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5

shuixinggege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amantha427

已采纳

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一)一、心理活动(一)心理活动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2.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内容是指每个人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映象本身,而心理形式是指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结构,如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形式,情感、意志、需要与动机形式,个性特征中的能力、气质、性格形式等。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一)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二)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四)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三、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三)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派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四)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五)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这种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在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认知心理学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过程。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二)六、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1.遗忘的规律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于1879年至1884年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的特点。2.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进程。3.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4. 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5.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七、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一)想象的种类想象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以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八、言语(一)语言与言语的概念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二)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自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九、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2. 思维的类型(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4.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十、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 情绪的分类:1.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2.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3.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二)情绪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十一、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一)意志的特征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3. 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的四类:双趋式动机斗争、双避式动机斗争、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三)意志品质的特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十二、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一)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十三、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引发功能、动机的维持功能、动机的激励功能。十四、能力概述(一)能力、才能和天才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才能。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能创造性地完成某一领域的多种活动任务,通常被称为天才。天才是高度发展的才能。(二)能力的分类1.-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特殊能力则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创造能力则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 遗传与营养2. 早期经验3. 教育与教学4. 社会实践5. 主观努力心理学基础知识(三)十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 生物遗传因素2. 社会文化因素3. 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4. 学校教育因素5. 个人主观因素十六、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十七、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十八、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十九、印象形成:是指对他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即个体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的旧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形成有关他人或事物概念的过程。(一) 印象形成的效应:1. 社会刻板现象2. 晕轮效应3. 首因效应4. 近因效应5. 投射效应二十、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需要有三类: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二十一、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人际吸引的因素: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与熟悉性二十二、群体心理:是普遍存在于群体成员的头脑中,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倾向。(一)群体规范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广义的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不遵循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或惩罚。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的一个特殊形式,其规范没有明文规定,而是约定俗成的,它是每个成员的行为准则。非正式群体规范的形成是群体成员在彼此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内化的过程,是群体成员相互模仿、受到暗示,在顺从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这种规范所形成的压力,可能不被意识到。而如果群体成员对这种群体压力承受不住,就可能向其他群体逃避,或者采取偏离行为。二十三、社会助长行为: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二十四、社会惰化:是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二十五、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如帮助他人、自觉保护环境等;助人行为是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第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做出的;第三,利他行为不求任何回报,是一种真正的无私奉献;第四,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它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却不为此而计较。利他者往往不仅勇于奉献,而且乐于奉献,帮助他人可以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二十六、侵犯行为:又称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二十七、社会影响(一)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1.从众的类型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以下三类。(1)真从众(2)权宜从众(3)不从众2.影响从众的因素(1)个体的特点(2)群体因素(3)刺激物因素(二)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1.影响服从的因素影响服从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命令发出者。命令发出者的权威性、对执行命令者关心、爱护、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都会影响到服从。(2)命令的执行者。道德水平、人格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也会影响执行者对命令的服从。(3)情境因素。是否有人支持自己的拒绝行为,周围人的榜样行为怎样,奖励结构的设置情况,拒绝或执行命令的行为反馈情况如何等,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服从行为。

348 评论

库尔尼郭娃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下面是我整理的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24 评论

