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考生们可以见以下的介绍。1、自考全国考委自考的最高考试机构为全国考委,全称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2、自考省考委自考的省级考试机构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考委员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全国考委的指导下负责本省(区、市)自考的管理、组织工作,简称省考委。3、自考市考委自考的市级考试机构为各地区、市、直辖市所辖区的自考工作委员会,在各地区、市、直辖市所辖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和省考委指导下负责本地区自考的具体实施工作.简称地市考委。4、自考主考院校自考主考学校,是由省考委遴选专业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在自考工作上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参与制定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考试大纲,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副署,以及办理省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如,自考毕业证书落款,左边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考委员会的盖章,右边是主考院校的盖章,一证两印章。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体验会”这个词,但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与体验密切相关的机构。 但是,体验会是什么样的机构呢? 我想很多自考生不理解那个。 那么,在这里,为了解决广大自考生的疑惑,卓汇教育将对此进行更加细致的解读。自考办公室是某地区自学考试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当地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成绩登记、毕业考核等各方面工作。但由于自考是自学考试,不是大学进行培训,考生的培训都由社会助学机构负责,社会助学机构主要负责自考课程培训和考生考研辅导,另一种形式是考生自己进行学习和考试报名,这个难度也相当大,很多考生不愿自学的,一般到社会补助机构申请学习。这给考生在学习和考试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难题,为了更好地通过考试,最终顺利获得毕业证书,很多考生都在寻求合适的自考培训机制。同时,考生也会产生疑问。 自考中考生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选择自考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指导对于自考考生来说,最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自考培训机构。但随着自考热情高涨,各类自考培训机构也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市场上。 在这么多机构中,考生到底怎样才能找到真正合适的自考培训机构呢?首先,考生在选择自考培训机构时不要忘记,不能自由付费报名。 请务必检查这个机构是否有相应的资格。 此外,查看学校的地点和负责课程的教师也可以从与机构的交流和理解中了解到。还有一些自考培训机构,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推荐报考热门学校和专业,而小学校往往会推荐报考一些不知名的大学,这样做会节约学校成本,但这样一来,考生就容易受到干扰像卓汇教育一样在与考生的交流过程中充分站在考生的立场上,向考生推荐知名的大学和专家。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 全国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最高考试机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决策工作,简称全国考委。2. 全国考办。国家教育部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作为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该机构同时作为全国考委办公室,负责全国考委的日常工作。简称全国考办。3. 专业委员会。全国考委下设若干个专业委员会和一个考试研究委员会,负责拟订考试标准、质量评估和考试研究工作。其工作由全国考办主管。4. 省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省级考试机构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委员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全国考委的指导下负责本省(区、市)自学考试的管理、组织工作,简称省考委。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地点在广州市中山大道69号。5. 省考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设立自学考试办公室,作为本省(区、市)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该机构同时作为省考委办公室,负责省考委的日常工作,简称省考办。广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设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内(办公地点:广州市中山大道西69号)。6. 地市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市级考试机构为各地区、市、直辖市所辖区的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在各地区、市、直辖市所辖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和省考委指导下负责本地区自学考试的具体实施工作.简称地市考委。地市考委的日常工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自学考试办公室负责。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图是什么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谁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自己是最能打倒自己的人。 谁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自己是最支持自己的恩人。 想成功吗? 请问是想还是一定要成功呢?告诉你,只有一定要成功的人才能成功! 自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是,正规大学还有什么用呢?! 但自考又不是一件很因难的事,如果是,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的人通过了呢?! 首先得让明白: 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对某事感兴趣,而不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 永远也无法成功的。 例如我对音乐很有兴趣,但我天生的歌喉就是这么差劲,我没有认真去改变,我会成为音乐家吗?所以成功是一定要下定决心的。你想自考成功,就要下 定决心啊! 那一个人如何才能成功呢? 我想他必须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清晰化的目标。 例如你想自考,这就是一个目标。 第二,要下定决心在几年内实现你的目标。 第三,要立即行动起来。拖延,懒惰,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第四,要学会检讨你的行动。哪些是对的,坚持下去。哪些是错的,改正过来 第五,你要坚持到底,一直到你成功为止。 最后送给你的一些在日常生活的话,希望你能时时记住它: 送给你几句话: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啊,? 你最想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为了实现你的梦想,你觉得自己应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目前的状况是什么?满意现在的生活吗? 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吧? 当前的所有行动对实现你的梦想有多大的帮助呢? 为了实现你的梦想,你觉得从现在开始,应作出哪些努力呢? 是否有检讨的习惯? 当自己进步时是否有奖励的好习惯? 是否有坚持到底,永不言败的习惯? (所有问题由冼国来先生提供!) 回答这些问题,马上行动.恭喜你,你已成功了一半! 如果你想选择学习班,这就更能容易成功。 成功的人更会与人合作,交流。 选择学习辅导班,就是选择与成功的人合作,交流。 就像你想健康,就得和健康的人在一起一样,你要成功,就要和比你更成功 的人在一起。 那选择哪些学习班呢?当然是要选择正规的了。 记住,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 所以要擦亮你的眼睛,认真选择! 最后, 送给你一句话: 有志者事竟成,自考人生只在拼。 苦心人天不负,成功人生终属你。 看完此文,但愿天下最美好的事情都能发生在你的身上!!!

