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4

永远的终结者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的发展趋势如何理解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龙龙fighting

已采纳

自考是提升学历的方式学历高工作的选择机会多薪资待遇也会高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247 评论

晴天小珠717

。。。好多广告噢。。- -!!。。。自考说白了就是因为高考时分数很差没学校,但是突然自己又很想读书了,所以自考就出来拉,自考就是自学考试吧,有2种,一种是自己在家读书买书回来,这种不建议,因为除非你很牛B要不自己很难过的,第2种,跟读高中一样,住在学校和大学里的学生没2样,又是住在那吃在那读在那。有老师讲课。这种更容易过,因为有老师讲课。。。自考么,国家都承认的,出来后更多企业他们会要自考出来的,因为自考是靠自己本事出来的啊。。。对了自考通过率大概是60%左右。。。。

213 评论

壹个芝麻糕

自学考试是我国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从2005年国家取消了学历文凭考试,有很多人怀疑自考也会取消,下边由山东大学自考办公室跟大家来分析一下自学考试的发展趋势。 最近,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和考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自学考试会不会取消?可能这是社会或者是有一部分考生对自考制度产生的一种误解。他们的顾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去年教育部发文,停止了学历文凭考试,很多人不了解。简单的把学历文凭考试归类于自学考试,他们认为学历文凭考试取消了,是不是意味着自学考试取消了,实际上不是的,这根本是两个概念。学历文凭考试是国家通过自学考试对民办学校学生取得国家学历的一项学历认定考试。 第二,我国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扩招的势头非常的迅猛,部分人认为自学考试没有存在的必要。这种理解或者是这种担忧,大家不用考虑。 山东大学自考认为,自学考试仍将继续存在。理由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首先它符合国情。即使高等学校或者是高等教育的扩招,毕竟我国适龄人口能够读高等学校有限。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高等学校扩招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大量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生,高中生不能升入大学,这是我国的国情所限。而自学考试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人群的需求,这一点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教育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们选择学习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仅仅靠高等学校是难以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的。自学考试让在职、在岗人员都能学习,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第三,我国现在提倡要建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自考的灵活开放正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所以说,自考不存在取消的问题。

161 评论

林佳(林巧洳)

相同点: 国家规定待遇是相同的。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 自考毕业证书国家承认,世界认可,文凭硬度相对比较高,在工资、人事待遇、考研究生、考证、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职称评定以及其他方面与普通本科具有同等效力,同等条件下,社会上通常认为自考毕业证优于其他同等学历教育证书。《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已经作出明确规定,自学考试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在使用上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法律层面,我们国家都对此作了规定。 不同点: 1、毕业证书的样式不同。 自考毕业证书上面印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字样,并且下面盖有两个章,一个是所学专业的主考院校的撮,一个是所在省份的省自考委员会的撮。学士学位证书上印有成人教育字样。 2、入学方式不一样。 统招需要参加高考才能进入而自考没有入学考试,只要你中国公民不分学历和年龄都能报自考。但你要是上了统招基本上都能拿到证书但自考不是,需要参加很多课程的国家考试,全部课程合格后才能申请毕业。 3、学制不一样。 统招一般都是专科三年本科四年,而自考没有固定学制,什么时候把所选专业的课程全部考试通过什么时候就可以申请毕业。 4、发展趋势不同。 中国一考定终身的统招教育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中国教育的弊端,很多统招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一点危机意识,只是耗时间等待毕业。而自考恰恰弥补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增强学生在学期间的危机感,同时又培养了很强的自学能力,21世纪是个多变的年代,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变化,才能胜任我们的工作岗位,这也是很多企业青睐自考生的原因。所以从上可以看出,自考在以后的岁月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另附:二者的性质大体相同,都是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根据我所理解的,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五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凭加章不同: 成人高考的文凭是各大学发的,你考上了哪个大学的成教学院,毕业时就会盖有哪个大学的公章,如你上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最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加盖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公章;自考的文凭上盖有两个章,一个是主考院校的章,另一个是当地自考委的章。比如在北京,如果你学的是自考会计专业,不管你在哪个助学学校里学习,最后毕业证上盖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主考院校)和北京市自考委的章,与你所就学的自考助学学校(多是民办高校和一些普通高校)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入学方式不同: 成人高考类似于普通高考,实行国家统一考试,统一招生。达到一定分数线后才能被录取,考前要填志愿。但比普通高考更易考取;自考没有入学考试,选好专业后,按课程设置学习,每通过一科,就可获得单科合格证,该专业的所有课程通过后,即可用所有的单科合格证换取毕业证书。可见自考虽易进但难出。 三、 学习方式不同: 成考的学习方式大致分为:脱产(全日制)、业余、函授三种。如果想体验真正的大学生活,你可以选择脱产学习,;如果你一边在工作一边还想给自己充电,可以选择业余学习。而自考,则是自已自学为主,适合在职人员参加,工作、学习两不误。当然,目前有许多城市也有自考的辅导班,但不要被一些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所蒙蔽,如果选择全日制自考学习不如考取普通高校(全日制)成教学习。 四、学习年限不同 成人高招的院校都有固定的学习期限。脱产最短学习期限为专升本两年、高起本四年、高起专两年;业余和函授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两年半、高起本五年、高起专两年半;而自考没有确定的毕业年限。通过一科发一科合格证,待所有课程通过才能换取毕业证书。这样,对自考生的意志力是巨大的挑战,许多专科生读了三四年,本科生读了五六年都没毕业的,或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 五、文凭含金量不同: 其实成人高考和自考毕业证都是国家承认的。有些人认为自考难考所以证书含金量就高,其实不见得;试想,如果你上的是普通高校成教学习如北大、人大、北航等名校,其证书的含金量,不会比一般的普通高校差。找工作也比自考容易些。

