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9

small891227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高级英语翻译题技巧总结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囍兒小静静

已采纳

1、熟练掌握书本内容 首先大家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很熟悉,特别是书的一些重点篇目。一般来说,文学的两个单元考试的内容最少,但是这两个单元每年也都是有题的。所以,如果在没有时间再复习其他单元的情况下,还是以经济,政治,法律这三个单元为重点突破口,包括书上的课文和练习,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 2、掌握一定翻译技巧 翻译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不可能在短期内突破,所以在平时大家需要多重视和学习一些翻译技巧,建议大家还可以在考试前能进行一些新翻译材料实践。 3、灵活处理课外考点 在复习中大家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对于课外的知识也需要一定的积累。自考英语科目考试的词汇翻译大多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环保这几个领域中,因此考生在平时可以经常关注一些政治经济的新闻和时政要闻,积累课外知识点。 4、制定合理复习策略 综合以上几点,大家对于英语翻译的复习工作是比较杂的,因此大家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而且一定要紧跟考点制定复习策略,把书上的东西完全弄懂,技巧掌握一些,课外的翻译适当的训练,积极认真准备词汇,这样这门考试肯定可以通过。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95 评论

修中圈儿

英语中的翻译技巧总结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1了解汉英差异,知己知彼,译出地道译文

汉语重意合,以词组、散句和分句为手段,习惯按照时间、逻辑顺序进行横排式表述,其内部逻辑关系“含而不露”,甚至断句不严,外形松散,因此汉语常被称为时间型的动态结构,主要体现为形式自由、富于弹性。而英语则以“主—谓”的主干结构为中心来统领各语言成分,句界分明,外形严谨。因此,在汉译英时,译文在逻辑和形式上都应体现出英语的特点。

2熟知五大单句句型,理清句子主干和修饰成分

了解汉英差异后,考生应熟知英语中最基本的5大单句句型,它们分别是:

① S+V(主语+动词)S:主语

② S+V+C(主语+动词+补语)V:动词

③ S+V+O(主语+动词+宾语)O:宾语

④ S+V+O+O(主语+动词+宾语+宾语)C:补语

⑤ S+V+O+C(主语+动词+宾语+补语)

例子:

① John’s grandfather died yesterday. (约翰的祖父昨天去世了。)

② John’s grandfather is very handsome. (约翰的祖父很帅气。)

③ This killer killed John’s grandfather yesterday. (杀手昨天杀死了约翰的祖父。)

④ John’s grandfather gave him a dog. (约翰的祖父给他只狗。)

⑤ John’s grandfather called him a dog. (约翰的祖父骂他是只狗)

在汉译英时,不管汉语句子如何复杂,首先要考虑英语的基本组句框架。这些最基本的框架可以变换,可以组合,但不能突破。组织英语句子时,始终不能脱离 “主—谓”主干这一总框架,然后在进行相应的时态变化、语态变化、句式转换(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强调句式及倒装句式等),增加定语、状语修饰成分、插入语等。

3以意群为单位断句,巧妙处理长短句

考生在做汉译英时,当汉语句子由多个分句构成,且句意联系紧密时,应首先确立句子的主干及句型,其他分句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成分、介词词组、独立结构等成分表示;当汉语句子较长时,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断句,译成小短句,避免出错的同时确保译文言简意赅、层次分明。

4善用技巧,攻克词语翻译

1) 词义选择

所谓词义选择,是指词有多个意思,但是要求我们将其在特定场合的正确意思选出来。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做到在词语意义和字面形式上都对等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兼顾,则取意义,舍形式。越是普通的词,越是拥有繁多的释义和搭配,翻译过程中的词义也就越难以确定。选词时,要注意词义的广狭、所处的语境、词的褒贬和感情色彩。

例如:

剪纸被用来装饰门窗和房间,以增加喜庆的气氛。 Paper cuttings are used to decorate doors, windows and room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joyous atmosphere.

