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00529文学概论重点

自考00529文学概论重点

发布时间:

自考00529文学概论重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浙江自考现代汉语教材,现代汉语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谁知道汉语言文学专科所有自考科目的教材及版本?00506写作(一)7——北京大学出版社徐行言2013版00529文学概论(一)7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陈思和2013版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5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方智范2013版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6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600535现代汉语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齐沪扬2013版00536古代汉语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00024普通逻辑400031心理学400429教育学(一)4这门专业我全考完了,2014年4月教材只改动了4门,除了这四门,其他的你报代码,自考书店就给你拿书了,这四门是新教材,要留意下。其实改动性不会太大,我见过很多用老教材参加自考的人,照样能考过。教材虽说变动,知识性和要考的内容不会变动的。写作一,现代作品选,古代作品选一,现代汉语。出版社和版本作者名标在后面了。最后三门是三选一,我选的教育学一,因为我只想背背做做题赶紧考过,趣味性其他两门更强一些。个人觉得有难度的是古代汉语和古代作品选一,前一个需要理解运用,后一个是阅读量太大,且都是跟古文有关,学起来确实有点费劲,古代汉语三进宫才考过的。现代汉语也算一个理解运用性比较强的,主谓宾定状补和拼音学好就没问题,否则有点困难。文学概论,理论性比较强,关键在于记忆。其他的都是读读,做做题,再背背,考试答对关键点就有分。这门专业应该算自考里比较简单的,不用上什么专业的辅导班,不会的在网上找找资料,一般需要的是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的翻译资料和古代汉语的课后习题资料。网上视频是要花钱的,我没有看过,有多次进宫的经历,习惯了···古代汉语考了三次,现代汉语两次,古代文学二考了三次。自考实际不难,都是书本知识,不会出书本以外的,所以不用担心,自考难在难以坚持上,多次失败也不要放弃,肯定能考过的。我想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去哪里买书,买什么书?一、可以先买书看,到新华书店买,书架上没有的话他们会有帮忙订购的服务。二、自考汉语言文学要看的书如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现代汉语4、文学概论5、古代汉语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8、外国文学作品选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1、普通逻辑12、法学概论13、宪法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参考资料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全国自考教材服务网教务老师从宁夏教育考试院了解到,宁夏自考办公布了2023年10月自考课程考试安排,请广大考生注意考试时间,合理安排应试,具体考试安排如下:说明:带*号专业为宁夏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在校生衔接自考本科、专科专业,不接受社会生报考。带★的专业助学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限定的报考条件招收新生。点击查看:宁夏2023年10月自考课程考试时间安排汇总2023年4月宁夏自考大专970201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考课程安排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10月28日(星期六)上午10月28日(星期六)下午10月29日(星期日)上午10月29日(星期日)下午970201汉语言文学(专科)*00535现代汉语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06写作(一)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0529文学概论(一)00536古代汉语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以上就是今天来自全国地区自考教材服务网分享 2023年10月宁夏自考大专970201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考课程安排表 全部内容,更多自学考试教材和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可以咨询在线客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以下自考的 00529《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供您参考:首先,“静则成”,看书自学,首先心境要“静”。不要浮躁。其次,就是耐心坚持了,学习本身是枯燥的,那就要一定毅力、克制力,让自己坚持下去。不要偷懒、放松要求。再次,培养自学兴趣、自学热情,学着学着,总有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就抓住它,不管是否是重点,多看看,多想想;用获得的自考成绩,来激起自己的自学热情!最后,养成自学习惯。每天或多或少,看点自考教材与内容,做到“功”道自然,这样高的自学境界就出来了!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00529自考概论怎么学

序号 课程代码 现行专业课程 学分 课程类别 考试方式 可顶替的原513专业课程(学分) 1 117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必考 笔试 “邓小平理论概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2)、哲学(4)、中国革命史(4)”中的任意两科,可顶替“1178和1179”两门课程 2 117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必考 笔试 3 0096 古代汉语 8 必考 笔试 4 0304 文学概论(一) 7 必考 笔试 5 0312 现代汉语 7 必考 笔试 6 0329 写作(一) 7 必考 笔试 7 041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6 必考 笔试 8 041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6 必考 笔试 9 0616 外国文学作品选 6 必考 笔试 外国文学(8) 10 0626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5 必考 笔试 现当代文学选(8)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8)(02年以前通过) 11 063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6 必考 笔试 12 00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任选一门 笔试 0174 教育学(一) 4 笔试 教育学(4) 0230 普通逻辑 4 笔试 逻辑学(4) 0331 心理学 4 笔试 0363 英语(一) 7 笔试