一、自考是什么概念? 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①.权威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国家考试,国家承认毕业者学历。 ②.开放性。参加考试的人可以不受年龄、性别、已有学历、职业(特殊专业除外)民族、居住区域、身体条件等限制。 ③.灵活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采取单科考试、学分积累的办法,不受学期、学年制度的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考试的课程及课程门数,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安排自己的考试进度。 ④.效益性。对个人讲,参加自学考试相比进入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投入的资金要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接受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自考是不是在大学里学习? 答:“自学考试(长线自考)”的考生不在校学习,全日制自考的在校学习。 三、有没有专业老师的讲课? 答:“自学考试(长线自考)”的主要形式是“自学”没有专业老师的讲课。在校上课的是“全日制自考和通常所说的自学考试(长线自考)”。 “全日制自考”和通常所说的“自学考试(长线自考)”的区别: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又称长线自考或大自考)与定点应用型自学考试(又称短线自考)一样都是国家认可的自学考试办学和组织形式。短线自考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种补充形式,为了解决各地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发挥各高校的潜力为地方经济服务,国家同意各地方自学考试委员会同当地高校联合举办应用型自学考试,由高校组织助学,省自考办组织考试,由主考院校和省自考委联合颁发文凭,其文凭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文凭享受同等待遇。 二者的差别如下: (1).学习形式不同,长线自考主要是考生自学,也可选择助学单位辅助学习;短线自考一般要在经省考委评审通过的高等院校报读相关专业,学习时间地点相对集中。 (2).学籍管理不同,长线自考考生只需在县区自考办报名即取得考籍,短线考生则在报考院校报名后,学籍档案在省教委备案。 (3).考试时间不同,长线自考由省考办在每年的一.四.七.十组织四次考试,可重复报考,无合格时间限制(本科学位申请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短线自考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者可参加补考。 (4).考试及命题方式不同,长线自考由全国考委和省自考委联合出题制卷;短线自考科目设置分为统考课程和校考课程两类,统考课程由自考委组织命题和考试,校考课程由学校命题考试。 (5).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同,长线自考报考费用全省统一;短线自考收费根据主办院校专业设置及开办情况按相关标准进行收费,由于要占用学校教学资源,费用一般比长线要高。 因此,长短线自考在文凭上并无差别,只是部分环节有差异而已。 四、收费和同一在校生一不一样? 答:不同,“自学考试(长线自考)”分为“面向社会开考专业”(比如英语、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和“部门委托开考专业”(比如法律、会计等),前者考试费每门30元左右,后者每门考试费100元左右。全部下来加上教材等费用专科1000以内。本科2000元左右,就可以拿到;全日制自考有学费,按学期交,每学期3000元以上甚至更高。 五、自考要怎么报名? 答:长线自考中的“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一般在当地自考办报名(有的地区开通了网上报名),“部门委托开考专业”一般在委托的部门报名,比如法律(本)就是在当地的司法局报名。全日制自考一般是在高考落榜生中招收,请注意各高校的招生简章。 六、是不是只要报名就能上? 答:长线自考是,报名后自学然后参加考试,通过所有科目就可以申请毕业;全日制自考一般是在高考落榜生中招收,需要提醒的是注意招考院校的招考资格,谨防上当。录取后到校上课(脱产)。参考资料:http://www.yahoosme.com/hnzkzs/2_3.html=======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报考。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 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 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 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 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 创新又城革新或改革。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 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的新角色 简答题 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 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基本内容: 1.定总目标和方针。 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 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 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 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 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 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 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3.及时反馈与跟踪 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5.改善组织结构 6.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 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

问:自学考试命题有哪些组织形式和特点? 答: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自学考试命题有三种形式:① 全国统一命题。即由全国考委直接或指定全国考委命题中心负责组织命题,这是自学考试命题的一种主要形式。② 区域(省际)协作命题。即考试计划、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均相同的课程由一个省(市)考试机构负责组织,有关省(市)派专业教师参加,共同组成课程命题小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命题。除此之外,还有某个省委托另一个省协作命题的形式。③ 省级命题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组织命题。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很多自考生想要查询自考信息和咨询自考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找谁?其实,考生们需要对自考的主管机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自考全国考委自学考试的最高考试机构为全国考委,全称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有以下七点:1.受国家教委委托,负责全国自学考试本、专科招生中全国统考的命题、评卷、成绩统计分析与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并指导各省的试卷运送、考场安排、维护考场秩序和保密工作。2.参与自考有关的政策和规定的拟定工作;参与研究有关教育考试工作的改革。