“增加”在此处实际是“加强”的意思,而非我们平常所指的“数量增多”的含义,因此不宜译成increase,翻译为enhance更恰当。

2) 词类转换

词类转换是汉译英常用的一种手段。汉语具有动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在语言运用上多用动词。英语则具有静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在语言使用上呈现出名词化和介词化倾向。在汉译英过程中,适当转换词性,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① 动词→名词

汉语中动词使用比较频繁,而且汉语动词既没有时态变化的约束,也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之分,动词甚至可以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然而,英语动词的使用则受到形态变化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大量原本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于名词来表达,因为名词比较不受形态规则变化的束缚,使用起来相对灵活、方便。

例如:

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 You will be full of praise while eating 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

英语中有大量抽象名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如advice, agreement, inheritance, knowledge, praise, use等。汉译英时,借助抽象名词表达特定的行为动作,译文也会显得更为地道。

② 动词→介词

介词与名词密切相关,英语名词的广泛使用使得介词也频繁出现。而且英语中有些介词本身是由动词演变而来的,具有动词的特征。因此,汉译英时,有些动词可以用介词短语来表达。

例如:

人们常用剪纸美化居家环境。 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③ 动词→形容词

汉语的一些动词也常常可以用英语的形容词来表达,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动词同源的词(如dreamful,doubtful,sympathetic等),这样的译文有时比直接使用动词显得更地道、更标准。

例如: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 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④ 形容词或副词→名词

由于语法结构和修辞的需要,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也可以译为英语的名词。

例如:

……只有这些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 …leaving these living things to enjoy this moment of dusk with full ease and freedom.

⑤ 名词→动词

在有些情况下,汉语的名词可以用英语的动词来表达,此时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形容词也随之改为英语中作状语使用的副词。

例如:

大自然对人的恩赐,无论贫富,一律平等。 People, poor or rich, are equally favored by nature.

3) 词的增补

① 语法需要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往往需要补充汉语原文为了语言简洁而省去的词语或没有的词类,以使译文符合英语语法的要求。增补的词多为冠词(英语所特有)、代词或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连词和介词等。

例如:

农业社会的人比工业社会的人享受差得多,因此欲望也小得多。 People in the agriculture society enjoyed far less than people in the industry society, thus their desires are far less either.

英语中用得最多的介词有九个:at,by,for,from,in,of,on,to和with。这些介词是英语句子的重要纽带,在英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汉译英时,要根据上下文搭配灵活地选择介词。

② 意思表达需要

例如:

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 This is a scene taking place on the shore of the Yellow River.

在翻译时,增译taking place短语,使译文表达更为生动贴切。

③ 文化背景解释的需要

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英语和汉语包含着许多文化色彩浓厚且不易被译文读者所理解的.词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使用增词译法,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翻译出来。

例如: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The wit of three cobblers combined surpasses that of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4) 词的减省

所谓词的减省,就是指翻译时,把原文中一些仅仅为了语法上的需要而存在的词、词组加以适当省略,从而达到译文通顺、意思完整及句子精练的目的。汉语中重复的部分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等,在译成英语时需适当删减,以保持句子的通顺。例如:

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 Then happiness turns to anger, praise to scolding and nit-picking, and head-nodding to head-shaking.(删减重复的谓语动词)

5) 词的替代

重复是汉语常用的一种语篇衔接手段,虽然英语中也有重复,但多是利用词语的重复来体现语义强调或进行语言润色。汉语以重复见长,英语则以省略见长。故而在汉译英时,可采用替代的方法来避免重复。在英语中主要有三种替代现象:名词成分替代、谓语成分替代和分句替代。

5译后检查,调整语序

1) 定语的位置

汉语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语前;而英语的定语位置分为两种:前置和后置。单词充当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之前;而短语和从句作定语则多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后。

2) 状语的位置

汉语常把状语放在被修饰的成分前面,但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则分为几种情况: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前置;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其他状语时,可前置或后置;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多放在动词之后;短语或从句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部分之前或之后。

