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4

凯利的心窝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特别难吗为什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izonghang

已采纳

自考的难度比成教和国开大一点,但是自考里面也有比较简单的专业,报自考一定不能说只要我报了就不管了,每次考试都裸考,肯定是要抽时间学习的,如果平时没时间,至少在考前两个月要去学习刷题,这样考过的几率才更高,自考是什么时候考完什么时候拿毕业证,所以报了之后抽空好好学习才是真的,拿证也会更快,最快1.5年就可以申请毕业。

141 评论

JasonZhou520

自考通过率仅有10%-30%,那自考本科通过率低,是真难吗?其实不是,因为自考不像是公务员、研究生这样的选拔类考试,蛋糕只有那么多,大家凭本事得。自考是通过型考试,你只需要考到60分就可以,没有人会跟你争你的蛋糕,跟你“厮杀”得头破血流,你只需要保持一直努力,就一定会获得你自己的蛋糕。自考本科通过率低,是真难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还是有一大群人一直说自考很难呢?数据显示,自考的通过率只有10%-30%,而高考本科却在40%左右!自考的通过率确实比高考还要低!按照这个数据来看,自考比高考难,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从试卷难度上来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告诉你:“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又会呈现这样的数据呢?1、收集信息的难度。当你决定自考,首先是要去了解自考。去浏览器一搜自考,各种广告,及其考验大家的信息甄别能力。再加上之后的报名,参加考试,查分,毕业,这一系列的操作,什么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接收自考信息稍微慢一点,就会跟不上大部队。自考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周期很长的过程,这样确实是很影响自己的自考的进程。2、孤军奋战,难以坚持。自考不像在校学习,有很多同学陪着你一起,被浓厚的学习氛围包裹着。在那样的学习氛围下,就算你学习积极性很差,都会在大家的带动下学个七七八八。自考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酸甜苦辣无人分享,无人知晓,无人与你相互搀扶,找不到群体归属感,因此很多人都会坚持不下去,中途放弃。3、没有老师辅导,学习抓不住重点。自考是完全靠自学的考试,自己收集资料,看书,看学习视频,找不到科目的考点,可能做了很多无用功。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也没有老师可以指点,客观上降低了学习效率。4、没有报名的前置条件,参加自考的门槛比较低。自考的报名门槛很低,只要你是中国公民,都可以报考,也就是说参加自考的质量和人数几乎没有任何的前置限制。这也就导致了(通过率=通过人数/报考人数)这个公式的分母很大,间接致使通过率很低的现象。5、没有考过的人会大力鼓吹自考很难,造成大家对自考的刻板印象。一个人如果做一件事失败了,习惯性的思维是先找客观原因来掩饰自己的主观因素,因为正常人是很不愿意否定自己的。就像你身边的人没有考过自考,会跟你说,自考很难,而不是说,是我没努力。因为他会觉得自己没有做成的事,一定就是难事。6、某些专业确实是有些难度。有一点必须承认,有些专业确实是有些难度的。比如某些理科工科类的专业,需要考高数。很多参加自考的同学可能在初高中放弃学业就是因为自己的数学不行,现在参加自考再重新拾起来,肯定还是吃力的。7、工作之余才能学习,精力不够。参加自考有很大比例的同学是已经工作了的,很多都是工作之余抽出几个小时学习。本身白天工作已经精疲力尽,晚上回家出于惰性可能只想玩玩手机,看看电视,几乎没有任何学习动力。8、自考成本很低,放弃很容易。自考成本真的很低,真正的花费也就是几十块钱一门的报名费。不想学了,大不了几十块钱打水漂了,弃考就完了,没有任何放弃成本。假如自考是几千几万的花销,大家可以看看考场里还有几个轻易弃考的。实际上也无需太过度担忧自考的通过率。2023年加入到自考大军高达600万,假如确实非常难考,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选择自考了。考生若是基础比较薄弱,自制力也不是很强,也可选择报自考培训班,有专业的老师指导督促学习,有利于提高考试通过率。如你有该需求,可进入湖北专升本网站查询相关服务。

175 评论

思美味520

自考本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需要自己一科一科的考试,还要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需要一定的学习毅力、自律能力。

