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0

音为爱899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物理化学三要素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猪猪的面团

已采纳

这种东西怎么可能有!!有的话谁还买啊!!我只找到这个,你看看行不行高中所有化学方程式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m1-m2)v1/(m1+m2) v2´=2m1v1/(m1+m2)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6.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九、气体的性质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十、电场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 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317 评论

米勒时刻jj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 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⒊点燃蜡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⒋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三、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四、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考试要求: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1、 试管(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2、烧杯 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注意事项: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11、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12、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 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17、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充分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18、玻璃棒 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注意事项:① 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擦洗干净19、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20、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即: ①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工具——量筒和滴管。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步骤: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见前6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步骤:选、慢注、滴加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考点五、 固体试剂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考点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⒈ 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 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 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考点七、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1、连接方法(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八、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考试要求: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290 评论

五小样儿同学

1、可燃物

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布料等。可燃物中有一些物品,遇到明火特别容易燃烧,称为易燃物品,常见的有汽油、酒精、液化石油气等。

2、助燃物

助燃物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如空气、氧气。

3、着火源

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的来源。除明火外,电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及发热,造成自燃起火的氧化热等物理化学因素都能成为着火源。

要发生燃烧,三要素缺一不可。

扩展资料:

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例如,常温下用明火接触煤油,煤油并不立即燃烧。灯用煤油在40℃以下、甲醇在低于7℃时,液体表面的蒸汽量均不能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

2、一定的助燃物浓度

各种可燃物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如:汽油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为14.4%,煤油为15%,乙醚为12%。低于这个值,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3、一定的点火能量

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乙醚(5.1%)0.19mj。

4、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燃烧要发生,必须使以上三个条件相互作用。如氧浓度的变化就会改变可燃气体、液体和部分可燃物的燃点等。

5.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对有焰燃烧,根据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因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使燃烧扩展。

220 评论

大坏蛋make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4、面镜: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典型光路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形状 光学符号 性质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2f 幻灯机u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换算关系T=t + 273K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③ 分类及比较: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 1℃ 1℃ 0.1℃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 变形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6、测体积——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7、测固体的密度: :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8、测液体密度:⑴ 原理:ρ=m/V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⑷判断空心实心:

112 评论

大大的蚂蚁啊

有些人简直就是乱来,初中物理都来了~~~~~~~~乱搞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化学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紧密的联系。化学现象伴生有物理现象;物理因素可以引起或加速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能力与物理运动之间有本质联系,由大量实验事实,经过归纳总结出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的相互联系入手,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的普通规律性的一门科学。物理化学的只要内容和任务:(1)化学热力学——研究化学的能量转换关系,即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力;研究化学反应及物理过程的方法和限度。(2)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历程,以及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习物理化学的任务在于对各种化学现象的一般规律提出更深刻、更本质的探索;在于对化工、冶金以及其它有关工业部门的产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理论。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和了解一些物理化学知识也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同学们对中学化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本质的理解,而且对于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4—1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宏观领域里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对于封闭体系,数字表达式为:ΔU = Q – W式中ΔU = U2 – U1 ,U为体系处于某一状态时,贮存于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它是体系的一种容量性质,是状态函数。其值只与体系当时所处的状态有关;其改变值ΔU只与始、终态有关,内能的绝对值无法测定。Q为体系所吸收或放出的热,其值与过程进行的途径有关,为过程量。W为体系所做或接收的功,也是过程量。(1) 式对于只做体积功的过程可写为ΔU – Q – P外 ΔU若为等容过程ΔU = Q V涵义:体系的等容热等于内能的增量。若为等压过程ΔU = Q P – PΔV 即U2 – U1 = Q P – P2V2 + P1V1定义:H ≡ U + PV 称H为焓,它也是体系的一种容量性质。因此上式可写成H 2 – H 1 = QP 即ΔH = QP涵义:体系的等压热等于焓的增量。Q V 及 Q P 可通过实验测定,也可通过下式计算:Q V = C V (T2 - T1)或Q V = n C v ,m(T 2 - T 1)Q P = C P (T 2 - T 1 )或Q P = nCP ,m(T2 – T1)上面式中Cv ,m ,CP ,m分别称为摩尔等容热容与摩尔等压热容(在这里设为与温度无关,n为物质的量)。二、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等压与等容热效应热效应指化学反应体系在不作其它功的等温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也叫反应热,若化学反应体系在不作其它功的等温等压(或等容)过程中的反应热,则分别叫等压(或等容)热效应。Q P 与QV 的关系为 Q P = Qv + PΔV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若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则(6)式可写为:Q P = Q v +Δng RT式中Δng为反应中气体产物与气体反应物的物差的量之差。2ּ 盖斯定律“任一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或几步完成,其热效应相同”。盖斯定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因为QP = ΔH,Q v =ΔU。盖斯定律是计算热效应的基础。其意义在于:可以从一些已知热效应的反应,通过代数组合方法计算实验测定热效应的反应之反应热。例一、 求反应C(固)+ 1/2 O 2 (g)→CO(g)的反应热(Δr H m )解:已知(I) C(固)+ O 2 (g)→CO2(g) Δr H m (I)= - 393ּ5 KJ/moI(II)CO(g)+ 1/2 O2 (g)→CO2 (g) Δr H m (II) = - 282ּ8 KJ/mol由(I)— (II)式得 C(固)+ 1/2 O2 (g)→ CO(g)Δr H m = (I) - Δr H m (II) = - 393ּ5 - ( - 282ּ8 )= - 110ּ7(KJ/mol)(结合此例复习热化学方程的写法)3ּ 标准生成热(Δf H Øm )与标准燃烧热(ΔC H m)规定:稳定的单质的标准生成熟为零。定义:在标准压力(P ø)指定温度下,由稳定单质生成一摩尔化合物的等压热效应,叫做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熟(Δf H øm )。 用Δf H øm 计算25OC(即298K)时反应热公式为:ΔrH mø = (∑νjΔfHmø)产物 - (∑νjΔfHmø)反应物定义:在Pø和T下,一摩尔物质完全氧化,使所含元素生成指定的稳定产物时的等压热效应,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Δc H mø)。用Δc H mø计算25OC时反应热公式为:ΔrH mø = (∑νjΔcHmø)反应物 - (∑νjΔcHmø)产物4. 基尔霍夫定律此定律是从已知某一温度时反应热,计算同一反应在另一温度时反应热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用方程表示为:ΔrH(T2) = ΔrH(T1)+ ΔCP(T2 - T1)式中ΔCP = 常数,ΔCP = (∑νjC P)产物 - (∑νjC P)反应物。