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的教育创新

自学考试的教育创新

发布时间:

创新与创新教育自学考试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初等数论自考选什么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本科的数学教育,要考哪些科目呢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 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 数学教育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十三院校协编组,5.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迟成文主编,经浊科学 出版社。6. 拓扑学基础《点集拓扑讲义》,熊金城主编,7. 抽象代表《近世代数》,熊全淹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孙洪祥、柳金浦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9. 复变函数论《复变函数简明教程》,谭小江主编,10. 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实变与泛函与函数分析基础》,程 其襄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1. 初等数论《初等数论》,闵嗣鹤、严士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2. 微分几何《微分几何初步》,陈维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3. 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欧唯义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4. 创新与创新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漆权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15.现代生物学导论《基础生命科学 》,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安徽自考本科数学教育里面的初等数论这一科,有自考书吗?去池州学院附近的复印店有的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你去你们省得考试院自学考试中心看

自考不用报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主考校,你的专业确定后,主考校就确定了。你可以报该专业的自考本科,考试的科目各省是有区别的,你要看本省的考试计划才行。

答: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艺术设计(独立本科段)专业计划

专业代码:B050437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独立本科段)

主考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开考方式:独立办班

报考范围:全省

课程设置:必考课14门,“平面艺术设计”方向58学分,“环境艺术设计”方向57学分,选考课4门28学分,加考课3门15学分。

说明:

1、所有考生必须考001至007公共基础课程和020课程。

2、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方向)的考生必须选考008至013必考课程,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考生必须选考014至019必考课程。

3、选考课101至104课程中须选考不少于14学分。

4、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摄影、动漫、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家具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3三门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5、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自学考试创新与创新教育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3 0015 英语(二) 14 4 0694 设计素描 3 5 0695 设计色彩 3 6 7079 计算机辅助设计 10 含实践5学分(4856) 7 3521 设计概论(一) 4 8 5712 艺术设计基础 3 9 4027 设计表现技法 4 含实践4学分 10 0711 展示设计 4 含实践4学分 11 0709 室内设计 8 12 4839 材料成型工艺 5 13 4496 人体工程学 5 14 4232 综合课程设计 8 含实践8学分 必做 6999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总学分 77 二、说明考生或申请免考“英语(二)”课程,但必须加考“9912创新与创新教育(7学分)、9913现代生物导论(7学分)”两门课程。三、学习书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英语(二)《大学英语自考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设计素描《设计素描》,唐鼎华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5.设计色彩《装饰色彩》,张连生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6.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PhotoshopCS篇》,张健等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Core112篇》,蔡新元等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7.设计概论(一)《设计概论》,荆雷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8.艺术设计基础《构成设计—平面篇》,张焘主编,武汉下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构成设计—色彩篇》,朱华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装饰图案创意与设计》,张瑞瑞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9.设计表现技法《设计表现技法》,梁展翔、李咏絮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版)。10.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工艺》,张洪双等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11.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刘峰、朱宁嘉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三版)。12.展示设计《空间展示创意与设计》,方卫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版)。13.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梁展翔、金琳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版)。14.创新与创新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漆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5.现代生物学导论(第5、6、10、11、12、16章不做考试要求)《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考不用报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主考校,你的专业确定后,主考校就确定了。你可以报该专业的自考本科,考试的科目各省是有区别的,你要看本省的考试计划才行。

选考科目有:学前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必考科目有: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英语4.教育管理原理 《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6.中小学教育管理7.教育统计与测量8.教育管理心理学 9.中外教育管理史 10.教育评估和督导11.教育经济学 12.教育预测与规划 13.教育法学 14.学前教育管理 15.高等教育管理 16.创新与创新教育 17.现代生物学导论(第5、6、10、11、12、16章不做考试要求) 应考者可申请不考“英语 (二)”课程,但必须加考“9912创新与创新教育(7学分)”和“9913现代生物学导论(7学分)”两门课程。

江西应该没有加考规定的。

一、考试科目点击图片放大了看。

二、说明

应考者可申请不考“英语 (二)”课程,但必须加考“9912创新与创新教育(7学分)”和“9913现代生物学导论(7学分)”两门课程。

三、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英语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教育管理原理

《教育管理原理》,孙锦涛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娣娜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6.中小学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育管理》,贺乐凡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漆书青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8.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丁志强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9.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王炳照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教育评估和督导

