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发布时间:

法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2003年) 81. 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答案及解析:ABD 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A 、B 、D 项不属于法律规则,而属于法律原则。 82. 下列何种表述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 A.郭某感觉到中国法官的腐败行为越来越少了 B.贾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 C.梅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盗窃罪 D.进城务工的农民周某拿不到用人单位报酬,自认倒霉 答案及解析:ACD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贾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已经不是法律意识层面的问题,而是法律实践层次的问题,故B选项不应选。 83. 下列何种表述符合权利与义务的一般关系? A.法律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 B.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别 C.在任何历史时期,权利总是第一性的,义务总是第二性的 D.权利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答案及解析:AB权利和义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含义也不同,故B正确。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故A正确。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但具体到某个人时,他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在历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两者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而在民主法治社会,法律制度较为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此时,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故C错误。 84.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学院同学甲与乙对此有过讨论。甲认为:①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②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③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乙则认为:①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②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有助于保持法律职业的自律和自治。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 A.甲的观点①和② B.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② C.甲的观点③和乙的观点① D.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② 答案及解析:B 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应该在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基础上运用法律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所谓“像律师一样思考”。故甲①对。法律思维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中,故甲②③错,乙①错。特别是法律推理,由于其演绎、归纳和辩证等推理方法的运用以及受到的现行法律的约束,更能体现法律思维的特点。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故乙②对。 85. 下列有关美国法的历史地位的何种表述是不正确的? A.美国制定了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格局 B.美国刑法率先创造了赎刑制度 C.美国创造了立法和司法的双轨制 D.美国最早建立了反垄断法制 答案及解析:B 美国法是在批判吸收英国法的基础上建立的适合美国国情的具有美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英美法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体现在:①美国创造了对宪法产生深刻影响的近代宪政思想和制度,制定了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格局,并对整个近代时期的宪法实践发生了深刻影响。故A正确。②创造了立法和司法的双轨制,这种体制及其运作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提供了经验。故C正确。③美国刑法率先创造了缓刑制度,而非赎刑制度。赎刑制度,在中国古代就早已存在,并不是美国首创的制度。故B错误。④最早建立了反垄断法制。故D正确。 (2004年) 81. 在讨论“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各抒己见。甲认为: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2.在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看来,人定法源于自然法。乙认为:1.法的移植对象只能是本国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对象则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将历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丙认为:1.与原始社会规范的适用相比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的;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下列选项何者为正确? A.甲的观点1 、乙的观点1 和丙的观点2 B.甲的观点2 、乙的观点2 和丙的观点1 C.甲的观点1 、乙的观点1 和丙的观点1 D.甲的观点2 、乙的观点2 和丙的观点2 答案及解析: AD 司法考试已连续两年以这种出题形式来考查考生的法理和法制史知识。做这种类型的题目,考生使用排除法。比如本题中,丙的观点1 是明显错误的,因为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其适用范围的是原始社会规范,而不是法。有了这一正确的判断,即可轻易排除BC项。至于AD,甲、乙的观点均是正确的,故均入选。值得警惕的是,有部分考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用“排除法”确定了A 项正确以后,便不再考虑D项,考试中一定要细心,不可草率行事。 82. 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答案及解析: ABD 本题考查考生的法理功底。BCD 三项很容易处理,本题难点在于A 项。乍一看,由于受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考生很容易把A 项后半句中的“宗教”与“法律至上”规定对立开来,从而排除A 项、而司法考试最忌“想当然”。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对法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既有观念层面,也有制度层面。较明显地体现在立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上。首先,宗教可以推动立法‘许多宗教教义实际上都表达了人类的一般价值追求。部分教义被法律吸收,成为立法的基本精神。《圣经》、《古兰经》、《摩奴法典》等宗教经典,分别对西方两大法系、伊斯兰法、古印度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其次,宗教影响司法程序。在宗教作为国教与政教合一的地方,宗教法庭直接掌握部分司法权。