的论述;王安石关于文与辞的关系的论述;李清照对词的见解与要求;张戒关于诗歌艺术风格涵蓄蕴藉的主张;严羽《沧浪诗话》关于“诗之法有五”“诗之品有九”的论述;严羽“妙悟说”的内涵及其影响;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品评的人物及所体现的诗学主张。3、熟练掌握:汉魏风骨;庾信文章老更成;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韵外之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发纤穠于简古”(苏轼);“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别是一家”;“琢琱自是文章病”(陆游);“工夫在诗外”;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元明清部分(附:近代部分)(一)课程内容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继续深化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小说戏曲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带来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新变。这些内容,都是本时期文学理论家关注的热点内容。(二)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有关文论篇目,注意本时期文学理论新的发展,特别是对小说戏曲的相关论述和中西文论相结合后的新理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重点领会《词源》《录鬼簿序》《忠义水浒传序》《曲律》《序山歌》《西游记题词》《闲情偶记》《原诗》《论文偶记》《儒林外史序》《花部农谭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间词话》《摩罗诗力说》等篇章所论述的相关文学理论。2、掌握:张炎《词源》的评词标准及其对贡献;钟嗣成《录鬼簿》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所提出的复古主张的内涵;李开先对民间歌谣的认识的意义;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所体现的文学思想;汤显祖《答吕姜山书》所体现的理论理论主张;袁宏道论诗“变”之内涵及其价值;王骥德《曲律》中表达的戏曲理论主张;钟惺《诗归序》中所表达的竟陵派的诗歌理论内容;袁于令《西游记题词》中对小说虚构理论的阐述;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贡献;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分析;叶燮《原诗》中阐述的“理、事、情”与“才、胆、识、略”的主要艺术思想;刘大櫆《论文偶记》中阐述的有关古文理论;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与小说艺术的分析;《红楼梦》第一回对小说创作的思考;袁枚性灵说的内涵及其对格调说的批评;龚自珍对封建思想叛逆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刘毓崧《古谣谚序》中体现的民间文学思想;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表达的诗歌改革主张的主要内容;梁启超对小说地位及其与政治关系的理论分析;章炳麟《文学总略》中对“文学”一词的阐述;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体系;《摩罗诗力说》中体现的鲁迅的文学观。3、熟练掌握:“词要清空,不要质实”;“真诗只在民间”;“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神韵说;花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附录 题型示例一、选择题1、“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出自A、杜甫《戏为六绝句》 B、陆游《论诗》 C、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D、赵翼《论诗》二、名词解释1、境界说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表达的“文以明道”这一文学思想的内涵。四、论述题1、结合《儒林外史》试析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与艺术的分析是否合理。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这些书在自考办都可以买得到,你报考的地方肯定也有,但是价钱就是标价,没得便宜,如果到卖教辅的书店去买也有的,还可以打个七折、八折的,比较划算。我也是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的,已经拿到毕业证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你对中国文学有一点基础的,不能只靠背的,重点是理解,古汉语可能相对难一点,都是文言文,这是靠背也没用的,要有文言文的语感,但是记忆也是很重要的,考试的时候答案在书上都能找得到的,多看看文章后的简析。相信自己!

