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考研 >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生招生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生招生

最新回答

Vivian8685

该中心在学术研究、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绩:
1、中心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起步早,基础扎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早在2022年即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并率先编写了以“知识产权法”命名的法学教材。迄今为止,中心研究人员主编有“高等教育法学教材”、“法学主干课程统编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自学考试教材”、“‘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等知识产权法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辅导书10余部。2022年5月成立知识产权学院,2022年,中心承担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2022年单独招收知识产权法学硕士和知识产权法学博士。此外,中心已经被批准为五个单独招收知识产权硕士的机构之一,并将于2022年招生。
2、中心科研成果长久以来呈现数量多、质量高的特点。自2022年代以来,中心承担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以及“重点科研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知识产权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40多项,出版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等学术著作4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中心许多研究成果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曾获得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奖)、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40余项。
3、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一贯注重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层面的,积极参与知识产权重大决策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心的许多科研成果都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对各级、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政策和知识产权战略具有相当的参考作用。
中心参与了我国“民法典”、“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或咨询论证工作,向有关部委及地方提交了多份建议报告,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仅自2022年以来,中心就为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湖北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咨询报告12份,上述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采纳了中心提出的咨询建议。现在,中心正积极参与《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三次修改工作,承揽了2个国家知识的研究项目。中心专职研究员吴汉东教授、曹新明教授、朱雪忠教授经过审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中心还接受委托正在编写《知识产权领导读本》,作为各级领导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2022年5月27日,中心专职研究员、主任吴汉东教授作为主讲人之一,应邀在第31次集体学习上讲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胡当场指示要按照授课的分析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中心向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办公室提交的咨询报告,也均有部分建议被采纳。此次授课内容还得到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法制日报”均作了报道,《法制日报》还连续三期推出访谈。《读卖新闻》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有意推出专访。
4、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是中心长期以来坚持的既定方针。同时,中心秉承着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外(境外)有关机构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自2022年以来,中心每年至少推出一期知识产权论坛,目前已经举办四次,分别是:(1)2022年5月24至25日,“网络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国际研讨会;(2)2022年4月22日至23日,“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3)2022年6月18日至19日,“后TRIPS时代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4)2022年5月13日至14日,“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四次会议皆有来自、英国、、韩国、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学者、实务届专家参加,编撰两本研讨会论文集,成为国内外学者切磋学问、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中心与文部省知识产权重点研究机构北海道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同时还与、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等的10余所学术机构、大学及实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同时,中心积极与国际顶级学者的对话。例如,德国马普研究所主任Strs教授,是国际知识产权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和顶级学者,他就曾经于2022年访问中心并开设讲座,被聘为中心兼职研究员,并欣然同意担任中心创办的学术刊物《知识产权年刊》的顾问,还在德国以英文为中心刊物撰稿。中心在迎进来的同时,还积极地走出去,参加国际重大学术会议。中心专职研究员多次出访德国、法国、英国、、、前南斯拉夫、乌克兰等国家和港澳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发表主题演讲10多次。中心主任在2022年9月出席世界法律大会并发表演讲。
中心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中心在等国家影响较大,文部省知识产权重点研究机构北海道大学曾多次邀请中心研究员参加知识产权研究课题。现在,随着中心与欧家交流的增多,中心在、韩国、德国、、英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德国马普协会主动与中心合作,开展了中德知识产权的比较研究;英国的Wales Aberystwyth大学于2022年与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伊里诺易理工学院也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与中心达成合作共识。
5、中心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教学。在本科生教育中,中心积极开发新课程、开设专题讲座。截止2022年,本科生必修或者可以选修的知识产权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和知识产权实务等。同时,中心专职研究员还定期为本科生、研究生举办专题讲座,创办“知识产权三人行”特色讲座并已经举办2次。此外,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举办讲座50余次。在知识产权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依托民商法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已招收16届硕士研究生和5届博士研究生,2022年,又设立了的知识产权硕士点,2022年的知识产权博士点也将开始招生。培养过程中,中心积极吸纳中青年教师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由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及博士生、硕士生合著的《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一书,就被评为2022年度武汉市科技进步奖。如今,中心已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法学硕士和博士,这些毕业生已成为和地方国家机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业务骨干或领导骨干。此外,中心还接受境外留学生驻所学习、研究。目前中心接受北海道大学留学生3人,地区留学生5人。

