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1

可可京99
首页 > 自考本科 > 认知心理学自考笔记重点知识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熊二的小熊大

已采纳

认知两个字在最近一年中,会经常出现在我的周围。突破认知,提升认知,认知升级等等。原来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其实是比较简单的,直到最近读完了《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用各种原理,案例,组织学来解释心理活动是如何在大脑中实现的。 这本书极其专业,和复杂,虽然它在扉页上写到,本书“通俗易懂” 但实际上读这本书是很需要专业的知识的。即是这样,我在读书的时候就在想,只能看一些我觉的有意思的内容了,其他的我也看不懂。所以接下来,我要列举的,就只是这本书告诉的几件有意思的事儿。  一 、 我们对信息的加工,就像泡泡糖与泡泡糖之间的相互连系  书中所写到,人脑仅仅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完整的神经系统包括搜集来自身体各部份信息的各种感觉系统和控制运动的运动系统。而信息加工则有相当多的时候是发生在大脑本体之外,神经系统最重要的成分则是神经元。正是这些神经元对活动的反应,使得信息被传递或被进一步加工,因此对神经元的激活,使它不断产生更多的传递和触突,就能够使得信息被记忆和再造。 在读这一部份内容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是会想像泡泡糖,我们的体内好像有很多的泡泡糖,各个泡泡糖相互碰撞,关联,然后一闪而过的分离,因为强度不同有不同的触手。有的记忆深刻些,所以触手就会长些,那些泡泡糖也许就会变了形状。 这个想象突然带给我读书的好心情,就像小时候在阳光下的草地上追着彩色的肥皂泡。 二、视而不见是确实存在的 书中写到,对事物的查觉可以是视觉,可以是听觉,也可以是语言。不论是哪一种,相似性,有特征的,有过模版记忆的,都会比较容易的被感知到。然而书中也提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个老人专注的帮人看地图指路的时候,两位路人从他们中间穿过,然后其中一位路人和问路的人进行了交换,而这位老人并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又叫做”变化盲“。 这是因为虽然这种变化真实的发生了,但它并没有改变当时的场景,因此我们很可能注意不到它。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当你专注的看电视,如果有人把你面前的水杯悄悄的倒满了,你很可能也没有关注到这份悄悄的爱意。 另一个有意思的就是前面写到的,视觉或是听觉或是语言,总是会对相似的或是有独特性的引发知觉。所以我们会对似曾相识印象深刻,也会对场景中的不同记忆更深。这让我想到旭旭之前教给我们的PPT课程,在一片简洁之中重点突出的文字总是会让人记忆深刻,同样,规整化的排比,对比,也更像是符合到了这里知觉对模版化的表现会更有关注一样。 三、同一时刻只做一件事  如果不是书中说到,大脑实际上的工作模式是在同一时刻能且只能处理一个信息,我其实一直觉得,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才是值得羡慕的。人们处理信息总是要通过中枢认知,要做出判断,理解等这样的行为,中枢瓶颈是无法避免的。而这更像是从高架桥上下来的滚滚车流,最终被汇入到一条单车道,必须排队通过。所以为什么开车时听音乐可能不算危险,但开车时打电话却是非常危险。因为听觉接受但并不需要处理,但交谈一定涉及对信息的处理,而这需要更多中枢认知功能的参与。 即然大脑是这样的工作原理,那么在日常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中,更好的做法就应该是顺势而为,让大脑轻松的去工作,而不是强制让大脑同时处理多任务。所以专注则变的尤其重要,这也许就是当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反而效率会更高,也更容易进入到”心流的状态“。 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在汇集的路口一辆一辆的通行,是否会比多车抢行其实更快更通畅呢?  四、给枯燥的内容插上想象的翅膀 书中提到视觉,听觉或触觉,其实都可以在大脑里产生映象。这种现象其实在越小的时候可能会越明显。都说小朋友天马行空,可以回想到很多小时候当老师在讲台上讲一个知识的时候,下面的小朋友可能在纸上画的是另一幅漫画情景。如果我们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同时在脑海里去想象,你也会感觉脑子里出现了一幅画面。最近,呆在家里的时间,有时会教小朋友背书,当一边读书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课文接下来的场景和事情时,也会发现背书的效率大大提升了不少。 联想到时下热门的视觉记录,或是课堂上对知识点的画面式呈现,不由得想到这也许是符合了这一理论吧。那种如同漫画书中所常见的,脑海的气泡内容,确实是对一些枯燥的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五、想要强化记忆?试试闪光灯式的体验 什么是闪光灯,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场景,咔嚓一片白光之后,人物就被拍下来成为了一张照片,可以被长时间的保存。大脑的记忆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实际上,大脑对于细节的记忆时长理论上是很短的,但我们仍然能记的很久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如果仔细的回想和分析一下,现在我会发现那些记忆比较深的细节,大多数是不平常的事件,情感起伏大的,里程杯式的,平淡生活中的发光或是至暗的时刻,这些都可以想象成当那件事情发生之时,就好像咔嚓被拍了一张照片一样。 