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马哲试题

自学考试马哲试题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马哲试题

自考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通关秘籍在自考公共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专科考生的必考科目。十月的考试即将来临,在此我把通过考试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尤其要注意考试最后阶段的复习要点和考场中的技巧。希望我的经验能对考友们有所帮助,备战十月的考试。 哲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学习哲学时就应考虑到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以下两方面是考友在学习和应考时应注意的问题。 摸规律,找共性——对哲学进行整体把握 许多人认为应考学习就是“死记硬背”,而哲学课却是需要进行总体的、宏观地把握,要做到这点,以下四点认识必不可少。 第一,哲学分为两大部分和五小块内容。 两大部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五小块指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辩证法(三大规律,五大范畴),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阶级,国家,社会革命,社会意识),群众史观(群众和个人)。各部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唯物论部分侧重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而辩证法部分则侧重说明事物(物质或精神)是矛盾的、运动的、联系的、整体的、全面的。搞清楚这些,在回答论述题时就不会偏离题目的基本方向。 第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全部哲学的核心,无处不体现。 对任何哲学问题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解是学习时必须掌握的,它体现在哲学教科书中所有的问题上。比如:关于运动,一是强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唯物论),二是强调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辩证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一是强调只有客观的实践是唯一标准(唯物论),二是强调实践检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标准法)。关于矛盾,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也同样如此,一是强调其客观性或客观普遍性(唯物论);二是强调其多样性和复杂性 (辩证法)。搞清楚哲学问题的唯物辩证原则,对学习哲学和解答试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由于哲学是事物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最一般本质的最高概括和反映,所以, 在哲学中,有几类关系模式应当掌握。这几类模式是: 1.对立统一模式。在理解和回答两个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辩证关系或对立统一关系时,一般都可套用这一模式。对立统一模式的基本点实质上就是六个字:对立,依存,转化。诸如辩证法五对范畴,有限和无限,一般和个别,肯定与否定,相对性与绝对性,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以及稳定与发展,民主与法制等几十个问题,均可套用这一模式来进行记忆和答题。当然必须说明,这个模式只是一般性的,有的问题则带有其特殊性,回答时应予注意。比如,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既对立,又依存和相互转化。独特之处在于二者还具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重关系。 2.相互作用(或叫决定反作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实践与认识,国体与政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几十个问题的记忆与答题。这一模式的基本点实质就是五个字:决定,反作用。比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不能表示为辩证关系,只能用相互作用模式来理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至于决定什么,反作用具体又如何回答、如何细分?如果考试时能够记住该题的答案则按要求来回答,如果一时想不起标准答案,则可考虑:决定产生,存在性质,发展方向和规律等,反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等内容。 3.联系区别模式。这种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它的固定性、规律性要差一些,我们在此也将其作为一种模式来看待。它的基本点实质上就四个字:区别,联系。这一模式也可运用在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法律与道德,哲学与具体科学,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关系等几十种问题的记忆与答题上。同前一个问题一样,当答题时忘记了要点,不妨考虑一下区别与联系是否可以从这些方面找出来:产生,存在性质,发展方向和途径, 发挥作用的方法和特点等等。 应当说明的是,哲学中除了一大批问题可以分别(或混合)套用上述几种模式以外,还有许多问题具有特殊性,即就事论事,这就无规律可循了,只能靠平时的学习,理解和记忆。 第四,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基本矛盾十分重要,它是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一个关键。 它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从前向后是依次递进式的决定关系,由后向前则是依次的反作用关系,不论是决定关系还是反作用关系。都是依次的,不可越级。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这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十分重要,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寻到答题的思路。 比如,进行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进行政治体制等的改革问题,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再如,讲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时,可以说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进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时,因它属于上层建筑,所以从逐级反作用考虑即可,即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巩固、完善和发展,进而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总之,在学习时搞清楚社会基本矛盾各对矛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样在考试时就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答题的思路和答案了。 抓要点,记重点——复习应试注意事项 先来谈谈抓要点问题。从哲学自学考试答题的评分标准来看,哲学中各类题目的答题要点和注意事项是: 1.