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考研 > 湖北建筑学有关的研究生

湖北建筑学有关的研究生

最新回答

空想城城主
1、汤羽扬,女,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专家咨询组成员。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乡土建筑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曾出版有《三峡文物珍存》、《行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几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如大昌古城整体搬迁、屈原祠异地复建等)、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北京旧城胡同分类与保护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西沱古镇保护规划、湖南上甘棠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几十项规划设计。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新疆丝绸之路(和田地区)古遗址保护规划等。
2、陈静勇,男,2022年出生,教授,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院长职务,并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触摸设计》杂志编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等。
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中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和“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多部,论文30余篇;主要主持了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项目、研究开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和多项学校教育科研项目。
2022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22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2022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22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22年负责的《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2022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奖”;2022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研项目有“居室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研究”、“建筑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研究”、“建筑学院2022版各专业(本科)课群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2022年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建筑环境色彩管理研究等。
3、刘临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师》杂志编委,专家委员会专家。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员。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
专业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与城市文化。
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陕西古建筑》。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历史城市保护与传统文化复原的模式》、《中国古建筑与诗词的对称性》、《对中国古代城市“中经线”的文化解读》等40余篇。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陕西华山风景区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陕西楼观台风景区规划、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风景区旅游规划、内蒙古固阳县秦长城遗址保护规划、陕西潼关古城保护规划、陕西神木麟州古城保护规划。
2022年,在丹麦和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资助下,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一道,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
4、张忠国,男,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狭山市公园绿地规划研究》,《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级科研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主讲《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评析》等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专著《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于2022年4月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2022年获得山东省规划设计二等奖,2022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建筑景观设计竞赛铜奖、2022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5、欧阳文,女,2022年出生,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
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
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华夏奖”三等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华夏奖”一等奖),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岔道城城池修复与村域保护规划》、《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纪委北戴河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以及《北京菩萨山生态旅游建设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等。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的专题项目《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2022年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机关地标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东泗水县圣水山庄规划与设计》,《怀仁县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主要参与撰写的论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主要译著包括:《藏酷空间——LOFT》、《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和《简捷室内设计手册》、《室内设计标准图集》等。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德国、丹麦及等参加专业培训、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6、格伦,女,蒙古族,教授,2022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202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2022年获硕士学位;2022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22年回国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2022年晋升为教授。2022年成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
现社会兼职国际建筑师协会医疗卫生分会会员(UIA-PHG);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
2022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题目: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化控制措施研究。结合课题完成医院建筑子研究论文共7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三篇,主要参编论著六本。曾接受以下杂志的专访:“世界医学杂志”,“房地产导刊”,“中国医院院长”。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学术活动中作了重点学术讲座。目前在积极筹备专著“现代医院建筑策划”。
计划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题目:综合医院建成使用后评估方法研究。这项研究将会开辟医疗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工作室共培养了研究生十余名,毕业后绝大多数承担了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角色。
工作室从事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到目前为止有30余项,其中包括:
黑龙江大庆第七人民医院800床,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山东胶州人民医院800床,竞标中选方案;江苏泰州普济医院600床,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放军251医院 500床,竞标中选方案。
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咨询在我国属较新的领域,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并得到了甲方极高的评价。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广州南方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甘肃妇幼保健院前期策划及总体方案设计等。
目前,已与国内及国际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电子工业设计研究院;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MARU;荷兰 EMG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2022年推荐一研究生到英国MARU进一步深造和学习。
7、赵可昕,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硕士研究生学位。
2022年至2022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2022年至今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2022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主要关注交通建筑与城市设计。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化规划设计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负责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部分。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
8、郭晋生,女,2022年出生,202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022年2月-2022年8月在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22年8月—2022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2022年-至今,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建筑教学工作。
共参与了近百项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北京中粮广场、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中国驻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瑞典、刚国(金)等使馆经商参处建筑方案设计,在项目中担任过建筑专业设计人,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和项目总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对建筑设计及理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城市既有住宅更新与改造。
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
9、陆翔,男,2022年出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建筑史论部部长,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大型公共建筑。
现科研项目有北京原比利时使馆保护、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方案设计、北京市护国寺旅游规划、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获奖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北京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旅游成果调研报告》获西城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合理利用保护区旅游资源》获西城区委优秀提案奖。
10、林川,女,2022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研究方向为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生态建筑技术。教学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及原理、生态建筑与城市。
曾负责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2022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多年从事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特别关注地域、气候对建筑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
11、张大玉,2022年出生,山东嘉祥县人,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近几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私家园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等。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2022年获 “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奖,2022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等。
12、孙明,男,2022年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景观建筑学。