220 评论

狐狸的小屋

现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成为很多无缘大学梦的高考落榜生提升自己学历和能力的一种途径与方式。 但是能坚持到底不放弃的比例很少,因此又有了社会助学单位帮助学习困难者,当然这需要缴纳辅导费用。 在我们合盛学历自考班通过自己授课与和同学们交流沟通中发现,很多人都认为学习很困难。有的学员连考试都没有信心去,是在班主任严格要求下才勉强去考场考试的,等成绩出来发现通过时,自己的担忧才放下来。 那么,自考学习难吗? 为何有一部分人认为不难,但是更多的人却认为难呢? 原因何在呢? 下面为大家分析下自考学习是否难,以及如果难是难在哪里。 自考学习分析对比学习者自考教材特点带有自身特点的情绪性经验性适合社会分工需要的专业性系统性思维具象思维抽象思维把握经验规律学习知识系统结果无用专业用处大工作环境还不规范的中小企业中大型正规企业动机毕业证系统思维能力学习方式死记硬背逻辑思维训练 自考专业是大专或本科专业,而大学教材有个共同特点就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服务的,所以大学教材的编写都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系统化的编著的,体现的是专业性和系统性,并且是从专业性角度的产生、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的角度进行的。所以关键的不是知识,而是将知识罗列在一起的系统,并且需要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特点,以便作用于现实,走向未来。 大学教材的专业性、系统性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按照“定义(概念)——判断(特点、性质,现象等)——推理”进行的,这是典型的逻辑推理的模式。所以从学习与接受的角度来说准确的掌握定义的内涵与外延是很关键的,因为它是基础也是起点。 因此大学教材对学习者的要求也就是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确切地说是具备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能学好与掌握好大学系统专业知识的思维要求。也只要达到这个要求,才能真正领悟到大学知识的妙用及作用,才能发现社会生活中处处对它的需要。 但是对学习者而言,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学习自考的在职人员是高考落榜生的比例只占很少一部分,还有很多是小学生、初中生,中专与高中没有毕业的也有一部分。 他们一离开学校就选择学习自考的所占比例不大,大都是离开学校若干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才又选择了自考深造。 因此从选择自考的学习者而言,就具有了以下特点: 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盲目的迷信和崇拜“经验”,是“经验论”的坚定支持者与信奉者。并且从就业的角度看,也大都持着“我没有经验,所以我不会”“我不懂,所以我学不好”。 看书学习时,看到教材内容,第一印象就是太抽象了,很难理解;再者就是自己的经验中没有经历过,所以不好理解。 学习者的学习是遵循着:经历过——有经验——能理解 也就是看到过或经历过,自己才知道。 否则就是需要想象,但是没有经历过的,怎么想象呢? 所以结论是无法理解 这些都是在实物思维的控制下进行的,也就是具象思维。唯经验论。 不管自身是否意识到,其思维是参照实物进行的,还是停留在经验的范围内。超出经验范围的没有认识,因而也无从想象。 因此即便看完了一本书,还是等于没有看,因为基本的概念也还是一头雾水。 这种情况下,记忆就显得很吃力了 1是抽象的东西,尤其是抽象的规律是无法用具体物象去想象的 2.实物思维依赖物象,而抽象的规律无法用物象替代,因此思维无法进行,记忆就发挥不了作用 3.既然思维无法进行,所以就摆脱思维,最简单的时就是不理解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 4.但是死记硬背也是很容易遗忘,因为没有融入到自己的思维和经历中 5.这种情况下,本身就没有掌握,所以只有一个结果“学习无用”或“大学知识都是理论,对实际没有作用”等 从根本上说不是理论无用,而是说这些话者还没有具备能掌握理论知识的思维能力,因此就不可能让理论发挥作用 具备了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学习大学专业教材时,他是在思索,他是在训练自己的系统思维能力,教材上的知识知识训练自身思维的材料。对他而言学习本身就是在进行思维实践,学习本身就是在思考发生了什么、为何会发生、应该如何解决、会出现什么情况、下一步会怎样等等。所以他体现的是把握内在的规律,并由此进行预测,看到未来的趋势与发现,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因此也就可以走在时代或市场的前列。这也是从事战略管理的内在要求。也就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概念技能”的内在能力。 思维停留在实物思维的人,还是停留在形象思维能力阶段。认识受自己经历所限,无法走出经验的束缚。 