在西欧中世纪,教会独立行使司法权,世俗政权则负责执行教会的命令,如给教徒开除教籍处分者,在法律上就成为放逐法外之人。中世纪教会司法权不但及于教徒而且及于俗人,对教会执事提起的民事诉讼、执事向俗人提起之民事诉讼未获公正解决者,等等,均由宗教法庭管辖。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教会行使司法权,法官均为教会权威人士。从诉讼审判方式来看,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同时,宗教宣扬的公正观念、诚实观念、容忍、爱心等对司法也有影响;宗教容忍观有利于减少诉讼。又知,国家首脑即位、法官公正执法以及证人出庭作证,都必须首先进行宣誓。再次,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宗教提倡与人为善、容忍精神等,公民习惯于循规蹈矩,不为损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宗教超自然的崇拜、各种精神祭祀等等,均使法律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增加了法律的威慑力。有了以上知识,考生会毫不扰豫地确定A项的正确性。 83. 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 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 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 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何者为正确?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 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答案及解析: C 先来分析A 项,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因此本题事例中,法律关系的主体不限于甲剧团和乙剧院,演员曾某、潘某、廖某因与本案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也是法律关系主体。故A 错误;至于B 项,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各种依法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关系等等。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着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保护规则(否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它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如刑事法律关系。因此B 项错误;C 项是关于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正确表述;D 项,在本事例中,法律权利主体与法律义务主体都是确定的、具体的,因而D 项错误。 四、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一、填空题: 1. 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2. 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主要是 。 3. 、商品交换和 的出现和发展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 4. 氏族是以 为纽带而结成的人的联盟,而不像国家一样是地域性的联盟。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法的质变的是: ( ) A.奴隶制法发展为封建制法 B.对法进行重大修订 C.法由不完备发展到相当完备 D.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的借鉴和吸收 2.实现法的质变的根本途径和条件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 B.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 C.执政阶级思想觉悟的提高 D.社会革命 3.关于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不正确的是 ( ) A.主要依靠氏族成员自觉遵守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维持 B.没有国家强制性 C.违反这种规则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D.没有强制性,因为那时没有暴力国家机器的出现。 4.下列关于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区别的各项说法中,不对的是 ( ) A.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原始社会习惯所具有的强制力与其性质和形式不同 B.法适用于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所有居民,原始习惯的适用范围则以血缘为基础进行划分 C.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氏族首领的利益,而法是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D.法的内容,一般是原始社会习惯中不可能有的 三、名词解释: 答案:是指一定社会的组织,为了建立、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以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对集体的或个人的社会行为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指导、管理、监督和制约的活动。 1. 社会调整 答案:又叫原始习惯,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在漫长的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习惯。 2. 氏族习惯 四、简答题: 答案要点:(1)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3) 法产生的阶级根源在于阶级的出现。 1. 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过程。 答案要点:(1)两者的概念(2)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3)两者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4)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5)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6)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2. 简述法与原始社会行为规则的区别。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对自然法理论持否定态度的思想家是( )A.斯宾诺莎 B.格老秀斯C.梅因 D.康德2.反映约翰·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著作是( )A.《自由主义》 B.《反对自由主义》C.《论自由》 D.《论言论自由》3.阿奎那认为,支配宇宙的根本大法是( )A.永恒法 B.自然法C.神法 D.人法4.《神学大全》的作者是( )A.阿奎那 B.奥古斯丁C.马基雅弗利 D.格雷戈里5.德沃金将他的法律概念称为( )A.因袭主义的法律概念 B.实用主义的法律概念C.个体性的法律概念 D.整体性的法律概念6.从西方哲学的角度系统研究法律和法学的一般原理是( )A.西方法律思想史 B.西方政治思想史C.西方法哲学 D.西方法理学7.哈特认为,消除法律规则静态性的规则是( )A.承认规则 B.改变规则C.审判规则 D.举证规则8.庞德将法律发展史的最初阶段定为( )A.严格法阶段 B.法律社会化阶段C.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 D.原始法阶段9.《立宪政治教程》的作者是( )A.洛克 B.斯宾塞C.孔斯坦 D.孔德10.罗马法律思想渊源于( )A.古希腊 B.罗马本土C.意大利 D.法国11.提出"原子论"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12.把立法权比作"国家心脏"的人是( )A.霍布斯 B.洛克C.卢梭 D.狄德罗13.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是( )A.斯宾诺莎 B.