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4

沐小宁橙紫儿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语言学概论资料打印机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金威家具

已采纳

看看下面的怎么样~~文字太多,我发一部分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的作用 “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这一章所讲的文字,指的是后面一个意思。 语言和人类一样古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语言。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没有语言,人类社会是组织不起来的。但是,凭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人们说话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甲在这里讲话,乙站得远了就听不见;或者甲讲完了,乙才来到,同样也听不见。只靠口、耳相传,所及的范围是很有限的。人们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经过长期的摸索,发明了文字,使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一种写和看的形式。我国清代学者陈澧说得好:“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十一)这段话清楚他说明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这样,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也可以相互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协调彼此的行动。同时,人类的知识,前辈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也可以大量地、系统地流传下来,使后辈能够在前辈所取得的全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我们在第二章说过,如果把36亿年生物进化的过程缩短为一年,那么文字是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产生的。这一分钟的发展速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比如,鸟类从在地上爬进化到能在天上飞,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时间,相当于上述缩短了的时间的好几天;人类解决上天的问题从意大利人最早设想飞机算起,到进入现在的喷气机时代,还不到一千年,即不到压缩时间的1/7分钟。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人类文明的奇迹,而文明的基础则是文字。有了语言,人类脱离动物界面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是,仅仅只有语言,人类大脑这个“加工厂”的材料来源只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和口耳相传的间接经验,信息量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因而人类也只能应付一些生存所必需的事情。有了文字,中外古今的人类实践的各种经验都可以成为大脑加工的原料,这样就可以利用人类知识的总和对大脑的思维能力进行再训练,以改进和提高它的素质,充分发挥它的潜力。所以这“最后的一分钟”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前的“二十多个小时”。文字的创制使人类的发展进程出现了质的飞跃。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自己的历史。所以恩格斯说,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①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也说明了文字的性质。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是“言之记”。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记录语言的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形体。所以,文字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字音、字义和语素、词等单位的音、义一致,而字形则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一个字必须能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本质,这样才能用文字的“形”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词等单位。拼音文字一般都是用一个字去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比方英文的book,“book”是形,[buk]瞩是音,“书”是义。绝大部分汉字代表汉语里的语素,也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少数汉字只有字形和字音,而没有字义,如“蜘”“蝴”“玻”“琉”等,它们要和别的字结合起来(如“蜘蛛”“蝴蝶”“玻璃”“琉璃”等)才有意义。 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它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例如汉字包括笔画、笔顺、偏旁、标点等,英文等拼音文字包括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大写字母用法、移行规则、自左而右的书写顺序)、标点等。通过这样的书写符号的系统可以把语言符号记录下来,使语言的口头形式书面化。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汉字所以长期停留在方块字的阶段,这与汉语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在古代,汉语的语词以单音节占优势,没有形态变化,缺乏词缀等附加语素。