3.受国家教委委托,在对成人高校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的工作中,承担考场测评工作。4.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和管理的社会助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5.开展面向社会的考试服务。6.开展自学考试的科学研究;培训考试业务工作人员。二、自考省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省级考试机构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委员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全国考委的指导下负责本省(区、市)自学考试的管理、组织工作,简称省考委。三、自考市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市级考试机构为各地区、市、直辖市所辖区的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在各地区、市、直辖市所辖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和省考委指导下负责本地区自学考试的具体实施工作,简称地市考委。四、自考主考院校自考主考学校,是由省考委遴选专业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参与制订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考试大纲,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副署,办理省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而考生们如果在自考上存在问题,基本上找得比较多的是当地的省教育考试院、当地的自考办,以及自己报考的目标院校。所以,考生们对自考的主管机构是不是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哟~

各地域 的自学考试是各地的自考办组织的,每年的考试由自考办组织,自考的准考证、毕业事宜等都是由各地的自考办组织的。10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意思

问:自学考试命题有哪些组织形式和特点? 答: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自学考试命题有三种形式:① 全国统一命题。即由全国考委直接或指定全国考委命题中心负责组织命题,这是自学考试命题的一种主要形式。② 区域(省际)协作命题。即考试计划、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均相同的课程由一个省(市)考试机构负责组织,有关省(市)派专业教师参加,共同组成课程命题小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命题。除此之外,还有某个省委托另一个省协作命题的形式。③ 省级命题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组织命题。

自考05067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讨论了通过分析项目管理的成功案例,以改善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的定义、组织结构、计划、监控和控制以及结项报告。此外,本文还讨论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力。一、自考05067项目管理案例分析1、项目管理的定义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旨在通过有效地组织、指导、控制和协调资源实现特定目标。它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其目标是实现一定的预定目标,以满足客户的要求。2、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组织结构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项目。组织结构指的是项目组成员的角色、职责和权力,以及组织之间的关系。3、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指按照预定的时间安排,实现项目目标的一套完整的安排。它涉及到项目的实施计划、财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和质量计划。4、项目监控和控制项目监控和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时监测项目进展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它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活动,是实现项目成功的关键。5、结项报告结项报告是指项目完成后,为了评估项目的成功程度,把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总结起来,并作出评价的报告。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项目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有效地控制项目的目标、资源、时间和成本,同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管理不仅能够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还能够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项目运行,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三、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关键是掌握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研讨会和文档审查等方式,来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力。此外,组织还可以采用项目管理软件,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结论:本文通过对自考05067项目管理案例的分析,讨论了项目管理的定义、组织结构、计划、监控和控制以及结项报告,并讨论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力。总的来说,项目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工具,组织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力,以实现更好的项目运行。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 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 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 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 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 创新又城革新或改革。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 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的新角色 简答题 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 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基本内容: 1.定总目标和方针。 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 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 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 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 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 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 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3.及时反馈与跟踪 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5.改善组织结构 6.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 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指