308 评论

s290443260

现在很多人都去网上报名10月份的自考本科考试。现在是一个学历时代。很多人因为学历问题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所以现在来报名自考本科。但是很多人都说自考本科是个坑,很多人都被自考本科困了一辈子。

一、为什么?被自考本科困一辈子的三个原因认为自考本科是假的。很多人自考本科后出去找工作,然后成绩不好,或者还是找不到工作。这时,他开始认为自考本科是不行的。但是自考本科是有用的,是国家允许的。现在自考本科出去找工作,还是只招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主要是我不够自信,觉得自考本科没用。不付出,就想收获。其实考自考本科还是很难的。我们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在里面。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学习。

二、那个精力不够,期末考试可能考不好。如果他那样干了两年,拿到了工资,获得了很多经验,拿到了自己的自考本科,那他真的很努力,最后得到了他应得的。有的人就是把重点放在上面,到了考试就什么都不会了。最后,他们不会通过。不要有自己的目标。很多人报了自考本科后都没有给自己规划一个计划,因为工作冲突,所以后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觉得这个东西达到分数线就不错了。平时书看的不多,不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了。最后,我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要在里面好好学习,学好知识。成功考和自考哪个社会认可度更高?其实这两者的认可度是一样的,学历也是对等的。

三、考过了就可以考公务员,然后升职加薪,拿各种证书。成绩测试是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颁发的毕业证也是国家承认的。我们说的成人高考是需要参加统考的。每年的考试时间在10月份左右,一年只能考一次,而自考只需要参加单科考试。

136 评论

长春小熊猫

自考是比较难的。

首先自考要考的科目比较多。自考最少的专业都要考11科,最多的有14科,需要自己一科一科去线下考试。

其次自考的分数比较高。每一科都要求60分以上,想要拿学位证的还要注意一下平均分,学校一般是要求平均分65,高的话是70分。

虽然自考很难,但是含金量高,不管是去考研究生还是编制,待遇还都是很好的。如果自身基础好可以选择自学,如果基础不好,就可以选择一个靠谱的机构,跟着老师去学习。

自考本科要考11-16门科目。由于专业不同,自考本科的考试科目是不一样的。一般专业的课程可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这几大部分。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公共课的课程一般有3~5门。

自考本科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本科开考科目一般包括四部分:公共课、专业课、换考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科目设置一般在11到16门之间,根据报考学校的专业的不同课程数目也有所不同,考完所有课程即可毕业。

一、公共课

1、一般在3~5门左右,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为必考公共课,即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考这三门。(部分专业英语课可以用选修课替考)

2、一般理工类的专业还会增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科目的考试,偏应用性质的专业还会开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者《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3、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专业课

1、一般在8~10门左右,专业课的设置都是由各主考学校根据本校内此专业的教学要求设置的。

如法律专业的专业课包括:民法、刑法、商法、国际法等。

3、自考本科专业课是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其中还有学位课程专业课和非学位课程专业课。

想拿学位的话,一般要求其学位课程专业课平均分或部分分数达到70或以上。

4、部分专业的专业课还分为必考课和选考课。

必考课就是必须要考的课程,选考课程是指根据专业方向选择几门有关的课程。

自考本科考生只需要根据学分要求选择自己要考的课程就可以了。

三、换考课程

一般在3-5门左右,换考课程是指英语自学难度大的考生不考英语二而多考几门其他课程替代英语二的学分,一般是考3到5门课程。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19年10月自考

    2019年10月自考科目 自考本科考试主要考什么内容? 一、公共课考3~5门左右 1、一般在3~5门左右,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

    碎花花1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19年专升本

    每个地区的专升本考试时间都不一样,每年的二月份和三月份以及五月份和六月份各地都有安排考试。 四川2019年“专升本”考试将于5月18-19日举行 2019年“专

    redfishchy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19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一.纲要部分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任务 重点掌握:1.为什么说学校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2.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掌握:实现

    坠落的梦天使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19年专升本考试时间

    每个地区的专升本考试时间都不一样,每年的二月份和三月份以及五月份和六月份各地都有安排考试。 四川2019年“专升本”考试将于5月18-19日举行 2019年“专

    bigbig米米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19年本科自考

    自考专业:有行政管理、法律、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国际旅游管理、商务秘书、会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英语教育,学前教育,教育管理,电子政务,采购与供

    张壮壮zy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