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考研 > 湖北大学历史研究生课程表

湖北大学历史研究生课程表

最新回答

weiyiqinww

孙卫国,男,汉族,湖南衡东人。武汉大学历史学学士(2022年),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2022年)、历史学博士(2022年),科技大学哲学博士PhD in Humanities ,2022年。南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明清史学史与明清中朝关系史,现已在海内外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海外中国史研究概论”、“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史学史”、“中韩文化交流史”、“史学概论”等课程。

矩阵时差
都是要通过1月份的全国联考。这个是肯定的。
你是在单位里工作的。可以考MBA这样比较适合。
现在的都基本是双证的了,毕业证与学位证。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已有2022年的建校历史以及60余年本科教育、2022年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经历,是学位办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点。湖北大学正式的商科学历教育起始于2022年,现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湖北大学于2022年在广州开办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课程班,学员直接学习MBA核心课程。本班完全按照湖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模式组织实施教学,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课程且成绩合格,颁发湖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学员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元月份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全国联考,即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将获得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颁发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嘉定美食客

夏增民,男,生于河北,长于山西。曾就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自 1998 年 起,供职于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前为原华中理工大学),先后任政法系教师、出版社编辑,从事中国历史文化课程的教学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图书的选题策划及市场推广工作。2022年起,复任历史研究所教师(其中2022-2022年在复旦大学师从葛剑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先后开设中国史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学术兴趣为思想史、政治史、社会性别史及历史地理。
赵国华, 男,2022年出生,河南镇平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先秦秦汉史方向学术带头人。202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22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先后被评聘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担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学术文化史教学和研究。在先秦秦汉史、中事史等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著作有《赵国华史学论文初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22 年)、《中国兵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 年),另主编和撰写著作10余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术兼职有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等。

