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38

魔都贤先森
首页 > 自考本科 > 高中历史自学考试资料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曰月無塵

已采纳

自考考哪些科目要看报考什么专业自考专业没有限制可以选择自己想报考的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242 评论

我是小鱼儿呀

网上下载高考热点呀,蛮好的。不过如果是上海的话,我认为《零距离》挺好的,知识点很全

167 评论

京荣盛门业

每个省份都是不同的,下表是安徽省与江苏省的。

一、安徽省的如下表:具体的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现当代史专题、中国史学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学理论与方法、现代国际关系、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历史教育学。

二、江苏省的如下表: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世界现当代史专题、世界文化史、江苏文化史、历史教育学、中国古代经济史、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传统文化

三、如果你不在这两个省份可以到相关教育部门查询

109 评论

核桃丫头

亲,你是准高一么?我今年高考完,也是文科,我觉得吧,文科高中的资料书别忙着去买,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够你做的了╮(╯▽╰)╭。我文科不错,真的觉得没买资料书的必要,上课认真听就行了。

214 评论

丶沫小若

必修三复习提纲(1)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春秋(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春秋(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斗争。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战国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核心:民本主义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战国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战国(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春秋无义战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顺应自然(五)法家 战国后期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吸取秦亡的教训.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 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从此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推动重视教育的文化风尚④利用王权对思想进行干预,禁锢了文化思想发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发展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进行内心反省)明中期,王阳明: ③“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同: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异:①世界观 外在”理”-内在”性”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①(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文化)钢常礼教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焚书》《藏书》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是批判的继承了儒学(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关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社会)对外交往与民族融合(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二)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三)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四)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农业,畜牧业;因地制宜。最能反映时代特点:民族交融)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开始汲取西方科技思想)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总结农业和手工业;反映工业因素萌动时期(五)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 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 B. 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C.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D. 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E. 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F.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三)中国古代有着如此辉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来,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想一想为什么明清时期在科技发展方面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四)明清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与西方的原因、启示。课本29页解析与探究 启示:先进文化要不段的创新才有新的生机,更要学会如何在日常学习中扬长避短,避免故步自封。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现在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职能等。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 (注意每个内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记忆)一、书法艺术 1 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 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南北朝:宗教画;唐宋:人物、山水;明清:花鸟1、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提出以形写神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创造法度,雍容华贵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等 ×在启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 [铺成排比,文采华丽]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4、清代:京剧 新的高峰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一,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二,文艺复兴 14世纪 出现~15世纪 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 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三,宗教改革1.背景:(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2.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宗教改革开始;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先定论;经营致富;节约简化教仪;反对特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解放)4.同:①信仰得救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异:加尔文更激进四,启蒙运动1.背景:(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欧洲处于封建统治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社会因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2.17世纪 出现~18世纪 高潮 中心:法国 含义:启迪和开到人们的反封建意识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自由 天赋人权 法律 人人生而平等 开明君主制 民主政治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理性至上 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 创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不是工具 以人为本 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弥德罗《大百科全书》:宣扬理性,发展科学4.评价: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最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发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政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③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④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5.中国1915年才出现相似的新文化运动五、近代科学技术革命1.原因: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科学家们的个人天赋和不懈努力;一、经典力学1、天文学(1)波兰 哥白尼“近代天文学奠基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2)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1)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数学 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和物理学 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发现万有引力定理和牛顿力学三定律。于1687年出版了他的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意义:牛顿的经典力学,①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②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③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基础。④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⑤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⑥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二、生物学1、背景 神创论占统治地位。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受到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17-18世纪的西欧,更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人类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19世纪,生物学领域迎来重要转折。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是其中两项最重大的成就,它们同能量守恒定律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2、主要内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1863年 赫胥黎 《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3、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基础②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它进行宣传,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三、能源领域1、“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 18世纪80年代研制出新的蒸汽机。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它的采用为加快工业步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加强世界的联系。1807年 美国 富尔顿 汽船。1814年 英国 史蒂芬孙 火车。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最伟大的发明,成为时代的象征,人们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2、“电气时代”1.背景:1831年 英国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2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 西门子 发电机。不久,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机。 3.“发明大王”美国 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4.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 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3、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最直接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③随着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④还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99 评论

mrs探险家

在高中答历史大题的时候,有些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也有些同学却能滔滔不绝,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情况、状况

情况和状况都是指情形。因此二者基本相同,可以通用。例如:“试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状况”一题就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特点和影响。