选择题: 选择题答题一定要按要求每题必答,不要空题。 2.简答题: 对简答题来说,一般情况如果题目中涉及到了哲学概念,那么就需要解释这个(或这些)概念。然后是答要点,把该题应有的几个要点答出就可以了,如果能说明一下这些要点也不错。最后,还要看一看该题目的要求中是否有必要批判一下错误观点,如果需要就应当批判一下,批判的方法就是指出它们是错误的就可以了。 3.论述题: 一般来说,哲学的论述题统统是要求考生用A与B之间的关系原理来分析说明某个实际问题。 原理常常是成对概念,比如,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领袖与群众的关系等来说明某个现实问题。这时,答题的步骤和注意的事项是: 第一步,答A和B之间的关系原理。如果能答出A和B的概念当然更好,但通常不作此要求。 第二步,说一句A与B的相互关系原理是题目中需要论述的现象问题的哲学基础(或理论依据)。比如,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国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方针的哲学依据。说这句话就可以,不用再加解释。 第三步,具体展开,联系实际加以论述。在这里,不少考生觉得无话可说,其实,至少以下三个方面是可以考虑加以论述的。首先可以说明A重要, 其次可以说明B也重要。分别谈完现实中两个方面以后,最后说一下只重视A或只重视B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态度是既要A也要B。这样一来,只要在每一步骤中加以说明一下,就可以说明问题了。第四步,说一下实践证明,题目中让论述的现实问题是重要的、正确的或者有意义的等。比如,实践证明,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是正确的。 由于哲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题目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于自学考试来说,关键是对自考中的答题要求有了了解后,再从总体上把握一般性哲学问题。比如下面两道论述题的答题思路是有差别的:第一题,根据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性;第二题,根据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性。这两个题的理论部分一样,但联系实际方法则有不同侧重点。第一题要求说明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性,即这一理论来自实践, 主要应说明实践决定认识;而第二题既然要求说明这个理论有什么作用,即反作用,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所以应侧重说明理论反作用于实践。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巧记忆 记忆是有规律的,也是讲究方法和窍门的。 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遵循记忆规律,介绍一些便于操作的有针对性、实用的记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窍门。 (一)自写“教案”法 此法是解决自学者面对厚厚的哲学教材无从下手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自学者给自己当老师,可以按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根据指定的哲学教材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分析为基本框架,像老师授课教案那样写出自己的“教案”,然后,回过头来学习这个“教案”,自己给自己“讲课”。例如,在学习“真理”这个概念时,可写“教案”如下:1.定义: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2.理解①真理是一种正确反映,它属于意识的范畴,不是客观实在。②真理的物质承担者是人的头脑,不是别的。③真理的内容来源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3.举例和应用例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例2,中专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是真理,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某一学科或领域中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自写“教案”记忆法的意义有两点:一是便于自己学习;二是促 进自己学习。写“教案”的过程,也是人们最全面、最深刻、最扎实地学习的过程,它对自学者理解并记忆哲学内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手脑口并用”法 所谓“手脑口并用”,就是边用脑子记,边用手写,边用口念,三者齐动来记忆。“手脑口并用”记忆法不仅使记忆扎实牢固,而且由于平时手写口念数遍,答题时便“顺路”了,能收到快而准确的效果,更能避免错别字。 (三)“联系”法 所谓“联系”记忆法,就是联系人们所熟悉的人或事来记忆有关哲学内容。例如,可以这样记忆划分阶级的标准:土地改革时,在农村划分成分,不是看其政治立场,也不是看其人际关系,而是看其对土地等生产资料占有的状况如何,以此便可记住了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标 准而不是其它。再如,可以这样记忆马克思的诞 辰日“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把资本主义打得呜呜哭”(1818年5月5日)。大家可以根据自身 的情况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联系”记忆法既使 我们比较容易地记住了有关哲学内容,更使我们在寻找“联系”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编“顺口溜”法 法就是把一些哲学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来记忆。如可这样记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现象是,物质和意识,物质为第一, 意识居于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虽多样,本质是统一,统一于什么?回答 是物质”。将哲学内容编成“顺口溜”,我们既看重其结果——使我们的记忆便捷,更看重其过程——苦思冥想编写“顺口溜”的过程,便是学习过程。 (五)“删繁就简三春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法 首先,要牢记每一个题的开头部分,这对记忆全题至关重要。许多人在考试答题时只要知道了开头,全题也就知道了。牢记开头可有效地避免出现平时都背下来了,但考试时不知答哪个题的现象。其次,“删繁就简”强化记忆要点和关键词,以此带动整个题的记忆。例如,“主次矛盾的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问题,可这样区别记忆:前着讲的是在众多矛盾中,一个矛盾为主,其余矛盾为次;而后者讲的是一个矛盾中有两个方面,一个为主要方面,另一个为次要方面。记住了这些关键词,两个关系便可分别地、清楚地记住了。另外,为了防止混淆, 可在平时建立卡片,在上面记几个关键词或要点,其余内容用省略号即可,如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正确反映”,这就像“三春树”一样重点突出,像“二月花”一样引入注目。 (六)实际训练法 自觉地、主动地把所学哲学内容用于现实生活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例如,“1995年冬季我国农村集中精力大搞 农田基本建设”可以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加以解释;又如,“在我国现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用质量互变规律来解释:再如,“在工作、学习中常原理来解释,等等。实际训练记忆法有利于锻炼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哲学水平。