漫漫迷秋途

历史学科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副和部长曾经到我院视察。湖北省原高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余凤盛曾经到学院作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报告。
2022年,学院历史学科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022年,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正式挂牌。
2022年,学院取得环太平洋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创办了文化管理学系。
2022年,学院引进人才,组建楚学研究所。
学院有一批研究中心,如道家与研究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张舜徽研究中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教会大学研究中心、商文化研究中心等。
学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近现代史。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近代史所。省级重点学科1个——历史文献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代史。学院在2022年申报了历史学一级学科,申报了专门史(思想文化方向)、世界史二级学科。
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教育与教学规律,坚持改革,把我院办成以历史教育和研究为主的,并在文化与跨文化管理研究方向有所拓展的国内一流的学院。
学院确定以张舜徽先生和章开沅先生“自强不息、务实求真”作为院里的学术传统。学院营造出了“和谐、有序、实效、奋进”的学科建设氛围。 全院现有本科学生492人,硕士研究生116人,博士生43人。
历史系形成了师范专业和本硕连读基地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历史系坚持课程改革,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新的特点:
(1)专业领域拓宽。有专业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师范素质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课群,分别组成四个教学链,按逐步递进原则进行安排,形成综合的教学体系。
(2)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压缩了中外通史的课时和学分,由原来的720课时40学分压缩至450课时25学分,相应增加了选修课程,将选修课分成专门史(包括断代史、国别史)和专题研究课两大类。专门史从二年级开始安排,专题研究课从三年级开始安排,既体现层次性,又逐步递进提高。
(3)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前沿性、前瞻性和学术特色。开设了一批新课,如博士导师专题课、中外文化史、20世纪国际关系史、国学元典导读等;还注意设置了一部分有助于提高专业素质的课程,如专业英语、治学与人生等。
(4)把相关学科理论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基础、中外文学史、政治学、社会学、高等数学、文化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课,还规定每个同学必须有10个学分到外系选课,其中有4个学分必须选学自然科学类课程。
文化学系目前已招收三届学生,140余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文化学、管理学方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职业技能,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状况,熟悉现代管理运作的文化机制,掌握经济学和经济法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经济管理的规约和惯例,具备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国交际和管理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文化学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文化学导论、管理学原理、等几十门课,形成了三个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文管(管理)结合;中外结合;古今结合。该专业课程有主干基础课19门,指定选修课8门,任意选修课16门,形成理论、知识、能力培养三个层次。文化管理作为新专业,在注重选用面向21世纪新教材的同时,还着手编写并初步完成了《世界主要文化传统》、《人类文化与研究导论》、《西方文化概论》、《文化学概论》等教材。其中《中国文化概论》已出版,并被列为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学院的课程改革研究获师范司面向21世纪教改立项项目,并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院承担了教改研究项目3项,省教改研究项目 3 项,学校教改研究项目4 项。学院承担了高教司资助的网络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的课件制作任务。
学院重视教材的采用和编写。学院着手进行通史教材建设,教师编写了《中国通史》(三册)、《世界通史》(三册),已成稿四册,拟在本科教学中试用。编写《史学论文写作讲义》。还承担了一些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如师范司组织的专升本教材《中国经济史》、湖北省教委组织的自考教材《中国文化概论》等。《中国历史地理论纲》已被多所兄弟院校采用。学院经常举办教师现代教育技能培训,要求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院的教授上本科生课占90%,正副教授上本科生课占5%。马敏、朱英、罗福惠、严昌洪等教授承担了《中国近代史专题》课程,全部由博士生导师上课。《中华元典导读》课基本上也是由熊铁基、周国林等博士生导师来承担。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分别承担了本科生的专业课或选修课。教学成果多次获奖。 学生每年都涌现出先进集体和个人。8801在2022年也获得湖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1991和2022年暑期,历史系学生自愿组成赴老区红安社会实践团,连续两年获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高工委、团省委和省教育工会授予的“社会实践先集集体”称号。校学生会,本系8802班学生陶阳在2022年代表全校同学出席了全国第三次。历史系学生多次获全校团体冠军。 2022年校春季运动会上,获学生男子组总分第一名,女子组第二。2022年校春季运动会上获学生男子组总分第二名,并打破两项校田径比赛的记录。在校际比赛中,系文艺队员获湖北省高校文艺节目汇演一等奖。86级学生宋智获全国星星杯小说征文一等奖。84级学生张执浩和86级学生王敬东分别获武汉市高校诗歌大赛奖创作一等奖和朗诵一等奖。继95、96级基地班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以后,97级基地班在2022又被评为全国和湖北省先进班集体。
每个年级均有80%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毕业班一般都有20余名党员。冯圣兵同学坚持资助贫困学生,获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和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他还倡办了“圣兵爱心社”,在全校带动了一批学生投入到爱心活动中去。
学生中涌现一批出象侯深、向静、高相国、李勤合等科研新秀。有9项成果获湖北省科研成果奖,有3项获全国文科基地“史学新秀奖”。学生在《军事历史》、《世界》等刊物发表论文,有些论文还被《新华文摘》、《复印资料》转载。每届学生都涌现了一批优秀论文,其中不乏创新之作。如96级学生李文凯的毕业论文《宋代加役流法新探》在《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1期发表。学生自办了《文史之舟》小报和《鉴海》杂志,作为发表习作的刊物。
学院培养的本科生大多数成为中学历史教学骨干,有的担任了校长,有的评为特级教师。他们经学常回校举办“同学会”,与历史系有深厚的感情。 学院一直在培养硕士生与博士生。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国际关系史、国别史、当代史等。研究生中间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强化读书,每月定期举办“研究生论坛”。近代史所的论坛由博士生导师主持,研究生提交论文,完全按照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模式进行报告,并由研究生对论文予以评论,然后开展热烈的讨论。每期论坛结束后,还将论文、评论及讨论情况在本学科网站上登出,继续进行讨论。
学院先后培养出一批史学界的带头人,他们在各自的单位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的虞和平,中山大学的桑兵,北京大学的朱庆之,山东大学的冯浩菲,哈尔滨师大的傅道斌,苏州大学的王继如。学院还培养了一批官员,如中组部李,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武汉市李宪生。
学院现在设有的奖学金主要有:章开沅东西方文化交流基金、野泽丰奖学金、张舜徽奖学金、余家菊奖学金、历史文化学院爱心基金。