奥斯丁C.凯尔森 D.富勒14.提出"各民族全部权利的最终目的是永久和平"的思想家是( )A.庞德 B.路德C.康德 D.达维德15.《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 B.卢梭C.罗伯斯比尔 D.马布利16.《道德的形而上学》的作者是( )A.黑格尔 B.费希特C.康德 D.边沁17.提出"君主势力、贵族势力和民主势力互相牵制与制衡"的思想家是( )A.西塞罗 B.塞涅卡C.波里比阿 D.乌尔比安18.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是( )A.庞德 B.狄骥C.弗兰克 D.霍姆斯19.凯尔森对正义的态度是( )A.深信不疑 B.深表怀疑C.从未涉及 D.不置可否20.提出"法律乃是人类理性的法则或内在的公正(即正义)"的思想家是( )A.马基雅弗利 B.马西利C.阿奎那 D.布丹21."公意"理论的倡导者是( )A.卢梭 B.伏尔泰C.狄德罗 D.爱尔维修22.斯宾诺莎认为人性的一条普遍规律是(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B.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C.两利相权取其轻,两害相权取其大D.已所不欲,必施于人23.《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除了汉密尔顿、麦迪逊以外,还有( )A.潘恩 B.杰弗逊C.杰伊 D.华盛顿24.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 )A.和平状态 B.美好状态C.灾难状态 D.战争状态25.明确提出"以权力约束权力"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卢梭C.孟德斯鸠 D.霍布斯26.耶林的法学是( )A.目的法学 B.历史法学C.概念法学 D.功利主义法学27.洛克认为战争状态是自然状态中的一种( )A.正常状态 B.确定状态C.反常状态 D.法定状态28.《用唯物史观观点看经济和法律》的作者是( )A.施塔姆勒 B.耶林C.萨维尼 D.康德29.提出"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的思想家是( )A.塞涅卡 B.西塞罗C.波里比阿 D.索尔兹伯里30.二战后放弃了原来相对主义法律思想,并转向自然法学的思想家是( )A.拉德勃鲁赫 B.罗尔斯C.马里旦 D.富勒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奥斯丁的法学著作有( )A.《法理学大纲》 B.《道德与立法原理》C.《法理学讲义》 D.《论自由》E.《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32.英国古典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洛克 B.杰弗逊C.卢梭 D.霍布斯E.边沁33.马里旦的主要著作有( )A.《人和国家》 B.《真正的人道主义》C.《人权和自然法》 D.《法律的道德性》E.《社会秩序的原则》34.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有( )A.埃利希 B.庞德C.弗兰克 D.凯尔森E.哈特35.罗伯斯比尔的司法原则有( )A.民主司法原则 B.法律平等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 D.注重证据原则E.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36.西方法律思想史37.客观法38."整体性法律"39.自然状态(洛克)40.《国家六论》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汉密尔顿的联邦制思想。42.简述哈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论。4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立法原则。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分析黑格尔法的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45.试论马里旦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2.C 3.A 4.A 5.D6.C 7.B 8.D 9.C 10.A11.C 12.C 13.B 14.C 15.A16.C 17.C 18.B 19.B 20.B21.A 22.B 23.C 24.D 25.C26.A 27.C 28.A 29.B 3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C 32.AD 33.ABC 34.DE 35.ABCD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以研究西方历史上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和学说以及他们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规律为对象的独立的法律理论史学学科。37.(1)客观法是法国社会法学家狄骥提出的法律概念(2)客观法基于社会连带关系而存在,它是社会的最高准则,人们只有服从客观法的义务,而无违反客观法的权利,客观法是社会事实的表述。38.德沃金将法律定义为"整体性法律";他认为,法律不仅包括规则,而且包括原则,甚至包括政策;法律是根据政治道德的要求,基于原则,以前后一致的方式对待社会所有成员的整体。39.(1)自然状态是古典自然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洛克把自然状态描绘成为完备无缺的状态,但也存在着三种缺陷,即没有立法者、执行法律机关和裁判者。40.(1)《国家六论》是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的著作。(2)《国家六论》主要内容是提出君主主权思想,包括宗教自由、国家的起源和定义、主权及对主权的限制等内容。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1)汉密尔顿主张联邦制,反对邦联制。(2)他认为,联邦制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避免分裂;保证美国安全,避免外来入侵;防止内乱;集中优秀人材,有效利用资源;避免军事专制主义,减少军队数量;防止国内党争,镇压叛乱。42.(1)哈特认为法律与道德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2)哈特提出了"最低限度内容自然法"5条公理,即人的脆弱性,大体上的平等,有限利他主义,有限资源,人类有限的理解力。(5分)4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并论述的立法原则主要有(1)注意国境的大小;(2)城邦居民人数的多少;(3)财产的限额和各家庭子女人数;(4)法律必须变革,但变革应慎重。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1)同客观精神发展阶段相适应,黑格尔法哲学体系由抽象法、道德、伦理三部分构成。(2)抽象法阶段:抽象法是客观法,包括所有权、契约和不法三部分内容。(3)道德阶段:道德是主观法,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定的内心的法,包括解决故意和责任、意图和福利、善和良心等问题。(3分)(4)伦理阶段:伦理是主观法与客观法相统一的法,主要解决家庭、社会和国家方面的问题。45.(1)马里旦人权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自然法。(2)他强调人所享有的每一项权利都来自上帝的权利,即纯粹正义。(3)马里旦将权利分为三类,即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和劳动者的权利。(4)马里旦区分"新""老"人权。"老"权利强调个人自由,"新"权利强调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5)马里旦反对国家主权,提倡世界主义。(6)马里旦强调人权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和参与制定《世界人权宣言》。好多年的 你去自己看吧!http://www.baidu.com/s?cl=3&wd=%CE%F7%B7%BD%B7%A8%C2%C9%CB%BC%CF%EB%CA%B7%BF%BC%CC%E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102751.html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D6%D0%B9%FA%B7%A8%C2%C9%CB%BC%CF%EB%CA%B7%BF%BC%CC%E2&sr=&z=&cl=3&f=8&wd=%D6%AA%CA%B6%B2%FA%C8%A8%B7%A8%BF%BC%CC%E2&ct=0...我不敢乱上网站 怕被盗号 回头再帮你找找