这种方法也是我们直接记忆哲学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应试技巧 考试要过关,毕竟是体现在那张试卷上,下面我就结合一份实际的考试卷子谈谈马哲的过关要领。限于篇幅,只节选部分试题。点拨(1)是对考生总复习的要求,点拨(2)是假如考生在考场上对某些题目是似而非时的补救技巧。 一 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点拨(1)本题是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要把握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和它们的关系。点拨(2):按常识,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是先认识它是什么,因此,在认识世界时也一样,所以,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案是(B)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全面认识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点拨(1):本题要求掌握什么是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什么是意识等知识点。(2):这个题的关键在全面上,所有选项看上去都有点对,但和题意最相关的是A.答案是(A) 3.“从身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的手。”“只有在有机体一部分的手才是真的手”。这两句话里所包含的哲学观点() A.整体由部分组成的观点 B.部分不能离开整体的观点 C.部分反作用于整体的观点 D.整体是各个部分组成的观点 点拨(1):要弄清教材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2):这个问题在文字上是很容易理解的,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本来的地位。这里容易引起混淆的是A和D,他们的区别是部分(没有说全部的部分)之和并不是整体,而且它们和题意无关。这里的答案(B) 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认识的真理性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D.指出物质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存在 点拨(1):要知道什么是不可知论?它的观点有哪些? (2)可以采用反例论证法知道B\C\D和题意没有必然的联系。答案:(A) 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点拨(1):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概念、构成和关系(2):既然是经济基础,肯定不是单一的生产力或是单一的生产关系,于是ACD可以排除。答案是(B) 6.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A.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B.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C.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点拨(1):要搞清楚人的本质和与社会的关系,还要掌握人的价值的表现形式。(2):这里A与C是完全一样的,单选题里肯定排除,D和题意无关。答案是(B) 单选题的考场经验是,对于马哲,可以在是似而非的题目时运用排除法、反例法和常识法来提高选择的正确率。但是在总复习时,就不要一味用技巧完成习题,这样就舍本求末啦。 二 多选题: 1.下列各项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哲学的态度的有()。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否定,积极继承 C.认清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根源,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点拨(1):这个题目是辩证法里的否定观的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如何去否定,什么是正确的否定观。 (2):马哲是反对否定一切的,因此A不能选,也是反对抹零两可的态度的,因此B不能选。因而答案是(C\D) 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点拨(1):这是个概念关系型题目,要把握实践和认识的概念及其关系和特征(2):用反证法你可以知道本题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的,因此答案是(A.B.C.D.E) 3.下列各项是属于社会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产品的分配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E.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点拨(1):这是生产关系及其构成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掌握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和关系。(2):可以用联系法来选出答案。A与生产无关,不选。B与生产有关,选;C与生产有关,选;D与生产有关,选;E与生产无关,不选;因此答案是(B.C.D)。在复习中如果遇到错误,应该按点拨(1)进行复习,弥补知识体系的漏洞。在考场如果遇到不能决断的多选题,你可以用(2)的技巧来提高选择正确率。 三 简答题: 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点拨(1):两个“四句”要诀要记牢。(2):你用平时惯用的口号去答也行,比如:要相信群众,要依靠群众之类。宁多勿缺。 四 论述题: 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说明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 点拨(1):这是个概念关系型题目,要掌握相应的概念和关系,再把这些概念和关系套用到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上去。要得出结论。(2):如果你记不起这些知识点,可以用语文的方法来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再找出关系,也要套用到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上去。这样,起码不会得零分。 我希望大家在总复习时,用点拨(1)的方法,将你们知识体系上的漏洞补好。点拨(2)是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采用的,只是些过关的小窍门,不是什么必然得分的法宝。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要求及要点辅导讲义学习要求:熟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多做、重复做各种练习。 警告:本要点是为同学复习方便而列,并非要点的全部内容,复习时务必理解要点中的全部内容。不能只知是什么,而是要知为什么。 第一部分 绪论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它是任何哲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可知和不可知的标准,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础,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3、唯物主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抛弃了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4、唯心主义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观精神、感觉意志派生世界)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理、理念、绝对观念派生世界)。 