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06

j解y语h花
首页 > 自考本科 > 英语国家概况自考亨利八世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应该勇敢

已采纳

(一)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 (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公元832~860: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三)诺曼底王朝:1066~1154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公元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四)金雀花王朝:1154~1399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公元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宪章》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公元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五)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 公元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六)约克王朝:1461~1485 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七)都铎王朝:1485~1603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公元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公元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公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八)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公元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公元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公元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公元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1689年:光荣革命 公元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公元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九)汉诺威王朝:1714~1917 公元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公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公元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 公元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公元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温莎王朝1917~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 公元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183 评论

非飞卖品

日耳曼入侵 从5~6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英国封建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学术界亦有把诺曼征服视为英国中古史开端的观点。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入侵者洗劫城镇和乡村,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西部、西北部山区,大部 英国历史分人同入侵者融合,形成后来的英格兰人,或称英吉利人。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按地域组成的村社代之而起。村社土地公有,归村社自由农民使用。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597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奥古斯丁到英格兰传教。到7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见彩图) 英国历史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为抗击丹麦人,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约802~839在位)于 827年统一七国,建立统一的英格兰王国。到9世纪末,丹麦人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王克努特大帝成为全英之王(1016~1035在位)。克努特之子死后,英国王位复归于英人爱德华( 英国历史1042~1066在位)。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由于战争频仍,税课繁苛,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成为封建领地。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农民为躲避战祸和捐税、求得安全,便将土地交给大地主,再领回耕种,表示自己受地主保护。国王还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特恩权加速农民的农奴化。瓦特泰勒起义 13~14世纪,英国封建经济发展到极盛。农业耕作技术改进,城市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渗入农村。封建领主要求更多的货币,在农村开始了用货币地租代替劳役或实物地租的“折算”过程。折算使少数富裕农民赎得人身自由,但广大农民群众纷纷破产,沦为农村的雇佣劳动者。1348~1350年横扫欧洲的黑死病,夺去英国近半人口。由于劳动力短缺,国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颁令,规定劳动者必须接受低工资雇佣,否则予以监禁。城乡穷苦人民走投无路,被逼揭竿起义。牛津大学神学教授J.威克里 英国历史夫(约1320~1384)及J.保尔等下层教士“罗拉德派”的改革宣传为起义作了思想准备。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了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度。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资本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沦为流浪人。国王从1530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海盗J.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 英国历史,F.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并于1577~1580年间进行了震惊欧洲的环球航行。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专制王权和宗教改革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王权空前强化。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于发展经济。亨利七世利用这些条件,实行绝对专制统治。他解散封建贵族的家臣,设“星室法庭”,惩治不驯顺的贵族。亨利八世时正式成立枢密院,听命于国王,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则受枢密院监督。专制王权的统治首先依靠新贵族,多从他们中间选任治安法官;其次是依靠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和银行家等。都铎王朝一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以增强国力。 1527年,亨利八世国王要求离婚遭教皇拒绝,由此触发同罗马教廷的公开冲突。从1529年起,他指使议会通过一系列法令,割断英国教会对教廷的宗属关系,禁止英国教会向教皇缴纳贡赋;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令》,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之首,有权任命教职和解释教义,英国教会遂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国国教就此确立。宗教改革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得到多数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还大量没收寺院财产,把没收的土地投入市场拍卖。这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 16世纪,英国经济发展,文化亦兴。人文主义者T.莫尔撰写《乌托邦》,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诗人E.斯宾塞初写田园诗,后写《仙后》,歌颂伊丽莎白一世时代。F.