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 【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全国2010年7月自考法理学真题题型是:单选、多选、判断说明、简答论述。

1、充分运用自考大纲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自考大纲能使大家的学习少走很多弯路。能使大家知道什么是考试内容,什么是重点,难点?能够好好的把握自考动向。所以我希望每位考友都能人手一册。如果条件有困难买不到的话,也可从从网上找到。九州考苑那里有,提供免费的下载。结合历届自考试题复习有了一本考纲,对学习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并不是万事大吉,因为很多的考友对自考的题型不了解,还是把握不住考试内容,不知自己应记些什么内容,所以如果有考题的话,能让大家心中有数。可以购买天一自考通的模拟试卷,那上面有最近几年的历年真题(含答案和解析),再配套模拟试题,认真做就能清楚的把握题型和基本要点了。

法理学自学考试试题真题

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法律出版社[www.TopSage.com].rar复制上面链接,用迅雷下。

法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步辅导·同步训练(最新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法理学》的配套辅导用书的修订本。本书的修订依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指定教材《法理学》。修订具体内容所做的重要基础工作:1 深入分析研究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新命题精神;2 深入分析研究最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题型、分值分布、答题要求及评分标准;3 广泛分析逢考生在学习和实际解答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辅导和同步训练,使考生彻底掌握重点与难点。本书结构及显著特点:1 本书以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为线索,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为线索分章辅导,将该章中的所有知识点按统考的各种题型编写在同步练习中,同时配有参考答案。编写中力求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2 精心设计的考试预测试卷,题型、题序、题量与最新全国统考试题完全一致。是作者综合全书、结合考试大纲要求精选出的数道“押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试趋势,同时亦检测考生对于本课程的掌握程度。3 汇编最新全国统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考生可以了解到最近、最新的全国统考试题的发展动态。考生学完全书,再通过对全国统考试卷的强化训练,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考试重点,可以科学地进行自我考核、自我评估及自我调整复习方向,攻克弱点及不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录介绍导论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第一章 法的概念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二章 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三章 法的作用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四章 法的历史发展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五章 资本主义法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二编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章 依法治国总论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七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八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政治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九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文化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十章 依法治国与科学技术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三编 法的制定第十一章 法的制定内容提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四编 法的实施和监督考试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考试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2002年4月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法理学(一)》试题2002年4月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法理学(一)》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3年4月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法理学(一)》试题2003年4月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法理学(一)》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4年4月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法理学(一)》试题2004年4月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法理学(一)》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意指(D)

