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271

qsfenglingbb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洋葱没有心77

已采纳

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构 7、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二、填空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括 、 、 及 、 几种人。2、 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 、 、 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3、 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 、 、 、 、 几个子系统。4、 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 、 。5、 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 、和 、 、 、 、 。6、 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 、 。 7、 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 、 、 。8、 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 、 、 。9、 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 、 、 、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 、  、 、 、几个环节的演化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 、 、 、 、 等特征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 、 、 。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 、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 、 、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有 、 、 、 、 。 三、简述题:1、 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2、 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3、 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4、 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5、 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6、 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7、 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8、 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9、 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 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17、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18、犯罪心理矫正的传统监狱改造的区别19、简述犯罪心理治疗中现实疗法的主要方式四、分析与操作题1、 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试分析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2、 试比较和分析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的差异3、试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中动机特征的具体内容4、试比较分析初犯与惯犯犯罪行为特征的特征5、一位刚进监狱的罪犯,出现较严重焦虑、思想混乱、极度悲观等拘禁反应。经心理诊断后,决定对其施加心理治疗方法中的支持疗法。请拟定出这种方法的使用理念和操作步骤。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2、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个体的犯罪心理和群体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产生于犯罪行为之前,是为犯罪人提供动力支持的主观内在因素。3、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4、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5、即有可能犯罪的人。1、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2、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3、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4、参加不良组织者;5、无正当理由携带凶器者;6、人格有严重缺陷者。6、心理结构,也叫人的心理现象结构,心理的反应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科学的结构观来看待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放到人的整体心理系统中认识而形成的理论。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等亚结构。7、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8、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9、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10、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后希望达到的结果。11、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12、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13、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14、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15、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填空1、犯罪人 一般违法人 虞犯者 刑满释放人员2、潜在 恶变 衰减3、犯罪动力结构 犯罪认识 调节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不良的心理状态结构 潜意识系统4、不成熟的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法律意识。5、生物学原因论 精神病学原因论 欲望-犯罪原因论 社会学习理论原因论 多元性原因论6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因素7、社会宏观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情境因素8、合理化作用 投射作用 认同作用 反向作用9、抢劫罪 盗窃罪 罪 贪污罪 受贿罪10、盲目性 冲动性 情绪化 残暴性11、模仿和易受暗示性 情景性 戏谑性 冲动性 反复性12、犯意表达 犯意交流 犯意的沟通 犯罪决策13、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14、自发性 狂热性 非常规性 短暂性15、自由交谈法 声东击西法 四面出击法。16、生活史调查 行为观察 面谈 犯罪事实判断 心理测量17、情感交流 情感转移 冷处理 启发内省 角色置换三.简述题…………1、(1)归因分析法。从犯罪人的犯罪行动出发,推论和寻找犯罪行为原因。(2)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意识的观察犯罪人的行为、表现、表情了解犯罪人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问卷法,通过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来征询犯罪者的书面回答,以获取相关心态的方法。(4)谈话法,通过与犯罪人及相关人面对面的交谈,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资料。(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对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主体和案例,进行纵向地追踪了解,以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了解。(6)心理测验法,利用心理量表,如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等,对犯罪人进行测验,以广泛了解犯罪人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2、 犯罪动力结构、犯罪调节结构、犯罪个性特征结构、不良心理状态结构、潜意识等五个子系统的畸变心理因素构成。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3、 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4、缺乏犯罪需要动机作驱力,或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情景之下的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5、 情绪发泄占主导地位,理智感减弱或丧失,缺乏权衡得失的正常判断,缺少预谋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活动。6、 认为犯罪来源于人的欲求本能。通过对个体内在本能欲望与犯罪相关性的分析,形成了侵犯性说、利欲性说、性冲动说、权欲说等几种观点7、 指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是基本的要点。8、犯罪内化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子机制。①不良的认知的择与加工机制,犯罪人在不良心理基础上选择外界消极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吸收环境的消极信息的过程。②模仿学习机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犯罪榜样的言行,引起自身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犯罪行为活动的过程。③角色扮演机制,个体通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或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将社会的消极影响通过违法尝试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④自我强化机制,即犯罪行为实施获得的需要满足的愉快体验带来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赞赏的过程。犯罪人从犯罪活动的成功中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快慰,进而强化犯罪的动力,并逐渐形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习惯。犯罪心理的内化达到深入骨髓的程度。9、(1)认识特征。多有贪婪的欲求和以权谋私的观念,拜金主义的意识,看重物质利益。(2)复杂的动机斗争特征。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在物欲动力及以权谋私心理的驱动下,犯罪动机变得十分强烈,以至把自尊、恐惧、名誉等压抑下去了。在动机斗争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不安、心理不平衡。(3)职业人格的消极特征。在教育和监督缺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权力不受限制的态度取向。