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发布时间: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行政管理自考科目教材,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要考多少科目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行政管理学专业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高远00016日语日语入门(上)(下)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上2006年版下李翠霞(上)张一娟张融融(下)00017俄语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应云天00024普通逻辑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吴家国000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刘豪兴00277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胡象明00312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王惠岩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包玉娥00316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曹沛霖00317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徐理明00318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宁骚00319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傅明贤00320领导科学领导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黄强00322中国行政史中国行政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虞崇胜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西方行政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竺乾威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姜明安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用什么教材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赵家祥00002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钱淦荣0000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巩献田00010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徐中玉00012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高远00040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吴祖谋00107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刘熙瑞张康之00147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孙建敏00163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孔祥勇00182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廖为建00277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胡象明00292市政学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张永桃00312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王惠岩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写作与处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饶士奇03350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关信平1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赵鸿德张喆王鲁滨行政管理学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罗正楷0000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卫兴华00015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高远00016日语日语入门(上)(下)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上2006年版下李翠霞00017俄语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应云天00024普通逻辑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吴家国000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刘豪兴00040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吴祖谋00107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刘熙瑞张康之00277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胡象明00312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王惠岩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包玉娥00316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曹沛霖00317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徐理明00318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宁骚00319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傅明贤00320领导科学领导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黄强00322中国行政史中国行政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虞崇胜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西方行政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竺乾威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写作与处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饶士奇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自考行政管理要考哪些科目成人自考行政管理本科不需要考数学。自考行政管理本科主要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公共政策学、公共财政学、国家公务员制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领导科学、行政监察学、公务员礼仪、人力资源管理等。考研的学历要求: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达到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仅可报考高等学校,且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自考本科行政管理科目有哪些每个省的科目会有极个别的不同,为了不影响自己,查询到更准确的信息,建议你到当地教育官网查询,或者直接咨询自考办,避免走弯路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1. 公共课 2学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顶替课程:逻辑学,普通逻辑,形式逻辑,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备注:2008.10月开考2. 公共课 4学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顶替课程:哲学,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备注:2008.10月开考3. 公共课 4学分 04729 大学语文 顶替课程:写作,形式逻辑4. 公共课 2学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顶替课程:无5. 公共课 2学分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顶替课程:无6. 专业课 6学分 00312 政治学概论 顶替课程:中共党史,政治学原理,中国革命史7. 专业课 6学分 00277 行政管理学 顶替课程:文学概论,社会心理学8. 专业课 6学分 00040 法学概论 顶替课程:无9. 专业课 6学分 00292 市政学 顶替课程:高等数学,国际政治,世界近代史,世界经济地理,政治工作概论,政治管理学概论10. 专业课 6学分 00107 现代管理学 顶替课程:行政法学,中国近代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1. 专业课 4学分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顶替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12. 专业课 6学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顶替课程:经济管理概论,国民经济管理概论13. 专业课 6学分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顶替课程:文学概论,中共党史,管理心理学,中国革命史,经济管理概论14. 专业课 4学分 00182 公共关系学 顶替课程:自然科学基础15. 专业课 4学分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顶替课程:无

大专的行政管理 课程有哪几门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 理论概论 大学语文 普通逻辑 自然科学基础 国民经济管理 行政管理学 法学概论 政治学原理 行政法学 组织行为学(原管理心理学) 市政学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有哪些

一.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主要有:

政治学、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现代领导科学、法学基础、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当代中国 *** 与行政、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各国公务员制度、中外政治制度、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计算机基础、专业外语等。

二.行政管理专业需掌握的知识:

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3.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行政管理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分布

拥有行政管理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1],西南政法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四.拓展资料:

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有几门课!都有什么课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科有24门课。 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英语I(1)(2)、政治学原理、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行政管理学(A)、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 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简明中国古代史、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社区管理、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组织行为学、科学发展简史、实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公共财政学、英语Ⅱ(1)(2)。

自考的,行政管理,有几个科目

自考行政管理科目及专业代码如下:

专科代码:030301

(1)统考课程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07现代管理学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实践)

00292市政学

(2)衔接课程

00312政治学概论

00040法学概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0277行政管理学

03349 *** 经济管理概论

(3)学分互认课程

04729大学语文

0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

拓展资料:

(1)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2)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3)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自考专科行政管理专业考哪些科目啊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主修课程包括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学员会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且能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在自考中,行政管理专业需学习14~16个科目,最快考4次、花费2年的时间就可以顺利通过所有科目。

