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考研 > 武汉同济医院研究生教育

武汉同济医院研究生教育

最新回答

兔小主改名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其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2022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2022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2022年由上海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2022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2022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22年5月,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文件精神,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械市建设学院、科技部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6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
2022年,德国海军舰医埃里希宝隆到了上海,建立了“德医公会”;   2022年宝隆创办“同济医院”,医师大多来自“德医公会”;   2022年10月1日,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了第一次开学典礼;
创建时期的同济德文医学堂
2022年,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   202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改名“同济医工学堂”;   2022年4月23日起,直属领导,12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即现在的同济大学;   2022年5月20日,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含医学院和工学院;   2022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
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
2022年先后增设了文理法等学院,成为一所综合大学;   2022年2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2022年6月,汉口协和医院划归中南同济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   2022年8月,更名为武汉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一号楼
2022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2022年5月26日,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直属。实行4部一省共建的办学体制;   2022年6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   2022年5月20日,举行2022年院庆。   2022年 成为首批10所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部,中心)之一。
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门
?
药学院二号楼夜景
同济医学院地图
编辑本段教研现状
学科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有医学类本科专业16个,硕士点54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有教职工近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职380余人,副高职1100余人;在校本科生5600余名,在校硕士生2100余名,博士生1100余名。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血液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外科学(泌外),妇产科学,麻醉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学位中心一级学科评估排名(2022年~2022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全国高校第1名   基础医学——全国高校第5名   临床医学——全国高校第6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全国高校第2名   中西医结合——全国高校第5名。    由同济医学院编辑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21种,居全国医学院校首位。编写出版了300余种参考书、工具书。学院担任“十五”国家及规划教材主编10人;规划教材主编45人;21世纪教材主编24人。有19门次获国家优秀教材奖。该院有800余人次担任国内外学术团体理事(或委员)以上职务。
科研情况
  重点实验室:   神经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肿瘤侵袭转移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2022年到2022年,有751项成果通过鉴定,860项次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89项,科技进步奖34项,国家其它部委科技进步奖11项。尤其是近几年来,学院全面落实“十五”发展规划,基础研究一年上一个台阶,一批重要成果令人瞩目: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四年来共获各类科技奖励162项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连续三年超过120项,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创造了科研工作的“同济现象”。
校际交流
  学院与德国有着长期友好往来关系,是中国对德文化交流的重点院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德国、、、加拿大、苏丹、马来西亚、、、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0余所大学、研究所、医院和公司建立了校际合作项目关系。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250余人,短期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1910余人,授予268余名外国专家和学者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名誉顾问等称号,邀请和接待短期外国访问学者4100余人,培养长、短期外国留学生600多名。编辑本段历任校(院)长
  ?   ?   宝隆 2022年~2022年   福沙伯 2022年~2022年   柏德 ?~2022年   宁誉 2022年   黄榕增 2022年   梁之彦 2022年5月~2022年1月   丁文渊 2022年2月~9月   阮尚丞 2022年1月~2022年   徐诵明 2022年~2022年8月   杜公振 2022年~2022年   唐哲 2022年~2022年   尹传昭 2022年~2022年   熊运发 2022年~2022年   张涤生 2022年~2022年   裘法祖 2022年~2022年   吴在德 2022年~2022年   薛德麟 2022年~2022年   洪光祥 2022年~2022年   向继洲 2022年~2022年   田玉科 2022年~2022年   冯友梅 2022年~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基础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药学院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法医学系   护理学系
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血液病研究所   老年医学研究所   器官移植研究所   社会医学研究所   医学信息研究所   计划生育研究所   职业病医学研究所   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   环境医学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基础医学研究所   肝病研究所免疫学研究所   医学人文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呼吸系疾病研究所   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   泌外科研究所
附属医院
  附属协和医院   附属同济医院   附属梨园医院   附属襄樊医院   附属荆州医院   附属普爱医院   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附属医院   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编辑本段校歌校训校庆
校庆日
  5月20日(2022年更名为同济医工大学时所定)
老校训
  仰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同济老校歌
  (2022年创作)   好一片   不振兴工艺   真可惜 真可惜   同有耳目   同有手足   同有心思才力   不作工负了好教育   勤劳 诚毅   提携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   振兴工艺   好一片   不健康身体   真可惜 真可惜   同有心腹 同有肌肉   同有起居饮食   不学医负了好教育   慈爱 仁义   扶持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   健康身体   好一片   不格物穷理   真可惜 真可惜   同有头脑 同有智慧   同有星辰空气   不学理负了好教育   明彻 清晰   训练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   格物穷理编辑本段著名校友
求学同济
  梁伯强 2022年-2022年 著名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   金问淇 2022年-2022年 医预科 国家一级教授,著名妇产科专家   贝时璋 2022年-2022年 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 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赋京 2022年毕业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病理学家   谷镜汧 2022年毕业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病理学家   沈其震 2022年入医学院 著名医学生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吕富华 2022年-2022年 著名药理学家 医学教育家   陶桓乐 2022年毕业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谢敏晋 2022年-2022年 著名微生物学家 生物制品学家   裘法祖 2022年-2022年医预科,科学院院士   武忠弼 2022年起求学,执教于同济至今 著名病理学家 世人称之为同济活化石   邵丙扬 2022年毕业,著名内科学家,首创治疗血吸虫病的“酒石酸梯钾三日疗法”   过晋源 著名内科学家   钱信忠 医学院肄业 原部长   吴孟超 2022年毕业 科学院院士   吴旻 2022年毕业 科学院院士   张应天 2022年毕业 首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陆道培 2022年毕业 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 2022年毕业 工程院院士   桂希恩 2022年毕业 著名传染病专家 贝利·马丁奖章获得者   韦加宁 2022年毕业 知名医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周宏灏 2022年毕业 工程院院士   殷大奎 2022年毕业 原副部长   戴宗晴 2022年起师从裘法祖,全国劳模,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何界生 2022年毕业 原副部长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总经理
执教同济
  王宝韫 2022年-2022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内科学家   梁之彦 2022年起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生理化学家   童第周 2022年-2022年 执教同济 实验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之一   荣独山 2022年-2022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放学奠基人之一   姚永政 2022年创建同济寄生虫学馆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寄生虫病专家“姚氏钉螺”发现者   杨述祖 2022年起创建同济病理学馆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病理学家   李宝实 2022年-2022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耳鼻喉专家   于光元 2022年起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张涤生 2022年-2022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整形外科专家   屠开元 2022年-2022年 执教同济 国家一级教授 著名的医学教育家,骨科学和创伤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蔡宏道 2022年起 执教同济 著名临床检验学家 环境卫生学家 医学教育学家   陈立功 执教同济公卫 同济与华工合并时发文表达同济人对此的关注   王智平 执教同济 哲学系教师 倡导医学生人文教育 其所做的《同济五歌》在同济医学院广为流传编辑本段百年华诞
  2022年5月20日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日迎来了百年华诞。   2022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借助从中、德两国募来的捐助,开办了“德文医学堂”,这就是同济医学院的前身。2022年,原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等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同年6月15日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多年来,学院先后培养了7.3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其中包括10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同济医学院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0所附属医院。 20日,德国副部长施罗德以及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180余名外宾参加庆典仪式。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发来贺信,致以良好的祝愿。
百叶书店