A.体现先见的法律知识               B.体现权利的法律知识

C.体现正义的法律知识                D.体现正义和先见的法律知识

2.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必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下列属于直接影响社会生活,或是直接影响为主,同时兼有间接影响的是(A)

A.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B.文学、哲学、史学

C.经济学、哲学、法学                D.政治学、经济学、哲学

3.以探究法学研究对象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的总称,是指(A)

A.理论法学                         B.应用法学

C.综合法学                          D.社会学法学

4.康德、黑格尔认为(C)

A.法是公意的体现                   B.法是社会契约的产物

C.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D.法是理性的体现

更多内容,请下载附件即可。

自考法理学试题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意指(D)

A.体现先见的法律知识               B.体现权利的法律知识

C.体现正义的法律知识                D.体现正义和先见的法律知识

2.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必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下列属于直接影响社会生活,或是直接影响为主,同时兼有间接影响的是(A)

A.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B.文学、哲学、史学

C.经济学、哲学、法学                D.政治学、经济学、哲学

3.以探究法学研究对象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的总称,是指(A)

A.理论法学                         B.应用法学

C.综合法学                          D.社会学法学

4.康德、黑格尔认为(C)

A.法是公意的体现                   B.法是社会契约的产物

C.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D.法是理性的体现

更多内容,请下载附件即可。

2003年) 81. 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答案及解析:ABD 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A 、B 、D 项不属于法律规则,而属于法律原则。 82. 下列何种表述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 A.郭某感觉到中国法官的腐败行为越来越少了 B.贾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 C.梅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盗窃罪 D.进城务工的农民周某拿不到用人单位报酬,自认倒霉 答案及解析:ACD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贾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已经不是法律意识层面的问题,而是法律实践层次的问题,故B选项不应选。 83. 下列何种表述符合权利与义务的一般关系? A.法律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 B.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别 C.在任何历史时期,权利总是第一性的,义务总是第二性的 D.权利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答案及解析:AB权利和义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含义也不同,故B正确。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故A正确。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但具体到某个人时,他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在历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两者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而在民主法治社会,法律制度较为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此时,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故C错误。 84.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学院同学甲与乙对此有过讨论。甲认为:①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②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③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乙则认为:①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②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有助于保持法律职业的自律和自治。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 A.甲的观点①和② B.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② C.甲的观点③和乙的观点① D.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② 答案及解析:B 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应该在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基础上运用法律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所谓“像律师一样思考”。故甲①对。法律思维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中,故甲②③错,乙①错。特别是法律推理,由于其演绎、归纳和辩证等推理方法的运用以及受到的现行法律的约束,更能体现法律思维的特点。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故乙②对。 85. 下列有关美国法的历史地位的何种表述是不正确的? A.美国制定了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格局 B.美国刑法率先创造了赎刑制度 C.美国创造了立法和司法的双轨制 D.美国最早建立了反垄断法制 答案及解析:B 美国法是在批判吸收英国法的基础上建立的适合美国国情的具有美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英美法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体现在:①美国创造了对宪法产生深刻影响的近代宪政思想和制度,制定了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格局,并对整个近代时期的宪法实践发生了深刻影响。故A正确。②创造了立法和司法的双轨制,这种体制及其运作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提供了经验。故C正确。③美国刑法率先创造了缓刑制度,而非赎刑制度。