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东省3所新大学最新进展来了

  据深圳特区报消息,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制定的《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

  据深圳特区报消息,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制定的《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日前印发实施。(注:该方案涉及的项目,至2025年底,还有5年3个月的时间)

《实施方案(2020-2025)》明确2020-2025年将持续推进和新增共计63个涉海重点项目,力争通过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有效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持续推动的40个重点项目,包括推动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建设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建立国家深海生物基因库、规划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设立深圳港航发展基金、推动设立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

大力推动的23个新增重点项目,包括按程序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推动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争取试点启运港退税政策、推动组建中国海工集团、推动建设中船南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蛇口国际海洋城、规划建设水产实验基地、推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纳入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建设前海湾人工沙滩等。

深圳海洋大学

在深圳筹建海洋大学的提议由来已久。2019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支持深圳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据深圳晚报报道,2019年9月1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支持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标准建设好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

2019年11月21日,深圳市政协发布的《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报告》中提到,要利用组建海洋大学的契机,着力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学。

今年8月17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发布《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748号提案答复的函》,披露了省自然资源厅答复广东省政协委员任安良所提《关于加快广东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提案》的具体内容。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答复函》中指出,下一步,将全面推动海洋强省建设,制订《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实施方案,狠抓大湾区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用林保障。全力支持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协助筹建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大学组建工作。

纵观全国沿海各地,包括台湾海洋大学在内,目前共有6所以海洋大学命名的高校。其余5所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浙江海洋大学。

随着深圳海洋大学的组建,未来广东或将成为唯一拥有两所海洋大学的省份。

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2019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科协)在其官网发布《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其中提到:跟进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筹)、云洲科技等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推进项目落地。

2019年10月,据中国海洋大学官网消息,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于10月14日在深圳举行。

仪式上,宝安区政府、中国海洋大学、盐田港集团签署合作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建设由前期酝酿进入到加速落地阶段。

据悉,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将分期建设海洋生物资源、海洋高端仪器装备、海洋生态环境三个实验室、一个智能海洋大数据中心和蓝色智库。中国海大深圳研究院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担任院长,并主持海洋生物资源实验室建设,同时中国海洋大学还与华为共建智能海洋大数据中心,确保建设高起点起步。

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三方合作共建中国海大深圳研究院,将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领域的科教优势与深圳的区位优势、企业的创新优势紧密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服务支撑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全力助推深圳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为深圳汇聚和培养一批海洋高层次领军人才,建设海洋领域的重点科技创新平台,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和具有市场前景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助推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深圳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将海洋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位置

2018年,深圳率先发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配套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18-2020)》,开启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篇章。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得到国家支持。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0年,深圳在出台《实施方案(2020-2025年)》时有了更高的站位,更宏大的愿景,将海洋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位置,规划引领,先行示范:积极践行海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大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促进陆海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拓展深圳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领域,到2025年,全面夯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基础,建成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

五大领域夯实海洋事业四梁八柱

十四五开局在即,深圳《实施方案(2020-2025)》,聚焦海洋事业建设着力点,明确五大涉海领域将重点发展。

聚焦海洋经济领域,重点引导和推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充分利用双区创建契机,积极引导海洋金融、港口航运开放合作,增强国际化水平,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

聚焦海洋科技领域,通过设立海洋教育研究机构、聚集海洋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加强海洋科技服务等举措,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流的海洋创新引擎,提升深圳海洋科技的全球影响力。

聚焦海洋生态与文化领域,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构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彰显海洋文化特色、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营造陆海融合、人海和谐的国际海滨城市氛围,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在全球的辐射力。

聚焦海洋综合管理领域,从完善海洋规划体系、健全海域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海洋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对智慧海洋建设、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维权等进行全面部署,提升海洋法制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聚焦全球海洋治理领域,以举办国际海洋高端交流活动、谋划国际海洋事务组织落户深圳、构建全球资源+中国消费的远洋渔业格局等举措为重点,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争取为在国际海洋法律、规制、行业标准制定方面贡献深圳力量。

63个涉海重点项目将示范引领

《实施方案(2020-2025)》明确2020-2025年将持续推进和新增共计63个涉海重点项目,力争通过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有效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持续推动的40个重点项目,包括推动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建设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建立国家深海生物基因库、规划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设立深圳港航发展基金、推动设立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

大力推动的23个新增重点项目,包括按程序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推动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争取试点启运港退税政策、推动组建中国海工集团、推动建设中船南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蛇口国际海洋城、规划建设水产实验基地、推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纳入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建设前海湾人工沙滩等。

健全体制机制,成立深圳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委员,审议全市重大涉海项目、规划和政策。强化专项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专项资金,研究设立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深圳海洋经济力争高质量增长