它们的差异在于情况偏重于动态,状况偏重于静态。因此在题目问情况的时候就要着重答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

2、简述、综述、概述

简述就是简要叙述的意思。但是历史问答题的题目中如果出现了“简述”二字,就意味着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简单叙述题,如“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二是复合简述题,如“简述明清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 措施 及影响”;三是综合叙述题。如“简述中国古代在医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综述就是综合叙述。历史问答题中如果含有“综述”二字,就肯定属于综述题。然而,在历史问答题中,综述题直接用“综述”作 提示语 的并不多,更多的是用“简述”作提示语,有的甚至不用提示语。

所以,判断一道问答题是不是综合题,主要应该看全题意思是否以综述作为主要解答 方法 。

综述题和简述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从答案内容来看,简述题只要求叙述一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集中;综述题则要求叙述多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分散。

第二,从解答方法来看,简述题主要概括叙述,而且采用的是“详细概括法”,综述题虽然也要概括,但它采用的是“高度概括法”;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综合。

第三,由上述两点就决定了简述题属于普通题或“基础题”,而综述题属于综合题或“提高题”。

概述就是概括叙述的意思。概述和综述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采用“高度概括法”去叙述。如“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3、评述、评价、评论

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

评价就是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评述偏重于叙述,评价(评价)偏重于结论。高考中的评论(评价)题,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深刻,精炼而又恰当。

在问答题中常用“评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如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评论顾炎武八股之害的观点等。评价和评论历史问题有一套专门的方法,不赘。

4、联系、结合

例,“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

“联系”、“结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说是与之发生关系,实际上则是以之作背景用依据,用以说明或论证或阐述后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题中要求“联系(结合)的内容是次要的,而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主要答案所在。那么前者究竟答不答呢?当然要简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应放在后面的问题之上。

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结合13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

此题要求答出英国在700年间的“经济”、“阶级关系“、“议会”、“政党政治”四个方面的变化,但前两个方面是次要的,后两个方面是主要的;同时后者以前者为背景、依据,两者有密切联系,而不是毫无关系。

因此,此题答题内容虽包括四个方面,但不能分别将四个方面的史实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须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先述前两个方面的情况,后述后两个方面的情况,才符合题目要求。

5、说明、表明

“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如1995年高考历史第22、24、30、32题).

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年高考历史第43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的意思。

6、体现、反映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如,“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

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一现象,通过刘迎的诗“反映”出来了。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

7、指出、举出

指出直接说出某个(或某此)史实或结论;而举出(列举)则为举列性质,如不限定,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

如,“……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此题只要简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举两个例子就行了。

但当年有的考生却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后果都阐述一遍,最终却未能归纳出什么潮流,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因为没掌握解题要领,尤其是没搞清楚题目要求的缘故。

8、基本、根本

“基本”是指大部分、总体上或主体而言。

“根本”则是指根源、实质和内部、深层而言。以原因为例,“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几方面原因的和(一些次要的或技节性的原因可以不计),而“根本原则”则要追根溯源而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

如1995年高考历史第14题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选A项“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如果选“基本原因”,则还要加上B项“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了人民强烈愤怒和C项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这两点。

9、主要、简要

“主要”是指几者中最重要的;“简要”即简明扼要,是要精炼而准确地把主要的部分概括性地表述出来。

关键在于抓住主要之点,否则是简而不要;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则又不成其为主要,而是庞杂了。

如: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这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都有许多特点,而要求答“主要特点”,每个人三五句话就概括了。

如此精炼的水平,考生自是不易达到,教师要将其训练到此程度,又谈何容易!

10、现象、表现

“现象”、“表现”俱指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要将其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理性,切忌东拉西扯。

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经济发展的情况。

11、是什么、什么是、为什么、怎样

是什么是指具体的有条件的现成的东西,不得不单凭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任意编造或杜撰。如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是和“是什么”相当,所不同的是只不过在语句结构形式上来一个颠倒,问法明显,回答时容易掌握住中心,如,什么是《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是相当于名词解释,着重点是需回答一个事物或词语的定义或概念,条文性没有第一种解释原因那么强烈。例如,什么是“明治维新”?