5、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6、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产生有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自然科学基础(主要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第一次把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并与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一次科学地把理论和无产阶级实践统一起来,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和取消哲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8、哲学的党性原则:全部哲学都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第二部分 唯物论 1、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古代朴素唯物论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土水火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同唯心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做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同形而上学划清了界限。哲学的物质和具体科学的物质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试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 作者:网 友 文章来源:网友 点击数:6625 更新时间:2019-5-18 17:20:56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假如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假如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假如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假如顺利也罢,假如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更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年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假如想在“台上”风光十分钟,还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 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更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际操作与认识的关系 实际操作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际操作,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高数”最主要的是锻炼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先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题意,然后考虑属于哪些知识点,找出关键问题,再搜索一下大脑中有几种方案可以解题,判断一下那种方案最简便,之后便是具体解题过程,最后再检查一下就ok了。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说话办事的逻辑性、条理性。 而像“管理学”,虽然我们不是高层管理者,却仍处在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知道如何“管理”也就知道了如何“被管理”,比如管理学中有个“例外原则“:即领导一般只抓最好的和最差的,所以你要想拥有更多机会,就要努力做的最好。 另外,也许一些科目没有明显的作用,或是目前没有作用,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却告诉我们:既然学了就应该努力掌握。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学而有用”的思想,相信“艺多不压身”,而且要想办法多应用,在应用中你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应用中学东西也比较快。 八、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必然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哪怕是假象也只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必然能够了解它的部分内心活动。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或是了解一个人时,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现象,因此与一个人交往要注意别过分相信“第一印象”,那只是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下给你留下的某个印象。 我们在工作时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辛苦工作了大半天,刚闭会儿眼睛,领导偏偏这时候来找你了,俗话说“不打馋的、不打懒的、只打不长眼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做些表面文章哪?领导同事在眼前时多干活,桌子上什么时候都摆一大堆文件。我认为工作的确需要别人认可,但没必要太刻意,你只要平和心态、干净利索的把手头的活干好,别人也会通过你表现出来的多种现象了解你的本质的。 九、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事物之间便可能存在相同的矛盾,也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矛盾,这便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事物的不同特点、人的不同个性。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个性”,因为我们受“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响较深,不太鼓励个性的张扬。实际上,我认为有“个性”到也不一定非穿奇装异服,或是处处不屑与人相同,他更反映在你与他人相同之处的特殊上,比如对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由自己独特的创意,特别是“创造力”最能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十、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明白了这个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有用武之地的“英雄”们,在放电的同时别忘充电;没机会放电的同志们更应该抓紧机会充电。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我们发展的黄金时间,或者说为我们以后发展打牢基础的黄金时间就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几年。 年轻朋友们,让我们向着远方的理想,拚搏奋斗吧,世界是属于我们的!