《教育评估和督导》,刘淑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靳希斌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2.教育预测与规划

《教育预测与规划》,徐虹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3.教育法学

《教育法学》,劳凯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4.学前教育管理

《学前教育管理》,虞永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柯佑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创新与创新教育

《创新与创新教育》,漆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7.现代生物学导论(第5、6、10、11、12、16章不做考试要求)

《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学考试的教育创新

那要看自己是考什么专业了,有的专业创新与创新教育是必考,有的专业是选考,有的专业是不要考。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徐宝力 科研处博士 樊本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既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试制度,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自学考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自学考试也面临着诸如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网络学校的迅速崛起、民办教育日益壮大、生源数量急剧下降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由此,面对各种接连出现的挑战与问题,自学考试本身的制度缺陷及弊端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趋凸显,如服务体系的松散,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保守单一、教材组织的特色匮乏、评价系统的僵硬固化,以及“重考试、轻育人”的管理形式等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对于自学考试真正“功效”的质疑。不仅如此,处在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各类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都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如何使自学考试真正成为我国发展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们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 自诞生之日起,自学考试就有着与成人高校、电大、网络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所没有的优势。它颁发给毕业生的学历文凭证书,获得了国家劳动人事部门的承认。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学考试的社会地位。1980年10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教育部《自学考试(试行)办法草案》精神,拟定的《关于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的决定》,经报请中央领导同意后,正式公布。 1980年11月2日,“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正式成立。1981年4月公布了首批自学考试专业,6月举行了自学考试的第一次课程考试。 至此,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学历考试制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而北京,开了自学考试先河。 在其后出台的法律法规中,国家明文规定:自学考试文凭国家承认学历,享受和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同等待遇。1988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相一致”;第七章“毕业人员的使用与待遇”第三十一条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基础科)或本科毕业证书获得者,在职人员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本着用其所学、发挥专长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他们的工作;非在职人员(包括农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根据需要,在编制和增人指标范围内有计划地择优录用或聘用”;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1998年8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二十一条)。因此,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受到高度的认可,文凭硬度相对比较高,在工资、人事待遇、考研、考证、考公务员、职称评定以及其他方面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具有同等效力。 除了国内高校、企事业单位广泛认可外,目前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承认我国的自学考试文凭,允许持有自学考试学历证书或者单科合格证书的自学考试生,在进入这些国家留学时可直接攻读学位或者免修部分课程。可见,我国自学考试学历的社会信用值和认可度是优于其他学历的。 因而,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法律层面,我国都对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的有效性做出了明确规定,在使用上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这对于崇尚文凭的社会来说,自学考试具有无穷的魅力,有其改革发展的广阔空间。 功能定位:从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型向为学习型社会服务转变 就自学考试最初产生及形成阶段的功能而言,其主要是在于适应当时“青年要上学、干部要文凭、国家要人才”的特殊社会背景,当时的功能定位也符合广大干部和青年对高等教育强烈的需求。不仅如此,专业的开设也多为与专科、本科相衔接的基础课。因此,当时的自学考试主要发挥的是补充教育的功能,充当了“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这一角色。这一时期,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高等学校招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自学考试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整合了社会高等教育资源,发挥了学历补充教育的功能,满足了广大青年,特别是高考落榜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缓解了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以实施学历补充教育为初衷的自学考试,在当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呈现出世纪交替及时代发展的新趋向,显示出多元与多样的丰富功能:各种非学历证书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农村自学考试教育的发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于自学考试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社会化学习服务体系的建立,也都反映了自学考试重心向着“人”及“人性”转移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想,这就使得自学考试的功能定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其发展必须进行科学定位。自学考试原有的灵活、开放、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自学考试如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找准位置,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是我们应当深入分析的问题。我们要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和优势,拓展自学考试的范围与功能,改革自学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自学考试成为实施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而极富特色的教育形式。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必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考学校:从单一化、精英型向多样化、大众化转变 自学考试主考学校是我国自学考试制度的基础。承担自学考试主考任务的普通高校是我国自学考试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在自学考试各个发展时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主考校由省(市)考试委员会遴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担任,主考校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市)考试委员会领导,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办理省(市)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这是党和政府赋予主考学校的重要职责,主考学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不过,在当前,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还仅仅是以精英型高等学校为主,没有伸向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高等学校。就现在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更需要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这就赋予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高等学校更多的职能,促使其加入到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的行列中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潮流,为自学考试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的多样化、大众化满足了学习者学习的不同需求,也满足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转变 精英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人的追求被迫完全同一,质量标准是共同的标准。这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更多是从政府自身的看法和需要出发的,政府控制着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权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用一元化的质量标准进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而到大众化时期,这种情况已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一成不变或过高的质量标准会制约自学考试这种教育形式的发展。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整体性和多样性,要合理调整自学考试的质量标准。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设计其不同的质量标准,对于自学考考试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21世纪的自学考试需要一种新型的质量观,要求用全面的观点全方位地去评价自学考试的优劣。因此,自学考试应当重新调整自己的质量标准,用“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程度”作为质量标准。这是一种适应性的质量、大众化的质量。作为面向广大学习者的大众高等教育形式,自学考试应持适应性的质量观,即从国家考试的单一性转变为适应自学考试生学习需求及社会的人才需求的质量观。自学考试应该明确它是面对社会的一项服务,其考试项目、教育过程应适合相应考生群体的学习需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社会需求的满意度和个体需求的满意度有机统一、整合协调,才是高质量的自学考试。具体说来,自学考试的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自考毕业生身上。自考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考生相比存在一些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增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意识,突出动态服务过程,将自考生由管理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建立和完善与自学考试相适应的质量观和社会化、开放式的服务体系。只有树立科学的自学考试质量观,才能构建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促进自学考试健康持续地发展。