江普
清华大学心理学硕士,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北京总部研发中心主任、课题组组长。武汉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心理所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
雷五明
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大学教科院,教育学硕士。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兼武汉理工大学心理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就业中心职业指导师中国区F-0,北京北森公司F培训师,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培训师,主要从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冯观富教授
加州高登大学博士。曾任教育研究院编审,教科书编辑(审)委员,教育研究专案计划主持人等职;兼任加州Hun国际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台北永生学院教育心理系教授,辅导学会等职。现受聘为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机构兼职专家, 广东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湛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主要致力于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出版专书30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沈梅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资深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长训练营”专家团队核心老师之一,武汉团市委青少年中心“阳光辅导团”成员。曾接受过家庭治疗、行为治疗、 沙盘疗法等相关技术的培训,长期在一线从事青少年及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积累心理咨询个案近180例。
周瑜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高级心理咨询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任中德精神分析高级分析员,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心理咨询师。
吴和鸣
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德心理医院院长。
施琪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精神分析协会副会长。
余毅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教授《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编委、《学与精神卫生杂志》特约编审、湖北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汉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赴、德国、加拿大研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并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对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总编,《中国校医》杂志,《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委等。
王礼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儿少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委员;湖北省儿少卫生学会委员。
熊荣华
高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健康顾问,HOLDING武汉好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十五心理成长俱乐部秘书和发展部成员。“四月天”少女性伤害心理热线援助公益项目湖北地区负责人。