新闻学专业的介绍,对你可能有帮助。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 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 相近专业: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 编辑出版学 传播学 媒体创意 广播电视编导 国际文化交流 新闻学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类别 学分 试题来源 大纲名称 教材名称 教材主编 教材出版社 课程备注 1 0000 毕业论文 必考 1 / / / / / / 2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必考 2 全国命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毛泽东思想概论 罗正楷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3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必考 3 全国命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卫兴华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4 0182 公共关系学 必考 4 全国命题 公共关系学自学考试大纲 公共关系学 廖为健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5 0642 传播学概论 必考 4 全国命题 传播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传播学概论 吴文虎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1门,总学分不得少于61学分。 6 0658 新闻评论写作 必考 6 全国命题 新闻评论写作自学考试大纲 新闻评论写作 秦圭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1门,总学分不得少于61学分。 7 0659 新闻摄影 必考 5 全国命题 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大纲 新闻摄影 盛希贵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8 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必考 6 全国命题 外国新闻事业自学考试大纲 外国新闻事业史 张允若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9 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必考 4 全国命题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汤世英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10 0015 英 语(二) 选考 14 全国命题 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11 0244 经济法概论 选考 6 全国命题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经济法概论 杨紫煊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任选2门,总学分不低于11学分。 12 0312 政治学概论 选考 6 全国命题 政治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政治学概论 王惠岩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任选2门,总学分不低于11学分。 13 0321 中国文化概论 选考 5 全国命题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 王宁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14 0529 文学概论(一) 选考 7 全国命题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文学概论 童庆炳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15 0662 新闻事业管理 选考 4 全国命题 新闻事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 新闻事业管理 屠忠俊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16 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 加考 6 全国命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淦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非新闻专业专科毕业生须加考此三科。 17 0654 新闻采访写作 加考 10 全国命题 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大纲 新闻采访写作 张默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非新闻专业专科毕业生须加考此三科。 18 0655 报纸编辑 加考 6 全国命题 报纸编辑自学考试大纲 报纸编辑 郑兴东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非新闻专业专科毕业生须加考此三科。 参考资料:新闻学&mzylx=长线本科 就业方向是:各个新闻媒体和新闻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信息产业以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

1、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2、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5、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应用于意境理论中,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6、象征意象化: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即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追求意象应合,不惜以荒诞的幻象求得意念的真实。 7、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 8、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9、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0、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2、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3、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14、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 15、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述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 16、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解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及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17、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18、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 19、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叙事作品中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叙事文本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 20、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对叙述功能的研究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形态研究中提出的。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笔记

不知道为什么发不了附件,只好用这种方式了。。。这样还发不下。。。要不你给我个邮箱 我发附件给你。。。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的,因此,这种理论的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答: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第四章基本概念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 审美的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第一节 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概念」文本(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它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它未经读者阅读,只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刷出来的语言产品。)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其特点是,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周易。系辞》提出“言、象、意”的关系问题,《庄子。外物》划分出文本的言与意两个层面,三国时思想家王弼形成了文学文本的“言、象、意”三层面的概念,清代桐城派文论家刘大槐把文学文本区分为外在语言层面“粗”与内在意义层面“精”,其弟子姚鼐又把精细分为神、理、气、味四要素,把粗细分为格、律、声、色四要素。)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意大利诗人但丁认识到诗有四种意义,即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和奥秘意义,这大致相当于把文学文本划分为字面意义层面和由字面意义表达的超意义层面;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就艺术作品提出“外在形状”和“内在意蕴”的新认识;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即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文学文本层面(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即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文学形象系统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间。) 第二节 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是指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这种特性是其他一切特性所得以生成的基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表现在,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以言语为具体存在方式。 「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西方文学界对语言的认识(西方文学界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经典语言观,从古希腊时期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界根据经典语言观有关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的观点,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表达意义的工具;二是现代语言观,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界从现代语言观有关语言是人的生存方式的新认识出发,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创造意义的场所。)中国文学界对语言的认识(以清代末年为大致的分界线,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界的语言观呈现出古典语言观和现代语言观的分别。)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集中表现在,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直接现实。第一,从文学文本的存在状况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第二,从文学文本中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看,语言是意义所不可须臾与之分离的生长地;第三,从语言在文学文本中的功能看,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第四,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具有三种特性,即语言性构造、整体性、表现性目的及个性特征。 第三节 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 「语音层面」语音层面(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对诗、散文和小说而言,语音层面的作用有着不同;在诗这种抒情性艺术中,声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构成了抒情形象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诗相比,语音层面在散文中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要小些,但散文也往往讲究语音形象的创造;小说主要用语言讲述故事,这并不等于说小说就不注意语音层面了,事实上小说也有自身的语音特点。)节奏(节奏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它产生于声音在时间上的延续状况,往往表现为长短、高低和轻重三种类型。)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其基本类型有双声、叠韵、叠音、叠字、平仄和押韵。) 「文法层面」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通常有词法、句法和篇法三类。) 「辞格层面」辞格层面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第四节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内指性」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音乐性」音乐性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陌生化」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本色化」本色(本色作为文论术语,具有多种含义,一是指文学文本的特定规范,二是指作家的固有身份与性格特征,三是指生活的本来面貌;本色一词在文论著述中出现,最早应为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而在诗歌中明确地提倡描写本色,则是首先由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提出来的。)本色化(本色化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与人的本来面目相符的特性;本色化语言通常有本色化描述语、本色化对话两种类型;本色化描述语,指文学文本是叙述人或抒情人所使用的描述性语言,极符合被刻画的人物的独特身份和性格及其所在环境,似乎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本色和活动状况;本色化对话,是从人物与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所展开的对话与说话人身份和性格相符的角度来讲的,它是人物所说的话与说话人的身份和性格极相符的特性,由于如此,这样的对话仿佛成为人物自身的本色语言。)