赎刑制度,在中国古代就早已存在,并不是美国首创的制度。故B错误。④最早建立了反垄断法制。故D正确。 (2004年) 81. 在讨论“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各抒己见。甲认为: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2.在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看来,人定法源于自然法。乙认为:1.法的移植对象只能是本国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对象则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将历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丙认为:1.与原始社会规范的适用相比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的;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下列选项何者为正确? A.甲的观点1 、乙的观点1 和丙的观点2 B.甲的观点2 、乙的观点2 和丙的观点1 C.甲的观点1 、乙的观点1 和丙的观点1 D.甲的观点2 、乙的观点2 和丙的观点2 答案及解析: AD 司法考试已连续两年以这种出题形式来考查考生的法理和法制史知识。做这种类型的题目,考生使用排除法。比如本题中,丙的观点1 是明显错误的,因为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其适用范围的是原始社会规范,而不是法。有了这一正确的判断,即可轻易排除BC项。至于AD,甲、乙的观点均是正确的,故均入选。值得警惕的是,有部分考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用“排除法”确定了A 项正确以后,便不再考虑D项,考试中一定要细心,不可草率行事。 82. 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答案及解析: ABD 本题考查考生的法理功底。BCD 三项很容易处理,本题难点在于A 项。乍一看,由于受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考生很容易把A 项后半句中的“宗教”与“法律至上”规定对立开来,从而排除A 项、而司法考试最忌“想当然”。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对法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既有观念层面,也有制度层面。较明显地体现在立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上。首先,宗教可以推动立法‘许多宗教教义实际上都表达了人类的一般价值追求。部分教义被法律吸收,成为立法的基本精神。《圣经》、《古兰经》、《摩奴法典》等宗教经典,分别对西方两大法系、伊斯兰法、古印度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其次,宗教影响司法程序。在宗教作为国教与政教合一的地方,宗教法庭直接掌握部分司法权。在西欧中世纪,教会独立行使司法权,世俗政权则负责执行教会的命令,如给教徒开除教籍处分者,在法律上就成为放逐法外之人。中世纪教会司法权不但及于教徒而且及于俗人,对教会执事提起的民事诉讼、执事向俗人提起之民事诉讼未获公正解决者,等等,均由宗教法庭管辖。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教会行使司法权,法官均为教会权威人士。从诉讼审判方式来看,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同时,宗教宣扬的公正观念、诚实观念、容忍、爱心等对司法也有影响;宗教容忍观有利于减少诉讼。又知,国家首脑即位、法官公正执法以及证人出庭作证,都必须首先进行宣誓。再次,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宗教提倡与人为善、容忍精神等,公民习惯于循规蹈矩,不为损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宗教超自然的崇拜、各种精神祭祀等等,均使法律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增加了法律的威慑力。有了以上知识,考生会毫不扰豫地确定A项的正确性。 83. 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 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 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 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何者为正确?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 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答案及解析: C 先来分析A 项,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因此本题事例中,法律关系的主体不限于甲剧团和乙剧院,演员曾某、潘某、廖某因与本案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也是法律关系主体。故A 错误;至于B 项,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各种依法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关系等等。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着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保护规则(否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它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如刑事法律关系。因此B 项错误;C 项是关于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正确表述;D 项,在本事例中,法律权利主体与法律义务主体都是确定的、具体的,因而D 项错误。 四、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 )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法没有相对独立性 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2.认为法即人类理性的法学流派是( ) A.神学法学 B.自然法学 C.社会法学 D.分析法学 3.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 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 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 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 4.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 A.马克思 B.孟德斯鸠 C.亚里士多德 D.韩非子 5.法律规则的两个构成部分是行为模式和( ) A.行为许可 B.法律制裁 C.法律后果 D.法律责任 6.认为法与正义没有关联的法学流派是( ) A.自然法学 B.功利主义法学 C.分析法学 D.儒学 7.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 A.国家权力 B.物质生活条件 C.人类理性 D.文化传统 8.法治的一般原则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 ) A.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 B.实体原则和形式原则 C.民主原则和程序原则 D.秩序原则和正义原则 9.