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考研 > 武汉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武汉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最新回答

百叶书店

江普
清华大学心理学硕士,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北京总部研发中心主任、课题组组长。武汉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心理所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
雷五明
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大学教科院,教育学硕士。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兼武汉理工大学心理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就业中心职业指导师中国区F-0,北京北森公司F培训师,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培训师,主要从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冯观富教授
加州高登大学博士。曾任教育研究院编审,教科书编辑(审)委员,教育研究专案计划主持人等职;兼任加州Hun国际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台北永生学院教育心理系教授,辅导学会等职。现受聘为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机构兼职专家, 广东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湛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主要致力于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出版专书30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沈梅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资深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长训练营”专家团队核心老师之一,武汉团市委青少年中心“阳光辅导团”成员。曾接受过家庭治疗、行为治疗、 沙盘疗法等相关技术的培训,长期在一线从事青少年及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积累心理咨询个案近180例。
周瑜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高级心理咨询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任中德精神分析高级分析员,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心理咨询师。
吴和鸣
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德心理医院院长。
施琪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精神分析协会副会长。
余毅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教授《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编委、《学与精神卫生杂志》特约编审、湖北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汉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赴、德国、加拿大研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并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对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总编,《中国校医》杂志,《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委等。
王礼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儿少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委员;湖北省儿少卫生学会委员。
熊荣华
高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健康顾问,HOLDING武汉好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十五心理成长俱乐部秘书和发展部成员。“四月天”少女性伤害心理热线援助公益项目湖北地区负责人。

小林绿子UUU

李国成(1941—)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员。2022年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历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医师,附属同济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中医科医师、副院长、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科大学教务处电教科科长、副校长,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

喵喵咪儿

2022年7月13日 出生于江苏省武进(今属常州市)
2022年 毕业于江苏省省立常州中学
202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
2022年 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
1956~2022年 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8~2022年 在苏联莫斯科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学习,并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获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2022年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今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工作
1973~2022年 任病毒学研究所感冒气管炎研究室主任
2022年 晋升为副研究员,抗病毒治疗研究室主任
2022年 晋升为研究员
1984~2022年 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
2022年 任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规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1986~2022年 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
1986~2022年 任国际干扰素和其他细胞素研究协会理事
2022年 连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
年 兼任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4~2022年 任中国工程院医学卫生工程学部主任
1987~2022年 连任三届中国“863”高技术研究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1996~2022年 任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
2022年 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2022年 任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6~2022年 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