坚持陆海统筹、科学用海。2020年2月,《深圳经济特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出台,通过制度创新,力求达到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和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双赢。

加快培育蓝色动能,包括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企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册企业骤增,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0%以上。深圳拥有涉海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达34个。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以中集集团为代表的高端海工装备企业,加快新老基建布局,海洋工程、产城业务收入出现大幅增长,集装箱制造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35.78%,蓝鲸2号助力中国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增强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集聚辐射功能,盐田港主要指标连续3个月强势反弹,2020年8月吞吐量达142.4万标箱,同比增长15.3%,突破历史单月最高纪录。

海洋生态和文化领域,对标全球一流的深圳歌剧院、深圳海洋博物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建筑设计方案,呼之欲出。深圳湾超级总部中央绿轴、南澳西涌、盐田大小梅沙等滨海区域城市设计,取得重大进展。10月15日至18日,2020海博会将在深圳拉开大幕,名家政要云集,前沿技术和产业成果将闪亮呈现。

延伸阅读

评论:在探索海洋的征程中领航

《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20-2025)》)日前经深圳市委、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实施方案(2020-2025)》谋划了十四五期间深圳涉海事业发展的蓝图,提出到2025年,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城市和对外彰显中国蓝色实力的重要代表。

正如海洋变幻莫测,人类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认识和改造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航程,机遇与挑战并存。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在海洋开发治理上先行示范,深圳义不容辞。《实施方案(2020-2025)》打下了深圳海洋开发治理体制机制保障的四梁八柱,为深圳号巨轮扬帆领航压舱、定向。

以重点项目撬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持续推进和新增共计63个涉海重点项目,其中不乏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按程序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要构建基础设施硬支撑,聚集一批优势头部企业,汇集顶尖人才,融通各类资源,带动整体提升。发挥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在构建海洋开发治理全链生态上一马当先,深圳就能以足够的吨位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培育海洋动能,积极布局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海洋相关产业,是《实施方案(2020-2025)》的重要内容。海洋新兴产业是孕育科技创新的温室,海洋开发中的科研创新成果,与海洋探索中的新知识、新发现,都能够极大地改变经济生活图景。深圳要发挥创新优势,在海洋科研促进和应用转化等体制机制方面,树立标杆。同时,海洋也是城市的储备用地,本身就是宝贵的要素资源。土地整备经验丰富的深圳,也要在海洋集约开发上先行一步。海洋经济开发,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力,海陆统筹,联动发展,必将挖掘出深圳经济发展巨大潜力。

为发出中国声音贡献深圳力量。地球不是被海洋分割的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的命运共同体。通过海洋,各种文明交汇,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化。《实施方案(2020-2025)》提出,深圳要聚焦全球海洋治理领域,举办国际海洋高端交流活动,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展现出深圳拥抱蔚蓝,融入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气度与决心。人类海洋开发正处进行时,许多领域的新秩序、新标准还未建立。我们要勇于打出深圳标准,积极争取主导地位,建立开发海洋的新路径、新范式,开拓开放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全面提升深圳乃至国家的全球影响力。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这是深圳的大事,需各方协作,形成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实施方案(2020-2025)》各项要求,不断增强发展海洋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探索海洋的征程中勇担领航重任,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想去深圳读书要多少分

据此前报道,深圳将会加快建设多所高校,如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等等,相信不久的将来,深圳也会成为一个高等教育实力较强的地区,那想考上深圳的大学,要多少分才够?

给大家整理了今年的数据(不含艺体类数据):

  

广东省3所新大学最新进展来了

  湾区大学预计2023年招生

9月22日,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发布了湾区大学的首次对外公开招聘信息,也是首次较为具体地介绍湾区大学的基本情况。

为加快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实施方案的战略部署,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东莞市在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高起点、新机制筹备设立湾区大学。

根据规划,大湾区大学项目的建设时间是2020-2026年,责任单位为东莞市大学筹建办,总投资估算约100亿元,建设一校两区。项目建设方面:2021年动工,2022年完成一期校园建设,2026年完成二期校园建设。

从招生来看,学校将开展全日制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其中滨海湾校区选址于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威远岛,占地面积2100亩,预计在2023年正式设立并开展招生办学。

从学校定位来看,湾区大学将以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卓越人才、引领技术发展、领跑高教改革为使命追求,着力推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聚焦交叉学科,突出科教产融合,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广泛吸纳大湾区内大科学装置、龙头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国际知名高校参与合作办学,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快速变化、支撑和引领大湾区科创发展的高端人才,致力于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目前,湾区大学处于筹建阶段,前期办公地点在东莞市松山湖。


方硕教育考试网www.vvkw.com)是面向全国服务的公益性教育考试信息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vkw.com/?id=59805
广东省

编辑: vv考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