umaumauhauha

在一个具有强大工科、医科及理科的高等学府建设一个人文学科的学科门类,确立明确而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方向是关键。因此,在本科组建之初,历史研究所即在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的领导下确立了优先发展中国文化史、形成该校历史学科优势和特点的指导思想。围绕这一学科建设方向,历史学科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3年来,历史学科在学校有关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热情关心、支持和有力扶持下,积极引进有关高级专门人才,注重名校名家弟子,注重德才兼备,注重不同的学术风格,成绩显著。近年引进的人才分别毕业或工作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大都年富力强,具有较大的学术成就,并富有学术创新精神,为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潜力与活力。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罗家祥教授,师承北京大学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教授,在两宋政治史、学术文化史等学术领域具有独到的研究,曾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年青基金等资助的研究项目多项;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雷家宏教授,在民俗史、地方史及家族制度史等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李传印教授,受学于国内外知名学者瞿林东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建树,他们均已成为该校历史学科一个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此外,来自于武汉大学的刘金华博士,来自于华东师范大学的金学清博士,于武汉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李琼等人,也都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理论素养,将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中显示出鲜明的学术个性和学术实力。预计在未来的3年内,历史研究所将根据本学科发展需要,再引进3-5名在学术上有较大建树的高级专门人才,并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从而使该校历史学科具备一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学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在,该校历史学科围绕专门史(中国文化史)进行重点建设,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
在专门史专业中,已形成三个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
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李传印教授曾承担或参与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古皖究》、《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马克主义的史学成就》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是其见功之作。
两宋学术文化史
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罗家祥教授在完成宋代政治史的有关研究之后,即转向两宋学术史的研究,先后承担了《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并获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其《北宋党争研究》、《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
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雷家宏教授在宋辽金学术文化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地方史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作为史学工作者,还参与湖北省及武汉市区域经济建设的一些重要活动,献计献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上述3个学术发展方向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该校历史学科的建设,扩大了该校历史学科的影响。预计在未来的3年内,历史学科将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发展特点,加大建设力度,会有更大的起色。其基本目标是在历史学科的8个二级学科中,再建设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个硕士学位点,力争在202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计划于2022年着手进行专门史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 学科组建之后,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将此提到事关本学科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积极组织并大力鼓励开展科研工作,大力鼓励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
所获成果
截至目前为止,本所已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罗家祥教授,《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 2人次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人文社科重大招标课题的申报并获批准(罗家祥教授、雷家宏教授);1人次参加重大研究课题1项(李传印教授,《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1人次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李传印教授,《中国历史上腐败与反腐败研究》),1人次参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李传印教授,《中国马克主义的史学成就》); 1人次参加组织的精品教材撰写工作(罗家祥教授),武汉市资助的科研项目课题1项,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研究基金1项。在科研方面,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3篇。这些科研活动的展开和成果的取得,已经显现出本校本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极大地扩大了本校历史学科的影响。但是,在这样一所以理工科著称的高等学府,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展示出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仅在本学科领域取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投身各种教学活动,以科研工作带动教学工作,实现历史学科人文价值的创造性。历史学科现在的教学工作现分为两个层次,即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和本校各院系本科生教学。
在本科教学工作方面
历史学科自组建以来,即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积极投入该校本科教学工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罗家祥教授在投入研究生教育的同时,先后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专题”、“21世纪中国国学选介”、“中国通史”等课程;雷家宏教授先后开设有“中国历史文化”、“家族制度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史专题”等课程;夏增民讲师先后开设有“中国政治史”、 “中国人文传统”、“中国历史专题”等课程;李琼讲师先后开设有“中国战争史”、“20世纪中国政治力量对比”等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受到学校有关部门及广生的欢迎。2022年引进的3位博士(其中含一位教授)也已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如李传印教授除承担历史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还为本科生新开“中国历史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理想及其实践”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此外,金学清博士和刘金华博士也开设了具有历史学特色的公选课。此外,其它一些历史学科的课程也正在组织和建设中。截至现在为止,历史研究所已先后为全校各院系本科生开设公选课16门。极大地丰富该校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本学科将根据现有师资的专业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和提供具有历史学特色的、适应该校特点的高质量的课程,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在研究生教学工作方面
历史学科已形成完备的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组织和建设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 “学术思想史研究方法”、“两宋史料学”、“两宋政治史”、“两宋学术文化史”、“史学理论与方法”、“魏晋南北朝史料学”、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文献学”、“中国民俗文化史专题”、“民间与社会文化专题”等课程。现有师资力量已能充分满足历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需要。在2022年如期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2022年,本学科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将有较大的增长。历史学科的一些教师还积极参与该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文讲座和校内各类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讲座。如2022年4月,罗家祥应该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邀以“胡适与中国现代人文精神”为题作学术演讲;2022年12月,罗家祥教授应华中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之邀以“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题作学术演讲;2022年11月,雷家宏教授应该校历史文化协会之邀以“家族制度与中国文化的几个问题”为题作学术演讲,这些活动均受到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近3年来,为建立该校历史学科的学术地位,扩大该校历史学科的影响,历史研究所积极以各种方式组织进行学术交流,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国外学术界,历史研究所与国外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如与哈佛大学语言文明系、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与波特兰州立大学历史系等院校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学术交流渠道,为该校历史学科走上国际学术舞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今年3月,刘金华博士将代表该校历史学科应邀赴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历史研究所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组织参与各类重要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努力提高该校这一新兴学科的影响。努力进行对外学术交流。近两年来,本所已有5人次参加了高水准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先后邀请历史学专业的专家学者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作过4次学术讲座,已与北京大学古代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建立了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互访关系。此外,罗家祥教授代表该校历史学科几次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历史学科系主任联席会议,大力宣传该校举办文科的宏大构想,大力宣传该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思路。年是本学科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较频繁的一年。3月,历史研究所张岂之教授、罗家祥教授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武汉举行的座谈会;5月,雷家宏教授应邀参加由《楚天金报》和东湖管理局举行的“东湖与西湖的对话”学术讨论会;9月,配合该校校庆,历史研究所举行中国文化史、中国学术史系列学术报告会;10月,该校历史研究所罗家祥教授、雷家宏教授参加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关于东湖人文景观建设与历史文化学术座谈会,为地方经济建设献计献策;10月,李传印教授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的史学成就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11月,夏增民老师应邀参加广州考古发现的“南越国遗迹”学术讨论会,并提交论文《由广州南越王墓所见文化遗存透视岭南文化变迁》;11月,雷家宏教授应邀参加《楚天金报》、东湖管理局、湖北省旅游协会举办的“东湖十景”评审会;12月,历史研究所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瑞明教授来该校作学术讲座;12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系3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来该校历史研究所参加历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本学科所有教师同心同德、精诚团结,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为本校及本校历史学科赢得了荣誉,也为本校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关问答