所以,学习应该也是一样。要想要记忆的深刻,也需要这样一个惊喜的时刻,或是情感的变化,或是原来如此的哇哦时刻。在我记忆里几次比较深的课堂体验中,言一的接纳自己,言二家瑞老师现场修改小六老师的故事,都有这样的闪光灯感受。我现在都还对家瑞老师一边讲解小六老师的故事,一边在黑板上画出故事的跌宕起伏的过程印象深刻。 六、刻意练习,次数和深度都要满足才能真正的精进 大多数时间我理解刻意练习,只是次数的叠加,并没有去考虑”深度”的因素。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次数的叠加固然能够使得自动化的形成,做这件事情不费力气。但是并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如同健身一样,如果总是保持相同的强度,做更多的次数,确实会使得肌肉形成记忆,再做同一个动作的时候会不费力气。但如果不再继续加大重量,那么肌肉的力量也许就不会再增强只是保持了。 就学习而言,比如读书,如果只是单纯的保证每天读一本书,那么长久以来,可能只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但是读完的书真正吸收的又有多少却不一定。强化深度的去学习,思考,就像在第一条中所写到的,不断的让泡泡糖变的有更多的触突,不断让触突更强更大,那么学习也更加能够有效,大脑的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才会更强。 七、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从0到1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但模仿就容易的多。书中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算子。那我们如何去获得算子,如何去选择算子?孩童时代往往学习的速度飞快,但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呢?他们的说话过程并没有语法,但他们就是通过看着大人的唇语慢慢学会了发音,学会了说话。模仿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我们后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广播,看电视,都是后来被分享成为非常有效的方式,我们模仿样板的语音,语调,不停的重复,来记忆和练习“语感”,而这都是大脑在模仿的过程中去进行算子的获得,并且一旦获得,在下一次会自动去选择这些固化的算子。所以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模仿的过程,而我们魔鬼的课程,也是通过导师课程的拆解,把导师课程的算子展现给大家,通过大家不断的模仿去学习。各种公式,架构,套路,其实都是模仿前人或从前经验的算子,而我们一旦积累了足够多的可以匹配的算子,解决问题的效率才会更快。 八、你如何判断一件事很可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如何描述这件事 书中的一个例子印象深刻,同样是对600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在第一次描述中,更多的人选择了可以使“200人获救的方案” ,而第二次描述中,当把方案的描述改成“可能使400人死亡” 时,选择这个方案的人却减少了。 同样的方案,只是描述不同,一个关注于人们价值观中的正向依据,一个则是反向依据,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沟通中,如果能够使描述更加符合对方所认可和关注的价值观或观点,也许沟通的结果就会不同。所以,时下比较热门的正面管教,应该在这一点是很符合的。它更多的强调,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应该在沟通中更多的去引导正向的内容,而不是更强调与其相反的内容。 九、语言的理解与接受,更倾向于模块化与规则化 大脑对语言的接受是有自己的偏好的。除了前面有提到的模板,有特点,有闪光记忆之外,人们更倾向于理解模块化的内容,和有规则化的内容。这有点像我们对传统曲艺节目的喜爱。诗,词,还有古文,都是对仗工整的,相声,快板儿,三句半等都是有固定规则的艺术形式,还有广告,也都有意的采用了对比或是排比等。所以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金句的产生则是强化理解必不可少的总结。采用对比,排比,反比或是对照,压韵的法则所提取的金句,在大量信息的输入之后,点晴一笔总结往往印象深刻。 十、 良好的开头与良好的结尾并重 语言的理解也是有峰谷起伏的,而通常开头和结尾则是获得更多关注的地方。这是注意力的规律,也是大脑对语言接受的一个规律。因此在我们进行讲话时,也要注意开头和结尾,要在开头抓住对方的注意力,或是在结尾制造顶峰体验。同样在培训时,好的开场和结尾则非常重要。但是在经常的培训时,我们却常常以简单的自我介绍进行开场,在大家毫无好奇的时刻进入课程;而用普通的感谢来结尾则更加不能够使培训产生深刻的印象。这里又想起无论是课堂上,特别家旋老师的课程上的鸡尾酒会开场,印象特别深。也想起旭旭的PPT课程,有时PPT上展示的那句话,在开头或是结尾的地方,总会有几个字被设计的特别突出。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最有力的其实是在英语听力的考试时,我们总是能记住开头和结尾,但是对中间的名词会感到特别困难,深有体会了。 好啦,匆匆读完一本400多页的书,专业的名词确实没记住几个,但是这几个有意思的知识却让我对自己的知觉和理解是如何产生的,找到了理论依据。了解是知觉的开始,因为知觉,才更有可能去运用。所以,如同书中所强调的一样,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科学其实都会在生活中有所反映。也许我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再不断一一发现更多有趣的心理活动依据,而这也是阅读中特别有意思的一种经历。