钉子生锈了

第十一章   人际交往心理 1. 有效人机沟通的条件: a  沟通双方对交流的信息的理解越一致越好; b  沟通双方都要有交往的愿望和兴趣,否则就成了一厢情愿,难以持续进行; c  双方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d  要选用适当的信息通道来传送信息; e  要重视选择性注意对沟通的影响,为了引起对方注意,我们传递的信息要尽量符合其需要和兴趣; f  沟通要有及时的信息反映; g  沟通过程没有受到主客观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2. 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定义:传递交流信息是人际沟通最基本的作用,信息的传递交流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其功能包括:心理发展功能(人际沟通人对人心理发展的动力作用);心理协调功能(协调认知;协调情感);心理保健功能。 3. 人际认知的含义: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断,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4. 人机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的基础上,对他人形成一种较综合的概括的认识。特点:意志性倾向;好坏评价是形成印象的基本依据;中心特性左右着印象的变化。 5. 印象形成中的主要心理效应与偏差:首因效应(指第一印象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会对新信息的解释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近因效应(指新近印象对人际认知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了强烈影响作用);晕轮效应(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或好或坏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推挤扩展到对该人其它特征的认知上去);定型效应(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刻板印象会使人们有意无意地对他人做类化认识,从而对总体印象产生很大影响)。 6. 归因偏差:从理论上讲,人们的归因应该是以理性的,合乎逻辑的方式来进行,得到的结果也应该是客观的,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由于认知过程本身的局限性和动机等方面原因,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常常带有片面性而出现偏差,最后的结果也就不完全真实客观。古音偏差分为两类:观察者-行为者偏差和自立偏差。 7. 人际关系需要的类型: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包容需要,表现为在权力或权威基础上与别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感情需要,表现为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8.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奥尔特曼和泰勒提出人际关系形成发展经过四个阶段: a  定向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初步确定要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对象; b  情感探索阶段:此阶段双方主要是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练习; c  情感交流阶段:此阶段双方的人际关系开始出现由正式交往转向非正式交往的实质性变化; d  稳定交往阶段,这是人际关系发展的最高水平。 9. 人际吸引: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悦纳和积极态度。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反映了人们相互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最主要方面包括:个人魅力吸引,相似性吸引,互补性吸引。 10.              模仿与暗示的含义与种类: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有意无意的仿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行为。可分为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暗示指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刺激手段,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某一观念。或按照某一方式进行活动。分为四类: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11.              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暗示者的特征;受暗示者的特征;暗示刺激的特点。 12.              从众的含义:是人们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是指个体的认知,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13.              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群体因素(群体规模,群体的一致性,群体凝聚力);个体因素(人格特征,性别,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情境因素(任务的模糊性和难度,从众行为的公开性)。 14.              合作与竞争的概要:合作指互动的个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利己又利他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竞争指互动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 15.              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在合作条件下,群体成员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协调的人际关系,个体的活动效率因此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竞争能够使个体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强烈的行为动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所以它同样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因此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行为都主要起积极作用,但与合作相比,竞争更具有心理优势。通过合作,我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助竞争,我们增强了意志,提升了能力,因此又更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实力。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 1. 台湾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a  心理健康的人是乐于工作的,能将本身的知识与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同时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B  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人,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在与人交往时,正面的积极态度常多于反面消极态度。 C  对本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能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D  能与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对现实环境有正确,客观的观察,并能做有效的适应。 2. 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a  对自己有信心; b  对学习生活有兴趣; c  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d  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3. 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指学习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克服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既情感困扰,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4.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发展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学生整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5. 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主要方式: a  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团体辅导,以预防辅导为主; b  以少数学生为对象的个别辅导,以矫治辅导为主,是一种补救性辅导。主要途径: a  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b  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队活动中; c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d  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参加自学考试简历怎么写

    自考本科在填写简历时可以直接在学历一栏填写本科,因为通过自考,成考,电大,全日制等形式取得的本科文凭,在学历上都是同等的。 自学考试制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能

    浅夏oo淡忆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大专加自考本科简历写什么

    你既然已经自考了本科,有本科毕业证书。那么填写资料时就可以写自己是本科学历。如果对方有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填写全日制学历那么你的全日制学历只能填写大专。

    牛奶泡泡韵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大专加自考简历怎么写

    你都毕业了的话简历上的学历就写本科

    宠儿520520 7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大专学历怎么写自考简历

    自考本科 你就是本科学历! 无需解释!简历 简单叙述,模板有很多! 网上很多可以下载!自考本科 你应该有工作经验,这样你的大名,籍贯,性别,毕业时间! 工作经验

    鵼鵼小舞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大专学历自考简历怎么写

    自考含金量也是很高的,在简历上注明是不会影响的。现在很多人大学和工作地点不是一个城市,不影响的。如果HR考虑城市问题,也是看居住和户口地址

    识饮识吃识享受 9人参与回答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