一、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二、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三、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首先必须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志和能力,这是个基础或者是根本。离开了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这个国家、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只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二、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应当吸收人类发展的先进的文明成果,来充实互补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否则自高自大、闭关锁国,同样是没有希望的。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开放,才是正确的选择。

马哲自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法国启蒙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 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运动变化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 )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1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1.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1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5.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生活 D.信息交流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 B.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 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保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外来势力侵犯 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 C.它继承了人类的先进文化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22.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国家政权的不同性质 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社会形态的发展( ) A.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 B.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不受人的自觉活动的影响 D.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动力 26.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 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 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的个人在历的重大作用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们的思想动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D.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8.下列关于人性的看法,属于正确观点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初,性本恶 C.人性无善无恶 D.人性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29.在价值关系中,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主客体关系的中介 D.只能是价值客体 30.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个人是什么样的,主要取决于( ) A.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B.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C.他们的个人意志 D.他们的天赋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E.科学主义 32.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时间和空间( )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不可分割的 E.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3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 B.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 C.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E.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36.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文学艺术等知识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E.准备性因素 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下列各项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有 (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自由职业人员 E.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3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 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E.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 A.人的本质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D.人的本质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不是超阶级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7分) 42.简要说明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7分) 43.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6分) 44.简述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2分) 46.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12分) 47.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 A、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 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E、绝对观念

马哲自学考试题

参考答案:(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参考资料:2001年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有用。

自考万题库VIP是一款全新的考试题库软件,主要是为用户带来了教育部自学考试全部题库,自考历年真题及自学考试模拟题一题不落,可以在这里轻松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题目,让学习也变得更加简单了。

VIP一对一精品助教,真人客服实时在线,全天候解决用户问题,自考万题库已上线,《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毛概》《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经济学》《经济法概论》《人力》《法律》《汉语言》《行政》《工商》等科目。覆盖了考试大纲内全部考点及名师试题解析讲解。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根据本季开考的科目选报一下应考科目,到自考书店买一单科教材,也要买些习题资料,因那里的题型与考题接近。

将教材认真通读,根据课后的提示进行学习,同时也应该购买一些,习题资料,这类资料里的题型与考题很接近,有时还会有原题出现的。

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记,这样才会事伴功倍,自考学历是一个意志力与耐力相结合的学历,是考验一个人的坚韧性的试金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考

自学考试马哲真题

2009年4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单项选择题第1题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正确答案: B