ΔrH(T1)- 一般可通过(7)或(8)式求得。有了ΔrH(T1)就可求同一反应在另外温度T2时之反应热。例二、§4-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化学平衡一.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1.所谓“自发变化”是指能够自动发生的变化,即无需外力帮忙,任其自然,不去管它,即可发生的变化。而自发变化的逆过程则不能自动进行。(1)气体向真空膨胀(自发进行),它的逆过程即气体的压缩过程不会自动进行;(2)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入低温物体,它的逆过程是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入高温物体;(3)各部分浓度不同的溶液,自动扩散,最后浓度均匀,而浓度已经均匀的溶液,不会自动变成浓度不均匀的溶液;(4)锌片投入CuSO4溶液引起置换反应,它的逆过程也是不会自动发生。2.一切自发变化都有一定的变化方向,而且都是不会自动逆向进行的。这就是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简单地说:“自发变化是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这个结论是经验的总结,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人们又发现这些不可逆过程都是互相关联的。克劳修斯的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变化。”开尔文的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变化。”自发变化都不会自动逆向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根本不可能倒转,借助于外力是可以使一个自动变化逆向进行的。(但不可避免地要在环境中留下影响)人们对自发过程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一切自发过程在适当地条件下可以对外作功,而非自发过程则必须依靠外力,即环境要消耗功才能进行。二、自由能(G)、熵(S)1. 吉布斯自由能(G、△G)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化学反应体系跟环境之间的做有用功(例如电功)的方向一致。当某化学反应体系能够向环境做有用功时,体系中的化学变化将会自发进行。等温等压,封闭体系W’≤△G(自发不可逆,可逆)若W’=△G 则△G≤0(自发不可逆,可逆)热力学理论证明: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做有用功的最大值相等于体系状态函数自由能变化(△G)。(条件:等温等压,封闭体系)原电池放电作功 △G◎=-nE◎F △rG=-nEF 2. 熵(S,△S)(1)可逆过程:某一体系经过某一过程,由状态(A)到状态(B)之后,如果能使体系和环境都完全复原(即体系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环境所产生的一切影响,环境也复原),则这样的过程就称为可逆过程。反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体系和环境完全复原,则称为不可逆过程。(2)可逆过程中热温商之和:可逆过程中的热温商∑(Qi/Ti)R,与A、B之间的可逆途径无关,而仅由始终状态所决定,显然它具有状态函数变化的特点,克劳修斯据此定义了一个热力学状态函数称为熵,并用符号S表示。△S=SB-SA=∑(Qi/Ti)R(3)克劳修斯不等式——热力学第二定律△SAB≥∑(Qi/Ti)R (不可逆,可逆)(4)熵增加原理绝热体系: △S≥0 (不可逆,可逆) △S<0 (不发生)隔离体系:△S隔离≥0 (不可逆,可逆) △S隔离=△S体系+△S环境≥0任何自发过程都是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到了平衡态是时熵函数达到最大值年。因此,自发的不可逆过程进行的限度以熵函数达到最大值为准则,所以熵的数值就表征体系接近平衡态的程度。(5)熵的统计意义:熵函数可以作为体系混乱度的一种量度。对某一体系而言:S气>S液>S固对某一物质的某一聚集态而言:S高温>S低温 3. 自由能和熵定义:G=H-TS等温 △G=△H-T△S标准状态:△G◎=△H◎-T△S◎练习3:1mol CH3C6H5在其沸点383.15K时蒸发为气体,求该过程的△VAPH◎、Q、W、△VAPU◎、△VAPG◎。已知该温度下甲苯的汽化热为362Kj.Kg-1。解:等温(正常熔、沸点)。等压(P◎)下的相变是可逆过程,此时体系应处于一平衡态(△G=0),当一个体系已达到平衡时,则其中任何过程都是可逆的。 CH3C6H5 M=92Q==△VAPH◎=362÷(1000÷92)=33.30(KJ.mol-1)△VAPG◎=0 (等温等压下可逆相变——平衡态) V气=nRT/P=(1×8.314×383.15)÷101325=0.03144(m3)W=P△V=PV气=101325×0.03144=3186(J)△ VAPU◎=Q-W=33.30-3.186=30.114(J.MOL-1)△ VAPS◎=(Q/T)R=33300÷383.15=86.91(J.K-1)三、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rGm和△rG m◎(1) aA+bB→gG+Hh △rGm=(gGm,G+hGm,H)-(aGm,A+bGm,B)=( ∑νiGm,i◎) 产物 -(∑νiGm,i◎)反应物 △rGm<0 反应自发进行△rGm=0 化学平衡△rGm>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逆反应自发进行)(2)当反应处在标准状态下进行时(反应温度T和P◎状态)△ rG m◎=( ∑νiGm,i◎) 产物 -(∑νiGm,i◎)反应物(3)△rG m◎的重要应用a.计算平衡常数:△rG m◎=-RTLnK(△rG m◎=-RTLnKa)b.从某一些反应的△rG m◎,计算另一些反应的△rG m◎: ①C(s)+O2(g) →CO2(g) △rG m◎(i)②CO(g)+1/2O2(g) →CO2(g) △rG m◎(ii)①-②=③ ③C(s) +1/2O2(g) →CO (g) △rG m◎(iii)△rG m◎(iii)= △rG m◎(i)-△rG m◎(ii)且-RTLnK◎(iii)= -RTLnK◎(i)- -RTLnK◎(ii)K◎(iii)= K◎(i)/ K◎(ii)利用可以大体估计反应的可能性2.