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0

君临天下之嚻
首页 > 自考本科 > 认知心理学自考笔记重点归纳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嘴小鲨鱼

已采纳

一、基础心理学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脑)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如猴子) 思维出现:人类(意识、思维,人类特有)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 1879年, 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创立实验室;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 基础心理学: 研究 正常成人 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早期隶属哲学,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的人的血液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盖伦最先提到的“气质”的概念。人格包括气质(无好坏之分)和性格(有好坏) (一)五大主要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主张: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的各组成部分,由什么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杜伟、安吉尔、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重视实际应用。 3、行为主义:华生(小阿尔伯特实验) 主张:抛开意识,径直研究行为。刺激—反应(S-R)论,环境决定论。 4、格式塔:韦特海默、科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主张:人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并以潜意识形式支配人行为。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二)当代心理学研究 1、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加工过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3、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三阶段 1、哲学思辨期(启蒙期)19世纪上半叶 关于人性的争论 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在观察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描述分析。 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之一:英国本能主义(麦独孤)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于20世纪20年代 社会心理学诞生标志(1908年): 1、美国社会学家 罗斯 《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 麦独孤 《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  B=F(P,E) 实验心理学奠基人:FH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观察学习(班杜拉波波实验) 2、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和产出关系视角研究社会行为。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的交换” 3、符号互动论(詹姆士、米德) 符号:带有一定意义的,语言、行为、姿势、首饰、文字等。最早使用符号互动的是布鲁默。 4、精神分析论 早期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集体无意识 是人格机构最底层的无意识。 新精神分析论(霍尼、弗洛姆、埃里克森):霍尼“文化因素”论;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 詹姆士: 关于自我概念:主我与客我;                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归因原则(协变原则): 凯利三维理论 —特异性、一致性、共同性(特高情景;一高主体;三高客体) 态度ABC模型 A(affection):情感成分—核心  ABC 不协调时情感A占主导 B(behavioral tendency) :行为倾向 C(cognition):认知成分 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4要素) :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目标)——情景(背景) 沟通过程7要素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态度转变理论(海德平衡理论) :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模型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舒茨FIRO ):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塔尔德“模仿律”: 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 亲密、激情、承诺 阿德勒提出的出生顺序影响人格 : 头生孩子—易成“问题儿童、神经症、犯罪” 中间出生的孩子—更可能获得成就 最小的孩子—容易被父母纵容、被过分保护 常见的8种防御机制: 压抑、否认、投射(把错误归于他人)、转移(猫踢效应)、退行、合理化、反向形成、 升华 霍尼人格结构: 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 现实自我(此时此刻)、真实自我(自我实现中心,内在力量)、理想自我(贬义的,个体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人格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人格海洋ocean)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irae) 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性(C)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到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动因: 1、遗传因素论(高尔顿) 2、环境因素论(华生) 3、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 4、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5、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关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到的几个问题: a.最近发展区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皮亚杰: 1、心理发展是 主体和客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外动力作用的结果) 2、心理起源于 动作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VS: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 (以心理危机作为划分标准) 婴儿前期(0-1.5):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1.5-3):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 幼儿期(3-6):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 童年期(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12-18):防止角色混乱、形成角色统一。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65):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65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品质 4、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理论(含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 前道德阶段(只依据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受自身外价值标准支配,依据行为结果,不考虑动机) 自律道德阶段(受自主价值标准支配,规则有相对性可改变、依据行为结果和动机意图) VS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开放式的两难故事) 前社会习俗水平阶段(10岁前道德水平):惩罚和服从取向—功能取向 社会习俗水平阶段(少年期道德水平):“好孩子”取向—“好公民”取向 后社会习俗水平阶段(青年期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型取向—普遍道德原则取向 巴斯按活动性划分婴儿气质类型: 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分三种类型: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安斯沃斯婴儿依恋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焦虑)型 第一发展加速期: 婴幼儿期(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 少年期(青春发育期) 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 2岁左右 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 :少年期 第一逆反期: 3-4岁 第二逆反期: 少年期(青春期) 一周岁: 出现主我 两周岁: 出现客我 1.5-2.5: 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 基本掌握母语语法规则,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 3-4岁: 词汇发展速度最快时期  3岁:1000词   6岁:3000词  7岁:4000词 8、9-10岁: 掌握面积和重量守恒

