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1

真水岂无香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哲学概论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最亲爱的12345

已采纳

2023年自考哲学类专业考试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自然辩证法、社会学概论、现代西方哲学、美学、中国文化概论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自然辩证法、社会学概论、现代西方哲学、美学、中国文化概论、辩证逻辑、领导科学、毕业论文、英语(二)、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伦理学和普通逻辑等。

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各学历层次的要求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学历层次的水平相一致。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媒体、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宣传、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诊断、市场调查和咨询等。

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87 评论

stella840706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特性是( B )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C )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C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8.时间和空间( 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D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 D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B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14.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 ) A、精神 B、某种实物 C、原初的物质 D、原子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16.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 A、社会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8.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B)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哲学物质范畴可以取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 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B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2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的哲学是( C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1.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 B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2.运动是物质的( A ) A、根本属性 B、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2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C )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24.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A )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25.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C )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2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 B ) A、创造物质 B、改造客观世界 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 D、决定物质的状态 2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8.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C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历史唯心主义 29.意识的本质( B ) A、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纯粹的主观想象 D、在内外刺激作用下人脑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 30.“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1.“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2.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 B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及其四位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 33.物质运动最终高级的形式是( D ) A、化学运动 B、物理运动 C、生物运动 D、社会运动 3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5.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3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7.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D ) 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 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D )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9.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42.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C ) A、历史范畴 B、经济范畴 C、物质范畴 D、阶级范畴 4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B )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4.事物的规律是( D )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地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D ) 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47、因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所以( C ) A、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 C、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无限的,静止是有限的 48、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D )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须得生活资料,动物不能 4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 D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5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C ) A、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 ADE )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B、绝对不动 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2.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BDE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E、贝克莱主义观点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BC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4.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ACD ) 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的现象和活动 C、物质资料的产生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E、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CD )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创造理论体系 E、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6.意识的本质是( BC)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机能 C、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系统 E、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7.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 ACE ) A、三思而后行 B、饥不择食 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D、趋利避害的本能 E、预见未来 8.物体的相对静止是( ABDE ) A、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 B、生命的根本条件 C、物体存在与否得根本条件 D、正确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E、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9.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指( BCE ) A、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B、意识掌握群众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D、是否遵循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 E、社会实践 10.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AC E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ABC ) A、山脉河流 B、社会生产关系 C、引力场 D、城市建设规划 E、党的方针政策 1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原子理解为( ABCDE ) A、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B、是不变的 C、没有广延性 D、是不可分割的 E、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BDE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 BC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E、无动则有静,无静则有动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BCDE )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 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 E、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17.动摇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有( CD ) A、信息论 B、电子学理论 C、狭义的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E、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1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BC ) 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B、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C、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 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 E、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 19.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BCDE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0.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CD )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E、语言发展的产物 21.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CE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2.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BCD )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E、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23.规律的特点有( ABCE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无条件性 E、普遍性 24.尽管历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数,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DE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E、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25.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是( AC ) A、客观与主观的区别 B、客体与主体的区别 C、人与自然的区别 D、客观于客体的区别 E、相对于人的可能性存在与现实性存在地区别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BDE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的统一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 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27.客体与物质形态的区别是( BCDE ) A、一切客体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B、部分物质形态是客体,客体不完全是物质 C、物质形态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物质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客体还包括精神现象 2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 AD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 29.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ABCE )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C、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D、劳动是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 E、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得过程 30.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 )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异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22 评论

*和氣生財***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 A、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 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E、绝对观念

177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生哲学论自学考试

    第八章 第一节社会进步 一、社会进步的含义、内在根据和实现途径: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劲草黑锅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史学概论自学考试试题

    1、根据个人经验,一般自考是没有历史学这个专业的,与历史相关的专业一般有历史教育学专业,即一般师范类学校主考的。2、自考是全国自考办统一规划,各省自考办单独安排

    柠檬草星冰le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

    自考文学概论需要买书。自考文学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到广泛的文学知识的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因此,在学习期间需要购买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帮助

    中国作家林建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概率论自学考试

    对于数学好的人说,不难, 看看书,多做几道题就行了。但是我和你一样 数学不好,总都要花一半的时间去努力,要不然是很难通过的。但是你放心,你只要把课本上的所有练习

    珍妮爱美食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法学概论自学考试

    不难。法学概论的主要内容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国际法等,重在对法条的记忆,所以自考法学概论不难,只需要用心记忆即可。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从事审

    铭钔釺唫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