『刻骨銘心』%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于2022年11月,为湖南省首家知识产权学院,是中部地区继中南财经政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之后的第二家知识产权学院。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依托湘潭大学的综合性大学性质和法学院较为强大的师资力量,以促进法学院和学校学科建设、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为目标,立足于服务湖南省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力争建成省内领先,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知识产权学院。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在湘潭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组和经济法学科组基础上组建,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有11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为在读博士。另有兼职教师10人,分别来自湘潭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科技处和社科处等院系处室。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在师资队伍的结构方面,知识产权学院不仅具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也有从事相关法学研究的教师,还有从事科技、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教师,符合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科研方面,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出版知识产权学术专著3部,其他相关学术专著10余部;在《法学研究》、《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中国版权》等专业期刊发表知识产权论文30余篇,发表其他相关论文100余篇。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师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与国内重点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机构具有紧密的联系。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肖冬梅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师从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湘潭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太平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师从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田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现正在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担任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湘潭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梦云副教授现正师从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青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担任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等。

孫冭冭1229

2022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文学学士、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兼任图书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研究与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武汉市专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图书工作》、中国社科学会学报《资料工作》编委。
应邀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大学图书馆与研究生院、法国巴黎十一大学知识产权与信息法研究中心、英国East Anglia大学法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主持与伦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等合作的国际合作项目研究。
应邀出席 “数字图书馆:新世纪的挑战”(北京)、“科学、社会与因特网”政策论坛(夏威夷)、 “国际数字鸿沟:国际现状与信息不平等”()等重要学术会议。
获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湖北省人民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被研究生办公室遴选为全究生教学用书。关于我国网上信息资源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的研究成果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选编入《成果要报》,报等等党和内部参阅。
2022年当选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22年当选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22年著作《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年法》被遴选为全究生教学用书。2022年入选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一天五吨饭
毫无疑问是我们中南政法,下面是我们中南知识产权的雄厚师资。
吴汉东,男,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高校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最高人民特约咨询专家、最高人民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享受特殊津贴,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专业方向为民商法理论、知识产权法。
曹新民,男,2022年生,湖北省汉川市人。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知识产权专业。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版权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是知识产权、民商法。其代表性学术著作有《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知识产权法学》等五部;主持完成了国家、、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国家知识、湖北省和武汉市等10多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如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课题《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保护比较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研究》、国家知识《关于建立我国统一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等;在海外发表《21世纪知识产权法哲学的反思与重构》等多篇论文。在学术专著和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和新观点,有多项学术成果获奖。自2022年以来,多次赴、、英国进行学术访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
朱雪忠,博士,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Licensing Executives Society International 和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perty中国 会员、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委等。
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协调、知识产权战略
胡开忠 ,男,湖北老河口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主讲课程为知识产权法。2022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获经济法学学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民商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研究员,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韩国韩中知识产权法学会中国事。已在《法学研究》、《法学》、《法商研究》、《法律评论》、《知的财产法政策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合著)、《权利质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等多部著作,曾获202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市场司全国音像市场保护征文比赛一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承担的课题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广播组织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人文社科项目“文化多样性的知识产权保护”;
项目“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
已发表的代表性成果有:
《权利质权制度研究》,独撰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独撰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
《中国知的财产权の保护水准の现状分析》,《知的财产法政策学研究》杂志,2022年第12卷。
《文化多样性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韩国《比较法杂志》2022年2期。
《加入WTO对湖北品牌保护的影响与对策》,《湖北社会科学》(核心)2022年第2期。
《知识产权法典化的现实与我国未来的立法选择》,《法学》(权威)2022年2期
《入世后中国版权国际化的战略调整》,《法商研究》(重点核心)2022年第4期。