341 评论

tianyaguke1968

这篇《2014自考心理学考点:智力的认知理论》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不是智力活动的结果,而是其信息加工过程。 智力的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 智力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为经验型智力。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的这方面特点又称作情境智力或实践智力。

96 评论

两小酒窝

《认知心理学》这三章主要讲述知识在脑海里是如何加工、存储及提取的过程,由此也揭开了记忆的奥秘。大脑有很强的记忆功能,记忆特别复杂,它能整合所有大脑,记忆的提取过程也是加工的过程,不是死板的,是运动的。

问题1:为什么人们总是倾向于记住要点(有意义和有用的)而忘记细节?

人的左侧前额叶更多参与信息材料的加工,即语义、言语材料加工,形成言语信息记忆,但人们通常能够从语言信息中提取意义,但不会记住确切的措词;人的右侧前额叶更多参与视觉材料的加工,即图象、平面想象(想象力),形成视觉信息记忆,比如当人们看一幅图画时,倾向于记住这幅图画的意义。

人们经常盯紧特征性(典型)干扰图片,往往忽视表面性(非典型)干扰图片。人们对信息意义的记忆效果相对较好,当我们需要记住某些材料时,可以赋予它一些有意义的解释可以帮助记忆。

在培训工作中同理,我们的课程或学习项目可以起一个赋予意义的口号或名字,既有趣又有内涵能加深学员的记忆。另外培训的课件PPT可以图片与文字搭配,培训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一些视觉性呈现和归纳等加深学员的理解。

问题2:我们是如何表征经验的要点的?如何将“冷词“转变为”热词“?

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我们表征信息(经验的要点)依靠语言和视觉编码,而不是抽象的命题表征。我们记住的是措辞还是意义,取决于我们对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的关注度。大脑把外部复杂世界通过感知收集信息,根据层级不同,用网状结构存储起来,即语义命题网络,它解释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将左前额叶各种概念、各种关系 ,神经元是怎么穿起来的。

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热词“和”冷词“。冷词是指比较抽象的概念。概念是人类高级思维的产物,也通常是高度提炼的语言。比如“系统”、“制度”、“行动学习”、“企业文化”等。热词指一想到就有画面和体验的,比如“书包”、“小米粥”、“玫瑰”等。你可以想象到颜色、气味、形状,也可以连接情感。热词和冷词是相对于环境来说的,比如王老三如果没有见过玫瑰,玫瑰对王老三就是冷词。而对接触过玫瑰有体验的李老四,玫瑰就是热词。

对老师讲课来说,就是要让学员把冷词变成热词,学员对没有体验的东西无法理解,更不谈应用。一个专业的培训者,尽量避免让学员“一冷到底”,也避免让学员“越来越冷”。因此变冷为热的方法,是给情境,引发思考,激发想象力,让学员可以关联上自己的原有经验。

例如很典型的企业文化课程,假如用一个概念解释另一个概念,那培训结束,大家脑袋中就装了一大堆“概念”,培训效果就有限。如果给学员讲企业的价值观故事,给学员身边人物成长案例,让大家联想和讨论一个文化的内涵,描绘未来愿景的画面,就会“变冷为热”。我印象深刻的一堂企业文化课程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工作)+自身故事(与公司共成长)+三个问题【XX公司在星球上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使命)、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愿景)、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到达(价值观)。

问题3:什么是图式和脚本?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运用?