培根作为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撰写《学问的推进》(1605)和《新工具》(1620),倡导归纳的和实验的新哲学。16世纪后半叶, 英国历史英国文学中最繁荣的是戏剧。悲剧作家C.马洛是新剧的先驱,他盛年早逝,但留下可观的戏剧创作遗产。文学巨匠W.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留下许多不朽名著,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编辑本段近现代史简述 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1、手工工场的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 2、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发展了农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4、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1)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2)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3)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历史,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5、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640年,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带领广大人民,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通过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经半世纪的曲折斗争,完成革命,最终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如: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所以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 (17世纪中—18世纪末中) 这一阶段,在亚洲、北美进行殖民扩张,与荷兰、法国等展开激烈争夺。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分别是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后改名纽约),进一步确立海上霸权,荷兰则丧失了欧洲强国地位。 “七年战争”(1756-1763年)是英法争夺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后较量,结果,法国丧失在北美的加拿大、新法兰西等大片殖民地,在印度也仅留存本地治理等据点。至此,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 英国历史殖民霸权地位,并雄霸欧洲。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8世纪中-19世纪中) 1、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从棉纺织部门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到机器制造业的出现,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工厂”,实力盛极一时。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一方面,他们对维也纳体系下的封建专制不满,要求更多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展开争取政治权利的自由主义改革和革命运动。如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更多的权利。另一方面,为巩固和加强自身政治、经济地位,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要求进一步接触封建束缚,实现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1776年《国富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经济政策由传统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重大转变。 3、工业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矛盾尖锐。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正是这一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标志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为满足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需要,通过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抢占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如: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州,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渗入埃及;在拉美,加紧对新生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5、这一时期,为防止法国称霸欧洲,英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美国的独立使英国丧失了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建立的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和新法兰西。资产阶级革命 近现代英国历史起始于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时期。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03~1649,1660~1714)。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大力加强英国国教,迫害要求"纯洁"教会的清教徒,并出售工商业专卖权,恢复早已废弃的苛捐杂税,致使矛盾激化。1628年,议会反对派提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 英国历史权利请愿书》,国王遂解散议会,实行11年无议会统治。为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长老派(清教中的保守派)教徒起义,查理一世被迫于1640年4月召集议会,3周后又解散议会,史称此届议会为“短期议会”。同年11月,查理被迫第2次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是革命的领导中心。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1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逃出首都, 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第一次内战初期 ,议会军节节失利。O.克伦威尔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1644年取得马斯顿大捷,扭转战局,被誉为“铁军”。1645年初,议会按照克伦威尔的要求改组军队,建立“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党军队。翌年,国王被俘,第1次内战以议会军胜利告终。内战期间,议会先后通过法令,没收王党分子土地,拍卖给资产阶级,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但农民一无所得。战争结束后,革命阵营内部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之间矛盾激化。1647年底,查理国王逃跑,1648年2月,王党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党势力复被击败,第2次内战结束。1648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了议会中的长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见彩图),同年宣告建立一院制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先后镇压平等派和掘土派,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打败荷兰和葡萄牙。1707年,苏格兰正式并入英国,英国从此亦称大不列颠。1653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残余议会,12月建立护国政府,实行军事独裁。 1660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尽管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1685~1688在位)力图复辟旧秩序,但革命期间发生的社会经济变革已不可逆转。1679年,围绕王位继承问题议会分成辉格和托利两派,是为近代政党的起源。1688年6月,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老年得子。