1、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2、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5、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应用于意境理论中,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6、象征意象化: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即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追求意象应合,不惜以荒诞的幻象求得意念的真实。 7、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 8、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9、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0、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2、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3、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14、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 15、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述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 16、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解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及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17、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18、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 19、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叙事作品中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叙事文本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 20、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对叙述功能的研究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形态研究中提出的。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答案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 在古希腊时期,最早提出文艺“模仿自然”观点的理论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赫拉克利特 2 .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艾布拉姆斯 C. 苏姗·朗格 D. 英加登 3 . 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A. 萨丕尔 B. 王力 C. 伊格尔顿 D. 索绪尔 4 . 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 A. 托尔斯泰 B. 别林斯基 C. 杜勃罗留波夫 D. 车尔尼雪夫斯基 5 . 把中国传统的叙事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理论家是() A. 李贽 B. 叶昼 C. 金圣叹 D. 毛宗岗 6 .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A. 李贽 B. 叶昼 C. 金圣叹 D. 毛宗岗 7 . 从人物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文论家是() A. 巴特尔 B. 热奈特 C. 格雷马斯 D. 福斯特 8 . “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不是把内心原来的情感原封不动地呈示出来。 ” 作出这一论断的理论家是() A. 布洛克 B. 克罗齐 C. 科林伍德 D. 卡西尔 9 . 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 普通性 B. 特殊性 C. 典型性 D. 独创性 10 . 在我国,从美学高度将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的人是() A. 方苞 B. 姚鼐 C. 王夫之 D. 刘熙载 11 . 劳动说的提倡者是() A. 弗雷泽 B. 斯宾塞 C. 康德 D. 普列汉诺夫 12 . 人类历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A. 摹仿说 B. 游戏说 C. 巫术说 D. 劳动说 13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段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断出自()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14 . 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购买者 D. 学习者 15 . 提出“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西文批评流派是() A. 接受美学 B. 结构主义 C. 解构主义 D. 英美新批评派 16 . 提出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标准的人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列宁 D. 普列汉诺夫 17 . 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后现代主义 18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段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出自() A. 陆机的《文赋》 B. 曹丕的《典论·论文》 C. 钟嵘的《诗品序》 D. 刘勰的《文心雕龙》 19 . 西方历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表现主义 20 . 19世纪中期,社会形态逐步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也逐步过渡到() A. 自然主义 B. 象征主义 C. 未来主义 D. 表现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西方典型论发展的阶段有( ) A. 类型说 B. 个性典型观 C.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D.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E. “共名”说 22. 最常见的人物类型有( ) A. 扁平人物 B. 正面人物 C. 圆形人物 D. 典型人物 E. 性格人物 23. 西方的“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成的类别有( ) A. 叙事作品 B. 抒情作品 C. 戏剧作品 D. 电影作品 E. 电视作品 24. 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类的游戏本能有关的人有( ) A. 康德 B. 席勒 C. 斯宾塞 D. 黑格尔 E. 海德格尔 25. 巫术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爱德华·泰勒 B. 弗雷泽 C. 萨洛蒙·赖纳许 D. 康德 E. 黑格尔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学 27.典型环境 28.期待视野 29.共鸣 30.文学思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7分,共 28 分) 31.简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2.你怎样理解抒情作品的抒情原则? 33.简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的表现形态。 34.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12分,第36小题10分,共 22 分) 35.结合文学实际论述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36.文学批评的意义有哪些?举例说明。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课程代码:00529 《文学概论》课程分A 卷和B 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 卷或B 卷,使用1989 年版和1995 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 卷,使用2000 年第1 版的考生,请选B 卷,若两卷均答, 以A 卷作为评卷依据。 A 卷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文学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___________ 位置上,它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 ___________。 2.导致作家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是___________ 的影响;另一个是___________ 的作用。 3.文学发展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继承是___________,革新是___________。 4.依据作品所运用的语言的有韵或无韵,可将文学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5.创作灵感的基本特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6.对叙事文学而言,艺术构思中形象酝酿阶段的基本使命是:A、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B、使人 物形象___________;C、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 7.在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劳动说”的先期提出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从语言的直观层次看,诗歌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9.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运用语言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是作品完成后的感 性形态。 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5 分。1—5 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 题为多项选择(每 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我国文论,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 A. 曹丕 B. 陆机 C. 刘勰 D. 钟嵘 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毛泽东 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 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 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4.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 实证主义 C. 唯理主义 D. 感觉主义 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 ) A.情节剧与抒情剧 B. 歌剧与话剧 C. 独幕剧与多幕刷 D. 悲剧与喜剧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 A.雄浑之境 B. 冲淡之境 C. 有我之境 D. 无我之境 E. 古朴之境 7.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 B. 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C. 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 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 E. 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 8.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 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 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 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 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9.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 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 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 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 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10.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 A. 自然主义 B.表现主义 C.象征主义 D. 存在主义 E. 超现实主义 11. 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 ) A. 音乐性 B.形象性 C. 说明性 D. 含蓄性 E.情感性 12.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 A. 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 B. 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 C. 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 D. 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 E. 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 13.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A. 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 B. 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 C. 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 D. 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 E. 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 14.在我国文学,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 ) A. 边塞诗派B.江西诗派 C. 山水诗派 D. 田园诗派E.阳湖诗派 15.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A. 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C. 作品组构的整体性 D. 艺术表现的独创性 E. 作品特色的民族性