标准生成自由能(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fG m◎ △rG m◎= ∑νiGm,i◎ (Gm,i◎=?)在标准压力下,由稳定的单质生成一摩尔化合物的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即△rG m◎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并用符号△fG m◎表示。(不同温度T时,△fG m◎值不同,一般手册中给出的298K时的值。)规定: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都等于零。例8.已知298K时,NH3的△fG m◎=-16.635KJ.MOL-1,求在常温常压(298K,P◎)下,反应 1/2N2(g)+3/2H2(g)→NH3(g)的△rG m◎?解:△rG m◎=△fG m,NH3◎-(△fG m,N2◎+△fG m,H2◎)=-16.635 KJ.MOL-1△rG m◎<0,说明常温常压下H2和N2有可能合成NH3。3. 化学反应等温式: aA+bB→gG+Hh △rGm=△rG m◎+RTLnQa活度熵:Qa=(aGgaHh)/(aAaBb)任意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rGm=0△rG m◎=-RTLnQa‘=-RTLnKa (Ka=Qa’) 平衡常数:Ka=(aGgaHh)/(aAaBb)平衡态△rG m=-RTLnKa +RTLnQa讨论:a.若Ka>Qa,则△rG m <0,反应向右自发进行 b. 若Ka=Qa,则△rG m =0,反应处于平衡态 c. 若Ka0,反应不能向右自发进行4. 平衡常数表达式: Ka=(aGgaHh)/(aAaBb)(!)气相反应:(理想气体) ( PG/P◎)g(PG/P◎)h ( PG)g(PG)hKa= Kp= ——————————— = ————————————(P◎)-∑νi(PG/P◎)a(PG/P◎)b (PG)a(PG)b ( PG)g(PG)h令 Kp= ——————————— (经验平衡常数)(PG)a(PG)b故 Kp◎= Kp(P◎)-∑νi (热力学平衡常数)(2)复相反应(气—固相反应)纯固相的活度均看作1,即a固=1,气相均看作理想气体,活度即以压力代替,即a气=P气 ,故表达式仅与气相各物质的分压有关。 练习5.电解水是得到纯氢的重要来源之一。问能否用水直接加热,分解得到氢?H2O(g)=H2(g)+1/2O2(g)利用 △rGm◎=△rHm◎-T△rSm◎式估算反应的转折温度。已知H2O(g)的△fH m◎=-241.83(KJ.MOL-1),H2O(g),O2(g),H2(g)的规定熵分别为Sm◎=188.72,Sm◎=205.03,Sm◎=130.59(单位:J.MOL-1.K-1),以及H2O(g)的△fG m◎=-228.59(KJ.MOL-1)。§4-3 电化学基础知识简介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与电现象之间关系的学科,这种关系总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当体系内自动发生一个化学变化时,体系产生电池———实现这种变化的装置称为原电池;第二方面,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体系内发生化学变化———实现这咱变化的装置称为电解池。在第一种变化中化学能转变化为电能,在第二种变化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因此,可以说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的学科。这里我们首先介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规律,然后介绍电化学平衡。一. 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能够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导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导体和第二类导体,前者包括金属,石墨,合金等,它是依靠电子的迁移来传导电流;后者包括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它是依靠正,负离子的迁移来传导电流。1. 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在一个电解质溶液中放置两惰性电极(如Pt)通电进行电解,溶液中正,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分别向两电极迁移:正离子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并且在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电解CuCl2的水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阴极: Cu2++2e- Cu阳极: 2Cl- Cl2+2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反应:Cu2++2Cl- Cu +Cl2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阴极又称还原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阳极又称为氧化极。可见电解质溶液导电是由两个步骤构成的:正,负离子在电声力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2. 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在1833年从实验中总结出:1) 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两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通过溶液的电量成正比。2) 当以相同电量通过含有不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池时,在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得失电子数相同。 1个电子荷电1.6022 *10-9C,1mol 电子荷电称为一个法拉第用“F”表示。