为阻止天主教信徒继承王位,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行动,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即位,11月,威廉率舰队在英国登陆,推翻复辟王朝。1689年2月,威廉和妻子玛丽同时登位,威廉称三世(1689~1702在位);玛丽称二世(1689~1694在位)。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开始,它所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此后,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辉格和托列两党进行长期争权夺利的斗争。1714年,汉诺威王朝入主英国,辉格党取得长达60多年的政治优势。在R.沃波尔任内,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枢密院发展成内阁,内阁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沃波尔实际是英国第1任首相(见表)。 英国历史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议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扩大。1689~1763年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屡开战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政府在1793~1815年期间,积极组织并参加反法联盟。在整个18世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在国内,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奖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前提。18世纪后半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并开始使用机器,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变革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1733年织机中开始采用飞梭,60~70年代纺纱机普遍采用;80年代,蒸汽机投入使用。随着蒸汽机采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各部门。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大机器生产在纺织业中已占主导地位。英国从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至此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西北地区兴起一批工业大城市,人口也向那里集中。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1个工业强国。工业革命造就了两个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成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19世纪中叶,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强化对印度的统治。1876年,保守党B.迪斯累里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使其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或英帝国)。此外,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扩大侵略,还逐步对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那里最大的投资者。1867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个自治领。 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转移到非洲。它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进而占领埃及(1882)和苏丹(1899),积极参加殖民列强瓜分西非、东非和中非的争夺战,参加1884~1885年列强分赃的柏林会议(1884~1885)。为实现帝国主义分子C.J.罗得斯提出的修建一条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大陆的大铁路的所谓"二C计划"(开普敦和开罗的英文写法第一个字母都是“C”),加紧侵略南非,1899年爆发英布战争,英国并吞奥兰治和德兰士瓦。19世纪末,在亚洲控制缅甸、阿富汗,1900年参与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并染指中国西藏。截至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已广布世界各大洲,殖民地面积计达335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达3.94亿,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向帝国主义过渡,1902年国内已出现57家托拉斯及其他垄断组织,某些部门还加入了国际垄断联盟;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溶合,财政寡头与大银行控制一切;资本输出大量增加。1899年时食利者收入超过外贸收入的4倍。 19世纪,英国科学文化取得辉煌成就。C.R.达尔文以其《物种起源》(1859)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基础。才华盖世的诗人G.G.拜伦以其浪漫主义的卓越诗篇著称于世,他用诗抨击贵族的反动,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因此他被统治者逐出祖国,英年早逝于异邦。C.J.H.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中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著名代表、英国人民的作家,其作品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极盛时期下层劳动群众的苦难。F.哈代、萧伯纳和J.高尔斯华绥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后起的德国、美国逐步赶上并超过英国,导致相互间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最危险的竞争对手。面对严峻的形势,英国政府积极扩充军备,尤其是海军。1908年,自由党政府决定对海军实行“双强标准”原则,即英国军舰吨位不能少于两个最强的海军大国军舰吨位的总和。H.H.阿斯奎斯自由党内阁还进行了一些旨在改善劳动群众状况的改革,以安定后方。1914年,议会通过爱尔兰自治法案,后因大战爆发,自治法到1921年才付诸实施(见彩图)。爱尔兰本部获得自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北部6个郡仍归英国。此后英国正式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为对付德国,英国放弃19世纪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后,英、法、俄“三国协约”实际上已经形成。它同已经形成的德、奥、意“三国同盟(1882)”相对峙。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期间,英国派远征军到欧洲大陆,是西线战场主要参战国之一。1916年5月,英德海军为争夺海上霸权,在北海进行日德兰大海战。1917年,英国最终击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维护了它的制海权。战争中英帝国参战人员阵亡总数达50万以上。大战初期,自由党联合保守党、工党组成联合内阁,1916年自由党人D.劳合·乔治继任首相,组成5人集体内阁,总揽大权。为了争取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对战争的支持,1918年第4次改革议会选举法,实行全体成年男子和30岁以上妇女的普选权。1928年选举权扩大到全体成年妇女。1918年11月,大战以德国等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德意日法西斯在东西方燃起侵略战火。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英国对法西斯姑息迁就,纵容侵略。1937年,A.N.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后,更加变本加厉地推行绥靖政策。他改组国民内阁,扫除推行绥靖计划的障碍。1938年9月,他3次飞往德国会晤A.希特勒,并于9月29日伙同希特勒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1939年 9月,德国进攻波兰,欧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1940年4月,希特勒的侵略矛头指向西方,绥靖政策破产,张伯伦被迫辞职,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的W.L.S.丘吉尔组成战时联合内阁(1940~1945)。为保证举国上下团结对敌,政府实行战时各党派之间的“政治休战”和劳资之间的“工业休战”。丘吉尔上台后,立即组织敦刻尔克撤退,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并迅速扩充军备。1940年7~9月在德国发动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1943年5月以前,英军的主要战场在北非;1943年9月英美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226 评论