武汉大学历史研究生课程

刘自强,湖南攸县人,2022年生,汉族,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1。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分别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主要从事亚太经济关系和现代化研究。主讲“世界现代史研究”、“外国史学名著选读”等硕士学位课程以及“外国史学史”、“世界现代史”等本科课程……

yangwenmoney

武汉大学研究生历史课程

孙卫国,男,汉族,湖南衡东人。武汉大学历史学学士(2022年),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2022年)、历史学博士(2022年),科技大学哲学博士(PhDinHumanities,2022年)。南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明清史学史与明清中朝关系史,现已在海内外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海外中国史……

zhenghan116

武汉大学中国史研究生课表

2022年出生,湖北钟祥人。202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22年毕业,在该校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22年至今在武汉大学任教。202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22年晋升教授,2022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简帛研究中心(湖……

依我以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课表

刘自强,湖南攸县人,2022年生,汉族,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1。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分别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主要从事亚太经济关系和现代化研究。主讲“世界现代史研究”、“外国史学名著选读”等硕士学位课程以及“外国史学史”、“世界现代史”等本科课程……

丝雨如薇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课程

蔡薇  7中的蔡薇个人简介  姓 名:蔡薇  性 别:女  学 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职 称:副教授  《中国造船史》校级精品课程成员  主讲研究生课程:人工智能、造船企业敏捷供应链、船舶数字化设计与环境(双语教学)  主讲本科生课程:船舶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图形学、船舶技术经济学、指导本科生毕……

小七木瓜