208 评论

luoyue1231

多重记忆模型: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前摄干扰、消退 短时记忆如果没有复述,大约是15-20s 容量为4-9个 组块:增强短时记忆中储存信息的能力 编码:信息被表征的方式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能够基于声音特征(听觉编码)、视觉特征(视觉编码)和意义(语义编码)进行编码 有专家认为短时记忆是听觉编码而不是视觉编码的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区别 工作记忆模型:语音回路 1语音相似性效应: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 2词长效应:对于短词的记忆效果好于长词 3发音抑制:对类似the、the、the......等无关语音的重复会阻碍记忆 工作记忆容量大、注意力强的人可能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也会更强(智力) 工作记忆模型的进化:高效的工作记忆使个体能够将注意力聚焦在相关信息上,同时忽略无关信息长时记忆的结构 对个人经历的记忆vs与客观事实相关的记忆vs如何做一件事的记忆 长时记忆可以从几分钟之前一直延伸到遥远的过去 对位于起始位置(首因效应)和末尾位置(近因效应)的单词记忆效果更好 长时记忆也采用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但语义编码是最主要的 实验:虽然被式忘记了确切的遣词造句,但却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记得句子的大概意思 长时记忆的种类:情景记忆:时间心灵旅行(并不能确保记忆的正确性) 如果和情景记忆结合,语义记忆能够得到强化 丰富的语义记忆可以加强情景记忆(橄榄球比赛) 内隐记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受广告影响) 阅读理解是一种程序性记忆,对于很多技能来说,最好是脱离思考,让内隐的程序性记忆来管理你的行为 启动:重复启动、概念启动编码和提取 编码:把信息放入长时记忆 学习技巧:1在头脑中编个故事 2读书时记笔记、预习 3费曼学习法(虚构一个人或想象自己在给学生上课) 编码方式:重复、同类别记忆、造句 保持性复述有助于把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但对将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无效,精细复述是建立长时记忆的好方法 精细复述:思考一个东西的含义或将它和你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 提取:把信息从长时记忆转移到工作记忆 加工水平理论:记忆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使之进入我们的大脑 当我们把单词和其它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时,记忆效果更好(思考它在某个特殊情境中能如何发挥作用,或与其它的项目关联) 编码影响提取:1把单词放入复杂句子中记忆效果更好(与其它事建立更多联系、更生动) 2形成视觉图像 3自我参照效应(把一个词语和自己联系起来) 4生成效应: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想(测验)(费曼学习法) 5组织信息:如果材料组织地好、回忆效果更好(树状图、思维导图、列表) 测验效应:对要记忆的信息进行测验比重读更有助于记忆(另一方法:利用自己大纲的标题来生成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或带着要编问题的想法去阅读) 提取线索(线索性回忆):1回到记忆产生的地方获得提取线索 2听歌 3闻到某种气味 方法:1将编码时和提取时的情境和地点,心理状态和心情相匹配(获取和提取时的编码类型一致) 2在你的学习情境中模拟一些考试会出现的情况 怎样更有效地学习: 1精细化(联结、编故事) 2生成与测验 3组织 4休息 5匹配学习与测验的情境 6避免学习错觉 间隔效应:分几段时间来学习而不是尝试一次性学所有东西 学习之后睡觉会提升记忆成绩 我们的记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发展中,它会随着新的学习经历和变化的情境而被构建与改造 任务若与生存有关,记忆效果会更好 想象未来与回忆过去的机制相同日常记忆 对于近期事件记忆与主导的是情景记忆,对更远事件的记忆以语义成分为主 与情绪相关的事件往往更容易记忆 闪光灯记忆:指人们在听到令人震惊的事件时对周边环境的记忆(不是对事件本身) 闪光灯记忆与日常记忆一样,都易受到事件之后人们的经历和一般性知识的影响,但人们对自己记忆的信念却高于日常记忆 记忆的建构本质:记忆是基于事实加上额外因素(比如个体的知识、经验、期望)建构而成的 源监控是确认我们的记忆、知识或信念的来源的过程 暗示能够篡改或创建记忆记忆方法补充: 在不同的地点学习相同的内容 手写有助于强化记忆,多点生理唤醒(口到眼到手到)