图式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像简历的表格,是一种表征结构;它是表达复杂信息时用的结构,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表征结构;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是打包的信息单元,是存储信息时的加工方式。脚本是一种事件图式,它是人们用来推理常规事件的,是一种刻板的行动顺序。

图式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决定着人做信息选择时相应的内容和倾向偏好。图式一旦被启动,就会像程序一样被严格执行下去。对于一个事物,会进行分类:它属于什么、它是什么、它能怎么样……这些关键特征与原型越匹配,就越象原型;越不匹配,就越不象原型。

人们对某些场景的典型特征都有默认假设,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信息时,听到某个熟悉的词语时,会自动启动图式,自己脑补大量信息。所以在培训授课中,多举例子,多讲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就是让知识具有很多的典型特征,与学员的已有图式匹配,引起学员更多的共鸣;另外,多利用学员已有的“图式”启发其思考并刻意练习,这样学员的大脑会更活跃,效果也会更好。

问题4:记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把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记忆是我们知觉过去事物的方式。丧失创建新记忆的能力的人对自己的过去会感到一片空白。大脑的前额叶区加工储存在后部脑区的信息,负责记忆的产生;海马与周围颞叶结构负责储存永久记忆。

一般来说,受注意的信息会进入中间的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存信息的容量有限。在那里信息得到反复复述才能进入相对持久的长时记忆。到长时记忆必经的中间站。信息必须在短时记忆中“服刑”才能进入长时记忆,并且“服刑”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被记住。只有用有深度有意义的方式对刺激材料进行复述时,复述才能促进记忆(感知信息—短时记忆—不断复述—长时记忆)。一般知识类的学习就是这样。

问题5:人的大脑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激活并存储信息的?

激活决定了记忆提取的可能性和速度,安德森的ACT理论所假设的一种神经网络中激活是如何累积的,记忆的激活水平由基线水平激活和从相关概念获得的激活决定。

例如小孩子记忆力好是因为神经元关联丰富且活跃,属于没有意义的机械记忆。当小孩子长大时,其它没关联的神经元就蜕化了,它懂意义时,就淘汰了无意义的触突。(0-3岁是小孩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当人年纪越来越大时,触突间的神经递质分泌不够,关联活性差,建立关联蜕化,老年痴呆症就是这样的。

要想让一件东西很容易地被激活、被提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脑子灵光,反应快”,那些被记忆的东西最好要与更多的其他东西相关联,即野蛮关联。我们了解一个不熟悉的名人时如果百度其简历,记住其照片,阅读其文章就容易加深记忆。我们要学习某项技能既要生活中观察时又要回到书本中查阅,理论和实践相关联,这样掌握程度也会越深。

还有一种情况是扩散激活,它通常用来指当前受到注意的项目能够使与它相关联的记忆容易得到提取的过程。记忆中信息激活的联想扩散能够促进阅读单词的速率。这也说明我们老师在讲课中为什么不能不给情境就直接回答问题的观点,因为只有给了情境才可以对学生实施扩散激活,更重要的是,被扩散激活的学生是不会意识到知识是老师给的,他们会感到知识是自己想到的和顿悟出来的。一个人顿悟时是万分愉悦的、自信的,如同阿基米德从浴盆中的水发现浮力定律一样,是异常兴奋的。所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学习。

决定记忆的内在可得性的量被称为强度。将记忆绩效随练习提高的模式称为学习的幂定律。一种引人关注的神经学习被称为长时程增强效应,它发生在海马和大脑皮层。前额叶的激活似乎驱动着海马的长时间增强效应,这种激活能够形成和增强记忆。练习次数越多,提取时间就越快越短,形成幂函数,刻意练习就是如此:前额叶在晚上睡觉时会把当前短期记忆移植到海马体。

问题6:我们如何改善或加深大脑的记忆程度?