妖妖小雯雯
华中科技大学 ,简称 华中大 , 亦称 华工 、 华中科大 ;创立于2022年,位于武汉喻家山麓,东湖之畔。为中国直属的重点大学,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是一所理工和医学实力强大,其它方向皆有专长的综合性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列入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中华人成立后建立的最成功大学之一,被称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历史沿革 华中理工大学 2022年10月15日,由老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力部分合并组成 华中工学院 。设有武昌本部、长沙分部、南昌分部和桂林分部。同日在武昌本部举行了华中工学院成立大会。 2022年10月24日,长沙分部举行开学典礼。 2022年分部开始搬迁到武昌总部的工作,8月中旬搬迁完毕。 2022年6月,的正式任命查谦为华中工学院院长,彭天琦、刘乾才、朱九思为副院长。 2022年,华中工学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2022年-2022年,“十年”期间,华中工学院相对较好的保护了一批理工类专家学者,为日后的腾飞打下基础 2022年,华中工学院创办中国语言研究所,建立英语系,向综合性大学转变 2022年7月13日,华中工学院成立研究生院 2022年1月,华中工学院改名为 华中理工大学 2022年5月,华中理工大学中文名称改为 华中科技大学 ,英文名称不变。 202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迎来五十周年校庆大典。 同济医科大学 2022年10月1日, 德文医学堂 在上海成立 2022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 同济德文医学堂 202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 2022年4月23日,同济医工学堂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2022年5月20日,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更名为同济医工大学 2022年8月,同济医工大学更名为 国立同济大学 2022年2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合并后新成立的学校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2022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卫生系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整来汉与学院公共卫生学馆师生合并,建立了卫生系 2022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 同济医科大学 2022年6月,同济医学院更名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迎来百年院庆。 新的历史时期 2022年2月28日,科技部管理学院并入华中理工大学;5月26日,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华中理工大学中文名称更改为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为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原同济医科大学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为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 2022年10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大典,并同时庆祝原同济医科大学建校96周年,原武汉城市学院建院51周年。 到目前为止,通过购并周边土地和大规模的建设规整,学校主校区已经同东校区成功融为一体,目前学校拥有主校区与同济校区两个校区。 历任校长 查谦 朱九思[1](1975~1984) 黄树槐[2](1984~1988;1988~1993 期间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杨叔子[3](1993~1997) 周济[4](1997~2022 期间华中理工大学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 樊明武[5](2022~2022) 李培根[6](2022至今) 学校现状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门 学校主校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校园总面积近452万平方米。同济校区位于汉口航空路13号。 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历史学等11大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点248个,博士点17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其中29个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另外有1个国家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0余人(其中附属医院职工5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610人,教授1016人,副教授1348人。在校学生7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0220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60人。 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拥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中国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及大量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用现代化实验室。拥有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三座,馆藏图书368万册。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及中船重工集团七一七研究所等著名科研单位组成。旨在通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研平台,推动中国光电子信息领域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和产业发展。 “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项目由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承担,根据计划,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五年后将建成与美、法、荷、日并列的世界五大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将在武汉建成与美、法、德并列的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 国家级重点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现有7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按非覆盖算法,共有29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学、生物物理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电机与电器、电力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光学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机结构、水利水电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妇产科学、内科学(血液病)、外科学(泌外)、麻醉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华中科技大学目前7个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数为25个,在非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的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还有15个。 院系设置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经济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础医学院 药学院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法医学系 护理学系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院 外国语学院 人文学院 哲学系 中文系 政治教育系 社会学系 历史研究所 法学院 体育部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文华学院(普通本科学院) 武昌分校(普通本科学院) 大学生艺术团 网络与计算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第一临床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岚岛全屋定制

截至2022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拥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实验室、7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以及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妇产科学国家临床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肿瘤侵袭转移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计委重点实验室(2个):器官移植卫计委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卫计委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7个):肿瘤侵袭转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神经重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靶向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药物靶点研究与药效学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节育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
注:包括本部、肿瘤中心、西院及在建的国际医院等四部分,核定床位4800张,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
注:包括本部、光谷院区,核定床位4000张,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梨园医院)
注:核定床位800张,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
注:核定床位1000张,三级甲等医院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
注:核定床位2200张,三级甲等医院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
注:核定床位2100张,三级甲等医院
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注:核定床位1112张,三级甲等医院
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
注:核定床位3000张,三级甲等医院
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
注:核定床位340张,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医院(东莞光华医院)
注:核定床位1200张
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
注:核定床位2022张,三级甲等医院

鸭梨山大痕

男,硕士生导师,2022年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留学,专业从事儿科先天性心脏病研究,加入心脏学会。2022年回国之后,将工作重心放在国内,当前全职就任于同济大学医学高等研究院,为心律失常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担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科学硕士生导师教学任务,致力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分子遗传病因学及心血管发育的分子机理的研究。 2022年9月~2022年6月: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22年9月~2022年6月:
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本科 09/2022~
副研究员
同济大学东方医院,心律失常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医学高等研究院
09/2022~09/2022
博士后研究员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儿科系:基础研究
圣迭戈Rady儿童医院,儿科心脏病专业:临床研究
03/1999~06/2022:本科临床实习 武汉市第三医院本科临床实习
11/1998~02/1999:本科临床实习 湖北省第一人民医院本科临床实习

相关问答

武汉同济研究生教育

有,目前开设珠宝鉴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校有: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大学;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是一所以珠宝教育为中心任务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是我国最早和最具规模的宝石学教育和研究专业机构。孙学东,2022年4月生,湖南省新化人。研究生、九三学社社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主……

夏至迎熙

武汉同济研究生教育网

在职研究生成绩每年公布时间略有不同,但都集中在每年2月中下旬,建议去研招网查看。在职研究生是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在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半脱产,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并通过考核获得学位。常见的有在职硕士、在职博士。以北京地区为例,招生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

乐趣小鱼

武汉同济医院研究生教育

摘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TongjiMedicalCollegeofHUST)是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是中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首批中华人、中华人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之一,是全国首批试点八年制医学教育院校,是中德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咨询记录·回答于202……

Q吃吃吃买买买

武汉同济医学院研究生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可以学护理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其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2022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2022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2022年由上海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2022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2022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22年5月……

无形风9596

武汉同济医院教授如何带研究生

李国成(1941—)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员。2022年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历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医师,附属同济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中医科医师、副院长、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科大学教务处电教科科长、副校长,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付费内容限……

remote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