响应网络技术的挑战——“网络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国际研讨会综述,《中国版权》2022年第4期。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科技与法律》2022年第2期。
《高新技术发展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法商研究》(重点核心)2022年第5期。
《我利质权制度的完善思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核心)2022年第3期。
《专利产品的修理、再造与专利侵权的认定》,《法学》(权威),2022年第12期。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位分析》,《中国版权》(核心),2022年第6期。
《中国知的财产权の保护水准の现状分析》,北海道大学《知的财产法政策学研究》杂志,2022年第12卷。
《中国入世后的版权战略分析》,北海道大学《知的财产法政策学研究》2022年3期。
黄玉烨,女,2022年出生,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助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从事知识产权法、民商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校首届(2022-2022年度)青年优秀主讲教师。
科研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关项目《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研究》子课题的负责人,重点项目《WTO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问题研究》以及科技部研究项目《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的主要参加者。著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合著)、《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合著),参与编写《知识产权领导读本》、《21世纪创新教材-知识产权法》、党校教材《知识产权法学》、《竞争法通论》等教材。在《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被《新华文摘》、《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摘登。
2022年应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法学院邀请作访问学者,2022-2022年应伊利诺理工大学肯特法学院邀请作访问学者。
李 扬,男,2022年6月1日生,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2022年原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2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2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民商法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已出版《数据库法律保护研究》、《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危机及其未来模式》、《网络知识产权法》、《无形争夺--知识产权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等专著,《竞争法通论》等合著,并在《法商研究》、《现代法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
彭学龙,男,湖北潜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研究员,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22年至2022年供职于葛洲坝集团公司,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水电事业。后结缘法学,幸遇名师,先后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2022年)和博士学位(2022年)。2022年7月至2022年5月在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系任教,2022年6月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近年来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并获得202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爱好文学,人生理想是做一名小品文作家。
代表性成果(均为独著):
1、《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 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2、《商标法基本范畴的心理学分析》,载《法学研究》2022年第2期。
3、《商标法基本范畴的符号学分析》,载《法学研究》2022年第1期。
4、《商标混淆类型分析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完善》,载《法学》2022年第5期。
5、《商标淡化的证明标准》,载《法学》2022年第2期。
6、《商标显著性新探》,载《法律科学》2022年第2期,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22年第9期全文转载。
7、《论“混淆可能性”》,载 《法律科学》2022年第1期,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
8、《商标反向混淆探微》,载《法商研究》2022年第5期。
9、《商标の逆混同の理论について-「蓝色风暴(青色の岚)」商标権侵害事件》,载《知的财产法政策学研究》2022年3月,第20号。
10、《侵占商业秘密诉讼时效规则初探》,载《知识产权》2022年第6期,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2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从最新判例看客户名单商业秘密属性的认定》,载《知识产权》(CSSCI)2022年第1期,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再论》,载《知识产权》2022年第6期,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2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3、《论商标权的原始取得》,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14、《公品与版权保护》,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15、《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复制与复制权》 ,载梁慧星主编:《民商丛》第32卷,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
所获奖励:
1、《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202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2、《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2022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传统商标显著性理论评析》: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2022年年会优秀论文奖
4、《商业秘密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初论》 :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主持课题:
1、国家知识软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外观设计保护专门立法模式研究”
2、国家知识软科学研究项目“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
皇冠家具厂
欢迎你报考,知识产权学院是我们学校唯一的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全国不敢说第一,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学科带头人是我校校长吴汉东教授,如果您多少了解我国的知识产权研究现状,应该知道“北郑南吴”这个说法。
相较我校其他法学方向的研究生,可以说是最难考的。不过非常欢迎你来报考。
给你提供两个网站,里面有详细的信息,供你参考。知识产权博士生导师组成员:_Laspx?BoDao_ID=09
学校去年研究生招生的,里面有知识产权学院的专业设置,与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这应该是你打算考研现在最急需的资料。

相关问答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生

宁立志,男,2022年11月生,湖北麻城人。2022年入武汉大学法律系学习,202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在职攻读民商法博士研究生,2022年获博士学位,2022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知识产……

龙龙1004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考研

1,中国人民大学,全国第一,有的知识产权法和劳动法,但2022年的录取人数不知2,北京大学,全国第二,有的知识产权法,2022年录取人数是4人,但没有劳动法专业,而且,同等学力考生须在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3,中国政法大学,全国第三,,有的知识产权法,录取人数是42人,但是劳动法不是的4,清……

清风百荷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生招生

宁立志,男,2022年11月生,湖北麻城人。2022年入武汉大学法律系学习,202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在职攻读民商法博士研究生,2022年获博士学位,2022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知识产……

艾米Amysweety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研究生

宁立志,男,2022年11月生,湖北麻城人。2022年入武汉大学法律系学习,202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在职攻读民商法博士研究生,2022年获博士学位,2022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知识产……

长腿蚊子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研究生招生考试

宁立志,男,2022年11月生,湖北麻城人。2022年入武汉大学法律系学习,202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在职攻读民商法博士研究生,2022年获博士学位,2022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知识产……

winnie2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