精细加工包括创建与需要记忆的事物有关且对它有所补充和扩展的额外信息,有证据表明增加细节的加工越多,记忆效果越好。对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增细加工可以改善记忆。学习有三乐,即共鸣之乐、重构之乐、关联之乐,把无关的东西建立关联和精加工(三个或更多的加工),很多需要多次精加工,精加工的过程就是把材料中有意义的东西翻译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建构自己“亲生的孩子”。

人们是否有意愿去学习材料似乎与记忆没有什么干系,重要的是人们如何进行加工,即记住材料数量取决于加工水平,不取决于学习的意愿。所以在培训中,很多时候不是学员不愿意学,而是老师对课程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让学员加深记忆,可以对课程内容精细加工,比如讲故事时,多描述细节,增强画面感,就会让学员有记忆点。

有一种记忆叫“闪光灯记忆”,即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永久记忆。在唤醒状态下,杏仁核会释放激素影响海马中记忆形成的关键过程,唤醒状态下的记忆保持得较好。我们经历的重大挫折或成功事件就有可能形成这种闪光灯记忆。

问题7:记忆如何保持?已有记忆如何干扰记住新的东西?

前额叶区负责创建记忆,海马及其周围的颞叶皮层负责永久地储存这些记忆。记忆痕迹的强度简单地随着时间而消退,学习一个项目的新关联对象,会导致对旧关联对象的遗忘。当一个概念与越多的事实关联,概念提取越快,理解也越透彻;野蛮关联就是鼓励和更多的事实关联。提取记忆就是逻辑脑重构。

遗忘既是因为记忆痕迹强度的消退,也是因为来自其他记忆的干扰。只有学习多条没有内在联系的信息时,才会发生干扰,学习冗余材料不会干扰目标记忆,甚至会增强目标记忆。傍晚似乎是唤醒度最高的时段,而在高度唤醒时学到的材料保持得最好,个人认为人越关注某种事物,对某种事物更感兴趣,其学到的材料保持得最好。

为了记住学习材料,人们会使用他们能记住的东西来推断自己可能学习过的内容。当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时,他们不仅会回忆更多学过的内容,而且也会回忆那些没有学过但是由他们自己推断出的内容。激活旧知,关联新知,关联过去所学的东西来增强新知的记忆;意识在记忆的同时,潜意识也有记忆功能,促使人们记忆。

问题8: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是什么?

外显记忆描述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回忆的知识。内隐记忆刚是描述我们无法有意识地回忆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却能在我们执行某项任务时通过提高绩效显示出来。遗忘症患者表现出不具备有意识的记忆但拥有正常的内隐记忆。新的外显记忆形成于海马结构中,但随着经验的增加,这一信息逐渐转移到了大脑皮层。

内隐记忆涉及的是如何执行任务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内隐记忆的经典例子,也是另一种类型的内隐学习,由基底神经节所支持。例如骑自行车就是程度性知识,内隐知识一旦学会就忘不了。逆行性遗忘症患者虽然不记得以前的事情,但是某个情境突然出现或某项任务出现,他的内隐记忆会出现,自然想起或熟悉地执行任务等。 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的记忆,外显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内隐记忆是潜意识的记忆,但是内隐知识不等于潜意识。

207 评论

相关问答

  • 内科自考重点内容总结

    内科护理学二自考重点如下: 1、体位引流:是根据患者肺部病变部位,将其安置于适当的体位,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的方法,又称重力引流。 2、慢

    麦当当518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土木工程概论自考重点内容总结

    本书参照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土建类专业土木工程概论的基本要求编写的。本书内容广泛,同时力求精炼,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突出职业教育的教材特点。全书

    雪後Sunny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基础工程自考考试重点内容总结

    成人自考大专建筑工程技术要考17门课程,分别为毕业考核、大学语文、房屋建筑学、高等数学(工专)、工程测量、工程力学(二)、建筑材料、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计算机应用

    冬日恋鬼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工程监理自考重点内容总结

    房屋建筑学和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都有开设课程,但结构力学没有单独开设,而只开设了建筑力学(没有对每种力学进行深入讲解,力学课只有一个学期),还有建筑结构课。需要加考

    梦叶草2011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工程财务自考重点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一)、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国际工程与建设项目管理、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企业财务审计、西方财务管理、英语(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

    大家族djz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