“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了( ) A.法的阶级性 B.法的不确定性 C.法的局限性 D.法的继承性 10.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民主是法制的物质和制度基础 B.民主必须法律化才能健康发展 C.司法独立与民主可能有一定冲突 D.健全法制是发扬民主的最终目标 11.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印度 12.资本主义法制在垄断时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 ) A.法的社会化 B.法的自由化 C.法的西方化 D.法的本土化 13.关于人权的正确表述是( ) A.人权是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的结合 B.道德权利必须逐步转化为法律权利 C.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之间没有冲突 D.没有法律保障的人权是不存在的 14.以下几种说法中,不属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的是( ) A.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B.重视调解的作用 C.重视权利观念 D.重视制定法 15.按照是否允许主体自行选择行为方式,法律规则可划分为( ) A.调控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不确定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16.由于社会情势的变化而对原有的法律规范作出变更的活动称为( ) 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 C.法的修改 D.法的废除 17.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 ) 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政治渊源 D.效力渊源 18.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部门法是( ) A.刑法 B.民法 C.经济法 D.商法 19.与“主义务和从义务”相对应的范畴是( ) A.对世权和对人权 B.原权利和救济权 C.专属权和可移转权 D.公权利和私权利 20.法律义务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 )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 B.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作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 21.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称为( )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22.私权利包括( ) A.选举权 B.行政权 C.立法权 D.人身权 23.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是( ) A.两级立法体制 B.联邦立法体制 C.制衡的立法体制 D.一元多层次立法体制 24.以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度为标准,法律责任可以分为( ) A.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 B.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C.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D.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25.违宪制裁的方式包括( ) A.撤销或改变 B.撤职或降级 C.记过和开除 D.罚款和罢免 26.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 ) A.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 B.刑事赔偿和民事赔偿 C.民事赔偿和行政赔偿 D.刑事赔偿、行政赔偿和民事赔偿 27.违法行为的构成一般必须有行为人主观上的( ) A.故意 B.过失 C.故意或过失 D.故意和过失 28.按照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凡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 )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释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C.由人民法院解释 D.由人民检察院解释 29.我国法律适用过程中较少使用归纳推理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缺少法律推理的传统 B.中国法制较为落后 C.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 D.中国的归纳推理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30.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助的义务”。这一规定所包含的义务属于( ) A.对世义务 B.专属义务 C.救济义务 D.公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法治和人治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 A.靠法律还是靠道德约束权力 B.靠规则还是靠个别命令指引行为 C.是实行民主还是实行专制 D.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 E.是否承认法官的自由裁量 32.法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区别是( ) A.阶级属性不同 B.实施的方式不同 C.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 D.政策要以法律为指导 E.调整的范围不同 33.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有( ) A.公司法 B.期货交易法 C.预算法 D.审计法 E.市场秩序法 34.对偷税、抗税行为应视不同情节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违约责任 D.行政责任 E.违宪责任 35.关于法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法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 B.法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C.法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D.法的规范性程度比道德更高一些 E.道德的调整范围小于法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的国际化 37.民主的法制化 38.基本法律 39.法律实效 40.法的适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2.我国立法活动总体上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43.我国法律监督的内容及其重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4小题13分,第45小题14分,共27分) 44.在我国现阶段如何理解和贯彻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45.如何正确理解法对于国家政权的积极作用?