忘记高傲

杨述祖(1903—1983),陕西华县时村(原在今柳枝镇,2022年迁至西安草滩)人,我国著名的病理学家。他出生农家,在县教育会高等小学毕业后,于2022年在西安一中求学,次年又转入天津南开中学,2022年东去留学。2022年从名古屋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为病理部研究生,2022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进入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历任助教.副研究员、研究员。以后曾任上海东南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及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解放后,调至武汉医学院,曾任病理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部主任等职。他是国家高教一级教授、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还曾任第三届全国、第五届与第六届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杨述祖以其病理学研究方面的高深造诣,在医学界享有声誉,他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编写了多部著作,特别在寄生虫病和我国地方病的研究中作出过独到的贡献。他治学严谨,课题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而且周密,所得结果十分可靠,其中一些独特见解纠正了当时的一些错误认识,其论文在多年之后仍为国内外文献所引用。早在留学时,他就曾用狗作绦虫病与贫血的研究实验,证明绦虫不能引起恶性贫血,纠正了当时的错误观点,使他的导师十分惊讶。地方病、寄生虫病研究离不开现场调查,杨述祖曾多次深入疫区,访病问病,亲自给患者作各种化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并取得出色研究成果。在他72岁的时候,领导主持了《外科病理学》一书的编写。在这部200多万字的巨著中,他亲自撰稿30多万字,并对全书逐字逐句地修改。《外科病理学》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成为活体组织检验工作必备的工具书。书成后,杨述祖坚持以集体名义发表,不同意署自己的名字。杨述祖除进行教学研究外,每天还要会诊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理切片。他对每例切片都认真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必要时还绘图,诊断准确率极高。他对待病人,不论身份高低都一视同仁,对于登门请求会诊的普通病人,他总是满腔热情予以接待。他曾说:“作为一个医生,要为病人和病人家属着想,我们虽花费了一些时间精力,心里却坦然。”杨述祖虽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但对学生谆谆善诱,对同志亲切和蔼,对身边的每个人都热情关怀。偶有失言,便寝食不安,唯恐伤害他人感情,往往登门道歉。他对党对无限热爱,他曾说过:“我坚信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中国只能是一盘散沙。”从2022年起,他就申请入党。2022年3月,在他79岁高龄之际,多年夙愿终于实现,光荣加入了中国党。2022年12月5日,因癌症医治无效,杨述祖不幸与世长辞。临终时,他要求后丧事从简,遗体进行病理解剖,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武汉医学院党委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分为三份:一份撒在学院图书馆前的花坛内,一份埋在学院病理教研室门前,并种植一棵长青树;一份撒在他的故乡华县的土地上。 2022年,毕业于名古屋医科大学,后入东京帝国大学病理部攻读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1~2022年,在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病理科历任助手、副研究员、研究员。
1935~2022年,兼任上海东南医学院病理学教授。
1945~2022年,兼任上海同德医学院病理学教授。
2022年10月~2022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病理学馆教授兼主任。
2022年,随院系调整迁至武汉,历任中南同济医学院后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部主任、一级教授,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理事、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副总编辑等职。
2022年,任武汉医学院(今中南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任。
2022年,加入中国同盟。
2022年,加入中国党。
2022年9月,发现罹患了胃癌,且肿瘤已经发生转移。经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5日晨逝世。
曾担任第三届全国代表、第五届全国委员。