由于大部分省市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可以免考数学英语,因此该专业难度较低,成为了自考生的热门首选专业。

行政管理专科阶段需学课程大致是:现代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社会研究方法、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市政学等;

本科段课程跟专科基础段不同。本科段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是:行政组织理论、领导科学、公共政策、西方政治制度、财务管理学、中国文化概论等。

(5)大专行政管理课程扩展阅读:

自考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注意:

虽然大自考普遍是全国统考,但除了必考科目大致相同之外,不同省份的主考院校,还会要求其他选考科目。因此会出现,同个专业在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数和科目要求略有不同的情况。

行政管理专业适合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想往企事业单位管理方向发展的同学;

而工商企业管理则更适合有一定学习基础,并且目前已经在企业已经有一定的管理基础、想晋升中高级管理层的同学。

成人高考行政管理专业考哪些课程

高考科目为三门政治、英语、语文。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每门满分150分。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6)大专行政管理课程扩展阅读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发扬务实求实,注重实效的作风。

自考行政管理专科都考哪些课程

行政管理(专科) 专业代码:A030301 主考学校:中山大学 开考方试:面向社会及独立办班 报考范围:全省及港澳地区(办班:部分地区) 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金额 001 0002 *** 理论概论 3 必考 笔试 15 002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必考 笔试 15.5 003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必考 笔试 12.7 004 0010 大专语文(专科) 4 必考 笔试 15.6 005 0040 法学概论 6 必考 笔试 24 006 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改教材) 6 必考 笔试 20 007 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6 必考 笔试 18.5 008 0312 政治学概论 6 必考 笔试 19.9 009 0107 现代管理学 6 必考 笔试 19.2 010 0267/3350 社会研究方法 4 必考 笔试 16 011 0182 公共关系学 4 必考 笔试 17.2 012 0163 管理心理学 5 必考 笔试 19 013 0277 行政管理学 6 必考 笔试 18 014 0292 市政学 6 必考 笔试 19.6 015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A) 2 必考 笔试 016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A)上机 2 必考 实践考核 017 3349 *** 经济管理概论 5 必考 笔试 231 0212 宪法学(一) 4 加考 笔试 毕业要求:不少于16门且不低于71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6门71学分;选考课0门0学习;加考课1;5184 60分及格

自考行政管理专科都考哪些课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专科)衔接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030301

统考课程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实践)

00292 市政学

衔接课程

03349 *** 经济管理概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040 法学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277 行政管理学

学分互认课程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04729 大学语文

行政管理自考有哪些课程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专科)衔接考试计划 ① 统考课程00107 现代管理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实践) 00292 市政学 ② 衔接课程 03349 *** 经济管理概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040 法学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277 行政管理学 ③ 学分互认课程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04729 大学语文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衔接考试计划 ① 统考课程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261 行政法学(替换)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② 衔接课程 00320 领导科学 00318 公共政策 以下课程选考不低于16学分 00322 中国行政史 00024 普通逻辑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323 西方行政学说史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③ 学分互认课程 03708 中国近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 英语(二) 具体情况可以咨询附近的自考点老师,我附近的四这个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课程主要是什么

电大含金量比较低点,考试充其量也就发个答案抄一下。同样选择行政管理不如选择复旦的行政管理专业。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 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 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00015 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4 00034 社会学概论 5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6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7 00318 公共政策 8 00320 领导科学 9 01848 公务员制度 10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11 0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政治学类专业专科毕业生考12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13 00322 中国行政史 其他类专业 专科毕业生考 14 00277 行政管理学 15 00312 政治学概论 免试英语(二)加考课程 1 00024 普通逻辑 4 《普通逻辑原理》 2 00067 财务管理学 6 《财务管理学》 3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5 《企业管理概论》 17 毕业设计(论文) 不计学分 合 计 71学