法理学自学考试题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意指(D)

A.体现先见的法律知识               B.体现权利的法律知识

C.体现正义的法律知识                D.体现正义和先见的法律知识

2.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必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下列属于直接影响社会生活,或是直接影响为主,同时兼有间接影响的是(A)

A.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B.文学、哲学、史学

C.经济学、哲学、法学                D.政治学、经济学、哲学

3.以探究法学研究对象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的总称,是指(A)

A.理论法学                         B.应用法学

C.综合法学                          D.社会学法学

4.康德、黑格尔认为(C)

A.法是公意的体现                   B.法是社会契约的产物

C.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D.法是理性的体现

更多内容,请下载附件即可。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 )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法没有相对独立性 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2.认为法即人类理性的法学流派是( ) A.神学法学 B.自然法学 C.社会法学 D.分析法学 3.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 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 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 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 4.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 A.马克思 B.孟德斯鸠 C.亚里士多德 D.韩非子 5.法律规则的两个构成部分是行为模式和( ) A.行为许可 B.法律制裁 C.法律后果 D.法律责任 6.认为法与正义没有关联的法学流派是( ) A.自然法学 B.功利主义法学 C.分析法学 D.儒学 7.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 A.国家权力 B.物质生活条件 C.人类理性 D.文化传统 8.法治的一般原则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 ) A.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 B.实体原则和形式原则 C.民主原则和程序原则 D.秩序原则和正义原则 9.“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了( ) A.法的阶级性 B.法的不确定性 C.法的局限性 D.法的继承性 10.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民主是法制的物质和制度基础 B.民主必须法律化才能健康发展 C.司法独立与民主可能有一定冲突 D.健全法制是发扬民主的最终目标 11.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印度 12.资本主义法制在垄断时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 ) A.法的社会化 B.法的自由化 C.法的西方化 D.法的本土化 13.关于人权的正确表述是( ) A.人权是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的结合 B.道德权利必须逐步转化为法律权利 C.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之间没有冲突 D.没有法律保障的人权是不存在的 14.以下几种说法中,不属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的是( ) A.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B.重视调解的作用 C.重视权利观念 D.重视制定法 15.按照是否允许主体自行选择行为方式,法律规则可划分为( ) A.调控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不确定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16.由于社会情势的变化而对原有的法律规范作出变更的活动称为( ) 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 C.法的修改 D.法的废除 17.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 ) 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政治渊源 D.效力渊源 18.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部门法是( ) A.刑法 B.民法 C.经济法 D.商法 19.与“主义务和从义务”相对应的范畴是( ) A.对世权和对人权 B.原权利和救济权 C.专属权和可移转权 D.公权利和私权利 20.法律义务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 )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 B.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作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 21.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称为( )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22.私权利包括( ) A.选举权 B.行政权 C.立法权 D.人身权 23.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是( ) A.两级立法体制 B.联邦立法体制 C.制衡的立法体制 D.一元多层次立法体制 24.以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度为标准,法律责任可以分为( ) A.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 B.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C.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D.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25.违宪制裁的方式包括( ) A.撤销或改变 B.撤职或降级 C.记过和开除 D.罚款和罢免 26.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 ) A.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 B.刑事赔偿和民事赔偿 C.民事赔偿和行政赔偿 D.刑事赔偿、行政赔偿和民事赔偿 27.违法行为的构成一般必须有行为人主观上的( ) A.故意 B.过失 C.故意或过失 D.故意和过失 28.按照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凡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 )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释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C.由人民法院解释 D.由人民检察院解释 29.我国法律适用过程中较少使用归纳推理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缺少法律推理的传统 B.中国法制较为落后 C.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 D.中国的归纳推理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30.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助的义务”。这一规定所包含的义务属于( ) A.对世义务 B.专属义务 C.救济义务 D.公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法治和人治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 A.靠法律还是靠道德约束权力 B.靠规则还是靠个别命令指引行为 C.是实行民主还是实行专制 D.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 E.是否承认法官的自由裁量 32.法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区别是( ) A.阶级属性不同 B.实施的方式不同 C.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 D.政策要以法律为指导 E.调整的范围不同 33.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有( ) A.公司法 B.期货交易法 C.预算法 D.审计法 E.市场秩序法 34.对偷税、抗税行为应视不同情节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违约责任 D.行政责任 E.违宪责任 35.关于法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法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 B.法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C.法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D.法的规范性程度比道德更高一些 E.道德的调整范围小于法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的国际化 37.民主的法制化 38.基本法律 39.法律实效 40.法的适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2.我国立法活动总体上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43.我国法律监督的内容及其重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4小题13分,第45小题14分,共27分) 44.在我国现阶段如何理解和贯彻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45.如何正确理解法对于国家政权的积极作用?

1D2AD3ABD

关于新分析法学派学术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有:(B C )A、自然权利不证自明;B、法律是由强制性的规范构成、以法律规范效力等级为标准的体系;C、法律与道德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内在必然联系;D、法律发展经历“抽象法-道德-伦理国家”三阶段;解析:1、凯尔森的理论认为,法律是由强制性的规范构成、以法律规范效力等级为标准的体系。2、英国的哈特,坚持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他也承认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的概念,这被学界认为是二战后分析法学与新自然法学的一种妥协。

  • 索引序列
  • 法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 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
  • 法理学自学考试试题真题
  • 自考法理学试题
  • 法理学自学考试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