自考“助学二学历”从主修专业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上课,上课地点均在校内,学习期限为2.5年(最后一学期以毕业论文及毕业环节相关事项为主),采取业余学习的方式进行,授课时间一般放在晚上或双休日。若学生在学习期限内未能完成考试,可延长修业时间1年。学生修业期满,经补考仍有课程不合格、不能完成学业的,如希望继续学习,可转入自考相近专业学习和考试,原有考核合格的成绩将按自学考试有关规定予以承认。

这个需要看考什么专业,有的专业会考,有的不考。

拓展资料:参考书目《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该书围绕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主题,探究了“现代教育观”、“创新教育的理念和途径”、“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师德教育”以及“服务于教育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四方面内容,《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对“新世纪教育展望”、“面向新世纪的人才战略”、“大学功能的协调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途径”以及现代教育对师德建设的新要求、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网页链接

创新与创新教育自考试卷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儿童创造教育新论》,王灿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高纲1757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8066小学创造教育南京师范大学编(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 创造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明确基础教育的偏差,掌握创造教育的探索历程、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学习内容]一、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1.第十名现象2.计算能力与创造力倒挂现象3.拒录“偏才”现象二、基础教育的偏差遏制创新人才的成长1.教育理念的偏差2.课程设置的偏差3.教育行为的偏差4.教育评价的偏差5.教师功能的偏差6.教育管理的偏差三、创造教育的探索历程、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1.创造教育的探索里程:复苏阶段拓展阶段攀升阶段2.创造教育的主要进展3.创造教育的多重困境4.创造教育的突破路径[考核知识点]一、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二、基础教育的偏差遏制创新人才的成长三、创造教育的探索历程、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基础教育的偏差,创造教育的探索里程2、领会: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创造教育的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第二章 指向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创造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掌握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学习内容]一、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1.创造词义的研究进展2.创造心理的研究进展3.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1.升华说2.补偿说3.集体潜意识说4.自我实现说5.三维动力说三、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1.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2.儿童创造教育的核心理念[考核知识点]一、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三、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词义的研究进展,创造心理的研究进展,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2、领会: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儿童创造教育的核心理念第三章 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造意向是创造过程驱动力,明确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掌握激发儿童创造意向的实践路径[学习内容]一、创造意向是创造过程的驱动力二、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1.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创造意向旺旺萌发于他们的个人需要2.创造意向基于儿童的好奇心,并常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3.儿童的创造意向常带有一时冲动性,易遇难而退,须培养机遇一时和坚持不懈的毅力4.儿童的主动性是产生创造意向的重要动力,也有利于转化为他们的创造行为三、激发儿童创造意向的实践路径1.多给儿童一些自主思考的空间2.多给儿童一些大胆质疑的机会3.多给儿童一些积极的情感激励4.多给儿童一些真诚美好的欣赏5.多给儿童高一些良好的心理暗示6.多给儿童一些克服困难的勇气[考核知识点]一、创造意向是创造过程的驱动力二、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三、激发儿童创造意向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意向2、领会: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3、应用:激发儿童创造意向的实践路径第四章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方向,基本特征,主要形式。明确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掌握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学习内容]一、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心理的核心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2.创造性思维的方向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4.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二、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1.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2.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性别差异3.创造性思维与学业成绩4.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三、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1.呵护创造的内部动机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子3.激励儿童的自由想象4.激活儿童的问题意识5.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6.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7.解开创造性思维的枷锁8.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早起训练9.让儿童学会“延迟满足”10.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考核知识点]一、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心理的核心二、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三、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2、领会: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3、应用: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第五章 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明确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掌握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创造技法。[学习内容]一、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1.创造性行为的内涵2.创造性行为的形式3.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基本维度4.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判断标准二、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1.研究性学习2.科技探索3.专利申请三、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创造技法1.属性列举法2.组合法3.信息交合法4.改变法5.扩大缩小法6.增减法7.移植法8.逆向法9.专利文献法[考核知识点]一、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二、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三、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创造技法[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性行为的内涵,创造性行为的形式,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基本维度,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判断标准。研究性学习,属性列举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改变法,扩大缩小法,增减法,移植法,逆向法,专利文献法。