自考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授。现代社会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政党、议会、选举、革命等。 (2)政治制度化水平。 (3)政治文化。它的发展程度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狭隘型文化;第二、臣属型文化。第三、参与型文化。其中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4)政治参与。亨廷顿则把城市中产阶级出现作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现代社会的政治参与程度高。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2、政治发展的动力 政治发展动力是指由谁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问题。 一是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 二是通过强有力政治组织,特别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政党推动政治发展。 三是依靠文官组织推动政治的发展。 四是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 五是依靠文化更新推动政治发展。 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壮大,不仅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标志,也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纵向来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隶属于总的社会政治发展,从横向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素和各种关系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态中,政治发展既是整体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这一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政治发展问题时。必须把政治发展与其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密切联系起来,必须把政治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这样才会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选择正确的政治发展模式。 4、革命 政治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政治革命,二是政治改革。 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革命即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 革命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革命的目标是使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换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夺取和掌握政权。其次,革命的主体是一定社会中特定的阶级。再次,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5、革命的作用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尖锐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必然会爆发革命,只有革命才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其次,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再次,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改变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6、改革 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杜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政治改革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过程。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最后,政治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为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7、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动力。 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8、政治总格局 政治总格局是指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换言之,是指代表各阶级、阶层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政治体制不同于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总格局及其权力结构问题。 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层次,是各种政治组织(政党、政治团体)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代表工人阶级领导权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代表其他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组织处于被领导地位。这就是我国的政治格局。 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个层次上所要改革的是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之间的运行机制。 第二层次,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或称政体。它是体现一个国家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问题。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体现民主集中制权力结构的政权组织形式。 那么在第二层次上要改革什么呢?要加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机关的自身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各目的功能,改革三种机关的相互关系的运行机制,也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层次,是政府(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10、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实行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制度是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说明法制是民主的体现。 其次,制度化、法律化反映的广大人民意志必须是意志。 最后,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11、法制建设 首先,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再次,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最后,从制度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查权,做到执法必严必究。

1、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下述三个方面: (1)有无公共权威的不同 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国际政治则不同,它不存在国内政治这样的公共权威。 (2)利益的构成和内容不同 在国内政治中,利益构成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和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在国际政治中,除了国家利益,事实上还存在着不同民族的民族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政治行为主体不同 在国内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个阶级、阶层、政府、政党、政治团体、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这些政治行为主体。 在国际关系中,即在国际法上的正式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 3、为什么说主权国家是基本行为主体 (1)主权国家能够控制和限度地调动、配置、运用一切资源,形成国际社会强大的行为主体、实体。 (2)主权国家是人类生活诸共同体的合法总代表。 (3)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向。 4、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作为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四方面的基本要素——固定的领土、定居的居民、统一政权、国家主权。 5、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物的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6、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国家的意义 国家主权对于处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具有尤为重大的意义。 (1)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2)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3)国家主权是一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4)国家主权是国家参与制定、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7、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和国际机构。 国家间国际组织是若干国家为了特定目的和利益,通过共同签定条约而建立的常设性组织,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非国家间国际组织,是由个人、社会团体或政党所建立的国际组织,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8、国际组织的分类 (1)按照其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如:一战以后的国际联盟,二战以后的联合国。 专门性国际组织如: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海事组织等。 (2)按照成员构成和处理事物的地域范围划分: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按照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划分: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 政治性国际组织、经济性国际组织、军事性国际组织和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性国际组织。 9、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总体态势。 10、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过程 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和资本主义国家力量。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成为5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的主要矛盾。以非战争性对抗和对立为核心内容的“冷战”是两大国际政治基本力量基本联系的结构、样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 万隆会议(1955年)标志第三世界的形成,此后作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不断发展。 在东西南北矛盾这一世界矛盾的基础上,决定了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形成了三个世界力量为主干、东西南北关系复杂交错的国际政治格局。 世界正向着多级化方向发展,多级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日益深化。 11、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1)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2)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其基本要点是要求在国际政治中发生矛盾、纠纷和争执的各行为主体,只能以和平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选择,反对诉诸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手段。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的内政与对外关系有明确的界限。 (4)互不侵犯原则。 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发动侵略战争,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手段以及其他方式侵犯犯其他国家。 (5)和平共处原则。 在国际交往中,相互尊重,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进行广泛合作。 13、国际法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国际法的基本构成仍然可以概括为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4、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 (2)国际法在主权国家处理关系过程中形成,其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国际法约束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依靠相关国家的自愿、自动和自觉。 15、国际法的重要作用 国际法的作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法是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法律条件。 2、国际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 3、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 4、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基本行为准则。

1、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2、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3、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4、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二种是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三种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5、国家与氏族的区别 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 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第二,公共权利的设立。 6、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2.契约论 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阶级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其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 3.暴力论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7、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列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的具体含义: 第一,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 第二,国家是统治阶级。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第三,国家是个机器。 8、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政治权力)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9、国家三要素 往往从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故称为“国家三要素”说。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10、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 它们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政治职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范围的缩小而逐渐缩小其作用范围,而社会管理职能则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日益扩展、深化。 11、国家消亡的条件 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 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 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 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 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知识点