语言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保持一词一形的书写体系。如果汉语也像俄语那样是有词形变化的语言,那么古人就可能会选择另一种文字体系,以便把词尾变化表示出来。这从日语和汉字的关系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日语是粘着语,有词形变化,也多词缀等附加语素,因此日本人民除借用汉字外还创造出假名来补充书写日语的附加语素和词尾变化。 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西班牙等语言都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像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文有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种拼写法,朝、越等国家原来采用汉字,后来经过文字改革,实现了拼音化。不管文字的形体如何变化,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这种性质是不会改变的。 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可是语言人人都会,文字需要专门的学习,不是人人都掌握的。在旧社会,广大劳动群众成天为生活而操劳,没有条件读书识字、掌握文化,识字有文化的人大多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剥削阶级的成员。这种情况产生一种假象,好像文字是为剥削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有阶级性。特别像汉字这种类型的文字,要掌握它很困难,更容易引起这种误解,仿佛汉字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汉字的确难学、难写、难认、难记,这给劳动人民学习文字、掌握文化增加了困难,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它有阶级性,因为汉字也是劳动群众反对剥削、进行革命的工具。用汉字写成的各种文章、文件起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巨大作用。毛泽东、鲁迅犀利的、富有战斗性的文章都是用汉字来书写的。所以,文字就其性质来说,和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的专利品。 三、汉字和汉语 文字以自己的“形”通过“音”去表达“义”,这种关系在采用拼音文字的民族中不会引起疑问,但是在我国,却由于方块汉字的构造特点而有好些复杂的情况。 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例如“日”,原来的书写形式⊙,形状像太阳;“田”的形状像地块,“休”是“人”靠在树(木)上休息;“水”‘火”“木”“女”等偏旁表示字的意思跟“水”“火”等有关系,好像字形本身就能跟意思直接挂钩,不需要通过语音的环节。所以有人说:文字用它自己的形体来表达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而不是语言的复制品。这种看法是受了汉字形体的束缚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好些汉字的形体确实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但是汉字和其他拼音的文字一样,同样和语言里的词相联系,它必须能读,通过读音确定自己所表示的是语言里的哪个词,这样才谈得到字义的问题。例如“日”尽管提示太阳的形象,但它并不记录汉语里的“太阳”“日头”“老爷儿”这些词,它同样也是通过“ri”的读音和意义发生关系,记录汉语中“日”这个语素。至于写的时候或者看的时候读不读出音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与文字的本质无关:即使不读出音来,它也与心理的语音映象联系着,不是说与语音没有任何联系。事实上,教儿童识字,或者我们学习外语,首先是学字的读音,通过语言的音学会文字。 拼音文字是人们按照字母的拼写阅读,所以写与读的距离不会太远,语音变了,拼写法也得跟着变。例如古代的拉丁语发展到现代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等语言,记录拉丁语的拉丁文的拼写法也随之改变。要学习古典拉丁语,只知道现代法语或意大利语的拼写法是没有用处的,必须像学习另一种文字体系一样,从头学习古典拉丁语的拼写法,按照这种拼写法读出语词的音。这个音是古语的音,表达什么意思,不一定知道。汉字的情况与此不同,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读音尽管变了,字形可以不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方块汉字没有变(一个字从篆书到隶书、到楷书,是书写形体本身的变化,还是同一个字)。所以同一个汉字,各地的人都认识,但读音可以很不一样:广东人用广东话读,上海人用上海话读,北京人用北京话读,相互之间听不懂;而且用这些不同的方音还能去读古书,用不着像看拼音文字写的古书那样,得先学古音。把这些情况概括起来,就是念出来听得懂听不懂无关大体,只要写出来看得懂就可以了。几千年来,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大体上保持着这样一种状况。这使人们形成一种错觉,好像汉字是“看”的,不是读的,和语音没有联系。其实不然,汉字不仅是“看”的,而且也是“读”的,只不过它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罢了。这是汉字和汉语的关系不同于拼音文字和其所拼写的语言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问题上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就是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以为语言与文字是一回事。过去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汉字简化了,改革了,叫我们怎么讲话?其实这是误会。文字改革不等于语言改革。改进或改革文字的目的,恰恰是要使文字能更好地记录语言,而不是要改变语言。 文字还可以借用,借用文字不等于借用语言。现在日本在文字中夹用汉字,并不是讲日语要夹用汉语。 了解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对我们搞语言学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98 评论