2、领会: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创造技法第六章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造性人格的含义,明确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掌握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学习内容]一、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二、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1.儿童创造性人格特征研究2.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研究3.超常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4.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相关研究5.创造性人格的稳定性研究三、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1.呵护儿童好奇心2.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3.把玩的自由还给儿童4.培养儿童的质疑能力5.鼓励儿童的挑战精神6.鼓励儿童的乐观自信7.提高儿童的自主能力8.强化儿童的“晶化体验”9.提升儿童的道德境界10.锤炼儿童的顽强意识[考核知识点]一、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二、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三、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性人格2、领会: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3、应用: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第七章 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与路径选择[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性教学对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阻抗因素,明确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掌握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学习内容]一、掌握性教学不利于儿童创造心理发展1.衰落的主体地位2.滞后的教学方法3.超标的教学内容4.异化的评价方式5.迷失的师生关系二、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1.创造性教学应该是一种责任,而不应该是教学的点缀和装饰2.创造性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儿童,而不应该只面向少数精英3.创造性教学应该注重创造心理的综合素质养成,而不应该局限于创造性思维或技法的训练4.创造性教学应该关注教学的过程,而不应该只关注教学的结果5.创造性教学应该将创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不应该把创造的权利垄断在教师手中三、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1.创造性教学的发展路向2.创造性教学的模式构建3.创造性教学的实现条件[考核知识点]一、掌握性教学不利于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二、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三、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性教学的典型模式。2.领会:掌握性教学对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阻抗因素,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理念。3.应用: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第八章 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维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含义,明确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掌握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学习内容]一、维持性学习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二、儿童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1.个性化2.自主性3.选择性4.探究性5.参与性6.开放性三、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1.解放儿童的创造潜能2.坚持“生命在场”3.建立新型知识体系4.突出方法及方法论教育5.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6.促进和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7.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考核知识点]一、维持性学习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二、儿童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三、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维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2、领会: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3、应用: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第九章 让活动课程成为激发儿童创造潜能的平台[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活动过程的特点、优势,明确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掌握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学习内容]一、活动课程在儿童创造教育中的地位1.活动课程活特点2.活动课程在创造教育上的优势二、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1.科技创造发明活动2.文艺创作活动3.创造性社会实践4.创造性集体活动5.日常生活的创造活动三、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1.走进社会大课堂,丰富实践体验2.强化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减少直接说教,提倡间接启发4.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5.推广“爱的模式”,推进爱的教育6.弘扬教育民主,变革教师的领导方式7.克服创造性思维障碍,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考核知识点]一、活动课程在儿童创造教育中的地位二、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三、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考核要求]1、识记:活动课程2、领会: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课程的优势,3、应用: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第十章 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和建设路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几种不良班集体特征,明确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掌握创造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学习内容]一、班集体与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1.求知型的班集体2.娱乐型的班集体3.监管型的班集体二、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1.班集体的目标特征2.班集体的价值特征3.班集体的行为特征4.班集体的情感特征三、创造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1.更新文化观念,走出对创造的认识误区2.开展“敏感性训练”,克服组织发展的阻力3.发扬班级民主,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4.强化组织诊断与治理,实现班集体的可持续发展5.发挥班级的链接功能,开创“绿色生态教育”6.及时转换角色,提高管理行为的有效性[考核知识点]一、班集体与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二、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三、创造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型班集体的特征2、领会:几种不良班集体特征3、应用:创造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第十一章 创造型教师与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学分析,明确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掌握创造型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选择。[学习内容]一、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学分析1.培养内容上的失衡,放弃学生的创造型2.培养观念上的偏见,蔑视学生的创造型3.培育环境上的专制,遏制学生的创造性二、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1.创造型教师的成长有先有后,其成长是多阶段的连续过程2.创造型教师的成长从关注自我、关注教学发展到关注学生3.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与教育环境积极互动的过程4.创造型教师成长的策略是多样的、综合的5.从内在因素看,创造型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其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三、创造型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选择1.