民间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民间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不仅讲授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对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民歌、民谣、民间语言、民间叙事诗、民间曲艺、民间小戏等各种体裁形式进行了详尽地分析评论和研究。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并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丰富和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要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写作(一)、民间文学、文学概论(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科目。汉语言文学主要学习的是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个专业的考试难度很低,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省份可以免试数学选择英语,考生只要认真复习考试内容那么也不难理解,还是很容易通过考试的。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学生具有坚实宽厚的文史哲基础知识和理论,较高的文学修养、鉴赏和评论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外语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想了解更多关于自考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师大教育。师大教育不仅有成人大专学历,而且有本科学历等学历证书、上班族必备职业证书,还是在职备考的最佳选择,证书高含金量,学信网可查。师大教育内部技术部门,主要负责师大教育官方网站的维护升级、教学平台的更新迭代以及学员论坛等维护和更新,目前技术中心人员已超200人,拥有资历强的教学研究团队,对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2版)》内容简介: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是学习民间文学基本理论并鉴赏民间文学代表作品的一门课程,本教材专为该课程而编写。本教材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结合”:第一,理论与作品相结合,它既讲述民间文学理论,也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第二,古代与现代相结合,民间文学的理论主要是现代的,但也讲述古代民间文艺学史。第三,理论、文本与现实相结合,民间文学既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独特的口头性、立体性、表演性的文学形式,这也是它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方面。本教材第一版被多所学校选用,并获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补充更新了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内容更丰富,理论更先进。