(4)职务优越感。贪污受贿的犯罪人多是国家工作人员,有一种职务优越感,以为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高人一等。10、(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矛盾。青少年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是一些少年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2)个人需要的强烈性与难以满足之间的矛盾。少年的物质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显著的增加,但少年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行为能力又使他们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容易产生挫折感,当挫折和不满在某种不良客观因素刺激下增强时,就特别容易引发犯罪行为。(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少年有了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管束自主和独立行为的强烈要求。但家长对其独立的意向还不能接受,由此造成尖锐的矛盾,不可化解时,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违法行为。(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少年是富于理想的年龄,期待比较高,比如上一个好大学,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但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制约较大,理想与现实矛盾非常突出,失望之下容易产生过激犯罪行为,11、(1)认识特征。首先表现为评价事物常常以自己的低级需要和直接经验为标准,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诱惑。其次表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再次表现为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2)情感特征。首先,情感丰富、细腻,容易动情感,容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其次,情绪波动大。细微的情境变化常常引起巨大的情绪起伏,在情绪不可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犯罪行为。12、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类型主要有共同犯罪、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集群犯罪等四种类型。13、(1)社会矛盾的聚集和社会心理的躁动。社会矛盾在社会公众心中产生的普遍不平、不满、失望是引发集群犯罪的直接原因。(2)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制观念。部分人存在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是导致行为失控,酿成集群犯罪的心理原因。(3)发泄与求表现。参与集群犯罪的大多数人的犯罪目的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在不满形态下,对电影电视中的行为的模仿。(5)人口密集等客观因素。特别容易发生在球场、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地。14、是指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是:(1)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2)独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犯罪组织;(3)贩卖人口犯罪组织;(4)开设赌场、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5)制造贩卖淫秽书刊、视听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6)盗窃、窝赃、销赃的犯罪组织。15、(1)畏罪,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惩罚的一种心理状态。(2)侥幸,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躲避刑罚的心理状态。(3)恐慌,惊恐不安的心理。(4)悲观,犯罪嫌疑人自知惩罚较重,而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5)戒备,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和害怕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一种防御反应。(6)抵触,这是犯罪嫌疑人对采取强制措施和讯问人员的讯问表现出强烈不满和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16、(1)允许编造谎言和制止撒谎。以期从中发现犯罪人极力回避的问题。(2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在恰当的时候,顺着犯罪嫌疑人的谈话,把谈话引向到实质性问题上。(3 )形成错觉,改变认识。通过给犯罪嫌疑人提供某种信息,使其产生错误判断,以改变不愿供述的认识。(4 )加强暗示、引而不发。不直接出示证据,但给以有力暗示,使犯罪嫌疑人处于犹豫动摇的心理状态。(5 )连续使用证据。针对拒供意识较强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有选择地连续出示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配合强有力的讯问攻势,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丧失拒供信心,形成供述的心理动机,促使其彻底交代。17、犯罪心理诊断,是指通过对犯罪者的社会化过程、犯罪经历的考察,检查与判断其人格特征、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障碍与缺陷等内在心理因素的过程。18、(1)区别:传统的改造手段运用严格的监视,灌输式的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和强制性的劳动等措施,改造罪犯旧的思想意识和不良行为习惯,属于执法行为。犯罪心理矫正的手段则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管教人员与罪犯的心理相容与沟通,实现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属于矫正与治疗行为。(2)联系:罪犯心理矫正作为一种改造罪犯的手段,不可能独立存在,需要与传统的改造手段密切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19、现实疗法是以培养犯罪人养成现实、负责和正确的行为方式为目标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再犯罪人与治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的关系;其次,向犯罪人说明,只要他愿意,就能学会新的被社会接受的方式,最终被社会接纳。再次交给犯罪人再现实条件下满足需要的更好的方法。制定成功适应生活的行动计划。四、分析与操作题1、(1)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2)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3)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4)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2、故意犯罪心理结构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它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则是缺乏明确的犯罪动机推动,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对情景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两者存在很大差别。3、 少年犯罪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动机体系,除了膨胀的物质需要,不当的性欲求,“哥们儿义气”,嫉妒,逞强好胜,自我显示,好奇心等。少年犯罪动机具有以下特点:(1)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少年本身具有喜欢模仿,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容易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如不良影视和网络信息引发犯罪动机等。(2)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随机性强。能偷则偷,能抢则抢,预谋性不强。(3)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型。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强烈,且自控能力弱,犯罪动机容易在情感和情绪的影响下发生。(4)犯罪动机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显著。由于少年意识水平还不成熟的缘故,许多时候受本能冲动的支配性较大。有时不能进行有意识的控制。4、 初犯的行为特征主要有:(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容易留下破绽。(3)作案手段简单。作案工具比较原始。(4)共同犯罪较多。惯犯的行为特征则主要为:(1)犯罪行为的习惯性。(2)犯罪行为计划的周密性。(3)犯罪行为的类似性。包含有模式化和习惯化的特点。(4)犯罪行为的狡诈性,反侦查的行为明显。(5)犯罪行为的连续性。(6)犯罪行为的坚决性。5、 支持疗法,是通过支持有鼓励,解释欲指导,帮助罪犯有效地适用环境,度过心理危机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思想混乱、悲观绝望,极度焦虑的罪犯。手段包括:消除顾虑;说服劝慰;启发建议;激励鼓励等手段。

173 评论

相关问答

  • 华师大学前教育自考

    不难。华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实践课只要是上课过程中认真听,不走神,按时做好课后题,不难。华南师范大学简称华南师大,校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

    花轮小丸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华师大学前教育自考本科考多少门

    自考学前教育本科要考几门课程?自考学前教育本科要考19门课程,分别为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

    七月紫梦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华师大自考学前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考试课程有*(00024)普通逻辑、*(00398)学前教育原理、*(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465)心理卫生与心

    yy瘦胖纸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华师学前教育学自考

    说到师范学校,人们最常听到的专业就是学前教育。很多女生都有一个成为教师的梦想,现实中从事教师工作并不大容易。不同学历层次对教师招聘的条件都不一样,学历层次越高对

    鲜嫩的小豆芽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华师学前教育自考

    专业代码:040106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主考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原专业代码:040102原专业名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

    梦想成真罗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