182 评论

面包超人311

《认知心理学》这三章主要讲述知识在脑海里是如何加工、存储及提取的过程,由此也揭开了记忆的奥秘。大脑有很强的记忆功能,记忆特别复杂,它能整合所有大脑,记忆的提取过程也是加工的过程,不是死板的,是运动的。

问题1:为什么人们总是倾向于记住要点(有意义和有用的)而忘记细节?

人的左侧前额叶更多参与信息材料的加工,即语义、言语材料加工,形成言语信息记忆,但人们通常能够从语言信息中提取意义,但不会记住确切的措词;人的右侧前额叶更多参与视觉材料的加工,即图象、平面想象(想象力),形成视觉信息记忆,比如当人们看一幅图画时,倾向于记住这幅图画的意义。

人们经常盯紧特征性(典型)干扰图片,往往忽视表面性(非典型)干扰图片。人们对信息意义的记忆效果相对较好,当我们需要记住某些材料时,可以赋予它一些有意义的解释可以帮助记忆。

在培训工作中同理,我们的课程或学习项目可以起一个赋予意义的口号或名字,既有趣又有内涵能加深学员的记忆。另外培训的课件PPT可以图片与文字搭配,培训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一些视觉性呈现和归纳等加深学员的理解。

问题2:我们是如何表征经验的要点的?如何将“冷词“转变为”热词“?

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我们表征信息(经验的要点)依靠语言和视觉编码,而不是抽象的命题表征。我们记住的是措辞还是意义,取决于我们对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的关注度。大脑把外部复杂世界通过感知收集信息,根据层级不同,用网状结构存储起来,即语义命题网络,它解释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将左前额叶各种概念、各种关系 ,神经元是怎么穿起来的。

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热词“和”冷词“。冷词是指比较抽象的概念。概念是人类高级思维的产物,也通常是高度提炼的语言。比如“系统”、“制度”、“行动学习”、“企业文化”等。热词指一想到就有画面和体验的,比如“书包”、“小米粥”、“玫瑰”等。你可以想象到颜色、气味、形状,也可以连接情感。热词和冷词是相对于环境来说的,比如王老三如果没有见过玫瑰,玫瑰对王老三就是冷词。而对接触过玫瑰有体验的李老四,玫瑰就是热词。

对老师讲课来说,就是要让学员把冷词变成热词,学员对没有体验的东西无法理解,更不谈应用。一个专业的培训者,尽量避免让学员“一冷到底”,也避免让学员“越来越冷”。因此变冷为热的方法,是给情境,引发思考,激发想象力,让学员可以关联上自己的原有经验。

例如很典型的企业文化课程,假如用一个概念解释另一个概念,那培训结束,大家脑袋中就装了一大堆“概念”,培训效果就有限。如果给学员讲企业的价值观故事,给学员身边人物成长案例,让大家联想和讨论一个文化的内涵,描绘未来愿景的画面,就会“变冷为热”。我印象深刻的一堂企业文化课程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工作)+自身故事(与公司共成长)+三个问题【XX公司在星球上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使命)、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愿景)、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到达(价值观)。

问题3:什么是图式和脚本?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运用?