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都有什么科目

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考试科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3、写作(一) 4、文学概论(一) 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6、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9、外国文学作品选 10、现代汉语 11、古代汊语 12、计算机基础 以下四门选修一门: 教育学(一) 普通逻辑 心理学 英语(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Higher self-examination),简称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贯彻宪法鼓励自学成才的有关规定,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制度,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学位英语的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授予成人学士学位、参加研究生考试,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学考试有哪些科目

1、本专业必考课9门,选考课任选2门,总学分不少于65分。

2、凡取得教育部认可,属国民教育序列的各类高等学校(含自考)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文凭的,参加本专业本科段的应考者,均须加考本专业基础科段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三门课程

3、申请免考外语课程的考生,必须加考3门选考课程。

4、在本计划实行以前,凡考试成绩合格,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者,可免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两门课程;通过“中国通史”课程者,可顶替一门选考课。

5、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原来按老计划参加考试的考生,凡通过“ *** 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门课程的,不再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只通过其中一门课程的考生,须参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考试。

自考先考哪几科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自考先考科目:公共政治课、外语、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学汉语言专业考试科目扩展阅读:

自学考试的考试机构:

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在国家教育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该机构同时作为全国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2、全国考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业委员会,负责拟订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组织编写和推荐适合自学的高等教育教材,对本专业考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评估。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省考办: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设省考委的工作管理机构,同时作为省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汉语言文学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自学科目怎么安排专科的

恩恩 这个自己分开看 因为我就是这个专业的本科生 有什么事的话可以问我 给点分数哈。。谢谢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有哪些统考科目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统考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美学、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应用写作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5)自学汉语言专业考试科目扩展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代文论。

古典文献学、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外语言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参考资料:网络-汉语言文学专业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都考什么一共有多少门考试科目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考试的科目有11门

1、 *** 思想概论、中国回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答、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2、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英语

3、中国文化概论,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6)自学汉语言专业考试科目扩展阅读 :

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学考试有哪些科目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的必考科目有: 毛 泽 东 思 想概论 必考 笔试 马 克 思 主 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必考 笔试 英语(二) 必考 笔试 外国文学史 必考 笔试 语言学概论 必考 笔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 必考 笔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必考 笔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必考 笔试 美学 必考 笔试 唐宋名家词导读 必考 笔试 民间文学概论 必考 笔试 毕业论文 必考 实际操作考核

自学考试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具体要考几科(急)

本科的汉语言文学,考1.近代史学刚要2.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英语二,4.中国现代专文学史,5.中国古代属文学史一,6.中国古代文学史二,7.外国文学史,8.语言学概论,9.美学,10.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以上五个选两个科目考,第12.毕业论文

河北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考试科目有哪些

主考院校:河北师范大学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程类型考试方式备注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必考 笔试 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必考 笔试 300015 英语(二) 14任选一门 笔试 00016 日语(二) 14笔试 00017 俄语(二) 14笔试 400037 美学 6必考 笔试 5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6必考 笔试 6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7必考 笔试 7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7必考 笔试 800540 外国文学史 6必考 笔试 900541 语言学概论 6必考 笔试 10 11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任选两门 免考外语增考三门 笔试 00814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4笔试 00819 训诂学 5笔试 05182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4笔试 05183 报刊编辑学 4笔试 05184 汉语修辞学 4笔试 05185 新闻采访学 4笔试 05186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4笔试 1206999 毕业论文 实践 必做、不计学分 毕业总学分 66

自考汉语言文学有哪些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安排,分为两大类: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具体科目如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美学、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2)、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应用写作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毕业论文。

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均可报考本专业。 不考“英语(二)”者,须加考“应用写作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三门课程。

(10)自学汉语言专业考试科目扩展阅读:

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5、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14]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专科(基础科)一般为3—4年,本科一般为4—5年。社会上很多培训机构广告称的1年自考是夸大其词,并非国家承认的全国统一自学考试。

  • 索引序列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笔记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答案
  • 民间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