1.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2.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感到缺乏什么东西有不足之感,又是期望得到什么东西有求足之感的两种状态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3.旅游偏爱旅游偏爱是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取决于人们对该旅游目标所持态度的稳定性和对该旅游目标所拥有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多少。4.组织组织是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5.旅游目标是人的旅游需要的一种期待,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6.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已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它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7.参照群体是指一个人在其思想、态度和信仰形成时能给他以影响的群体。8.服务时机是指服务人员为旅客提供服务的"火候"与"机会"。9.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建立起来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规定着群体对其成员的行为可以接受和不能容忍的范围,提示其成员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10.知觉的相似原则知觉的相似原则是指多种物体在形状与性质上具有相似特征时,人们在知觉上有将其归类的倾向。11.学习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12.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 务行为和旅游企业管理行为。13.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作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14.旅游目标 旅游目标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目标的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15.挫折 挫折是个体由于目标无法实现,动机或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16.“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认为:“社会人”对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的重视,高过对物质利益的需要。所以管理中要重视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提倡集体奖励等措施。17.旅游诱因 所谓诱因,是泛指导致某种事情发生的原因。从旅游者角度看,诱因是指旅游者所追求的对象——精神的、物质的享受。从旅游业角度看,诱因是旅游者所追求的对象蕴含在旅游业为旅游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东西。 18.刻板印象 指的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19.旅游消费态度 是指人们针对某一特定旅游活动的对象,用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连续地表现出来的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20.群体冲突 是指处在某一企业中的人们,由于相互的交往,在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常会因这样或那样一些原因,发生分歧、争论、冲突和对抗。 21.组织结构 是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22.首因效应即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第一次接触某种事物时所形成的印象,以及这种印象对以后进一步认识该事物所产生的积极的和消的作用。23.晕轮效应是指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就象月晕一样,由于光环的虚幻作用,使人看不清其真实面貌,又叫做光环效应。24.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和印象。25.旅游偏爱 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行为倾向,旅游偏爱建立在旅游者极端肯定态度的基础上。26.角色规范所谓角色规范,就是指个体在取得其角色的身份和位置后,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实施其角色行为,而角色行为又有既定的社会标准,这种符合角色身份和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被称为角色规范。27.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就是家庭的发展过程,指一个家庭从诞生开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直至最后消亡的过程。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实际上是人们年龄的变化,因此家庭生命周期通常依据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老年阶段。28.旅游投诉旅游投诉是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供给表示不满的行为方式,一般包括口头投诉和书面投诉的两种类型29.售后服务旅游企业的售后服务是指旅游活动结束后 企业同旅游者保持着经常性联系 向旅游者继续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售后服务方式:1)建立宾客档案2 )主动登门访问3 )寄送意见征询单4)赠送企业内刊与小礼物5)定期拜访忠实客户6)此外对一些vip 可以采用写亲笔信 寄生日贺卡祝贺信 等方式进行售后服务.30.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31.旅游知觉的概念旅游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境或旅游刺激物在人脑中的整体反映。32.旅游者的态度及定义态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心理倾向,它将客观事物分为不同类型并对每个类型采取特定的反应方式旅游态度是旅游者对旅游活动较为稳定的看法与评价。33.认识过程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是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34.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35.能力旅游消费者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36.性格是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它是一个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37.行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38.