图式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像简历的表格,是一种表征结构;它是表达复杂信息时用的结构,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表征结构;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是打包的信息单元,是存储信息时的加工方式。脚本是一种事件图式,它是人们用来推理常规事件的,是一种刻板的行动顺序。

图式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决定着人做信息选择时相应的内容和倾向偏好。图式一旦被启动,就会像程序一样被严格执行下去。对于一个事物,会进行分类:它属于什么、它是什么、它能怎么样……这些关键特征与原型越匹配,就越象原型;越不匹配,就越不象原型。

人们对某些场景的典型特征都有默认假设,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信息时,听到某个熟悉的词语时,会自动启动图式,自己脑补大量信息。所以在培训授课中,多举例子,多讲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就是让知识具有很多的典型特征,与学员的已有图式匹配,引起学员更多的共鸣;另外,多利用学员已有的“图式”启发其思考并刻意练习,这样学员的大脑会更活跃,效果也会更好。

问题4:记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把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记忆是我们知觉过去事物的方式。丧失创建新记忆的能力的人对自己的过去会感到一片空白。大脑的前额叶区加工储存在后部脑区的信息,负责记忆的产生;海马与周围颞叶结构负责储存永久记忆。

一般来说,受注意的信息会进入中间的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存信息的容量有限。在那里信息得到反复复述才能进入相对持久的长时记忆。到长时记忆必经的中间站。信息必须在短时记忆中“服刑”才能进入长时记忆,并且“服刑”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被记住。只有用有深度有意义的方式对刺激材料进行复述时,复述才能促进记忆(感知信息—短时记忆—不断复述—长时记忆)。一般知识类的学习就是这样。

问题5:人的大脑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激活并存储信息的?

激活决定了记忆提取的可能性和速度,安德森的ACT理论所假设的一种神经网络中激活是如何累积的,记忆的激活水平由基线水平激活和从相关概念获得的激活决定。

例如小孩子记忆力好是因为神经元关联丰富且活跃,属于没有意义的机械记忆。当小孩子长大时,其它没关联的神经元就蜕化了,它懂意义时,就淘汰了无意义的触突。(0-3岁是小孩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当人年纪越来越大时,触突间的神经递质分泌不够,关联活性差,建立关联蜕化,老年痴呆症就是这样的。

要想让一件东西很容易地被激活、被提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脑子灵光,反应快”,那些被记忆的东西最好要与更多的其他东西相关联,即野蛮关联。我们了解一个不熟悉的名人时如果百度其简历,记住其照片,阅读其文章就容易加深记忆。我们要学习某项技能既要生活中观察时又要回到书本中查阅,理论和实践相关联,这样掌握程度也会越深。

还有一种情况是扩散激活,它通常用来指当前受到注意的项目能够使与它相关联的记忆容易得到提取的过程。记忆中信息激活的联想扩散能够促进阅读单词的速率。这也说明我们老师在讲课中为什么不能不给情境就直接回答问题的观点,因为只有给了情境才可以对学生实施扩散激活,更重要的是,被扩散激活的学生是不会意识到知识是老师给的,他们会感到知识是自己想到的和顿悟出来的。一个人顿悟时是万分愉悦的、自信的,如同阿基米德从浴盆中的水发现浮力定律一样,是异常兴奋的。所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学习。

决定记忆的内在可得性的量被称为强度。将记忆绩效随练习提高的模式称为学习的幂定律。一种引人关注的神经学习被称为长时程增强效应,它发生在海马和大脑皮层。前额叶的激活似乎驱动着海马的长时间增强效应,这种激活能够形成和增强记忆。练习次数越多,提取时间就越快越短,形成幂函数,刻意练习就是如此:前额叶在晚上睡觉时会把当前短期记忆移植到海马体。

问题6:我们如何改善或加深大脑的记忆程度?