打破“路径依赖”,不断超越自我2.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3.推进动态生成教学,提升教育智慧4.强化校本研究,走上幸福之路5.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能[考核知识点]一、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学分析二、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三、创造型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选择[考核要求]1、领会: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学分析,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2、应用:创造型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选择第十二章 儿童创造教育的测量与评价[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动能、创造力测评的困扰、创造力测验的两重性和儿童创造力测验的分类,明确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掌握多元化儿童创造教育评价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习内容]一、尽快改变测量与评价滞后的现象1.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二、走出儿童创造心理测量的困扰1.台湾学者陈安龙教授的创造力的测评的困扰;2.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创造力测验的两重性。3.儿童创造力的侧脸该工具及方式的分类托兰斯语文创造性思维测量托兰斯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量发散思维测量威廉斯创造力测量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态度与兴趣量表人格量表同伴提名视导者评定作品评价名人研究创造活动及成就的自我报告三、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中小学创造教育评价的多种方式结合:1.根据评价在创造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诊断性评价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可分为性对评价和绝对评价3.根据评价的组织可将创造教育评价分为校园评价和社会力量评价4.侧重于目标、过程性评价,同时考虑到条件评价多元化儿童创造教育评价工作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1.心理测量与教育评价2.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3.教育评价与元评价4.教育评价与指导[考核知识点]一、尽快改变测量与评价滞后的现象二、走出儿童创造心理测量的困扰三、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2、领会:创造力的测评的困扰,创造力测验的两重性,儿童创造力的侧脸该工具及方式的分类3、应用: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第十三章 田野研究:来自中小学第一线创造教育的调查报告本章不作考试要求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2004年下半年创新思维学考试试卷!!2004年下半年创新思维学考试试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 )说的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李衍华2、提出创新理论的熊彼特是A、英国人 B、德国人 C、俄国人 D、美国人3、当进行创新活动时,思维主体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扩大思考范围这是A、逻辑思维 B、辨证思维 C、形象思维 D、发散思维4、创新是任意一种设想的成功实施,它A、必须获得更高效益 B、必须是无形的物质成果 C、必须是无形的精神产品 D、既不是有形的成果,也不是无形的产品5、 创造与创新的含义A、基本相同 B、完全不同 C、就是一回事 D、没有关系6、尤伯罗斯使23届奥运会扭亏为盈,赢利1.5亿美元,因为他运用了 A、逆向思维 B、横向思维 C、纵向思维 D、类比思维7、背景知识只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的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既是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 D、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8、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是( )产生的A、有人类社会活动以来 B、18世纪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9、技术创新模式有技术推动说模式和需求拉动说模式,在各自模式中共有的环节是A、技术设计 B、市场需求 C、生产 D、销售 DQNALD 10、下边有10个不同字母,分别代表(0-9)10个不同的数字(互不重复)。已知D=5,它们有如下关系+GERALD 请判断下面哪个答案是正确 _________ RQBERT A、L=3 B 、L=8 C、E=0 D、A=1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11、创新思维的特征是A、能动性 B、相对性 C、发散性 D、新颖性12、求异思维是 A、寻找某一事物的特点 B、寻找两类相同事物的不同点C、寻找两类相似事物的不同点 D、解决对立双方的争执问题13、对立互补思维具有以下哪些特性A、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形成对事物各个方面的规定性认识,达到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B、通过把握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达到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 C、全面性 D、发展性14、每当过年,人们就会想起远在他乡的亲人以及过去相聚的情景,这是A、空间联想 B、接近联想 C、时间联想 D、空位联想15、创新思维方法是A 、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工具B、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手段C、提高人们创造力的手段D、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16、知识创新包括A、科学发现 B、原始发现 C、知识的整理归纳 D、知识的传播17、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一般来说主要分( )等几个阶段A、问题 B、构想 C、实施 D、总结18、知觉A、就是直感 B、是一种未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程序的思维活动C、是瞬间完成的思维活动 D 、是结论不十分可靠的思维活动19、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关系是A、发散思维的作用大于收敛思维 B、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C、互相转化 D、互相依存20、下面是金、银、铅三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有宝石。每个盒子外面贴着一句话, 但其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请选择下面的结果哪些是对的?宝石在这个金盒子里 宝石不在这个银盒子里 宝石不在金盒子里 金 银 铅 A、银盒子贴的是真话 B、铅盒子贴的是真话C、宝石在银盒子里 D、宝石在铅盒子里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三、填空题(每小题一分)21、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发现,就没有知识更新,也没有知识经济。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的( )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21世纪是( )世纪。22、创新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突破( ),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产生 新的思维,并在成功实施中获得( )的过程。23、让我们的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学习创新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无数具有( ) 和( )的人才涌现出来之日,就是中华民族阔步迈入世界先进民族行列之时。24、人民常把创造与发明等同,其实二者不是( )。而是( )25、***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 )和( )的摇篮。26、innovation翻译为汉语是( ),creation翻译为汉语( ).invention翻译为汉语是发明。27、奥斯本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模式是( )、( )、寻找解答三个阶段,28、非逻辑思维方法包括:( )、想象、知觉、( )。29、技术创新是( )的原动力,技术创新在当代已经演化为( )的建立。30、现代管理把创新视为组织的( ),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31、请简要论述个人创新意识产生的主客观条件?32、A能控制B, 如果闸门能够控制水流,请写出另外6中A控制B的例子33、请简要叙述现代管理创新包含哪些内容?五、分析题(每小题6分)34、举出食盐水的6种用途35、请分析在进行创新活动时,如何正确对待权威?六、综合题(每小题10分)36、什么是求同思维?请用求同思维分析暖水瓶和茶杯这两种产品,请你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3种以上 新产品,并说明是如何运用求同思维的?37、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空位联想?请你结合自己的工作、职业、学习,自己设计一个空位联想的创新 设想及实施步骤。38、有个高原地区出产苹果,味道清脆可口。由于高原多冰雹苹果上有许多疤痕,这样的苹果当然不好 销售。后来有人出主意,在装苹果的纸箱上写上一个醒目的标题及说明,顾客看过说明打开纸箱一看 各个苹果都有疤痕,一尝果然味道不错。后来,顾客反而把有疤痕的苹果作为高原苹果的标记,没有 疤痕的反而不要。现在请你在纸箱上写上这个标题及说明(标题简明扼要,文字说明200字左右) 疤痕本是缺点,但在这个例子里却转化成为了优势,这里利用的是什么创新思维方法?请你自己再 举一个例子。