奔向八年

亨利八世(生于1491年6月28日–卒于1547年1月28日)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这时英国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大国,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在当时受宗教改革思潮影响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圣公会是新教中改革最不彻底的一个教派,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以及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子以通奸罪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又因病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离婚,第四位德国新教公主协议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 他临死时设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他没有想到如此严密的安排,最后三位继承人都没有后代,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伊利莎白表姐的儿子

304 评论

风吹萧萧

英国历史上迄今为止一共有十个王朝按时间顺序分别是:诺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和温莎王朝。另外一种说法就只有八种分别是: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温莎王朝都铎王朝和汉诺威王朝都是六位君主并列最多都铎王朝houseoftudor·亨利七世kinghenryvii·亨利八世kinghenryviii·爱德华六世kingedwardvi·简·格雷ladyjanegrey·玛丽一世queenmaryithebloody"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queenelizabethi汉诺威王朝houseofhannover·乔治一世kinggeorgei·乔治二世kinggeorgeii·乔治三世kinggeorgeiii·乔治四世kinggeorgeiv·威廉四世kingwilliamiv·维多利亚女王queenvictoria

315 评论

青柠果茶

英国概况英格兰面积最大苏格兰,爱丁堡为首府威尔士,加的夫,Cardiff为首府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t为首府伦敦,UK首都,皇家法庭royal courts of justice 及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在这里。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伦敦市的一个行政区,也叫西敏寺,这里有议会houses of parliament,包含大钟楼big ben,白厅whitehall即英国政府,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即英国皇宫,还有st james’ hall 圣詹姆斯宫。The great charter in 1215,1215年大宪章,亦称the great charter or Magna Charta,确保一些平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保障教会不受国王的控制,改革了法律和司法,限制国王及王室官员的行为。议会雏形,1265年,Simon de Montford 召集the Great Council在西敏寺开会,就是最早的议会,后来发展了House of Lords上议院,House of Commons下议院。玫瑰战争和英国宗教改革:Richard 三世和Henry Tudor都铎(duduo)打了玫瑰战争,都铎胜利,终成五代都铎王朝。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想切断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的关系,使英国教会独立起来。宗教改革的真正进行是在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时期,新教是Protestant,即基督教, 改革叫做“The Reformation”。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伊丽莎白为女王统治英国,她是基督教徒,大力推行新教,从此英国都是信奉新教。文艺复兴运动 The English 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到现代的过渡时期,从1350-1650,有300年,从意大利发起,达芬奇等人为代表。在这段时期,罗马教会经历新教改革,人文主义兴起,海外探索(大航海时代?)。英国内战 The Civil Wars是国王和议会间的战争,Norttingham King Charles和议会开战,国王军是Cavaliers(骑士),议会军是Roundheads(圆颅党),因为他们短发。查尔斯战败,克伦威尔Cromwell称王。英国内战又称清教徒革命,因为国王的反对者多是清教徒Puritan。清教徒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这场战争颠覆了英国的封建制度,甚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被认为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王朝复辟 The Restoration克伦威尔死后,儿子Richard 继位,但是统治失败,议会选择让上代国王流放法国的儿子King Charles 二世回归。光荣革命 The Glorious Revolution奥兰治王室(William of Orange橘子?英国的名字真搞笑),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夺了王室的权,William and Mary 共同接受了Bill of Right(1689)权利法案,英国“光荣革命”后巩固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联合专政、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君主立宪由此开始。辉格党和托利党(Whigs and Tories)两党名称来自光荣革命,辉格党就是后来的Liberal party,托利党是Conservative party宪章运动Chartist Movement由于对改革法案《Reform Act》和新贫困法《New Poor Law》的不满,工人组织了伦敦工人联盟London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起草了人民宪章《People’s Charter》,想让议会通过但是失败,宪章运动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工会和工党 Trade Unions and Labor Party工人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于是工会出现,Grand National Consolidated Trade Union成立,是全国的大公会,后来Trade Union Congress 开始。殖民扩张Colonial Expansion自1583年开始,英国在新大陆Newfoundland开始殖民统治,1900日不落帝国形成,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君主政体英国是君主立宪制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元首head of state is king or queen。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是女王,现在是伊丽莎白二世。议会组成House of lords 上议院 house of commons 下议院 下议院最有权力政党:工党Labor Party 和Conservative Party保守党,政党的领导人是总理Tony Blair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工党领导人,总理。枢密院 the Privy Council,是国家执行力机构,chief source of executive power in the state,可追溯到King’s Council司法特点:no single legal system, no complete code,法律的来源包括:statutes法令,大量的common law,equity law衡平法,european community law。二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50s-60s稳定发展阶段,70s经济萧条,80s经济恢复:撒切尔夫人Mrs. Thatcher当选总理,推行中期财政计划Medium-term Financial Strategy国教established chruches:在英国church of england,在苏格兰church of scotland非国教 unestablished churches:英国圣公会anglican chruches,自由教free churches,天主教roman catholic church