当然,两门公共课: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7毛邓三;都可以考。若这些已经考过;那么,1月可以报的(00529)文学概论(一、(05823)儿童文学概论、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这5门选择其中一门,一个月时间,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报考的。建议,从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5823)儿童文学概论中选其一,相对容易些。

你好,靠自己感觉有困难,最好找有实力正规有注册助学单位辅助。。签约班咨询。

555。。。

云南省现行计划课程名称 学分必考: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3 文学概论 74 中国现代文作品选 65 中国当代文作品选 5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6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68 外国文学作品选 69 现代汉语 710 古代汉语 811 写作 7选修:1 普通逻辑 42 教育学 43 心理学 44 计算机应用基础 45 外语 7 学分合计 68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版本 作者 00506 写作(一) 写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王光祖 杨荫浒 00529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童庆炳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钱谷融 吴宏聪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钱谷融 吴宏聪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徐中玉 金启华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徐中玉 金启华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外国文学作品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陈 敦 刘建军 00535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语文出版社 2000年版 张 斌 00536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语文出版社 2000年版 郭锡良 李玲璞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出版社 2008年版 刘瑞复 李毅红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钱淦荣 罗正楷 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版 赵鸿德 唐小毅 王鲁滨 普通逻辑 、教育学、心理学 外语这几门选修课的教材就不是太清楚了说明:1、 本专业必考课11,选考课任选1门,总学分不少于68分。2、 本专业考试计划中的必考课程,一律使用全国考委统编大纲和教材。选考课程的大纲和教材可由省内自行确定。3、 在本计划实行以前,凡考试成绩合格,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含当代)”课程者,可免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程;通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者,可免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两门课程;通过“外国文学”课程者,可免考“外国文学作品选”课程。4、 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按原计划考试过的考生,凡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3门课程中2门以上的,不再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只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概论”2门课程中的一门的考生,须参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试;只通过“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考生,须参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考试。基本上专科层次都较少考英语,如果赶时间过专科的话建议先暂时不要选择英语,毕竟英语有点难,不过如果亲英语好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本科里英语是必修的。我也是准备考眼语言文学的自考,亲一起加油哦~

自考00529文学概论是专科还是本科

必考组 00506 写作(一)00529 文学概论(一)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5 现代汉语

你好,是汉语言文学的科目。

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英语(二)(00015)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语言学概论(0054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专科: 汉语言文学(050114) 文学概论(一)(00529)英语(一)(00012) 古代汉语(00536)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重庆西南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的考试科目一共12科。具体考试科目如下:1、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0506写作(一) 4、00529文学概论(一) 5、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6、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7、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8、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9、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10、00535现代汉语 11、00536古代汉语 以上是11科必考科目,除了以上十一科必考科目以外,还要从以下五科当中选择一科自己最擅长的课程:(任选一科)1、00012英语(一) 2、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3、00024普通逻辑 4、00031心理学 5、00429教育学(一)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

请问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都要考什么啊?都是需要背的吗?需要背得多不多...文学概论该怎么说呢,概念性比较强,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 实际上去考试,...

那么厚的一本书,平时又忙,的确不便记忆,就我个人来说,完整地把教材阅读完成,其次对照每个知识点及下面的材料理解记忆,第三抓重点内容和章节进行强化,过关应该没问题

应该多读一些有关古代文学作品的书,自己多读多记多理解,重点记忆那些出自哪,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等

考试规律总结 1,自考的内容就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多做教辅习题。2,自考历年试卷上考点有些重复考,最近四年的试卷要多做。模拟试卷要多做。3,考试前三周死拼教辅。光看教材效果不显著...