七色缤纷彩虹

熊承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院长。主要从事生殖医学及男科学的临床与科研。现任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生殖医学中心专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性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生育调节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男科学杂志》、《生殖医学杂志》、《中国计划生育杂志》、《医学与社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期刊编委。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四届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2022年获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生殖医学》,主编《人类学》、《性功能障碍学》、《生殖疾病学》,《人类学》获“中国图书奖”。主持国家“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多项课题,近期主要研究男性不育、男性以及生育调节药物的开发。
朱长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常务副院长,现任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副所长,生殖药理研究室主任,内分泌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计划生育学会,湖北省性学会、,湖北省生育调节学会,湖北省男科学会,《中华男科学杂志》编委。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科学研究论文近50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生殖药理学》,参编学术专著2部。相关科研成果有泡刺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调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纳米铜IUD等。近期研究重点是泡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调节研究,以及新型宫内节育器的
王家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副院长,武汉泌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国际泌学会会员。从事泌外科工作30余年,有较深的专业造诣。所编写的4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获特殊津贴。
黄勋斌
副教授、生殖医学中心泌外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博士,生殖医学中心专科医院泌外科主任。2022年赴法国从事生殖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生殖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对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疾病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男科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相关医学专业文章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专著两部。
肖敦振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泌外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流行病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生育调节学会理事。从事生殖流行病学研究和男科临床医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8篇,在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以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柴劲松
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泌外科专家,湖北医科大学医学专业,从事泌男科临床工作近2022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男性泌生殖感染、前列腺等疾病的诊治。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及医学会发表论文多篇,译著一部。
章慧平博士、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泌外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讲师,现主要从事与男性生殖疾病相关的泌外科临床工作。于2022年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参与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4部。近期重点研究显微泌外科技术在男性生殖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李红钢
副教授、主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泌外科及生殖遗传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男科学及生殖遗传方面研究和临床工作。参加或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包括“新途径的研究”,“我国Y染色体多发位点筛查”、“杨树菇对雄性生殖的影响”、“CatSper家族用于男性不育病因检查和的研究”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吴熙瑞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原同济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中心主任,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科学家、国家科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医药卫生专业评委会评审委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药品审评委员,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首届、二届主任委员。2022年被国家授予“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功臣”称号,获特殊津贴。50余年从事人类生殖医学、妇产科内分泌和计划生育医学的科研、教学、临床、培干工作。
张文杰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疾病预防门诊科主任,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教授,主要从事女性生殖疾病及肿瘤的预防和临床研究。从事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二十余年,在多种国际权威或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科研成果获国家教委“重大科技贡献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以及多项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技奖。兼任《结肠直肠疾病》杂志肿瘤专栏审稿人、临床肿瘤协会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
苏南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副主任医师,生殖生物学研究室副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专科医院妇科主任。从事女性不育、计划生育等临床工作近2022年。对女性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国家及省级多项科研课题的临床研究,发表了“MLCO250宫内节育器对生殖内分泌影响”等十余篇论文。
廖爱华
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专科医院辅助生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妇产科学、生殖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女性不育症、复发性流产诊治及辅助生殖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苏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副教授,生殖生物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育调节研究及生殖医学临床工作,主要致力于女性不育症及内分泌紊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物理治疗方法的对症、对因综合治疗方法,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大大提高女性不育症的治疗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诊治经验。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四十年,长期坚持教学与临床结合,为海内外培养了大批中西医及科研人才。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男女性泌生殖相关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内膜炎等疾病及各种病和腺疾患。发表专业及科普著作20余部。
相文佩
副教授、主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妇产科中优生与产前诊断学的研究。目前为止,共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0余篇,两篇英文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收录杂志上。在女性不育症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东晖
博士、主治医生、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讲师。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医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具有多年的临床医疗经验,对女性不育的诊治和辅助生殖技术的运用娴熟。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多部生殖医学专著,现主要从事生殖医学、生殖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张玲
副教授、主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讲师。熟练妇产科诊治技术,擅长女性不育症及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治。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参编多部生殖医学专著,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女性不育症和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
胡廉
博士、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讲师、主治医师。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及辅助生殖技术。曾参与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参与生殖医学专著的编写,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目前主要从事辅助生殖实验室工作。
彭祥炽
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妇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现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并任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妇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女性不孕不育的规范诊治及各种经腹、经腹腔镜、经的常规手术,熟练掌握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及化疗有一定经验,尤其对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治及其新辅助化疗有丰富的经验。曾在国家、省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程时芳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放影像学专家,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分会放学会常务理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擅长于泌、生殖疾病的诊断。曾在医疗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唐艳萍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生殖遗传专家,长期从事医学遗传学教学及科研工作,指导不孕不育、反复流产的遗传学诊断和咨询。主编《医学遗传学》教材,参编《人类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庞雪冰
副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生殖药理临床研究和实验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生殖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参与或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承担辅助生殖中心档案管理等工作。
周慧
医技科主任、从事生殖医学检验工作十余年,在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及临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相关问答

武汉同济大学医学部考研

两家医院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从隶属关系来说相当于同行。武汉协和医院创建于武汉,在汉行医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武汉同济医院创建于上海,是享誉全国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世纪2022年代初,同济医院随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上海迁来。武汉同济医学院经历了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

玉米大叉叉

武汉同济大学医学部研究生

首先,您所说的武汉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不是有误?目前只有武汉大学医学部、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可能您把具体校名弄混淆了。其次,在职研究生必须登录全国在职研究生报名网首先,您所说的武汉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不是有误?目前只有武汉大学医学部、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鹭鹭的宝贝妞

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主任

王鹏,男,2022年7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0-1966年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学习并毕业。1968-1979年在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

小东菇1

武汉大学研究生历任院办主任

2022年11月生,湖北仙桃人,2022年4月加入中国党,2022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化工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武汉化工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现任武汉工程大学正校级。2022年9月至2022年6月……

尼古丁00144

武汉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孙学东,2022年4月生,湖南省新化人。研究生、九三学社社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医学院)医疗系,曾任海南四海同济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流动医院院长,《中国医药荟萃》丛书副主编。工作与学习简历:1961-2022年在武汉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在湖……

樱花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