这个需要看考什么专业,有的专业会考,有的不考。

拓展资料:参考书目《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该书围绕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主题,探究了“现代教育观”、“创新教育的理念和途径”、“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师德教育”以及“服务于教育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四方面内容,《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对“新世纪教育展望”、“面向新世纪的人才战略”、“大学功能的协调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途径”以及现代教育对师德建设的新要求、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网页链接

自考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这个需要看考什么专业,有的专业会考,有的不考。

拓展资料:参考书目《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该书围绕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主题,探究了“现代教育观”、“创新教育的理念和途径”、“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师德教育”以及“服务于教育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四方面内容,《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对“新世纪教育展望”、“面向新世纪的人才战略”、“大学功能的协调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途径”以及现代教育对师德建设的新要求、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网页链接

创新创业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两者结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 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再拘泥于网络,且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理念尚未成熟,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个人对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

那要看自己是考什么专业了,有的专业创新与创新教育是必考,有的专业是选考,有的专业是不要考。创新与创新教育应该对教育类专业是必考。

从字面上理解就好了嘛,何必去扣概念?教育创新,创新是该短语的主语,教育是其定语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状语,教育是主语

  • 索引序列
  • 创新与创新教育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创新与创新教育
  • 自学考试的教育创新
  • 创新与创新教育自考试卷
  • 自考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