F=Le-=6.023 *1023 *1.6022 *10-19 =96487=96500C .mol-1 F称为法拉第常数。假定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MZ+ + Ze- M在电有为上析出1mol金属M通过的电量为ZF,Z为电及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计量系数,若电极上析出该金属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为: Q =n Z F (2.1)此式即为法拉第定律的数学形式。法拉第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解过程也适用于原电池放电过程。3. 电流效率实际电解时由于电极上常发生副反应或次级反应,因此,电解析出某一物质实际消耗的电量要比按法拉定律计算所需的理论电量多一些,二者之比称为电流效率η。 理论电量(按法拉第定律计算) η=—————————————————— * 100% 实际消耗的电量 二、电解质溶液理论⒈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m+ a+ === γ+ —— mθm- a+ === γ- —— mθ a+,a-分别称正、负离子的活度,而γ+ , γ-分别称正、负离子的活度系数。虽然,我们仿照非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及活度系数,但是,我们确无法得到仅含有一种离子的溶液,因此无法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出单种离子的活度系数来。电源质溶液表现出来与理想溶液的偏差,总是正、负离子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平均行为,为此,我们定义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系数:α±===ν α+ν+α-ν- ν=ν++ν-a± ,γ± 、m±分别称为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系数和平均质量摩尔浓度。⒉ 离子强度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的大小反应了电解质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大小,偏差大小的来源,是由于电解质离子带电存在相互静电作用。于是我们定义I=1/2∑miZi2 mol.kg-1“I”称为离子强度,它是溶液中离子电荷所形成的静电场强度的度量。⒊ Debye – Huckel极限公式Debye – Huckel根据离子氛的概念,应用物理学原理推出了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lgγ±=-A|z+z-|I1/2此时称为Debye – Huckel极限公式,只能应用于极稀的电解质溶液,在25℃的水溶液中:A = 0.509kg1/2•mol -1/2,故lgγ±=-0.509|z+z-|I1/2三、可逆电池电动势上面我们介绍了有关电解质溶液的一些导电规律,下面我们重点讨论电化学平衡。热力学原理指出:在恒温、恒压的可逆变化中Gibbs函数的减少值等于体系对环境所作的最大非体积功。 ΔrGm = - Wf当非体积功仅有电功时,W电 = ZFE,故ΔrGm = - ZFE式中E为可逆电池电动,Z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为法第常数。这个式子是联系热力学和电化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它只有在可逆条件下才能成立。所以,下面我们首先介绍可逆电池的概念:⒈ 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可逆电池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电池反应必须是可逆的:即电池在自发放电或对电流充电时,电池反应必须互为逆反应。例如Daniell电池,如图所示:该电池是将Cu片插入CuSO4溶液、锌片插入Z nSO4溶液中,两电解溶液用盐桥连接起来,如果用负载电阻R把两极连接起来组成回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流过,外电路中电流从铜电极向锌电极,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Zn极:Zn(s)→Zn2+ n+)+ 2e-+)Cu极:Cu2+(au2+)+ 2e-→Zn(s)---------------------------------------------------电池反应:Zn(s)+ Cu2+(aCu2+)→ Cu + Zn2+如果外加一个电动势为E外的电池对抗相接Zn2+,当E外 >E时,则电池被充电,变成了电解池,其电解反应为: Zn极:Zn2+(aZn2+)+ 2e-→Zn(s)还原极,阴极+)Cu极:Cu(s)→Cu2+(aCu2+)+ 2e- 氧化极 ,阳极———————————————------------电解反应 Zn2+(aZn2+)+ Cu(s)→Cu2+(aCu2+)+ Zn(s)可见,电池充电时反应为电池自发放电的逆反应,电池反应式互为逆反应。此时,称电池反应是逆反的。但是,如果把Z nSO4 、CuSO4溶液换成HCl溶液,则电池在充电、放电时的反应就不是互为逆反应了:放电时:Zn极:Zn → Zn2++ 2e-+)Cu极:2H+ + 2e-→H2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反应:Zn + 2H+→Zn2++ H2充电时:Zn极:2H+ + 2e-→H2+)Cu极:Cu→Cu2++ 2e-————————————电解反应:Cu + 2H+→Cu2++ H2可见该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电池反应不是互为逆反应,故此电池为不可逆电池。(2)电池在充电、放电过程必须是可逆的,即电池充电或放电过程无限接近于平横态,通过电池的电流无限小,速率无限慢,时间无限长。⒉ 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 标准电池可逆电池电动势可以用对消法进行测定,其原理图如图2.3:EW工作电池,A B为均匀的滑线电阻,G为检流计,K为双向开关。测定步骤是:先将接触点移到C1点,使滑线电阻A B上的读数与标准电池E标的电动势相等将双向开关K接通E标,迅速调节可变电阻R使检流计G无电流通过,则工作电池在AC1上的电位降正好等于标准电池电动势。