校名师权威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课程代码:00001 0000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维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理论体系的诞生 D.绝对真理的体现 2.一切唯物论坚持的观点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 B.心外无物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4.一元论哲学认为(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运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5.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否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 A.存在 B.精神 C.实物 D.物质 7.思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 ) A.是否理论化、系统化 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 C.是否得到一定的传播 D.是否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 8.“机器思维”的实质是( ) A.用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人脑思维 B.人所给予的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C.人的思维的独立实现 D.人的精神活动的物化表现 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减 B.事物场所的变更 C.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周而复始的循环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D.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观点 11.假象是指( ) A.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主观想象的现象 D.表露于外的现象 12.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 ) A.客观性和主观性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13.质与属性的统一性在于( ) A.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B.质和属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质和属性是直接同一的 D.质是由属性所决定的 1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程度和规模 15.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的统一 16.对待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A.全盘接受 B.全盘否定 C.批判为主继承为辅 D.批判地继承 17.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直线性 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而否认了特殊性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而否认了间断性 18.感觉、知觉、表象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9.“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实际经验高于书本知识 B.实际经验是可靠的 C.实践出真知 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20.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B.从真理中不断排除谬误的过程 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21.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历史性 C.实践具有主观性 D.实践具有能动性 2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3.恩格斯所讲的“两种生产”是指( ) A.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 B.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资料的生产 C.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D.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 24.在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 A.自然环境 B.生产资料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 2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 ) A.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决定经济基础的变更 C.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D.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前进 26.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阶级斗争( ) A.已不再存在 B.已不是主要矛盾但在一定范围还会长期存在 C.只存在于人民内部 D.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激化 27.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A.无产阶级革命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党的教育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8.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是( ) A.仅仅是唯物史观的观点 B.唯心史观的观点 C.历史二元论的观点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29.人生观是人们对(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 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社会某一问题的具体看法 D.人的思维方式的看法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A.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客观必然性制约 C.摆脱必然性的束缚获得自由 D.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辩证法 C.近代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 A.时乎时乎不再来 B.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E.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 ) A.理 B.绝对观念 C.感觉 D.心 E.上帝 4.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 A.共性大于个性 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个性中包含了共性 D.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E.共性是个性的总和 5.正确地把握度才能( ) A.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C.提出指导实践的科学准则 D.在实践活动中避免“过”与“不及” E.避免犯“左”和右的错误 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 ) 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人的认识的相对性和不可靠性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7.生产工具是( ) A.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C.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D.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E.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要素 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A.是非对抗性的 B.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C.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D.能够通过改革不断加以解决的 E.不断削弱直至最终消失的 9.社会心理是( )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以理性形式为特征 C.主要表现为个人意识 D.对社会存在的不系统的、自发的反映 E.具体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等 10.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在于( ) A.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消灭了私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D.消灭了“三大差别”,使人们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E.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2题每题7分,3、4题每题6分,共26分) 1.实践及其特点是什么 2.两点论和一点论、重点论和均衡论的区别是什么 3.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4.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在第1、2、3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3题无效。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原理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3.试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01 0000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B 3.D 4.D 5.B 6.C 7.B 8.B 9.C 10.A 11.B 12.D 13.A 14.B 15.C 16.D 17.A 18.C 19.C 20.A 21.B 22.D 23.C 24.B 25.A 26.B 27.D 28.D 29.B 30.D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D E 2.A B C D E 3.C D 4.B C D 5.A B C D E 6.A C D E 7.A B C E 8.A B C D 9.A D E 10.A B C D E 三、简答题(第1、2小题每题7分,3、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1.(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是客观的活动,具有客观性。 (3)实践是能动的活动,具有能动性。 (4)实践是社会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2.(1)两点论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一点论就是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一个方面而看不到另一个方面。 (2)重点论就是要突出重点,在看到两个方面的时候,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均衡论就是不分主次,把两个方面等量齐观。 (3)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形而上学观点。 3.(1)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指出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二,它指出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第三,它指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只有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对社会进行精确的研究,才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4.(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3)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因而不存在普遍共同的人的本质。 (4)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 (5)抽象地谈论人的本质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 四、论述题(三题任选两题,每题12分,共24分) 1.(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们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有着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统一的,表现在: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3)这一原理的意义从理论上说,要反对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两种错误观点,即唯理论和经验论,从实践上说要防止和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相适应是基本的。 (3)但是,在某些环节、方面还有不适应的情况,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加以解决的,不相适应的方面是非基本的。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5)四项基本原则分别属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由于它们基本上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才能加快发展生产力,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1)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2)内容和形式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统一。其统一表现在:第一,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第二,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第三,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内容的发展,适时地改变旧的形式,如依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与之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同时,要保持那些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形式的相对稳定性。 (4)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不注重内容,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义,也要反对抹煞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