主要科研方向:教育建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规划设计研究。发表论文有:《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
现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现任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建筑师。
13、高丕基,男,2022年出生,中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国家机关采购与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专家。
2022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2022年东京武藏工业大学建筑学科访问学者。2022年清华大学“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员。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并获得院级、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重点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住宅装修部件化设计研究,并获得科研与设计奖项。
发表文章及作品二十余篇,出版著作6部,并获得优秀论文奖项。目前在研课题有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建筑装修标准化部件化产品应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在研项目有北京市西城区传统四合院建筑环境设计、北京大学医学院电教楼装修工程。
14、姜中光,男,2022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院城市研究所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建筑师学会理事。
先后从事工作有: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六局、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国外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开发区、旅游区、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工作。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
目前科研项目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吴城遗址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凌家滩遗址展示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马坝人(石峡)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石家河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龙兴讲寺保护》等。
15、张路峰,男,2022年出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2022),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22~2022),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全国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编委,《城市空间设计》编委,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22~)。
自2022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承担课程:建筑设计与研究、建筑设计方、建筑评析。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近年来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北京城市建设》、《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北京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整合机制研究、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京西斋堂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安居模式研究等。目前正承担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唐山城市水系与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唐山震后小区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项目。
16、房志勇,男,2022年出生,副教授。
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建筑技术”方向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装修技术、村镇规划、住宅设计。教学课程主要有: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技术、材料与工艺学。
科研项目有:“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绿色钢结构住宅示范建设项目研究”、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现为“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主要参加人。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家庭装修中的拆改现象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关注建筑节能、生态建筑、村镇规划、建筑改造、建筑装修等研究领域。
17、樊振和,男,副教授(聘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022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有国外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经历(中国援外体育场工程项目副总监、结构总监)。
目前在研项目有: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获奖方面有: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
18、胡雪松,2022年出生,云南思茅人。20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场所认同——文化建筑学、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主持、参与完成了十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和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期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少数贫困地区乡村聚落营造学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乡村旅游与村落建设”。代表论文包括:“建筑美学思考”(《世界建筑》,2022,12)、“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22,5)、“直白场所”(《世界建筑》,2022,6)。
19、业祖润,女,2022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民居文化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风景区规划与风景建筑设计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础资助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结构研究》、国家十五计划攻关课题《住宅及其环境》、《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北京川底下古村保护与利用研究》、《焦庄户古村保护与地道站纪念馆设计》等。
在研项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前门地区保护与更新设计》、《鲜鱼口街区设计》、《前门大街城市设计》、《北京民居研究》、《河南省社旗历史名镇商业街区设计》、《河北省临城县歧山湖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湖滨产业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博物馆设计》。
发表论文:《保护、更新、延续——北京前门地区保护更新规划探析》、《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建筑创作启示》等。
20、邹越,男,2022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数字化设计研究。
主要教学课程有建筑物理(本科)、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曾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在研方面项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内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研究”、“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研究”等。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被动采暖与主动通风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曾有“建筑结构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平屋面》项目获湖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sunyang625
武汉工业大学座落在长江南岸的武昌马房山,占地面积近千亩,濒临南湖,环境优美。学校前身为起源于东北军事工业专门学校和建工部高级学校等学校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以及起源于武昌高级工业学校和武汉土木工程学校等学校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两校2022年合并于武汉,改名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2022年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2022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60000多名普通类大学生和1000多名研究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是中国建材、建工行业及国民经济其他有关部门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大大的蚂蚁啊
武汉工业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始建于2022年,原名为土木工程系,2022年1月,经校党委批准更名为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土建学院秉承“团结、务实、高效、进取”的院训,紧密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总体目标,以学科建设的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岩土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硕士点学科及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防减工程与防护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个学科为湖北省立项建设硕士点学科。现有在读本科生、研究生1300人。
学院下设5个教研室(结构工程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建筑学教研室、交通工程教研室和市政工程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7个研究所(多孔介质力学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结构与新材料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建筑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1个勘察设计院和1个建设人才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讲师17人、助教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3人、具有学士学位1人;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8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下设结构工程、建筑材料、力学、测量、土工、建筑物理、CAD与数值仿真、渗流力学等8个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值1400万元,实验室面积3400平方米。建成的结构实验室在省内处于一流水平,渗流力学实验室被列为共建资金资助的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日益改善的实验条件保障了我院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
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做为学院的中心工作,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有80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院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已逐渐形成了岩土渗流理论及应用、地质害预测与防治、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路面结构设计与维护等稳定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团队,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8项,横向课题69项,科研经费合计248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53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48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5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励3项。
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共有12人在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等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现为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渗流与渗控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市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与、澳大利亚、等国家的9所大学和研究团体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往来和合作关系,与全国十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关系。此外,学院还成功地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暨2022渗流力学及应用国际论坛”、“岩土力学与工程东湖论坛”等大型的、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重要学术会议。
土建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工作,同时欢迎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我院。相信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别针换别墅嘞