然后固定R不变,将双向开关K接通待测电池EX,移动接触点至C2使检流计G中无电流通过,则AC2上的电位降即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X。测电池电动势需用一个电动势为已知的标准电池,通常采用韦斯登标准电池,其构造如图2.4:正极是Hg和H g2SO4的糊状物,负极是含12.5%的镉汞齐,上面是CdSO4的饱和溶液,电极反应为: 负极:Cd(Hg)→Cd2+ + 2e+ +)正极:Hg2SO4(S)+ 2e+→2Hg(1) + SO42- ———————————————— 电池反应:Cd(Hg)+ Hg2SO4→CdSO4 + 2Hg(1)20℃时电池的电动势E = 1.01845V,25℃时为1.01832V,其它温度下E为:E = 1.01845 - 4.05×10-5 3(T - 293.15)- 9.5×–7(T - 293.15)2 + 1×10–8(T - 293.15)3⒊ 电池表达式及电池电动势的符号规约上面介绍的Daniel铜锌电池可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Zn(s)∣ZnSO4(a1)||CuSO4(a2)∣Cu(s)而韦斯登标准电池可表示为:Cd(Hg)∣CdSO4•3/8H2O饱和溶液∣Hg2SO4(s)∣Hg(1)这种式子称为电池表达式,第一个电池为双液电池,第二个电池为单液电池,正确书写电池表达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按电池表达式的规定:左边电极进行氧化反应为负极(氧化极),右边电池进行还原反应为正极(还原极)。(2)电池中两相界面用“∣”表示,而“∣∣”则表示两电解质溶液用盐桥连接,两液体之间的液体接触电势已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3)电池中各物质要注明物态(S,I,g)、浓度、气体要注明压力。(4)气体不能直接作为电极,需用不活泼金属如Pt、Au、C等作为依附,不活泼金属起传导电流的作用。按照上面规定写出的电池表达式,如果左边电极确实发生氧化反应,右边电极确实发生还原反应,则称电池为自发电池,电池电动势E规定为正值(E>0);反之,E<0。按上面规定,电池电动势E等于右边电极的电动势ψ右减去左边电极的电极势ψ左,即 E =ψ右-ψ左 4.可逆电池电动势E与各物质活度aB的关系——电池电动势的Nernst方程例如,对于电池:Pt∣H2(PH2 )∣HCI(a1)∣Cl2( PCl2 )∣Pt 负极:H2( PH2 )→2H+(aH+)+ 2e+ 正极:Cl2(PCl2 )+ 2e+→2Cl+( aCl- ) 电池反应:H2( PH2 )+ Cl2( PCl2 )→2H+(aH+)+2CI+(aC1-)根据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rGm=△rG m◎+RTLnQa又 ΔrGm = - ZFE代入上式如果各物质处于标准态,aB = 1,这时电池称为标准电池,其电动势用符号“E ”表示,故:RT aH+2 aCl-2E=Eo- ———— ln——————————ZF (PH2/Po)( PCl2/Po)(2.16)式称为电池反应的Nernst方程式。可见如果知道了各物质的浓度mB,又知道了标准电极电势 ,就可以由上式求算出电池电动势E来。由电池表达式写电池反应式要注意以下几点:a)按电池表达式的规定,左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在右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在反应方向已确定时,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用“→”表示。b)两电极得、失电子数必须相同,保持电荷平衡。C)一般情况下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都写成离子反应式,并且不要轻易的把离子合并写成分子。

267 评论

晓旭的妈妈

初中物理公式集锦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课件 绪论 第一章 统计热力学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 热力学在多组分体系中的应用 第五章 热力学在相平衡体系中的应用 第六章 化学平衡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八章 电化学 第九章 表面与胶体化学

202 评论

相关问答

  • 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报名时间是

    自考大专报名时间2022年官网是自学考试管理系统,在每年的3月份。 一年一次入学机会,每年3-8月份报名,9月份现场确认,10月份参加统一入学考试,次年3月入学

    A可儿她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时间

    2022年全国自学考试时间安排:2022年1月自考考试时间:1月8至9日(已考完)2022年4月自考考试时间:4月16至17日2022年10月自考考试时间:10

    猫女盈盈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时间安排是

    2022年全国自学考试统一考试时间为10月22-23日,部分省份因为疫情原因,上半年考试时间延迟到10月份进行,考试时间为10月24-25日进行。 自学考试如何

    大睿2010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时间是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自考是什么时间(自考第一学历是什么)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成人自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自考每年一般

    晓云1123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时间是一年

    2022年自学考试分为4月份和10月份进行全国统一考试,报考自学考试上半年考试时间为4月16-17日进行,下半年自学考试考试时间为10月22-23日。 自学考试

    jjgirl200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