Magic侠女

找辅助。。。。。。。。

197 评论

美食侦探01

解释题:1、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2、词的本义: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具历史渊源而言的。3、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4、音素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5、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的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引导方言发展以至最后取代方言的共同交际工具。6、语言联盟指没有直接亲属关系或者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在同一地区或者毗邻地区互相影响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共同或相似特征的现象。7、语言联盟指没有直接亲属关系或者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在同一地区或者毗邻地区互相影响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共同或相似特征的现象。8、单纯词词干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9、词的派生意义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10、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语言变体。11、组合关系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12、语言的融合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其他语言则因不再使用而逐渐消亡。13、区别特征一个音位具有的某种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 14、非音质音位在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长、音重、音高等单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15、音位变体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16、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类别。 17、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18、复辅音同一音节里处在同一紧张度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19、词根语素能够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20、复元音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组合起来构成的音。21、语法意义:语文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22、语素语言符号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23、语言的混合在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几种不同的自然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与原来那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语言混合包括“洋泾浜”和“克里奥尔”两种形式。24、地域方言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25、形态是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嫩生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简答题1、(1)语音当地化;(2)词汇数量少;(3) 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受当地语法规则的影响;(4)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语;(5) 只用于特殊场合(商业交往),不作母语或第一语言,变体很多。2、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共鸣器或共鸣状态的不同。3、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4、(1)渐变性;(2)不平衡性。5、(1)音位是能够区别语音形式的语音单位;(2) 音位总是就一定语言(或方言)而言的;(3)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要注意与音素的区别)。6、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词根语素、词缀语素、词尾语素。词根语素是能够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词缀语素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语素是加在词干后面,改变词的形式而不构成新词的语素。7、(1)受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系的制约。(2)受同一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3)词语的搭配要符合社会的使用习惯,(4)受词义的附加色彩和修辞需要的制约。8、1)有共同的意义领域; (2)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3)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达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还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4)语法范畴是发展变化的。9、(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A.语言是说话、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言语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B.言语具有个人因素,语言更具社会因素。C.语言相对封闭,而言语则相对开放。 (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从哲学意义上讲,语言和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另一方面,语言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必须遵循语言规则。10、(1)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文字有利于共同语的规范和语言的统一。(3)有时候文字要影响人们的读音。11、(1)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2)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统一体。音义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是联系声音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 (4)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代表了现实现象。12、词的本义: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具历史渊源而言的。 词的中心意义:一个词在某个历史阶段最常用的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词的派生意义: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13、(1)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文字有利于共同语的规范和语言的统一。(3)有时候文字要影响人们的读音。14、⑴词义的扩大,即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⑵词义的缩小,即演变后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和臭味,现在只指臭味。⑶词义的转移,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象。如“步”原来指“行走”,现在指“跨出一脚的距离”。 15、三、论述题3、(1)从形声字的声符去考察古音。(2) 据“反切”考察古音。(3) 根据古诗词的韵脚考察古音。(4) 通过借词的读音考察语音的历史演变。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的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引导方言发展以至最后取代方言的共同交际工具。共同语形成的条件是:(1)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2)通行地区广,使用人口多;(3)能够代表整个语言的发展趋势;(4)如果有文字,往往有用这种方言写成的大量文献。

158 评论

贪嘴森淼

我的自考经验就是先把书完完整整的看一遍,如果时间来得及就看一掌做一套卷子,如果来不及就一遍过,考前二周把历年的考卷做完,总结大题要点和易错的单选,只要用心,不需要什么辅导诶。

304 评论

雯浩天使

这个很多啦,你看下自考语言学概论的教材吧,上面很全。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专生自考研究生学历是什么意思

    1、第一学历就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毕业证书上写着“普通高等学校毕

    小老虎山大王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大专自考研究生流程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就可以报名了。具体情况你还得问报考学校招生办,每个学校要求不一定一样,他们会给你详细答复的

    霸气Annie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研究生自考是什么意思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 自考是成人教育学历提升的一种学习模式,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简称。自考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可谓由来已久。 自学考试是我

    且行且珍惜02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研究生自考生是什么意思

    1、应届毕业生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2021考研报名的本科应届生是指2021年6月或7月份本科毕业的学生。2、往届生是指考研报名时已经拿到毕业证书的

    细舆媚砜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研究生自考生是什么意思呀

    2023年还有几个月就初试了,2021备考的小伙伴也在积极的认真复习,但是不管是复习方法还是想报考的院校专业等等都有太多陌生感了。今天跟随猎考考研小编一起了解一

    xiaotian0001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