襄阳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是1995-07-21在湖北省襄阳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中新路5号。

襄阳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6005683187679,企业法人刘望德,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襄阳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的经营范围是:可承担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幕墙工程设计、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设计、照明工程设计和消防设施工程设计相应范围的乙级专项工程设计业务。可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以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有效期至2022年1月13日止);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丙级。在湖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748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襄阳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哒Q小巧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一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以理科为基础,理科、工科、管理、经济与文科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武汉工业大学座落在长江南岸的武昌马房山,占地面积近千亩,濒临南湖,环境优美。学校前身为起源于东北军事工业专门学校和建工部高级学校等学校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以及起源于武昌高级工业学校和武汉土木工程学校等学校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两校2022年合并于武汉,改名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2022年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2022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60000多名普通类大学生和1000多名研究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是我国建材、建工行业及国民经济其他有关部门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历经50余年薪火传承、不断发展,至2022年,武汉工业大学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机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数学物理系、工程力学系(结构工程系)、外语系、体育课部,下设32个本科专业。学校除本部招收研究生外,在北京还设有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还设有武汉工业大学电教函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有校舍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2万册。学校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00余人,有正副教授600余人。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0000人,其中普教类学生7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学校还有其他成教类学生5000余人,分布于全国各地。
武汉工业大学是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拥有26个博士、硕士学位点,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及1个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级工业性试验基地、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硅酸盐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高水平、跨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基地。另外,学校建立有出版社、设计院等二十从外学术与研究设计院所,还成立了由大中型企业及科研设计院所为主组成的武汉工业大学董事会。
武汉工业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国内联系,有几十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我校兼职或名誉教授。学校与神奈川大学、新泽西理工学院等建立了长期校际关系;与、、、澳大利亚等国20多个研究机械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学校每年聘请长期和短期外籍教师,每年派出访问学者和留学研究生,选派教师参加有关国际国内学术活动。
2022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同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并入北京工业大学。
学校概况
武汉工业大学的前身是2022年8月成立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2022年10月适至武汉市,与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改称湖北建筑工业学院。2022年5月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2022年8月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是一所隶属于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的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校舍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
国家重点学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本科专业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硅酸盐工程、工业分析、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制造、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及应用、自动控制电气技术、选矿工程、采矿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管理工程、贸易经济、会计学、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建筑学、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力学、英语
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建筑材料、复合材料、流变学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机械学、工程机械、工业自动化理论、电工、管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岩土工程、固体力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采矿工程

相关问答

湖北建筑学有关的研究生

三峡大学(湖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是-12-02在湖北省宜昌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8号。三峡大学(湖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500179162762M,企业法人吴定洪,目前企业处于开……

超级懒喵喵

武汉有没有建筑学研究生

武汉城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武汉电力工程设计院•武汉丰达地质工程勘察公司•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武汉供电设计院•武汉华中岩土工程师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武汉金石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工程设计所•武汉康盛自控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石化设……

门门8898

武汉有建筑学研究生的大学

最好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应该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其它的就不好比较的了,大多都蛮强的,如中建和中铁的研究院都是国际级别的。还有就是一些高校的和地方性的大型研究院,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我们学校的建筑设计是5年的(武汉理工大学)是本科,不是研究生。另外,土建学院其它的专业都是4年……

艺海秦声

武汉的建筑学研究生有哪些大学

这两个学校感觉像是同一个档次的,都通过了建筑学科专业评估,但是,合肥工大建筑系的历史要久一些,按道理来讲,在业界的认可度会比武汉理工稍微多一点。至于哪一个更容易考上,我感觉难度不会相差太大,295和305的分数差距可以忽略,毕竟建筑学考研要考两门专业课,10分根本算不上什么的。说到这里,意思就是你自……

匪号叶小二

湖北工业大学有建筑学的研究生没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开设的专业没有建筑学。招收建筑学研究生想院校名单如下: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太原理工大……

浅葱de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