大学专业知识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服务的,而高级专业人才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但是这种社会化分工加剧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在企业上,只有正规规范的企业才有用武之地。因为企业的规范就是社会分工的企业化结果。但是对于企业规模没有达到社会分工专业化要求的企业,只是停留在一般社会分工的层次上,因此在这样的企业专业化的知识与技能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说专业知识无用这是表现,事实上的社会很缺乏真正的专业人才。市场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时刻都处于急需状态。一般的人才的需求是走向饱和了。 受思维的束缚,即便考过了大学知识,思维也没有突破,还是停留在原地。所以也就无法感受知识的作用。 综上所述: 自考难,难在不具备自考对学习者的思维的要求。因此学习者认为是自考难,是自考知识抽象 自考易,易在已经具备了自考对学习者所要求的思维能力,因此进入自我思维训练的天地,自考教材则为自己的思维训练与提升提供了素材和训练的方式。这也就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眼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比一般人看到更多专业性的东西。 由于传统和社会追求外在物质的作用的影响,到如今还是很少有人关注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训练,关注的还大都是经验。 社会的急剧变化与发展,使经验已经越来越难以立足;未知的变化与未知在前进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客观上对人面对未知与变化的思维能力要求提升。所以变化快速的社会,真正的竞争是思维的竞争。 但是现实是大多数人还是停留在经验层次,还没有意识到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还没有发现自己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中越来压力越大的根本原因,还在为自己寻找外在的东西掩饰。 自考真正的是“自考”,自己考验自己,自己检验自己,而不是为他人考,也不是为外在的考。 鉴于时间,先写这么多,大家有什么疑问或问题,可以下面留言。 帮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合盛使命 我不是为自己而生的人——人生格言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内蒙自考本科网上报名系统打不开

    报名入口页面进不去可能是由于访问量大造成的,大家可以等一等,多刷新几次,只要在报名截止前完成报名即可。 候选人选择根据自身情况检查县,因为某些县考场紧张,如果报

    爱爱囡囡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内蒙自考网上报名系统入口

    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即将开始,你知道怎么报名了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网上报考系统怎么进吧!点击进入: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入口

    KING纠结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内蒙自考网上报名系统入口打不开

    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即将开始,你知道怎么报名了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网上报考系统怎么进吧!点击进入: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入口

    小二2004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内蒙自考网上报名系统打不开

    无法进入页面可能是由于大量访问引起的。只要在注册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注册,就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并刷新几次。 考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测试县区。由于某些县区的测试室比较紧

    我不是水蜜桃 7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内蒙自考网上报名系统打不开了

    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即将开始,你知道怎么报名了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网上报考系统怎么进吧!点击进入:2022年4月内蒙古自考报名入口

    甲壳小咪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