精细加工包括创建与需要记忆的事物有关且对它有所补充和扩展的额外信息,有证据表明增加细节的加工越多,记忆效果越好。对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增细加工可以改善记忆。学习有三乐,即共鸣之乐、重构之乐、关联之乐,把无关的东西建立关联和精加工(三个或更多的加工),很多需要多次精加工,精加工的过程就是把材料中有意义的东西翻译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建构自己“亲生的孩子”。

人们是否有意愿去学习材料似乎与记忆没有什么干系,重要的是人们如何进行加工,即记住材料数量取决于加工水平,不取决于学习的意愿。所以在培训中,很多时候不是学员不愿意学,而是老师对课程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让学员加深记忆,可以对课程内容精细加工,比如讲故事时,多描述细节,增强画面感,就会让学员有记忆点。

有一种记忆叫“闪光灯记忆”,即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永久记忆。在唤醒状态下,杏仁核会释放激素影响海马中记忆形成的关键过程,唤醒状态下的记忆保持得较好。我们经历的重大挫折或成功事件就有可能形成这种闪光灯记忆。

问题7:记忆如何保持?已有记忆如何干扰记住新的东西?

前额叶区负责创建记忆,海马及其周围的颞叶皮层负责永久地储存这些记忆。记忆痕迹的强度简单地随着时间而消退,学习一个项目的新关联对象,会导致对旧关联对象的遗忘。当一个概念与越多的事实关联,概念提取越快,理解也越透彻;野蛮关联就是鼓励和更多的事实关联。提取记忆就是逻辑脑重构。

遗忘既是因为记忆痕迹强度的消退,也是因为来自其他记忆的干扰。只有学习多条没有内在联系的信息时,才会发生干扰,学习冗余材料不会干扰目标记忆,甚至会增强目标记忆。傍晚似乎是唤醒度最高的时段,而在高度唤醒时学到的材料保持得最好,个人认为人越关注某种事物,对某种事物更感兴趣,其学到的材料保持得最好。

为了记住学习材料,人们会使用他们能记住的东西来推断自己可能学习过的内容。当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时,他们不仅会回忆更多学过的内容,而且也会回忆那些没有学过但是由他们自己推断出的内容。激活旧知,关联新知,关联过去所学的东西来增强新知的记忆;意识在记忆的同时,潜意识也有记忆功能,促使人们记忆。

问题8: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是什么?

外显记忆描述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回忆的知识。内隐记忆刚是描述我们无法有意识地回忆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却能在我们执行某项任务时通过提高绩效显示出来。遗忘症患者表现出不具备有意识的记忆但拥有正常的内隐记忆。新的外显记忆形成于海马结构中,但随着经验的增加,这一信息逐渐转移到了大脑皮层。

内隐记忆涉及的是如何执行任务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内隐记忆的经典例子,也是另一种类型的内隐学习,由基底神经节所支持。例如骑自行车就是程度性知识,内隐知识一旦学会就忘不了。逆行性遗忘症患者虽然不记得以前的事情,但是某个情境突然出现或某项任务出现,他的内隐记忆会出现,自然想起或熟悉地执行任务等。 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的记忆,外显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内隐记忆是潜意识的记忆,但是内隐知识不等于潜意识。

225 评论

相关问答

  • 2021年自考工程财务重点

    7.经济批量的大小,取决于变动储存费用、固定储存费用和采购费用各因素。()

    轻舞飞扬舞翩跹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工程监理自考重点内容

    施工合同的管理是项目监理 机构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整个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既可视为施工合同管理的全过 程。

    雨田里得麦圈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工程财务自考重点

    一第一节 资金成本一、资本成本(一)资本成本的含义、 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占用费用。内容1.筹资费:是指企业在资本筹措过程中为

    2岁半的猫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工程财务自考重点2022

    建设工程经济:这个科目涉及到工程经济、工程财务、建设工程估价三个部分的内容。需要了解一些会计、经济的知识来理解教材中的公式和内容,对建设工程估价的体系和相关知识

    小壮壮长大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工程财务自考重点2022题

    (1)息税前利润 = 净利润 + 利息费用 = 400 + 400 = 800 万元(2)变动成本率 = (销售收入 - 生产经营成本) / 销售收入 = (4

    冰比冰水冰1025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