马哲自学考试题选择题

涛涛微信公众号整理 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发展性等鲜明特征。 其中足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所有哲学都需分开的是实践性和科学性。 请注意不要将开放性的含义与发展性的含义相混淆。 2. 在唯物主义阵营中,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的统称为旧唯物主义哲学。 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有: 对物质的定义过于狭隘,没有将辩证法与唯物论结合起来。自然观上唯物,历史观上唯心,只看到了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机械直观反映,没有看到反映的能动性。 3.请注意区分: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4. 请注意区分: 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空 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或者劳动 5.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 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实践或者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等因素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7.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8.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辩证法谈联系,是以区别为前提的。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性(万事万物都联系着,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和条件性(联系需要条件,条件不同,联系会不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10.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注意,新旧事物的区分,与时间先后,没有必然的关系。 11.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12.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切记: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所以只能说现象表现着本质 ,不能说现象反映了本质,因为只有主观才能反映客观。 13.原因与结果是前后相继的,但不能说前后相继的就是因果,发生在你之后,不一定是由你所导致。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因果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可以说有因必有果,但不能说有其因必有其果。 14. 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要通过大量的偶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受必然的支配,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必然和偶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5. 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看的是在现实中是否有依据; 区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潜在的)可能,看的是在现实中的依据是否充分。 1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质量互变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回答了事物怎样发展的问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归宿,回答了事物朝哪里去发展的问题。 17.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8.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上升的。 19. 实践: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 是人的存在方式, 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 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 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20. 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物质生产实践。二是社会政治实践。三是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 21. 认识的产生过程中,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天赋、间接经验、社会政治地位等其他因素都只是影响因素。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是对和错的区别,而是深和浅的区别。 23. 真理是客观的,有两层含义: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二,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理什么都是客观的,至少真理的形式就是主观的。 24.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因此,不能说“相对真理”是真理中错误的成份,相对真理也是对的,也是真理,它只是真理中以后可能会变错的一种趋势。 25.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26. 关于“寓于”或“存在于”的说法,是不能颠倒的,考研哲学一共有这几处: 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7.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8.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所有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29.社会意识=风俗、心理习惯+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意识形态。 30. 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一定会跟着变,但不一定同步。 31.经济基础本质上就是生产关系。 32. 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 33.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34.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5. 在生产劳动中,科技是决定性因素;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科技只是一个重要因素。 36.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切记,剥削阶级也可能是人民群众。)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_____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人脑是_____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______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_____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____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____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_____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_____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__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____ 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____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____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quot;。这表明____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8.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______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______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____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____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22.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_____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___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___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______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____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7.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_____ 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 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____ A、标准 B、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2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____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_____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多面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第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E、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3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E、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规律 3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4.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3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E、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 40.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E、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7分) 42.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7分) 43.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6分) 44.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6分) 四、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12分) 46.应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2分) 47.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关系的原理,说明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1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A 3.C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B 16.D 17.D 18.A 19.C 20.C 21.B 22.D 23.D 24.C 25.C 26.B 27.A 2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CDE 32.ABCD 33.ABDE 34.CDE 35.ABCDE 36.CDE 37.ABE 38.BCD 39.ABCD 40.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分)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分) 42. (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分) (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 (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1分) 43. (1)人类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动物只能获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2分) (2)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的活动没有社会性。(2分) (3)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动物则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1分) (4)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1分) 44.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以下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4分) (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45.(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1分) (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分) (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4分)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2分) 46.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6分) (2)这一原理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民,抵制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分) 47. (1)直接经验是指个人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前人、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2分) (2)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的“源”和“流”的关系。从源泉上说,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都是人们亲自实践获得的。间接经验虽然不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但它归根到底也是源于别人的实践。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对自己来说是直接经验,对他人来说则是间接经验。(4分) (3)一个人的知识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构成。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获得的。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学习书本知识,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我们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起来。(6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E.科学主义 32.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时间和空间( )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不可分割的 E.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3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 B.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 C.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E.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36.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文学艺术等知识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E.准备性因素 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下列各项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有 (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自由职业人员 E.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3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 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E.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 A.人的本质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D.人的本质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不是超阶级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7分) 42.简要说明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7分) 43.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6分) 44.简述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2分) 46.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12分) 47.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马哲试题
  • 马哲自学考试试题
  • 马哲自学考试题
  • 自学考试马哲真题
  • 马哲自学考试题选择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