为什么是询问原因和目的。考生要凭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理解、分析,针对问题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作全面的回答。例如,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历史回答题中,分析论证题常用“为什么”作提示语。

怎样是疑问代词,询问原因、性质、动作、状况、方式或情况等。当它出现在一个疑问 句子 中间时,一般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问原因和经过;二是经过和结果,并且以前者出现的机会居多。

例如,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这就要求答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和经过。再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怎样?这一题就是要求答出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结果。

12、谁、几

谁一般指人,而且仅指一个人。几,一般专指问人物或事件的数目,比如,几人(几位)、几件、几次等。

13、哪、哪些

哪是疑问词,哪些是哪的复数,不止一人一事如此。哪一般专指地名,如,西汉建都在哪里?在历史问答题中,哪些常用于句子中间或末尾,只用于疑问,并且一般不必答出它的总数。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相关 文章 :

★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大全

★ 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点归纳与高中历史大题最强答题模板

★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板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怎么提高历史大题的分数与答题模板

★ 高中历史四大类主观题答题术语与复习5个隐形知识点

★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

★ 高一政治必修二主观题答题模板

★ 必修一和必修二的13个大题答题模板与模拟试卷带答案

130 评论

七七七绮哥

我研究了一下,历史材料题,好选《全球通史》,《大国崛起》,《货币战争》

160 评论

唐伯兔吃小白兔

建议多做一些高考试卷,看看名师总结的高考大纲可能更有帮助些给你提供一个免费下载高考试卷的网站,人教版[原创]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试范围解读 2006-5-18 11:17:10免费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试范围解读2006年江苏南通二案中学高三历史高考考前模拟试卷 2006-5-18 11:09:33免费适用高考,针对性强,注重学生知识补缺,心理调整江苏省扬州市2006年高考冲刺最后一卷(历史) 2006-5-18 11:06:49免费针对江苏新高考试题模式的最新力作,材料新,角度好,为地市级冲刺金题-人教版人教版[原创]历史复习必须注意把握阶段性特征 2006-5-18 10:30:13免费历史复习必须注意把握阶段性特征——200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27题解析思路与复习启示2006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模拟一及答案 2006-5-18 9:25:41免费2006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模拟一及答案2006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模拟三及答案 2006-5-17 17:39:50免费2006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模拟三及答案2006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四及答案 2006-5-17 17:04:40免费2006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四及答案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五及答案 2006-5-17 16:32:55免费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五及答案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历史模拟六及答案 2006-5-17 16:06:33免费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历史模拟六及答案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七及答案 2006-5-17 15:32:36免费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七及答案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八及答案 2006-5-17 15:02:58免费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八及答案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九及答案 2006-5-17 14:07:44免费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九及答案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十及答案 2006-5-17 8:57:17免费2006年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历史模拟十及答案历史高考考纲新增考点和修订考点适应性训练 2006-5-16 10:53:19免费历史高考考纲新增考点和修订考点适应性训练历史高考考纲新增考点和修订考点适应性训练 2006-5-16 9:26:57免费历史高考考纲新增考点和修订考点适应性训练

211 评论

Sophie小蕉

每个省份历史专业自考科目都不同,具体的考试科目需要按照本地区的通知为准。

以安徽省为例,历史专业自考科目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现当代史专题、中国史学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学理论与方法、现代国际关系、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历史教育学。

自学考试主要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日制学习。在社会举办的助学单位学习或自学。

扩展资料:

自学考试的考场须知:

1、考生应讲诚信并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2、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3、开考前20分钟考生持有关证件进入考场。

4、开考15分钟后不准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课程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次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8 评论

相关问答

  • 怎样报考自考本科学位证

    自考本科学士学位证申请流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审批条件,领取自考本科毕业证后向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自学考试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学士学位表一式两份

    单眼皮姐姐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怎样报考自考本科学历学位

    毕业先准备好两张一寸本人近期照片,到当地派出所领取两张《户口登记内容变更申请表》空白表,并按照规定要求填写清楚,其他地方是不可以受理的。

    cdzsmz5288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怎样报考自考本科学历学位证

    申请学位证流程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审批条件,于发毕业证的同时向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自学考试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学士学位评定表一式2份,2寸免

    沈阳老五045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怎样报考自考本科学历学位证书

    自考学位证书申请条件:1、考生要通过自考本科,取得本科所选专业全部课程的合格证书,并且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2、考生已通过省考办办理毕业手续,在考生申请本

    pan369247787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自考本科学历没有学位证怎么样

    自考可以不要学位证。自考毕业后拿到的是毕业证书,要想获得学位还得通过学位考试。学位是标志一个人学力的头衔,即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学识及相应学习能力程度的标志。一般

    维尼yuan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