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02

土著零食家
首页 > 自考本科 > 韩愈的文艺思想是什么自考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学生和赞美诗

已采纳

他发起“古文运动”,提倡“文章合为时著,诗歌合为事作”

104 评论

无锡美艺馨

韩愈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韩愈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韩愈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

扩展资料:

韩愈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

169 评论

cangyingvvv

为陈言之务去

108 评论

你跑这么慢

文学理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文学主张: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这里有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82 评论

童童564852078

一、儒学思想和人道合一二、不平则鸣三、以“务去陈言”“气盛言宜”来扶树教道的创作观念这个文档应该对你有帮助

297 评论

天堂猫ivy

一、韩愈的文学理论和主张提倡“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二、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151 评论

Megumi2046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苏东坡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他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社会难能可贵

86 评论

颂美装饰

韩愈(768-824)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在政治、哲学、文学方面都有建树,而文学的成就最大.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最突出的贡献是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韩愈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提倡文章要言之有物。主张对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做到“辞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在他的提倡下,古文运动发生了广大的影响。抵制了流俗非议,并逐渐压倒了骈文.

287 评论

活着的梦想

韩愈在思想上属于典型的儒家。在当时统治者佞佛的潮流中,他为了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攮斥佛老,几乎丢了身家性命,但仍然“虽灭死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在对古文的倡导中,他曾一再强调自己的本旨并非单纯的倡文,而是“志于道”:“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哀辞后》);“愈之所志于古者,不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争臣论》)韩愈所谓的道,指什么呢?他说:“吾所谓道也,非尔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也。”(《原道》)足见韩愈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他是以儒家思想的复兴者来自命的:“寻堕绪之茫茫,独劳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进学解》)。韩愈是儒家道统说的提倡者,他把自己看作是绍续儒统的人。在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自己宗祧对象的论述: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杨,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原道》)这就是说,他认为孟子是他之前最后一位正统儒家的代表,孟子之后的荀子、扬雄之辈,则乖离了正统。故韩愈直宗孟子,并自比孟子,立志承续早已失掉了的圣人之道。他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而他所处的时代,是“释老之言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在儒家道统中独许孟子,这是韩愈在许多地方都表达过的意思:“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孟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殁,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杨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读荀》)。“自孔子殁,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吾少而乐观焉”(《送王秀才序》)。韩愈之所以独推孟子之学,与孟子的思想体系为精致的心性之学有密切联系。孟子的儒学理论,以先验的心性为本体,以道德修养的自我完满为旨归。在战国时期,他以内向的路线重铸儒学,与荀子的外向路线形成鲜明的对照。而正是孟子的心性之学奠定了中国心学的基础,它不但对后来的儒者,而且对于佛学都有重大影响。可以说,如果没有孟子,也就不会有后来道安的佛性论,更不会有禅宗等大乘佛学的兴起。但两汉以来的儒家内部,只重视经典文本的章句训诂,以对经典的外在阐释为唯一要务,丢掉了孟学这一宝贵资源。魏晋以来,儒学更是在佛老的冲击下走向式微。迨至唐代,在三教争雄的局面中,儒学处于最弱的劣势,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一直停留在汉代的经学水平上,颜师古、孔颖达等人所修的《五经义疏》一直被奉为儒家的圭臬,便是明证。事实证明,儒学若不在内容上革故鼎新,则会被威势显赫的佛禅挤出历史舞台,成为绝学。这就是唐代儒者所面临的严重局面。而复兴儒学的关键,必须在原始经典中找到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的资源作为号召。这,便是韩愈为什么提出儒家道统、并在道统中独宗孟子的原因。一句话,他要以孟子的心学为起点来重铸儒学,以抗衡在当时士人心中极有市场的佛学心学。再从当时儒者的心态来看,安史之乱以后,国势的急转直下,亦使他们的思想由开放转入内敛,由兼济变为独善,由寻求外在的事功转而追求内部的涵养,这又是中唐以后儒学转型的社会心理背景。而儒学的这种转型,就是首先从韩愈的道统论和宗孟论中透露出来的。孟子在儒学宗统中正式被尊为亚圣,始于宋儒;而宋儒的尊孟思想,则来自韩愈(注:正因为韩愈绍述孟子,也使他本人在后世人宗祧的儒家道统中得以与孟子并列。皮日休咸通中上书,请以《孟子》为学科,并以韩愈配享太学,即已开孟、韩并列之先。宋代石介、欧阳修、苏轼等人皆在道统上以昌黎追配孟子。宋人诗中常把韩愈与孟子相提并论,如王安石“韩公既去岂能追,孟子有来还不拒”(《秋怀》);“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奉酬永叔》)等即是。而欧阳修、曾巩、朱熹、杨万里、陆游等人在文中皆称“孟韩”。)。当然,韩愈对于儒学转型的贡献,决不止于透露消息,他做了具有实质性和开创性的思想引导,这集中表现在他对孟子的思想核心的阐发上。我们注意到,韩愈于儒学首重“仁义”二字:“平生企仁义,所学唯周孔”(《赴江陵途中作》);“仁义存乎内,彼圣贤者能推而广之”(《答陈生书》);“行乎仁义之途,游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失其源”(《进学解》);“必出入于仁义,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涵地负,放恣纵横,无所统记,然后不烦绳削而自合也”(《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如此等等,都是这类说法。而“仁”与“义”,正是孟子的理论体系中带有本体性的核心范畴。