264 评论

歹徒通缉令

古代史 英伦三岛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最初的居民被称作凯尔特人(celt),南部还有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比利亚人。历史上记录的最初的外部侵略来自罗马人,哈德良和安东尼两位皇帝还在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城墙。后来在民族大迁移中又被来自北欧的日耳曼人侵占,这些民族有被统称为诺曼或维京人的盎格鲁-萨克逊人,朱特人,丹人(Danes),于是英国开始了盎格鲁-萨克逊诸侯国的分裂时期。但是不列颠仍不断的收到来自外部的骚扰,这主要是来自于丹麦人;有一段时间,英格兰似乎要被丹麦人吞并了,但是这时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阿尔弗雷德大帝将丹麦人打败并重新控制了部分失地。这位国王一去世,丹麦人便卷土重来,最终由卡纽特大帝建立起了包括英格兰、丹麦、挪威、冰岛、格陵兰,还有可能包括部分北美地区的大帝国。英国历代王朝1、诺曼王朝(1066—1154年) 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称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后传给他的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历经三王之后,“绝嗣断统”,也就是说这个家庭继绝了男性继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继承人还有两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应,结果爆发了一场夺位战。双方打得精疲力竭,议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继位。 2、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斯蒂芬命归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孙继位,称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国的安茹伯爵,纹章以金雀花为图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争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这个朝代爆发的。此王朝传八世而终,其中包括约翰王。 3、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 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政变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这个王朝历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约克公爵的后裔推翻。这两个家族本是同根,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徽号,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标志。两家争夺王位的战争就叫作“玫瑰之战”。 4、约克王朝(1461—1485年) 这个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爱德华四世在位。 5、都铎王朝(1485—1603年) 这个王朝以创始者命名。都铎是兰开斯特家族一支的后代,夺得王位后称亨利七世。他与约克家族的公主结婚,两家族从此合一。这个王朝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亨利八世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皇决裂,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6、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为苏格兰国王,因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无嗣,得以到伦敦继承大统。此王朝1649年被国会军推翻,查理一世被处死。国会军首领克伦威尔自任护国主。1660年,王朝复辟,后来改行君主立宪制。 7、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斯图加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时,根据“王位继承法”应由詹姆斯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继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国的汉诺威选侯继承,称乔治一世,从此开始了汉诺威王朝,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女王。这个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为乔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时也把他们在位的时期(1714—1830年)称为乔治时代(Georgian)。 8、温莎王朝(1910年至今) 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其子爱德华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国的封地萨克森科堡与哥达为王室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朝野反对德国,情绪激昂,迫使英王乔治五世宣布以行宫所在地温莎作为国王家族新名。温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及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不列颠)历代君主世系表(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及大不列颠三个谱系) 历史简介:英格兰和苏格兰历史上是分别处于不列颠岛南北的两个国家,相互间曾多次发生战争,公元1568年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族女王玛丽被英格兰都铎王族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处死,苏格兰詹姆斯六世即位。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詹姆斯六世又继承英格兰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在整个不列颠统治开始,后又经过多次战争,统一的英国(英吉利)逐步建立。

279 评论

小黑君kk

诺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世界大战、萨克森王朝、温莎王朝等。

1、诺曼底王朝1066—1154年,国王有: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吉利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吉利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吉利国王1100-1135)。

(3)斯蒂芬(1096-1154)(英吉利国王1135-1154)。

2、金雀花王朝1154—1485年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王室家族是一个源于法国安茹的贵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该朝曾统治过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

3、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北爱尔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雀花王朝

2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嘉定自考怎么报名

    自考如何报名? 1、网上报名流程: (1)首先要先找到你所在地的招生考试官网,打开后找到自考的报名入口。 (2)再把自考报名注册信息都填写完整,一定要填清楚你的

    苏州许一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定向本科怎么自考

    考生自考本科可以通过自考、成人高考、远程教育、国家开放大学获取本科文凭等形式获取。自考本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

    小囡1234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定州自考本科

    在提升学历时,可以选择成考、自考、国开。 自考这种方式是省钱的方式,如果自学能力强,就可以考虑这种方式,每个地区都有自考办,可以到当地的自考办报名;成人高考同普

    老鼠笨笨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定州自考本科怎么报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怎样报名自考本科(怎样报名自考本科)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自考本科怎么报名全日制大专自考报名流程

    不让一个字注册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自考报名怎么绑定

    自考如何报考 首次参加自学考试的新考生须先办理新生报名手续,然后才可选择课程报考。已进行过新生报名,取得准考证号且个人信息完整的考生可直接报考。对于个人信息资料

    画布大小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