文学概论(一)自考重点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嬗变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历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有赫拉克利特的“艺术摹仿自然”论点、苏格拉底的“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论点、柏拉图的“理式摹仿”说、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说。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说,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物,度物象而取真”。)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柯勒律治认为“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与西方表现说可以比较的是中国传统的“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言志”说和“教化”说构成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重要特色。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客观说实际上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的。)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文学观念不是固定的、僵死的、可以永远定于一尊的;时代的变化,包括政治治乱、社会风气、学术倾向等推动着文学的变化;随着文学的变化,文学观念也随之变化。摹仿——表现——变形——装饰这一文学发展趋势,展现了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当然这种演变规律并不是直线型的,由于受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变动、斗争和不同社会心理的影响,其发展的路线和形态往往是极其复杂的,而在同一个时期,几种文学形态与观念并存的局面也是存在的;但就总趋势而言是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文学观念的变化还与人的观点的不同及变化有关;不同的社会团体、群体具有不同的观点,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也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观点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观点的变化都会导致对文学的看法发生变化。 「文学的界说」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这个文学观念包含了五个命题,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作家个体的体验的凝聚,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视界融合”(意思是说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达到“视界融合”。) 第二节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 「文化概念以及文学的文化意义」广义的文化概念(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这个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最为流行。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是对象化的劳动的结果;制度文化指渗透了人的观念的社会的各种制度;精神文化是最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物质文化最为活跃,精神文化则惰性。)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即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有无等。)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意义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认同”还是“离异”,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的文化取向:“认同”就是以传统文化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巩固和维护传统文化已经确定的种种规范,使传统文化得以凝聚和稳定:“离异”表现为批判和扬弃,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打破和改变传统文化的规范,而把传统文化所排斥的内容吸收进来,呼唤或形成新的规范。“品质阅读”(就西语而言,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活动”;在汉语文学中,则首先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关注到情景、人物和情节。)“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第三节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的源泉的的问题,中国古代有过朴素唯物主义的回答,《礼记。乐记》中描画了一个艺术产生过程的图式,物-心-乐。按近代完形心理学派的观点,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是不一样的;物理世界称为“物理境”,是事物的纯然的客观存在;经验世界称为“心理场”,是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实现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需要四个层面协同合作,即主体心理层、客观对象层、心理时空层、历史文化层。)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根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是,具有广阔的包容性、思想的深刻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其具体内涵是,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把握对象的方式上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从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看,须假定性又须真实性。 第四节 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 「经验、体验与文学」作家的体验特性,即情感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受的个性化。 「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作家的体验一方面要与对象共同着生命,这就是“入”;另一方面作家的体验又要求“反刍”,对体验进行自审,这就是“出”。“入”和“出”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是,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和诗意的超越。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名词解释-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它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功利性。 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 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 规范语体:具有规范性的语体。 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 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 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在戏剧文学创作中使用。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途径。 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渗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 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流派风格:一些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创作主张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群体文化的表现。 -简答题- 一、为什么说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2. 文学风格是作家独特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文体成熟的标志。 3. 文学风格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文学与时代、民族、地域等领域的关系。 二、对于文学风格的理解,历来有哪些观点? 1. 着眼作品的外在特色,认为风格是一种言语形式。 2. 着眼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认为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的自然流露。 3. 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观点来理解,认为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4. 从读者鉴赏角度来理解,认为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三、文学风格的定义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点? 1. 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3. 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4. 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5. 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6. 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效应。 四、什么是创作个性?与风格关系如何? 1. 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 文学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 3. 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 五、叙述语体的有哪些特征? 1. 虚拟性。 2. 不是单声话语,是双声话语。 3. 还具有多声齐鸣的特点。 六、体载与语体的关系如何? 1. 两者密切相关,一定的体载要求一定的语体相配合。 2. 某些文体还以一种语体为主,兼用其他语体。 七、语言与言语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 言语属于个人,体现个人特点;语言属于社会,体现社会规则。 2. 语言来源于言语活动,言语活动又受制于语言规则。 -论述题- 一、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的关系? 1. 风格与作家对语言的编码和超码密切相关。 2. 风格与词语的颁频率有关。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要素有哪些? 1. 文采。 2. 情调。 3. 气势。 4. 氛围。 5. 韵味。 三、文学风格有哪些特征? 1. 独创性。 2. 稳定性。 3. 多样性。 四、文学风格的类型有哪些? 1. 西方古代三分法:安提西尼(崇高、平庸、低下);黑格尔(严峻、理想、愉快);威克纳格(智力、想像、情感) 2. 我国古代有简繁二法:简分有:刚柔(刘勰、姚鼐);虚实;奇正。刚柔影响。 3. 繁分有:刘勰“八体”;皎然“十九种”;司空图“二十种” 五、文学风格的变化构成有哪些? 1. 与时代文化。 2. 与民族文化。 3. 与地域文化。 4. 与流派文化。 5. 各个文化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 索引序列
  • 自考00529文学概论重点
  • 00529自考概论怎么学
  • 自考00529文学概论是专科还是本科
  •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重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