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授。现代社会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政党、议会、选举、革命等。 (2)政治制度化水平。 (3)政治文化。它的发展程度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狭隘型文化;第二、臣属型文化。第三、参与型文化。其中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4)政治参与。亨廷顿则把城市中产阶级出现作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现代社会的政治参与程度高。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2、政治发展的动力 政治发展动力是指由谁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问题。 一是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 二是通过强有力政治组织,特别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政党推动政治发展。 三是依靠文官组织推动政治的发展。 四是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 五是依靠文化更新推动政治发展。 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壮大,不仅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标志,也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纵向来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隶属于总的社会政治发展,从横向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素和各种关系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态中,政治发展既是整体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这一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政治发展问题时。必须把政治发展与其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密切联系起来,必须把政治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这样才会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选择正确的政治发展模式。 4、革命 政治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政治革命,二是政治改革。 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革命即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 革命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革命的目标是使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换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夺取和掌握政权。其次,革命的主体是一定社会中特定的阶级。再次,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5、革命的作用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尖锐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必然会爆发革命,只有革命才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其次,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再次,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改变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6、改革 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杜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政治改革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过程。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最后,政治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为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7、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动力。 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8、政治总格局 政治总格局是指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换言之,是指代表各阶级、阶层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政治体制不同于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总格局及其权力结构问题。 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层次,是各种政治组织(政党、政治团体)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代表工人阶级领导权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代表其他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组织处于被领导地位。这就是我国的政治格局。 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个层次上所要改革的是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之间的运行机制。 第二层次,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或称政体。它是体现一个国家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问题。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体现民主集中制权力结构的政权组织形式。 那么在第二层次上要改革什么呢?要加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机关的自身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各目的功能,改革三种机关的相互关系的运行机制,也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层次,是政府(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10、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实行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制度是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说明法制是民主的体现。 其次,制度化、法律化反映的广大人民意志必须是意志。 最后,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11、法制建设 首先,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再次,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最后,从制度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查权,做到执法必严必究。

这篇《2014自考政治学概论考点: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1、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由自发斗争上升为自觉斗争的产物,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成熟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 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1)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阶级队伍中少数最先进、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所组成的。 (3)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 (4)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组织的形式。党是阶级的组织,但不是的组织。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不仅创建了政党,也组织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合作社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但是,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组织的形式。 (5)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包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下述三个方面: (1)有无公共权威的不同 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国际政治则不同,它不存在国内政治这样的公共权威。 (2)利益的构成和内容不同 在国内政治中,利益构成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和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在国际政治中,除了国家利益,事实上还存在着不同民族的民族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政治行为主体不同 在国内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个阶级、阶层、政府、政党、政治团体、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这些政治行为主体。 在国际关系中,即在国际法上的正式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 3、为什么说主权国家是基本行为主体 (1)主权国家能够控制和限度地调动、配置、运用一切资源,形成国际社会强大的行为主体、实体。 (2)主权国家是人类生活诸共同体的合法总代表。 (3)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向。 4、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作为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四方面的基本要素——固定的领土、定居的居民、统一政权、国家主权。 5、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物的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6、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国家的意义 国家主权对于处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具有尤为重大的意义。 (1)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2)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3)国家主权是一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4)国家主权是国家参与制定、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7、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和国际机构。 国家间国际组织是若干国家为了特定目的和利益,通过共同签定条约而建立的常设性组织,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非国家间国际组织,是由个人、社会团体或政党所建立的国际组织,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8、国际组织的分类 (1)按照其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如:一战以后的国际联盟,二战以后的联合国。 专门性国际组织如: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海事组织等。 (2)按照成员构成和处理事物的地域范围划分: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按照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划分: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 政治性国际组织、经济性国际组织、军事性国际组织和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性国际组织。 9、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总体态势。 10、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过程 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和资本主义国家力量。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成为5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的主要矛盾。以非战争性对抗和对立为核心内容的“冷战”是两大国际政治基本力量基本联系的结构、样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 万隆会议(1955年)标志第三世界的形成,此后作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不断发展。 在东西南北矛盾这一世界矛盾的基础上,决定了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形成了三个世界力量为主干、东西南北关系复杂交错的国际政治格局。 世界正向着多级化方向发展,多级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日益深化。 11、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1)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2)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其基本要点是要求在国际政治中发生矛盾、纠纷和争执的各行为主体,只能以和平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选择,反对诉诸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手段。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的内政与对外关系有明确的界限。 (4)互不侵犯原则。 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发动侵略战争,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手段以及其他方式侵犯犯其他国家。 (5)和平共处原则。 在国际交往中,相互尊重,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进行广泛合作。 13、国际法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国际法的基本构成仍然可以概括为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4、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 (2)国际法在主权国家处理关系过程中形成,其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国际法约束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依靠相关国家的自愿、自动和自觉。 15、国际法的重要作用 国际法的作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法是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法律条件。 2、国际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 3、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 4、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基本行为准则。