心理风险是指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自尊心或改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问题。39.客我交往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同旅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情意,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40.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41.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自觉努力的一种心理过程。42.群体压力是指群体规范对其成员所具有的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会使个体成员在心理上很难违抗,从而产生一种不安,紧张,孤独,恐惧的心理状态。43.群体的内聚力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及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它含有向心力和内部团结的双重意义。是增强群体实现群体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44.强制既不合作而又非常武断。45.回避合作与武断程度都很低,对一切缺少兴趣。46.妥协两个维度都取中间状态,是一种权宜的解决方法。47.克制合作程度高而武断程度低,又牺牲自己利益去满足他人利益的精神.48.解决问题双方通过坦率,真诚的交谈,决定共享资源。1.访谈调查法通过面对面与调查对象进行交谈,手机口头资料。它具有直接性,灵活性,适应性,回答率高,效度高等特点。2.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总结,改造,创新而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在社会知觉的试验研究中提出的。该理论是关于人的某种行为与其动机,目的和价值取向等属性之间逻辑结合的理论。4.人格特质5.客我交往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同游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意愿,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6.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7.什么是旅游消费者的认识过程?它是旅客获得旅游世界各种知识,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旅客购买行为形成的前提,也是他们其他消费心理活动的基础;它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的活动完成的。8.什么叫做旅游目的地的知觉?它是指人们在前往某一旅游目的地之前对该地的知觉,包括亲眼所见并身临其境的知觉;它可以影响人们对目的地的选择。9..在作出旅游决策时,旅游者常见的消除风险的方法有哪三种?主要方法:(1)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2)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3)获取更多的信息。(4)各要点的简要表述。10.埃里克?伯恩认为人格由哪三种自我状态组成?简述其各自对应的行为模式。三种自我状态和相应的行为模式:(1)父母自我状态。对应的行为模式一为命令式,即严父般行为:二为慈爱式,即慈母般的行为。(2)成人自我状态。对应的行为模式为成人行为模式。(3)儿童自我状态。对应的行为模式一为自然式,即无拘无束的行为,或天真烂漫、任性的行为;二为顺从式,即为一种拘谨的行为。11.根据服务心理的原理,服务人员可以如何寻找和发现服务时机?几方面着手:(1)掌握宾客特点,并留心观察他们当时的体态表情。(2)注意分析宾客的交谈言语或自言自语。(3)正确辩别宾客的职业身份。(4)注意宾客所处的场所。(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12.根据旅游业的特点,职业心理对旅游服务人员交际能力的要求有哪些方面?(1)应重视给宾客的第一印象。(2)要有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3)要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应变能力。(4)要有对客人的招徕能力。(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13.改革中的心理障碍有哪几种?(1)心理惰性。(2)心理承受力。(3)心理适宜力。(4)观念崇拜。(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14.联系具体事例,说明要想改变人们对某一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的态度,通常有哪些方法?(1)提供旅游产品形象。(2)改变知觉。(3)引导参加旅游活动。(4)输送新的知识和信息。(5)激发潜在动机。(6)各要点的简要表述。(7)联系实际分析论述。15.论述企业管理中应该如何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并说明理由。积极作用和相关原因:(1)了解情况,吸纳信息,以优化管理。因为非正式群体成员互相接触频繁、沟通渠道畅通。(2)融洽人际关系,提高士气。因为成员间互相依赖、关系融洽。(3)互相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因为成员间步调一致、便于协调。(4)与“非正式群体”的带头人合作,提高管理的效率。“非正式群体”的带头人影响较大,有一定的威信。16.刻板印象;指的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17.旅游消费态度;是指人们针对某一特定旅游活动的对象,用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连续地表现出来的旅游消费心理倾向。18.群体冲突;是指处在某一企业中的人们,由于相互的交往,在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常会因这样或那样一些原因,发生分歧、争论、冲突和对抗。19.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20..罗伯特?麦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哪几种?(1)身体健康的动机 (2)文化的动机 (3)交际的动机 (4)地位与声望的动机2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要求有哪些?(1)旅途要快 (2)游览要慢 (3)一切活动要准时22.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常见的消除风险的办法有哪些?(1)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 (2)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 (3)获取更多的信息23.如何提高服务语言的表达效果?(1)运用动作的力量 (2)发挥表情的作用 (3)注意说话技巧 (4)讲究说话艺术 24.旅游职业对服务人员情感的要求有哪些?(1)要有良好的情感倾向性 (2)要有深厚的情感 (3)要有稳定而持久的情感 (4)要有较高的情感效能25.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服务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1)明确的角色意识 (2)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辩别力 (3)出色的表现能力 (4)较强的感染力26.试述作为旅游企业的领导,在用人方面必须遵循哪些原则?