3) 汉英叙事重心不同

汉语先叙事,然后表态或评论,以此来突出话题,这种句子被称为主题句。而英语则先表态或进行评论,而后再叙事,以突出主语。

4) 强弱词语的顺序不同

表示感情色彩的轻重、强弱时,汉语将重的内容、强的词语放在前面;英语将语义轻的内容、弱的词语放在前面,基本原则是前轻后重,前简后繁。

300 评论

丸子的小雕

写在前面:关于中翻英和英翻中哪个更难的问题? 个人觉得中翻英相对简单,英翻中更难。 中翻英时,首先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中文,其次最不济翻译英文时可以从写作的高度来译。而英翻中比较难,首先你要理解英文的话里话外,包括一些背景人物地名等,很多定语从句和代词也要找到精确对应,尤其很多英文句子特别长,找到主语谓语,主句从句,分析出逻辑关系也要颇费周折,其次即使英文理解到位,翻译成中文时要让看个人的中文功底(用词表达的精确凝练程度),而这种功底不是一两天炼成的。正如大家都懂中文,但真正写作好的没有几个。 接上一篇的中译英翻译技巧,我继续学习韩刚《90天攻克二级笔译》,对于英译中的翻译技巧总结如下,拿来共享,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1.英译中首先要分清英文主从句,先处理从句,再处理主句。因为上篇说过,中文前轻后重,比如我们通常看到中文句子:先事实背景,后判断表态。而英文则是前重后轻。同时,翻译时要按照中文来龙去脉,由远及近的叙事原则组织行文。 2.中文已知信息可不翻译,同理,也可适当添加背景信息 3.翻译时使用中文的四、六、八字句构成同义重复,从而增强语言张力。例如口若悬河,剑拔弩张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等。 4.英译汉翻译考试讲究速度,而速度的提升在于对句子结构的快速把握。动笔前先对全段或全篇做“心译”,标记出不确定的词语,动笔前还要牢记保持卷面干净整洁。所以平时训练时要纸笔翻译,练习卷面和时间把握,不要过度依赖电脑。 5.有些英译中的难点在于知识面和专有名词,不属于技巧层面问题。所以要做好背景调查和了解,注意平常知识面的扩宽和积累。 6.英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属于判断表态词,英译汉时应该先处理事实背景部分,然后处理判断表态部分。例如 The process slightly, but measurably, lubricates and accelerates the grinding passage of ice towards the sea. 可译为“整个过程对冰划入海洋起着润滑和加速的作用,虽然过程缓慢,但是作用明显。” we mark the passing of 800 years, and that is indeed a remarkable span for any institution. 可译为“今天,我们迎来了剑桥800周年纪念日,对于任何一个机构而言,800年都不是须臾瞬间,不由令人惊叹。” 其中,“a remarkable span”指的是时间跨度,翻译时还原为800年,remarkable属于表态判断词, 独立出来翻译为“不由令人惊叹”,前面交代背景铺垫的“都不是须臾瞬间”则是正说反译,以前后照应,增强语感。 7.英译中基本遵循逆序的原则。 8.中文形散而神不散,翻译为中文时以意群为成句单位,意群间除非有必要,否则不用特别指明逻辑关系。但是,翻译一定不能脱离上下文,逻辑一定是行文的基础,找不到逻辑,多通读几遍,确保逻辑准确的前提下,行文考察的是一个人的写作功底。 9.英文中代词和替换同义词使用较为频繁,英汉翻译时要将英文中代词所指对象明确化,将同义替换词译为统一的汉语表达,保持前后一致。 10.英译汉时不能拘泥于英文动词,否则会“费力不讨好”,词不达意,影响行文质量。 11.英译汉时尽可能少用或不用“的”、“被”字,避开被动,使译文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 12.翻译必须以知识背景为依托,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是次要的,如果没有知识背景而仅靠语言结构分析,肯定不会译出精品,甚至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外行话”。 13."of"前属于英文形象或概括词,后面是实意具体词,翻译时,重点处理后面的实意词,前面的修饰性概念可灵活处理,有时甚至可以省去不译. 14.汉译英一般"数字先行",而英译汉尽可能把数字放在句末,,可保证行文准\顺\快.例如,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38 million Chinese took international trips, 18% more than i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In 2011 they spent $73 billion while traveling abroad, third only to Germans and Americans." 可译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达3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2011年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消费达730亿美元,仅次于德美游客,居世界第三位。” 15.we have seen...we have witnessed...we are expecting...等句型,其中的动词并非实意动词,只是构成一种句式而已,翻译时无需处理。 16.具体语境下,有了主语和宾语,可以推测添加适当的动词,用写作的角度去翻译,不必将注意力放在英文动词本身。 17.具体转宏观。英译汉时中文属于已知细节部分可以略去,英文细节描述往往在中文都是高度概括表达,要进行宏观化处理。例如 50% of the population are now living in cities and towns. 可译为:城镇化率50%。

281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前教育大专自考题库及答案

    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较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考试科目在12-16左右,所有考试科目成绩合格后就可以毕业了,所获得学历是国家承认的,学信网可查的。那么学前

    !天道酬勤!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学前教育大专自考题库及答案大全

    26.在托儿所,孩子的大小便问题对孩子来讲是:D (对孩子大小便进行训练的时间是1岁半到2岁)A.非常细小的事 B.无足轻重的事C.一般的事

    小宇宙可劲儿造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学前教育学自考题库及答案大全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2.教育的

    sweetmiriam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学前教育本科自考题库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 )2)调查法(3)实验法; )4)案例研究法)5)行动研究法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1)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一天生活中

    史瑞克011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学前教育本科自考题库及答案大全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2.教育的最

    baibailittlelove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