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中山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如何备考?考哪些? 1、大学语文科目:它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考生要抓住重点来学,主要熟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出处,理解字、词、句、章等。 2、公文写作与处理科目:考生主要记每种公文的用处及格式即可。 3、政治学概论科目:考生可以建立好政治学的框架以及分析角度,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把握事物的基本概况。 4、实践考核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其实主要就是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操作等,像Word文档、Excel表、PPt制作演示文稿等。 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自考国际认可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育质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凭,美国、日本、新西兰、新加坡、法国、印度、比利时、俄罗斯、马来西亚、菲律宾、西班牙、德国、乌克兰、南非、荷兰、波兰、丹麦、爱尔兰、瑞典、瑞士、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及几乎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大学都承认我国的自考学历,对自考学历与普通高校的学历同等对待。允许持有学历证书或单科《课程合格证书》的自考生进入相关院校学习,或攻读学位或免修、减修部分课程。 自学考试制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特点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制度,它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主学习为基础,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自学成才的摇篮。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行政管理要考什么知识看是看专科还是本科具体可以登陆自考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2019年4月自考公共课《政治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点击查看: 2019年4月自考政治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 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行为主义方法

B.比较方法

C.历史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A

【解析】行为主义方法是 20 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参见教材 P20 。

点击进入课后练习: 自学考试[ 每日一练 ]、[ 历年真题 ]多种免费试题在线测试,各科真题试卷实战演练。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归类-名词解释1. 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2. 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3. 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4. 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5. 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6. 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7. 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8. 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9. 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10. 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11. 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12. 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13. 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14. 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15. 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16. 一党制:所谓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在法律上不准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17. 国家权力:又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18. 国家职能:所谓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19. 新型民主:所谓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实行新型民主,20. 新型专政:所谓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21. 国家形式: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22. 委员会制:所谓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23. 国家机构: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24. 行政机关:所谓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通常称为内阁,常用以指称政府首脑和政府重要成员组成的核心决策中心机构,所以组织政府通常称作“组阁”25. 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26. 民族运动:所谓民族运动是指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也叫民族独立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运动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27. 民族政策:所谓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态度和方法。28. 民族平等: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29. 民族联合:所谓民族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30. 民族同化:所谓民族同化是指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社会上其他民族全体或部分改变其民族特点,使其成为另一个民族。31. 压力集团:所谓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32.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33. 政治体制: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34. 依法制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速率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35. 国际政治:所谓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36. 主权国家:所谓主权国家是<1>国家和民族国家统合体,<2>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3>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单元和单位,在国家法具有惟一的合法性,<4>是由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所决定的。37. 国际组织:所谓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38. 政治格局:所谓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39.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40. 政治改革:所谓政治改革,就是在政治发展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变化的宏观环境解决或缓解各种新出现的政治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实现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41. 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42. 民族自决权:所谓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43. 国家历史类型:P72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个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P73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一切国家的共同共同特性的概括。——是国家分类的最科学的标准和依据P7444. 奴隶制国家:所谓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45. 封建制国家:所谓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46. “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47. 资本民主化:所谓“资本民主化”,是指由于劳动者富有程度的增长,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已经由富有阶级手中转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手中”。48. 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49. 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50.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就是“列宁”所指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提出来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并确立其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由巴黎公社委员会组织原则——“议行合一”发展来的。51.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所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是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族政策。52. 大国沙文主义:所谓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53. 政治体制改革: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54. 国际基本准则:所谓国际基本准则又称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为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则、规章,近代国际政治历史发展的产物。55. 国家结构形式:所谓国家结构形式,就是指国家整体与局部之间、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如何组成的问题。56. 政治文化的功能:所谓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指政治文化中的各种因素对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和作用。57. 政治发展方向问题:所谓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就是指政治发展的性质改变问题,特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过渡问题,也就是政治发展的类型更替问题。

  • 索引序列
  •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 自考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知识点
  • 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