(1)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2)责权分明,用人不疑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简述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和任务:旅游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又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是把这两者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1)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2)旅游服务心理和行为3)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2.有时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后会有疑虑,被称为"购买后的失调"。这种失调有可能出于哪两个原因?(1)一是决策时由于可供选择的信息太多,鉴于个人经验、价值观和知觉水平所限,以及被选对象又是处于动态中,因此很难作出一个理想的抉择。而且在决定后,又有可能发现更为理想、更为满意的购买对象。(2)在决定后,也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如消费者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朋友或熟人的评论、其他信息的闯入、旅游产品的突然变化等等。3.根据服务心理学原理,说明下列服务言语的不妥之处(可综合说明,也可分句说明),并分别改为符合规范的服务用语: i)现在不是时候。 ii)这不关我的事。 iii) 这里不是问讯处。这些言语的共同问题是:(1)没有用礼貌用语。 (2)直接而唐突地对待或拒绝客人。 (3)没有为客人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4)可分别改为:4.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1)群体的领导方式。(2)群体的社会地位。(3)群体的沟通方式。(4)群体的外部影响。(5)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5.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力主要有哪几种?内在基本动力: (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2)组织结构的改变。 (3)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改变。6.联系实际,分析旅游企业中客人的投诉心理,并说明处理客人投诉的一般对策。客人投诉时的心理一般可以用下列三方面来概括: (1)求尊重的心理。 (2)求发泄的心理。 (3)求补偿的心理。 (4)联系实际分析论述。处理投诉的一般对策: (1)耐心倾听,弄清真相。(2)以诚恳的态度向客人道歉。 (3)区别不同情况,作出恰当的处理。 (4)联系实际分析论述。7.试分别论述"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三种人性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思想。(1)"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最大利益,尤其是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最有效管理手段是奖惩。(2)"社会人"假设:认为人对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的重视,高过对物质利益的需要。所以管理要重视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提倡集体奖励等。(3)"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自我实现的人"重视人的价值、尊严和发展。所以管理者要创造条件发挥职工的潜能,提倡参与决策或管理。(4)各要点的分析论述。8.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是什么?(1)消费心理是旅游消费者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旅游消费心理的源泉(3)旅游实践活动是旅游消费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4)旅游消费心理的自觉能动性(5)旅游消费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9.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旅游消费者常常会感知到风险?(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酬偿不清楚 (3)购买经验缺乏(4)积极和消极的后果 (5)群体伙伴的影响 (6)旅游产品推销员的影响10.改变旅游消费态度的方法通常有哪几种?(1)提高旅游产品形象(2)改变知觉(3)引导参加旅游活动(4)输送新的知识和信息(5)激发潜在动机11.客我交往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不稳定性(2)个体与群体的兼顾性(3)有利性(4)主观性12.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1)耐心倾听,弄清真相(2)以诚恳的态度向客人道歉(3)区别不同情况,作出恰当处理13.试举例说明如何确立良好的服务态度?(1)自我尊重(2)自我提高(3)完善服务行为(4)改善服务环境 (5)举例论述14.试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疏导员工情绪,从而优化改革的社会心理?(1)克服心理惰性(2)提高心理随受力(3)提高心理适应性(4)观念更新(5)具体论述15.在作出旅游决策时,旅游者常见的消除风险的方法有哪三种? 1.主要方法: (1)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 (2)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 (3)获取更多的信息。 (4)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16.埃里克·伯恩认为人格由哪三种自我状态组成?简述其各自对应的行为模式。三种自我状态和相应的行为模式: (1)父母自我状态。 对应的行为模式一为命令式,即严父般行为:二为慈爱式,即慈母般的行为。 (2)成人自我状态。 对应的行为模式为成人行为模式。 (3)儿童自我状态。 对应的行为模式一为自然式,即无拘无束的行为,或天真烂漫、任性的行为;二为顺从式,即为一种拘谨的行为。17.根据服务心理的原理,服务人员可以如何寻找和发现服务时机? 几方面着手: (1)掌握宾客特点,并留心观察他们当时的体态表情。 (2)注意分析宾客的交谈言语或自言自语。 (3)正确辩别宾客的职业身份。 (4)注意宾客所处的场所。 (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18.根据旅游业的特点,职业心理对旅游服务人员交际能力的要求有哪些方面? (1)应重视给宾客的第一印象。 (2)要有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3)要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应变能力。 (4)要有对客人的招徕能力。 (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19.改革中的心理障碍有哪几种? 4个方面的障碍: (1)心理惰性。 (2)心理承受力。 (3)心理适宜力。 (4)观念崇拜。 (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20.联系具体事例,说明要想改变人们对某一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的态度,通常有哪些方法? (1)提供旅游产品形象。 (2)改变知觉。 (3)引导参加旅游活动。 (4)输送新的知识和信息。 (5)激发潜在动机。 (6)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7)联系实际分析论述。 21.论述企业管理中应该如何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并说明理由。积极作用和相关原因:

你可以看一下育路网!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图是什么
  •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
  •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意思
  • 自学考试的组织结构是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