《孟子》七章中曾屡次强调过它,如“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下》);“舜明乎庶物,察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下》),如此等等,说明孟子的哲学正是以“仁义”为核心的。而韩愈在这一点上与孟子完全一致,他在《原道》一文中曾经强调地说:“吾所谓道德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所谓道德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己之言也”(《原道》)。清人钱大昕对韩愈在此处的论旨有一段深入的阐发:老氏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又云:“大道废,有仁义”——所谓“去仁与义言之也”;孟子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所谓“合仁与义言之也”。退之《原道》一篇,与孟子言仁与义同功。(《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原道”条)这里,钱大昕在阐释韩愈的论旨时特别点出他与孟子的“仁义”说的联系,是对孟韩思想之相通深有会心的。而在孟子看来,“仁”与“义”的本体为心性,它们作为人们的先验的善良本性,原本即存在于人心的内部,是无待于外的。人们学道的目的,不过是“反求诸己”,在自己的内心发现本已有之的仁义之性而已。这用孟子的话说,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在孟子那里,儒学的最高目标并非建立外在的事功,而是内在仁义道德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在内心树立了仁义,虽无待外化,而必然外化为仁行义举。故孟子反对把学道的目标定在外部,而主张定在内心道德的自我完成。而这也就是转型之后的宋学所专门致力的“内圣”的基本倾向。韩愈对内在仁义的强调,正反映这一转型的开端。与孟子一样,韩愈特别强调仁义之道德的“无待于外”的特点:“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谓之德”(《原道》)。如果说,这种思想在韩愈那里还稍嫌简略的话,那么它到了韩愈的门人李翱那里,就颇具系统了。李翱的《复性书》,是在韩愈的直接启示下写出来的,它阐扬孟子的先验心性说,又从作为论敌的佛教禅宗那里借用了某些思路,从而明确显示了道学的理论面目。正是出于这种以内在的道德为本的思想,故韩愈谈作家写作的条件,也就特别强调主观心性的修养。他说:夫所谓文,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本深而末茂,气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淅者无疑,优游者有余。体不备不可以成人,辞不足不可以成文。(《答尉迟生书》)将蔪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韩愈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他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故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修什么德呢?当然首先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答李翊书》)。这一点,是韩愈与他之前不少提倡古文的儒者一致的地方。入唐以来,先后曾有一批儒者倡导古文,而他们的共同观点就是倡导作文要以道德为根本。如裴行俭说:“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旧唐书·王勃传》引),梁肃谓作家“必先道德而后文学”(《长州刺史独孤及文集后序》);李华亦谓“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如此等等,都是同样的论述。但韩愈毕竟是个文学家,他比这些先驱者进步的地方,在于他所强调的作家之主观修养中,不仅仅只是仁义道德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文学素养的长期陶冶。他发挥了孟子的“养气”之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答李翊书》)。韩愈所谓的“气”,与“德”有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韩愈讲作家读书,在强调“游于《诗》《书》之源”之外,又特别强调博览百家之言。他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和写作借鉴之范围:“仆少好学问,自《五经》以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答侯继书》);“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诘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总之,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进学解》)。这是一种畅游于广袤浩瀚的文化遗产的海洋中汲取精华,并经过长期的涵泳过程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的态度。它与前代的古文倡导者所强调的“经术之外,略不婴心”(萧颖士《赠韦司业书》);“非夫子之旨不书”(李华《赵郡李公中集序》)的论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后来的宋儒往往攻击韩愈的“志于道”只是一个幌子,如王安石《韩子》诗云:“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谁人识道真?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说他并非识“道”,只是于文章这一末节上主倡“务去陈言”而已。理学家朱熹也说他“只是要做好文章,令人称赏而已”(《沧州精舍谕学者》,《朱文公文集》卷七四);“终生用力深处,终不离语言文字也”(韩愈《与孟尚书书》考异)。这样的评价,对于韩愈来说可能有些冤枉。因为他的“道”决非幌子,而是与他“务去陈言”的文学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韩愈的“道”是个内在的标准,对于作家来说,强调其内心修养是根本的修养,也就等于要打破作文要遵从的一切外在窠臼。前人于学问之事,主张“宏中而肆外”,通过内部的修养宏其中,为文必然会表现为肆其外。因此,韩愈对于作家,其内部主“宏”与外部主“肆”密切相联。换句话说,他的力主内修的道论与力主创新的文论是密合在一起的。

307 评论

相关问答

  • 备考自考怎么激励

    以考试大纲为基准线:完整看完大纲,可以从整体把握知识,站在高处看待每一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理解每个章节所在位置,这样学起来更容易把握侧重点。往年试题多

    广州文仔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如何激励自己备考自考

    很多人参加自考想要快速拿证,不过自考的科目有很多,学会正确备考,才能更快他通过所有考试,早日拿到毕业证。一、要确定目标,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要明确自己为什么选择自

    sherilyxia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如何激励自己自考

    你既然已经报了自考,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坚定的信念。 虽然学历确实不能决定一切,但现在很多工作都需要学历作为硬门槛。对于那些学历不是很好的小伙伴来说,通过自考的方式

    咣咣中奖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如何激励自考自己

    自考复习想要实现质的飞跃,学习任务应该怎样做到有效执行?一、让自己变成强迫症每天强迫自己完成计划,强迫自己投入学习,强迫自己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与其被人拉着往前

    jerrystone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怎么激励自己备考自考

    面对自考,我们能做的就是埋头备考,在这最重要的冲刺阶段,我们该如何利用好宝贵的复习时间,争取打赢自考这场硬仗呢?一、调整自身状态,提高紧迫感当前备考已经进入最后

    游客小孩儿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